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214-2023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正式版)_第1页
GB/T 43214-2023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正式版)_第2页
GB/T 43214-2023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正式版)_第3页
GB/T 43214-2023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正式版)_第4页
GB/T 43214-2023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CCS91.020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GB/T43214—2023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 24.1规划定位和任务 24.2编制原则 34.3规划范围 44.4规划期限 44.5编制主体 44.6编制依据 44.7编制程序 45准备工作 45.1组织准备 45.2技术准备 4 46.1一般要求 46.2现状评价与风险评估 56.3专题研究 5 57.1战略目标和任务 57.2总体格局 57.3农业生产空间保护 67.4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 67.5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77.6陆海空间协同 77.7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 77.8基础支撑体系 87.9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指引 87.10规划实施保障 97.1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9 9Ⅱ 9.1成果构成 9.2规划文本 9.3规划附表 9.4规划图集 9.5规划说明 9.7专题报告 9.8其他资料 附录A(资料性)技术路线图 附录B(资料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专题研究 附录C(资料性)规划指标体系 附录D(资料性)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布局 附录E(规范性)图件编制规范 ⅢGB/T43214—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广西国土资源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导和规范省1GB/T43214—2023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1范围方案编制和成果要求等主要内容。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HJ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TD/T1032—201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3.13.2国土空间规划territorialandspatialplanning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3.1)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3.33.43.53.62GB/T43214—20233.7主体功能区mainfunctionalzones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战略区位等综合比较优势,划定的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实施差别化管控的地域空间单元。农业空间agriculturalspace3.9以保障生态安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的功能空间。3.10城镇空间urbanspace3.11永久基本农田permanentbasiccropland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的耕地。3.12生态保护红线ecologicalprotectionredlines3.13城镇开发边界urbandevelopmentboundary一定时期内,在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3.11)、生态保护红线(3.12)的基础上,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3.14城市群urbanagglomerations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的内在功能紧密联系、具有较高网络联通度的城镇集合体。3.15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城市为核心,以一小时交通通勤圈为基本范围,与周边城镇经济活动联系紧4总则4.1规划定位和任务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的落实,是一定时期内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指导约束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和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在国土空间规划3GB/T43214—2023在参照本文件的基础上,还应参考市级等有关编制技术规范。规划主要任务是:a)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做好规划传导,明确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战略目标;b)在全面摸清省域国土空间本底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确定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统筹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明确省域地震、地质灾害、洪涝等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重点防控区域,明确农业、生态和城镇空间总体格局,优化完善县级行政区主体功能定位,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传导落地的整体安排;间布局优化方向、重点任务和主要指标;d)提出保障和支撑省域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城镇空间布局,优化人地关系和多元空间形态;e)保护、传承、利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明确省域内国家遗产保护的空间框架和彰显地域自然人文特色的总体方案;关专项规划要求;g)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指导约束政策,加强省际之间的协调对接,以及省域重点地区的协调指引;h)提出有效的规划传导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2编制原则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格局,支撑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坚持增进人民福祉,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国土空间品质。践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规划数字化转型,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发挥专家4GB/T43214—20234.3规划范围行政管辖区内的全部国土空间,包括陆地国土和省管辖海域。4.4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一般为15年,近期安排一般为5年,并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衔接一致。4.5编制主体规划编制主体为省级人民政府,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具体编制工作。4.6编制依据规划编制依据为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及有关政策文件。4.7编制程序5准备工作5.1组织准备会、历史文化、防灾减灾等多领域多行业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团队和技术支撑团队。险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和资料,以及相关规划成果、审批数据。涉密数据按照保密要求进行收集和管理。