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7424.23-2021光缆总规范第23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光缆元构件试验方法_第1页
(高清版)GBT 7424.23-2021光缆总规范第23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光缆元构件试验方法_第2页
(高清版)GBT 7424.23-2021光缆总规范第23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光缆元构件试验方法_第3页
(高清版)GBT 7424.23-2021光缆总规范第23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光缆元构件试验方法_第4页
(高清版)GBT 7424.23-2021光缆总规范第23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光缆元构件试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3.180.10M33GB/T7424.23—2021部分代替GB/T7424.2—2008光缆总规范光缆元构件试验方法(IEC60794-1-23:2019,Opticalfibrecables—Part1-23:Genericspecification—Basicopticalcabletestprocedures—Cableelementtestmethods,MOD)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7424.23—2021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方法G1:光缆中光单元的弯曲 35方法G2:光纤带几何尺寸测量——观测法 36方法G3:光纤带几何尺寸测量——孔规法 47方法G5:光纤带撕裂(可分性) 58方法G6:光纤带扭转 7 8 11方法G9:析油和蒸发 12方法G10:光纤可剥离性 13方法G11:松套管和微管的拉伸性能试验 IⅢGB/T7424.23—2021GB/T7424分为以下9个部分:——光缆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光缆总规范第20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总则和定义;——光缆总规范第21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光缆总规范第2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光缆总规范第23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 ——光缆第3部分:分规范室外光缆;——光缆第4-1部分:分规范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缆第5部分:分规范用于气吹安装的微型光缆和光纤单元。本部分为GB/T7424的第23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GB/T7424.20~GB/T7424.24共同代替GB/T7424.2—2008《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光缆基本中的第29章~第35章。本部分与GB/T7424.2—2008的第29章~第35章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方法G1的试验名称(见第4章,2008年版的第29章);——删除了方法G4“光纤带尺寸的千分表法”(见2008年版的第32章);——修改了方法G5试样的取样过程(见7.2,2008年版的33.2);——增加了方法G6中待规定细节的内容(见8.6);——删除了方法G7程序中使用热风扇平整试样的规定(见2008年版的35.4);——增加了方法G7中试验设备的推荐尺寸(见9.3中表1),并对试验设备和程序等内容进行了补 三种方法(见第12章)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7424.22—2021代替了IEC60794-1-22:2017(见12.1.4,GB/T7424.23—2021●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5972.32代替了IEC15972.40代替了IEC15972.46代替了IEC60793-1-40(见4.3);60793-1-46(见4.3);●增加引用了GB/T2●增加引用了GB/T7424.20—2021(见9.4,12.2.6);●增加引用了IEC60794-1-1:2015(见第3章);●删除了IEC60794-1-2;●删除了IEC60794-1-31:2018;●删除了IEC60811-401;——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删除了IEC60794-1-23:2019第4章“通用要求”; ——修改了IEC60794-1-23:2019中的图1,并将其6.7“光纤带几何尺寸的定义”移至3.3中;——9.4中将试验环境条件修改为“应符合GB/T7424.20—2021中宽松试验条件的规定”;——12.2.6中将试验环境条件修改为“应符合GB/T7424.20—2021中宽松试验条件的 