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课件-筷子刀叉东西方文化比较_第1页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筷子刀叉东西方文化比较_第2页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筷子刀叉东西方文化比较_第3页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筷子刀叉东西方文化比较_第4页
《中国饮食文化》课件-筷子刀叉东西方文化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筷子与刀叉文化比较目录/Contents01筷子与刀叉的选择02筷子与刀叉的文化比较筷子与刀叉文化比较01筷子与刀叉的选择

吃饭时,中国人筷子,西方人用刀叉。其实中国古代也曾有使用刀叉勺子的时候。餐勺,在古代的名称或为匕,或为匙,还有其它现在已不详知的名称。匕是餐勺在古代中国的通名,秦汉以后的文献中,餐勺仍以匕为通称。

宋代的餐具01筷子与刀叉的选择汉代已开始称匕为匙,《说文》云“匙,匕也”,《方言》云“匕谓之匙”,表明在汉代和汉代以后,匕与匙的名称是能够互换的,但比较而言,匕作为专名使用更为广泛一些。在现代社会,匕的古称已经完全消失,我们可以把餐勺称勺子、饭勺,也可以称为瓢羹、汤匙,还可以称为茶匙等等。

元代的餐具02筷子与刀叉的选择西方人广泛使用叉子作为餐具是从15世纪,它改进进餐的姿势,使用了餐叉把食物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02筷子与刀叉的选择现在西方餐叉的使用,使人们以为是西方人发明了刀叉,但在青海马家窑文化的宗日遗址中,出土距今7000多年的骨质餐叉,随之出土的还有骨质餐刀和餐勺,这组餐具,跟我们现在用的西餐刀叉勺形状是非常接近的,大小也差不太多。专家认为应是当时人们进食的餐具。骨刀叉的发现,改写了西式餐具是西方人专利的历史。02筷子与刀叉的选择我们一般都把安阳殷墟1005号墓发现的6支铜箸头当成年代最早的箸。但江淮东部龙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42根骨箸,把箸的历史提前了3000年。究竟是谁发明了箸?我们早已无从考证。

七八千年前的先民,依靠餐勺就能完成进食,为什么在新石器的遗址中能够发现骨箸呢?2005年,当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实物,或许让箸的出现变得顺利成章。到了宋代,面条已经发展出炒鸡面,笋辣面,卷鱼面等等不同品种。或许,正是面条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让筷子成为人们的主要进食工具。02筷子与刀叉的文化比较当筷子伸到羹里夹取切成小块的菜肴,这种进食方式渐渐的促进了中国烹调术不断精细化的风格,从而显现了和西方饮食文化完全不同的风格。

02筷子与刀叉的文化比较餐具的最终选择,到饮食文化的各自形成,也折射出了文化的差异。筷子是用竹子做的,刀叉是用金属做的。说明中国人较之西方人更亲近自然,也说明中国文明偏向于农业文明,西方文明偏向于工业文明。02筷子与刀叉的文化比较在使用筷子的时候,人们通常是向内用力的;在使用刀叉的时候,人们是向外用力的。便是日常生活中的见面礼仪也能看出这一点:中国人见面是抱拳作揖,向内用力;西方人见面是握手拥抱,向外用力。02筷子与刀叉的文化比较筷子需要技巧,刀叉需要力量。中国人讲究“术”、“道”,西方崇尚“力”、“险”。我们看看体坛:那些强调竞技的,如小球、游泳,总是中国人领先;但拳击、赛车等强调力量和冒险精神,总是西方人占优势。02筷子与刀叉的文化比较观察一下筷子的形状:一端圆,一端方,这样设计固是为了实用(圆的一端,吃东西时不咯嘴;方的一端,筷子不易掉落),是不是也契合了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再来看看刀叉:刀锋利,叉尖锐。刀的存在,在于切割;叉的存在,在于定位。动静、攻守,一切行军打仗的策略全在里面!02筷子与刀叉的文化比较筷子和刀叉都要讲究配合:筷子有两只(英文叫chopsticks,是加了复数的),刀叉是一对。不过配合与配合有不同,筷子间的配合更加含蓄、内敛,两只筷子只有上下之分,并无形态差异,这倒使人联想到楹联、阴阳等传统文化了;刀叉间的配合自然不消说得,实在是太直白、太功利了!02筷子与刀叉的文化比较筷子和刀叉的舞台也并不相同。筷子通常要加入团队,和大伙儿一样在各色碗碟间翻飞、捣腾(公筷?那是后来的事!)这便典型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大家的,就是大家的。刀叉就不同了,刀叉的舞台只能囿于一方,在有限的空间里施展身手,“各人顾各人,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