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期末冲刺】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专练(二)_第1页
2024【期末冲刺】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专练(二)_第2页
2024【期末冲刺】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专练(二)_第3页
2024【期末冲刺】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专练(二)_第4页
2024【期末冲刺】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专练(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期末冲刺】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专练(二)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材料一:登岳阳楼(其二)宋·陈与义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材料二:登岳阳楼唐·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5.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上述两首诗歌的一书是(

)。A.

《乐府歌辞》

B.

《琴趣汇编》

C.

《格律诗萃)

D.

《古风拾贝》16.请根据两诗情感抒发方式以及情感内容的异同填写下表。

诗歌情感抒发方式情感内容相同点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登岳阳楼(其二)》(陈与义)借景抒情/对国家时势的忧虑、悲慨。(1)____《登岳阳楼》(杜甫)(2)___(3)____17.两首诗画线句均有一“浮”字,请从炼字角度分别赏析其妙处。【答案】15C、16流离失所的身世之悲/观景遗愁的无奈

直抒胸臆

老病无依的悲戚/对亲朋的担忧眷恋/无以报国的悲痛17、“夕帆和雁正浮空”中“浮”字巧妙地把船帆、大雁、湖水交织一起,似乎帆与大雁均得进于空中,写出洞庭湖水清幽宁静的美感。乾坤日夜浮中“浮”字具有动感,仿佛日月都随洞庭水一起漂浮起落,呈现出雄浑壮阔的图景。【解析】15.

本题考查判定古代诗歌的体裁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收录所给的两首诗歌放在古代文学作品选这本书里,既然是把这两首诗放在古代文学作品选中,那么考生就要先找到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要从体裁、内容、形式等方面比较这两首诗;然后观察备选选项所给的四本书名,找到最合适的那本即可。

宋代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二)》和唐代杜甫的《登岳阳楼》这两首诗都讲究押韵、对仗、平仄,所以,从体裁来说,都是格律诗。陈诗是七言律诗,杜诗是五言律诗。所以应放在《格律诗萃》这本书里最合适。

A项,《乐府歌辞》是古代的中国诗歌总集,收录的是乐府诗,而这两首是格律诗。

B项,“琴趣”是指词,《琴趣汇编》里收录的是词,而这两首是诗。

D项,“古风”是一种文学载体,唐代以后诗人做古体诗,即称“古风”。《古风拾贝》里收录的是古体诗,而这两首是格律诗。

故选C。

16.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根据两诗情感抒发方式以及情感内容的异同。这道题重点考查比较两首诗歌在情感抒发方式以及情感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借典抒情、借物抒情,等等。回答情感题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抒情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抒情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本题,第(1)空是赏析《登岳阳楼(其二)》(陈与义)这首诗的情感。首先要读懂这首诗。

首联,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多种景物:天空、湖水、倒影、夕日、大雁,这些景物构成了洞庭湖独有的美景。颔联,写人亦写景,而且再次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颈联,写诗人描写归途中的景色:向北看,见白草稀稀;向南望,见枫叶红红。尾联,写诗人只顾观景,到了江陵诗还未完写,从侧面衬托了长江洞庭之间风光之好。整首诗的感情表面是写诗人流离失所的身世之悲,实际上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以排遣对国家时势的忧虑之情。第(3)空可以填写“流离失所的身世之悲”或“观景遗愁的无奈”。

第(2)(3)空是赏析《登岳阳楼》(杜甫)这首诗的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首先要读懂这首诗。

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颔联,写洞庭的浩瀚无边的壮阔景象。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写自己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写出了诗人老病无依的悲戚之感。

尾联,“涕泗流”诗人直接抒发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却报国无门的哀伤、悲痛。

所以,第(2)填写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第(3)空可以填写“老病无依的悲戚”,或“对亲朋的担忧眷恋”,或“无以报国的悲痛”都行。

17.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题干要求从炼字角度分别赏析两首诗画线句中的“浮”字妙处。这道题重点考查的是炼字。诗歌炼字题的方法: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

陈诗,“夕帆和雁正浮空”的意思是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其中“浮”是飞来飞去的意思,写出了大雁爱空中飞翔时的自由,且一个“浮”字巧妙地把船帆、大雁、湖水交织一起,似乎帆与大雁均得进于空中,写出洞庭湖水清幽宁静的美感。

