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自然灾害与事故中遗体处理_第1页
重大自然灾害与事故中遗体处理_第2页
重大自然灾害与事故中遗体处理_第3页
重大自然灾害与事故中遗体处理_第4页
重大自然灾害与事故中遗体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080

CCSA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X—XXXX

`

重大自然灾害与事故中遗体处理

Treatmentofdeadbodiesaftermajornaturedisastersandaccidents

(征求意见稿)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GB/TXXXXX—XXXX

重大自然灾害与事故中遗体处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重大自然灾害与事故中遗体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在某一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事故后,因自然灾害或事故死亡10人及以上的情

况。由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事故不适用于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

GB/T23287殡葬术语

GB/T26376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

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

3术语和定义

GB/T23287、GB/T26376、WS/T36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3.2自然灾害naturedisaster

由自然因素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损害的事件或现象。

3.3

3.4事故accident

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

3.5

3.6遗体处理bodytreatment

遗体消毒、登记、包裹、运输、保存、信息采集以及最终处置。

4总则

4.1加强遗体处理过程中卫生防护。

4.2完善遗体信息采集,尽可能增加其身份鉴定的可能性。

4.3应充分尊重逝者尊严。

5遗体处理方法

5.1遗体消毒

1

GB/TXXXXX—XXXX

5.1.1对保存完好、没有腐败的遗体,可暂不消毒。

5.1.2对已腐败的遗体,应根据腐败程度选择中效消毒剂或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5.1.3对疑似传染病病人的遗体和随身物品,应按GB19193有关要求进行消毒。

5.2遗体整理

5.2.1一般要求

5.2.1.1遗体被发现时首先应进行遗体整理工作。

5.2.1.2不完整的遗体、残肢和尸块应当被当作独立的遗体对待。

5.2.2遗体登记

5.2.2.1每具遗体都应进行登记编号,且应有独立编号的防水标签,其上明确标注遗体找到的时间和

地点。

5.2.2.2标签一式三份,分别牢固的置于遗体(以手环的形式)、包裹遗体的物品以及遗体随身物品

上。

5.2.2.3对遗体的随身物品进行整理,在遗体身份鉴定完成前,随身物品不应与遗体分开。

5.2.3遗体包裹

5.2.3.1每具遗体都应被严紧结实的单独包裹。

5.2.3.2包裹遗体应选用遗体包装袋。

5.2.3.3当遗体高度腐烂时,应首选具有防腐、吸腐功能的遗体包装袋。

5.3遗体运送

5.3.1宜使用专门的遗体运输工具,将包裹好的遗体及时运走。

5.3.2遗体装运前,宜根据实际情况在厢体内衬垫液体吸收物。液体吸收物清除前,可用中效消毒剂

进行消毒处理。

5.3.3遗体运输工具使用后,可按《消毒技术规范》3.16.4进行消毒。

5.3.4遗体运输宜选取人群较少的路线。

5.4遗体保存

5.4.1一般要求

5.4.1.1遗体在最终处置前,应妥善保存。

5.4.1.2存放地点应远离水源,避开人群活动区和低洼地。

5.4.1.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遗体宜集中保存。

5.4.1.4遗体保存应选择三种方法,即冷藏保存法、干冰存放法和自然存放法。

5.4.2冷藏存放法

5.4.2.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冷藏存放法。

5.4.2.2对严重变形或受损的遗体,优先选择冷藏存放法。

5.4.2.3冷藏存放的最佳温度应为2℃-4℃。

5.4.3干冰存放法

5.4.3.1干冰不应直接接触遗体。

2

GB/TXXXXX—XXXX

5.4.3.2将干冰围成一圈0.5m矮墙,铺盖防水布,包围不多于20具遗体。

5.4.3.3工作人员操作时应带厚实的手套。

5.4.3.4应在通风良好的空间里使用。

5.4.4自然存放法

5.4.4.1无法使用冷藏存放法和干冰存放法时,可采用自然存放法。

5.4.4.2平均气温低于20℃时,自然存放时间不宜超过4天;平均气温高于20℃时,应在遗体腐烂前

尽快进行后续处理。

5.5遗体信息采集

5.5.1一般要求

5.5.1.1每具遗体的信息采集都应包括拍摄照片、档案记录。

5.5.1.2遗体信息采集后应统一管理。

5.5.2拍摄照片

5.5.2.1对遗体的面部仔细清洗,衣物整理整齐,使其清楚地显示于照片之上。

5.5.2.2每张照片都应拍到标签的编号。

5.5.2.3每具遗体的照片应包括正面照、面部特写和其他有显著特征的部位。

5.5.3档案记录

档案记录应包括身高、性别、种族、年龄段、头发颜色与长度、眼睛颜色、私人物品、皮肤上显著

特征和显著的肢体缺陷,以及遗体登记标签上的内容。

5.5.4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验材

5.5.4.1无法确认身份、无亲属认领的遗体,可由有关主管部门提取可供DNA检验的验材。

5.5.4.2DNA验材由有关主管部门检验和保管,并建立死者身份识别DNA数据库。

5.6遗体处置

5.6.1经辨识能够确认身份且被认领的遗体,由认领人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置,并作登记。

5.6.2未被认领的遗体,按当地有关规定妥善处置,或移交有关部门继续存放及后续处置。

5.6.3当遗体数量较大、不具备火化或其他处置条件,需进行集中掩埋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a)掩埋地址由当地政府选取,具体应考虑以下几点:

——土壤条件;

——最高地下水位;

——可利用空间的大小;

——附近居民是否接受;

——选择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向;

