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且不说”“我不想”“吝啬”等词语的语境义并尝试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用恰当的语言评价文中观点,探究本篇杂文的破立之道。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鲁迅杂文嬉笑怒骂、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体会运用形象描绘、妙用反语、巧用比喻等巧妙说理的艺术效果。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鲁迅关于如何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继承的思考和论断,启迪智慧。教学重点:能理解并运用准确的语言评价观点。教学难点:观点提出的思维过程、分析论证过程;理解鲁迅破旧弊、立新人的理性精神教学方法诵读品味小组合作点拨引导学法指导教学过程Part1.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在一次外交宴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同学们请想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不仅没有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反而把国家建设的越来越好,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奉行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拿来主义!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二、走进鲁迅及其杂文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2.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件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它有以下特征: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讽刺、幽默与文采巧妙运用;短小精悍,尖刻犀利如投枪。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引出写作背景。三、介绍写作背景鲁迅先生写作这篇文章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政治极为黑暗、斗争极为复杂的时期。一是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也实行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使得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泛滥。二是封建残余势力的复古思想开始抬头。三是全盘西化,彻底否定中国本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先生写了两篇文章针砭时弊,一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二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正确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四、赏析课文1.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从标题看,文章要明确“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行拿来主义”、“具体怎么做”这三个常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过程,但很明显,这篇文章是在中间部分提出拿来主义是什么的,前面依次阐述的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危害。鲁迅违反常规逻辑思维的行文安排、目的和用意是什么呢?就是“先破后立”。2.什么是“破”?什么是“立”?本文“破”什么?“立”什么?“破”:对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观点进行批驳。“立”: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张正确。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立:拿来主义3.怎样破?破:(1)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闭关锁国)。打破大门碰钉子(落后挨打)(2)送去主义:“送古董”"不知后事如何"(有去无回——讽刺讨好列强、媚外求荣)“别的且不说罢”(“别的”指一系列媚外求荣的行为)送“古画”“新画”,“几位”“几张’’“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讽刺少的可怜还一路招摇卖好之丑态)“捧”“发扬国光”(“捧”指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嘴脸。“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送“梅兰芳博士”,“催进”“传道’’“顺便”(讽刺讨好列强、媚外求荣之新伎俩)“算得’’“一点”“进步”(“进步”,反语,实则是退步、堕落。“算得’’“一点”指对这种行为的不屑、不齿)用形象描绘、妙用反语、欲说还休及幽默讽刺的手法揭示其“崇洋媚外,卖国求荣”的实质。作者是如何论述”送去主义“的危害的?首先通过”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欲扬故抑,接着用”丰富“”大度“,运用反语,讽刺”送去主义“者的自欺欺人、媚外求荣。其次,用尼采与中国作类比,指出“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样国弱民贫、祸延子孙的严重危害。(3)送来主义:辨析"抛来"与"抛给"“送来””(前者有较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你可以不接受;后者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你必须接受)被"送来"的东西与背后的历史:英国的鸦片(鸦片战争)德国的废枪炮(甲午海战)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八国联军侵华)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日本侵华战争)立:根据"礼尚往来",说道:拿来!(单词成句,短促有力,不满、愤恨以及对早日实现“拿来主义”的强烈渴望溢于言表)“吝啬”:(贬词褒用,“珍惜”意,再次表明得"拿来"的态度)被"送来"的东西与背后的历史:侵略。“所以”我们要拿来。4.论证方法:摆现象、揭实质、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五、拓展延伸:请分组选题,运用以上方法,围绕以下论点或问题列写作提纲。1.学会礼让2.经济条件好了也不能铺张浪费3.河北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何时休?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根据小组讨论的情况,按层进式结构“摆现象——说实质——论危害(或好处)——挖根源——提办法”议论结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Part2.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理解“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内涵(会思考、能辨别、自己拿)。二、“大宅子”指什么?对待“大宅子”,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其本质分别是什么?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四种态度:孱头——不敢进门(不敢接触)昏蛋——放火烧光(全盘否定)废物——接受一切(全盘接受)"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三、“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鱼翅(精华)——吃掉(消化)鸦片(精华与糟粕共存)——送药房(去粗取精)烟枪烟灯(旧形式)——送博物馆(反面教材)姨太太(糟粕)——各自走散(抛弃)运用比喻论证,形象地阐述了挑选文化遗产的态度和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吸收。比喻论证及其作用: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说理清楚透彻,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形象化。拓展练习:下面这段文字,怎么运用比喻论证,阐述了什么观点?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明确:洗脸不止一次,还要检查验收。写文章做演说比洗脸更重要,它要“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作者以认真负责的“洗脸”设喻,阐明写文章写演说稿要认真修改推敲的道理,妙趣横生。四、课文最后一段用五句话对“拿来主义”作了高度概括。这五句话对应五个问题,你能猜出是什么吗?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我们怎么拿?)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这样继承有何作用?)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对拿来主义者的要求是?)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推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什么?)小结:本文中的“破”与“立”,更重要的是思维。思维后更重要的是鲁迅对国人精神、中国文化的关怀。他深恶痛觉国人人性中的弱点,他期盼建立国人独立思考的理性人格,这都显示在他的“破”“立”之中。“破”国人精神中的奴性自大之弊,“立”国人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这是鲁迅杂文的一贯脉络,也是鲁迅人生的追求。五、话题讨论本文中所列举的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是否存在?作者提出的观点,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想一想。1.中国的宣纸制造工艺失密。2.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庄严舜哉说,中国目前流行的日本动漫作品,很多在日本市场都是不出版、不播放的,因为其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的成分;而真正好的作品在中国却看不到。3.东芝笔记本电脑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在美国及西欧,该产品被招回,而在中国,仅提供了一两个补丁软件。4.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