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问津联合体高一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问津联合体高一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问津联合体高一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问津联合体高一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问津联合体高一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湖北省问津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古代用阴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假,3假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此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兴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和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和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宣传片用中国式美学惊艳了世界,尽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二十四节气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本期对话邀请萧放,孔祥智、唐志强三位专家,就二十四节气进行探讨。主持人: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的意义是什么?孔祥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演化的标志性成果。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气候、物种、环境、起源地点,还有演化路径等偶然性、必然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演进规律。二十四节气就是反映了中国农耕文化特点的核心成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农耕文明的独创性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既表现了对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认可,又丰富了人类农耕文明宝库,对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主持人:作为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重要功能和意义?对推动乡村振兴能够发挥什么作用?萧放:二十四节气对当今社会的人来说,很重要的就是它具有增进文化认同的功能价值。传统时间制度与观念,代表一种文化归属。在每个节气点,通过共同的心情,参加共同的仪式活动,共享时令节物,经受共同的物质与精神体验,从而凝聚大家的文化认同感。孔祥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绝对不是把过去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从节气文化角度看,首先,对于目前尚且保留下来的节气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等,要花大力气保护起来,并且修旧如旧,有的甚至成为地方文化的标志物,保护好传统文化遗存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努力使其传承下去,依靠新型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必要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介入,采取经济手段促进其传承。主持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传承任重道远。今后如何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工作?萧放:全社会需要进行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普及与价值功能认识的再动员,实现其在社区、家庭、学校的落地生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气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人们直接感知与节气相关的知识与文化,从而把节气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成为一种生活仪式甚至特定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二十四节气才不会仅仅是过去留下来的传统遗产,而是成为一种不断再生产的文化资产,成为我们生活中天道与人道互相感应的周而复始、循环不绝,永葆生机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节选自《二十四节气,是传统遗产更是文化资产》,原载自2022年2月24日《农民日报》)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基于太阳历划分,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B.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清明、小暑、寒露、小寒则反映了四季的结束。C.二十四节气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D.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与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固定节日,并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是偶然性、必然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独特农耕文化演进规律,反映了中国农耕文化特点的核心成就。B.“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C.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二十四节气才不会仅仅是过去留下来的传统遗产,而是成为一种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D.无需把过去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只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就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3.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二十四节气特点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D.