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2024.6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工(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工程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现在,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长期以来,西方形成了一套文明理论,我们要加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选自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材料二:中国考古学如要真正达到国史重建的目标,首先需要更新范式,为科技方法进入考古学形成的学科交叉提供问题导向。考古学的历史重建与文献历史有本质的区别,其研究材料的物质性决定了必须依赖自然科学手段的帮助,以提炼其中不可直观的隐形信息。而且,考古学与历史学相比,更加擅长探索环境、生业,技术、人口和社会复杂化的长时段发展。对于科技考古工作者,应当熟悉和掌握当代考古学的新范式和新理论,努力为解决各种考古学难题提供关键信息。所以,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应该是协同合作的系统工程,以共同问题指导发掘、采集样本、选择分析方法,然后检验假设,构建理论模型并作出结论。考古学擅长重建的并非历史文献的那种政治史和编年史,而是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将自己组织起来,从原始游群向国家和文明社会发展的整体史。在进入历史时期之后,考古学仍然能够提供文献记载所没有的环境、人口、经济、贸易、族属等方面的背景信息。就研究人类的过去而言,考古学是历史学的一部分。而且,这门学科是人类历史99%以上时间长度唯一的信息来源。由于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物质文化,所以它的分析方法更像自然科学,需要收集证据,做实验,提出假设,用更多的材料来检验假设,然后构建一种模式来作结论。然而,这种结论性综述或历史重建必须以人文学科的语言来表述,以重现古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在科技手段日益渗透到考古学各个领域之时,我们必须同步增强理论指导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对于考古学家和科技专家同等重要。就目前我国考古学的现状而言,迫切需要在问题意识上取得一致。比如,环境考古,动植物考古和同位素分析原来是在文化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操作路径,用来探讨史前期人地关系的变迁。因此,我国田野考古工作者应该重视物质文化的功能分析,超越器物分类去探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考古学阐释也不能再囿于起源和传播,而要重视文化变迁的内部动因。探究不同文物使用的社会价值,是考古学透物见人的第一步。要让静态的物质遗存活起来,就应该将它们放到活的有机系统中去思考和分析,了解它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这就是过程考古学的系统论思维,要把物质文化放到环境,技术、经济、社会、贸易和信仰等不同子系统中去观察它们动态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考古学从历时过程观察文化功能和系统的变迁,就能分辨影响文化变迁的动因,从而对社会发展作出比较可信的解释。文化历史考古学应该继续改善和发挥其类型学和地层学优势,为社会文化的功能和过程分析提供更加细致和精密的时空框架,以观察社会演变。科技考古是过程考古学的得力助手,可以为环境适应,技术、经济、贸易和人口变迁提供历史重建的关键信息。古代社会的宇宙观、宗教、意识形态是难度最大的探索领域,后过程考古学在这方面的严谨探究也需要建立在扎实的民族志,历史学、艺术史,民族史研究和类比的基础之上。通过这样一种范式的更新和学科的交叉,考古学才能重建一种涵盖技术经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整体史。在当下考古学科日趋专门化的情况下,无论是有着不同专攻方向的学者还是只有基础训练的高校研究生,都要重视学科之间的沟通,避免画地为牢。理科背景出身的学者需要更加熟悉田野考古基础知识和社会科学理论,田野工作者也需要更加了解各种科技手段的基本原理和功效,熟知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经典。这样的学科训练,才能将考古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多学科交叉。这种学科交叉的目标是形成同一个研究“整体”,各学科专家相互熟悉并借助彼此的学科优势,并习惯于长期合作。这种方向既与国际的学科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又能更好地胜任中国考古学国史重建的艰巨任务。(摘编自陈享《建立历史,科技和人文整合的考古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在对西方文明理论进行系统论述的同时,充分肯定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世界文明起源研究的重大意义。