5.2.2规划底图底数国土空间现状数据以实景三维中国为统一的时空基底,以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和规划基期年法定国信息数据。经济社会发展等数据以人口普查、经济社会统计年鉴和其他专业统计年鉴为基础。6基础研究6.1一般要求梳理编制背景和战略任务要求,确定规划编制技术路线,见附录A,对专项研究和规划编制主体内趋势,识别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主要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省域空间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5GB/T43214—2023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a)背景分析;b)总体要求和框架;c)总体技术方案;d)规划重大问题专题研究方案;e)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2现状评价与风险评估按照GB/T21010—2017的分类,分析耕地等农用地时空分布、结构变化趋势和后备资源潜力,提出保护建议。通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禀赋特点,识别省域重要生态空间,明确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和生态极脆弱区,提出城镇发展的承载规模和适宜空间。6.3专题研究各地可结合实际,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重大问题研究,具体内容和要求见附录B。7方案编制7.1战略目标和任务落实国家发展规划和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要求:a)立足省域资源环境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针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突出问题和演化趋势,明确省域国土空间发展的总体定位;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c)完善规划指标体系,明确省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量化指标,并将重要指标分解到下一层级;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见附录C。7.2总体格局7.2.1.1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的基础。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优先序,统筹确定省域优化国土空间的布局结构。7.2.1.3强化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控、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其他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7.2.2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构建和优化按照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基于耕地和永域协同的主体功能综合布局方案,统筹确定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城市化地区格局优化的重6GB/T43214—2023点区域。具体要求包括:a)农产品主产区,稳定扩大水土光热条件优良的耕地面积,调整缺水地区水土匹配关系,协调生态重要及脆弱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关系;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地保护,提升生态功能;c)城市化地区,统筹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畅通国内国际通道联结和区域联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的省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d)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优化完善国家级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名录,明确差异化的管控指引,以及在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细化主体功能区的有关要求;沿海县7.3农业生产空间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围合的空间是农业空间保护的主要部分。严格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生态有改善、布局有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在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基础上划定,还应满足TD/T1032—2011的要求,保障水土光热条件好的优质耕地、优先保护类耕地划入。具体内容包括:a)优先划入平原地区水土光热条件好、质量等级高、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保护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c)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质保量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后备资源开发和战略储备区域;e)树立大食物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基础,综合考虑人民膳食结构变化、不同种植结构水资源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拓展农产品生产空间;f)针对省域国土空间品质不高、用地效率低下等问题区域,提出土地综合整治目标,分类划定综政策;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布局见附录D。7.4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生态保护红线围合的空间是生态空间保护的主要部分,广义的生态空间涵盖承担城乡生态功能的空间。严格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任务,依据生态功能重要性、脆弱性评修复。具体内容包括:a)梳理经优化调整后的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布局、规模和名录;为珍稀动植物保留栖息地和迁徙廊道,保护候鸟迁飞通道,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增强对人口密集地区生态空间和绿色开放空间的供给,对城市化地区周边重要生态空间保护提出政策要求;产等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重点确定水资源利用上线;态空间结构以及布局调整的重点和方向;规范确定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明确一般生态空间保护和利用的政策要求,引导河湖生态缓冲带构建;合理预留基础设施廊道;e)针对省域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区域,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提出修复目标;分类划定生态修复分区重点区域并提出差别化指引,明确重7GB/T43214—20237.5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促进形成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中心城市为主要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结构,具体内容包括: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提出指导约束要求;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要求;在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基础上,确定各市县城镇用地规模,可按照GB50137—2011的要求合理测算;对推动存量用地盘活,促进城市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提出针对性政策要求;c)对产业集群布局,产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创新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提出针对性政策要求;对统筹布局城镇开发边界内外生态空间,构建城镇绿色开放空间网络,增强城镇空间安全韧性提出针对性政策要求;口减少的乡村,满足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需求,实施差别化国土空间利用政策。