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20/38/wKhkGGaLZqGANSPcAACbtI5w_c8979.jpg)
![运动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20/38/wKhkGGaLZqGANSPcAACbtI5w_c89792.jpg)
![运动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20/38/wKhkGGaLZqGANSPcAACbtI5w_c89793.jpg)
![运动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20/38/wKhkGGaLZqGANSPcAACbtI5w_c89794.jpg)
![运动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20/38/wKhkGGaLZqGANSPcAACbtI5w_c897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系统
骨的概述、躯干骨
骨的概述
一、骨的形态和分类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二、骨的构造1.长骨2.短骨3.扁骨4.不规则骨成人共有206块骨。由于功能不同,骨具有不同的形态分为:一、骨的形态和分类
(一)长骨LongBone呈长管状,可分为一体两端。位于四肢,起杠杆作用。骺(端):表面为关节软骨。干骺端:骨干(体):内有骨髓腔幼年时留有骺软骨,成人骨化为骺线。一、骨的形态和分类
(二)短骨多为立方形骨块,成群分布于腕部和足部等连接牢固切较灵活的部位,承受压力。关节面多,运动复杂且幅度小。一、骨的形态和分类
(三)扁骨呈板状,主要位于头、胸等处。围成腔,起保护作用。一、骨的形态和分类
(四)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功能多样。主要分布于脊柱、颅底和面部。含气骨:位于鼻腔周围。一、骨的形态和分类
1.骨质骨密质骨松质2.骨膜骨内膜红骨髓骨外膜3.骨髓黄骨髓二、骨的构造
1.骨质骨密质:多层骨板构成,致密、耐压、位于骨表面。海绵状,骨小梁按压力和张力交织排列,位骨内部。骨松质:二、骨的构造
2.骨膜(periosteum)1、骨外膜:包裹于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外面,较厚。2、骨内膜:
外层内层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较薄。可产生新骨,骨的发生、生长、修复功能活跃。二、骨的构造
位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3.骨髓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终生红骨髓:椎骨、肋骨、胸骨、髂嵴、肱骨和股骨的骺内无造血功能。6岁后,红骨髓逐渐被脂肪替代,成为黄骨髓。二、骨的构造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有机质骨胶原纤维粘多糖蛋白作用:决定骨的韧性和弹性。作用:决定骨的硬度骨的化学成分组成: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躯干骨
椎骨24骶骨1尾骨1胸骨1肋12对一、脊柱(一)椎骨1.椎骨的一般形态(1)椎体(2)椎弓(3)椎孔上面观侧面观(1)颈椎:横突孔3)横突有孔4)棘突末端分叉1)椎体小2)椎孔
大,呈三角形(一)椎骨2.各部椎骨的特征(2)胸椎(一)椎骨1)肋凹—与肋头相关节
2)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3)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叠瓦状排列(3)腰椎(一)椎骨1)肋凹—与肋头相关节
2)棘突呈长方形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由5块分离的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与第5腰椎相连,尖向下与尾骨相连接。(二)骶骨(三)尾骨后面观前面观由4块尾椎融合而成,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
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前面微凸,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四)胸骨
颅骨
成人颅骨由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组成,除舌骨和下颌骨外,都借软骨或缝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彼此间不能活动。面颅骨:15块,位于前下部。脑颅骨:8块,位于后上部。
一、颅骨的组成1.脑颅骨额骨
1块
蝶骨
1块筛骨
1块
枕骨
1块
顶骨
2块颞骨
2块1)蝶骨体:蝶窦小翼大翼翼突1.脑颅骨2)
筛骨分部筛板
