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施工基坑施工应急预案与应急措施_第1页
深基坑工程施工基坑施工应急预案与应急措施_第2页
深基坑工程施工基坑施工应急预案与应急措施_第3页
深基坑工程施工基坑施工应急预案与应急措施_第4页
深基坑工程施工基坑施工应急预案与应急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深基坑工程施工基坑施工应急预案与应急措施目录TOC\h\z\u1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2.2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2-12.2.1应急组织机构 -2-12.2.2应急小组职责分工 -2-12.3预防与预警 -4-12.3.1危险源监控 -4-12.3.2预警行动 -4-12.4应急处置 -5-12.4.1相应分级 -5-12.4.2响应程序 -6-12.5突发事故、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6-12.5.1围护系统受力和变形过大应急措施 -6-12.5.2支撑体系受力和变形过大应急措施 -7-12.5.3边环境沉降过大应急措施 -8-12.5.4基坑周边管线保护应急处理措施 -8-12.5.5基坑坑底隆起应急措施 -9-12.5.6流砂与管涌应急措施 -10-12.5.7坡顶裂缝应急处理措施 -11-12.5.8突降大雨或暴雨应急处理措施 -11-12.5.9坑内外水位变化过大应急处理措施 -11-12.5.10基坑周边建筑物倾斜应急处理措施 -12-12.5.11施工现场治安管理应急措施 -12-12.5.12施工现场交通事故应急措施 -12-12.5.13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12-12.5.14预案终止后恢复工作 -14-1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序号事故类型危害程度1Ⅳ级2Ⅳ级3Ⅳ级4Ⅳ级5Ⅳ级6Ⅳ级7Ⅲ级8Ⅳ级9Ⅳ级10Ⅱ级11Ⅲ级12Ⅲ级13Ⅳ级14Ⅰ级15Ⅰ级16Ⅰ级17Ⅰ级注:Ⅰ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Ⅱ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Ⅲ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Ⅳ级: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Ⅴ级:极其危险,不能连续作业。12.2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12.2.1应急组织机构图12.2.1-1应急组织机构图12.2.2应急小组职责分工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分工见表12.2.2-1。表12.2.2-1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分工名称主要责任部门主要责任人联系方式组长项目经理(建设单位)邵海健副组长项目经理/项目执行经理潘爱民/刘建青/通讯联络组商务部孙洪峰技术支持组技术部袁星星交通保卫组安全部史雷波抢险抢修组工程部崔腾医疗救治组安全部胡林后勤保障组物资部刘宁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见表12.2.2-2。表12.2.2-2应急领导小组人员职责职务职责组长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慨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副组长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2、如有必要,在救援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通讯联络组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技术支持组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4、绘制事故的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保卫组1、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2、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3、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抢险抢修组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2、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修抢险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3、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医疗救治组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制定人员护理受害者。