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人口与城市(74张)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人口与城市(74张)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人口与城市(74张)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人口与城市(74张)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人口与城市(74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人口与城市[明确选考要求]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水平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合格考1.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2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3结合实例,比较并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水平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镇空间的意义合格考2.1结合实例,在地图上指出城镇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归纳其分布的特点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2运用实例,概括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解释其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合格考3.1结合实例,说出地域文化的含义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2利用资料,比较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差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水平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合格考4.1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4.2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水平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命题调研报告1.命题规律: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与等级体系、城市化、区域城市化四个考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以中等难度为主。试题多从推理判断、成因探究角度设置问题,重视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的考查。2.命题趋势:可能会从小区域城乡人口数据角度,考查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认识;或以城市内部人口、产业布局为切入点,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还可能以区域城市分布为背景,考查城市群特征、构建城市群的措施及意义等。3.备考建议:人口特征是区域特征的重要内容,在复习备考中,可适当介绍世界主要区域、中国部分省(区、市)的人口数量、分布、结构特征。运用典型题目来加强各种类型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训练。[构建知识体系]现代型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商业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经济因素[典题领悟]【典例1】

(2018·海南地理,10~11)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1)~(2)题。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2)2013年后该省(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解析第(1)题,考查安徽省2005和2010年常住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中等难度。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是外出务工人员供应大省,受务工目的地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安徽省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出现增减实属正常,B选项合理,排除D选项。出省求学人员主要为大学生,但外省市在安徽省的招生人数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排除A选项。外出旅游人员不属于常住人口范畴,排除C选项。第(2)题,考查安徽省2013年以来的常住人口变化特征,容易题。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需要省外人口的迁入来补足两者的差距,C选项正确,排除A选项。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实际上不大可能)及老龄化问题,是无法从图文信息中得到依据的,排除B、D选项。答案

(1)B

(2)C人地协调观区域人口的变化及问题和当地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通过读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统计图,分析人口变化的原因和判断其人口问题,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考查安徽省人口问题,体现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分析人口统计图,体现了地理实践力1.(2019·海南地理,2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年产汽车约400万辆,是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汽车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持续扩展外销规模。

指出东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解析本题以东盟人口变化与汽车产业发展为情境,通过限定词与限定条件的变化“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打破答题模板,并指导考生用动态的眼光,综合的思维,关注产业的变化,区域的发展。答案人口变化特点: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增多。发展影响: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通关攻略]1.人口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人口问题的判断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人口老龄化的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④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性别比高的原因)2.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人口问题的影响应对措施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人口性别比失调带来的影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过关演练]考法一结合人口变化柱状图考查人口老龄化问题1.(2019·河南商丘三模)中国进入急速老年化阶段,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亿人,下图为2010~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变化(含预测)图。据此完成(1)~(3)题。(1)2010~2025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平均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A.2010~2011年

B.2011~2012年C.2012~2015年

D.2015~2025年(2)关于老龄化快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育体系中应该积极发展退休前教育和老年教育②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均不会受影响③就业人口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④人群患病率增加,医疗保障体系面临较大压力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3)下列不属于中国快速老龄化成因的是(

)A.生活水平的提高

B.偏低的生育率C.医疗条件的改善

D.退休年龄的推迟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10~2011年老年人口增加0.16亿;2011~2012年老年人口增加0.08亿;2012~2015年3年间老年人口增加0.19亿;2015~2025年10年间老年人口增加0.79亿。因此,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2010~2011年,A项正确。第(2)题,为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教育体系中应该积极发展退休前教育和老年教育,比如开设老年大学等,①正确;老龄化发展会导致人群患病率增加,医疗保障体系面临较大压力,④正确;老龄化快速发展会促进以服务老年人为宗旨的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②错误;服务于老年人的养老机构等属于第三产业,因此老龄化快速发展吸引就业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③错误。故D项正确。第(3)题,“退休年龄的推迟”是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不是老龄化的成因,D项符合题干要求。答案(1)A

(2)D

(3)D考法二结合坐标统计图考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2.(2019·安徽高三联考)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是指某个地区在某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反映该地区经济每增长1%所带来的人口规模变化幅度,常用于衡量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人口相应增长0.1%为协调)。图1为京津冀地区2000~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图,图2为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1)有关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不断上升,京津冀地区人口不断增加B.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波动上升,京津冀地区人口随之波动C.2000~2014年经济增长带来人口的大量增加,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D.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有明显的下降,人口明显减少(2)为推动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发展(

