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涂料分析检验工讲课内容
(苏春海)1.涂料产品出厂检验(1)透明度、颜色、密度、细度、粘度、不挥发物含量、体积固体含量、有机挥发物含量(VOC)、涂料贮存稳定性(含乳胶漆的耐冻融性)。(2)与施工性能有关的检测标准使用量、流平性、流挂性、干燥时间、漆膜厚度、遮盖力(含对比率)、打磨性2.涂层性能检测方法和标准(1)涂层制备方法(2)涂层光学性能检测:光泽、鲜映性、雾影、颜色(3)涂层机械性能的检测:硬度、耐冲击性、柔韧性、杯突试验、附着力、磨光性、耐磨性、回粘性、耐码垛性。3.涂层耐物理化学性能检测耐黄变性、耐热性、耐温变性4.涂层耐化学和腐蚀介质性能检测耐水性、耐石油制品性、耐化学试剂性、耐化工大气性5.涂层耐候性能检测耐人工老化性(含耐大气暴晒性)、耐湿热性、耐盐雾性、防霉性等。6.乳胶涂料性能检测最低成膜温度、耐洗刷性、耐沾污性7.废止的部分涂料检验方法标准涂料分析检验工讲课内容
主讲人:苏春海国家涂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1节.涂料产品出厂检验
(1)透明度、颜色、密度、细度、粘度、不挥发物含量、体积固体含量、有机挥发物含量(VOC)、涂料贮存稳定性(含乳胶漆的耐冻融性)。
(2)与施工性能有关的检测标准
使用量、流平性、流挂性、干燥时间、漆膜厚度、遮盖力(含对比率)、打磨性
1.定义、目的及意义透明度是物质透过光线的能力,透明度可以表明清漆、清油、漆料及稀释剂等是否含有机械杂质和悬浮物。
清漆、清油和稀释剂外观及透明度测定法
清漆和清油都是胶体溶液,其透明程度或浑浊程度都是由于光线照射在分散相微粒上产生散射光而引起的.在生产过程中,各种物料的纯净程度、机械杂质的混入、物料的局部过热、树脂的互溶性、溶剂对树脂的溶解性、催干剂的析出以及水分渗入都会影响产品的透明度。外观混浊不透明的产品将影响成膜后的光泽和颜色,以及使附着力和对化学介质的抵抗力下降。
2.相关标准:
GB/T1721-79(89)《清漆、清油和稀释剂外观及透明度测定法》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
3.1测试原理
3.1.1外观的测定
在一定的温度下,于暗箱内的透射光下目视观察试样是否含有机械杂质。
3.1.2透明度的测定在一定的温度下,于暗箱内的透射光下与一系列不同浑浊程度的标准液进行目视比较,评定试样的透明度。
3.2材料及仪器设备
3.2.1具塞比色管:容量25ml3.2.2木制暗箱:500×400×600mm3.2.3透明度比色计:分无色部分和有色部分。
3.3操作要点
3.3.1外观的测定:将试样装入干燥洁净的、容量为25毫升的无色玻璃比色管中,将温度调整到(23±2)℃,于暗箱内的透射光下观察该试样是否含有机械杂质。
3.3.2透明度的测定:将试样装入干燥洁净的、容量为25毫升的无色玻璃比色管中,将温度调整到(23±2)℃,于暗箱内的透射光下与一系列不同浑浊程度的标准液(无色的用无色部分,有色的用有色部分)进行比较,选出与试样最接近的一级标准液。
3.4结果表示3.4.1外观通过目视比较评定试样中是否含有机械杂质。3.4.2透明度标准液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透明、微浑、浑浊,即标准中的1、2、3级。试样的透明度等级直接以最接近的一级标准液等级表示。3.5注意事项3.5.1标准液比色管要妥善保管,防止光照,有效使用期为六个月。3.5.2在测试过程中,如发现标准液有棉絮状悬浮物或沉淀时,应摇匀后再与试样对比。3.5.3测定时,如试样由于温度低而引起浑浊时,可在水浴上加热到(50~55)℃,保持5分钟,然后冷却到(23±2)℃,再进行测定。3.5.4测定前,装试样的比色管外观要透明,清洁,否则会影响测试结果。清漆、清油和稀释剂颜色的测定方法
1.定义、目的及意义:本方法适用于清漆、清油和稀释剂颜色的测定。即与一系列标准色阶溶液的颜色进行比较。观察其颜色的深浅程度。
2.相关标准:
GB/T1722-92《清漆、清油和稀释剂颜色的测定法》GB/T9281-88《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加氏颜色等级评定透明液体的颜色》GB/T9282-88《透明液体以铂-钴等级评定颜色》3.检验方法及要点介绍:
GB/T1722-92《清漆、清油和稀释剂颜色的测定法》
3.1.1铁钴比色法
3.1.1.1测试原理:在一定温度下,将试样置于人造日光比色箱或木制暗箱内的透射光下与标准色阶号进行目视比较,确定试样的颜色号。3.1.1.2材料及仪器色设备无色玻璃试管标准色阶溶液人造日光比色箱木制暗箱
3.1.1.3操作要点将试样装入无色的玻璃比色管中,于人造日光比色箱或木制暗箱内,在30~50cm视距的透射光下与标准色阶进行目视比较,选出两个与试样颜色最接近的,或一个与试样颜色相同的标准色阶号。
3.1.1.4结果表示记录与试样颜色最接近的或与试样颜色相同的标准色阶号,该号则表示试样的颜色。
3.1.1.5注意事项:
3.1.1.5.1测定前,应检查比色管是否清洁,透明。否则不能使用。
3.1.1.5.2如试样由于温度低而引起浑浊时,可在水浴上加热到(50~55)℃,保持5分钟,然后冷却到(23±2)℃,再进行测定。
3.1.1.5.3测定时,当色相不同时,可不考虑色相,只比较深浅。
3.1.1.5.4铁钴比色计要妥善保管,防止日照.每三年校正一次。
3.1.2罗维朋比色法
3.1.2.1测试原理将试样装入样品池(比色皿)中,用标有罗维朋色度值的红、黄、兰三原色滤色卡与试样进行目视匹配,当匹配色与试样色一致时,以三滤色片的色度标单位值表示试样的颜色。3.1.2.2材料及仪器设备样品池罗维朋比色计3.1.2.3操作要点首先选择适合样品规格的样品池,将装有样品的样品池放入仪器中,从目镜中观察试样,对各滤色片进行匹配组合,直到组成的颜色与试样的颜色一致。3.1.2.4结果表示用各滤色片色度标单位值表示试样的颜色。3.1.2.5注意事项3.1.2.5.1当目视匹配时,如果滤色片较样品暗,应在样品池中外加中性灰色滤色片,使二者颜色和亮度一致。3.1.2.5.2测试结果应记录各滤色片的色度标单位值,并注明所用样品池规格.3.2GB/T9281-88《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加氏颜色等级评定透明液体的颜色》。3.2.1测试原理3.2.2材料及仪器设备加氏颜色号无玻璃试管比色计3.2.3操作要点将试样倒入清洁的试管内,放入比色计的试样架上,打开光源,以30~50cm之间的视距进行目视观察,比较试样与标准号最接近的颜色。3.2.4结果表示以与试样颜色最接近的标准号表示试样的颜色。3.2.5注意事项3.2.5.1本标准适用于干性油、清漆、脂肪酸、聚合物脂肪酸及树脂溶液。3.2.5.2如果试样内有可见的混浊现象时,需经过滤。3.2.5.3测定时,装入试管中的试样高度应不低于70mm。3.2.5.4测试结果应注明采用的是玻璃颜色标准还是液体颜色标准,试样是否过滤过。3.3GB/T9282-88透明液体以铂-钴等级评定颜色3.3.1测试原理将试样的颜色与铂-钴颜色标准进行比较,并用铂-钴颜色单位来表示结果。3.3.2材料及仪器设备(略)3.3.3操作要点将试样倒入清洁的试管内,放入比色计的试样架上,打开光源,以30~50cm之间的视距进行目视观察,比较试样与铂-钴标准色最接近的颜色。3.3.4结果表示试样的颜色以最接近某一标准色的铂-钴单位数来表示。3.3.5注意事项3.3.5.1本标准适用于颜色和铂-钴等级标准颜色相似的透明液体。3.3.5.2如试样有混浊现象或可见杂质时,应先进行过滤。3.3.5.3当试样颜色介于两标准之间时,结果取颜色较深者。3.3.5.4当试样与标准色色相不同时,结果比对难以判断时,应对试样颜色作一说明。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
