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学情评估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仔细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3.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一、选择题。(本题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6世纪的最后25年,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分裂了将近30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漫长分裂期之一。新的朝代的建立,扫清了分裂期遗留下来的大部分制度上的瓦砾,并为一个新的统一国家和社会打下了基础。据此推断,“新的朝代”指的是A.东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6世纪的最后25年,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分裂了将近30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漫长分裂期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6世纪),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统一南北;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选项B符合题意;公元25年(1世纪),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A排除;618年(7世纪),李渊建立唐朝,C排除;960年(10世纪),赵匡胤建立北宋,D排除。故选B。2.“运河之上,贩运物品的商船,穿梭往来,一派繁荣景象。运河所经之州,如汴州等,都成为繁盛一时的都会,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的地方。在运河沿岸一些新兴城市中产生了柜坊、飞钱等早期汇兑的新方式。”这些现象反映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实现了南北方统一 B.推动了隋朝的对外贸易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沿岸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运河所经之州,如汴州等,都成为繁盛一时的都会,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的地方。在运河沿岸一些新兴城市中产生了柜坊、飞钱等早期汇兑的新方式”,可以得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沿岸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南北方统一,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说运河沿岸经济繁荣起来,没有提到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运河沿岸经济繁荣起来,没有提到运河加速隋朝的灭亡,排除C项。故选D项。3.贞观年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安危之本时说:“炀帝骄暴而亡,公辈所亲见也。公辈常宜为朕思炀帝之亡……”材料说明唐太宗治国注重()A.增强国力 B.发展农业生产 C.强化君权 D.吸取隋亡教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公辈常宜为朕思炀帝之亡”并结合所学可知,炀帝指的是隋炀帝,因此说明唐太宗善于吸取隋朝灭亡教训,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增强国力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农业,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权力的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4.武则天颁布《求贤制》,表达了她求贤似渴的愿望,其中写道:“其有文可以经邦国,武可以定边疆,蕴梁栋之宏才,堪将相之重任,无隔士庶,具以名闻。”此理念在其统治上表现为()A.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B.开创殿试,发展科举C.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武则天颁布《求贤制》,表达了她求贤似渴的愿望”可知这是武则天重用人才,联系所学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项正确;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是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实行的,排除A项;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与题干“表达了她求贤似渴的愿望”不符,排除C项;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是唐玄宗实行的,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文材料可用于说明唐代()曲辕犁将以前的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使犁架变小变轻,且便于调头和转弯,节省了人力和畜力A.农业技术的进步 B.政治制度的创新C.文学艺术的繁荣 D.民族交融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出现的曲辕犁使用更加方便,能够节省人力和畜力,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所以可用于唐代农业技术的进步,A项正确;曲辕犁与农业生产有关,和政治制度、文学艺术、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6.唐朝时期男装一改汉服宽袍大袖、斜襟束带,流行窄袖、瘦腰、翻领、着靴,外披一件长衣,这些都有胡服的特点;女装则更多姿多彩,女着男装也非常流行,这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这些服装上的改变体现了唐朝()A.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B.社会开放包容并存C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D.政府统治异常清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朝时期男装一改汉服宽袍大袖、斜襟束带,流行窄袖、瘦腰、翻领、着靴,外披一件长衣,这些都有胡服的特点;女装则更多姿多彩,女着男装也非常流行,这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可知,服装吸收胡服元素,男女着装大胆多变,这些服装上的改变体现了唐朝社会开放包容并存,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交融出现高潮,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统治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7.“日本于8世纪修建新都——京都,城市布局建筑仿造唐都长安,甚至朱雀大街、东西市等名称也完全一致。”材料说明()A.唐朝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B.唐朝文化深刻的影响日本C.日本建筑水平和艺术高超 D.日本的社会经济水平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中说明京都的城市布局建筑仿造唐都长安,甚至朱雀大街、东西市等名称也完全一致。这说明唐朝文化深刻的影响日本,B项正确;日本与中国属于中外关系,不是民族关系,排除A项;材料不是说明日本建筑水平和艺术高超以及日本的社会经济水平提高,排除C和D项。故选B项。8.小明在学习《黄巢起义与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②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③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A.原因 B.过程 C.影响 D.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是对黄巢起义的评价,阐述的是黄巢起义的历史影响,C项正确;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是其原因,排除A项;②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是其过程,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黄巢起义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9.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吸取唐朝末期藩镇割据的危害,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文人的地位,出现了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的现象,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0.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为摆脱统治危机,宋神宗任用他进行变法,采取一系列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指的是()A.商鞅 B.房玄龄 C.寇准 D.