B.材料二指出,就研究人类过去而言,考古学是历史学的一部分,能够提供文献记载所没有的多方面的背景信息。C.材料二提倡理科背景出身的学者与田野工作者要借助彼此的学科优势进行合作,这与国际的学科发展趋势一致。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提出了将考古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融为一体,进行联合攻关的构想。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没有自然科学手段来帮助提炼考古学材料中不可直观的隐形信息,考古学就不能真正达到国史重建的目标。B.考古学研究的分析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但是形成的结论性综述或历史重建只能以人文学科的语言来表述。C.只有将物质文化放到环境、技术,社会、信仰等子系统中去观察其动态的作用,静态物质遗存才能活起来。D.科技考古作为后过程考古学的得力助手,可以为经济、贸易、技术、人口变迁等提供历史重建的关键信息。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考古专家通过研究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器、青铜器、玉器等文物来探寻古蜀文明及其与中原文明之间的关系。B.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遗址中前朝区宫殿基址和部分附属建筑的布局,为考古学家研究我国明代宫殿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C.在血池遗址考古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利用锶同位素分析和古DNA研究的方法对祭祀坑中所用马牲进行综合研究。D.考古学家根据《周礼》“充人掌系祭祀之牲牲。祀五帝,则系于牢,刍之三月”相关记载来研究我国古代“祀贡”制度。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关于“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具体做法,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新研究范式→提炼隐形信息→提供问题导向→重建文献历史B.增强问题意识→超越器物分类→重视外部动因→→探究社会价值C.重视学科沟通→熟悉田野考古→掌握社科理论→形成研究整体D.采集证据样本→进行考古实验→检验相关假设→建模型作结论5.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论述都涉及“考古”问题,但二者论述的角度和目标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售棉大路莫言黎明时分,杜秋妹被冻醒了。这时,天忽然黑起来,暗蓝的天幕变得黝黑。天幕上寒星点点,空气冰冷潮湿,一会儿,黑暗渐渐褪去,天色也变淡了,天空也变高了。太阳虽然还没出来,但天已经亮了。赶马车的人们纷纷吹熄灯光,收拾起草料架子,准备赶车向前了。直到这时候杜秋妹才算看清了这条长蛇般的车马大队,也搞清了自己的排子车在这条长蛇阵中的位置。她连夜拉着八百斤棉花走了四十里路,跌跌撞撞赶了几个小时,原以为能排在前头好早点卖了棉花,哪曾想到是这等阵势。杜秋妹的排子车前是一辆装得像小山般的马车,马车主人是个小伙,脸平常得像一块方方正正的砖坯,浑身上下都好像带棱带角。杜秋妹是第一次来卖棉花,心里没底,便高声向年轻的车把式打听起来。马车右边那台拖拉机的主人狠瞪了杜秋妹一眼,仿佛责怪她打断了他的美梦。到了十二点光景,车马大队再一次像死蛇一样僵在路上。太阳当头照耀,一点风也没有,骡马耷拉着脑袋,人垂着头,忍气吞声地受着“秋老虎”的折磨。车把式请杜秋妹替他照看牲口,他去打点水来润润人的喉咙,也饮饮牲口。想着杜秋妹同时顾不了两辆车,他把杜秋妹的排子车拴在马车尾巴上,这样马车就能拖着排子车前进。车马大队蠕动起来,杜秋妹手忙脚乱地招呼着牲口,右边的拖拉机手却不停地猛踩油门,使没有充分燃烧的柴油变成一股股黑烟,喷到杜秋妹身边,把她包围在肮脏的烟雾里。车把式终于提着一桶水回来了。杜秋妹抢上前去,把嘴贴到水面,咕咚咕咚灌了一个饱。车把式招呼拖拉机手:"哎,伙计,喝水不?”拖拉机手坐在驾驶座上连头也不回,聋了似的一声不吭,一支接一支地抽烟。行进中,杜秋妹忽然闻到一股棉布或是棉花烧着的气味儿。她一边翕动着鼻翼,一边检查排子车。“八成是拖拉机上什么烧着了,刚才他还抽过烟。”杜秋妹腾腾跑上前去,高叫着:“停车!”拖拉机手瞪了她一眼,并不理睬。这时,杜秋妹已经看到了车上那只冒着白烟的棉花包,急忙大叫道:“你车上着火了!"”拖拉机手一回头,脸唰地白了,急忙刹住车,跳上车斗,把着了火的棉花包扔下地来。棉花包一落地,呼啦一下子腾起了半尺高的火苗。杜秋妹一猫腰,拖着棉花包就滚下了道沟。人们一齐拥下沟去,捧土将火压灭……众人经过反复检查,确信没有余烬,才纷纷议论起来:“伙计,你今天好大的灾福!再晚一会儿,这车棉花就算报销喽!”“连我们也要跟着‘沾光’!还不闹个火烧连营!”人们一齐又把赞赏的目光投到杜秋妹身上,看得她不好意思起来,她的手上烫起了几个大水泡,裤子也烧了一个鸡蛋般大的窟窿。拖拉机手红着脸,嗫嚅着:“……大姐,您宰相肚里跑轮船,刚才……”可杜秋妹扭过身不去理他,这时,车队又开始蠕动,前进了一段距离,又彻底停住。