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4.在阐释“二十四节气”时,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对于二十四节气的传承,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请结合材料二简要作答。【答案】1.A2.C3.B4.①材料一侧重于阐述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命名原因及具体表现。②材料二侧重于阐述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当前运用以及做好传承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5.①在每个节气点参加共同的仪式活动,经受共同的物质与精神体验,凝聚文化认同感。②保护节气文化物质文化遗产,依靠新型传播手段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③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组织相关活动让人们认识到二十四节气的价值,把节气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清明、小暑、寒露、小寒则反映了四季的结束”错误,清明、小暑、寒露、小寒是每月第一个节气,无法反映四季的结束;C.“……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错误,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现象,不是气温的变化;D.“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与民间文化相结合”错误,原文是“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二十四节气是偶然性、必然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独特农耕文化演进规律”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气候、物种、环境、起源地点、演化路径等偶然性、必然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演进规律”,而不是“二十四节气”。B.“而在我国南方虫子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虽然节气反映的是典型北方气候特点,但说南方没有“惊蛰”于文无据。D.“只要……就……”表述绝对。由原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绝对不是把过去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可知,原文说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只要……就……”。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出自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直接点明二十四节气是“清明”时节。B.出自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可知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C.出自朱淑真《初夏》,“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海棠花已经凋谢了,柳絮也已飘落尽了。使人困倦的初夏已经来临,白天也渐渐长起来了。结合“谢却海棠”“日初长”可知是初夏时节,应是“立夏”。D.出自长卿《惊蛰》,“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突然听见天上春雷炸响,各种动物在天地之间活跃起来。结合“霹雳声”“禽兽虫豸”描写的节气应该是“惊蛰”。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1段“我国古代用阴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和第2段关键句“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可知,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结合材料一第3段“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可知,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命名;材料一第4段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表现。可见材料一侧重于阐述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命名原因及具体表现。结合材料二第2段主持人的提问“四节气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的意义是什么”和孔祥智的回答可知,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结合材料二第4段主持人的提问“作为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重要功能和意义?对推动乡村振兴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以及萧放和孔祥智的回答可知,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当前运用;结合第7段主持人的提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传承任重道远。今后如何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工作”和萧放的回答可知,阐述了对二十四节气做好传承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可见材料二侧重于阐述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当前运用以及做好传承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材料二“在每个节气点,通过共同的心情,参加共同的仪式活动,共享时令节物,经受共同的物质与精神体验,从而凝聚大家的文化认同感”可知,在每个节气点参加共同的仪式活动,经受共同的物质与精神体验,凝聚文化认同感。结合材料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努力使其传承下去,依靠新型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必要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介入,采取经济手段促进其传承”可知,保护节气文化物质文化遗产,依靠新型传播手段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材料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气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人们直接感知与节气相关的知识与文化,从而把节气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可知,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组织相关活动让人们认识到二十四节气的价值,把节气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后一次收获(节选)陈忠实赵鹏多少年没有看见这壮丽的麦黄时节的景象了啊!