王安石【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D项正确;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排除A项;房玄龄是唐朝官员,排除B项;寇准是北宋政治家、诗人,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南宋《契丹国志》中记载太祖(耶律阿保机)曰:“我为王九年,得汉人多。请帅种落居古汉城,与汉人守之,自为一部。……其后,太祖击灭七部,复并为一。”这一段文字记述说明()A.汉族人帮契丹灭宋 B.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C.契丹族被汉族同化 D.汉族与契丹族共同戍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太祖击灭七部,复并为一。”指的是耶律阿保机消灭其他部族,完成契丹族的统一,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契丹灭宋”,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契丹族被汉族同化的信息,排除C项;“请帅种落居古汉城,与汉人守之”不是汉族与契丹族共同戍边,排除D项。故选B项。12.西夏统治者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模仿汉字创制“方块文字”,命人翻译了大量的汉族书籍,对俘虏到的汉人一律重用,这些措施使西夏的社会生产有所发展。这些措施体现了()A.澶渊之盟推动西北地区的发展 B.少数民族与汉族一直和平相处C.少数民族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 D.少数民族学习中原的生活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还模仿汉字创制了‘方块文字’,命人翻译了大量的汉族书籍,对俘虏到的汉人一律重用”可知,西夏统治者重视学习汉族文化,表明少数民族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使西夏的社会生产有所发展,C项正确;澶渊之盟是辽(契丹政权)和北宋之间的和议,排除A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有战有和,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生活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13.“禁军‘吃空饷’是政府财政管理中一大漏洞,积成北宋难以疗治的军政顽疾,从内部侵蚀着北宋的军政机体。在物质利益诱惑下,统兵者以敛财渎货为能事,汲汲于个人私利,军法松弛、军纪败坏势所必然,严重挫伤了宋军的士气。”材料体现了北宋()A.冗官冗兵现象严重 B.税收制度不尽完善C.统治阶级腐败无能 D.统治阶级安于现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统兵者以敛财渎货为能事”可知统治阶级内部腐败现象严重,C项正确;题干中主要讲述了军政顽疾,与冗官冗兵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主要反映了统兵者对军人军饱的克扣盘剥,与税收制度无关,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体现与统治者安于现状相关的知识,且当时统治者并不安于现状,当时出现了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排除D项。故选C项。14.南宋疆域大约为北宋疆域的2/3,丧失了秦岭、淮河以北的土地。导致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A.澶渊之盟的签订 B.宋金联兵攻辽C.宋夏和约的订立 D.宋金和议的达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141年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偏安江南,疆域比北宋大大缩小。因此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宋金和议的达成,D项正确;其余条没有涉及分界线的问题,排除ABC项。故选D项。15.在宋朝时期,统治者把市坊合一,对老百姓们进行营业的地点和时间少有限制,使得商铺能够24小时营业,从而形成了“不夜城”,甚至还出现了众多的跳蚤市场。这反映出当时()A.对外贸易活跃 B.手工业的兴盛C.社会秩序稳定 D.商业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统治者把市坊合一”“对老百姓们进行营业的地点和时间少有限制”等可知,在宋朝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市坊合一、放宽营业时间等措施,推动了宋朝商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宋朝的对外贸易,无法得知对外贸易活跃,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商业发展,不是手工业,排除B项;材料中展现的是宋朝商业发展的情况,与社会秩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宋辽金对峙的300多年间,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变。”以下能体现“这一转变”的现象是()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C.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D.北方民族实现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未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变”可以分析出经济重心的南移符合题意,A项正确;中央集权逐渐加强不是辽宋时期,排除B项;儒学成为主导思想始于西汉“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排除C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宋辽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高峰期,排除D项。故选A项。17.据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高原“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改变这一局面的是()A.完颜阿骨打 B.怀仁可汗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各部分裂混乱的局面,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C项正确;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排除A项;怀仁可汗是唐朝回纥首领吐迷度第六世孙别纥第一代可汗,排除B项;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9年,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18.符合下列条件的政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A.隋朝 B.唐朝 C.西夏 D.元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D项正确;隋朝版图不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排除A项;唐朝的版图不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排除B项;西夏的版图不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排除C项。故选D项。19.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反映了元朝的统一()A.推动了经济发展 B.形成了国家认同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有利于扩大疆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C项正确;材料是元朝的民族融合,没有涉及经济问题,排除A项;形成了国家认同从材料看不出,排除B项;民族交融与疆域扩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0.1292年元政府在澎湖岛设立了澎湖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主要负责巡逻和缉查罪犯,并兼办盐课。澎湖巡检司的出现,说明A.西藏地区正式列入元朝的版图 B.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C.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D.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当时称为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B项正确;元朝时期设宣政院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列入元朝的版图,排除A项;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与澎湖巡检司的设置无关,排除C项;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21题13分,22题14分,23题14分,24题19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开元初……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谷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材料二: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材料三:玄宗后期,沉湎酒色,荒废朝政,“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1)材料一描写是哪一盛世局面?