垂直板: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
筛骨迷路:筛窦
筛板垂直板筛骨迷路1.脑颅骨3)颞骨鳞部鼓部岩部鳞部鼓部岩部1.脑颅骨下颌骨1块犁骨1块舌骨1块上颌骨2块腭骨2块鼻骨2块颧骨2块泪骨2块下鼻甲2块2.面颅骨
1.下颌骨位于面颅下部,呈马蹄形,分为一体两支2.面颅骨
二、颅的整体观1.颅的顶面观2.颅的前面观3.颅的内面观4.颅的外面观5.颅的侧面观
二、颅的整体观1.颅的顶面观额骨顶骨枕骨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额骨顶骨枕骨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1.颅的顶面观从前向后观察三条缝:
1)冠状缝
2)矢状缝
3)人字缝2.颅的前面观1)眶2)骨性鼻腔尖底四壁3)鼻旁窦共4对名称开口位置(1)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2)额窦开口于中鼻道(3)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4)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4)骨性口腔
由上颌骨、腭骨和下颌骨围成2.颅的前面观3.颅的内面观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4.颅底外面观5.颅的侧面观
三、新生儿颅的特征四肢骨一、上肢骨锁骨约呈S形内侧为胸骨端外侧为肩峰端胸骨端肩峰端一、上肢骨肩胛骨呈三角形两面三缘三角一、上肢骨肱骨典型长骨一体两端两头两颈两沟一、上肢骨前臂骨:内侧的尺骨和外侧的桡骨(内尺外桡)一、上肢骨手骨腕骨: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掌骨指骨桡骨尺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头状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钩骨二、下肢骨髋骨:包括髂骨、耻骨、坐骨髂耻坐骨三合一一面一孔一个嵴二窝二线二切迹三节三支三个棘二、下肢骨股骨:最大的长骨主要结构:股骨头、股骨颈、股骨体、大小转子、内外侧髁等髌骨略呈三角形位于股骨下端前方二、下肢骨胫骨:较粗大,主要结构有内侧髁、外侧髁、胫骨粗隆、内踝腓骨较细小,主要结构有腓骨头、外踝等二、下肢骨足骨:跗骨:距大跟下,舟连三楔,骰在外跖骨趾骨跟骨距骨足舟骨中间楔骨内侧楔骨外侧楔骨骰骨跖骨趾骨骨连结49一、骨连结概述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连结形式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直接连结间接连结关节50一、骨连结概述直接连结(一)纤维连结两骨之间以纤维结缔组织相连结,可分为两种。1.韧带2.缝
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矢状缝冠状缝51一、骨连结概述(二)软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软骨相连,形成软骨连结1.透明软骨结合
骺软骨
第一肋与胸骨之间的结合
2.纤维软骨结合椎间盘耻骨联合52一、骨连结概述(三)骨性结合常由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骶椎间连结融合骨化后形成骶骨,以及成年人坐骨、耻骨和髂骨之间的连结。53一、骨连结概述间接连接——关节、滑膜关节
(一)关节的基本构造1.关节面
关节头
关节窝
关节软骨2.关节囊
纤维膜
滑膜滑液
3.关节腔
滑液
负压关节软骨纤维膜滑膜关节腔54一、骨连结概述(二)关节的辅助装置韧带:位于关节周围或关节囊内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关节盘:是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关节唇: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55一、骨连结概述(三)关节的运动
沿冠状轴——屈、伸(跖屈、背屈)沿矢状轴——内收、外展沿垂直轴——旋内、旋外(旋前、旋后)两轴和三轴关节还可做环转运动56二、躯干骨连结1.椎骨间的连结
(1)椎体间的连结
1)椎间盘
纤维环
髓核
2)韧带
前纵韧带作用:防止脊柱过度前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
后纵韧带作用:限制脊柱过度前屈(一)脊柱57二、躯干骨连结(2)椎弓间的连结
1)黄韧带作用:协助围成椎管,限制脊柱过度前屈2)棘间韧带
作用:限制脊柱过度前屈3)棘上韧带和项韧带
作用:限制脊柱过度前屈4)关节突关节582.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1)脊柱的整体观
1)前面观2)后面观3)侧面观
颈、胸、腰、骶
四个生理弯曲(2)脊柱的运动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3)功能
支持躯干
保护脊髓二、躯干骨连结59二、躯干骨连结(二)胸廓(1)组成胸廓由12个胸椎、1块胸骨和12对肋借关节和韧带连结而成。(2)形态