拖拉机手带的收音机里播起天气预报:“今天……局部地区有雷阵雨……”雷阵雨!人倒不怕,权当洗个凉水澡,棉花可就完了。加工厂是不会要湿棉花的,还得拉回家去,再晾、再晒,但再晾再晒也白搭,棉花让雨一淋就会发黄、发红,降级、压价、少卖钱,还得再来排队、熬夜……大家都抬头看天,东北方向的天空像有千军万马在集结待命,乌压压,黑沉沉,仿佛只要一声令下,就会冲过来。杜秋妹、车把式,拖拉机手这几个不打不相识的朋友聚在一起,冷静地分析了情况:走是不现实的,路上的车一辆接一辆,要想并转车头抢.在雷雨之前赶回家,简直比登天还难。只有留在这里,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拖拉机手有一块篷布,车把式车上有一块塑料薄膜。把三辆车上的棉花通通卸下来垛在一边,上边用篷布和塑料薄膜蒙住,在一般情况下可保无虞。棉花盖好了。人无处躲藏,就一齐坐在马车上,静候着雷雨的到来。真是幸运极了,这场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雷阵雨并没落下多少,雨过天晴,车马大队又开始前进。从前面传过来消息说,县委书记亲临加工厂解决问题,清理通道,赶铺新垛底,增设了新磅秤。开始人们还将信将疑,但一会儿工夫,队伍前进的速度果然惊人。不到两个小时,杜秋妹坐在高高的马车上已经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棉花加工厂挂在门口的大牌子以及门口挤成一个蛋的人马车辆。阳光照耀着杜秋妹欣喜的笑脸。(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有.两重矛盾冲突:一重矛盾冲突存在于卖棉者与卖棉的客观形势之间,另一重矛盾冲突存在于卖棉者杜秋妹与拖拉机手之间。B.小说写杜秋妹“扭过身不去理”拖拉机手的道歉,说明尽管杜秋妹帮拖拉机手解决了棉花着火的问题,但并没有马上原谅拖拉机手。C.从小说结尾写县委书记亲临加工厂后,售棉队伍就不再停滞拥堵来看,本文意在告诫地方政府应办实事,着力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D.小说题材独特,讲述的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农民“卖棉难”的现状,富有时代特色,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善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将车把式的脸比喻成“一块方方正正的砖坯”,将滞慢的售棉队伍比喻成“僵在路上”的“死蛇”。B.小说语言清丽典雅,注重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如写杜秋妹救火的情节,“猫”“拖”“滚”三个动词准确生动地展现了她动作的敏捷。C.小说注重情节的波澜起伏,卖棉者在缓慢前进中先后遇到“救火”与“防雨”两件大事,险象环生,增加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D.小说结尾的“不到两个小时”与前文的“到了十二点光景”相呼应,用对比的手法表明棉花加工厂工作效率提高后,售棉队伍行进速度加快。8.小说为什么以“售棉大路”为标题?请简要分析。(5分)9.小说多次写到天气变化,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①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崔苻②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崔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选编自《左传》)材料二:(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②崔苻(huánfú):芦苇丛生的水泽,代指强盗出没的地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侨A闻B学C而后D入E政F未闻G以政H学者也I若J果K行L此M必有所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文中指游历,游玩,与《兰亭集序》中的“游目骋怀”的“游”字意思不同。B.爱,文中指喜爱,怜爱,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吾何爱一牛”的“爱”字意思相同。C.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与《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意思相同。D.豫,文中指预先,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逸豫可以亡身”的“豫”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国人闲暇时在乡校聚会议论朝政,然明对此不满,建议取消这个活动场所,子产认为不可立刻制止,要等到他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行。B.子皮推荐尹何做采邑的管理者,子产认为此举欠考虑,因为喜爱,不管他是否年轻,没有治政的经验就重用他,其实反而会害了他。C.大叔当政后,没有听从子产临终前的告诫,对百姓管理一味宽缓平和,结果郑国境内盗贼丛聚,大叔为此感到后悔。