往昔的夏收时节,他不用操心收麦的事。今年不同了,土地承包到户了,他不能安静地在那个热处理车间钻研“曲轴淬火”的问题了。工厂里照顾他这个家在农村的工程师,准许下十多天假期,让他回家收麦子。现在,他投身在这沟壑纵横的山野之中了。河川里呈现出一种少见的紧张和忙乱景象,极易使人联想到战争。是的,一场全民参战的战争场面,莫过于此吧!从河川里通到各个村庄的田间小路上,被一溜一串负载着麦捆的车辆拥塞着,流向村子里去,一切先进的或落后的机械占据了窄窄的小路。河川里,男人吼叫儿子的粗哑的声音,女人喝骂偷懒的儿女的调门,纷乱而嘈杂地营造出一种特有的紧张忙乱的气氛。一场近似疯狂的劳动终于结束了!吃罢夜饭,淑琴叫他到麦场里去过夜。明天要在场面上摊开新麦晾晒,晚上就不需把麦子搬回家里来,为了防备手脚不干净的人灌走粮食,就得各户看守自家的麦堆。脱粒机在碾麦场的那一角轰响,人声嘈杂,尘土飞扬。麦堆前或堆垒的麦积子跟前,都有一个主人在小推车上睡觉。脱粒机轰然作响,丝毫不影响在小推车上睡觉的庄稼人舒缓香酣的鼾声。赵鹏在小推车上铺上干燥的麦秸,再铺上被子,就躺下了。乡少年没有在乡村里露天睡觉了,唤起人多少甜蜜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记忆啊!小时候,每到夏收,他就拽一片破席,和小伙伴们到麦场上来睡觉,在麦草窝里翻跟斗,在粮食堆子里倒栽桩,玩到夜深了,小伙伴们挤在一窝窝睡觉。现在,赵鹏又背对热烘烘的乡村土地,面向高远的星空睡觉了。他睡过一晚要价三十多元的床铺,那是富有弹性的一种软床,很舒服。此时睡在小推车上,也觉得挺舒服。看来人的皮肉也没有定着,全看在何时与何地,可能性又如何了。身边一阵唰唰响,他转过头,看见淑琴站在麦堆跟前,用手撩着麦粒儿,忙问:“哦呀!你不看看什么时候了,还不睡!”淑琴在麦堆上坐下,轻声说:“我睡不着,想来看看麦子!”“麦子在这儿搁着,跑不了哇!有我给你守着,谁也灌不走!”赵鹏说,“你还不放心?”“由不得人呀,赵鹏!”淑琴动情地说,“咱们啥时候有过这么多麦子!”是啊!过去顶好的年景里,人均夏粮从没超过二百斤,十之八九的年份里,都是百斤左右。跟前这一堆麦粒,刚从脱粒机里流出来的时候,几个老农已经估定不在二千斤以下。即使全年不吃一粒杂粮。放开肚皮也吃不完呀!琴转过头说:“赵鹏,夏收后我们真的就走么?”“早说了嘛!你又……”赵鹏说。“咱们的地怎么办?”她问。“早跟你说了,交给队里嘛!你咋……”赵鹏已经意识到,淑琴犹豫了。“不交行不行呢?”淑琴问,“我不想进城了。”“怎么啦?”赵鹏意料不到。“种地有种头儿了。”淑琴说,“其实,就是收麦时忙些苦些,平时锄草施肥,我一个人全干得了。你在城里工作,让娃娃跟你上学,我在家种地,给你爷儿们供给吃的,倒好。”赵鹏瞅着淑琴,她不是随口说的闲话,而是经过周密考虑之后的谋划。她看见自己辛勤劳动的丰盛的成果,眷恋这块热土了。赵鹏大口抽着烟,瞅着淑琴,她本该是一个技校毕业生,现在应该在某工厂里作一个不错的技术员。可是,她现在离不开乡村的土地了,这儿有丰盈的收获强烈地吸引着她。赵鹏来到河川里。每一块尚未割掉的麦田里都有人在弯腰挥动镰刀,每一条通往村庄的河川小路上都有满载麦捆儿的小推车或架子车在缓缓移动,似乎昨天夜里根本就没有停止过,土地承包到户之后所迸发出来的疯狂的劳动劲头啊!南北灌渠的渠沿高高地超出两边的田地,渠里流淌着清凌凌的河水,有人已经给割过麦子的田地里灌水了,促使包谷苗儿茁壮生长。在取得了责任制后的第一个丰盛的夏收之后,他要永久性地从这亲爱的土地上拔脚了,竟成了最后的一次收获。淑琴犹豫了。第一次获得的丰盛的劳动果实,强烈地诱惑她,吸引她,她不想进城去了。可是,那仅仅是丰盛的收获果实的诱惑么?雄伟的笔直的大堤,把小河河道通直了,过去被河水任意切割得弯弯曲曲的河岸,现在还看得出残缺不全的走向。他站在河堤上,一道蓝色的清水在沙滩上弯来拐去,哗哗流淌,旱季里的河滩上,河床裸露着粼粼的石头和沙滩。太阳即将出山,秦岭东山群峰的巍峨的巅峰,被炽红的霞光融合了,变得模糊不清了。应该说服淑琴,不能动摇,夏收完毕以后,立即进城去,他这样想。他不能把汗水再洒到黄土掘坡上……他无法再回到这种原始的生产状态中来,不是鄙薄故乡故土,也不是鄙视劳动吧?举家离土进城,在他们祖辈的漫长的生活史上,将划开一个历史性的标记。但不论他日后怎样都不会忘记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小河川道的天地;都不会忘记牛皮车绊和蜷卧小推车的滋味!为了他的乡亲和赵村的后代尽早摔掉那又硬又涩的牛皮车绊,他明白自己应该怎样……(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赵鹏以工程师的身份原本不用再操心下田的事,因为“土地承包到户”不得不回到山野之中,心中有些不乐意,他期待着再次离开。B.淑琴因为担心“手脚不干净的人灌走粮食”,半夜睡不着,就到麦场里看护麦子,才有了后面的对话。C.刚割完麦子,就有人给田地里灌水,促使包谷苗儿茁壮生长,说明农民必须一刻不停地劳作才能供应生活。D.尽管“土地承包到户”带来了巨大的丰收,但是乡村并没有因此发生太大的变化,还是“原始的生产状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多处细节描写,展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借此烘托出“土地承包到户”后给农民带来的巨大收益。B.小说第二段以小见大,通过男女的吼叫声、喝骂声等细节,意在营造出紧迫的夏收氛围,突出中国农民的粗放豪爽。C.小说叙事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而人物对话则偏口语化、生活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与人物身份相契合。D.小说巧妙运用留白写法,把一些情节略去不写,使小说结构紧凑,行文流畅,又表意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8.粮食丰收后,淑琴却对进城的事犹豫了。小说是如何表现淑琴的犹豫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9.作者在描写赵鹏躺在小推车上睡觉时,为什么要插叙他对童年以及城市生活的回忆?请简要分析。【答案】6.A7.B8.①通过语言描写“我不想进城了”,直接表现出淑琴的犹豫不决。②通过心理描写“她看见自己辛勤劳动的丰盛的成果,眷恋这块热土了”,直接表现出淑琴的犹豫不决。③小说详写了赵鹏从突然意识到淑琴犹豫,再觉得她的决定出乎意料,最后确认淑琴不想进城的心理过程,通过对赵鹏心理变化的描写,侧面烘托出淑琴的犹豫心态。④作者以全知视角,从叙述者的角度插入评论,点出淑琴这篇土地的眷恋和对进城的犹豫。9.①从情节来看,工程师身份的主人公却可以在小推车上睡觉,是因为儿时经历过,使情节更加合理完整;②从内容来看,插叙小时候在麦场睡觉,从而引出一系列甜蜜的童年回忆,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③从人物形象来看,赵鹏记忆中的童年是“甜蜜”的,表现出他对家乡的眷恋,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④从情感主旨来看,通过对比睡软床与睡小推车时同样舒服的感受,说明小麦丰收带给赵鹏精神上的满足,暗示“土地承包到户”后给农民带来了巨大收益。【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淑琴因为担心‘手脚不干净的人灌走粮食’,半夜睡不着”错。联系下文“淑琴动情地说,‘咱们啥时候有过这么多麦子’”,说明是因为收成好,激动得睡不着。