要求”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将标准名称修改为《光缆总规范第23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光缆元构件试验方法》;——8.4中增加了有关光纤带旋转方式和次数的注;——13.1.1中将注1修改为“本试验包含在GB/T2951.11—2008中”;——13.1.2.3.1d)注中将参照的试验方法修改为“例如按照GB/T2951.21—2008进行的耐臭氧试——13.2.1中将注1修改为“本试验包含在GB/T2951.14—2008中”。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公司。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7424.1—1998的第3章和第6章;——GB/T7424.2—2002; 1GB/T7424.23—2021光缆总规范第23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光缆元构件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光缆和光电混合缆中的光缆元构件。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GB/T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GB/T2951.13—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GB/T7424.20—2021光缆总规范第20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总则和定义(IEC60794-1-2:2017,MOD)GB/T7424.22—2021光缆总规范第2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环境性能试验方法(IEC60794-1-22:2017,MOD)性(GB/T15972.32—2008,IEC60793-1-32:2001,MOD)GB/T15972.40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GB/T15972.40—2008,IEC60793-1-40:2001,MOD)GB/T15972.46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6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透光率变化(GB/T15972.46—2008,IEC60793-1-46:2001,MOD)IEC60794-1-1:2015光缆第1-1部分:总规范总则(Opticalfibrecables—Part1-1:Genericspecification—General)IEC60794-1-1: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IEC60794-1-1:2015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光缆元构件cableelement光缆组成部分中,根据应用场景设计,内含光纤且对光纤有一定保护作用的单元体。2GB/T7424.23—20213.23.3p——光纤带平整度;a——着色光纤的直径。3.3.1注1:光纤带横截面见图1。3.3.23.3.3光纤水平间距horizontalfibreseparation3.3.43GB/T7424.23—20214.2试样b)一种适合监测衰减变化的装置(依据GB/T15972.40和GB/T15972.46中试验方法)。4.5要求c)卷绕圈数;4GB/T7424.23—2021可采用5.4.2和5.4.3中描述的两种5.4.2方法1a)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b)平均值限值;5GB/T7424.23—20216.5要求光纤带端部10mm应能自由地插入并穿过孔规,且不对试样造成机械损伤。6.6待规定细节详细规范应包括如下内容:b)受试试样数。7方法G5:光纤带撕裂(可分性)本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不需要光纤可分时光纤带有足够的抗撕裂性,或者验证需要光纤可分时光纤带的光纤有足够可分性。本试验意图是能够用手撕开光纤带且光纤无损伤。7.2试样光纤带试样应从受试的光纤带或多个受试光纤带中选择,数量应符合详细规范中规定,典型值为3段到5段。每段试样的长度应能足以提供如下详述的试验样品数量。对于n芯光纤带而言,从上述每段试样中取n/2个样品。