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卷_第1页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卷_第2页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卷_第3页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卷_第4页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我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的思考》中说:“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

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

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有主有次。”这说明中华文明

A.与世界其他文明毫无区别B.统一性与多源性相结合

C.奠定中国国家统一的基础D.继承性与进步性相结合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

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

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道、儒、墨、法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3.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俱词、的阳纯阳治。孔子很尊崇周公,“德治”思想:反复

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扎于很导东间公,甚至为“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而浩叹。据此可知

A.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B.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C.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D.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

4.中华龙文化历史悠久,考古发现中华龙的起源与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仰韶时代以

单一物为原形的龙纹;龙山时代以鳄鱼、蛇纹为主体兼取一两种动物特征的龙纹;夏商时期

以鳄、蛇为主体,兼容鱼、虎、鹿、鸟等多种动物特征的龙纹。龙纹的演变折射中华文明的

A.源远与流长B.融合与涵育C.借鉴与创新D.神秘与朦胧

5.荀子评论当时某学派不知道“壹天下”和建立国家法度的重要性,一味崇尚“大俭约”,

轻视等级秩序,甚至反对君臣之间的不平等。由此可知,该学派

A.推崇小国寡民的国家形态B.主张建立礼乐秩序

C.信守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使用D.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

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7.朱熹深入研究古代礼制,并结合当时的习俗,为宋代社会礼仪特别是重建家族制度设计了

新的规范。在倡导敬宗收族的同时,朱熹在家礼中对民间社会的诸如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习

俗规范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以期社会有所遵行。朱熹的这一做法

A.冲击了中央集权B.确立了理学正统地位

C.打破了宗法观念D.推动了礼制的世俗化

8.《日本书纪》卷一四记载,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285年),日本开始采用中国汉字。4世

纪时期的日本古墓出土了许多与中国同样质地、造型、纹饰的铜镜、瓷器、陶器、金饰。这

说明

A.隋唐时期中、日经济往来频繁B.中国对外来文化传播与吸收并举

C.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D.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联系不断加强

9.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

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

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革命性影响B.发挥重大作用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

C.确保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D.推动了整个世界向着近代社会转变

10.明清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学中文,换上儒生服装,甚至不惜修改教规,默

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影响中国的士大夫对传教的态度等。西方传

教士的这些举动意在

A.便于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B.有利于官方对传教的支持

C.掩盖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D.减少其在中国的传教阻力

11.鸦片战争前后,以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为理论基础的历史进化思想发展起来。龚自珍

在《五经大义终始论》等文章中提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

气无不移易”。这说明晚清的知识分子

A.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B.已经超越“中体西用”的思想束缚

C.受到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D.开始质疑和批判儒家传统思想体系

12.从现有文献看,东晋十一位帝王中,明确与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

东晋权力实际掌握者王导与高僧帛尸梨密多罗交往甚厚,琅珊王氏家族中有两名成员出家为

僧,其一即为王导之弟释道宝。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

A.打破了儒学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B.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

C.形成了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D.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

13.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朝鲜文学为汉

文学的一支。到了15世纪中叶,朝鲜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谚文”根据朝鲜语音,

再参考中国的韵书,制成28个字母。从朝鲜的文字发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朝鲜文字是从汉字派生而成的B.朝鲜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

C.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D.朝鲜的发展深受中国文明的影响

14.《天工开物》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

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

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

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

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I).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

15.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

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天下的观念,这种观念并不是在地理空间上的无限延展,

而是基于当时地理知识所及的有限认知。梁启超认为“中国地形,平原磅礴,呢塞交通,其

势自趋于统一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主宰,人受命于天,天下人要服从天之子的统治,疆

域上实行天下一统。随着思想一统的实现,政治一统和天下一统作为理想为历代王朝所追求。

但这种观念随着辽、金、蒙古等政权的崛起而遭受挑战,所以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继承