——掩埋地址应作出清晰的标注。

b)以一层3cm-5cm厚的漂白粉、一层遗体的方式,距地面2m以下深埋,每具遗体水平间隔为0.4m;

c)被掩埋遗体应远离水源200m以上。

5.6.4外籍人士的遗体,应移交相关部门妥善处置。

5.6.5经确认患有传染病病人的遗体,应按GB19193有关规定妥善处置。

3

GB/TXXXXX—XXXX

6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措施

6.1应准备急救箱,必要时可接种免疫血清。

6.2在狭小且通风不畅的场所处理遗体时,应提前对场所通风。

6.3一般情况宜穿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口罩、戴手套、穿胶鞋;在腐烂严重、尸臭明显的环境作业时,

要戴防毒口罩、穿防护服、扎皮围裙、戴厚橡皮手套、穿高腰胶靴、扎紧裤脚和袖口。

6.4进行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放射或医源性事故中的遗体处理,应戴防毒口罩、带胶皮手套、

穿全套防护服。

6.5操作后可按《消毒技术规范》3.6.11.2的要求洗手消毒,并妥善处理所有器械、衣物。

4

GB/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4)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殡葬协会、厦门开目管

理咨询有限公司、济南金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彼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文静、孙树仁、潘力军、王志强、王姣、闫旭、叶丹、张宇晶、廖岩。

I

GB/TXXXXX—XXXX

重大自然灾害与事故中遗体处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重大自然灾害与事故中遗体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在某一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事故后,因自然灾害或事故死亡10人及以上的情

况。由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事故不适用于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

GB/T23287殡葬术语

GB/T26376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

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

3术语和定义

GB/T23287、GB/T26376、WS/T36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3.2自然灾害naturedisaster

由自然因素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损害的事件或现象。

3.3

3.4事故accident

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

3.5

3.6遗体处理bodytreatment

遗体消毒、登记、包裹、运输、保存、信息采集以及最终处置。

4总则

4.1加强遗体处理过程中卫生防护。

4.2完善遗体信息采集,尽可能增加其身份鉴定的可能性。

4.3应充分尊重逝者尊严。

5遗体处理方法

5.1遗体消毒

1

GB/TXXXXX—XXXX

5.1.1对保存完好、没有腐败的遗体,可暂不消毒。

5.1.2对已腐败的遗体,应根据腐败程度选择中效消毒剂或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5.1.3对疑似传染病病人的遗体和随身物品,应按GB19193有关要求进行消毒。

5.2遗体整理

5.2.1一般要求

5.2.1.1遗体被发现时首先应进行遗体整理工作。

5.2.1.2不完整的遗体、残肢和尸块应当被当作独立的遗体对待。

5.2.2遗体登记

5.2.2.1每具遗体都应进行登记编号,且应有独立编号的防水标签,其上明确标注遗体找到的时间和

地点。

5.2.2.2标签一式三份,分别牢固的置于遗体(以手环的形式)、包裹遗体的物品以及遗体随身物品

上。

5.2.2.3对遗体的随身物品进行整理,在遗体身份鉴定完成前,随身物品不应与遗体分开。

5.2.3遗体包裹

5.2.3.1每具遗体都应被严紧结实的单独包裹。

5.2.3.2包裹遗体应选用遗体包装袋。

5.2.3.3当遗体高度腐烂时,应首选具有防腐、吸腐功能的遗体包装袋。

5.3遗体运送

5.3.1宜使用专门的遗体运输工具,将包裹好的遗体及时运走。

5.3.2遗体装运前,宜根据实际情况在厢体内衬垫液体吸收物。液体吸收物清除前,可用中效消毒剂

进行消毒处理。

5.3.3遗体运输工具使用后,可按《消毒技术规范》3.16.4进行消毒。

5.3.4遗体运输宜选取人群较少的路线。

5.4遗体保存

5.4.1一般要求

5.4.1.1遗体在最终处置前,应妥善保存。

5.4.1.2存放地点应远离水源,避开人群活动区和低洼地。

5.4.1.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遗体宜集中保存。

5.4.1.4遗体保存应选择三种方法,即冷藏保存法、干冰存放法和自然存放法。

5.4.2冷藏存放法

5.4.2.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冷藏存放法。

5.4.2.2对严重变形或受损的遗体,优先选择冷藏存放法。

5.4.2.3冷藏存放的最佳温度应为2℃-4℃。

5.4.3干冰存放法

5.4.3.1干冰不应直接接触遗体。

2

GB/TXXXXX—XXXX

5.4.3.2将干冰围成一圈0.5m矮墙,铺盖防水布,包围不多于20具遗体。

5.4.3.3工作人员操作时应带厚实的手套。

5.4.3.4应在通风良好的空间里使用。

5.4.4自然存放法

5.4.4.1无法使用冷藏存放法和干冰存放法时,可采用自然存放法。

5.4.4.2平均气温低于20℃时,自然存放时间不宜超过4天;平均气温高于20℃时,应在遗体腐烂前

尽快进行后续处理。

5.5遗体信息采集

5.5.1一般要求

5.5.1.1每具遗体的信息采集都应包括拍摄照片、档案记录。

5.5.1.2遗体信息采集后应统一管理。

5.5.2拍摄照片

5.5.2.1对遗体的面部仔细清洗,衣物整理整齐,使其清楚地显示于照片之上。

5.5.2.2每张照片都应拍到标签的编号。

5.5.2.3每具遗体的照片应包括正面照、面部特写和其他有显著特征的部位。

5.5.3档案记录

档案记录应包括身高、性别、种族、年龄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