每个样品的最小长度应为100mm,与图3一致。将光纤带中的第1根光纤、第1根到第2根光纤、第1根到第3根光纤等,直至第1根到第n/2根光纤作为一个被试光纤单元进行制备。即代表光纤1的样品,代表光纤1到光纤2的样品,代表光纤1到光纤3的样品等。对第一段试样,首先应把第1个样品的1根光纤同光纤带中的其他光纤分开,然后把第2个样品的2根光纤同光纤带中其他光纤分开,再然后是从其他样品中分开带中的3根光纤、4根光纤等,依次类对所有其他试样做同样的准备工作。6GB/T7424.23—2021用于夹持的分开长度撕裂长度图3试样制备b)一台放大倍数至少为100倍的显微镜。把样品插入拉力测量设备,如图4所示。受试光纤撕裂两端以大约100mm/min到500mm/min对于光纤1、光纤1到光纤2、光纤1到光纤3,依次类推,直至光纤1到光纤n/2的样品,重复上述步骤。开后,光纤着色层上应能有效去除光纤带包覆层残留物。7GB/T7424.23—20218方法G6:光纤带扭转夹具夹具光纤带支撑物(例如管子)g扭转锁定夹具8GB/T7424.23—2021将试样固定在设备中,在2s时间内以180°±5°增量做扭转。每个扭转增量之后的最小驻留时间8.5要求光纤带散开之前应能承受详细规范中规定的180°转动的次数。8.6待规定细节详细规范应包括如下内容:a)试样数量;d)旋转方式(当不同于上述规定时)。9方法G7:套管弯折本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含光纤的套管承受在光缆安装和接头期间遭受到的机械应力的能力。本试验在取自光缆中含光纤的套管上进行。9.2试样除非另有规定,应试验5个试样。9.3设备设备包括一台试验装置,如图6所示。用于套管弯折的试验设备尺寸推荐值见表1。套管标称直径mmmmmm套管标称直径≤3.13.1<套管标称直径≤6.16.1<套管标称直径≤10.19GB/T7424.23—2021透明护罩透明护罩固定导槽可移动夹具位置2L固定夹具位置1L₂本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GB/T7424.20—2021中宽松试验条件的规定。试样应标出一段长度L₁,并且按照如图6所示安装在试验设备内,可移动夹具和固定夹具分开一段距离L₂。可移动夹具应以约10mm/s的速度从位置1移动到相距L的位置2,然后返回到位置1,构成1个试验参数L、L₁、L₂的值和循环次数(5次,除非另有规定)宜模拟运行使用条件,并由用户与供方L=L₁-(L₂+π×D) 在试验期间试样应未见明显弯折。9.6待规定细节详细规范应包括如下内容:a)循环次数(除非另有规定,5次);见表1所示);c)试验环境温度。10方法G8:光纤带残余扭转试验光纤带残余扭转试验用以评估已成缆光纤带内永久扭转的程度。光纤带试样应取自预处理过(老化过)的试验光缆。试样应足够长,包括50cm的标距长度和附加长度,以便两端夹具夹持和连接试验重物。试样数量应符合详细规范规定。10.3设备设备的构造应具有如下特点:a)光纤带应垂直悬挂,夹住顶部,底部在必要时能自由转动和移位;b)应把一个重物加到光纤带试样的底部,标距长度位于顶部夹具和底部重物之间;c)配置的底部重物应对光纤带不造成任何扭转或侧向负载;d)除非另有规定,标距长度应为50cm±5cm;e)除非另有规定,重物质量应为100g±5g;f)光纤带标距长度底部相对于顶部轴向旋转时,应提供一个可测量扭转角度的方法。10.4程序a)光缆于85℃±2℃下预处理30天后,从光缆中取光纤带试样,对相对湿度不做要求;b)把光纤带的一端夹持到顶部的夹具中;c)光纤带底部夹持上重物;d)当旋转停止且光纤带静止时,测量标距长度底部相对于标距长度顶部的扭转角度;e)依据式(2)计算试样的残余扭转度。 (2)式中:T——残余扭转度,单位为度每厘米[()/cm];L——实测的标距长度,单位为厘米(cm)。GB/Ta)受试试样数;11方法G9:析油和蒸发a)自然通风热老化箱,温度分辨力为1℃;c)试验装置见图7,包括:3)一台干燥器。钩子试样烧杯锥筒详图单位为毫米GB/T7424.23—2021称量清洁干燥的烧杯质量,记录为M₁。称量装配起来的试验装置(烧杯、锥筒和锥筒支架)的质量,记录为M₂。把大约10g试样加到锥筒内(上表面应是平滑的凸面,以使流体不停留,并且应在网子的网孔中不聚集)。称量装配起来的试验装置和试样的质量,记录为M₃。将装配起来的试验装置和试样放入热老化箱内,其加热温度和持续时间应符合详细规范规定,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重新称量装配起来的试验装置和试样的质量,记录为M₄。仔细地移出锥筒支架和锥筒,重新称量烧杯和其中试样的质量,记录为M₅。根据式(3)和式(4)计算析油量和蒸发量,并报告各重复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式中:B——已流进烧杯的复合物质量与试验前复合物质量的比值(析油量);E——从系统中流失的复合物质量与试验前复合物质量的比值(蒸发量)。报告的平均结果应不超过详细规范中给定的最大值。11.6待规定细节详细规范应包括如下内容:a)试验环境温度;b)试验加热温度;c)试验持续时间;d)所用的锥筒类型;e)受试试样数。12方法G10:光纤可剥离性12.1方法G10A:已成缆光纤的剥离力稳定性本试验通过测量光纤暴露到特定环境条件后可剥离性的变化来确定已成缆光纤涂覆层剥离力的稳定性。