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_第1页
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_第2页
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_第3页
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_第4页
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协议解除与违约责任一、协议解除概念及分类协议的解除是指在协议依法成立后尚未所有履行前,当事人基于协商、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而使协议关系归于消灭的一种法律行为。协议解除涉及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情形,其中约定解除又可分为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权。协议解除,它是指当事人通过事后订立一个新协议而解除本来的协议,根据协议自由原则,当事人有权通过协商解除协议,别人无权干涉。此时有一问题,即一方有违约行为,但双方当事人已达成解除协议,此时另一方是否可主张违约责任?对此观点不一,有认为此时视为非违约方抛弃请求损害补偿的权利,由于协议解除本就是为了解决纠纷,当事人若不抛弃权利,完全可以请求损害补偿而不与对方当事人达成解除协议,否则徒生纠纷。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虽达成解除协议,但并不影响非违约方主张损害补偿,由于权利的抛弃事关重大,应予明示,解除协议若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约定,应视为没有约定。且协议解除有其内在的机能与目的,与权利抛弃无涉。相比之下,第二种观点也许更有道理一点。但是,我觉得第一种说法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拟定能不能根据你的行为来推定你放弃了这个权利,这要根据具体的案情来作进一步的考察。【该段摘自王利明于2023年在“‘民商法前沿’系列论坛”上的演讲稿】二、协议解除的溯及力问题我国的协议解除是否有溯及力,根据我国合《协议法》第97条的规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国《协议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协议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协议性质,当事人可以规定恢复原状、采用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规定补偿损失。”该规定被认为是对协议解除的法律后果的基本性规定,一直以来有不同的解读。对协议解除是否有溯及力这一问题,历来有不同的学说。一种观点认为,协议解除原则具有溯及的效力,对于已经履行的部分,双方当事人应当恢复原状。只有这样,才干保护协议中的非违约方的利益并制裁违约方;另一种观点认为,协议解除原则上没有溯及力,对于已经履行的部分,当事人不必恢复原状,只是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针对这一情况,先后有不同的学者通过研究,试图对协议解除溯及力合用进行总结,盼望能消除这种混乱。有学者将协议区分为继续性协议和非继续性协议,认为:1、继续性协议原则上无溯及力。所谓继续行协议,是指履行必须在一定继续的时间内完毕,而不是一时或一次完毕的协议,如租赁协议、仓储协议均属于此类。租赁、借用、消费信贷等继续性协议以使用、收益标的物为目的,已经被受领方享用的标的物效益,是不能返还的,也就不能恢复原状。这些协议解除不管有无溯及力,给付人都只能请求对方返还相应的价金。假如这些协议的解除具有溯及力,除了增长不必要的迂回曲折外,对当事人没有任何好处,因此不如规定这些协议的解除无溯及力,除非当事人有相反的规定。但是,长期的购销协议有其独特的性质,它被解除时可以恢复原状。2、非继续性协议的解除原则上有溯及力。所谓非继续性协议是指履行为一次性行为的协议。就非继续性协议的性质而言,当它被解除时可以恢复原状,即已经进行的给付可以返还给给付人。恢复原状是解除有溯及力的效果及标志。非继续性协议作为解除的标的,为解除有溯及力提供了一种也许性。这种也许性能否变成现实性,还要受其他因素制约。(此段来自于:王利明、姚欢庆、张俊岩著《协议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又有学者在此基础进一步总结,提出协议解除原则上具有溯及力,但在有些情形下应对其加以限制,如对于一些以使用标的物为内容的,如租赁、借贷等,以及劳务协议、委托协议以及假如一方在接受履行以后,将标的物转移给了第三人的情形等,在这些情况下,协议解除不应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这些学说可以说是在当前立法既定的情况一种无可奈何的努力,虽然它在逻辑上并不形成自己的体系,但它列举式的陈述是明白和拟定的,对司法实践的指导具有相称积极的作用。三、协议解除与违约责任能否并存的问题(一)不能并存,理由如下1、协议解除不属于违约责任方式,协议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也不表现为违约责任。从《协议法》的章节安排来看,协议解除以及解除后的法律效果规定于第六章即协议的权利义务终止,而不是规定于第七章即违约责任。这说明,协议解除虽然也是基于违约事实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但它不属于违约责任方式,而属于协议违约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协议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也不表现为违约责任,而是一种民事责任,重要涉及不妥得利返还责任和损害补偿责任。补偿损失是协议解除后的一项法律后果,但这种法律后果不表现为违约责任,更不表现为违约金,由于该补偿责任的合用有两个原则:一是实行过错原则,无过错不产生补偿责任;而违约责任实行无过错原则,只要有违约事实的存在,不管主观上有无过错,都要承担违约责任。二是损失实际发生原则,即补偿的损失必须是实际发生的损失。2、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与协议解除势不两立,不可共存。我国《协议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协议义务或者履行协议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等违约责任。”