)A.北京应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向天津转移B.促进地区产业错位发展,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C.唐山(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高)无须进行产业升级D.石家庄(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都较低)应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解析第(1)题,京津冀地区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较大,有升有降,波动变化,A错误;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是指某个地区在某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不能由该比值的变化判断人口的变化,B、D错误;2000~2014年经济增长带来人口的大量增加,从而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C正确。第(2)题,从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中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不均衡,因此应促进地区产业错位发展,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B正确;北京、天津经济增速都高,且人口增速都高,不能将北京人口向天津转移,否则会造成天津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上升、人口压力加大,A错误;唐山经济增速高,但人口增速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不高,C错误;石家庄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都较低,应大力发展科技,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虽然能带来经济增长,但会造成环境污染,D错误。答案(1)C

(2)B[典题领悟]【典例2】

(2019·全国卷Ⅰ,4~5)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考点二人口迁移及影响(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解析第(1)题,该图仅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人口的数量,因此不能据图判断出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男性人口数量的多少,选项A错误;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25~50岁男性和女性比例均较大,选项B错误;劳动人口通常指15~64岁的人口,读图可知,非欧盟籍劳动人口的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选项C正确;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选项D错误。第(2)题,由题干“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可知,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欧盟籍人口的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迁入欧盟。迁入欧盟的人口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部分人口迁入欧盟后谋得稳定工作和较高收入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可能导致欧盟人均收入降低,人均消费降低,选项A、C错误;欧盟地区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延缓老龄化进程,B正确,D错误。答案

(1)C

(2)B综合思维从时间、空间综合角度分析欧盟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影响区域认知从区域角度认识欧盟的人口增长及其人口问题2.(2019·安徽黄山八校联考)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约50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据此完成(1)~(3)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B.性别结构的均衡化C.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D.数量的大幅度提高(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更多“城归”返乡创业,说明“城归”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D对;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与实际不符,A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问题早已存在,不是“城归”的最主要原因,B错;城市产业并未饱和,经济效益也无下降,C错。第(2)题,“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农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这里的人口红利升级与年龄构成、性别结构、人口数量无关。第(3)题,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的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口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属于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完善基础设施不是最先带来的。答案(1)D

(2)C

(3)D[通关攻略]1.巧用综合思维解答人口迁移类试题2.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三角度四方面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三个角度 ①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②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③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2)四个方面

①人口数量:迁入地增多,迁出地减少。 ②性别比:轻工业区降低,重工业区增加。 ③职业构成: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④交通运输: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过关演练]考法结合统计材料考查人口迁移及影响1.(2019·济南市二模)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近年来,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美国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旨在使人口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人口达到静止目标。读图完成(1)~(3)题。(1)X2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2)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B.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子女随父母迁移C.我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D.X1与X3年龄段人口主要为留守儿童和老人(3)美国近年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年龄段为(

)A.X1 B.X2

C.X3 D.X1与X2解析第(1)题,X2年龄段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其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寻找就业岗位或获取较高收入,属于经济因素。选B。第(2)题,美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即美国东北部地区的退休老年人到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养老,A错。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即子女随父母迁移,B对。我国X3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因素,C错。留守儿童和老人固定在原聚居地,不是迁移人口,故D错误。选B。第(3)题,由题可知,美国人口增长快主要是因为移民及其生育子女增加,移民主要为青壮年群体,所以美国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的年龄段为X2。选B。答案

(1)B

(2)B

(3)B2.(2019·河南郑州二模)读重庆巫溪县望坪村人口现状统计表和该村人口迁往地区统计图,完成(1)~(2)题。年龄人口总数(人)常住人口(人)0~14岁141115~59岁49760岁及以上1614合计7932(1)导致该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灾害

B.经济发展 C.政府政策

D.宗教信仰(2)人口迁移可能对该村产生的影响是(

)A.生态环境问题加剧

B.城镇化加快C.公共设施负担增加

D.留守儿童增多解析第(1)题,根据图表可知,该村迁出最多的是15~59岁的青壮年人口,且主要迁入珠三角、重庆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故导致该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项正确。第(2)题,人口的迁出会使该村生态环境问题有所缓解、城镇化速度减慢、公共设施负担减小,A、B、C项错误。青壮年人口的迁出会使该村留守儿童增多,D项正确。答案(1)B

(2)D[典题领悟]【典例3】

(2019·北京文综,8)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下题。考点三城市空间结构该图体现(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解析由图可知,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区,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郊区,两种用地类型截然分开,商业用地没有向郊区持续扩展,推测是农业用地受到政策保护所致。根据曲线的斜率判断,商业用地地租变化率较大,农业用地地租变化率较小,二者差异较大。答案