后勤保障组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援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12.3预防与预警12.3.1危险源监控序号危险源监控方式预防措施1设备、设施缺陷安全工程师定期巡查编制机械设备使用制度,工人进场时进行安全交底和技能培训。2防护缺陷日常巡查按施工区域划分,对项目管理人员及分包单位明确各区域的监控责任;工人进场时进行安全交底。3电危害日常巡查编制临时用电方案,对进场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4明火日常巡查工人进场时对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动火证每人一办,随身携带。5作业环境不良日常巡查方案编制时明确各工种作业环境,对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的立即进行整改。6易燃易爆品日常巡查建立易燃易爆品仓库,分类型单独存放;安排专人管理;严格执行领用制度。7行为性危害日常巡查工人进场时对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持证上岗。12.3.2预警行动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接到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实施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本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认为事故规模可能超过本级处置能力时,应向上级报告,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及时研究对策,采取预警行动。图11.3.2-1应急预案相应流程图12.4应急处置12.4.1相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三个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一级预警:事故较小,未发生人员伤亡。二级预警:事故影响范围较大,发生5人及以下受伤,未发生死亡事故。三级预警:事故较大,发生5人以上受伤,未发生死亡事故。根据信息报告程序,事故目击人通过公布的信息报告联系方式通知相应级别的事故联系人。12.4.2响应程序一级预警响应程序:事故目击人→相应区域专业工程师→生产经理→项目执行经理。二级预警响应程序:事故目击人→相应区域专业工程师→生产经理,拨打相应外部报警电话→项目执行经理→项目经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三级预警响应程序:事故目击人→相应区域专业工程师→生产经理,拨打相应外部报警电话→项目执行经理→项目经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建设单位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12.5突发事故、紧急情况处理措施12.5.1围护系统受力和变形过大应急措施(一)顶圈梁连接强度不够围护结构都通过冠梁将围护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围护结构,因为冠梁连接强度不够而导致的围护墙的变形,主要表现为相邻两根围护墙发生沿相反方向的偏移,也会容易导致某根桩受弯严重而导致破坏,这种破坏导致围护墙之间的间距变大,使得此部位的围护墙无法阻挡土压力,土方容易从此处滑落。为了防止因冠梁连接强度不够而导致的围护墙变形,首先要做好预防措施:1、向工人做好交底,保证每根围护墙锚筋按设计要求锚入冠梁中。2、冠梁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缝的处理。(二)围护墙顶部发生偏移此处顶部发生偏移主要是围护结构顶部偏移或部分区域围护墙顶部发生偏移。产生这种偏移主要是因为基坑外侧堆载大量荷载,围护墙整体截面过小,局部有断桩。主要表现形式为基坑整体顶部发生较明显的偏移。为了避免围护墙顶部发生偏移,首先要做好预防措施:1、土方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2m范围内不得堆放材料增加侧压力荷载,2m外堆放物品高度不得超过1.5m,重量控制在2t以下;2、做好监测,一旦发现围护墙大部顶部发生较大位移,立即通知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围护墙顶部发生偏移的补救措施主要有:(1)一旦发生偏移,立即看此处的基坑周边2m内是否有堆载,如果有堆载立即进行卸载,且基坑周边2m范围内严禁进行堆载,安全员应定期进行巡视;(2)卸载后如果围护墙顶部偏移仍在发展,首先进行坑内回土,回填深度至围护墙不再发生位移。