7.6陆海空间协同利用空间布局;对优化调整重点用海活动分布,推动海域立体利用等作出统筹安排;b)落实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要求,实施岸线分类管控,严格管控围填海,推行海岸建筑退缩线制c)分析本省港口功能定位、港口岸线利用效率等,优化港口布局,对于低效、粗放、闲置港口岸d)落实无居民海岛严格管控要求,基于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和相关评估等,逐岛(岛群)明确无居民海岛主导用途分类,并对海岛用途调整等重要内容在规划说明中作出说明;e)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近岸海岛、边远海岛的空间特征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提升重点岛屿综合功能,支撑陆岛协同、基础设施网络和枢纽建设等作出安排;f)对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细化落实海洋功能分区,以及无居民海岛的功能定位、用途管制要求和保护措施等明确指导要求。7.7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确保重要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延续历史文脉,突出地方特色。具体内容包括:a)梳理省域历史文化遗产名录¹),梳理保护和利用空间管控的原则性要求;对在市县乡级国土空及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大遗址、地下文物埋8GB/T43214—2023b)结合省域历史文化沿革和自然山水环境特征,深入发掘和整合省域历史文化及其所依存的自然景观环境,明确地域特色分区,构建省域人文与自然景观网络,制定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区测绘系统,集成整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所需现状数据、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数据,形成的覆盖全域、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资源体系,为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提供依据和支撑。注2:日常游憩圈是指满足城乡居民短期娱乐休闲需求,平日可达的承担游憩功能的区域。注3:旅游休闲度假地是指自然和文化资源集中,可供人休憩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具备较完善的基础设施7.8基础支撑体系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建设时序安排,确定重点项目表。按照高效集约的原则,统筹各类区域基础设施布局,明确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布局要求,线性基础设施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共用廊道,减少对国土空间的分割和过度占用。在落实国家确定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安排的基础上,明确国家和省级重要的矿产资源考虑气候变化、地质构造活动等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防治、考虑突发性重大疾控风险,预留一定用地规模空间予以应对。对省域内化工园区、储存危险化学品明确省级综合防灾减灾重大项目布局及时序安排,并纳入重点项目表。综合统筹相关专项规划的空间需求,协调空间矛盾冲突,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明确省级交通、水利、能源、防灾减灾、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等专项领域的空间布局原则。各类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7.9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指引具体内容包括:a)省内重要生态空间和流域统筹;协调空间矛盾冲突,明确分区发展指引和管控要求,促进整体保护和修复;b)明确省域重点区域的引导和协调方向;提出资源要素配置和空间布局结构优化要求。重点区c)对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边d)加强规划编制军地统筹协调;要加强与各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的对接协调,兼顾军事设施9GB/T43214—2023保护建设的需要,并按照规定书面征求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等方面进行协商对接,根据区域空间组织与空间营造特点,拟定需要共同遵守的空间管控规则,确保省7.10规划实施保障结合主体功能区优化,制定符合主体功能区导向的自然资源配套政策。配合发展改革、财政、生态政策。健全符合不同主体功能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评价制度。际空间协同等方面的规划实施保障及政策措施。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地方规划标准和规划技术管理规定。7.10.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加强陆地海洋、地上地下、城镇乡村空间的统一用途管制,科学编制土地等自然资源年度利用计划等各类数据,构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优化省级数据共享和汇交流程,实现全国多层级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结合国土变更调查等成果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动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提出规划的分期实施安排,并对规划近五年作出统筹安排,包7.1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等内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结合实际,按照HJ130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8方案论证GB/T43214—2023题和规划成果进行论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a)充分发挥各行业和各领域专家的作用,就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专题和规划方案开展专家咨询论证;部门(单位)意见,共同完善规划方案;c)推动公众参与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编制的主要阶段,采取举行座谈会、听证高社会认知程度。9成果要求统评估报告、专题报告和其他资料。9.2规划文本规划文本一般包括:a)战略目标和任务;b)总体格局;c)农业生产空间保护;d)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e)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f)陆海空间协同(沿海省份);g)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h)基础支撑体系;i)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指引;j)规划实施保障。应包括规划指标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表、城镇开发边界扩区名录一览表,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加。9.4规划图集规划图件编制规范应符合附录E,图件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9.4.2基础分析图包括:a)区位分析图;b)地形地貌图;c)行政区划图;d)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e)矿产资源分布图;f)自然保护地现状图;g)城镇体系现状图:GB/T43214—2023h)综合交通现状图;i)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图;j)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图;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图(包括单因子评价和综合承载能力评价图)等。