“乾坤日夜浮”的意思是整个天地恰似在湖中日夜浮动。“浮”是“浮动”的意思,具有动感,仿佛日月都随洞庭水一起漂浮起落,写出了洞庭湖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十七、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游园》的一折戏写杜丽娘在侍女春香的引逗下违背父母、塾师的训诫,走出深闺,来到家中的后花园,看到一个美丽的新天地的情景时,有下面的两段曲词。阅读这两段曲词,完成下面小题。

游园(选段)汤显祖【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①,没揣②菱花③,偷人半面,迤逗④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⑤忒看的这韶光贱!【注】①花钿:古代妇女两边的装饰物。②没揣:没料到。③菱花:镜子的代称。④迤逗:勾引。⑤锦屏人:深闺中人。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步步娇】描写女主人公在游园前精心梳妆打扮,曲子把女主人公细腻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B.

【皂罗袍】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以看出幽闭深闺的少女从未涉足园林,此次偷偷溜出,看到园中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的景象,给她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她的心扉。

C.

【步步娇】末句“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自接受女德教育的杜丽娘,时刻谨记不可有出格的举止,重在表现女主人公被幽禁在深闺中的寂寞忧愁。

D.

【皂罗袍】由“断井颓垣”的残败画面可知,杜丽娘的情绪己跌落谷底,但她仍不忘“良辰美景”“云霞翠轩”等美好的事物,短短几句真实地抒发了她对美好青春被禁锢的埋怨与叹息。16.【步步娇】【皂罗袍】这两支曲子在艺术特色上有怎样的共通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答案】15C、16【参考答案】答案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步步娇】作者通过“晴丝”在庭院中的摇曳、飘动,借此美好的阳春日写出了女主人公也正处于自己人生的最美的时刻,作为深闺少女虽不能随意外出,但也不忘打扮自己甚至忘情,表现了她作为少女的细腻情思。②【皂罗袍】作者借“姹紫嫣红”“朝飞暮卷”等令人无限向往的美好事物,真实自然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埋怨与叹息。答案二:直抒胸臆。①【步步娇】尾句直抒胸臆,女主人公是一位对春天十分关情的深闺少女,她对镜梳妆、自我忘情,“怎便把”直接写出了她碍于封建礼教对闺阁女子的严重束缚,不能把自己在闺阁中的状态暴露出来的细腻情思。②【皂罗袍】尾句直抒胸臆,感叹女主人公把良辰美景白白流逝,突然感到十分惋惜,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寂寞的喟叹。(这里分析“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一句也可以。)【解析】15.

【试题分析】C选项“重在表现女主人公被幽禁在深闺中的寂寞忧愁”错误,杜丽娘谨记女德教育,举止不可出格忘形,前面在梳妆时她有些许得意忘形,但随即自我警觉,因此提醒自己,闺房之中也不能失态,“寂寞忧愁”有体现但不是最主要的,不能说“重在”。

16.

【试题分析】【步步娇】【皂罗袍】这两支曲子在写景上都非常生动,也充分表达了女主杜丽娘丰富的情感世界。因此,对于两支曲子艺术特色的分析,首先可以从景与情的关系处理角度去展开分析。在【步步娇】中,杜丽娘看到“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美景,看到“晴丝”在庭院中的摇曳、飘动,意识到自己也像这春日一样,正处于一生中最美丽的年纪,从而引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的抒情语句。在【皂罗袍】中,面对“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姹紫嫣红、美景良辰,杜丽娘的心里却有一层淡淡幽怨、莫名惆怅。内心感受是“闷”与“乱”,是“理还乱,闷无端”,是“春色恼人”,是她对自己“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虚度青春的苦闷,因此她感叹“奈何天”“谁家院”。由此可看出,【步步娇】【皂罗袍】这两支曲子,都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刻画了丽娘的娇羞神态和种种微妙的心理,把深闺中女子的苦闷和青春觉醒后的烦恼,描摹得生动细腻,十分感人。此外,对于两支曲子的尾句,也可进行比较。【步步娇】中,杜丽娘最后呼喊出“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的感叹,直接表达了杜丽娘希望有人欣赏自己的美丽,却又羞于“全身现”,杜丽娘的心理与情绪。【皂罗袍】中,最后一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字面意思是说自己在深闺中不知道时光的可贵,把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费了,实际上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以及执行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父母教把青春少女禁锢在闺房之中,耽误少女青春的控诉之情。所以,这两支曲子的尾句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于湖①怀古