12.1.2.1试样长度光缆或光纤试样的长度应满足规定的试验。12.1.2.2试样制备从光缆中抽出光纤之前,光缆应按详细规范中的规定作预处理。GB/T7424.23—2021应提供足够的试样,使试验在10个按详细规范中规定处理过的光纤试样上进行,并且与参考光缆段的光纤试验结果做比较。光纤抽出之后,应小心地去掉粘在光纤上的所有填充复合物(例如用柔软的纸巾擦净)。设备包括光缆预处理设备(当需要时)和光纤可剥离性设备(依据GB/T15972.32)。按详细规范中规定的试样预处理和恢复时间之后,应按照GB/T15972.32规定测量光纤涂覆层剥离力。同样应按照GB/T15972.32规定对取自参考光缆段的光纤试样测量光纤涂覆层剥离力,比较两者的试验结果来确定剥离力的变化。另一选择是,试样可按照GB/T7424.22—2021方法F9取自老化后的光缆。剥离力的变化应满足详细规范中规定的要求。详细规范应包括如下内容:a)光缆预处理;b)光纤预处理;c)恢复时间和预处理;d)剥离力的允许变化。12.2方法G10B:光纤带的可剥性本试验的目的是依据去除涂覆层后的光纤洁净度和光纤带剥离引起断纤来评价光纤带的可剥性。试样应是受评估光纤带总体的代表。试样应足够长,能容许每个试样最多10次最少5次的剥除,剥除长度最少25mm。试样预处理的要求应由用户和供方商定。一台光纤带剥离设备和处理设备(当需要时)。a)机械剥离工具应提供一个加热面,其工作温度范围为+70℃~+140℃。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剥离操作时,加热面的温度波动应维持在±5℃以内。加热面应在剥离刀片后并定位在需GB/T7424.23—2021要加热的待剥离的光纤带部分。●工具加热温度的设定应遵从光纤带制造商的建议。b)剥离工具或加载夹具应保持一个足以完全剥离的恒定压力。应注意在剥离期间不要打开c)应知道两刀口间的间隙尺寸。这个尺寸及其公差应确保刀片切穿光纤带树脂材料和光纤涂覆层而不损伤光纤包层。d)刀片的状态会极大地影响剥离力峰值和剥离功能。在使用之前和之后,应目视检查刀刃有无缺口和毛刺。电机和滑块应容许低振动、快加速地可重复移动。它们应能对受试光纤带或剥离工具无颠簸地传递匀速运动。试样应牢固地夹持固定,不得发生滑移(推荐卡具)。光纤带试样上的光纤应在剥离工具移动时应使用浸渍适当酒精溶液的非磨损性布料或纸擦拭剥离后的光纤。除非另有规定,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GB/T7424.20—2021中宽松试验条件的规定。剥离长度应不少于25mm,剥离速度应按照详细规范中的规定(在100mm/min和500mm/min之间)。按照表2所示评估剥离后光纤的洁净度和完整性。表2洁净度等级评估表等级试样剥离后的状态1在用酒精擦拭一两次后,没有涂覆材料和光纤带包覆层材料的残渣留下2留下了大量的涂覆材料和光纤带包覆层材料的破碎残渣,需要多次酒精擦拭来去掉光纤上的残渣。光纤能够擦拭干净,不用二次剥离3剥离不完全,有些光纤涂覆层残留物未被触及。需要多次剥离和酒精擦拭来从光纤上去掉所有的可见残渣4剥离失败:一根或多根光纤断裂;未能以要求的速度剥离GB/T7424.23—2021平均洁净度等级应符合详细规范中规定的值。光纤应无断裂。详细规范应包括如下内容:a)剥离设备的类型;b)平均保温时间;c)剥离工具的温度;d)剥离速度;e)剥离长度;g)要求的平均洁净度等级;h)光纤带芯数。12.3方法G10C:被覆光纤的可剥性本试验确定被覆光纤的剥离力的稳定性。受试的被覆光纤试样应符合方法G10A的要求。设备应符合方法G10A的要求。光纤剥离设备应有足够的间隙以容纳将要剥离的被覆层。遵循方法G10A的程序。a)为以后的试验留出未老化的对照试样;室环境(适当填充)中,按照GB/T7424.22—2021方法F9进行老化;d)按照方法G10A剥离对照试样和老化后的试样。被覆光纤应满足详细规范中的可剥离性或可剥离稳定性要求。GB/T7424.23—2021b)光纤处理;13方法G11:松套管和微管的拉伸性能试验规定。当按照GB/T2951.12—2008要求对制备好的试样进行老化处理时,需老化处理的试样应取自紧注1:本试验包含在GB/T2951.11—2008中。注2:在13.1.2到13.1.5中,松套管的描述也包括微管。从每段受试松套管上应切取足够长的样段,制取至少5个老化前拉伸试验用试样和至少5个按要注:高温处理不是老化处理。当需要时,它被用作确保试件稳定性和一致性的一种方式。在a)相关光缆产品规范88哑铃试样的制备按如下要求进行。a)应尽可能使用哑铃试样。将受试松套管轴向切开,制取哑铃试样。套管及其在原始受试松套管上彼此相关的位置。c)条形试样应磨平或削平,以便在下面提到的标记线之间具有平行的表面。磨平时应注意避免过热,削片机的实例见13.1.3。对于PE和PP材料松套管,应只能削平而不能磨平。磨平或足此范围的哑铃试样,则应使用管状试样。如果管状试样也无法制备,则可以使用厚度小于0.8mm的哑铃试样,但是拉伸速度应为25mm/min。试验报告中应注明不符合规定厚度范围的哑铃试样的情况及其测试结果。注1:例如按照GB/T2951.21—2008进行的耐臭氧试验和浸矿物油试验。e)然后应从每个制备好的条形试样上冲切如图8所示的哑铃试样,如有可能,应并排冲切两个哑铃试样。单位为毫米2511)冲模宜非常锋利以减少试样上的缺陷。2)在条形试样和底板之间宜放置一个硬纸板或其他适当的垫片。该垫片在冲切过程中可能3)宜避免试样两边的毛刺。