C.“说明农民必须一刻不停地劳作才能供应生活”错。全文多处提到小麦大丰收,此处展现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D.“但是乡村并没有因此发生太大的变化,还是‘原始的生产状态’”错。“雄伟的笔直的大堤,把小河河道通直了,过去被河水任意切割得弯弯曲曲的河岸,现在还看得出残缺不全的走向”,乡村生活正越来越好,小麦的丰收也预示着农村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突出中国农民的粗放豪爽”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河川里呈现出一种少见的紧张和忙乱景象”“河川里,男……的声音,女……的调门,纷乱而嘈杂地营造出种特有的紧张忙乱的气氛”可知,作者通过对夏收紧张与忙碌场面的描写,意在表现实施土地承包到户政策后粮食大丰收,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极度高涨,并非是突出中国农民的粗放豪爽。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1)根据“‘不交行不行呢?’淑琴问,‘我不想进城了’”分析,此处是淑琴的语言描写,她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不想进城了”的犹豫不决。(2)根据“她看见自己辛勤劳动的丰盛的成果,眷恋这块热土了”分析,此处通过心理描写,直接表现出淑琴的犹豫不决。(3)根据“‘怎么啦?’赵鹏意料不到”“赵鹏瞅着淑琴,她不是随口说的闲话,而是经过周密考虑之后的谋划”“应该说服淑琴,不能动摇,夏收完毕以后,立即进城去,他这样想”“为了他的乡亲和赵村的后代尽早摔掉那又硬又涩的牛皮车绊,他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分析,小说详写了赵鹏从突然意识到淑琴犹豫,再觉得她的决定出乎意料,最后确认淑琴不想进城的心理过程,通过对赵鹏心理变化的描写,侧面烘托出淑琴的犹豫心态。(4)根据“她现在离不开乡村的土地了,这儿有丰盈的收获强烈地吸引着她”“淑琴犹豫了。第一次获得的丰盛的劳动果实,强烈地诱惑她,吸引她,她不想进城去了。可是,那仅仅是丰盛的收获果实的诱惑么”分析,小说中作者以全知视角,从叙述者的角度插入评论,点出淑琴这篇土地的眷恋和对进城的犹豫。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1)从情节来看根据“工厂里照顾他这个家在农村的工程师,准许下十多天假期,让他回家收麦子”“赵鹏在小推车上铺上干燥的麦秸,再铺上被子,就躺下了”“乡少年没有在乡村里露天睡觉了,唤起人多少甜蜜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记忆啊!小时候,每到夏收,他就拽一片破席,和小伙伴们到麦场上来睡”分析,工程师身份的主人公却可以在小推车上睡觉,是因为儿时经历过,使情节更加合理完整。(2)从内容来看根据“乡少年没有在乡村里露天睡觉了,唤起人多少甜蜜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记忆啊!小时候,每到夏收,他就拽一片破席,和小伙伴们到麦场上来睡觉,在麦草窝里翻跟斗,在粮食堆子里倒栽桩,玩到夜深了,小伙伴们挤在一窝窝睡觉”分析,插叙小时候在麦场睡觉,从而引出一系列甜蜜的童年回忆,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3)从人物形象来看根据“乡少年没有在乡村里露天睡觉了,唤起人多少甜蜜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记忆啊”“不论他日后怎样都不会忘记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小河川道的天地;都不会忘记牛皮车绊和蜷卧小推车的滋味”分析,赵鹏记忆中的童年是“甜蜜”的,表现出他对家乡的眷恋,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4)从情感主旨来看,根据“现在,赵鹏又背对热烘烘的乡村土地,面向高远的星空睡觉了。他睡过一晚要价三十多元的床铺,那是富有弹性的一种软床,很舒服。此时睡在小推车上,也觉得挺舒服。看来人的皮肉也没有定着,全看在何时与何地,可能性又如何了”分析,通过对比睡软床与睡小推车时同样舒服的感受,说明小麦丰收带给赵鹏精神上的满足,暗示“土地承包到户”后给农民带来了巨大收益。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鲁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腾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刑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司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网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一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B.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C.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窄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D.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毙钳,古代的刑罚名。是惩治罪犯的方式,剃去头发称,而以铁圈束住脖子称钳。B.郎中,职官名。秦、汉时,掌宫廷侍卫。隋代以后,为六部内各司之主管。C.高祖,庙号名。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称“太祖”或“太宗”。D.四海之内,即全国,后泛指天下。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四海之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家不仅冒险收留了季布,而且为他奔走,寻找理由,当季布最终被赦免后,他又悄然退避,显示出高尚的人格。B.丁公当年在彭城西面追困过高祖,被高祖的说辞打动,主动撤回了军队。C.季布最后被封官,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却被找了个借口处死,高祖是为了巩固统治地位。D.司马光不仅认为高祖处置季布和丁公是恰当的,而且认为这样的处置具有深远意义。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14.司马光认为“丁公独以不忠受戮”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10.D11.C12.C13.(1)因此汉高祖依据大义做出决断,使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身为臣子却不忠诚的人没有地方让自己容身。(2)假使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纳(他们),疏远贤士而不任用(他们)。14.①所处形势不同。高祖进取之时要招揽贤才,守成之时要明礼示人;②高祖谋事深远。他杀一人使千万人惧,警戒人臣不效仿不忠的丁公。【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季布的舅父丁公,也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经在彭城西面追困过高帝刘邦。