1.定义、目的及意义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温度下,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以g/ml表示。测定密度主要是控制产品包装容器中固定容积的质量;在生产中可以发现配料是否准确。
2.相关标准
GB/T6750—86《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
3.1测试原理首先用蒸馏水的密度校准比重瓶的体积,然后在一定温度下,称量比重瓶中试样质量,根据试样的质量和比重瓶的体积,计算出试样的密度。
3.2仪器设备比重瓶:比重瓶有两种,一种是容量为20~100ml的玻璃比重瓶;另一种是容量为37ml的金属比重瓶。
3.3操作要点将已称重的比重瓶中注满蒸馏水,擦去溢出部分,立即称量.计算出比重瓶的容积。用试样代替蒸馏水,计算出试样的密度。
3.4注意事项
3.4.1操作时,应戴分析手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比重瓶。
3.4.2称量前,应快速注满比重瓶,使易挥发试样质量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
3.4.3当试样注入比重瓶中,应防止产生气泡。
3.4.4将溢流口周围的溢出物彻底擦净,保证称量准确性。
涂料细度测定法1.定义细度是涂料中颜料及填料分散程度的一种量度。即在规定的条件下,于标准细度计上所得到的读数。该读数即细度计某处凹槽的深度,一般以微米(μm)表示。细度是产品的内在质量之一,对成膜质量、漆膜的光泽、耐久性、涂料的贮存稳定性等均有很大影响。2.相关标准
GB/T1724-79(89)涂料细度测定法
GB/T6753.1-86涂料研磨细度的测定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3.1GB/T1724-79(89)涂料细度测定法3.1.1测试原理将试样充分搅拌均匀,用小调漆刀将试样滴入刮板细度计的最深部位(最上端)数滴,以双手持刮刀从
刮板细度计的最上端垂直匀速刮过,在规定的时间、角度及最小分度线内,对光观察颗粒均匀显露处,最终判断涂料的细度。3.1.2材料及仪器设备调漆刀刮板细度计:量程分别为0~50μm,0~100μm,0~150μm。3.1.3操作要点首先对试样进行预测,以选择量程最适宜的细度计。细度≤30μm,应选用0~50μm量程的细度计;细度为31~70μm时,应选用0~100μm量程的细度计;细度在70μm以上时,应选用0~150μm量程的细度计。3.1.4结果表示细度读数与相邻分度线范围内,颗粒不得超过三个,平行测定三次,结果取两次相同的读数。3.2GB/T6753.1-86涂料研磨细度的测定3.2.1测试原理3.2.2材料及仪器设备调漆刀刮板细度计3.2.3操作要点首先对试样进行预测,以选择量程最适宜的细度计。细度在40~90μm范围内,应选择100μm量程的细度计;细度在15~40μm范围内,应选择50μm量程的细度计;细度在5~15μm范围内,应选择25μm量程的细度计;经度在1.5~12μm范围内,应选择15μm量程的细度计。3.2.4结果表示观察试样出现的颗粒密集点之处,寻找颗粒数不得超过5~10个的3mm宽的条带,以条带的上限读数为细度值,在密集点出现之处的前面出现的分散的颗粒点,可不予考虑。3.2.5影响细度测定的因素3.2.5.1样品的代表性:测试前应充分搅拌试样,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3.2.5.2被测漆液的粘度:一般粘度与细度成反比,因为粘度低,造成溶剂挥发较快,使颗粒容易显露出来。3.2.5.3溶剂的挥发速度:溶剂挥发速度快,测得后细度值偏高3.2.5.4读数时间:读数时间长,细度值偏高,因为溶剂挥发,颗粒逐渐突出,所以应在规定时间内读数。3.2.5.5空气泡:由于测试前搅拌试样,往往会把空气带入漆内,使空气泡在细度计上显现出来,造成读数误差,因此搅匀后的样品应放置一会再测试。3.2.5.6测定完毕,一定要把刮板细度计擦洗晾干,尤其是水性漆更要注意,以免细度计表面腐蚀而影响使用。3.2.5.7刮刀材质比细度计稍软,长期使用刮刀易受磨损,而造成测定值不准确,所以使用前应检查刮刀。涂料粘度测定法1.定义粘度是液体和胶态体系的主要物理化学特性。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在外力(压力、重力、剪切力)作用下,其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阻碍其分子间相互运动的能力,即液体流动的阻力。其数学意义是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2.相关标准
GB/T1723-93涂料粘度测定法
GB/T6753.4-1998色漆和清漆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
GB/T2794-1995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GB/T9269-88建筑涂料粘度的测定—斯托默粘度计法
GB/T9751-88涂料在高剪切速率下粘度的测定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3.1GB/T1723-93涂料粘度测定法
该标准规定了使用涂-1、涂-4粘度计及落球粘度计测定涂料粘度的方法。
3.1.1涂-1粘度计法
3.1.1.1测试原理涂-1粘度计测定的粘度是条件粘度.即为一定量的试样,在一定的温度下从规定直径的孔所流出的时间,
以秒(s)表示.其适用于测定流出时间不低于20s的涂料产品。
3.1.1.2操作要点每次测定之前须用纱布蘸溶剂将粘度计内部擦拭干净,在空气中干燥或用冷风吹干,对光观察粘度计漏嘴应清洁,然后将粘度计置于水浴套内,插入塞棒,将试样搅拌均匀,有结皮和颗粒时用孔径为246μm金
属筛过滤,调整温度为(23±1)℃或(25±1)℃,然后将试样倒入粘度计内,调节水平螺钉使液面与刻线刚好重合。盖上盖子并插入温度计,保持试样温度。在漏嘴下面放置一个50毫升量杯,当试样温度符合要求后,迅速将塞棒提起,试样从漏嘴流出时,立即开动秒表。当杯内试样达到50毫升刻度线时,立即停止秒表,试样流入杯内达到50毫升所需时间(秒),即为试样的条件粘度。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3%,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3.1.2涂-4粘度计法