近似圆锥形,上窄下宽,前后径小于横径
上、下口(3)功能保护功能,参与呼吸运动。
60三、颅骨连结(一)颅骨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
冠状缝
矢状缝
人字缝((二)颅骨的滑膜关节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节运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侧方运动动关节囊的前份较薄弱,下颌关节易向前脱位骨连结1.胸锁关节特点: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锁切迹及第一肋软骨的上面关节囊坚韧,有关节盘关节盘组成:四、四肢骨连结(一)上肢骨连结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间连结的唯一关节。2.肩锁关节由锁骨的肩峰端与肩峰的关节面构成
上肢带连结63四、四肢骨连结自由上肢骨连结1.肩关节组成:特点: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1)头大、窝浅,盂唇加深关节窝(2)关节囊薄而松弛(3)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4)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增强运动:屈、伸、收、展、旋转、环转易向前下方脱位64四、四肢骨连结2.肘关节
包括三个关节:(1)肱尺关节
肱骨滑车
尺骨滑车切迹(2)肱桡关节
肱骨小头
桡骨头的关节凹(3)桡尺近侧关节
桡骨环状关节面
尺骨桡切迹
特点①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张②韧带:桡侧、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65四、四肢骨连结运动:屈、伸,易产生后脱位当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尺骨鹰嘴位于一条直线上当屈肘90o
时,此三点成等腰三角形。2.肘关节
66四、四肢骨连结3.桡尺连结
(1)前臂骨间膜(2)桡尺近侧关节(3)桡尺远侧关节关节头—尺骨头环状关节面,关节窝—由桡骨的尺切迹及自下缘至尺骨茎突根部的关节盘共同构成与桡尺近侧关节联合使前臂旋前、旋后(桡骨头原位自转,下端环绕尺骨头转)运动67四、四肢骨连结4.手关节(1)桡腕关节组成关节窝——桡骨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
关节头——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特点:有关节盘运动: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环转桡腕关节68四、四肢骨连结(2)腕骨间关节
(3)
腕掌关节
(4)掌骨间关节
(5)掌指关节(6)指骨间关节69四、四肢骨连结下肢骨的连结1.骶髂关节由骶骨耳状面、髂骨耳状面构成2.骶骨与坐骨的韧带连结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坐骨大切迹坐骨大孔
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坐骨小孔(一)下肢带连结70四、四肢骨连结3.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耻骨间盘构成71四、四肢骨连结4.骨盆
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界线: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大骨盆(假骨盆)位于界线上方
小骨盆(真骨盆)位于界线下方
骨盆上口:界线骨盆腔骨盆下口: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
支、耻骨下支、耻骨联合下缘72四、四肢骨连结(二)自由下肢骨连结
1.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组成:特点:①髋臼唇③韧带: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②关节囊紧张坚韧运动:屈、伸、收、展、旋转、环转(运动方式同肩关节,但运动幅度小。)股骨头易向下方脱位73四、四肢骨连结2.膝关节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构成特点:①关节囊厚薄不一;②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③内、外侧髁之间分别有内、外侧半月板;
运动:屈、伸,在屈膝状态下可作轻度的旋内和旋外。74四、四肢骨连结3.胫腓骨连结上端:胫腓关节:由胫骨外侧髁的腓关节面
与腓骨头构成。骨干间:小腿骨间膜下端:有韧带加强四、四肢骨连结4.足关节(1)距小腿关节(
踝关节)组成: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2)跗骨间关节(3)跗跖关节(4)跖骨间关节(5)跖趾关节(6)趾骨间关节特点:有内、外侧韧带运动:背屈(伸,足尖向上)和跖屈(屈,足尖四、四肢骨连结向下)(跖屈时可作轻微的收、展运动)5.足弓:跗骨和跖骨借韧带连结而形成的凸向上的弓。组成内侧纵弓外侧纵弓
