湖南省衡阳八中新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八中新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八中新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八中新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八中新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八中新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一品系油菜植株Ⅰ(2n=20)与另一品系油菜植株Ⅱ(2n=18)杂交,产生的F1高度不育。科研人员将F1的幼苗尖端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获得了可育油菜新品系植株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F1的幼苗,能够抑制分裂细胞内中心体的形成B.F1植株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C.新品系Ⅲ根尖细胞分裂,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38条染色体D.新品系Ⅲ植株自花传粉,其子代一般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哺乳动物肝细胞膜上的某种葡萄糖载体是一种横跨膜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通过扩散作用跨膜运输。该载体蛋白的葡萄糖结合点有两种朝向,一种是面向细胞膜外侧,另一种是面向细胞膜内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蛋白的转运效率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有关B.该载体蛋白能够协助葡萄糖向细胞内外双向运输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葡萄糖借助该载体蛋白的转运与ATP的水解无关3.如图是某田鼠种群t年与t+1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外界环境条件基本不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2年结束时该种群的数量最大B.在t2~t3时间段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C.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二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大,得到的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小4.蝗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较少(雌蝗虫2N=24,雄蝗虫2N=23),它由X染色体数决定性别(雌性XX,雄性XO)。现有一个进行正常分裂的蝗虫细胞,显微观察发现,含有12条染色体,呈现12种不同的形态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等位基因B.该细胞如果在体内完成分裂后可以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D.该细胞可能取自卵巢,也可能取自精巢5.牙鲆鱼(染色体数目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为获得经济价值更高的雌鱼,研究人员设法使牙鲆鱼次级卵母细胞直接发育为新个体,称为初代P品系。取部分初代P品系胚胎在27℃高温下培养,这些胚胎发育成为雄鱼。让这些雄鱼与正常温度下发育成的P品系雌鱼交配,可以产生二代P品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或Y染色体B.P品系鱼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n=96条C.二代P品系在正常温度下均会发育为雌鱼D.牙鲆鱼性别由环境温度决定,与性染色体无关6.研究人员在相同且适宜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两个作物品种S1、S2的光饱和点(光饱和点是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当增加环境中C02浓度后,测得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B.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C02浓度未达到饱和C.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未达到饱和D.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C02浓度不足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在肯尼亚草原上,举腹蚁居住在金合欢树的空心刺状叶中,取食小叶叶尖富含蛋白质的组织-Beltian小体。举腹蚁常常为金合欢树清除其他的遮光植物枝叶,驱赶长颈鹿等植食性动物。长颈鹿细长的舌头有厚皮质,还能灵巧地避开叶刺;金合欢树叶被啃食后,会产生有苦味的单宁酸,同时释放一种气体告知周围的金合欢树分泌单宁酸。长颈鹿尝到苦味后,迅速逆风寻找还未接收到信号的金合欢树。回答下列问题:(l)除了捕食关系外,举腹蚁与金合欢树的种间关系还有____。金合欢树的叶刺向长颈鹿传递的信息类型是____信息。(2)金合欢树叶被啃食后产生的单宁酸让动物有强烈的恶心感,植食性动物会转食其他植物,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作用。上述物种在相互影响中发展,进化出了适应性的特征或行为的现象称为____。(3)环境保护者曾为了保护一棵有18000多年的金合欢树,用栅栏将它隔绝起来,以防止大象、长颈鹿等大型动物啃食。一段时间后,金合欢树叶分泌Beltian小体减少,最终死亡了。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出发,你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8.(10分)下图是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示意图,请根据图形回答问题:(1)C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过程,此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________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绿体中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碳来源于空气,其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通过叶面的___________进入细胞。(5)乙图中光饱和点是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此时100cm2叶片1小时生产葡萄糖的总量______________。乙图试验b点时,此时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_________(填“>”“=”“<”)植株呼吸速率。9.(10分)VNN1基因(1542bp)与炎症相关性疾病有关,GFP基因(4735bp)控制绿色荧光蛋白的合成,该蛋白可在相应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某研究小组进行鼠源GFP-VNNI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回答下列问题:(l)为构建重组质粒,研究小组从数据库查找到VNNl的DNA序列,并设计引物。上游引物:5ʹ-AAGCTTCCGCTGCACCATGACTACTC-3ʹ下划线为HindⅢ酶切位点),下游引物:5ʹ-GGATCCGCTCGAGCTACCAACTTAATGA-3ʹ(下划线为BamHI酶切位点),之后进行PCR扩增,PCR的原理是________。扩增后的VNNI基因要与含GFP基因的载体连接,需用________(填具体酶)切割VNNI基因和含GFP基因的载体,再用________酶处理,构建重组质粒。(2)GFP基因在重组质粒中可作为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用之前相同的限制酶对GFP-VNNI重组质粒切割后,进行电泳鉴定时得到如图1所示的部分条带,结果表明________。(3)IL-6为体内重要的炎症因子,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激活炎症反应。图2为GFP-VNNI重组质粒对细胞分泌IL-6的影响,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同时发现与正常组比较,空质粒转染组IL-6的表达有轻微升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水稻穗粒数可影响水稻产量。研究者筛选到一株穗粒数异常突变体,并进行了相关研究。(1)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__________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穗粒数异常突变体。(2)研究者分别用EcoR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用HindⅢ处理野生型的总DNA,处理后进行电泳,使长短不同的DNA片段分离。电泳后的DNA与DNA分子探针(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DNA片段)进行杂交,得到如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①由于杂交结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T-DNA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注:T-DNA上没有EcoR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②不同酶切结果,杂交带的位置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③由实验结果判断突变体为T-DNA单个位点插入,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者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如下图所示),用_______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再利用图中的引物________组合进行PCR,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经过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T-DNA插入了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中。(4)研究发现,该突变体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据此推测B基因可能_____(填“促进”或“抑制”)水稻穗粒的形成。(5)育种工作者希望利用B基因,对近缘高品质但穗粒数少的低产水稻品系2进行育种研究,以期提高其产量,下列思路最可行的是(_________)。a.对水稻品系2进行60Co照射,选取性状优良植株b.培育可以稳定遗传的转入B基因的水稻品系2植株c.将此突变体与水稻品系2杂交,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11.(15分)研究发现沙棘提取物具有抑菌和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沙棘提取物制备过程如下:沙棘果(叶)→粉碎→加有机溶剂→搅拌→收集滤液→浓缩→加溶剂→萃取→过滤→浓缩→成品。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沙棘果(叶)的有效成分时,对沙棘果(叶)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____。粉碎后添加的有机溶剂不宜选用__________(填“甲醇”或“乙醇”),原因是____。为了提升萃取效率需要加热,采用水浴加热而不是直接明火加热,原因是____。(2)研究者利用滤纸片法初步测定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将灭菌后的滤纸片分别放入准备好的提取物溶液及________(对照)中浸泡后,取出滤纸片并将其贴在涂布好菌液的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比较____判断抑菌效果。(3)若要验证沙棘提取物的浓度与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有关,请写出简要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油菜植株I与Ⅱ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可育油菜新品系植株Ⅲ是异源多倍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用秋水仙素处理F1的幼苗,能够抑制分裂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B、F1植株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B错误;C、新品系Ⅲ幼苗尖端细胞分裂,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才含有76条染色体,C错误;D、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体,所以获得的新品系Ⅲ植株自花传粉,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正确。故选D。2、C【解析】