D人地协调观对比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地租水平,间接考查耕地资源的保护综合思维从时间、空间综合角度分析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分布、发展及成因区域认知从城市内部结构角度,认识城市不同区域用地状况3.[2019·全国卷Ⅲ,36(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1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解析结合文字材料“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且“波鸿市人口近40万”说明该区城市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结合图1可以看出该区的城市建成区连片且分布集中,由此可得出鲁尔区城市空间分布特征。答案

(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通关攻略]1.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征 (1)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和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 (2)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分化现象;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3)工业区——一般在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集聚成片。2.影响功能区的因素

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3.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方法说明看面积大小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看形态特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面状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在市中心所占面积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然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所占面积仍然较大4.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过关演练]考法一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影响1.(2019·天津文综,8~9)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如下图),回答(1)~(2)题。(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2)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A.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解析第(1)题,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工业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比重比2004年有所增加,工业功能可能增强,A错误;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居民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比2004年明显增加,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正确;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工业用地比重增加较多且集中在南部,说明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南部,C错误;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居住用地增加较多且集中在中、北部,说明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中、北部,D错误。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城市南部工业区域扩展较快,工业向偏南区域集聚,相反,居住功能区域则向中、北部集聚,工业区与居住区背向发展,增加了上、下班的距离,交通压力增大,需要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正确。工业污染扩散,不仅要加强河流水质监测,而且还要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监测,A错误。新建工厂较多,就业岗位增加,B错误。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高,建设住宅的成本高,房价偏高,使居民生活压力过大,C错误。答案

(1)B

(2)D考法二结合坐标图分析城市功能区特点2.(2019·湖南、江西十四校联考)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用地的扩展和不同功能用地间的相互转换。我国北方某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2007年的277平方千米增加至2016年的375平方千米。下图为2007~2016年该城市某一种主要功能用地的演替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城市功能区的区位特点是(

)A.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和主要街道交会处B.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C.该功能区集中区域人口昼夜变化大D.地租水平是城市三类主要功能区中最低的(2)图示该城市某一种主要功能用地的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

)①环境污染较重②土地价格较高③远离消费市场④基础设施落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2007~2016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A.工业仍在向城市中心集聚B.城市地域结构变化不大C.功能用地以均衡发展为主D.不断向外扩展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功能区内部更替面积始终没有达到正值,而外部扩展为正值,说明该功能区的土地被其他功能区代替,导致该功能区逐渐向城市外缘扩展,符合工业区的布局变化规律。城市几何中心主要为商业区,城市中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为住宅区,人口昼夜变化大的功能区为商业区,三类主要土地利用形式中,地租水平最低的为工业区。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功能用地为工业用地,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区对城市中心区污染较大且城市中心区土地价格较高。第(3)题,读图结合上面两题分析可知,该城市的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原工业用地被住宅区等占据。答案(1)D

(2)A

(3)D[典题领悟]【典例4】

(2019·全国卷Ⅰ,1~3)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考点四城市化及其影响(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解析第(1)题,“村村冒烟”现象指的是每一个村都发展自己的村办企业,体现出当时该县村办企业在空间上布局较为分散,故选项B正确。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匮乏,企业用于生产的燃料和原料多需要从其他地区运入,因此该区域工业生产的燃料和原料来源较为分散,但这对该时期该县村办企业的空间分布影响不大,故燃料、原料的来源特点对该县“村村冒烟”现象作用不大,A、C项错误;产品市场的空间分布影响的是企业生产的下游环节,对企业的生产环节影响不大,故产品市场分散不是该县村办企业呈现“村村冒烟”现象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在“村村冒烟”的发展模式下,农村地区宝贵的耕地资源被占用,将消耗大量的补贴资金;实施“抱团飞地”的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状况,②正确;实施“抱团飞地”的发展模式,可以使村办企业在空间上趋于集聚,有利于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共享利用,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④正确;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第(3)题,“村村冒烟”现象到“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村办企业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利用上的变化;由材料可知,村办企业发展模式变化主要是因为县、镇统筹发展;综上可知,“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的是城乡统筹创新,故选A。答案

(1)B

(2)D

(3)A人地协调观“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懂得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综合思维从时间、空间综合角度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及创新模式区域认知从区域角度认识长江三角洲的城乡经济发展4.(2019·全国卷Ⅱ,1~3)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