横弓意义:弹性;保护四、四肢骨连结骨骼肌概述
一、骨骼肌的形态分类按形态可将骨骼肌分为:1.长肌:长梭形,主要分布于四肢2.短肌:形态短小,主要分布于躯干深层3.扁肌:宽扁的薄片状,主要分布于胸、腹壁4.轮匝肌:环形,位于孔、裂周围长肌扁肌(阔肌)轮匝肌短肌二、骨骼肌的构造每块骨骼肌由2部分构成:1.肌腹:骨骼肌组织
色红而柔软
可收缩和舒张2.肌腱:致密CT
色白而坚韧
无收缩能力二腹肌多腹肌中间腱扁肌的腱腱膜三、骨骼肌的起止和配布骨骼肌的起止骨骼肌通常以两端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上,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肌收缩时使两骨彼此靠近或分离而产生运动接近身体正中面或四肢部靠近近侧的附着点为肌肉的起点(定点),另一端则为止点(动点)
三、骨骼肌的起止和配布骨骼肌的配布配布在运动轴同一侧的肌互为协同肌配布在运动轴两侧的肌互为拮抗肌四、骨骼肌的辅助结构1.筋膜筋膜为包裹肌的CT膜,分为2种:⑴浅筋膜(皮下筋膜):疏松CT,位于皮下⑵深筋膜(固有筋膜):致密CT,位于浅筋膜深面四、骨骼肌的辅助结构2.滑膜囊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多位于肌或腱与骨面之间,减少两者的摩擦内有滑液四、骨骼肌的辅助结构3.腱鞘腱鞘为包着长肌腱的管状纤维组织,手和
足部最多,有约束肌腱和减少磨擦的作用分为内、外2层:1.外层:纤维层,由深筋膜构成,厚,坚韧2.内层:滑膜层,又分为脏、壁两层⑴壁层:贴于纤维层内面⑵脏层:包于肌腱表面壁、脏两层相互移行,围成一密闭的腔隙,内含少量滑液壁、脏两层相互移行处称为腱系膜,内有血管和神经通过五、骨骼肌的命名1.根据形态:斜方肌、三角肌2.根据构造:半腱肌、半膜肌3.根据组成:二腹肌、肱二头肌4.根据功能:提睾肌、竖脊肌5.根据位置:冈上肌、肋间肌6.根据方向:腹横肌、腹直肌7.根据起止:胸锁乳突肌8.综合命名:指浅屈肌、旋前方肌躯干肌
一、背肌1.斜方肌
位置:位于背上部和项部
形态:单侧三角形
双侧斜方形
起点:枕外隆凸、全部颈胸椎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段、肩峰、肩胛冈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
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瘫痪时,产生“塌肩”(一)浅群斜方肌一、背肌2.背阔肌
位置:位于背下部和胸部后外侧的浅层
形态:三角形,为全身最宽大的扁肌
起点:下6个胸椎棘突、腰椎棘突、
骶正中嵴、髂嵴后部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一)浅群背阔肌一、背肌
竖脊肌
位置:背部棘突两侧的纵沟内,
斜方肌和背阔肌深面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
止点:各椎骨棘突、肋骨、枕骨、
颞骨乳突
作用:两侧收缩,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二)深群竖脊肌一、背肌
胸腰筋膜为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的深筋膜
腰部筋膜明显增厚,分浅、中、深3层
浅层:位于竖脊肌后面
中层:位于竖脊肌和腰方肌之间
深层:位于腰方肌的前面
浅、中两层在竖脊肌外侧缘愈合,构成竖脊肌鞘
浅、中、深三层于腰方肌外侧缘会合,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点(三)胸腰筋膜二、胸肌为扁肌位于胸壁的前面及侧面浅层起于胸廓,止于上肢骨包括:1.胸大肌: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2.胸小肌:拉肩胛骨向前下方3.前锯肌: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骨助深吸气前锯肌瘫痪时,产生“翼状肩”(一)胸上肢肌二、胸肌1.肋间外肌
位置:肋间隙浅层
起点:肋骨下缘
肌束方向:后上→前下
止点:下一肋骨上缘
作用:提肋助吸气(二)胸固有肌肋间外肌二、胸肌2.肋间内肌
位置:肋间外肌深面
起点:下位肋骨上缘
肌束方向:外下→内上
止点:上一肋骨下缘
作用:降肋助呼气3.肋间最内肌
位置:肋间隙中1/3段,
肋间内肌深面
肌束方向:与肋间内肌一致
作用:降肋助呼气(二)胸固有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三、膈
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形态:为一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扁薄阔肌,膈的周边是肌性部,中央为腱膜称中心腱
起止:肌腹在周边起于胸廓下缘,肌束止于中心腱
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
心中腱三、膈膈上有三个裂孔:1.主动脉裂孔
