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名词解释_第1页
信息资源管理-名词解释_第2页
信息资源管理-名词解释_第3页
信息资源管理-名词解释_第4页
信息资源管理-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资源管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1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1.2信息化:由于信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1.3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1.4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1.5信息资源:狭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的集合。广义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1.6信息资源管理: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2.1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2.2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的全局安排,是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点、步骤、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统筹谋划。2.3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以组织战略为指导,以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组织结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架构等,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一幅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程。2.4信息化战略:即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或调整组织信息化的指导纲领。2.5信息资源规划:(简称IRP,informationresourcepanning)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2.6职能域:也称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主要管理活动领域,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或组织,职能域不同。2.7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2.8数据标准化: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化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2.9信息化项目规划:是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精心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按时、优质地完成。2.10信息化组织:是指为了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对各类资源(人员、资金、物资、技术等)和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以发挥最大效用。2.11信息化组织机构:广义的是指整个组织机构。狭义的是指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信息部门(或IT部门)。2.12CIO机制:是以组织CI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第三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3.1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简称IS)是一个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等信息处理活动的系统3.2信息系统资源:是由各种组成要素或者子系统资源构成。3.3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充分利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与协调的五大管理职能,对信息系统资源的进行科学的管理。3.4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是为了使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可行并且目标明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开发任务,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保证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有序、经济和优质而进行的一系统工程化的活动。3.5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是指信息系统上线后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人员、硬件、软件、数据和规程等进行管理的活动。3.6信息系统维护:是为了使信息系统处开合用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目的是纠正错误和改进功能,保证信息系统正常工作。3.7数据管理:实质就是对多媒体数据库的管理。3.8IT服务管理: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它通过整合IT服务与业务来提高组织IT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的能力及水平。3.9文档管理:包括文档制定、修改和存档等。3.10信息系统评价:是指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质量进行各种衡量,以判断其是否优质、高效、安全地运行的活动。3.11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使用等方面做出判断的过程。第四章信息资源内容管理4.1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用户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4.2信息源:即信息的来源。4.3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对信息的需要。4.4信息存储:是指将进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将这些载体按照一定特征和内容性质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4.5信息检索:是指对信息的寻找和调取工作。4.6信息加工:是指将采集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分类和排序、计算和研究、著录和标引、编目和组织从而使之成为二次信息的活动。4.7信息分析: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信息的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智能活动。4.8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4.9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4.10信息传递:是信息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它是指以信息提供者为起点,通过传输媒介或者载体,将信息传递给信息的接收者的过程。4.11信息共享: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信息,发挥信息的潜在价值。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与法规5.1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5.2标准化: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5.3ISO9000: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ISO9000是由TC176(TC176指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ISO9000是ISO发布之12000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5.4法律规范: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第六章信息资源安全管理6.1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是指针对普遍存在的信息资源安全问题,人们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组织手段,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管理活动。6.2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6.3保密性:也称机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被窃取,或窃取者不能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6.4认证性:也称真实性。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身份认证),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6.5一致性:也称完整性。保证信息是一致或完整的,即信息在生成利用全过程中,内容不被非法用户篡改(信息内容认证)。6.6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用于解释任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国家的、企业的或个人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6.7信息资源安全策略:从整体上把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安全管理的平衡点,设置保护对象的安全优先级,提出信息系统的安全目录,以及实现这些安全目录所运用的手段和采取的途径。6.8网络资源:是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6.9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科学。6.10加密:把明文通过一定手段变成了密文的过程。6.11解密:将“密文”变为“明文”的过程。6.12对称(私钥)密码体制:是指Ke=Kd的加解密算法。6.13非对称(公钥)密码体制:是指Ke≠Kd的加解密算法。6.14数字签名:以电子形式存在于数据信息之中的,或作为其附件的或逻辑上与之有联系的数据,可用于辨别数据签署人的身份,并表明签署人对数据信息中包含的信息的认可。6.15证书认证(CA):CA(CertificateAuthority)是数字证书认证中心的简称,是指发放、管理、废除数字证书的机构6.16公钥基础设施(PKI):是一个基于公钥加密技术的安全技术体系,它是硬件产品、软件产品、策略和过程的综合体,其核心任务是创建、管理、存储、分配和吊销用户的数字证书。第七章企业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7.1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满足社会效益而获得利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制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7.2企业经营管理:企业通过其生产运作向市场提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期在满足公益(消费者需求和国家税收)的同时,也得到最大的收益。持续经营和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7.3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活动。7.4企业信息资源:网络、信息系统和信息是企业信息化进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资源7.5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以企业战略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企业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各种业务和管理活动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和最大化的目标。7.7政府信息资源:是指政府生产和收集的信息,它包括政府业务流程(办公)产生的大量的文书记录和报表数据、调查统计得到的信息等。8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1.管理目标的多样性2.管理模式的灵活性3.管理手段的多维性