D.子产为相,短短五年时间,就使百姓生活安定并且知礼。子产去世,百姓非常悲伤,深感从此没有了可以依靠的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4分)(2)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4分)14.子产被称为郑国第一贤相,请结合材料谈谈他的“贤”的具体表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江楼晚望杜牧湖山翠欲结蒙笼①,汗漫②谁游夕照中。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波摇珠树③千寻拔,山凿金陵万仞空。不欲登楼更怀古,斜阳江上正飞鸿。【注】①蒙笼:草木茂盛。②汗漫:广远无涯。③珠树:神话传说中的仙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湖光山色,青翠欲滴,山上葱茏,草木与水中倒影成一个整体。B.颔联写燕知社日,鹰识秋风,意在表明人生在世,应知出仕和隐退之道。C.第五句写江水的波涛拍打着金陵古城墙,金陵城上的古树已有千寻之高。D.第六句化用秦始皇凿山断金陵王气的典故,叹息金陵山已凿平,不再险要。16.诗人“登楼晚望”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所写之景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过秦论》中写秦军追击九国败兵时,用“,”两句写惨败之状,衬托秦国兵力之强大。(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比较谦逊,只谈小国“足民”,还特意强调“,”,更是主动表达了谦逊的态度。(3)“鹿”音同“禄”,世人常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与超脱,或其他情怀,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①没有见到杜鹃鸟,但可以睹花思鸟。感觉到花就是鸟的羽翅,A时,还会隐隐约约听到冥冥之中鸟的鸣叫,其声要么是“布谷”,要么是“米贵阳”,要么是“栽秧打谷”。②这是瓦屋山的写照——有高接云天的水杉为伴,身边有绽放的杜鹃花簇拥,有从意念之中掠过的杜鹃鸟,有夜雨,当然,更有百重泉。③泉,最先是以声音的形态呈现的。雨雾弥漫,看不到耸峙的山峰,但可以凭借听力感受瓦屋山的巍峨险峻与逶迤延绵。泉声从高处传来﹐可感山之高;泉声从远处传来,可感山之大。这既像中国画“意到笔不到”的高妙手法,又像“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美人情状。前人描述飞泉,多用“白练高挂”四字,这无疑是一个庸常的比喻,但拿来状喻瓦屋山的泉,却最为准确、贴切。可不是吗?④一条条比云雾更白更亮的缟素在高处横空出世,舞动一番后,便一叠一叠地飞流而下,跌入翻卷的云雾中并与之融为一体。走得近了,泉声逐渐地磅礴起来,有B之势。再走近一点,瓦屋山弄出的响动就惊天动地、惊心动魄了。这气象、气派、气势,我只在黄河壶口感受过一次。此刻,泉就不再是轻歌曼舞的流泉,而成了C__的瀑布,成了一群脱缰的野马和追逐马群的猛虎。18.请在文中横线处真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各项,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0.“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这四句诗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①处B.2处C.3处D.④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l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工增雨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进行的,①,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潜力,只有那些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才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一般来说,云层厚度要大于2千米,对冷云而言,云中要有过冷水含量较丰厚的区域。其次要有降水天气过程,有水汽输送和上升气流区。人工影响天气主要对地形云、对流云、层状云、积状云和层积混合云进行催化剂播撒作业,当气象部门预测到局地将迎来云团时,要选择合适的作业时机、合适的作业部位,合适的催化剂量,才能使云滴,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②。因此,人工增雨是一项需要“天时”“地利”多方面因素配合才能开展的气象科学工作。人工影响作业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液氮,碘化银等,这些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成冰能力,每次作业只需要少量。以常用的冷云催化剂来说,干冰、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③,不会污染环境。