在回填土中挖一沟槽,深度至下面一道支撑的深度,宽度18m,然后在沟槽内按照支撑的配筋和截面尺寸做一支撑,该支撑连接围护墙和原支撑结构。待该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后,将回填土开挖掉。(三)围护墙整体发生滑动这种破坏最可能是由于围护墙埋深不够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基坑对撑还没完全形成或者强度还没达到设计要求时,主要表现形式为围护墙整体向基坑内侧发生移动。为了防止围护墙整体发生移动,要求在施工桩过程中桩深严格满足要求;挖土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在基坑中间将对撑大部分形成,然后在开挖基坑周边的对撑部位,开挖完以后立即做支撑,将对撑形成。如果发现围护墙发生了整体滑动,应该立即对围护墙内侧进行回填土,回填高度和宽度应满足围护墙不再发生滑动,然后在回填土中开挖沟槽,沟槽界面保证能顺利施工支撑即可,然后尽快完成对撑,对撑完成后,可将回填土重新挖掉。随基坑开挖当发现桩顶水平位移过大,或位移发展速度过快时,可依次采取下述措施处理险情:1)在有空间的地方应将围护墙后的土体部分挖除以卸载,并严禁再次对围护墙后施加其他附加荷载;同时在桩的内侧填土或堆砂袋以增加桩的被动侧土抗力。通过这个初步措施可以缓解险情的发展,为抢险争取时间。2)配备一定数量的Φ609*16钢管,必要时增加斜撑。一般通过上述措施就可以有效控制位移的发展。12.5.2支撑体系受力和变形过大应急措施(一)支撑整体收缩严重混凝土本身具有一定的收缩性,支撑施工过程中如果不控制支撑的混凝土收缩,如此大的基坑会引起围护墙的偏移,引起围护结构的不稳定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支撑混凝土的收缩。在施工支撑过程中,首先将对撑的中间部位施工完毕,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施工对撑的两端,同时在中间部位施工过程中每三跨的跨中1/3部位处设置1道施工缝,这样在施工对撑两端后中间部位的混凝土已经收缩完毕,可以减少支撑的整体收缩率。对于边撑的施工,要在每三跨的跨中1/3位置处留置施工缝,可以减少边撑的整体收缩。(二)格构柱的偏移、立柱桩下沉,支撑受弯破坏,这两种情况均是因为支撑上荷载太大引起的,同时立柱桩下沉还可能因为立柱桩埋深不够引起。这样造成支撑中间受力能力下降,降低甚至失去了对基坑的支护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同一层支撑不在同一片面内,或者某一部位支撑出现了断裂破坏等。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做好以下几点:1、立柱桩施工时有效桩长满足设计要求,垂直度满足设计且控制在1/200;2、格构柱钢结构材料及制作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格构柱插入立柱桩的深度要达到3m;3、向工人做好交底,加强验收工作,保证支撑施工过程中截面尺寸都达到设计要求,支撑节点配筋满足设计要求。(三)支撑系统失稳为防止支撑失稳,应及时对支撑进行监测,同时加强对立柱的观测,当发现个别支撑或立柱受力或变形达警戒值,应立即进行加撑或补强,防止因局部变形处理不及时而引发更大的变形。补强时除对发生变形较大的立柱或横撑补强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相邻立柱或支撑进行同步加强,防止个别支撑受力过大而失稳。具体补强措施和方法需根据现场情况联系设计给出具体方案。12.5.3边环境沉降过大应急措施周边环境的沉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围护结构发生变形造成了周边环境的沉降;止水帷幕外侧水位降低引起的周边环境的沉降。对于基坑周边的环境变形,应该在施工过程中一直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有不正常的沉降,首先查找沉降原因,如果沉降原因是止水帷幕外侧水位降低引起的,应该采用回灌井点进行回灌。回灌井点与抽水井点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宜少于5m。回灌水量应根据实际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时调节,保持抽、灌平衡。施工前对周围建筑物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重点保护建筑物采取特殊保护措施。施工中应对周围建筑物进行全过程监控,根据监测数据可选择采用双液跟踪控制注浆,调整变形率,以动态的控制来确周边建筑物安全。