据题干信息显示“肝细胞膜上的某种葡萄糖载体是一种横跨膜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通过扩散作用跨膜运输”,可知葡萄糖进出肝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的大小有关,A正确;B、该载体蛋白的葡萄糖结合点有面向膜外和膜内两种朝向,所以能够协助葡萄糖向细胞内、外两个方向运输,B正确;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的镶嵌在膜上,有的横跨膜,C错误;D、葡萄糖借助该载体蛋白通过扩散作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与ATP的水解无关,D正确。故选C。3、A【解析】

由图可知,种群t年与t+1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该比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反之,则种群数量增加。由图可知,t2年之前,种群数量一直增加,t2年后,种群数量开始减少。【详解】AB、因为该坐标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t年与t+1年种群数量的比值,所以当该比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该比值等于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变,当该比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所以在t2年结束时该种群的数量最大,此后种群数量逐渐减少,A正确;B错误;C、在t1时刻该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所以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数量时,第一次被捕捉的动物被标记释放后,第二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大,即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根据计算公式为: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可知得到的调查值要比实际数值偏大,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知识,看准纵坐标的含义是准确解题的关键。4、D【解析】

雌性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产生的卵细胞为X型,雄性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产生的精子可能为X或O型,雄蝗虫产生的精子和雌蝗虫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或者比卵细胞少1条。【详解】蝗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4或23条,现有一个进行正常分裂的蝗虫细胞,显微观察发现,含有12条染色体,呈现12种不同的形态结构,说明该细胞为减数分裂的细胞,可能是含有染色单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也可能是不含染色单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分离,所以该细胞不含等位基因,且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图像,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由于卵细胞和精子形成的过程中,都能形成含X的染色体数为12条的配子,即减数第二次分裂都会出现含12条染色体,呈现12种不同的形态的细胞,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C【解析】

由题意知,牙鲆鱼是二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含有2个染色体组,此时的2个染色体组是由复制产生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如果不在进行分裂直接发育形成品系P,品系P是纯合体。【详解】A、牙鲆鱼(染色体数目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只含X,不含Y,A错误;B、由题意知,初代P品系是牙鲆鱼次级卵母细胞直接发育为的新个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此时次级卵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所以P品系鱼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8条,其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为96条,B错误;C、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只含有X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是2条X染色体,因此发育形成的个体性染色体为XX,部分初代P品系胚胎在27℃高温下培养,胚胎发育成为雄鱼,但性染色体组成不变,仍为XX,与正常温度下发育成的P品系雌鱼(XX)交配,产生的二代P品系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X,在正常温度下均会发育为雌鱼,C正确;D、由题意知,牙鲆鱼(染色体数目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常温环境下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发育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发育为雌性,在27℃高温下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发育成为雄鱼,说明牙鲆鱼的性别既与性染色体有关,也受环境影响,D错误。故选C。6、B【解析】