张孝祥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②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③、遗臭到如今,留空壁。边书静,烽烟息。通轺④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⑤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注]①于湖:县名,今安徽当涂南。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宋金议和而被弹劾罢归期间。②巴滇绿骏:晋明帝所乘的骏马。晋明帝曾暗中骑马探查叛臣王敦的军营。③老奸: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轺:使者所乘之车。⑤渡江天马: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建立南宋王朝。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首句中的“千古”“兴亡”“陈迹”等词语紧扣标题“怀古”二字,统领全词。

B.

“笑老奸、遗臭到如今”既刻画了反叛者的形象,又直接表达了对反叛者的嘲讽之意。

C.

“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这几句话很有画面感,且动静结合,含意丰富。

D.

这首词运用抒情、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没有运用叙事,感情深沉,语言奇丽。16.有人说,张孝祥的作品“忧国慨敌的情怀无所不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5D、16【参考答案】①开篇直抒胸臆,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担忧。直言自古以来,国家兴亡都让人倍感凄凉。②运用晋明帝平反的典故,表达了对晋明帝的赞扬,意在提醒当今朝廷要对敌人保持高度的警惕。③“销锋镝”意味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表达了对投降派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④词人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的中兴,而不要只图一时的苟安。⑤词人盛赞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能重振基业的期待。【解析】15.

【试题分析】D选项“没有运用叙事”错误,下阕前两句“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运用了叙事。

16.

【试题分析】①开篇“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千百年来,国家兴亡都让人倍感凄凉,只是因为人们为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感到悲伤。直抒胸臆,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担忧。②“巴滇绿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运用晋明帝平反的典故,意在提醒当今朝廷要对敌人保持高度的警惕。③“通招传,销锋镝”,是说使者乘着马车传递皇帝的诏令,要求南宋军队放下兵器。也就是说朝廷放弃了抵抗,选择和金国议和来换取安宁。“销锋镝”意味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表达了对投降派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④“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仰”字含“期待”之意,作者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中兴。⑤“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词人盛赞东南一带佳气葱郁,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能重振基业的期待。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①李

白君同鲍明远②,邀彼休上人③。鼓琴乱白雪,秋变江上春。瑶草绿未衰,攀翻④寄情亲。相思两不见,流泪空盈巾。【注】①此诗作于乾元二年秋。乾元元年,李白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途中遇赦。②鲍明远:与休上人以诗相赠答。③休上人:即惠休,善诗文,与鲍照齐名。④攀翻:攀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的一二句把裴侍御和岫师分别比作鲍照与休上人,意在表明二人情趣之高雅。

B.

一个“乱”字生动地展现了岫师弹奏《白雪》曲的场景,给人一种纷纷扬扬的视觉感。

C.

“秋变江上春”与“大珠小珠落玉盘”都以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都突出了音乐之美。

D.

第五句作者有以“瑶草”自比之意,委婉地表达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济世之心。16.诗歌的最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参考答案】①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直接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及对自由个性的追求。

②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还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感情强烈;“流泪空盈巾”以景结情、空自伤怀的细节表达深沉的感情。【解析】15.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能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美”。

【试题分析】C选项“都以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错,“秋变江上春”没有运用比喻手法,应为侧面描写,烘托琴艺的高超。

16.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

【试题分析】“相思两不见,流泪空盈巾”的意思是:两人互相思恋,只能白白的流泪把手巾都流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意思是: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本诗“相思”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及对自由个性的追求。

本诗“流泪空盈巾”还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情意悠悠;“空盈巾”则以细节表达深沉的感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运用了反问的修辞,语气强烈的表达了不为权贵摧眉折腰,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个性的追求,使情感的抒发更加强烈。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狂

夫杜

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③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①篠(xiǎo):细竹。②裛(yì):同“浥”,沾湿。③故人:指严武。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15.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居住环境,在饱经丧乱后有一安身立命之地,心情舒展旷放。“即沧浪”三字,暗示诗人操守。

B.

颔联两句对仗工整,分咏风雨。第三句风中有雨,第四句雨中有风,“含”“裛”二字运用了拟人手法。

C.