2)冲制的哑铃试样两端仍与按b)要求制备的条形试样连接在一起(见图10);3)采用13.1.3的设备,则可切掉多余的0.10mm到0.15mm厚度,以除去由哑铃冲模引起试样。GB/T7424.23—2021h)当松套管直径太小不能用图8冲模冲切试样时,应用图11所示的小冲模从制备的条形试样上i)拉力试验前,在每个哑铃试样的中央标上两条标记线。其间距离:大哑铃试样为20mm;小哑铃试样为10mm。j)允许哑铃试样的两端不完整,只要断裂点发生在标记线之间。图11小哑铃试样管状试样的制备按如下要求进行。a)只有当松套管尺寸不能制备哑铃试样时才应使用管状试样。b)受试松套管应被切成约100mm长的小段,抽出光纤和任何的填充复合物,注意不要损伤松套管。每个管状试样应标上记号,以识别取自哪个受试松套管及其在受试松套管上彼此相关的GB/T7424.23—202113.1.2.4截面积的测量13.1.2.4.1哑铃试样每个试样的截面积是试样宽度和测量的最小厚度的乘积,试样的宽度和厚度应按如下方式测量。●任意选取三个试样测量它们的宽度,取拉伸区域的最小值作为该组哑铃试样的宽度;●如果对宽度的均匀性有疑问,则应在三个试样上分别取三处测量其上、下两边的宽度,计算上、下测量处测量值的平均值。取三个试样的9个平均值中的最小值为该组哑铃试样的宽度;●如还有疑问,应在每个试样上测量宽度。 ●每个试样的厚度取拉伸区域内三处测量值的最小值;●应使用光学仪器或指针式测厚仪进行测量,测量时接触压力不超过0.07N/mm²;●该仪器测量厚度时的误差应不大于0.01mm,测量宽度时的误差应不大于0.04mm;●如有疑问,并在技术上也可行的情况下,应使用光学仪器。或者也可使用接触压力不大于0.02N/mm²的指针式测厚仪;●如果哑铃试件的中间部分成弧状,可使用带合适弧形测量头的指针式测厚仪。13.1.2.4.2管状试样在受试松套管中间制备试样,然后根据式(5)、式(6)或式(7)中任一种计算其截面积A,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如有疑问,应使用式(6)或式(7)计算试样截面积。——根据截面积尺寸计算:A=π(D一8)8……………(5)D——试样两端外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δ——试样两端厚度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其中,松套管的外径和厚度测量点宜选取试样两端,厚度按照GB/T2951.11—2008中8.2.4规定测量,各端测量结果取平均值。松套管外径按照GB/T2951.11—2008中8.3.2规定测量,各端测量结果取平均值。——根据密度、质量和长度计算: (6)式中: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修约到小数点后三位;d——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³),修约到小数点后三位;l——长度,单位为毫米(mm),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其中,试样的质量宜用分辨力0.1mg的分析天平称量;试样的密度按照GB/T2951.13—2008中第8章要求在同一受试松套管的另一个试样上测量;试样的长度宜用刻度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时尽量减小接触压力。根据体积和长度计算:……………20GB/T7424.23—2021V——体积,单位为立方毫米(mm³),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生气泡。每一组要求进行老化处理的试样,应在相关光缆产品标准规定的条件下,按照GB/T2951.12—2008规定在最少5个试样(见13.1.2.1)上进行。应使用经过校准的拉伸试验机。用以下方式:——使用外径和松套管内径近似的刚性插入件;——使用和松套管直径形状接近的夹具。削片机实例见图12所示。利的固定的或移动的刀片(4)(外科手术刀级)移动。的维护。图12试样制备用机器21GB/T7424.23—2021a)试验温度b)夹头之间的间距和拉伸速度1)如图11的哑铃试件34mm;2)如图8的哑铃试件50mm;拉力试验机的拉伸速度应为250mm/min±50mm/min,但PE和PP松套管除外。有疑问c)测量试验期间测量并记录最大拉力。同时在同一试样上测量断裂时,应记录两个标记线之间的注1:本试验包含在GB/T2951.14—2008中。22GB/T7424.23—2021外径大于12.5mm的圆形截面的松套管和扇形截面够大的松套管适合制备13.1.2.3.1中描述的哑铃试样。而直径较小的松套管,在不可能制备哑铃试样时适合制备13.1.2.3.2中描述的管状试样来测若松套管内外表面均光滑,且其规定的平均厚度不超过2.0mm,则松套管不必磨平或削平。厚度超过2.0mm的试样或者内壁有压痕或凸脊的试样应磨应不大于2.0mm,不小于0.8m度为0.6mm。磨平或削平时应注意避免松套管过热和受到机械损伤。所有条形试样应在23℃±5℃温度下放置至少3h。然后,沿着每根条形试样的轴向冲切出两个按图8或如有必要按图11的哑铃试样;如有可能,应并排冲切两个哑铃试样。标出标记线。如果使用液体制冷剂,则在规定试验温度下的处理时间应不小于10min。