3.1.2.1测试原理涂-4粘度计测定的粘度也是条件粘度。其测试原理同涂-1粘度计法。其适用于测定流出时间在150s以下的涂料产品。3.1.2.2操作要点粘度计的清洁处理及试样的准备同涂-1粘度计测定法所述,调整水平螺钉,使粘度计处于水平位置,在粘度计漏嘴下面放置一个150毫升的搪瓷杯,用手指堵住漏嘴,将(23±1)℃或(25±1)℃试样倒满粘度计中,用玻璃棒或玻璃板将气泡和多余试样刮入凹槽。松开手指,同时启动秒表,待试样流束刚中断时立即停止秒表。试样从粘度计流出的时间(秒),即为试样的条件粘度。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3%,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3.1.3落球原理落球粘度计测定的粘度也是条件粘度。即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规格的钢球通过盛有试样的玻璃管上、下两刻度线所需时间。其适用于测定粘度较高的透明液体产品。3.1.3.2操作要点将透明的试样倒入管中,使试样高于刻度线40mm,钢球也一同放入,塞上带铁钉的软木塞,用永久磁铁放置在带铁钉的软木塞上,将管子颠倒使铁钉吸住钢球,再翻转过来,然后将永久磁铁拿走,使钢球自由落下,当钢球通过上刻度线时立即开动秒表,至钢球落到下刻线时停止秒表,记下钢球通过两刻度线的时间(秒),即为试样的条件粘度。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3%,取两次测定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3.1.4注意事项3.1.4.1涂-1粘度计、涂-4粘度计的上边必须水平,以保证漏嘴处于垂直位置,测定时手指放开要快而自然,不要晃动粘度计,操作环境不要有机械振动等干扰。3.1.4.2漆液应按规定过滤,以免结皮、杂质和大颗粒堵住漏嘴而测不准3.1.4.3测定时温度必须严格控制,使之符合要求。3.1.4.4测定完毕,粘度杯必须用适当溶剂清洗干净,不要用金属丝等硬物刮洗,如果漏嘴有已干的沾附物,要先用适当的溶剂将其泡软然后用软的织物穿过漏嘴进行清洗,擦净保存。粘度计使用前必须检查粘度计是否干净,长期不用的粘度计应清洗干净并干燥后保存。3.2GB/T6753.4-1998色漆和清漆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3.2.1测试原理受试材料自装满的流出杯开始流出的一瞬间至接近流出孔处材料流束最初中断的一瞬间所经过的时间,为受试材料的流出时间,以秒(s)表示。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具有牛顿型流动的流体;且限于测定能准确地判定自流出杯的流出孔流出的液流断点的试验物料。流出时间超过100s的试验物料,由于延迟效应,断点难于断定且重复性差。3.2.2操作要点3.2.2.1预备测试
选择规定的某一标号的流出杯,其对所测试样要得到30s至100s的流出时间。在试样装满流出杯的5s之内松开手指进行测定,记录流出时间;重复进行测定,但这次要使试样在流出杯中保持60s后再松开手指。如果第二次结果与第一次结果之差大于它们平均值的10%,则认为该试样是非牛顿型的,因而不适宜用该方法来测定粘度。3.2.3.2流出时间测定选择规定的某一标号的流出杯,使其对于受试样品要能得出20s至100s之间的流出时间,且最好在30s至100s之间。调整样品的温度,用一手指堵住流出杯的孔,将试样倒入杯内,将玻璃板水平地拉过流出杯的边缘,使试样的水平面与流出杯的上边缘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进行测定,记录时间,精确至0.5s。3.2.4结果表示重复测试两次,计算两次测定的平均值。如果两次测定值之差大于平均值5%,则进行第三次测定。如果第三次测定值和前两次测定值任何一次之差不大于平均值5%,则舍弃超过要求的一次测定值,计算两次可接受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如果第三次测定仍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测定值,则是由于该试样具有不规则流动性而不适宜用本方法,应考虑使用别的试验方法。3.2.5注意事项3.2.5.1流出杯在使用后,试样开始变干之前,应立即用适宜的溶剂对其进行清洗。决不能使用金属清理工具或金属丝。如果流出孔被干沉积物沾污,应用适宜的溶剂使之变软,再仔细清洗,例如用软布穿过流出孔拉擦清洗。3.2.5.2在测试过程中,可以把温度计插进试样流束中,但不能干扰流束中断观察。调节的温度差不应大0.5℃。
3.3GB/T2794-1995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3.3.1测试原理一般高粘度的液体和粘稠的色漆和乳胶漆等都具有非牛顿流动性质,非牛顿型液体的粘度即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比是变量,随剪切速率变化而变化。通常用圆筒、圆盘或浆叶在涂料试样中旋转、使其产生回转流动,测定使其达到固定剪切速率时需要的应力,从而换算成粘度。
3.3.2操作要点视试样粘度大小,选用适宜的转子及转速使读数在刻度盘的20~80%范围内,将试样温度与试验温度平衡,并保持试样温度均匀。将转子垂直浸入试样中心部位,并使液面达到转子液位标线,开动旋转粘度计。读取旋转时指针在园盘上不变时的读数。
3.3.3结果表示每个试样重复测定三次,取三次试样测试中最小一个数值作为测试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3.3.4注意事项
3.3.4.1装卸转子时应小心操作,不要用力过大,以免转子弯曲。装上转子后不得将仪器侧放或倒放。
3.3.4.2连接螺杆和转子连接端面及螺纹处应保持清洁,每次使用完毕应及时清洗转子,并妥善安放于转子架中。
3.4GB/T9269-88建筑涂料粘度的测定—斯托默粘度计法
3.4.1测试原理使用斯托默粘度计测试产生200r/min转速所需要的负荷,并以该负荷(以克表示)或该负荷的一种对数函数克雷布斯(krebs)单位(KU)值表示涂料的粘度。
3.4.2操作要点将涂料充分搅匀移入容器中,使涂料和粘度计的温度保持在(23±0.2)℃,将转子浸入涂料中,使涂料液面刚好达到转子轴的标记处。按A法(无频闪计时器)、B法(有频闪计时器)进行试验。
3.4.3结果表示
试验结果以克或KU表示。其中A法,根据试验得到的产生100r/30s时所需加的砝码的克数,从负荷与KU
值的对应表中查得KU值。B法,根据试验得到的产生
200r/min或100r/30s图形所必需的砝码的克数,从负荷与KU值的对应表中查得KU值。
3.5
GB/T9751-88涂料在高剪切速率下粘度的测定。
3.5.1测试原理同3.3.1,该标准规定了在5000~20000s-1的剪切速率下,测定涂料的动力学粘度,其目的是用来测定涂料施工过程中产生高剪切速率下的粘度。
3.5.2操作要点将粘度计的固定部分(定子或盘)的温度调到适量温度,取适量的受试产品至粘度计的适当部位,启动转子,当指针达到稳定时,记下读数。