位于第12胸锥体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2.食管裂孔
位于主动脉裂孔左前方,约平对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3.腔静脉孔
位于食管裂孔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约平对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通过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膈脚四、腹肌1.腰大肌
腰大肌在下肢肌中叙述2.腰方肌
位置:位于腹后壁,腰大肌后外侧
形态:长方形扁肌
起点:髂嵴内侧半
止点:止于第12肋、第1~4腰椎横突
作用:下降第12肋并使脊柱侧屈(一)后群腰大肌腰方肌四、腹肌1.腹外斜肌
位置:位于腹前外侧壁最浅层
形态:为宽阔扁肌
起点:下位8个肋的外面
肌束方向:大部分后上外→前下内
至腹前壁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行于腹直肌前面
止点:止于白线(二)前外侧群腹外斜肌腹外斜肌腱膜四、腹肌1.腹外斜肌
腹股沟管浅环:为腹外斜肌腱膜上的三角形裂孔,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从髂前上棘连至耻骨结节(二)前外侧群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韧带四、腹肌2.腹内斜肌
位置:位于腹外斜肌深面
形态:为扇形扁肌
起点:胸腰筋膜外缘、髂嵴、
腹股沟韧带外侧1/2
肌束方向:大部分后下外→前上内
至腹前壁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上2/3分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前后面,下1/3全部行于腹直肌前面
止点:止于白线(二)前外侧群腹内斜肌腹内斜肌腱膜四、腹肌3.腹横肌
位置:位于腹内斜肌深面
形态:为腹壁最深层的扁肌
起点:下位6个肋的内面、
胸腰筋膜外缘、髂嵴、
腹股沟韧带外侧1/3
肌束方向:大部分后外→前内
至腹前壁移行为腹横肌腱膜,上2/3行于腹直肌后面,下1/3行于腹直肌前面
止点:止于白线(二)前外侧群腹横肌腱膜腹横肌四、腹肌
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腱膜下缘与腹横肌腱膜下缘结合成腹股沟镰(联合腱),经男性精索后方或女性子宫圆韧带后方,弯向下止于耻骨梳
提睾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分出提睾肌,包裹精索入阴囊,兜着睾丸(二)前外侧群提睾肌腹股沟镰四、腹肌4.腹直肌
位置: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
居腹直肌鞘中
形态:上宽下窄的带状多腹肌
有3~4条腱划
起点: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
止点: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
(二)前外侧群腹直肌腱划四、腹肌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收缩时,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及分娩等活动;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还可降肋助呼气。(二)前外侧群四、腹肌位于腹前壁,由腹外侧壁三块扁肌的腱膜构成,包裹腹直肌,分前、后两层腹直肌鞘的上2/3(弓状线以上):前层=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与腱划结合紧密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与腱划连接疏松(三)腹直肌鞘四、腹肌腹直肌鞘的下1/3(弓状线以下):前层=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
腹横肌腱膜后层缺如在脐下4~5cm处水平,腹直肌鞘后层缺如,形成弧形游离下缘,称弓状线(半环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三)腹直肌鞘四、腹肌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两侧腹直肌之间,由3对扁肌腱膜彼此交织形成的腱性结构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宽下窄约在中点处有疏松的瘢痕组织区即脐环,为胚胎脐带附着处(四)白线白线脐环四、腹肌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4.5cm长两个口:腹股沟管内口(深环)—腹横筋膜内面的口腹股沟管外口(浅环)—腹外斜肌腱膜上的裂口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通行结构:男性—精索女性—子宫圆韧带(五)腹股沟管深环浅环四、腹肌腹股沟三角又称海氏三角,是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域腹股沟管和腹股沟三角都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在病理情况下,腹腔内容物可经腹股沟管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浅环突出,下降入阴囊,构成腹股沟斜疝若腹腔内容物不经深环,而从腹股沟三角处膨出,则成为腹股沟直疝
