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6讲氮及其氧化物氢化物和铵盐_第1页
备考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6讲氮及其氧化物氢化物和铵盐_第2页
备考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6讲氮及其氧化物氢化物和铵盐_第3页
备考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6讲氮及其氧化物氢化物和铵盐_第4页
备考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6讲氮及其氧化物氢化物和铵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氮及其氧化物、氢化物和铵盐1.[2024南京六校调研]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D)A.N2分子内含有键,N2具有氧化性B.NH3极易溶于水,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NH3分子之间形成氢键,NH3(g)的热稳定性比PH3(g)的高D.N2H4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料解析N2具有氧化性是因为其中的N为0价,未处于最低价态,与N2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无关,A不符合题意;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液氨汽化时吸热,与NH3极易溶于水无关,B不符合题意;氢键影响的是物质的熔沸点,与物质的热稳定性无关,C不符合题意;N2H4具有还原性,可被氧气氧化,因此可用作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料,D符合题意。2.[2024苏锡常镇调研]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B)A.用水吸取二氧化氮制硝酸:2NO2+H2OHNO3+NOB.用烧碱溶液吸取硝酸工业尾气:NO+NO2+2OH-2NO2-+H2C.雷雨天气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N2+2O2放电2NO2D.氨水吸取少量SO2尾气:NH3·H2O+SO2NH4++HS解析A项,H、O原子数目不守恒,错误;C项,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错误;D项,氨水吸取少量SO2尾气,生成SO32-,离子方程式为2NH3·H2O+SO22NH4++SO3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八校考试]室温下,将充溢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试验现象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A.NO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试管中剩余的无色气体是未溶解的NO2C.取试管中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是因为N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中有酸D.向试管中再缓缓通入确定量的O2,试管中的液面上升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水约占试管体积的23,表明NO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项正确;NO2呈红棕色,而试管中剩余气体呈无色,所以试管中剩余气体不是NO2,B项错误;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表明溶液显酸性,从而表明NO2与H2O反应生成了酸等物质,C项正确;试管中剩余气体为NO,通入确定量的O2,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NO气体转化为HNO3,所以试管中的液面上升,D项正确。4.[2024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检测]一种新型的合成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反应①中N2发生了氧化反应B.反应①和②均属于氮的固定C.反应③为4LiOH通电4Li+2H2O+O2↑D.三步循环的总结果为N2+3H2⇌2NH3解析由反应①和②可知,氮气和水是该循环过程的反应物,氨气是产物,由反应③可知氧气和水是产物。反应①中氮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氮的固定是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反应①属于氮的固定,反应②不属于氮的固定,B错误;反应③是LiOH在通电条件下生成Li、O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4LiOH通电4Li+2H2O+O2↑,C正确;该合成氨反应中没有氢气参加,氢元素来源于水,且伴有氧气生成,三步循环的总结果为2N2+6H2O4NH3+3O2,D错误。5.[2024南京二模]下列有关试验室制取、收集NO2并制备Cu(NO3)2·6H2O的试验原理和装置正确的是(C)A.用装置甲制取NO2B.用装置乙收集NO2C.用装置丙吸取NO2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Cu(NO3)2·6H2O解析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A错误;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B错误;N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NO3、NaNO2和H2O,C正确;蒸干溶液不能获得含结晶水的Cu(NO3)2·6H2O,应当接受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D错误。6.[2024南京六校联考]试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NH3,下列试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试验目的的是(B)A.用装置甲制取NH3B.用装置乙干燥NH3C.用装置丙收集NH3D.用装置丁吸取NH3解析A项,浓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4++OH-,浓氨水遇CaO后,一方面CaO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消耗了水,生成了OH-,使上述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NH3生成,另一方面,CaO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有利于NH3逸出,能达到试验目的;B项,氨气可与浓硫酸反应,应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达到试验目的;C项,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能达到试验目的;D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氨气通入四氯化碳后逸出再被水吸取可防止倒吸,能达到试验7.[2024沈阳联考]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四个喷泉试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行能形成喷泉的是(A)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AgNO3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渐渐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解析NO与NaOH溶液不反应,所以烧瓶中的气体压强不会有明显变更,不能形成喷泉,故A符合题意;HCl气体能够和AgNO3溶液反应,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AgNO3溶液全部进入烧瓶,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削减,能形成喷泉,故B不符合题意;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导致锥形瓶中压强增大,促使水进入烧瓶中,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能形成喷泉,故C不符合题意;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使得浓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促进浓氨水进入烧瓶,浓氨水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能形成喷泉,故D不符合题意。8.[2024江西六校联考]某化学爱好小组设计利用工业废气(含N2、NO、CO2、CO、SO2)处理含NH4+的工业废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反应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②中应当通入过量的空气C.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D.捕获产物d为酸性氧化物解析反应①是石灰乳吸取工业废气中CO2、SO2生成CaCO3和CaSO3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A错误;空气少量时反应为4NO+O2+4NaOH4NaNO2+2H2O,空气过量时反应为4NO+3O2+4NaOH4NaNO3+2H2O,由于反应②的产物是NaNO2,所以通入的空气不宜过量,B错误;依据试题供应的信息可知,NH4+与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污染的N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C正确;依据题意,可以得出捕获产物d为9.