3.5.3结果表示结果以Pa·s表示,若仪器读数不直接表示粘度,则应用适当的换算系数或使用适当的校正曲线求得该粘度。平行测定两次,两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涂料不挥发物含量测定法
1.定义、目的及意义涂料不挥发物含量系指涂料所含有的不挥发物质的量,一般用不挥发物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2.相关标准
GB/T1725—79(89)《固体含量的测定法》GB/T6751—86《色漆和清漆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
3.1GB/T1725—79(89)《固体含量的测定法》3.1.1测试原理:将少量试样置于预先干燥和准确称量的器皿内,使试样均匀地流布于器皿的底部,在规定的温度下经焙烘后,恒重、称量。
3.1.2材料及仪器设备培养皿:直径75~80mm
表面皿:直径80~100mm
磨口滴瓶:50mm
玻璃干燥器:内放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电热鼓风恒温烘箱天平:感量为0.01g
3.1.3操作要点培养皿法:烘试样之前,将干燥洁净的培养皿预先在(105±2)℃下,烘30分钟。取出冷却后称重。采用减量法,称取试样1.5~2g,放入已调节好温度的烘箱内烘烤,直至试样恒重。按标准中计算公式计算。表面皿法:烘试样之前,将干燥洁净的二块可以互相吻合的表面皿预先在(105±2)℃下,烘30分钟。取出冷却后称重。将试样放入一块表面皿内,另一块盖在上面(凸面向上)。称取试样1.5~2g,再将盖的表面反过来,使两块表面皿互相吻合,再将表面皿分开,使试样面朝上,放入已调节好温度的烘箱内烘烤,直至试样恒重。按标准中计算公式计算。
3.1.4结果表示试样平行测定两次,结果取两次试样的平均值。两次结果的相对误差不大于3%。
3.1.5注意事项
3.1.5.1培养皿法适用于一般性涂料的测试;乙法适用于高粘度涂料的测试。
3.1.5.2当固体含量低于15%时,试样应称取4~5g。
3.1.5.3试样的焙烘温度可根据各类涂料的树脂类型确定。
3.2GB/T6751—86《色漆和清漆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3.2.1测试原理同3.1.13.2.2材料及仪器设备称样器皿玻璃棒玻璃干燥器电热鼓风恒温烘箱天平
3.2.3操作要点将圆盘和玻璃棒一同放入(105±2)℃烘箱内焙烘,恒重后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1.8~2.2g,放入(105±2)℃烘箱内焙烘,保持3小时,取出冷却后称重。按标准中计算公式计算。
3.2.4结果表示试样平行测定两次,结果取两次试样的平均值。结果精确到一位小数。
3.2.5注意事项
3.2.5.1称取试样前,器皿和玻璃棒应同时在(105±2℃)下恒重。
3.2.5.2称取试样量应在(2±0.2)g范围内。
3.2.5.3对含高挥发性的溶剂的产品,应采用减量法进行称量。
3.2.5.4对粘度较大的试样,在烘烤期间,取出后用玻璃棒搅拌试样,再继续烘烤。
3.2.5.5烘烤试样的温度也可商定。
1.定义不挥发物体积:受试产品在规定温度下,以均匀且规定的厚度固化或干燥规定时间后所得到的剩余物的体积。将受漆器(圆片或板片)在空气及水(或其他已知密度的适宜液体)中称重,用受试产品涂覆,干燥后再在空气及相同液体中称重。根据这些测量值,就能计算出干涂层的质量、体积和密度。通过测定液体涂料密度(ISO2811),不挥发物的质量以及干涂层的密度,就可计算不挥发物的体积。体积固体含量
2.相关标准
GB/T9272-1988色漆和清漆—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来测定涂料的不挥发物体积百分率(正在修订中)
ISO3233:1998色漆和清漆—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来测定涂料的不挥发物体积百分率
3.检验方法要点本标准规定了一种通过测量任何规定温度范围以及干燥或固化时间内所得到的干涂层的密度,从而来测定色漆、清漆及相关产品中不挥发物体积百分率的方法。本方法不适用于超过临界颜料体积浓度配制的色漆。
4.仪器和材料普通实验室仪器和下列仪器设备和材料:
4.1分析天平,精确到0.1mg。
单盘型的天平是非常方便的,一种有用的改型是用如图1中所示的标准配衡附件来代替天平盘。图中:1.天平臂2.标准配衡附件3.圆片4.浸渍液体
图1特制的天平支架
4.2受漆器受漆器(圆片或板片)的选择取决于待测涂料的类型。圆片最好应用于低粘度的色漆以及稀释到喷涂粘度的色漆。板片可以应用于触变性涂料或其他能用刮漆刀刮涂的涂料或使用浸涂法施工的色漆。
4.2.1圆片,直径约为60mm,厚度约为0.7mm,距边缘2至3mm处有一小孔。注:一般认为不锈钢圆片是令人满意的,但其缺点是其密度比一般液体涂料大得多。轻质材料的圆片,包括塑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也可使用,只要其在与液体涂料所含有的溶剂接触时体积不变,且在必须进行的加热及干燥过程中体积也不变即可。
4.2.2板片,尺寸是(75±5)mm×(120±5)mm,在板片纵轴上距短边2至3mm处有一小孔。一种带尖端的板片可用于采用浸涂法施工的涂料(见图2)。玻璃板片由于其很平也可以使用。然而,因在玻璃上很难开孔,因此如使用玻璃板片,最好用一根细金属丝制成的镫形件或吊架(见图3)将其悬挂。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金属丝直径不应超过0.3mm。
注:这种尺寸的板片可能难以放进天平箱内,可以使用更小的板片,只要涂漆面积不小于5600mm2即可。图2——浸涂法用的合适的板片
(由于两面涂漆,其尺寸比标准矩形板片要小点)
尺寸以毫米计图中:1.天平臂2.标准配衡附件3.金属丝吊架4.板片5.浸渍液体
图3用于吊挂板片的金属丝吊架
4.3吊钩,用于在称量过程中将受漆器吊挂在天平上。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金属丝直径不应超过0.3mm。
注:一根长为(30~40)mm的镍铬(80:20)金属丝是适宜的。
4.4烧杯,大小应能浸没受漆器且上面至少留有10mm的间隙,并且能放进天平箱内。
4.5支架,如果5.1中所推荐的配衡附件不能得到的话,则在天平镫形件下装一个不会卡住天平盘阻尼器的支架来放置烧杯。
4.6浸渍液,具有合适密度和类型的液体且对于涂层是惰性的。注:对大多数产品用蒸馏水是合适的,也能使用不影响漆膜的有机液体。
4.7干燥器,使用像硅胶类的干燥物质。
4.8空气干燥箱,能保持规定或商定的温度(见附录A)至±2℃(对于最高为150℃的温度)或±3.5℃(对于150℃以上和最高为200℃的温度)范围内。空气干燥箱应装有强制通风设备并且空气流速应在(0.8~1.2)m/s范围内。测定空气流速的方法在ISO3251:1993的附录C中给出。警告:为了防止爆炸,与干燥箱底面积有关的受漆器的数量必须控制在溶剂蒸汽浓度不超过20g/m3。空气循环不好以及高浓度的蒸汽也可导致错误的结果。
4.9带调压器的小电动机:电机转速为(200~4000)r/min,小电动机轴上最好安上一个钻夹头。