(六)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四、腹肌1.浅筋膜:在腹上部为一层,脐平面以下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内含脂肪,深层为膜性层2.深筋膜:可分为数层,分别覆盖在前外侧群各肌的表面和深面3.腹内筋膜:贴附在腹腔各壁的内面。各部筋膜的名称大多与所覆盖的肌相同,如膈下筋膜、腰方筋膜、髂腰筋膜、盆筋膜和腹横筋膜等(七)腹部筋膜五、会阴肌位于会阴部,封闭小骨盆下口1.肛区的肌:肛提肌、尾骨肌、肛门外括约肌
盆膈:由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和其间的肛提肌、尾骨肌等共同构成,位于肛区的深部,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中央有肛管通过。五、会阴肌2.尿生殖区的肌位于肛提肌前部下方,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包括会阴浅横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深层包括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深层两肌合称为尿生殖三角肌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和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共同构成,位于尿生殖区最深部,从前下方封闭骨盆下口,介于左、右耻骨、坐骨之间,加强盆底,协助承托盆腔脏器。尿生殖膈在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上肢肌
一、肩肌(上肢带肌)1.三角肌
位置:位于肩部
形态:三角形起点:锁骨外侧1/3、肩峰、肩胛冈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作用:外展肩关节,前部肌束使肩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该肌包绕肩关节除下内侧外的各个面,形成肩部的圆隆外形
瘫痪时,产生“方肩”
该肌也是临床上常选的肌内注射部位之一三角肌一、肩肌(上肢带肌)2.冈上肌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3.冈下肌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4.小圆肌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5.大圆肌
作用:使肩关节收和旋内6.肩胛下肌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二、臂肌臂肌位于肱骨周围,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一)前群1.肱二头肌
位置:位于臂前面浅层
起点:长头:肩胛骨盂上结节
短头: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作用:屈肘关节;当前臂在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长头还可协助屈肩关节2.喙肱肌作用:协助肩关节屈和内收3.肱肌
作用:屈肘关节二、臂肌
肱三头肌
位置:位于臂后面
起点:长头:肩胛骨盂下结节
内侧头:桡神经沟内下方骨面
外侧头:桡神经沟外上方骨面
止点: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还可使肩关节后伸和内收(二)后群三、前臂肌前臂肌位于尺、桡骨周围,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一)前群(9块,4层排列)1.第一层
浅层
有5块肌
⑴肱桡肌
作用:屈肘关节⑵旋前圆肌
作用:使前臂旋前、屈肘关节⑶桡侧腕屈肌
作用:屈肘、屈腕和使腕外展⑷掌长肌作用:屈腕和紧张掌腱膜⑸尺侧腕屈肌
作用:屈腕和使腕内收2.第二层
指浅屈肌
作用:屈近侧指骨间关节、屈掌指关节和屈腕3.第三层
有2块肌⑴拇长屈肌
作用:屈拇指指骨间关节和掌指关节⑵指深屈肌
作用:屈第2~5指的远侧指骨间关节、近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屈腕4.第四层
旋前方肌
作用:使前臂旋前(一)前群(9块,4层排列)三、前臂肌1.浅层
有5块肌
⑴桡侧腕长伸肌作用:主要为伸腕,还可使腕外展⑵桡侧腕短伸肌作用:伸腕、腕外展⑶指伸肌作用:伸指和伸腕⑷小指伸肌作用:伸小指⑸尺侧腕伸肌作用:伸腕,使腕内收(二)后群(10块,2层排列)三、前臂肌2.深层