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以上两则名言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讲述故事或发表议论,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对西方文明理论进行系统论述”错误,材料一重在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理论方向指导,并没有对西方文明进行系统论述。)2.D(“科技考古作为后过程考古学的得力助手”错,原文观点是科技考古是“过程考古学”的得力助手)3.C(材料二第一段的核心观点是:要更新考古范式,充分利用科技方法协同考古工作。A项,属文物考古;B项,属遗址考古;D项,属文献考古。三者皆为传统考古,并未与科技考古相结合。故选C。)4.D(A项,依据材料二第一段梳理,错误有两处。应该先“提供问题导向”,才能指导“提炼隐形信息”。同时,“更新研究范式”的目的是进行“考古学的历史重建”,而不是“重建文献历史”。B项,依据材料二第三段梳理,错误有两处。“超越器物分类”是例证中田野考古工.作者在探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时的具体做法,与相关梳理不属于同一个逻辑层面。同时,考古学阐释要重视的是“文化变迁的内部动因”,而不是“外部动因”。C项,依据材料二第六段梳理,“熟悉田野考古”和“掌握社科理论”是针对理科背景出身的学者提出的“重视学科沟通”的要求,没有涉及针对“田野工.作者”的要求,无法实现多学科融合,形成研究整体。故选D.)5.①材料一是从政治家的角度高屋建瓴地为新时代的考古工.作作宏观的理论指导;其目标是依托考古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②材料二是从考古学者的角度具体分析如何将科技与考古相融合;其目标是建立历史、科技和人文整合的考古学,从而真正实现国史重建。(每点3分,酌情给分)6.C(“本文意在告诫地方政府应办实事,着力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偏离主旨,本文意在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7.B(“小说语言清丽典雅”分析错误,本文为乡村题材小说,语言通俗朴实,具有地方特色。)8.①“售棉大路”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1分)2“售棉大路”是棉农们往加工厂运送棉花的一条道路,是小说塑造的典型环境,富有时代特色,在售棉大路上的人和所发生的事是当时农村社会的缩影;(2分)3“售棉大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2分)9.①小说以天气变化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写天气酷热为棉花包着火埋下伏笔;雷阵雨突然降临,使得卖棉者们更加团结互助。②小说以天气变化来衬托人物的心理。初秋清晨,天气湿冷,烘托出杜秋妹初次卖棉遇上道路受阻后情绪低落;“秋老虎”的燥热衬托出棉农排长队售棉的焦躁情绪;雨过天晴,阳光照耀,烘托出棉农内心因棉花遇雨无虞且队伍前进速度变快而产生的喜悦之情。(每点3分,酌情给分)10.FIM(首先找到动词“闻”可知“学而后入政”是宾语,应从F处断开;下一句“未闻”的宾语只能是“学”,“者也”是句末语气词,故应从Ⅰ处断开;最后一处,很容易知道“此”为动词“行”的宾语,应在M处断开。故选FIM。)11.B(A项,正确。“游目骋怀”中的“游”为“纵、放”的意思。句意: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纵目四望,开阔心胸。B项,“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吾何爱一牛”的“爱”是“吝惜”的意思。句意: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我怎么会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C项,正确。句意: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D项,正确。“逸豫可以亡身”的“豫”是“安乐”的意思。句意:市场上商人不虚定物价来骗人/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故选B。12.A(“要等到他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行”错误,原文“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里的“药”是意动用法,子产是要把众人的议论当作治政的良药,而不是“治疗、处理”的意思。)13.(l)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所侵袭的地方,(受)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他们。(“防”“所犯”“克”各1分,句意Ⅰ分)(2)(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戏狎”“斑白”“畔”各1分,句意Ⅰ分)14.