颈联写“厚禄故人书断绝”导致了“恒饥”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D.

尾联表达了诗人虽饱经患难,却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怨而不怒。16.本诗运用哪些手法塑造了“狂夫”这一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5B、16【参考答案】

①烘托手法。前两联描写了翠筿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这样的赏心悦目之景,优美的自然景象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旷达。②反衬手法。后两联写的是忍饥挨饿、濒临死亡的可悲可叹之事,这些现实的困境反衬狂夫的乐观旷达。③直抒胸臆。尾联“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直接表达了面对严酷现实愈加顽强的放达。【解析】15.

【试题分析】B选项“运用了拟人手法”错,“含”暗示了风的柔和,而“裛”通“浥”,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足见雨之细。两字都没有拟人手法。

16.

【试题分析】烘托手法。诗的前四句传神地描写了优美宜人的草堂环境,这一联的意思是说,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使荷花格外娇艳,微风吹送,清香可闻。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篠”、“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象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旷达,为下文写“狂”作铺垫。反衬手法。五六句写了诗人的现实生活处境,诗人强调世态炎凉和“恒饥”的贫困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绝,他一家子就得重陷长久的饥荒之中,上句“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接着下句“恒饥稚子色凄凉”是因上句而来,说明了“厚禄故人书断绝”的结果。即便如此,狂夫也并未消减自己的“狂”,这些现实的困境反衬狂夫的乐观旷达。直抒胸臆。七八句“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直接表达心志。“填沟壑”,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惟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自称自己为狂夫,并且“老更狂”,表现了狂夫在岁月流逝中面对严酷现实愈加顽强的放达。二十、阅读下面两首曲子,完成下面小题。窦娥冤(节选)关汉卿【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园①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②忒③看的这韶光贱!【注】①选自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杜丽娘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受封建家长的管束和封建礼教的压抑。受到《诗经•关雎》的触动,青春意识开始觉醒,于是违背父母、塾师训诫,走出深闺,偷偷前往后花园游赏。②锦屏人:深闺中人。③忒:过于。15.下列对这两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滚绣球”将悲愤和反抗精神推向高潮,直接指责天地,体现了“字句皆无忌惮”的特点。

B.

“天地也!”一声浩叹,蕴蓄无限感慨:有愤激和委屈,也有埋怨和抗争。

C.

《游园》中,杜丽娘因良辰美景空流逝而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的礼赞、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D.

《游园》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16.这两首曲表达情感的手法有何不同?【答案】15C、16【参考答案】(1)《滚绣球儿》运用对比手法,直接抒情。窦娥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显冤,体现了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控诉,富有反抗精神。(2)《游园》融情于景,间接抒情。盛开的百花,绚丽的色彩开启了她的心扉,诧异春景如画,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解析】15.

【试题分析】C选项“抒发了对美好青春的礼赞”分析错误,杜丽娘发现万紫千红与破景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并非对美好青春的礼赞。

16.

【试题分析】(1)《滚绣球儿》“伪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运用对比,铿锵直指现实的不公,坏人得志,好人受欺,这与应有的公理形成鲜明对比;“天地也”一声浩叹,直接抒情,蕴含无限感慨,有愤激和委屈,有埋怨和抗争,更有指责和期盼;“天地也,做的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句指责对天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颠覆;“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是愤怒至极后的转折,是悲愤到底的叹息。这段曲子直接抒情,自然流畅,气势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游园》词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叹异常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融情于景,间接抒情,既是景语,也是情语,句句写景,又句句融情。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杜丽娘的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照下喷薄而出。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暮

春杜

甫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带病滞留在三峡,三峡的拥塞激发了他对洞庭广阔无边的想象。

B.

颔联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强调了巫峡一地多风多雨而不宜久居的特点。

C.

诗人描绘沙上草阁和城边野池的风光时,紧扣住诗题,表现了春景。

D.

诗人看到水鸟携幼鸟在小洲之上自由翩飞的情景,得到了些许宽慰。16.《暮春》和《登岳阳楼》都作于杜甫漂泊之时,都抒发了漂泊生涯的无奈,请认真阅读两首诗的颈联,分析其抒情方式的不同。【答案】15D、16【参考答案】①《暮春》中颈联“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人描绘了柳树一片浓密的新绿,水莲将要绽放鲜红花朵的富有生机的美好画面,这美丽的春画更加勾起诗人的无限伤心,反衬出诗人抱病漂泊的无奈。②《登岳阳楼》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境况,和亲朋们断绝了音信,自己又老又病,身边只有一艘船相伴,抱病漂泊的无奈溢于诗句间。【解析】15.