和发展了“夷夏之辩”观念,主张用文化来区分华夏和夷狄,以至于19世纪以前的日本、

朝鲜和越南等国在仰慕和学习中国文化后以“小中华”自居。

古代天下观意识形态化的同时,封建王朝对其还设计了一系列具体制度。……清朝统

治者通过祭祀历代帝王以表达天下为公,祭祀孔子以尊崇儒学,恩赐满洲王公表明统治根基,

恩赐外藩王公表明领有天下,免征浮粮、增加科举名额表明重民。从秦汉到宋,中原王朝与

“夷狄”几乎一直维持在“礼”的范围内,如汉宣帝接见匈奴呼韩邪单于时,大臣们认为应

以君臣之礼来对待,而汉宣帝则认为应待以客礼,此后基本作为定例。随着后世王朝对天下

进一步有效管理的诉求增加,对边疆和藩属国都颁布了相关律令进行管理和控制。此外,汉

代设置西域都护府、护羌校尉等官职管理西域和其它边疆地区,唐代安西、安南、安东、安

北等都护府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对这些地区的管理。清朝更是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将军、都统

和大臣等进行管辖。但对于传统疆土概念以外的地区,往往视其为“绝域”,即使一些部落

主动内附或归顺,也会因为恪守传统天下观的理念而予以拒绝。

一一摘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天下观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在制度实践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天下观。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

势坤,君子以厚德栽物”。《尚书》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

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

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

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侍统。

——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孔子周游列国,为实现其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四处奔走,其所关怀之核心。乃是现

实政治,而非纯粹的知识。而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大多读书人积极入世,

奉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以期通过对知识资源的掌握谋取仕途,参与政权建构,从而实

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就直接产生了大量以服务现实政治为目的的知识分子一一士大夫。在

先秦,中国尚未形成规范的选拔机制,选拔士人参与政治及士人的进阶,主要依靠诸侯的赏

识。但是,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并不成熟和规范,而统治者也一直在主动地进行制度设计,促

使士人与权力进一步结合。直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成为往后中国政治吸收、笼络士人的常

规机制,并越来越成熟,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结合趋于制度化、规模化。

——据刘广莉《依附与独立:中西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面向》整理

(D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不断融合的阶

段性特征及影响。

答案

1.B2.D3.A4.B5.C6.B7.D8.C9.BIO.Dll.A12.D13.D14.D15.C

16.(1)原因: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王朝大一统的需要;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边疆危机。

表现:祭祀与恩赐制度;礼法体系;边强管理制度。

(2)积极:有利于大一统王朝的构建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开发;扩大了中华

文明的影响。

消极:一定程度上影响古代中国形成封闭保守的国家性格,造成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

17.(1)基本内涵: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尚道德的精神;民为邦本的精神;以和为贵的精神;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特征:孔子时期,关注现实政治;汉代以后,服务现实但未形成制度;隋唐后,制度化、

规范化。

影响;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有利于培养古代知识

分子的担当意识。

第二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考察研究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方面的社

会状况()

①建筑技术②专制王权③宗教信仰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

2.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

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文明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阿拉伯文化是最先进文化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3.“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

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

A.人类文明的冲突B.古代战争的目的

C.地理环境的影响D.历史形成的残酷

4.在西方,受《天方夜谭》影响的文学作品是

A.《神曲》《终成眷属》B.《荷马史诗》《历史》

C.《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D.《万叶集》《罗摩衍那》

5.“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

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斯塔夫里阿

诺斯《全球通史》里所说的这一帝国和宗教是

A.罗马帝国基督教B.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

C.拜占庭帝国东正教D.基辅罗斯帝国东正教

6.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

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的同时,孕育了欧洲近代利学思维

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A.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B.决定欧洲近代科学发展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7.波斯王大流士改革,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每个军区长官统辖几个行省的驻军,并直

接对国王负责;被称为“不死队”精锐常备军是波斯军队的核心,由皇帝亲自指定将领,直

接控制。这有利于

A.维护中央集权统治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各地经济文化交流D.封建制度的建立

8.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双方剑拔弩张、势不两立。但亨

利四世实力弱小,不得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行宫向教皇请罪,他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

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他一个赦罪的吻。“卡诺莎之辱”本质上体现了

A.基督教在经济上势力强大B.基督教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无处不在

C.教权与王权的矛盾D.资产阶级和教权的矛盾

9.普罗塔哥拉认为,道德并不神秘,正如技艺一样,它是人在从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