当发生裂缝、基础下沉、变形等事故时一般采用跟踪注浆,适当分部注浆进行土体加固,跟踪注浆主要采取的是分层注浆,目的是将建筑物底下沉陷的地基控制在要求范围内。12.5.4基坑周边管线保护应急处理措施(一)施工前管线保护施工前对地下管线的相对位置、埋深、类型等详细调查,对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进行施工检算,预测地面沉降量,依此对地下管线的沉降进行预测。调查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①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和调查方案。②对设计给出的管线资料进行整理和确认。③走访沿线所有地下管线的主管单位,以确保没有管线资料被遗漏,对所有有关的地下管线将争取在现场进行探查和确认。④基坑周边管线,应准确定出其种类、位置、形状、尺寸和材料性能,并将调查结果递交相应部门确认。⑤向有关部门确认各种管线的允许变形量。(二)施工前根据管线类型、位置及埋深等,对基坑周边重要的地下管线进行保护。施工过程中,对管线进行监控量测,根据量测结果确定保护方案。2、定期检查管道的变形、移位和不均匀沉降,如发生监测数据超过警戒值,立即停工,对基坑进行加固,对管线基础进行注浆处理。3、管线出现下沉、变形、损坏等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并及时通知管线主管部门,请求派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监护,尽可能将经济损失降到最小。根据管线沉降情况,倾斜率小于2%时且变化较大时,进行对管线保护,主要措施为:一是地层土质较差时采用注浆进行加固,二是附近条件允许时采用悬吊的方法进行保护。4、快速联系处理,当发现管线有大的变形和趋势时,及时快速与监理、业主、设计等单位联系,确定处理方案,现场准备好任何一种方案的所有物资设备,以便随时调用。5、煤气管道发生意外事故,应及时疏散现场的施工人员和周围的群众,防止明火,并及时通知施工区段的煤气管理部门和消防队,请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抢险。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抢险人员和物资,供消防队和煤气维修部门调用。6、自来水管线断水操作时,应在规定和批准的时间内施工,不允许延误,若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及时调整。用户改接或断水接通时,由现场施工人员提出申请,按照规定有自来水管理公司事先通知用户。12.5.5基坑坑底隆起应急措施坑底隆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开挖后的卸载引起的回弹量,另一部分是基坑周围土体在自重作用下使坑底土向上隆起。土方开挖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坑底位移的监测。一旦发现某部位坑底位移达到警戒值,立即在此处回填土,直至坑底不再产生位移,然后利用旋喷机和配备的水泥对土体进行加固,加固深度至-40m,选喷浆液水泥比为25%,然后再对土层进行开挖。如果在开挖过程还发生坑底隆起,则继续回填,继续进行旋喷加固,水泥掺量加大到30%。当基坑坑底隆起过大时,应加大坑内管井抽水量,或采用石子包增加压重;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应尽快浇筑垫层,使坑底土层封闭,防止坑底土上隆。12.5.6流砂与管涌应急措施流沙、管涌都是因为基坑内外的动水压力差太大或前期地质勘探孔封堵处理不当造成。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最深达24m,普遍挖深为20m,要求基坑内部地下水位降至-21m左右,基坑内外形成了水压,当坑底土体强度不能抵抗这个水压后,基坑外的水就向基坑内部涌入,形成流沙、管涌。流沙、管涌对基坑的破坏非常严重,它不但对基坑的稳定性造成严峻的考验,而且在坑底堆积了大量的水、泥浆,工作面环境恶劣,处理起来很麻烦。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避免流沙、管涌的出现比处理流沙管涌的出现要重要的多。流沙、管涌现象出现后,一般情况以疏为主,综合治理,以疏、排、堵、截、压几方面相结合为原则。1)管涌减弱后,根据管涌点的位置推断出围护结构薄弱点或地质薄弱段,从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彻底切断管涌路线。由于采用单液浆体在未凝固之前就被冲走,在处理管涌的时候,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止水,凝结时间调整为40~80s。止水成功后,管涌将逐渐消失。2)在止水帷幕薄弱处进行补桩处理,采用搅拌桩在止水帷幕外侧再做2m的止水墙,并且两端与原止水帷幕闭合。3)对轻微的流砂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及时堵涌并采取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住”流砂;对较严重的流砂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2~3m左右。