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章奇妙的二氧化碳基础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_第1页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章奇妙的二氧化碳基础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_第2页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章奇妙的二氧化碳基础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_第3页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章奇妙的二氧化碳基础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_第4页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章奇妙的二氧化碳基础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选择题1.(2023福建泉州模拟)下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示意

图中,不正确的是

()B解析稀硫酸与块状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

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不

能用于制取CO2,B不正确。2.(2024河北衡水期中)下列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A.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B.充满空气的气球飘浮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纸天平向右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受热易分解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使塑料瓶内压强变小,软塑料

瓶变瘪,A不正确。3.(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4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期中)某兴趣

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①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AB.取①处变红后的溶液加热,发生分解反应C.②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③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二

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A错误;碳酸受热易分解,B正确;二氧

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②处现象为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③处现象是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D正确。4.(创新装置)(2024福建南安期中)为验证CO2的性质,学习小

组设计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将两注射器中的液体依次注入

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容积为250mL)中,并关闭活塞,再同时

振荡两个烧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A.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装置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乙中,玻璃管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D.振荡烧瓶后,装置乙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解析该实验中,有气体参加反应,则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向烧瓶中注入液体时,烧瓶内压强增大,二氧化碳逸

出到装置乙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乙中的玻璃管a与

大气相通,作用是平衡气压;振荡烧瓶后,烧瓶内压强减小,装

置乙中的导管中液面上升,不会有气泡冒出。二、实验探究题5.(2024陕西西安碑林期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

科学,实验室有如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在制备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一定不会用到上述仪器中的

(填仪器名称)。(3)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则应选用

(填字

母)。(4)可采用

法收集二氧化碳。CaCO3+2HCl

CaCl2+H2O+CO2↑酒精灯bcef向上排空气(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有: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按

要求连接好仪器;③装入药品;④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

(填字母)。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B解析(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不会用到酒精灯。(3)若

要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应选用有多孔隔板的试管、长颈

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和铁架台。组装好装置后,石灰石放

在多孔隔板上,稀盐酸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通过止水夹的开关

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6.(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4江苏扬州月考)某学习小

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探

究。Ⅰ.小组用图一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

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20mL稀盐酸快速加入

锥形瓶中,关闭活塞。记录实验过程中量筒中水的体积,数据

如下表所示:时间/

min0123456水的

体积/

mL0405055586060(1)写出图一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

CaCl2+H2O+CO2↑(2)图一应选择

(填“50mL”“100mL”或

“150mL”)量筒。100mL(3)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图一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会使测

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4)根据上表数据分析,该实验中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约

mL。(5)在图二中绘出0~6min内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偏小40Ⅱ.小组用图三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

时间后松开手,活塞回到原处;②注射器A中装有20mL澄清石灰水,注射器B中装有20mL

盐酸,三颈烧瓶(左、右瓶口均已塞上橡皮塞,中间瓶口未塞

橡皮塞)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按图三进行组装,最后塞上带

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③先后将两注射器中试剂快速全部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

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荡三颈烧瓶,测得三颈烧瓶中的压强变化趋势如图四所示。(1)步骤①的目的是

。(2)步骤②中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颈烧瓶的中间瓶口处,木条熄灭,证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3)步骤③中先注入三颈烧瓶中的试剂是

,这时三

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步骤③中试剂全部加入三颈烧瓶中后出现的现象是

,这时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于图四中的

(填“ab”“bc”或“cd”)段。澄清石灰水Ca(OH)2+CO2

CaCO3↓+H2O白色固体不断溶解,有气泡产生cd解析Ⅰ.(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

碳。(2)最终量筒中水的体积为60mL,应选择100mL量筒。

(4)将20mL稀盐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排出气体20mL,量筒内增加20mL水;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逸出,使量筒内水的体积增大,由题表可知,量筒内

水的体积为60mL时不再变化,则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

量筒内水的体积-稀盐酸的体积=60mL-20mL=40mL。Ⅱ.(3)由题图四可知,第一次注入试剂后瓶内压强减小,说明内

部二氧化碳减少,则先注入三颈烧瓶中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4)碳酸钙

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看到白色固体溶解,有气

泡产生,此时瓶中压强不断增大,对应图四中的cd段。跨学科实践活动4探寻低碳生活的行动方案1.(2023湖北宜昌中考)为使我国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

和”,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加快开发清洁能源B.荒漠上多植树种草C.工业废气高空排放D.减少化石燃料使用C解析工业废气高空排放,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

实现“碳中和”。2.(学科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2024广西南宁四十七中期末)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图是“碳中和”部分过程

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

效应增强,使

全球气候变暖。(2)减少CO2排放:我国科学家研究的一种储氢、释氢材料为

AlH3,其原理是利用Al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Al(OH)3和H2,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温室AlH3+3H2O

Al(OH)3+3H2↑(3)为了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相对稳定,下列采取的措施可

行的是

。A.积极开展绿化国土的行动,建立绿色家园B.提高煤炭产量,增加火力发电在电力生产中的比例C.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加快充电桩的配套设施建设D.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ACD解析

(3)积极开展绿化国土的行动,建立绿色家园,可以增

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煤炭产量,增加火力发电在电力生产

中的比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加快

充电桩的配套设施建设,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

化碳的排放;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

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3.(项目式学习)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

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了

“低碳行动”项目式学习之旅。

图1(1)图1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可知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

(写出一点即可),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活动二探碳

图2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温室效应(2)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

应方程式为

。(3)缓缓通入二氧化碳,刚开始观察到只有下方的玻璃管内

(填“干燥”或“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且试管

中澄清石灰水

,上方玻璃管和试管没有变化,说明

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活动三捕碳(4)活性炭可用于吸收CO2,主要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性。(5)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湿润变浑浊密度比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