4.10金属Y形件:Y形件上带有可以挂圆片的两个小钩。
4.11容器:圆形金属容器或其他容器用来收集甩出的物质。
5.操作要点进行一式两份样品的平行测定。样品可以采用浸涂、刷涂或用刮涂器施涂于圆片或板片上。
5.1未涂漆的受漆器体积的测定
5.1.1将受漆器和吊钩在空气干燥箱中干燥,如需要,在推荐的温度下烘干10min,放入干燥器中冷却,称量受漆器在空气中的质量。记录这个质量为m1。
5.1.2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浸渍液体,必须保证液面高出悬挂着的受漆器顶端至少10mm。在烧杯侧面标出该液面,并在整个测定过程中都要保持这个液面。液体温度最好应是(23±1)℃。将受漆器悬挂在液体中(见注),再次称重。记录这个质量为m2。
注:如果使用水作为浸渍液体,可以加入1至2滴合适的润湿剂使受漆器能迅速而充分地被润湿。
5.1.3记录液体的温度,并测定在该温度下液体的密度(见5.4)。记录密度为ρ1。
5.2施涂方法
5.2.1总则对圆片按5.2.2的方法、对板片按5.2.3的方法,将需要的近似数量的涂料施涂到圆片或板片上达到规定的膜厚(如已知)。注1:粘稠涂料可用已知数量的密度已知的规定稀释剂稀释。注2:触变性涂料在使用漆膜制备器涂布前,可以进行搅拌或用注射器施加触变性涂料。
5.2.2圆片浸涂是最好的施工方法,但也可以用刷涂法施工。把圆片系在一根结实的金属丝上,将其全部浸入样品中。然后把圆片匀速地提出来、滴干并除去圆片底部形成的任何厚边。这可以用玻璃棒沿着厚边刮拉同时旋转玻璃棒而除去。假若膜的表面有空气泡形成,用针尖将其弄破。注:其目的是为了在干燥时获得规定厚度的均匀涂层。30μm厚的涂层通常表示干涂层体积大于0.15ml。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必须浸两次,才能得到规定的厚度。在另外的情况下,为了得到这种合适的条件,有必要首先用适宜的稀释剂将液体涂料稍加稀释。符合这个厚度范围要求的干涂层的质量将随其密度而改变。
立即称量圆片的质量并记录这个质量为m3。
对于极稀的涂料产品,通过上述两次浸涂操作而无法得到所需厚度(30μm)的涂层,或对于涂料产品中颜料与树脂容易分离,用玻璃棒刮拉会造成涂层中颜料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均可采用甩平操作,即在将圆片匀速地从样品中提出来、滴干并用针尖除去圆片上的空气泡后将其挂在Y形件(5.10)上。Y形件夹在小电动机的钻头夹上,开启电动机并调节电压以调节转速,直到圆片甩平(20~30)s为止(仪器装置见图4)。在使用甩平操作时不称量刚涂完湿漆后此时圆片的质量。图中:1.马达2.卡盘3.固定在卡盘内的金属Y形件4.涂漆圆片
5.收集圆片在甩动时过剩涂料的容器
图4使圆片具有均匀涂层的离心装置
5.2.3板片通过浸涂法将样品施涂于图2所示的板片上,或用刮漆刀或线棒涂布器把样品施涂于板片上。立即称量涂漆板片的质量并记录这个质量为m3。
5.2.4干燥用受漆器浸漆时所用的金属丝或使用其他合适的装置把涂过漆的受漆器悬挂起来。此时不要使用吊钩。让漆膜在附录A中规定的条件下干燥。
5.3干涂层体积的测定
5.3.1干燥后,把已涂漆的受漆器从干燥时用于悬挂的装置上摘下来,将它连同吊钩一起放入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量在空气中的质量。记录这个质量为m4。
5.3.2将已涂漆受漆器放入未涂漆受漆器浸渍时所用的同一液体中进行称量(见5.1.2与其注)。务必保证悬浮液体的温度与未涂漆受漆器在该液体中称重时的温度完全相同。假如由于漆膜吸收液体而使质量变化很快,就应采用另一种不被漆膜吸收的液体来代替,并重新测定。记录这个质量为m5。
注:本方法不适合于以高于临界颜料体积浓度而配制的涂料。
5.4液体涂料密度的测定用ISO2811各部分规定的方法之一测定样品的密度,精确到1mg/ml,测定密度时的温度要和测定浸渍液体密度时的温度完全相同。记录这个密度为ρ2。
5.5涂料不挥发物质量百分率的测定仅在用圆片涂漆并采用甩平操作的情况下使用,此时按ISO3251:1993规定进行测定。
6结果表示
6.1计算用下列公式计算干涂层的密度、不挥发物的质量百分率以及不挥发物的体积百分率:干涂层密度,ρ0ρ0=×ρ1(1)
不挥发物的质量百分率,NVm
NVm=×100(2)用圆片涂漆并采用甩平操作时NVm(5.5)测得。不挥发物的体积百分率,NVv
NVv=NVm×ρ2/ρ0(3)
式中:m1——空气中未涂漆受漆器质量,单位为克(g);
m2——浸入浸渍液体中未涂漆受漆器的表观质量,单位为克(g);
m3——湿涂漆受漆器的质量,单位为克(g);
m4——干涂漆受漆器在空气中的质量,单位为克(g);
m5——浸入浸渍液中干涂漆受漆器的表观质量,单位为克(g);
NVm——不挥发物的质量百分率;
NVv——不挥发物的体积百分率;
ρ0——干涂层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ρ1——浸渍液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ρ2——液体涂料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计算所得到的两个结果的平均值。
6.2重复试验如测得的结果超过重复性限值,进行第三次测定,并取所有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如第三次测得的结果和别的结果差值大于1.5×(0.48+0.0086×NVv),在试验报告中注明这个情况,并且列出各个结果。
7.其他事项
7.1本标准与ISO3233-1998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标准的章条编号技术性差异原因2部分标准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符合我国国情。5.9~5.11增加了用圆片涂漆甩平时的一些附件。本标准增加了适用于某些涂料的用圆片涂漆并甩平的方法,使标准适用范围更广。左边所列为甩平时用的相关附件。7.2.2增加了适用于某些涂料的用圆片涂漆后的甩平操作对甩平操作进行了详细规定,使标准更易实施。7.5,8增加了采用甩平操作后涂料不挥发物质量百分率的测定方法采用甩平操作时由于无法准确测定湿涂漆圆片的质量,因而无法通过计算获得涂料不挥发物质量百分率值。此处专门规定此方法是使标准内容更完整。10f)增加了应在报告中注明是否采用甩平操作的内容更合理,便于理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测定
1、原理:用重量法测定涂料在105℃时的挥发物,用气相色谱法或卡尔·费休法测定涂料中的水分,涂料总挥发物含量中扣除水分含量,即为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对于溶剂型涂料而言,由于涂料中水的含量极低,因此水含量可忽略不计。
2、试剂:略。
3、仪器:天平:精度0.001g
电热鼓风干燥箱:精度±2℃
涂料比重杯等。
4、操作步骤:①挥发物含量V的测定:按GB/T6751-1986进行。