短兵相接,高帝感觉事态危急,便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吗!”“母弟丁公”,就是舅舅丁公,不宜断开,排除A、C。“急”,即感到事态危急,不用来修饰“顾”,“顾”与“谓”联系紧密,排除B。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开国皇帝一般称……‘太宗’”错,庙号常用“祖”“宗”,开国皇帝一般称“太祖”或“高祖”。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找了个借口”不符合原文意思,丁公当年在彭城西面追困过高祖,被高祖的说辞打动,主动撤回了军队。并非“找借口”,而是根据丁公当初的表现和自己统治的需要处死的。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断以大义”,状语后置句,依据大义做出决断;“晓然”,清楚明白的样子。(2)“向使”,假使;“内”,同“纳”,接纳。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可知,所处形势不同。高祖进取之时要招揽贤才,守成之时要明礼示人。结合“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可知,高祖谋事深远。他杀一人使千万人惧,警戒人臣不效仿不忠的丁公。参考译文:当初,楚地人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多次窘困羞辱汉王。项羽灭亡后,高帝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下令说有敢收留窝藏季布的,罪连三族。季布于是剃去头发,用铁箍卡住脖子当奴隶,把自己卖给鲁地的大侠朱家。朱家心里明白这个人是季布,就将他买下安置在田庄中。朱家随即到洛阳去进见滕公夏侯婴,劝他道:“季布有什么罪啊?臣僚各为他的君主效力,这是职责啊。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刚刚取得天下,便因为私人的怨恨去寻捕一个人,怎么显露出胸襟不宽广的样子呀!况且根据季布的贤能,朝廷悬赏寻捕他如此急迫,这是逼他不向北投奔胡人,便往南投靠百越部族啊!忌恨壮士而以此资助敌国,这是伍子胥所以要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缘由呀。您为什么不从容地向皇上说这些道理呢?”滕公于是就等待机会,按照朱家的意思向高帝进言,高帝便赦免了季布,并召见他,授任他为郎中。朱家便不再见季布。季布的舅父丁公,也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经在彭城西面追困过高帝刘邦。短兵相接,高帝感觉事态危急,便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吗!”丁公于是领兵撤还。等到项羽灭亡,丁公来谒见高帝。高帝随即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是使项王失掉天下的人啊!”就把他杀了,并说:“让后世为人臣子的人不要效法丁公!”臣司马光说:汉高祖刘邦从丰、沛起事以来,网罗强横有势力的人,招纳逃亡反叛的人,也已经是相当多的了。待到登上帝位,唯独丁公因为不忠诚而遭受杀戮,这是为什么啊?是由于进取与守成,形势不同的缘故。当群雄并起争相取胜的时候,百姓没有确定的君主,谁来投奔就接受谁,本来就该如此。待到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臣服时,如果不明确礼义以显示给人,致使身为臣子的人,人人怀有二心以图求取厚利,那么国家还能长治久安吗?因此汉高祖据大义做出决断,使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身为臣子却不忠诚的人没有地方让自己容身,怀揣个人目的布施恩惠给人的人,尽管他甚至于救过自己的命,依照礼义仍不予宽容。杀一人而使千万人畏惧,这样考虑事情难道不是既深刻又有远见吗?汉高帝的子孙享有上天赐予的禄位四百多年,应当的啊!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远①杜甫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花落的样子。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答案】15.C16.①平凡中见神奇,“鸟雀”“柴荆”本为两个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但着以“惟”“独”两字则意蕴丰富,“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②虚实结合,“惟”“独”两字不仅将景物写活了,也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③结构上,照应上文,以哀景写哀情,为下文抒发忧国忧民、思念家乡之情做铺垫。【解析】【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C.“‘何曾’则表现出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错误,何曾是“什么时候曾经”之意,以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意为剑外未曾清静,实际情况是吐蕃近在西山,距剑外很近,随时都可能人寇。“从而表达出作者乱中求静的心意”表达也错误,游离本诗主题之外。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能力。颈联中“日长惟鸟雀”,整日只能见到鸟雀,可见少有过客;“春远独柴荆”,只有这一户人家,可见村居偏僻;“惟鸟雀”“独柴荆”本是写景,是实,其中暗含作者之情,这是虚,所以还可以从虚实的角度分析。最后结合整首诗,分析描写这样偏僻孤寂之景对全诗情感表达的作用即可,结合全篇可知,诗歌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他乡,诗人的内心是孤独悲苦的,这是哀情,而“惟鸟雀”“独柴扉”写的哀景,所以用哀景来抒发哀情,从结构上来看,为下文诗人抒发忧国忧民以及思念家乡之情做了铺垫。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在其他三人出去后追问老师道:“________?”孔子答道:“_________。”(2)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3)《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描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月亮也像游人一样,深深地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志”“已”“择”“徘徊”“斗”。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起_________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拔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_____________、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_____________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_____________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石破天惊