有5块肌
⑴旋后肌作用:使前臂旋后⑵拇长展肌⑶拇短伸肌⑷拇长伸肌⑸示指伸肌(二)后群(10块,2层排列)三、前臂肌(一)外侧群—鱼际1.拇短展肌2.拇短屈肌3.拇对掌肌4.拇收肌
(二)内侧群—小鱼际1.小指展肌2.小指短屈肌3.小指对掌肌(三)中间群1.蚓状肌4块2.骨间掌侧肌3块3.骨间背侧肌4块四、手肌下肢肌
一、髋肌髋肌主要起自骨盆的内面和外面,跨过髋关节,止于股骨上部,可分为前、后两群(一)前群1.髂腰肌
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
作用: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
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前屈2.腰小肌
作用:紧张髂筋膜3.阔筋膜张肌
作用:紧张阔筋膜和屈髋关节一、髋肌主要位于臀部,故又称臀肌1.臀大肌
作用:使髋关节伸和旋外
此肌外上部是临床上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之一2.臀中肌
3.臀小肌
作用:二肌作用相同,使髋关节外展
前部肌束能使髋关节旋内
后部肌束则使髋关节旋外(二)后群一、髋肌4.梨状肌
作用:使髋关节展和旋外5.闭孔内肌
作用:使髋关节旋外6.股方肌
作用:使髋关节旋外7.闭孔外肌
作用:使髋关节旋外(二)后群二、大腿肌分为前、后、内侧3群(一)前群1.缝匠肌
位置:位于大腿前面及内侧面浅层
形态:是全身最长的肌,呈扁带状
起点:髂前上棘
肌束方向:经大腿前面斜向下内
止点:胫骨上端的内侧面
作用:屈髋和屈膝关节
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缝匠肌二、大腿肌(一)前群2.股四头肌
位置:位于大腿前面
形态:是全身最大的肌,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
起点:股直肌—髂前下棘
股内侧肌—股骨粗线内侧
股外侧肌—股骨粗线外侧
股中间肌—股骨体前面
四个头向下构成髌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向下续为髌韧带
止点:胫骨粗隆股外侧肌作用:伸膝关节
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股直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二、大腿肌(二)内侧群(内收肌群)1.耻骨肌2.长收肌3.股薄肌4.短收肌5.大收肌作用:使髋关节内收和旋外二、大腿肌(三)后群1.股二头肌
起点:长头—坐骨结节
短头—股骨粗线
止点:腓骨头
作用: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外2.半腱肌
3.半膜肌
作用: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三、小腿肌分为前、后、外侧3群(一)前群1.胫骨前肌
作用:伸踝关节(背屈)、使足内翻2.踇长伸肌
作用:伸踝关节(背屈)、伸踇趾3.趾长伸肌
作用:伸踝关节(背屈)、伸第2~5趾三、小腿肌(二)外侧群1.腓骨长肌2.腓骨短肌
作用:屈踝关节(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班委会的建设与培养计划
-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保安工作关系计划
- 工作计划与目标达成的关系
- 生物催化过程优化与控制的原则
- 2025年内螺纹铜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餐饮行业供应链优化解决方案协议
- Soyasaponin-Aa-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Hydroxy-atrazin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私人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合同
- 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技巧征文
- 缓刑解除矫正个人总结
- 白酒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方案
-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课件
- 孕产妇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课件
- 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估(完整版)
- 班级管理课件:班级组织的建设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内容目标与指导
- GB/T 10739-2023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 《云台山地质公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