而协议解除的目的是要摆脱协议的约束,未履行的不再履行。假如协议解除与违约责任可以并存,也就意味着协议解除与继续履行就可以并存,那么,当事人应当是履行还是不履行呢?显然,这样解决让人无所适从。3、协议解除是违约责任之外的一种补救措施。我国协议法设立解除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下矛盾:协议有效成立之后,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使协议履行成为不必要或者不也许。通过协议解除制度,当事人得以摆脱协议的束缚,获得救济,这种情况显然非违约责任所能胜任。也就是说,在协议违约的情形下,当事人实际可以自行衡量是解除协议还是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一旦选择了解除协议,就当然排除了违约责任的合用。4、非违约方的损失可以通过补偿损失予以补偿。认为违约责任应当可以同协议解除并存的人有一个很大的紧张就是“协议解除后非违约方损失如何补偿的问题”,所以就提出了协议解除与违约责任并存的解决方案。其实,协议解除的法律后果尚有恢复原状、采用其他补救措施和补偿损失,非违约方的损失完全可通这些途径得到补偿。5、违约金条款是以协议有效存在为前提的。依协议解除的“直接效果说”,即协议因解除而溯及既往地消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违约金条款也丧失所依附的基础,违约金请求权自当归于消灭,不得再行请求(二)能并存,理由如下1、协议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在协议法学说上自身就存在争议,存有直接效果说、间接效果说、折衷说、债权关系转形说等理论,而现行《协议法》第97条的规定则是对协议解除的溯及力不作出统一的规定,而是在协议解除后,当事人可以根据履行情况和协议性质,请求恢复原状或采用其他补救措施。即便采“直接效果说”立场的学者亦非完全赞同违约金条款无效,其理由在于,“当事人违约而产生的违约金责任是客观存在,不能因协议解除而化为乌有,对此,不管什么性质的违约金均应同样为了照顾违约金需要以协议关系存在为前提的理论,在协议解除有溯及力时,可以拟制协议关系在违约金存在的范围内继续存在”。2、在解除情况下,合用的违约金是不履行的违约金,不履行违约金条款的效力,在协议正常履行情况下无合用前提,在一方违约、导致协议解除的情况下,不履行违约金条款的效力就有合用必要,解除仅是消灭履行效力的行为,而并未解决当事人不履行的后果。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另一角度看:既然现行协议法规定协议解除并不影响当事人规定补偿损失的权利,而违约金,便可看作当事人预定的补偿金,在协议解除后合用该约定条款,既可体现当事人意志,又能提高司法效率,节约有关成本。3、协议解除后不能同时主张违约金将导致协议的权利义务失衡。由于:其一,对拒绝履行一方而言,协议的解除也许正是其盼望的结果;其二,协议的解除对非违约方也有弊处。协议解除后,违约行为已既成事实,它既不也许恢复原状,也不也许采用其他补救措施,针相应当履行的协议义务约定的违约金条款仍然有效。假如假定此时违约金条款无效,非违约方只能规定违约方补偿其违约导致的损失,这无异于保护违约方,纵容其违约,由于协议解除后补偿损失的范围不涉及可得利益,违约方承担的责任反而比协议不解除时要小。同时,这又是为难非违约方,由于有的损失是很难证明的,只有允许守约方主张违约金才公平、合理。4、违约金条款具有相对独立性,协议解除后其效力不受影响。依据现行《协议法》第57条和第98条关于协议效力消灭后解决有关事宜的规定,作为协议效力消灭后如何解决相关事宜而事先约定具有相对独立效力的条款,它不会因协议效力的终止或被否认而失去效力。《协议法》第57条规定:“协议无效、被撤消或终止,不能影响协议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单纯从文字表达上来看,很难明确解决争议方法的范围,但宽泛地解释,“解决争议的条款”,应既涉及仲裁条款等当事人关于解决争议的程序、办法、合用法律等内容的约定,也可涉及违约责任等其他条款。第89条规定:“协议权利义务的终止,不影响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结算和清理条款”指的是当事人关于经济往来或财务的结算以及协议终止后如何解决协议遗留问题的协议条款,其中的“清理”也应可以包含通过事先设定违约金的方式来了断协议权利义务消灭后的有关事宜。5、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协议的解除更多地体现了权利的性质,其自身应不是违约责任形式,而是非违约方在不得己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补救方式。也就是说协议解除是非违约方的一种能及时有效保护自己利益的权利。既然是一种民事权利,假如协议中规定了违约金,作为非违约方,对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就应有选择权,可以规定违约方承担因违约导致协议解除的违约金责任,也可以选择规定违约方承担损害补偿责任,以最大也许地保护和实现其合法权益。从法院裁判的角度,原则上假如协议规定了违约金,就应当先执行违约金。(三)在解除协议和违约责任能并存的条件下,协议解除后违约金条款的效力认定尽管协议解除后可以同时合用违约金条款,但由于实践中协议解除的事由和协议解除的性质不同,协议解除后违约金条款的效力应有所区别。1、协议解除在一方有违约行为的情况下当事人协议解除协议,假如双方已对相关责任的承担达成一致,则不存在问题,但假如解除协议未涉及责任的承担,那么守约方是否可以主张违约金?有学者认为,双方虽达成解除协议,但并不影响非违约方主张损害补偿,由于权利的抛弃事关重大,除非法律或协议有明确的规定,否则应予明示,解除协议若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约定,应视为没有约定,守约方完全可以向违约方主张违约金或损害补偿。2、约定解除约定解除分为两种,一种是当事人预先约定协议解除条件,条件成立时协议自动解除;一种是约定解除权,即当条件成立后,守约方有权选择是否解除协议。有学者认为,假如当事人事先有明确约定,在协议解除后合用违约金条款,根据契约自由的原则,守约方行使违约金请求权应得到法院的支持,假如当事人在协议中有约定违约金条款,但没有明确在协议解除后可以合用,损失补偿应当参照违约金条款,由于这既可体现当事人意志,也能提高司法效率,节约有关成本,又能合理地维护守约人的利益,从逻辑上也不存在矛盾。3、法定解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