震动

震耳欲聋

荡涤B.石破天惊

震怒

震耳欲聋

扫荡C.震天动地

震动

振聋发聩

扫荡D.震天动地

震怒

振聋发聩

荡涤19.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编辑同志:我交过去的稿子,您是前天收到的,还是今天收到的?B.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C.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D.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答案】18.D19.B20.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松涛声夸大成聚集了五百年内的声音同时爆炸;②突出了松涛声响之大、声势之强;③表现出作者受到了极大的心灵震撼。【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石破天惊:形容古乐器箜篌弹奏出来的声音高亢激越,后用以指使人震惊之意,也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此处用来形容雷声很大,“震天动地”更适合。第二空,震怒:非常愤怒;盛怒。震动:有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的意思。此处对应后句的“狂吼”,可见有拟人的手法,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故选“震怒”。第三空,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快要把耳朵震聋了。此处应结合后一句语境,强调松涛声唤醒内心,故选“振聋发聩”。第四空,荡涤:着重指用水清洗,有比喻用法,适用范围较窄,其对象常常是抽象事物。扫荡:着重指用武力或其他手段彻底清除,适用范围较宽,既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事物。此处的使用对象是“心中的尘垢”,故选“荡涤”。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A.用于称呼语之后。B.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C.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D.用在总括性的话语之前,总结上文。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结合前句“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分析,划线句将松涛声夸大成聚集了五百年内的声音同时爆炸发出的巨响,显然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松涛声响巨大,声势浩大,这让作者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七、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