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本大题共小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杯酒释兵权”是与赵匡胤有关的典故。这一典故反映了他采取的措施是()A.调换军队的将领 B.在各州府设置通判C.分割宰相的军政大权 D.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建隆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D项正确,排除A项;“通判”是指一个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宰相掌管行政权,不涉及军权,排除C项。故选D项。2.北宋初年有谚语说:“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一谚语的流行是因为北宋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加强中央集权 B.重文轻武 C.重视科举制度 D.整顿吏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做铁莫做针”,意思是好铁不能拿来做绣花针,否则就是大材小用,浪费材料。这句话其实是用来类比上一句“做人莫做军”,意思相近,也是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要去从军,否则也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所以,这句话反映了北宋时期重文轻武的风气。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排除A项;科举制度是选官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整顿吏治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故选B项。3.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问题是A.农民起义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君弱臣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还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政治上,在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三司使分化宰相的财政大权,设置枢密使分化宰相的军事大权。地方上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制度,还在各州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经济上,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这些措施,宋朝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因此,“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君弱臣强。D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材料中的建议针对的是君弱臣强,而非农民起义、积贫积弱和外族入侵,排除ABC项。故选D项。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A.强干弱枝 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5.南宋诗人林升写了一首《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表达的境况是()A.南宋军民抗金 B.金灭北宋 C.南宋偏安江南 D.南宋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结合所学可知,1127年,北宋灭亡,赵构在临安建立南宋,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此诗正是对当时南宋统治者讽刺,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南宋军民抗金的内容,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金灭北宋的信息,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南宋建立的信息,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传说岳飞临走抗金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A项正确;文天祥组织抗击元军,被俘后宁死不屈,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中国主权,排除C项;康熙皇帝与沙俄作战,阻止了沙俄的侵略,捍卫了祖国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7.“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以上材料评价的历史事实是()A.辽建立政权 B.契丹与北宋的和与战C.澶渊之盟 D.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此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C项正确,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辽太祖。辽建立政权与北宋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契丹与北宋发生战争,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北宋与西夏之间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8.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这反映了宋朝A.社会风气开放 B.都市商业繁荣 C.海外贸易频繁 D.科技成就突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可知,反映的是宋朝都市商业繁荣,B项正确;材料与社会风气开放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开封、杭州的商业状况,与海外贸易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没有体现出科技成就突出,排除D项;故选B项。9.据记载,桂林在“南宋绍兴年间,每年上交给政府的军装布多达一万七千八百多匹。”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宋代桂林的()A纺织业 B.造船业 C.冶铁业 D.制瓷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桂林在‘南宋绍兴年间,每年上交给政府的军装布多达一万七千八百多匹’”可知,南宋时期桂林的纺织业十分兴盛,故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宋代桂林的纺织业,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与造船业、冶铁业、制瓷业相关的信息,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0.北宋年间,东京城的李员外有朋友从江南来,他把朋友带到有吃有玩、繁华热闹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这一场所最有可能是A夜市 B.东市 C.榷场 D.瓦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北宋年间”、“东京”、“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等信息可知,这一场所应该是瓦子,D项正确;夜市和东市主要是商业场所,与“娱乐”场所不符,排除AB项;榷场位于边境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11.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需要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正好适应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没有反映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排除B项;材料是宋代商业的繁荣,不是政治,排除C项;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材料中没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2.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是()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罗盘”导航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技术是印刷技术,再根据“每字为一印”可知这是活字印刷术,C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不是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和“罗盘”导航技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3.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隋朝时()A.南北交流频繁 B.结束了分裂局面C.农业经济的发展 D.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含嘉仓规模大,粮窖众多,粮仓是用来储存粮食的,只有粮食产量多,满足人们基本生存之后才会进行储存,根据材料可见,当时粮食产量多,体现了农业经济发展较好,C项正确;京杭大运河修建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排除A项;粮仓的规模大小与粮窖数量的多少与分裂局面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粮仓的规模大小与粮窖数量的多少与中央集权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节度使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发动叛变,史称安史之乱。叛军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唐肃宗继位并反击叛军。