②水分含量VH2O的测定:详见“内墙涂料中水含量的测定”。③密度ρ的测定:按GB/T6750-1986进行。试验温度为(23±2)℃。
5.结果的表示:以每升涂料中所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克数来表示。单位:g/L。
对于内墙涂料:VOC=(V-VH2O)×ρ×103
对于溶剂型木器涂料:VOC=V×ρ×1036.注意事项:①测定溶剂型木器涂料中聚氨酯漆类的VOC值时,由于其限值根据光泽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测定的同时要测定漆膜光泽。标准中未规定光泽的测定方法,测定可按GB/T9754-88规定进行,在平板玻璃上制板,湿膜厚度为100μm。对于清漆需涂布于预涂有无光黑漆的玻璃板上。
②测定溶剂型木器涂料的VOC值时,应按产品规定的配比和稀释比例混合后测定。如稀释剂的使用量为某一范围时,应按照推荐的最大稀释量稀释后进行测定。例:某涂料包装桶上标明施工时稀释剂用量为10%~20%,测定时应将涂料与稀释剂按100∶20比例混合后测定其105℃挥发物和(23±2)℃下密度,再计算出VOC值。③内墙涂料中水分测定注意事项见水分测定。
涂料贮存稳定性测定法
1.定义、目的及意义贮存稳定性是指涂料产品在正常的包装状态和贮存条件下,经过一定的贮存期限后,产品的物理或化学性能所能达到原规定使用要求的程度。它反映涂料产品抵抗其存放后可能产生的异味、稠度、结皮、返粗、沉底、结块、干性减退、酸值升高等性能变化的程度。由于涂料产品在生产厂制成后,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周转,往往可能贮存几个月,甚至数年以后才使用,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有增稠、变粗、结块、沉淀等弊病产生,若这些变化超过容许的限度,就会影响到成膜性能,甚至涂料本身开桶后就不能使用,造成浪费。
2.相关标准GB/T6753.3-86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GB/T9755-2001《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中5.5、GB/T9756-2001《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中5.5低温稳定性;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3.1GB/T6753.3-86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3.1.1测试原理液态色漆和清漆在密闭容器中,放置于自然条件或加速条件下贮存后,测定所产生的粘度变化,色漆中颜料沉降,色漆重新混合以适于使用的难易程度以及其他按产品规定所需检测的性能变化。表1沉降性质和级别评级产品情况10与初始状态相同,没有什么变化8铲刀面横向移动没有阻力,有轻微沉淀粘住铲刀6铲刀能以自重通过沉淀物下降到底部,铲刀面横向移动有一定阻力,部分结束粘住铲刀4铲刀能以自重不能通过结块下降到底部,铲刀面横向移动困难,以铲刀刀刃移动有轻微阻力,用铲刀能容易地恢复均匀的县浮液2铲刀面横向移动有很大的阻力,铲刀刀刃移动有一定的阻力,仍然能恢复成均匀的县浮液0结块很硬,用铲刀搅动不能恢复成均匀的县浮液,甚至于把上层清液倒出来以后也恢复不了
3.1.4结果表示本方法最终评定以“通过”或“不通过”为结论性评定。当所有各条评定都为“0”级或只按沉降程度评定为“0”级时,试样被认为“不通过”,其它情况则为“通过”或按产品要求评定。
3.2GB/T9755-2001;GB/T9756-2001中5.7低温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3.2.1测试原理使水性漆经受冷冻和随后融化(循环试验)后观察评定容器中试样的沉淀、胶结、聚结、结块等状况。
3.2.2操作要点将试样装入约1L的塑料或玻璃容器内,密封,放入(-5±2)℃的低温箱中,18h后取出容器,在(23±2)℃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放置6h,如此反复三次,打开容器,搅拌试样观察有无硬块、凝聚及分离现象。
3.2.3结果表示若冻融循环后试样无硬块、凝聚及分离现象,则可用“不变质”表示。涂料使用量测定法1.定义、目的及意义涂料使用量是指涂料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在单位面积上涂刷一定厚度的漆膜时所需的漆量。以克/米2表示。使用量的测定,可供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作用料计划时参考。涂料使用量与实际耗漆量是不同的,对于挥发性漆是指喷涂在样板表面上的漆,不包括飞溅和损失的漆,因此实际耗漆量要比使用量多些。2.相关标准
GB/T1758-79(89)涂料使用量测定法(现已废止)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3.1刷涂法3.1.1测试原理该方法一般作为油基型漆使用量之测定,通过测定样板涂漆前后重量的增加值,计算出单位面积的用漆量。3.1.2操作要点先在感量为0.1克天平上称出漆刷及盛有试样容器的重量,在马口铁板上用刷涂法制备样板,再称出漆刷及盛有剩余试样容器的重量。3.1.3结果表示油漆使用量克/米2(X)按下式计算:
W1-W2
X=×104
S3.1.4注意事项应保证涂刷后的涂膜均匀。3.2喷涂法3.2.1根据稀释比测出油漆使用量3.2.1.1测试原理该方法一般用于测定挥发性漆的使用量。将已稀释好的试样喷涂于马口铁板上,通过测出马口铁板涂漆前后重量的增加值,计算单位面积的用漆量,然后换算成稀释前的油漆使用量。3.2.1.2操作要点在天平上称出马口铁板重,将已稀释好的试样喷涂于马口铁板上,立即称出样板重。3.2.1.3结果表示稀释后油漆使用量克/米2(X1)按下式计算:
B-A
X1=×104
C
稀释后油漆使用量克/米2(X2)按下式计算:
X1·Y
X2=X1-
1003.2.2根据固体含量测出油漆使用量。3.2.2.1测试原理将已稀释好的试样喷涂于马口铁板上,干燥后称重,根据马口铁板涂漆前后重量的增加值及试样的固体含量计算油漆使用值。3.2.2.2操作要点在天平上称出马口铁板重,将已稀释好的试样喷涂于马口铁板上,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条件干燥24小时后,称重。3.2.2.3结果表示油漆使用量克/米2(X1)按下式计算:
B-AX=
×100×104
S·D
涂料流平性测定1.定义、目的及意义涂料施工后,其涂膜由不规则、不平整的表面流展成平坦而光滑表面的能力称为涂料的流平性。涂料的流平是重力、表面张力和剪切力的综合效果,因此流平的前提是涂料是否能润湿工件表面,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就与涂料的组成、性能和施工方式等有关。另外涂料中若加入硅油、醋酸纤维素等溶剂,也可直接改善涂膜的流平性。2.相关标准