[2024鄂东南示范中学联考]已知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为了探究在催化剂存在时氨气能否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接受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供应反应所需的空气与氨气的混合气B.试验时应先加热硬质玻璃管至三氧化二铬红热,再鼓入空气C.停止加热后接着鼓入空气,三氧化二铬保持红热,说明反应放热D.试验时圆底烧瓶内可以看到红色的喷泉,溶液中可生成NH4NO3解析本试验是为了探究氨气能否被空气中的氧气催化氧化,空气可以带走浓氨水挥发产生的NH3,A项正确;试验时应先加热硬质玻璃管至三氧化二铬红热,即发挥催化剂活性,再鼓入空气,B项正确;停止加热后接着鼓入空气,三氧化二铬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正确;试验中若NH3被氧气氧化为NO,NO被氧气氧化为NO2,烧瓶中有NO2、NH3、N2等,NH3溶于水显碱性,不会形成红色喷泉,但会产生硝酸铵,D项错误。10.[工业尾气吸取处理][2024福州检测]用NaOH溶液和含Ce4+的溶液吸取工业尾气中的SO2和NO,通过一系列反应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装置Ⅰ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取SO2B.装置Ⅱ中反应后溶液pH减小C.装置Ⅲ中阴极反应式为2HSO3-+2e-+2H+S2O42-D.装置Ⅳ中反应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解析SO2可与NaOH溶液反应,NO不与NaOH溶液反应,故向装置Ⅰ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吸取SO2,A项正确;装置Ⅱ中Ce4+将NO氧化为NO3-和NO2-,自身被还原为Ce3+,离子方程式分别为NO+3Ce4++2H2ONO3-+3Ce3++4H+、NO+Ce4++H2ONO2-+Ce3++2H+,所以反应后溶液pH减小,B项正确;装置Ⅲ为电解槽,由题图知,阴极反应为HSO3-得电子生成S2O4211.[2024辽宁朝阳检测]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铜,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该反应的验证。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如图2装置能用于快速制取氨气,其中固体粉末X为CaO(或NaOH等强碱)(填化学式)。(2)①下列物质可用作B中盛装试剂的是A(填标号)。A.碱石灰 B.浓硫酸C.五氧化二磷 D.氢氧化钠溶液②大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冷凝水蒸气及收集未反应的NH3。(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N2+3Cu+3H2O。能证明有铜生成的试验现象是C中的固体由黑色渐渐变成红色。(4)E中收集的氮气中可能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可实行简洁的试验方法检验:向E中通入氧气,气体立即变为红棕色(填试验现象),证明E中含有一氧化氮。(5)试验完成后,取出C中Cu和CuO的混合物,称得其质量为11.2g,向其中加入确定量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O2.24L,则该混合物中Cu和Cu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2。解析(1)A中NH4Cl和Ca(OH)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题图2中,在浓氨水中加强碱或生石灰,放出大量的热,促进NH3·H2O分解放出氨气。(2)①NH4Cl和Ca(OH)2反应生成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B的作用是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且不能与氨气反应,因此不能运用酸性干燥剂,解除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NaOH溶液不能用于干燥气体,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②大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将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及收集未反应的NH3形成氨水收集在试管中。(3)依据题意可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铜,结合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水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N2+3Cu+3H2O。能证明有铜生成的试验现象是C中的固体由黑色渐渐变成红色。(4)常温下,一氧化氮与氧气混合可干脆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5)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3Cu+2NO3-+8H+3Cu2++2NO↑+4H2O,n(NO)=2.24L22.4L·mol-1=0.1mol;n(Cu)=32n(NO)=0.15mol,混合物中Cu的质量为0.15mol×64g·mol-1=9.6g;则混合物中CuO的质量为11.2g-9.6g=1.6g,CuO的物质的量为1.6g80g12.[2024天津河东区二模]某试验小组拟在试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并进行氨的催化氧化。Ⅰ.试验室模拟合成氨的流程如下:已知:试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氮气。(1)图中制取氮气的装置是a(填标号);制取氢气的装置是b(填标号)。(2)氮气和氢气通过装置甲,装置甲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干燥气体、依据气泡产生速度限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3)原料气通入合成装置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3H22NH3。Ⅱ.氨的催化氧化(4)将从合成器流出并经冷却后的气体连续通入装置乙的水中进行吸取,不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倒吸,缘由是有大量的氮气和氢气未能转化为氨,这样会缓解氨气极易溶于水产生的压强差,不会发生倒吸。(5)用装置乙吸取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装置乙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缘由是反应放热,锥形瓶中还可视察到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有白烟生成。(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NH4+、NO解析(1)结合题给信息氮气的试验室制法可得,制取N2的装置为液、液加热装置,故选装置a;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类型,故选用装置b。(2)氮气和氢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甲,装置甲的作用是将氮气、氢气混合并干燥气体,通过视察气泡产生速度限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3)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4)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工业合成氨中有大量的氮气和氢气未能转化为氨,这样会缓解氨气极易溶于水产生的压强差,不会发生倒吸。(5)氨的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催化剂△4NO+6H2O是一个放热反应,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装置乙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且反应生成的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会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6)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的NO接着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HNO3和NH3反应生成NH4NO3,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H+、OH-、NH4+、N13.[结合反应历程图示考查氮及其化合物]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用活化后的V2O5作催化剂,NH3将NO还原成N2的一种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增大NH3浓度会影响催化剂对其他气体的吸附B.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2O2+2NO催化剂3N2+6H2OC.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本身未发生价态的变更D.当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O2时,整个过程转移6mol电子解析由图给反应历程可知反应物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