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C正确;ABD与题干信息年代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C。15.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再结合所学鉴真6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在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D项正确;张骞是一名郎官,西域是今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不是日本,排除B项;玄奘西行天竺,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四年)天下大稔(编者注:庄稼成熟),流散者咸归乡里(编者注:回家乡),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唐〕杜甫《忆昔》材料三: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唐〕杜甫《垂老别》(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景象分别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2)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的社会景象有哪些相同点?它们分别与哪些治世局面有关?(3)材料三描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给唐朝造成了哪些影响?【答案】(1)皇帝:唐太宗,唐玄宗。(2)相同点:粮食丰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治世局面:“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3)社会状况:战乱不断,人民死伤严重。主要原因:爆发了安史之乱。影响:给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中"(贞观四年)天下大....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年号,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根据材料二中“忆昔开元全盛日,....公私仓廪俱丰实”,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年号,故材料二反映的是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发达。【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贞观四年)天下大稔、米斗不过三四钱”,可见当时经济发展;根据材料“流散者咸归乡里、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可见当时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年号,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根据材料二中“忆昔开元全盛日,....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当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局面;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年号,因此,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的社会景象的的相同点:粮食丰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征戍、烽火、积尸、流血”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指的是安史之乱,描述了当时战乱不断,人民死伤严重的社会状况。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日渐腐化,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任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政治腐败黑暗,唐朝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北方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从此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1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人民教育出版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宋朝谚语材料三:予谓方朝廷在故都(编者注: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编注:江苏)又为东南根柢(编者注:根脉)。---〔南宋〕陆游《渭南文集》(1)材料一是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使用的新生产工具,请写出它们的名称。这些新生产工具的发明并推广使用,带来了什么影响?(2)从材料二的宋朝谚语中,可以得到什么历史信息?从材料三中找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依据。(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答案】(1)名称:曲辕犁,筒车。影响:促进唐朝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或促进唐朝农业生产发展)。(2)历史信息:宋朝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依据:宋朝的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3)历程: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曲辕犁,图2是筒车。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促进唐朝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或促进唐朝农业生产发展)。【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可知,宋朝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根据材料三“予谓方朝廷在故都(编者注: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编注:江苏)又为东南根柢(编者注:根脉)。”可知,宋朝的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最后完成。18.有学者指出,如果把“民族之间不往来”和“民族之间融合为一体”作为民族交往的起点和终点,那么从起点到终点的这个过程就是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硙、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的具体内容有:1.宋朝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和银十万两,以为“助军旅之资”。2.双方沿边州县各守境界,严格制止对对方边界的非法侵入。……5.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卜宪群《中国通史》材料三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周茶仙《中国民族史话》(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概括两者关系的主流。(2)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与哪一史实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史实对宋辽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的建立者是谁。概括元朝民族交融出现的“新气象”。(4)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综合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谈谈促进民族交融在我国的现实意义。【答案】(1)汉族与藏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货物运输保险附加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大型公共设施设备安装维修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新型智能商铺租赁合同参考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标准钢管采购与技术创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绿色包装与环保物流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房产代持及资产配置顾问合同4篇
- 2025年摩托车内燃机零配件进口合同样本4篇
- 个人车位转租合同(2024版)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林业碳汇交易承包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美容院美容美发项目组合套餐销售合同3篇
- DB32-T 4444-2023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 临床三基考试题库(附答案)
- 合同签订执行风险管控培训
- DB43-T 3022-2024黄柏栽培技术规程
- 九宫数独200题(附答案全)
-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培训
- 《聚焦客户创造价值》课件
- PTW-UNIDOS-E-放射剂量仪中文说明书
- JCT587-2012 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耐腐蚀立式贮罐
- 典范英语2b课文电子书
- 员工信息登记表(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