的智慧的表现。他反对苏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论,主张“德行可教",并非天性或自发生成。

这种理念()

A.适应了城邦民主政治B.批判了个人主义倾向

C.冲击了封建神学束缚D.标志着西方人的觉醒

10.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161180年在位)提出,应当实现“一种以同样的法对待所有

人、实施权利平等和言论自由平等的政体”。这一论述

A.适应成文法的发展需要B.意图扩大民主的社会基础

C.契合万民法的精神内涵D.旨在解决平民与贵族矛盾

11.印第安人在美洲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杰出代表分

别对应的是

A.墨西哥文化、印加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

B.印加文化、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

C.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和玛雅文化

D.阿兹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

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

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看出,“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在于

A.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B.人口增长造成耕地面积缩减

C.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D.肥沃的淤泥利于耕地增加

13.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说:“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

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

槃之类的工具。”上述材料评价的作品应是()

A.《摩诃婆罗多》B.《汉谟拉比法典》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

14.“世界末日”说源自人们对玛雅历法的误解。这一天本是玛雅“长计历”中的第130000

天,象征着一个“大循环”的结束,它与灾难、异象等自然现象没有任何关系•这说明()

①应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②对外来文化,必须坚持封闭主义

③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要做到批判继承④玛雅文化源远流长应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B.②③C.③④D.@@

15.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

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

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

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

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

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

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

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材料二在“埃及学”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脑

海里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

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

了凯尔奈克的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22

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

腊文,他了解这是记叙托勒密及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从一再出现的文字及其特殊位置,

他找出了11个埃及字母一一他用这几个字母去读拿破仑部队拖倒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

(Rosetta)石碑,他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余年工夫,

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其余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

此被打开了。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学出现的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

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多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

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

材料二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千米处发现了金字塔街,在

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年,美国

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

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

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一刘文鹏《.埃及考古学》

(1)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

答案

1.C2.B3.C4.A5.B6.D7.A8.C9.A10.Cll.D12.B13.A14.D15.B

16.(1)特点:传承悠久;厚葬风气浓厚;艺术自成体系。

(2)历史因素:拿破仑远征埃及;埃及文明留有大量历史遗存,刻有文字的碑文发现;法国学

者和技术人员的探索发现;商博良的敬业态度和钻研精神。

意义:推动了埃及文化的整理和传承;使埃及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进入世人的视野;开拓

了史学界对埃及历史的研究;提高了非洲文化的影响力。

17.(1)信息:设计恢宏;计算祯确;巨石采集;运输科学。

(2)新发现: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遗址。价值: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

工和生活状况。

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复

习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

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2.据统计,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至1990年的近1.53亿。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工具的进步

B.二战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全球人口总量的增长

3.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二战后所罕见,西亚、北

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

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是因为西方国家推行()

①霸权主义②强权政治③人权优先论④“冷战”政策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哥伦布首航美洲时,于1492年12月发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据相关史料记载,

当时岛上的印第安人有数十万,到了1550年,只剩下150人。”这段史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一选

项的历史背景()

A.新航路开辟B.荷兰“海上马车夫”

C.北美独立战争D.黑奴贸易

5.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

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徙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途径。粮食作物、

牲畜品种与人类移民的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为了粮食、牲畜与人口的交换B.促使全球一体化体系正式形成

C.促使各地保留原来的文明习俗D.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融合

6.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把各

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

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导致美洲纳入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7.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

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据此可以推断出()

A.雅利安人盛行团结平等观念

B.雅利安人已经分化出现等级

C.印度宗教情愫已经非常浓厚

D.古代印度社会与生活的信息

8.“移民”一词最早出现在1787年,当时专指欧洲移民到美洲的人,在此之前,这些人被称为

殖民者,后来移民变成一种持久的全球性的历史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B.重商主义的推行

C.全球工业发展不平衡

D.国际组织的推动

9.下图显示1945年某地的人口组成比例,请问这种人口结构最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

)