增大二氧化碳浓度后,暗反应速率提高,需要消耗光反应剩余的还原氢和ATP,因此光的饱和点升高。当增加环境中C02浓度后,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说明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而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说明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未达到饱和。【详解】A、光饱和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后,测得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可能原因是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A正确;B、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达到饱和,B错误;C、增大二氧化碳浓度后,暗反应速率提高,需要消耗光反应剩余的[H]和ATP,因此,S2的光饱和点升高,C正确;D、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不足,还没有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D正确。故选B。【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互利共生物理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共同进化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不是有害无益,长颈鹿等动物啃食金合欢树的叶片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金合欢树叶生长。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一个统一整体,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人为地阻断食物链,破坏种间关系【解析】

1、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详解】(1)据题干信息“举腹蚁居住在金合欢树的空心刺状叶中,取食小叶叶尖富含蛋白质的组织-Beltian小体。举腹蚁常常为金合欢树清除其他的遮光植物枝叶,驱赶长颈鹿等植食性动物”,举腹蚁与金合欢树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互利共生。金合欢树的叶刺向长颈鹿传递的信息类型是物理信息。(2)信息使植食性动物会转食其他植物,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上述物种在相互影响中发展,进化出了适应性的特征或行为的现象称为共同进化。(3)合欢树被保护后反而死亡,说明了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不是有害无益,长颈鹿等动物啃食金合欢树的叶片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金合欢树叶生长。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一个统一整体。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人为地阻断食物链,破坏种间关系。【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同时(3)需要结合共同进化的知识进行分析。8、暗反应CO2→2C3→(CH2O)G光照强度和温度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和外界环境二氧化碳叶片气孔c1.27mg<【解析】

由图甲可知,F点为CO2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G点为CO2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由图乙可知a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b点表示光补偿点,c点表示光饱和点。【详解】(1)CO2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其转移过程是CO2→2C3→(CH2O)。(2)分析曲线可知,甲图G点为二氧化碳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最大,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和温度。(3)叶肉细胞含叶绿体、线粒体,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而细胞内CO2的来源有细胞自身产生与外界环境中进入的。(4)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来源于空气,通过叶片气孔进入细胞。(5)乙图光饱和点是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此时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的总量是光合作用产生量加上呼吸作用消耗量,吸收CO2的量是18mg,计算式为(180×18)/(6×44)=1.27mg,乙图试验b点时,由于植株只有部分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此时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小于植株呼吸速率。【点睛】本题目主要考察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计算,难度一般。9、DNA双链复制HindⅢ酶和BamHⅠ酶DNA连接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VNN1基因已插入到含GFP基因的载体中(合理即可)VNN1基因表达产物能促进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6操作过程中对细胞的损伤(或用到的化学试剂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可以激活相应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6【解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详解】(1)PCR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为防止切割的质粒环化,通常选择两种的限制酶进行切割,同时需要用相同的限制酶对目的基因进行处理,所以选择HindⅢ酶和BamHI切割VNNI基因和含GFP基因的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处理形成重组质粒。(2)GFP基因(4735bp)控制绿色荧光蛋白的合成,该蛋白可在相应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所以在重组质粒中可以作为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电泳条带显示分子量增加表明VNN1基因已插入到含GFP基因的载体中。(3)从柱状图中看出VNN1组中IL-6的浓度增加,说明了VNN1基因表达产物能促进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6;空质粒转染组IL-6的表达有轻微升高,可能原因是操作过程中对细胞的损伤(或用到的化学试剂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可以激活相应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6。【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操作知识,考生需要数量掌握其操作步骤。10、染色体DNA(或“核基因组”)突变体在不同限制酶处理时,均出现杂交带,野生型无条带,Ti质粒有杂交带不同酶切后含T-DNA的片段长度用三种不同限制酶处理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而野生型无杂交带DNA连接酶①、④促进b【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详解】(1)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染色体DNA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穗粒数异常突变体。

(2)①由于杂交结果中突变体在不同限制酶处理时,均出现杂交带,野生型无条带,Ti质粒有杂交带,表明T-DNA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

②不同酶切结果,杂交带的位置不同,这是由于不同酶切后含T-DNA的片段长度不同。

③由实验结果判断突变体为T-DNA单个位点插入,依据是用三种不同限制酶处理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而野生型无杂交带。

(3)研究者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用DNA连接酶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再利用图中的引物①、④组合进行PCR,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经过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T-DNA插入了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中。

(4)研究发现,该突变体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据此推测B基因可能促进水稻穗粒的形成。

(5)育种工作者希望利用B基因,对近缘高品质但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