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课件-筷子与刀叉_第1页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筷子与刀叉_第2页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筷子与刀叉_第3页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筷子与刀叉_第4页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筷子与刀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筷子与刀叉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拥有灿烂辉煌的饮食文化;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也拥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筷子和刀叉既是东西方的餐饮工具,又代表着东西方的传统文化,孰优孰劣呢?筷子能取代刀叉吗?2024/7/8目录/Contents01产生的早晚02代表不同文化03孰优孰劣筷子与刀叉01筷子与刀叉的产生早晚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进餐用刀叉,各有自己沿袭的历史。01筷子与刀叉的产生早晚论历史,筷子古时候单叫箸,箸的起源可追溯到商代,甚至更早的新石器时代。史书记载:商纣王,使用精美的象牙筷子,大臣箕子看了很担忧,认为用象箸进餐,就可能抛弃陶器,而使用玉石餐具,吃讲究的肉食,穿华美的锦衣,住高房大厦,无尽的享乐生活,会带来灾难。箕子的担忧不幸言中,纣王因追求奢侈享受,荒淫无度而亡国。01筷子与刀叉的产生早晚现在人们的口语习惯都称箸为筷(或筷子、筷儿),书面语也用筷。查先秦古籍中都不见筷字,筷是明朝才出现的,说来可笑,筷是因民间口语的忌讳而产生的。因行舟讳“住”,讳“翻”。就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加竹头成筷。01筷子与刀叉的产生早晚西方进食的餐具主要是刀和叉,最初只用刀,早期的刀就是石刀或骨刀,后来才有了铜刀,铁刀。单独的刀不像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因为它是多功能的,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猎物或牛羊的肉,烧熟可食时,才兼作餐具。01筷子与刀叉的产生15

世纪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才使用了双尖的叉,因为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17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使用三尖的叉;18世纪才有了四尖的叉子。所以西方人刀叉并用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02筷子与刀叉代表着不同文化餐具的不同,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即分餐制。

02筷子与刀叉代表着不同文化筷子的和合作用,形成了中国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的形式和体制。

03筷子与刀叉孰优孰劣筷子刀叉到底谁更先进,各家说法不同。筷子的特点是“不变应万变”,料想方的扁的,长的短的,硬的软的,统统可以一夹就起来,确实神奇。这一直很让中国人骄傲,并将其视作先进的象征。不过最近却有学者反思认为:从人类学发展的科学角度来看,筷子是一种极端原始的、天然的工具。而刀叉正是欧洲人工业文明、理性精神的一种最直接反映。

筷子也不怎么好用。带骨头的中国菜会让人大吃一惊。他们会把每一口的骨头吐到盘子上,或者更糟的是吐到桌子上这是因为他们用筷子吃饭,这并不是一个优雅的行为。更糟糕的是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笨手笨脚的外国人,伸手用筷子拿面条都很难保持自己的风度。我告诉你用刀叉的好处在于,使用简单,效果更好。03筷子与刀叉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关于使用筷子更有利锻炼思维能力的说法却着实有科学依据。用筷子吃饭的人脑子都好使,筷子可以牵动人体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不然你以为为什么我们数学都那么厉害?03筷子与刀叉孰优孰劣我觉得餐具是和地方文化与饮食习惯分不开的,西方是用刀叉和金属勺子,所以他们的菜肉的都是一大块一大块那种,素的也都是那种不会切的很小的那种,比如沙拉,中国菜的餐具是筷子,所以中国菜则是适合用筷子夹住的那种小段的。我认为无所谓好与不好,主要是适合不适合,比如用筷子吃西餐不伦不类还很难夹起来,用刀叉吃中餐则更难。举个例子,用刀叉吃中餐的鱼就很难,而且中餐有些东西都是有骨头的,比如红烧排骨,黄焖鸡这种,用刀叉基本上没法吃。03筷子与刀叉孰优孰劣综上可见,中国是农耕文明,农田种植业以素食为主。主食:米饭面条馒头,

副食:蔬菜佐以少量蛋鱼肉,主副食都可用筷子,熟练之后,非常简单方便。欧洲是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