A.拉丁美洲

B.南非

C.巴尔干半岛

D.印度

10.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和大洋洲白种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原住民的减少B.欧洲的殖民扩张

C.种族之间通婚D.大量战争移民

11.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出现了族群混合现象,其中,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

A.美洲B.大洋洲C.非洲D.亚洲

12.古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以各种形式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演变为新的种族人群。

下列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赫梯人B.匈奴人

C.希腊人D.凯尔特人

13.据估计,15世纪到19世纪中后期,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死于猎奴战争和

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五倍;在整个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在运往美洲的途中

死亡的。这反映了()

A.拉丁美洲劳动力短缺B.罪恶的黑奴贸易

C.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D.洲际贫富差距缩小

14.下表是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关于欧盟成员国人民对欧盟作出重要决策的不满意度的最新调

查表。根据表格可知()

欧盟的希腊人瑞典人意大利人法国人

重要决策不满意度不满意度不满意度不满意度

对难民问题无统计

98%88%77%

的决策数据

对欧债问题无统

92%78%73%

的决策计数据

A.世界经济逆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

B.世界区域集团化的潮流遭到重大挫折

C.欧盟的邦联体制带来了治理困境

D.欧盟成员国的决策最终决定欧盟决策

1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

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A.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

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16.“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

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A.人类文明的冲突B.古代战争的目的

C.地理环境的影响D.历史形成的残酷

17.在今天,当西方发达国家向海外低廉劳动力地区每移植一家工厂,便输出相应的工作机会,

或者说同时输入相应规模的失业人数。原先享有优惠和高工资待遇的西方劳工,也就只好来

分担第三世界工人的传统性失业和低工资了。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A.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

B.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削弱了发达国家资金技术优势

D.缓解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

18.在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中,能够基本保持自己文化传统的地区是()

A.拜占庭帝国B.中国和印度

C.阿拉伯帝国D.西罗马帝国

19.年代尺是展现历史时空观念的方式之一。观察下面年代尺,方框内应填写的是()

春秋争霸战国七雄东汉隋唐明

।।______厂’i।।.

前5世纪前4世纪2世纪6世纪8世纪15世纪

波斯亚历山罗马,~,奥斯曼土

帝国大帝国帝国1~1耳其帝国

A.阿拉伯帝国B.西哥特王国

C.拜占庭帝国D.法兰克王国

20.讲梵语的早期雅利安人东进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历史被称为吠陀时代,而吠陀是

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早期雅利安人()

A.未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

B.征服印度的历史不可信

C.东进旨在掠夺农耕土地

D.进行的迁徙是无计划的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己经

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

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德国()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

22.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

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

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

C.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

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

23.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

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而法国则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

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移民的涌入()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

B.为欧洲的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

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

24.1997年12月,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当今东亚社会,正在发展……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

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作者意在说明()

A.世界文明应具有多元性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一体化

C.东亚社会引领世界发展

D.两极对峙格局下东西方对抗趋缓

25.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显示,国际难民移民总数在1976年是280万,1980年达到820万,1985

年增加到1160万,到2019年底已达到2590万。这说明()

A.难民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难题

B.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间人员自由流动

C.多极化趋势导致全球政局的动荡不安

D.发展中国家面临全球化趋势严峻挑战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发展阶段民族实体民族精神

商周时甲骨文和金文的创立标

夏、商、周三代更替以疆域的形式巩固了华夏志着华夏己经确立了共同的语

先秦时期:

族农耕经济的共同地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言和文字基础;三皇五帝古史

华夏民族形

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形传说和华夏族称的形成,说明

成华夏族华夏的共同祖源和族群认同意

识已经产生

秦汉时期:经济上,重视农耕;政治上,确立

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行的“移民实边”