GB/T1750-79(89)涂料流平性测定法(现已废止)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3.1测试原理将涂料刷涂或喷涂于表面平整的底板上,测定刷纹消失和形成平滑漆膜表面所需的时间,以此表示涂料的流平性。3.2操作要点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用漆刷在马口铁板上迅速先纵向后横向地涂刷,涂刷时间不超过2~3分钟,然后在样板中部纵向地由一边到另一边涂刷一道(有刷痕而不露底)。自刷子离开样板的同时,开动秒表,测定刷子划过的刷痕消失和形成完全平滑漆膜表面所需的时间。采用喷涂法时,需将试样喷涂在马口铁板上,并将样板置于恒温恒湿条件下,观察涂漆表面达到均匀、光滑、无皱状态所需的时间。3.3结果表示流平性以刷纹消失和形成平滑漆膜表面所需的时间(分)来表示。色漆流挂性测定法1.定义、目的及意义液体涂料刷在垂直表面上,受重力的影响,在湿膜未干燥以前,部分湿膜的表面容易有向下流坠,形成上部变薄,下部变厚,或严重的形成球形、波纹形状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这种涂料易流挂,或其抗流挂性不好,是涂料应该避免的性能。它的起因主要是涂料的流动特性不适宜,或者是涂层过厚超过涂料的可能达到的限度,或是涂装环境和施工条件不合适也会造成流挂现象。涂料的流挂速度与涂料粘度成反比、与涂层的厚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涂膜的流挂性不符合标准规定,干后就难得到平整厚薄均匀的涂膜,影响装饰外观,还要影响各项保护性能。2.相关标准
GB/T9264-88色漆流挂性的测定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3.1测试原理在试板上涂上一定厚度的涂膜,将试板垂直立放,涂料在未干燥前受重力影响,产生流坠,采用流挂试验仪对色漆的流挂性进行测定。3.2操作要点充分搅匀样品,将足够量的样品放在刮漆器前面的开口处。用2~3s完成刮涂。将刮完涂膜的试板立即垂直放置。放置时应使条膜呈横向且保持“上薄下厚”。待涂膜表干后,观察其流挂现象。若该条厚度涂膜不流到下一个厚度条膜内时,即为该厚度的涂膜不流挂。涂膜两端各20mm内的区域不计。3.3结果表示同一试样以二块样板进行平行试验。试验结果以不少于两块样板测得的漆膜不流挂的最大湿膜厚度一致来表示(以微米计)。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1定义、目的及意义干燥也称固化,系指涂料由液态涂膜变成固态涂膜的全部转变过程。干燥的转变过程习惯上可分为表面干燥、实际干燥和完全干燥三个阶段。表面干燥时间指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液体层表层成膜的时间。实际干燥时间指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液体层全部形成固体涂膜的时间。
2.相关标准
GB/T1728-79(8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6753.2-86涂料表面干燥试验小玻璃球法
GB/T9273-88漆膜无印痕试验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3.1GB/T1728-79(8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3.1.1材料和仪器设备干燥时间试验器3.1.2操作要点表干时间的测定有二种方法即甲法-吹棉球法、乙法-指触法。甲法:吹棉球法在漆膜表面上放一脱脂棉球,用嘴沿水平方向轻吹棉球,如能吹走而漆膜表面不留有棉丝,即认为表面干燥。乙法:指触法以手指轻触漆膜漆膜表面,如感到有些发粘,但无漆沾在手指上,即认为表面干燥。实干时间的测定有四种方法:甲法:压滤纸法在漆膜上用干燥时间试验器压上一片滤纸,经30s后移去试验器,将样板翻转,滤纸能自由落下,即认为实际干燥。乙法:压棉球法
在漆膜上用干燥时间试验器压上一脱脂棉,经30s后移去试验器,无棉球痕迹及失光现象,即认为实际干燥。丙法:刀片法用刀片对样板上漆膜或腻子膜切划。观察其底层及膜内,如均无粘着现象,即认为实际干燥。丁法:厚层干燥法将干燥后的试块从铝片盒中取出,从中间切成两份,剪切处应无粘液状,将剪切面合拢再拉开,也无拉丝现象,即认为实际干燥。
3.1.3结果表示及结果判定记录达到表面干燥所需的最长时间,以h或min表示。按规定的表干时间判定通过或未通过。
3.1.4注意事项3.1.4.1测定时应注意干燥时间测定的环境条件:常温干燥: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烘干漆:规定温度下烘烤,烘烤样板时应开启鼓风。3.1.4.2测定用样板的膜厚应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3.1.4.3测定时应注意底材的选用,结果应注明相应的底材。3.1.4.4测定时油基漆的样板不能与硝基漆的样板同时放在一个烘箱里烘烤。3.2GB/T6753.2-86涂料表面干燥试验小玻璃球法此法为测定漆膜表面干燥时间的一种方法,仅适用于自干型涂层。3.2.1材料和仪器设备小玻璃球等3.2.2操作要点将约0.5g小玻璃球于一定的高度倒在漆膜表面上,然后样板倾斜20°,用软毛刷能轻轻刷离漆膜上的小玻璃球时,即认为表面干燥。3.2.3结果表示及结果判定记录达到表面干燥所需的最长时间,以h或min表示。按规定的表干时间判定通过或未通过。3.2.4注意事项3.2.4.1测定时应注意干燥时间测定的环境条件: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3.2.4.2测定用样板的膜厚应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3.2.4.3测定时应注意底材的选用,结果应注明相应的底材。3.2.4.4测定时应注意所用玻璃球的直径需符合标准要求。3.3GB/T9273-88漆膜无印痕试验此法为测定漆膜实际干燥时间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自干及烘干型涂层。3.3.1材料和仪器设备3.3.2操作要点在漆膜表面上放一块25mm×25mm的聚酰胺丝网及一定质量的重物,经10min后取下重物及丝网,观察漆膜有无印痕来评定干燥程度。3.3.3结果表示经过规定时间涂层是否达到无印痕(通过和未通过)或涂层刚好无印痕的时间,以h或min表示。3.3.4注意事项3.3.4.1测定时应注意干燥时间测定的环境条件:常温干燥: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烘干漆:规定温度下烘烤,烘烤样板时应开启鼓风。3.3.4.2测定用样板的膜厚应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漆膜厚度测定法
1.目的及意义在涂料生产、检验和施工过程中,漆膜厚度是一项很重要的控制指标。涂料某些物理性能的测定及耐侯性等专用性能的试验,均需把涂料制成试板,在一定的膜厚下进行比较。在施工应用中,由于涂装的漆膜厚薄不均或厚度未达到规定要求,均对涂层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地测定漆膜的厚度是非常重要的。2.相关标准