当试验设备和试样一起在空气中冷却时,冷却到规定温度后保持时间应至少为4h。如果试验设备已预冷,冷却到规定温度后保持时间可缩短至2h。如果试验设备和试样均已预冷,则将试样固定在试验设备上冷却到规定温度后保持时间应不小于1h。拉力机的夹头应是非自紧式的。在预冷的两个夹头中,哑铃试样被夹住的长度应是一样的。如果试验时直接测量标记线之间的距离,则夹头之间的自由长度对于这两种哑铃试样均应为若是测量夹头间的位移,则对于图8的哑铃试样,其夹头间的自由长度应为30mm±0.5mm;对于图11的哑铃试样,其夹头间的自由长度应为22mm±0.5mm。拉力机的拉伸速度应为25mm/min±5mm/min。试验温度应符合相关光缆产品规范的规定。伸长率应用标记线间距离的增值与原始距离20mm(或若是图11哑铃试件时应为10mm)之比来如果采用测量夹头间距离的增值与原始距离之比计算伸长率的方法,则原始距离对图8的哑铃试样应为30mm,对图11的哑铃试样应为22mm。当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在试样从试验设备上取下来之除非另有规定,有效的试验结果均不得小于50%。在有争议时,应采用测量标记线间距离的方法。松套管应满足详细规范中规定的伸长率。详细规范应包括如下内容:23GB/T7424.23—202124GB/T7424.23—2021本部分与IEC60794-1-23:2019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具体章条编号对照情况见表A.1。表A.1本部分与IEC60794-1-23:2019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本部分章条编号对应IEC标准章条编号11223一4455667一87989附录A—GB/T7424.23—2021[1]GB/T2951.14—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IEC60811-1-4:1985,IDT)[2]GB/T2951.2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ICS23.140CCSJ72GB/T7777—2021代替GB/T7777—200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I 附录A(资料性)压缩机振动烈度级 IGB/T7777—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7777—2003《容积式压缩机机械振动测量与评价》,与GB/T7777—2003相比,——修改了范围的表述,扩大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3年版的第1章);——增加了GB/T2298、GB/T4975和JB/T9107界定的术语适用于本文件(见第3章);——修改了振动烈度的定义(见3.1,2003年版的2.4);——调整了测量仪器的要求(见4.1,2003年版的第3章);——调整了测量的测点参数(见4.2,2003年版的6.1);——调整了运行环境要求(见4.4,2003年版的4.2);——删除了内燃机驱动的压缩机振动测量方法(见2003年版的4.3); 补充了运行工况的具体要求(见4.5,2003年版的4.4): 增加了其他影响的处理要求(见4.6);——补充了部分结构型式、调整了振动烈度评价指标(见表1、表2,2003年版的表2、表3);——调整了振动烈度级的章节(见附录A,2003年版的6.2)。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压缩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5)归口。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87年首次发布为GB/T7777—1987,2003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1GB/T7777—2021容积式压缩机机械振动测量与评价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机驱动的压缩机。其他方式驱动的压缩机机械振动测量与评价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本文件。GB/T2298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词汇GB/T4975容积式压缩机术语总则GB/T13824旋转与往复式机器的机械振动对振动烈度测量仪的要求JB/T9107往复压缩机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2298、GB/T4975和JB/T91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测量测量仪器应符合GB/T13824的规定。测量仪器应能够在至少10Hz~1000Hz频率范围内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