从华夏向汉大一统观念;思想上,儒家思想

和匈奴、乌桓、氐、羌等民族内迁

族发展成为正统。”内诸夏外夷狄”观

念进一步继承

统治者和民众逐渐改变传统民

南北朝到隋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带来了血缘上的融

族观念,开始以“中华”来称呼

唐:早期中合;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塞外民族在黄河

这个胡汉融合的新族体,实现

华民族的形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孝

中华民族的最初认同。内迁少

成文帝改革

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和汉化

契丹、女真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辽、金和元王

辽、金、元、清的统治者都认

五代至明清朝,元朝实现空前疆域规模的统一;辽、金、夏、

同汉族文化,实施中华传统的

时期:早期大理与两宋的边界互市贸易;明朝政府对内迁

政治制度并有所创新,如元朝

中华民族的蒙古、色目人采取同化政策,加快民族交融;清

创立的行省制度对于治理地域

进一步发展朝实行“满汉一体''政策,对西南边疆实行“改土

广大的国家意义重大

归流''政策,在台湾建省等

近代以来到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刺激了中

新中国的成

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中华各

立:完全意

继续进一步交流和发展族同胞逐渐认识到只有团结起

义上的中华

来一致对外,才能克服亡国灭

民族正式形

种的危机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上表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不同阶段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

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

创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于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

的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材料二1788年,英国曾颁布禁止技术工人工匠出境的法令,1825年废除了这一法令,1827年

又废止了其他法令,如阻止爱尔兰人向外移民的《乘客法》。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了

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了移民的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在瑞典,为了鼓励贫

民出境,于1840年废除了1768年制定的限制移民的法律。另据奥斯卡•汉德林统计,至第一

次世界大战时,欧洲人口总数已达4亿。1750年时供养一个人的土地面积,1910年时要供养3

个人。

材料三他们大多身强力壮,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1871-1892年的统计,来自西欧和北

欧的移民中,有22.9%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外来移民年富力强、讲求实际、革

新进取、不尚保守。外来移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普遍需要住房、衣着和食品等

生活用品。他们是美国经济的催化剂。在1850年到1930年间,每10年就有200万外来人口

进入美国,对工农业产品及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个青壮劳动力从出生、成长

到其劳动年龄,需要花费许多前期投资。

一一以上材料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

欧洲人向是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各国政府放松移民限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欧洲移民对美国的重要作用。

28.阅读“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单位:千人)

朝代黄河中下游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

西汉3825678714364698

唐朝288981213780812484

(1)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原因是什么?

(2)唐朝时期人口的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显著变化?

(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

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要分析人口迁徙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又

因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移民

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和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

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1862年,

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移民美国

的华人明显增多。据统计,I860年,加州每10人中就有一个华人。1870年,美国有63000

华侨,90%集中在西岸。

材料二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

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

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

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

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

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

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

不可能的。”

一一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

移民美国的认识。

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就是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共通之处,所以本题考查的就是启蒙运动

与宗教改革的共同点。宗教改革反对教皇的控制,强调“因信称义”;启蒙运动反对君主专制,主

张民主和自由,所以选A。

2.B

交通工具的进步是促进全球移民的一个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不正确;二战后经济的

发展与繁荣,导致不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大规模迁入西欧、北美等发达地区,这是全球移民总量

猛增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C项表述错误;全球人口总量

的增长不一定会促进全球移民总量的增长,故D项错误。

3.A

欧洲难民问题是近年来的时政问题,“冷战”政策是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提出的,伴随苏

联解体已经结束,所以④不正确;欧洲难民危机是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人权优

先论的结果,①②③正确。故选A项。

4.D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哥伦布首航美洲",印第安人人数的急剧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与当时西欧国家殖民掠夺与扩张有必然联系。西欧国家殖民掠夺与扩张方式是多样的,其

中包括罪恶的黑奴贸易。据此,排除A项;B、C两项的时间与题干不吻合,也不符合史实。综

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

5.D

通过材料”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徙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途

径。粮食作物、牲畜品种与人类移民的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故D正确。粮食,牲畜与人口的

交换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不是目的,排除A;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全球一体化开始形成,排

除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文明习俗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排除Co

6.A

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带来的各种疾病以及殖民者的屠杀导致当地人口锐减。原住

民的抵抗减弱,在客观上有利于殖民统治的建立,故选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融入世

界市场之中,排除B项;欧洲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是早期殖民扩张、商业战争、贩卖