1.

正常利润:是指企业主如果把这笔投资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就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不然企业主就会把资金抽走,投到其他地方去。

2.

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

3.

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4.

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机会成本。

5.

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6.

管里经济学:借用微观经济学的远离与方法作为决策的重要工具,从而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7.

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

8.

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9.

机会成本:如果资源用于一种用途,就会丢失资源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收入的机会。

10.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第二章:11.

需求:是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他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条需求曲线。

12.

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老五的数量。

13.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供给曲线不变,因价格变化,供给量沿着原供给曲线而变化。

14.

供给的变动:是指因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供给曲线的位移。

15.

私人成本和私人效益:是指从企业角度计算的产品成本和效益。

16.

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是指从社会角度计算的成本和效益。

17.

外溢成本: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叫外溢成本。

18.

外溢效益:把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叫外溢效益。

第二章:19.

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它等于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之比。

20.

弧弹性:就是计算需求曲线上这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

21.

完全非弹性的需求曲线:是指不管价格多高,需求量总是保持不变。

22.

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是指只要价格稍微上升,需求量就会立刻降到零。

23.

单元弹性的需求曲线:是指价格变动一定百分率,会导致需求量变动同样的百分率。

24.

边际收入: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曾加一个产量能使总收入曾加多少。

25.

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26.

交叉弹性:说明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外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也就是说,如果另一种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将变化百分之几。

27.

市场调查:就是通过对消费者直接进行调查,来估计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和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通过调查来了解顾客在不同的价格、不同的收入,以及不同的相关产品价格等条件下,他们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

28.

访问法:就是将拟调查的项目,以面瘫、电话或书面等形式向消费者提出询问,已获得所需资料。

29.

实验法:是一种一特定环境为实验市场的调查方法,它具有较大的客观性。

30.

现场实验:在现有市场中,根据调查要求,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场作为实验市场,然后改变需求函数中的变量,来观察需求在一个时期或若干市场之间发生的变化。

31.

实验室实验:是在一个模拟商是共享设备。这类设备可以由几个作业同时使用。共享设备采用动态分配的办法,这种方法不是在作业执行前分配,而是到作业需要启用设备的时候才分配设备给作业。

2.如果某作业申请外围设备时,指定申请某台外围设备,那么按教材中设置的分配表怎样实现分配?

答:如果用户指定申请某台外围设备,用户给出设备绝对号,系统为它分配时先查设备分配表,按照设备绝对号找到登记项,查是否未分配且是好的,若是则分配给用户,状态改成已分配,填上占用的作业名,通知用户已经分配成功;若已经分配或者设备坏了,则分配不能被满足,输出信息告诉用户不能分配的原因。

3.什么是输入输出操作?答:作业执行中总要不断地启动外围设备,把信息读入主存储器进行处理,或者把主存储器中的信息传送到存储介质上。主存储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操作就叫作输入输出操作。