【试题分析】D选项“得到了此许宽慰”错误。尾联以鸳鹭携子自由翻飞的情景反衬自己不能携家人南下洞庭的苦闷之情,属于以乐景衬哀情。

16.

【试题分析】《暮春》颈联“沙上草阁柳新暗”写杨柳成荫,颜色已经暗绿;“城边野池莲欲红”写莲花含苞待放。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美好的春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与之对比的是自己还因病久卧,抒发的是异乡漂泊之苦以及抱病漂泊的无奈之情。《登岳阳楼》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孤舟”,写出了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漂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的生活境况。直接抒发了自己生活坎坷,漂泊天涯的心情。二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自题一绝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咏菊曹雪芹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题一绝》是作者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由于作者在书中对许多人物抱有同情心,所以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的。

B.

《自题一绝》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句,作者唯恐后人不知他的真实意图,全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为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C.

《咏菊》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所题写的是作者面对着凌霜傲雪的菊花时那一瞬间的哀怨。

D.

《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16.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答案】15C、16【参考答案】①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我们从《咏菊》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这两首诗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②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自题一绝》出现在小说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篇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结语是一个疑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慨叹。《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发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解析】15.

【试题分析】C选项“是作者面对着凌霜傲雪的菊花时那一瞬间的哀怨”错误,“素怨”是指平素的哀怨,故而不是“一瞬间的哀怨”。

16.

【试题分析】内容情感上的相同处,《自题一绝》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自己的一腔痴心不能被人理解,满怀心酸苦闷;而《咏菊》中,“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同样写了自己诗中表达的都是平素的哀怨,然而谁能够理解自己的愁苦呢?二者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表现手法上的不同,《自题一绝》作者是直抒胸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说自己饱含辛酸之泪来写出这篇“荒唐”故事,“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用问句表达无人能理解自己倾注于书中的满腔心血之意。而《咏菊》是一首咏物诗,诗歌前三联写自己对菊吟诗,抒发情怀的情态,最后一联说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传颂,直到今天,是托物言志,通过描写菊花欺霜傲雪、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性,来表达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二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①李

白君同鲍明远②,邀彼休上人③。鼓琴乱白雪,秋变江上春。瑶草绿未衰,攀翻④寄情亲。相思两不见,流泪空盈巾。【注】①此诗作于乾元二年秋。乾元元年,李白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途中遇赦。②鲍明远:与休上人以诗相赠答。③休上人:即惠休,善诗文,与鲍照齐名。④攀翻:攀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的一二句把裴侍御和岫师分别比作鲍照与休上人,意在表明二人情趣之高雅。

B.

一个“乱”字生动地展现了岫师弹奏《白雪》曲的场景,给人一种纷纷扬扬的视觉感。

C.

“秋变江上春”与“大珠小珠落玉盘”都以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都突出了音乐之美。

D.

第五句作者有以“瑶草”自比之意,委婉地表达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济世之心。16.诗歌的最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参考答案】①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直接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及对自由个性的追求。

②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还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感情强烈;“流泪空盈巾”以景结情、空自伤怀的细节表达深沉的感情。【解析】15.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能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美”。

【试题分析】C选项“都以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错,“秋变江上春”没有运用比喻手法,应为侧面描写,烘托琴艺的高超。

16.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

【试题分析】“相思两不见,流泪空盈巾”的意思是:两人互相思恋,只能白白的流泪把手巾都流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意思是: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本诗“相思”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及对自由个性的追求。

本诗“流泪空盈巾”还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情意悠悠;“空盈巾”则以细节表达深沉的感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运用了反问的修辞,语气强烈的表达了不为权贵摧眉折腰,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个性的追求,使情感的抒发更加强烈。二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①唐·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注】①梁六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遂有与诗人的相遇。当时作者被贬为岳州刺史,在为梁知微举行的送别宴会上创作此诗。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诗中“日见孤峰水上浮”的“浮”有动态感,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与杜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浮”有异曲同工之妙。

B.

张诗第三句由虚转实,由写景转抒情,以神仙“不可接”暗指入朝如登九重天,流露出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

C.