9.4.3规划成果图包括:a)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图;b)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图;c)生态保护红线图;d)城镇开发边界图;e)三条控制线图;f)国家级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分布图;g)农产品主产区格局优化图;h)重点生态功能区格局优化图;i)城市化地区格局优化图;j)主要灾害重点防控区域规划图;k)海洋空间功能布局图;1)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空间体系图;m)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图;n)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图;o)水资源安全保障和水源涵养保护规划图;p)重点基础设施规划图;q)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图;r)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图;s)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规划图;t)陆海统筹战略格局图;u)其他相关图件。9.5规划说明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补充,主要包含以下内容。b)规划协调衔接。与相关规划在发展定位、规划目标、空间格局衔接情况等。c)规划目标定位。规划定位和战略的确定依据,规划目标确定和规划指标体系构建依据,规划指标测算和分解的依据。d)规划空间格局。国土空间格局的确定依据,国家级和省级主体功能区优化完善的确定依据。的依据和分级分类管控的思路。f)历史文化传承。整体保护、系统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思路和举措,包括构建国家遗产保护空间体系、完善空间保障和管控政策、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综合价值等。h)规划方案论证。对规划方案进行组织、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的结论,以及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i)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j)其他。规划需要具体说明的其他重要问题。GB/T43214—2023备规划审查初步功能,评价系统功能模块的完整性和实际管理应用情况,以及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9.7专题报告根据规划主要内容要求,结合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区域特点,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专9.8其他资料录等。GB/T43214—2023(资料性)技术路线图规划技术路线见图A.1。现状评价与风险评佔战略月标和任务优化完善主体功能定位文化遗产和白然遗产保护利用基础支撑体系防灾减灾(气候、防洪、防火、地灾等)法规政策和基础设施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业生产空问保护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公众参与和社会协调数据基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陆海空间协同省域重点地区协调信息平台建设三条控制线研究近期安排省际协调规划指标图A.1技术路线图GB/T43214—2023(资料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专题研究B.1国土空间规划战略与目标施配套、整治修复等方面,协调保护和利用关系,提出本省(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战略与目标。落实上级管控指标和要求,明确本级规划管控指标和要求,并将主要指标分解到下级行政区。B.2开发保护格局优化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与战略,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基于省域自然资源本国土空间开发格局。B.3农业生产格局优化及耕地保护策略优化完善农产品主产区布局,微调优化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主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带位置分解下达,落实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控制目标。研究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等耕地用途管制措施。因地制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改善生态功能。研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等。B.4生态安全格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微调优化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基于自然地理和国家生态需求。针对区域生态问题,明确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和生态系统保护格局,确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调整重点区域,确定自然保护地空缺填补和整合优化方向,提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和措施建议。B.5人口与城镇化优化完善城市化地区布局,微调优化国家级和省级城市化地区,分析预测城乡人口结构变化、时空市群、都市圈发展,推进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布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出结构升级、分布合理、功能互补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研究不同类型村庄在人口变化、农业生产格局优化、乡村振兴背景下产生的新的空间需求,提出村庄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研究城乡建设用地与人口、经济的匹配程度,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不同人群对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的多元需要和现状国土空间在布局、结构上的不足,提出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和品质的路径与方法。B.6水资源利用与空间布局研究加强水资源利用与空间布局研究,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因GB/T43214—2023B.7海洋专题研究沿海省份开展海洋相关专题研究,根据海岸带、海域海岛自然生态基底和资源分布情况确定陆海统筹的保护开发格局,结合气候变化影响提出海洋开发保护思路。B.8区域协调分析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对本省的要求,从统筹省内重点公共服务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区域协调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B.9基础设施与资源要素配置落实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和重大项目,结合本省城镇发展、人口和产业集聚对重大基础设施调整的重点方向以及时序安排等。B.10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专题系统梳理全省各级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分布、保护利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结合不同历史时期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提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遗存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空间,确定历史文化遗产名录,完善历史文化遗存本体及其环境的空间管控要求。综合分析不同区域的自然山水分地域特色分区方案,制定差异化的区域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政策建议。B.11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针对区域生态空间萎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布局,提出实施补偿机制和差别化政策B.12规划实施和政策保障围绕保障规划确定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目标、空间格局、主体功能区布局和主要任务实现,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和统一履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从健全法规和技术标准、完善配套制GB/T43214—2023(资料性)规划指标体系C.1规划指标体系表规划指标体系见表C.1。