4.解释通道命令、通道程序、通道地址字、通道状态字。答:通道命令:又称为通道命令字(CCW,Channel

command

Word),它是规定设备的某一种动作的指令。通道程序:是由通道命令编制出来一段程序,用于控制设备的工作。整个通道程序确定了外围设备应执行的操作及操作顺序。通道地址字:通道程序是存放在主存中的,为了使通道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通道程序的起始地址,系统在主存中安排一个固定的单元,用来存放通道程序的起始地址,这个固定的单元称为通道地址字(CAW,Channel

address

Word)通道状态字:通道被启动后,控制指定的设备完成规定的操作,同时,通道在执行对外围设备控制的过程中,要记录通道与设备执行情况,为此系统在主存中安排另一个固定单元,用于存放这些被记录状态,这个固定单元称为通道状态字(CSW,Channel

Status

Word)。

中央处理器与通道是怎样配合工作的?答:①中央处理器组织好通道程序,并把通道程序的首地址存人通道地址字中。然后,中央处理器执行“启动I/O”指令来启动通道工作。通道收到命令后根据通道和设备的工作情况,或者逐条执行通道程序中的通道命令,来控制设备运行;或者拒绝接受,并且用条件码向中央处理器作出是否接受启动的回答②中央处理器分析条件码,若启动不成功,则推迟相应的输人输出操作的执行,待适当的时候重新执行“启动I/O”指令③通道把执行通道程序的情况汇集在通道状态字中,当通道完成输人输出操作,向中央处理器汇报命令执行情况。由于通道和设备执行操作的情况已经在CSW中了,所以一般由通道产生I/O中断,将中断的通道和设备记载到寄存器中,中央处理器响应中断后,操作系统分析特定寄存器和CSW中的内容并做相应地处理。

6.什么叫驱动调度?总结对磁盘的驱动调度过程。答:在共享设备中,采用某种策略从等待访问该设备的进程中选择一个进程访问设备的工。作称为驱动调度。其目的是降低若干个访问者执行I/O操作的总时间,提高I/O操作的吞吐量。对于磁盘设备来说驱动调度先进行“移臂调度”,以寻求较优化的寻找时间,定位好柱面,然后再进行‘旋转调度“,寻求好的延迟时间,定位好扇区。

8.什么是输人井和输出井?答:在具有通道技术的系统中,我们利用中央处理器和通道并行工作的能力,用一台机器完成脱机外围设备操作技术中三台机器的工作。操作系统中包含两个程序:“预输入程序”代替输入外围设备,“缓输出程序”代替输出外围设备。系统在磁盘中划分出专门称为“井”的区域,它分为“输入井”和“输出井”,它们分别代替低速的独占使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9.什么是SPOOLING系统?清简述它的实现思想?答:操作系统中实现联机同时外围设备操作功能的部分称为斯普林(SPOOLING)系统。它的实现思想是:利用中央处理器和通道并行工作的能力,用一台机器完成脱机外围设备操作技术中三台机器的工作。操作系统中包含两个程序:“预输入程序”代替输入外围设备,“缓输出程序”代替输出外围设备。系统在磁盘中划分出专门称为“井”的区域,它分为“输入井”和“输出井”。“预输入程序”把作业流中作业信息传送到“输入井”保存,作业在执行时只要通过“输入井读”程序从上“输入井”获取数据,而不去启动低速的外围设备。作业执行的时候产生的结果也不直接输出到低速外设上,而是先通过“输出井写”程序输出到“输出井”,由“缓输出程序”将“输出井”中的数据再输出到低速设备上。“缓输出程序”输出的时候,中央处理器可以处理别的事务了。实现“输入井读”和“输出井写”程序统称为“井管理”程序。显然,斯普林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预输入”程序、“井管理”程序和“缓输出”程序。

10.什么叫虚拟设备?实现虚拟设备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答:采用SPOOL操作后,利用共享设备来模拟独占设备,使每个作业都感到分到了一台高速的输入输出设备,利用这个技术所提供的设备称为虚拟设备。实现虚拟设备时,必须要有硬件的中断装置和通道技术作支撑,使中央处理器与各种外围设备之间可以并行工作。操作系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合理分配处理器,实现联机的外围设备同时操作。实现虚拟设备时,操作系统必须设计好“预输入”、“井管理”、“缓输出”程序。