杜诗首联的“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呼应了尾联“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的对应,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

D.

杜诗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16.同为描绘洞庭山水的佳作,两首诗在抒情的处理上各有千秋。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两首诗的不同情感。【答案】15B、16【参考答案】张诗寓情于景,表达送别之意。前两句写景,景中含情,写送别友人之时所见洞庭秋色,点出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以心与湖水相比,流露出莫名的惆怅和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之情。杜诗借景抒情,借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和壮美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热爱;同时,所见之景也浸染了诗人人生迟暮的伤感、人生际遇的悲惨、报国无门的无奈和家国动荡之忧思等思想感情。【解析】15.

【试题分析】B选项“由虚转实”错误,前三句写放眼遥望巴陵地区洞庭湖一带的秋景,成天看到的就是这孤独的君山漂浮在水中;传说这君山上曾居住着神仙,可惜无法靠近。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第三句想到神仙,应是由实转虚。

16.

【试题分析】张诗中,“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意思是放眼遥望巴陵地区洞庭湖一带的秋景,成天看到的就是这孤独的君山漂浮在水中,首句谪居送客,看征帆远去,增添一种离别愁绪。“日见孤峰水上浮”中一个“孤”字既写出了山的唯一,也体现了诗人送别友人谪居于此的孤寂;神仙之说是那样虚无缥缈,洞庭湖水是如此广远无际,诗人不禁心事浩茫,与湖波俱远。岂止“神仙不可接”而已,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变得“不可接”了,自己的心潮不禁随湖水一样悠悠不息,流露出莫名的惆怅和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之情。杜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表达诗人对洞庭湖浩瀚无边、雄奇壮阔景色的赞美与热爱;后两联承上联壮阔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悲情。“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二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

红南宋·陆游危堞朱栏,登览处、一江秋色。人正似、征鸿社燕,几番轻别。缱绻难忘当日语,凄凉又作他乡客。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杨柳院,秋千陌。无限事,成虚掷。如今何处也?梦魂难觅。金鸭微温香缥缈,锦茵初展情萧瑟。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注]1165年,陆游被调离镇江,改任隆兴军通判。15.下列对陆游《满江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先写词人江边送别之凄凉秋景,危堞朱栏,满江萧瑟,而“轻别”“他乡客”则直接点出本词浓重的离愁别恨。

B.

“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化用了贾岛《客喜》中的诗句“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抒发离别的依依不舍。

C.

下片回忆往事,又从梦中难找的院中杨柳、陌上秋千回到难耐的现实,尽管香炉生烟、锦被奢华却依然忧心忡忡,难以入眠。

D.

本词虽然沉重急促,抑扬顿挫,节奏感强,但终究不如岳飞的《满江红》那般慷慨豪放,充满浩然正气。16.有人说本词的“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与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全诗,分析两句诗的异同。【答案】15A、16【参考答案】相同:两句的相同点都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用“秋雨”这一意象来表达抒情主人公绵绵不断的凄凉、愁苦之情。不同:①陆诗是虚写,从“料”字中可以看出,屋外秋雨不断,灯前泪眼朦胧;李诗是实写,“黄昏”时分,“细雨”连绵,“梧桐”添愁,时光难挨。②陆诗主要抒发的是离别思念之愁与年华老去、功业未成之叹;而李诗主要抒发的是亡国之痛、孀居之悲和沦落之苦。【解析】15.

【试题分析】A选项上片“写词人江边送别”错,结合诗句“凄凉又作他乡客”及注释“陆游被调离镇江”可知,词人系离别之人而非送别之人。

16.

【试题分析】“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料想夜晚她点上灯烛,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秋雨,看着不停滚下的烛泪,便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诗句借景抒情,通过想象虚写对方的境况来表达词人内心苦苦的思念和深深的落寞。陆陆游本有报国之志,如今宦海沉浮,不得重用,内心凄凉、愁苦。诗句抒发的是离别思念之愁与年华老去、功业未成之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诗句借景抒情,实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细雨”连绵,“梧桐”添愁,时光难挨。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亡国之痛、孀居之悲和沦落之苦。二六、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小题。满江红•金陵怀古萨都剌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①坏寒螀②泣。到如今,只有蒋山③青,秦淮碧。【注】①胭脂井:在今南京市鸡鸣山边的台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为隋兵所俘。②寒螀:似蝉而较小,青赤色。③蒋山:南京市东北的钟山。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实写王谢堂前,燕子成双成对;虚写乌衣巷口似遇见了曾经的故人。

B.