奴隶等,排除C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并且美洲人口的锐减与此无关,

排除D项。

7.B

材料“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强调的是不

同的部位产生了不同身份的人,因此体现的是人的等级分化,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

无关,排除。

8.C

移民由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现象到全球的普遍现象,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各地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正确;A、B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移民多数是自愿发生,并非国际组

织推动,排除D。

9.A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存在黑人、白人、混血种人和原住民,其中黑人和白人所占比重较大,

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原住民必然是印第安人,故A正确;非洲的原住民就是黑人,故B错误;

巴尔干半岛的原住民就是白人,故C错误;印度黑人比重较小,故D错误。

10.B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欧洲国家积极对北美洲和大洋洲进行殖民扩张,大量白人

涌入这些地区,而当地原住民受到迫害,如美洲印第安人几乎遭到种族灭绝,因此选BoC、D

与史实不符,A不是主要原因。

11.A

在世界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

生活在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故选A;大洋洲以白色人种和当地

原住民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都不是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排

除B、C、D»故选A。

12.B

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的印欧人后来分别发展为赫梯人和波斯人;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演变

为后世的希腊人;进入西欧北部的印欧人后来被称为“凯尔特人”,故A、C、D三项中的人

群都是印欧人演化而来,排除;匈奴人生活在蒙古草原上,并非古代印欧人的后裔,故B项不正

确,答案为B项。

13.B

根据材料中“15世纪到19世纪”“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贩运”可知,这是欧洲殖民者进

行的罪恶的黑奴贸易,是血腥的殖民掠夺,故B正确;拉美的劳动力短缺不是该题材料的主要

意思,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排

除;贫富差距应拉大,且从材料中也无从体现,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14.C

由材料信息可知,欧盟成员国希腊、瑞典、意大利和法国的人民对欧盟作出重要决策的不满

意度较高,这说明欧盟决策很难得到成员国的一致同意,这是欧盟邦联体制带来的治理困境,

故C项正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全球化,故A项错误;从材料无法得出世界区域集团化的潮

流遭到重大挫折,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欧盟成员国的决策最终

决定欧盟决策,故错误。

15.B

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体现了少数民

族政权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和认可,说明中原文化影响不断扩大,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少

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不能得出民族大交融的信息,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C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统一问题,D不正确。

16.C

材料中的观点表明古代北方印欧人及南方闪米特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是为了肥沃的两河流

域,说明古代人口迁徙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C正确。

17.A

由材料“当西方发达国家向海外低廉劳动力地区每移植一家工厂,便输出相应的工作机会,或

者说同时输入相应规模的失业人数”可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强,就业

或失业这类传统社会问题不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者地区,而是变成了全球的共性问题,故选A。

材料并未提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益分配问题,排除B;“西方发

达国家向海外低廉劳动力地区每移植一家工厂”的情形正是西方具有资金技术优势的表现,

排除C;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会利用剪刀差原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冲击,如果应

对不当,经济则会陷入困境,失业问题加剧,故D的说法过于片面,排除。

18.B

在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中,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受到的冲击较大,各个区域的

文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如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

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日渐繁荣;

西罗马帝国则在冲击中被日耳曼人灭亡,在其废墟上诞生了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

相互结合的欧洲新文化,故A、C、D三项均可排除。中国和印度受冲击较小,基本上保持了

各自的文化传统,在吸收部分游牧民族因素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

19.A

从年代尺可看出年代尺下面的国家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故A项

正确。

20.A

题干强调的是早期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吠陀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当时雅利安人

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故A项正确。口耳相传的历史也是历史,不能说其一定不可信,

故B项错误;题干中强调的不是雅利安人东进的目的,故C项错误;从题干中无法看出雅利安

人进行的迁徙是否是有计划的,故D项错误。

21.A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来劳工增多实质上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期间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故A项正确。

22.D

根据题干可知,法国将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劳工给予较高评价,甚至称他们“在现代

战争下堪称楷模”,这一赞誉充分证明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非常大,故选D项。

23.D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彻底瓦解”的说法具有片面性,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

除A项;题干信息并没有提及恐怖主义,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排

除C项;大批移民涌入欧洲带去了各自的民族文化,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故选D项。

24.A

由材料“当今东亚社会”“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拒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