降水是防止流砂最有效的方法。4)发生管涌时,应先在该墙背进行压密注浆或高压喷射注浆,保证其在开挖时不漏水,开挖后可将孔洞部位凿除,支模用混凝土浇筑填实。如果管涌十分严重,也可在围护墙后再打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与围护墙之间进行注浆。5)管涌后水流量延续增大时,立即采用快硬性水泥(袋装)进行堆码,考虑现场材料堆放有限,应急物资储备现场不得少于5t,其余用量须在土方开挖前联系并指定不少于三家供应商,在险情发送后1h后能够及时到场。6)勘探孔管涌处理方法采用φ500钢管做导流管,顶部设置一个φ80开关阀门,基坑开挖阶段如勘探孔出现管涌时,将钢管压入封盖冒水点,阀门开启后将水流引入集水池排出基坑,以减少对基坑影响,当勘探孔得到控制后采用聚氨酯注浆将勘探孔进行封堵。图12.5-1勘探孔引孔管12.5.7坡顶裂缝应急处理措施随开挖出现的坡顶裂缝,随进行灰浆涂抹,当宽度大于10mm时用人工灌浆后抹缝。应急材料设备:水泥20吨、水玻璃1吨。12.5.8突降大雨或暴雨应急处理措施突降大雨或暴雨时,立即起动备用水泵抽水,并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基坑雨季施工应严防雨水倒灌,坑边备足不少于200只砂包,有大雨产生地面径流时迅速堵截,坑内除常用泵外至少备用2台Φ100扬程不少于25米的水泵。坑内随时挖排水明沟引向管井填砾层,同时配备多台水泵,防止暴雨浸泡基坑。12.5.9坑内外水位变化过大应急处理措施由于地下工程施工的特殊性,施工现场是不能停电的。如正在使用的降水井点突然停电,导致井管积水,可能引发工程事故。为此,施工现场要配备发电机,当停电时,井点泵能照常运转。坑内水位上升,应立即分析原因,若因管井沉淤,抽水量锐减,必须立即组织洗井,保证沉淤高度小于1.00m,降水井、观测井、观测孔沉渣50cm以上必须采取洗井处理。当坑外水位下降达警戒值时,应按设计利用做好的回灌井进行地下水的补给。针对开挖前坑外水位下降达警戒值时,分析原因:1)、如若围护结构未能有效隔断坑内外地下水,找出隐患点,对该区域进行高压旋喷桩加固,水泥掺量25%,水灰比0.8.2)、如若因地层变化,影响抽水试验结果真实性,应在有隐患点增加勘探点。3)、如若因长三角区域地下水受潮汐影响,应加长抽水试验时间或增加抽水试验次数,确保试验结果的有效性。12.5.10基坑周边建筑物倾斜应急处理措施当发现基坑开挖引起附近建筑物裂缝速率1mm/d,累计3mm时,采取的措施为:1、加强监测频率2、加快开挖区域支撑形成。3、地面加强措施为在基坑周边5.0m范围内采用注浆进行加固土体,地面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注浆压力0.5~1.0Mpa,土体加固深度为8.0m。3、邀请有关专家或加固研究所共同制订建筑物的纠偏方案并组织实施。12.5.11施工现场治安管理应急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及时明确落实治安管理负责人,专职保卫干部及治安保卫组织网络。施工期间必须遵守、执行国家和上海市颁布的治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本责任区域内的治安稳定,全面负责。一旦工地发生治安、刑事案件,应在积极处置、保护现场的同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和甲方报告,接受调查处理。12.5.12施工现场交通事故应急措施由于施工场地周围车辆较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应按以下程序处理:1、立即将受伤人员及时送医院抢救,并要记清肇事车辆的型号、牌号。2、保护好事故现场以及重要物品、证据。3、迅速向交警部门报告,再向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5、配合交警部门做好调查、取证、事故处理等工作。12.5.13坍塌事故应急措施1、应急物资1)现场急救箱1个(内存酒精、棉球、绷带、创可贴等药物)。2)急救担架1付、被褥3套、氧气瓶(袋)1个。3)手推车5辆、铁锨和十字镐数把。4)轿车1辆、出租车及急救车根据情况及时联络。5)安全网100米、麻绳100米、钢架管数根、警示牌3个。6)现场吊车、挖机等。2、应急措施及救治1)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负责将处在危险地带的施工人员全部撤离现场,等坍塌全部结束稳定以后,先由李超组织人员用安全网和麻绳将事故现场隔离封锁。李超组织抢救人员和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徒手或尽量少的借助机械工具将伤者从坍塌物中抢救出来。现场医护人员迅速的清除伤者气管中的尘土和砂石物,防止伤者窒息。神智不清的应该使其身体侧卧,保持呼吸通畅,若呼吸停止应由现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