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重点名校新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嘉兴市重点名校新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嘉兴市重点名校新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浙江省嘉兴市重点名校新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浙江省嘉兴市重点名校新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重点名校新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B.若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C.若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2.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需要O2参与的是过程③④⑤B.导致过程④⑤差异的原因是糖源是否充足C.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D.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的场所相同3.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和ATP参与基因表达B.ATP参与酶的合成C.酶参与ATP的合成D.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条件和储存的最适条件相同4.用荧光标记的特定DNA片段作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能在染色体上定位特定的基因,其定位原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荧光探针所需原料是带标记的脱氧核苷酸B.荧光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DNA双链中氢键断裂而形成单链C.降温复性时,探针与基因分子杂交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二倍体生物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最多可有8个荧光点5.某课外小组用传感器测定了不同条件下250ml有鱼和无鱼池塘水的溶解氧变化,获得如下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编号12345条件26℃光照26℃黑暗26℃光照10℃光照10℃黑暗材料池水池水池水+鱼池水池水+鱼2小时后的溶解氧变化(μg)0.378-0.065-0.758-0.03-0.215A.1号瓶池水中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0.378μgB.4号瓶池水中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26℃条件下鱼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为1.136μgD.池水中藻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6℃6.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学说揭示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B.细菌的抗药性突变都是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结果C.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共同进化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7.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B.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8.(10分)结构和功能观是重要的生命观念之一。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真核细胞对丙酮酸的利用场所与氧气供应量有关C.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D.若要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二、非选择题9.(10分)植物叶片的气孔是CO2流入叶片的门户,也是蒸腾散失水分的门户。某转基因拟南芥的气孔保卫细胞中存在一种特殊的K+通道(BLINK1,如图1),它可调控气孔快速开启与关闭;而野生拟南芥无BLINK1,气孔开闭较慢。图2表示拟南芥在一天中连续光照和间隔光照(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下的实验结果。请回答:(1)由图1分析,转基因拟南芥保卫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____,其气孔可快速开启的可能原因是____。(2)CO2进入叶绿体后,先与RuBP结合形成1个____分子,随即该分子分解成2个3-磷酸甘油酸分子,再经NADPH提供的____及ATP、酶等作用下形成三碳糖。(3)图2中,连续光照下,野生植株和转基因植株每升水可产生植物茎的干重无显著差异,这是因为两者气孔在连续光照下均开启,____;间隔光照下,转基因植株每升水可产生植物茎的干重大于野生植株,是因为转基因植株在强光时____,而弱光时____,所以每升水可产生更多的干物质。(4)该研究成果有望推广至大田农业生产中,因为通常多云天气下,太阳光照不时会出现不规律的____现象进而可能影响农作物干物质增量。10.(14分)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_____。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________。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_________,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人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11.(14分)下图是探究光合作用历程中科学家恩格尔曼和鲁宾。卡门做的相关实验。请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一的过程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隔绝空气。若某人用另一种细菌做该实验,却发现细菌在叶绿体的受光部位分布最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通过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探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的来源,图中X、Y物质分别为_______,A、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_。(3)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酶可催化C5+CO3——C3的反应。在强光条件下,当O2/CO2的值较高时,该酶还能催化C3与O2反应,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生成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①光呼吸与光合作用都利用了________为原料,且光合作用在暗反应的_________阶段实现了该物质的再生。②夏季中午,小麦、水稻会出现明显的光呼吸现象,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12.桃子是很多人喜爱的一种水果,其果肉中含有葡萄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很有益。桃子可用来酿造桃子酒、桃子醋,桃叶可用来提取番茄红素。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自然发酵酿造桃子酒的过程中,酵母菌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桃子叶肉细胞与酵母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组成的主要差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酿制桃子酒的过程中,装置的通气操作及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酿制桃子酒时,若未对桃子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则对桃子酒的制作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醋酸菌发酵过程中,醋酸菌可以利用的底物主要有__________。若在制作桃子酒的基础上继续酿造桃子醋,需要改变的条件主要为__________。(4)从桃叶中提取番茄红素,确定提取方法主要根据__________来决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1、分析题图:细胞Ⅰ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Ⅱ,与细胞Ⅱ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2、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详解】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A错误;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B错误;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B细胞,C错误;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2、C【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其中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酒精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④⑤均为醋酸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需要氧气的参与;过程④⑤都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A正确;B、过程④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B正确;C、过程②④分别是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过程,需要的温度不同,C错误;D、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原理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3、D【解析】

1、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高温、强酸、强碱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酶失去活性。2、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详解】A、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ATP参与,A正确;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合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C正确;D、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条件一般较温和,酶一般在低温下储存,D错误;故选D。【点睛】联系ATP和酶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