①善听民意,允许百姓有言论自由;②看问题眼光深远;③选用管理人才能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④治理百姓宽严有度;⑤勤政爱民;⑥富民教民。(每点l分,任答三点即可)15.D)(“叹息金陵山已凿平,不再险要”错误。第六句化用秦始皇凿山断王气的典故,意思是说金陵的山虽有万仞高,但空有天险﹐王气已收,一片空寂。)16.①孤独之感。诗人日晚登楼,极目所见﹐湖山苍翠一色,因无人同游而顿生孤独之感。②繁华不再。金陵城高万仞,然而却一片空寂,诗人感慨人事代谢,昔日繁盛不再。③怀古悲愁。尾联“不欲登楼”,正话反说,本不想登楼怀古,怕引起伤感之情。然而眼前所见之景,夕阳一落而不见,飞鸿一去而不返,自然引发了无限悲愁。(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17.(1)伏尸百万流血漂橹(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18.示例:A万籁俱寂B雷霆万钧C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每处1分,符合文意即可)19.A(A项,比喻。B项,对偶。C项,夸张。D项,用典。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入项。)20.B(这四句诗的内容正好和②处后面介绍瓦屋山的内容相符,②处后面的“这”指代的内容正好就是这四句诗。故选B项。)21.示例:①要有云才可能实现人工增雨②引导云层尽快产生更多降水③因此它们都是“绿色催化剂”(或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每处2分,符合文意、表达准确流畅即可,酌情给分)22.只有具备合适的作业时机、作业部位和催化剂量,使云滴和冰品增大到一定程度,人工增雨才能开展。(“具备合适的作业时机、作业部位和催化剂量”1分,“云滴和冰品增大到一定程度”1分,“人工增雨才能开展”1分,表述为条件关系1分,表达准确流畅l分,酌情给分)23.【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是苏轼《石钟山记》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轻信,不可臆断,强调要亲自考察,不能凭主观想象去办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出自毛泽东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这则著名论断指出,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调查”就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深入实际,努力全面把握客观情况,从“事”中求“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综合看来,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第一手材料,直接了解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此外,有时还得下苦功夫做深入、系统、长期、反复的调查研究。有时必须多跑、多看,多听、多问、多记,手脚勤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水彩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形势与政策(5)》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塑料模具设计1》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装饰色彩》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4414T+36-2024苦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 DB2310-T 147-2024寒葱培育技术规程
- 低温仓储与海鲜冷链物流考核试卷
-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 急救小知识科普讲座
- GB/T 11017.2-2024额定电压66 kV(Um=72.5 kV)和110 kV(Um=126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分:电缆
- 生 物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生物试卷
- 5.4+环境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7.2 共建美好集体(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
-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万达入职在线测评题
- 24年追觅在线测评28题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三十五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
- 2024统编新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