GB/T13452.2-9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3.检验方法要点介绍3.1GB/T13452.2-9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此标准中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测定漆膜厚度的方法,共有6种,方法1~方法5均为测定干膜厚度的方法,方法6为测定湿膜厚度的方法。3.1.1方法1
此法是供漆膜干硬慢的气干涂料用的,这些涂料需要干燥几天,才能形成足够硬的漆膜,允许使用仪器来测定厚度。主要应用于气干漆处于固化早期的试板。3.1.1.1测试原理通过以干膜质量与干膜厚度之间的相应关系来测量干膜厚度。3.1.1.2仪器设备漆膜涂布器等3.1.1.3操作要点:3.1.1.3.1绘制漆膜质量与漆膜厚度关系图选用不同规格的漆膜涂布器将涂料涂布于质量相近的聚酯膜上,将涂漆聚酯膜与未涂漆聚酯膜同时水平置于干燥箱中于一定温度下烘烤,用模块于聚酯膜中心取下相同面积的涂漆与未涂漆聚酯膜,称量,计算出每平方米漆膜的质量;用指示表测定出涂漆与未涂漆聚酯膜厚度,计算出每块涂漆聚酯膜的厚度,绘出漆膜质量与漆膜厚度的关系图。3.1.1.3.2在试板上测定将样品以适当方法涂布于已称量的样板上,以适当方式干燥,称量,计算每平方米干膜的质量,对照上述关系图求出对应的膜厚。3.1.1.4结果表示:给出的值为一平均膜厚,以微米(μm)计。3.1.2方法2:千分尺法此法适用于实验室使用的小尺寸金属板或类似材料的平整表面,也可用于圆棒涂层的测量。3.1.2.1测试原理测定杠杆千分尺两个测量面之间的距离来得出相应的漆膜厚度。3.1.2.2仪器设备常见的有杠杆千分尺3.1.2.3操作要点首先调整好仪器零点,测定未涂漆底板的厚度,涂漆干燥后,再于同一部位测量总厚度,两者之差即为漆膜厚度。3.1.2.4结果表示以微米(μm)计。3.1.3方法3:指示表法此法适用于测定平整的涂漆试板。3.1.3.1测试原理利用仪器的触针测量漆膜与底材的高度差即可得到漆膜厚度。3.1.3.2仪器设备指示表,3.1.3.3操作要点先将漆膜刮破一很小部位,露出底材,然后按下仪器,使触针测量出高度差,漆膜厚度即显示于刻度盘上。3.1.3.4结果表示以微米(μm)计。3.1.4方法4:显微镜法此法中又规定了两种方法即A法和B法,分别用来测定不同底材上的干膜厚度。3.1.4.1方法A
系测量切自试板或涂漆物体断面上的干膜厚度的一般方法,在测量由于底材不平整造成漆膜厚度发生变化时特别有用。3.1.4.1.1测试原理试块经过处理后置于显微镜下,用目镜上的标尺直接标量,读取漆膜厚度。3.1.4.1.2仪器设备3.1.4.1.3操作要点将切割下的试块注入树脂中,经过处理露出横断面,置于显微镜下,用目镜上的标尺标量漆膜厚度。3.1.4.1.4结果表示以微米计。3.1.4.2方法B
此法不涉及试块的切割,直接在显微镜下测定。3.1.4.2.1测试原理从漆膜到底材切割出一个V字形缺口,测量a′、b′的宽度,就能按比例得到漆膜厚度a、b。3.1.4.2.2仪器设备常见的仪器有多用途干膜检验仪(型号有BYK3410型,德国BYK-Cardner公司)。3.1.4.2.3操作要点选择一定角度的刀具,将涂层切割至底材,然后从带有标尺的显微镜中可直接读出漆膜厚度。3.1.4.2.4结果表示以微米计。3.1.5方法53.1.5.1非破坏性仪器测量方法此法可用于磁性金属底材上及非磁性金属底材上膜厚的测量。3.1.5.1.1测试原理各类仪器其运转原理均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a.磁通量原理:依据磁通量随漆膜的非磁性层在磁体和底材之间的厚度变化来测量。
b.磁引力脱离原理:以克服永久磁铁与磁性底材之间的磁引力所需的力来测量漆膜厚度。
c.涡流原理:利用测头产生的交变磁场在金属底材中形成涡流,根据感应涡流的大小来测出漆膜厚度。3.1.5.1.2仪器设备磁性和非磁性测厚仪,常见的有
Elcometer345型(测试范围0~1250μm)(英国埃高仪器公司),主要用于磁性底材(运用磁通量原理)。
Mikrotest6G型(测试范围0~100μm)(德国Elektro-Physik公司即EPK公司),主要用于磁性底材(运用磁吸力脱离原理)。
QuaNix5500型(测试范围0~2000μm)(徳国科隆仪器公司),仪器为双测头结构,磁性及非磁性底材上均可使用(运用涡流原理)。3.1.5.1.3操作要点
Elcometer345型:仪器经置零和调校后,将测头置于被测漆膜上即可测定。
Mikrotest6G型:将仪器刻度盘量程推至最大,按动按钮,仪器即自动测定。
QuaNix5500型:仪器无需校准,将测头直接置于被试漆膜上即可测定。3.1.5.1.4结果表示以微米(μm)计。3.1.5.2β射线反向散射法此法主要用于移动中漆膜,如卷材涂层的连续测定。3.1.5.2.1测试原理根据反散射强度取决于底材和涂层的原子序数之间差异的原理,测量单位面积涂层的质量,即可得到测量面积内的平均厚度。3.1.5.2.2仪器设备常见的有FisherscopeMMS(Betascope型)β反散射仪(测试范围0~200μm)(德国HELMUTFISHER公司)3.1.5.2.3操作要点先用有均匀涂层厚度的标准来校正仪器,除连续测量或大面积测量外,测量时试验样板应稳固地对着测量孔。3.1.5.2.4结果表示以微米(μm)计。3.1.6方法6:湿膜厚度的测量此法中规定了两种测定方法:轮规和梳规,前者适用于实验室和施工现场,后者只适用于施工现场,作粗略测定。3.1.6.1轮规3.1.6.1.1测试原理由三个轮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机床设备采购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度高端装备制造生产线出口合同3篇
- 2024年度销售代理合同详细条款3篇
- 项目经理聘用合同
- 《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课件
- 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合同(2024版)
- 教育企业文化培训
- 招商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 手工制作培训合同
- 商务英语写作培训
- SLT800-2020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
- 学校诊断方案
- 新能源小镇建设方案
- 中国PCI冠脉介入指南专业解读
- 幻肢痛的综合治疗通用课件
- 校园网络监控系统调试及试运行方案
- 2024届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读后续写 告别鹦鹉 讲义素材
- 《金瓶梅》的人性研究
- 中班游戏教案坐传球
- 桑树种植行业分析
-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