该题图示中介绍了DNA探针的制作过程,需要先由限制酶将待标记的DNA切割开,后续使用DNA聚合酶将被荧光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聚合上去,从而制作了DNA探针。使用DNA探针定位特定的基因时依靠了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将DNA探针与配对的部位结合在一起从而带上标记。【详解】A、图中显示制作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时,使用了DNA聚合酶聚合DNA片段,因此可推测需要带标记的脱氧核苷酸,A正确;B、DNA分子双链之间的氢键在加热的情况下,会断裂形成单链结构,B正确;C、由图中信息可知,降温以后DNA复性为双链结构,此时DNA探针也与相关位置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在一起,C正确;D、一个DNA上某个特定的基因只能被标记一次,由于同源染色体上具有等位基因,因此正常情况下一个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应该存在2个荧光点,当进行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的时候DNA会发生一次复制,细胞中最多会存在4个荧光点,D错误;故选D。5、C【解析】

26℃黑暗和10℃黑暗溶氧量的变化表示呼吸消耗量;26℃光照和10℃光照下氧气的变化量表示氧气的释放量。【详解】1号瓶池水中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0.378μg+0.065μg=0.443μg,A错误;4号瓶有光照,池水中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26℃条件下鱼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为0.378μg+0.758μg=1.136μg,C正确;题目中只有10度和26度,无法确定池水中藻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C。6、C【解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并未从本质上解释遗传和变异,A错误;

B、细菌的抗药性突变是不定向的,其抗药性升高是人为使用抗生素后选择的结果,B错误;

C、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共同进化,C正确;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培育,D错误。

故选C。7、A【解析】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有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详解】A、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主要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或人类持续排污有关,A错误;B、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一定会变小,B正确;C、环境由差变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体现,C正确;D、全球气候变暖,也就是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主要是化石燃料的过量燃烧,排放过多温室气体所致,D正确。故选A。8、D【解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能合成A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B、细胞的呼吸作用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一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利用,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则继续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利用,B正确;C、溶酶体内还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C正确;D、植物细胞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依赖于胞间连丝,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无关,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查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同时掌握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9、主动转运K+进入细胞后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六碳氢和能量二氧化碳摄入量和水分散失量基本相当/两者的CO2吸收量和水分蒸腾量基本相当气孔快速打同开,快摄入二氧化碳气孔能快速关闭,减少水分蒸发量间隔光照(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解析】

分析图1,在光照条件下,钾离子通过K+通道(BLINK1)进入气孔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分析图2,自变量是植株类型(是否含BLINK1)和光照类型(连续光照或者是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因变量是每单位重量水分干物质量,可以反映蒸腾作用的强弱和气孔的开放程度。【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钾离子通过K+通道(BLINK1)进入气孔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转运。由于钾离子通过K+通道(BLINK1)进入气孔细胞内,提高了胞内渗透压,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快速开启。(2)CO2在酶的催化下,与RuBP结合生成六碳化合物,该分子随即分解成2个三碳酸,进而在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的条件下被还原为三碳糖,其中NADPH为暗反应提供的是氢和能量。(3)据图2分析可知,在连续光照下,野生株和含BLINK1植株的茎干重无显著性差异,因为连续光照下,野生株和含BLINK1植株的均气孔开启,二氧化碳摄入量和水分散失量基本相当;间隔光照下,含BLINK1植株的茎干重大于野生株,因为间隔光照下,强光时含BLINK1植株气孔能快速打开,加快二氧化碳摄入,弱光时,气孔能快速关闭,减少水分蒸发量,所以每单位重量水分干物质量大。(4)通常大田环境通常多云天气,这些现象会出现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均可能影响农作物干物质增量(或粮食产量),BLINK1植株可以在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下气孔能快速打开或关闭,增加每单位重量水分干物质量。【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因素及相关实验分析,抓准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10、高正反馈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净化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解析】

(1)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物种种类少,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高,重度污染引起的调节方式属于正反馈调节。(2)为了减少水体中N、P等含量,可向养殖系统中增加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在其中栽植水生植物、放养虑食动物,可起到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3)水层交换的目的是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4)由于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所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5)为了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所以需对养殖系统进行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水的流量的调控。11、需要该细菌为厌氧细菌CO2、H218O8:9C5C3的还原夏季中午光照过强,叶片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时,气孔关闭,O2/CO2的值较高,Rubisco酶催化C5与O2反应的过程加快,光呼吸现象明显【解析】

(1)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起以为只有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2)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3)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植物体的绿叶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4)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5)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6)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7)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详解】(1)实验一的目的是要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部位,实验中是通过好氧性细菌来检测的,若不隔绝空气则显示不出好养细菌的移动,因此实验中需要隔绝空气,而且需要好氧性细菌。若某人用另一种细菌做该实验,却发现细菌在叶绿体的受光部位分布最少,只可能是实验中用的细菌类型为厌氧细菌。(2)实验二目的是通过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探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的来源,实验二中的两组实验是用同位素标记不同的物质来设计的对照,图中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分别是C18O2、H2O与CO2、H218O,因此X、Y物质分别为CO2、H218O,A、B为两组实验产生的氧气,因为光合作用的氧气来自于水,因此A、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为8:9。(3)由题意可知,①光呼吸与光合作用都以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