(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材料一中局面的形成。除唐玄宗的努力外,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材料一局面的出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玄宗后期的执政情况。对比唐玄宗前后统治的不同,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局面:开元盛世。(2)措施:唐玄宗勤于政事;选用贤人;虚心纳谏。(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因素: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3)追执政情况: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意思相近且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局面:根据材料“开元初……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谷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开元”是唐玄宗时期的年号,材料描述的是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材料“躬勤庶政”得出唐玄宗勤于政事;根据材料“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得出选用贤人;根据材料“孜孜献纳”得出虚心纳谏。(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因素:结合所学还可从唐玄宗前期的基础以及人民的努力着手,如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小问3详解】追执政情况:根据材料“沉湎酒色”得出求享乐,根据材料“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得出任人唯亲,根据材料“荒废朝政”得出朝政日趋腐败。启示:根据材料可知,唐玄宗勤于政事国家兴盛,唐玄宗追求享乐国家衰败,因此得出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意思相近且言之有理即可)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原汉族与周边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发展形成今天多民族的大家庭。材料一:在唐朝周边地区,生活着许多民族,有的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唐初,太宗派大军袭击东突厥,在当地设置都督府进行管理。对于吐蕃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南诏建国后,与唐朝有过摩擦和战争,后来双方在点仓山会盟,南诏归附唐朝,接受唐朝的册封。材料二:两宋时期,北方的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先后发展壮大起来,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们不断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两宋政权与这些政权多次兵戎相见,后采取议和的措施,给其岁币,形成了相对和平的并立、对峙局面。(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周边民族采取的主要政策。(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宋政权对周边民族政权采取的措施与唐朝的主要不同之处。(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两种基本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宋时期民族交融形势的认识。【答案】(1)政策:发动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和亲;会盟;册封。(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2)不同之处:采取议和政策,给其岁币,形成相对和平的并立、对峙局面。(3)方式:和平交流;战争冲突。(意思相近即可)认识:民族之间有矛盾、对抗,但是和平交流、民族交融是主流。(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政策:根据材料一“在唐朝周边地区,生活着许多民族,有的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唐初,太宗派大军袭击东突厥,在当地设置都督府进行管理。对于吐蕃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南诏建国后,与唐朝有过摩擦和战争,后来双方在点仓山会盟,南诏归附唐朝,接受唐朝的册封。”可知,唐朝对周边民族采取的主要政策有发动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和亲;会盟;册封。【小问2详解】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两宋时期,北方的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先后发展壮大起来,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们不断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两宋政权与这些政权多次兵戎相见,后采取议和的措施,给其岁币,形成了相对和平的并立、对峙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政权对周边民族政权采取的措施与唐朝的主要不同之处是采取议和政策,给其岁币,形成相对和平的并立、对峙局面。【小问3详解】方式: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两种基本方式为和平交流、战争冲突。因此,得出的启示为:民族之间有矛盾、对抗,但是和平交流、民族交融是主流。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所谓“大进”是指唐代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所谓“大出”是指唐代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中国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很大。——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材料二: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销售市场,奠定了海外贸易走向繁荣的物质基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则为海上贸易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不仅降低了海外贸易的风险,增强了人们出海贸易的信心,还扩大了贸易范围,降低了贸易成本,使海外贸易更有利可图。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各个方面所给予海外贸易的支持,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景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证明唐代对外文化的“大出大进”。(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对外开放的共同特点。【答案】(1)“大出”: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大进”:玄奘西行天竺求佛法;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广泛流行。(两个方面各答一点即可)(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进步;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意思相近即可)(3)特点:对外交往频繁;统治者的对外政策开明;对外开放的前提都是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史实:根据材料一“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和所学可知,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唐朝对外开放“大出”的史实主要有:日本遣唐使学习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回国后进行了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宣传唐朝文化;新罗学习唐朝的制度、天文、医学等。唐朝对外开放“大进”的史实主要有:玄奘西行印度学习佛法;来华的阿拉伯人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等。【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二“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销售市场,奠定了海外贸易走向繁荣的物质基础”可知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则为海上贸易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可知原因是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进步;根据材料二“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各个方面所给予海外贸易的支持”可知原因是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