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示例:平方根_第1页
八年级数学教案示例:平方根_第2页
八年级数学教案示例:平方根_第3页
八年级数学教案示例:平方根_第4页
八年级数学教案示例:平方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数学教案示例:平方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

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

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

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

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

小练习:填空

1.()2=9;2.()2=0.25;

3.5.()2=0.0081.

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

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

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们看到+3与-3均为9的平方根,。的平方根是0,下

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

()2=4

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反问学生为什么?因为正

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

是没有平方根的.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学生总

结,教师整理).

(三)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开平方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

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

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

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

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由练习我们看到+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和-3,

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根据这种关系,我们

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他运算法则不

同之处在于只能对非负数进行运算,而且正数的运算结果是

两个。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正数a的负

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a的平

方根合起来记作,其中

读作“二次根号”,

读作“二次根号下a”.根指数为2时,通常将这

个2省略不写,所以正数a的平方根也可记作“

”读作“正、负根号a”.

练习:1.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26②247③0.2@3⑤

解:①26的平方

根是

②247的平方根

③0.2的平方根是

©3的平方根是

平方根是

由学生说出上式的读法.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

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