11.总结实现虚拟设备的优点。答:实现虚拟设备不仅提高了独占实用设备的利用率,而且大大加快了作业的执行速度。

12、用户程序中通常用什么方式指定要使用的设备?为什么?用户程序中通常用“设备类、相对号”请求要使用的设备,即不具体指定要哪一台设备,而是提出要申请哪类设备多少台。

这种方式使设备分配适应性好、灵活性强。否则若用绝对号来指定设备,如果这台设备已被占用或有故障时,该作业就无法装入主存中。

1.什么叫并发进程?答: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作为单个作业可以同时执行,而每一个作业又需要有多个进程的协作来完成。因此,系统会同时存在着许多进程,在单处理器的情况下,这些进程轮流的占用处理器,即一个进程的工作没有全部完成之前,另一个进程就开始工作,我们说这些可同时执行的进程具有并发性,并且把可同时执行的进程称为“并发进程”。

2.临界区是怎样定义?对临界区的管理应符合哪些要求?答:并发进程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称为“临界区”。对若干个并发进程共享某一变量的相关临界区得管理有三点要求:①一次至多一个进程能够进入临界区,当有进程在临界区执行时,其他想进入临界区执行的进程必须等待。②不能让一个进程无限制的在临界区执行,即任何一个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有限的时间内退出临界区。③不能强迫一个进程无限期等待键入它的临界区,即有进程退出临界区时应让一个等待进入临界区的进程进入它的临界区执行。

3.采用PV操作作为同步机构时,假定与某共享变量相关的信号量S的值可在[-1,l]之间,问S的初值是哪个值?当S=-1,S=0,S=l时它们各自的物理含义是什么?答:信号量初值是一个非负整数。S的初值是

1.S=-l,表示有一个进程在等待进入临界区执行。S=0,表示已有一个进程在临界区执行,这时若有进程想进入临界区则必须等待。S=l,表示无进程在临界区执行,若有进程想进入临界区则可以立即进入。

4、简述信号量S的物理含义?

S>0时,S表示可使用的资源数;或表示可使用资源的进程数;S=0时,表示无资源可供使用;或表示不允许进程再进入临界区;S<0时,-S表示等待使用资源的进程个数;或表示等待进入临界区的进程个数;当S>0时,调用P(S)的进程不会等待;调用V(S)后使可用资源数加1或使可用资源的进程数加1;当S<0时,调用P(S)的进程必须等待;调用V(S)后将释放一个等待使用资源者或释放一个等待进入临界区者。

5.通信机制中设置哪些基本通信原语?它们的功能是什么?答:系统提供两个与信箱通信有关的通信原语:send原语(发送)和

receive原语(接收)。send(B,M)原语把信件M送人到信箱B中,receive(B,X)原语从信箱B中取出一封信存放到指定的地址X中。

6.什么叫死锁?什么原因会引起死锁?答:若系统中存在一组进程(二个或多个进程),他们中的每一个进程都占用某种资源而又都在等待其中另一个进程所占用的资源,这种等待永远不能结束,就说系统出现“死锁”。死锁的出现是与资源分配策略和并发进程的执行速度有关。

7.有哪些策略可防止和避免死锁?答:防止死锁的策略有:静态分配、按序分配、剥夺式分配。银行家算法可以避免死锁。

8、简述解决死锁问题的三种方法?①

死锁的防止。系统按预定的策略为进程分配资源,这些分配策略能使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不成立,从而使系统不产生死锁②

死锁的避免。系统动态地测试资源分配情况,仅当能确保系统安全时才给进程分配资源③

死锁的检测。对资源的申请和分配不加限制,只要有剩余的资源就呆把资源分配给申请者,操作系统要定时判断系统是否出现了死锁,当有死锁发生时设法解除死锁。

9、试说明资源的静态分配策略能防止死锁的原因?答:资源静态分配策略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