“春潮急”一句中,“急”字将作者的内在情感外化,历史的兴与衰令他深思,令他心潮澎湃,无法平静。

C.

过片(下片开头)承上启下,短促的句子表现了词人激越的情绪,比喻修辞恰切地反映出词人沉郁苍凉的心境。

D.

“玉树歌残秋露冷”一句中,“玉树”指南朝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16.《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评论:“古来咏金陵者,莫不兴盛衰荣辱之叹,王安石《桂枝香》如此,萨都剌《满江红》亦然。”这两首词在抒发兴衰荣辱之叹时所运用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5A、16【参考答案】①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如“思往事,愁如织”“念往昔……悲恨相续”,情感抒发酣畅淋漓。②都用了借典抒情的手法。如“玉树歌残秋露冷”“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都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点化自然,不露痕迹。③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但寒烟衰草凝绿”“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含蓄蕴藉,物我合一。【解析】15.

【试题分析】A选项“实写王谢堂前,燕子成双成对;虚写乌衣巷口似遇见了曾经的故人”分析错误。此处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并不是实写、虚写的手法。

16.

【试题分析】对于两首词手法的相同点,可以从以下三点分析:首先,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在本首词中,“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的意思是:往事不堪回首,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此处作者直抒胸臆,情感抒发酣畅淋漓,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而王安石《桂枝香》中“念往昔,繁华竞逐”中,作者也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对金陵历史变化的感叹。其次,在抒情的手法上。本词中“玉树歌残秋露冷”一句中,“玉树歌残”引用了《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而王安石《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也运用了这一典故,而且两首词在运用这一典故时,点化自然,不露痕迹。所以两首词都用了借典抒情的手法。两首词还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本词中“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词人以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秋露等意象渲染气氛,寄托情思,构成一幅意境深远而悲凉的残秋图。王安石《桂枝香》中“但寒烟衰草凝绿”中,作者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所要两次通过借景抒情,含蓄蕴藉,物我合一。二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贾讷倅眉①苏

轼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便与甘棠②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注】①倅,副职。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苏轼被召入京,而他的同僚贾讷将赴眉州任副知州,苏轼作诗相送。②甘棠,《诗经》中有《甘棠》诗,记周代召伯出游,曾在一棵棠树下憩息,后这棵树被当地百姓保存、爱护,以示纪念。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写父母、妻子的坟墓在老翁山,那里有清澈的泉流环绕,托贾讷看顾。

B.

“三万栽”指二十年前诗人安葬亡妻所种的松树,三万虽是虚指,但寄托深情。

C.

中间两联实写家乡的父老开门迎接贾讷的情景和老翁山周围松树盘曲苍劲的景象。

D.

尾联用典,把贾讷比作周代召伯,称誉他为官一任,也会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16.此诗颈联与苏轼《江城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在表达技巧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答案】15C、16【参考答案】①在抒情上,《送贾讷倅眉》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亡妻墓地的松树来寄寓哀悼之情;《江城子》以景结情,写妻子墓地明月松岗的凄冷幽清的景象来收束全词,悼念之情表达得更加蕴蓄,令人回味。(或:《送贾讷倅眉》从自身出发,抒写诗人对亡妻的悼念之情;《江城子》从对方入手,设想妻子的痛苦,寄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②在描写上,《送贾讷倅眉》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松树,“龙蛇”喻松柏盘曲苍劲,“哀”把松树人格化了,寄寓诗人的悲伤情怀;《江城子》用白描手法写松树,自然平淡中寄寓着绵绵深情。【解析】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中间两联实写”错误,结合注释“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苏轼被召入京,而他的同僚贾讷将赴眉州任副知州,苏轼作诗相送”可知,这首诗是作者委托贾讷看顾父母坟园和问候家乡父老,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根据“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可知,作者想象父老乡亲得知我的消息,就如同见了我一样。我在那里的大门随时为你打开;根据“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可知,作者想象朋友到了那里,能看见老翁山周围松树盘曲苍劲的景象。由此,作者希望朋友能代替自己去探望父母的墓园以及问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