表C.1规划指标体系表序号名称单位属性1耕地保有量约束性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约束性3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束性4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约束性5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预期性6森林覆盖率%预期性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预期性8湿地保护率%预期性9水域空间保有量预期性用水总量约束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预期性C.2指标性质按指标性质分为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a)约束性指标是为实现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b)预期性指标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规划期内要努力实现或不突破的指标。对以下涵义进行说明:a)耕地保有量:规划期内必须保有的耕地面积;b)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大陆自然岸线保有量(长度)占大陆海岸线总长度的百分比,其中,大陆海岸线总长度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海岸线数据为基准;c)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总和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百分比;d)森林覆盖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某一行政区域范围内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包括乔木林、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e)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宏观尺度上草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占该区域草原面积的百分比,反映草原植被的疏密程度,是定量监测评估草原生态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f)湿地保护率:湿地保护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其中湿地保护面积指《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规定的15种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范围内湿地的面积;GB/T43214—2023h)用水总量:规划水平年用水总量控制性要求;i)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年度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较上年度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的下降比率。其中,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指一定时期内该地区建设用地面积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C.4分解思路间规划纲要任务要求,将县级行政区主体功能定位作为重要依据,以国土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省域实面积等主要指标。分解思路:然保护地评估调整优化、重大战略实施等,合理确定规划期末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目标不得低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确定数;d)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根据最新的岸线修测数据,在确保不低于省级自然海岸线保有率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市现有自然岸线本底状况和发展需求综合确定;利部门市县用水控制规模,确定用水区间,提出的用水总量应当符合水资源管控指标要求。GB/T43214—2023(资料性)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布局D.1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复或综合整治的活动。依据规划目标和任务,按照工程分布相对集中、整治类型相对综合、基础条件相布置。D.2重点区域D.2.1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针对生态系统功能整体不强、生态破坏严重、生态屏障脆弱等问题,结合各区域的生态系统特征和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D.2.2矿山生态修复针对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地灾隐患、占用和损毁土地、生态破坏等问题,通过预防控制和综合整治措施,使矿山地质环境达到稳定、损毁的土地达到可供利用状态,以及使生态功能得到恢复的活动。D.2.3海洋生态修复针对滨海湿地大面积减少、自然岸线锐减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受损、退化等问题,通过开展整治和修复,逐步恢复遭到破坏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生态安全屏障建设。D.2.4土地综合整治包括农村和城镇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自然灾害灾后生态修复。主要针对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村建设用地粗放、人居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大力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乡村土地集约高效利对城市化地区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不高、城市病日益突显等问题,在主要城市化地区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和品质,改善提升人居环境。D.3重大工程安排工程安排表参考表D.1,填写内容如下:a)工程类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其他整治和修复;b)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建设内容和目标等;d)预期建设规模:重大工程预期涉及的建设区域总面积;GB/T43214—2023序号工程名称工程类型重点任务实施区域预期建设规模建设时序12345GB/T43214—2023(规范性)图件编制规范E.1图件内容规划图件内容见表E.1。表E.1国土空间规划图件内容说明类型图件名称表达内容基础分析图区位分析图表达在重要发展区域内的空间位置、主要社会经济联系、与周边省市的关系等地形地貌图表达省域范围内高程、坡度、走向等要素行政区划图表达省际和省域行政区划关系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现状图表达省域范围内基期土地利用的状况,以及省域范围内基期海域、海岛各类用地利用现状矿产资源分布图表达省域范围内规划基期保有的矿产资源分布范围自然保护地现状图表达国家级、地方级自然保护地体系现状分布城镇体系现状图表达现状不同等级城镇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综合交通现状图表达综合交通发展的现状情况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图表达省级保护级别以上的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分布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图表达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分布情况地质、水文、灾害、海洋环境质量等其他现状图表达地质和水文条件、主要灾害、海洋环境质量等分布情况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图包括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评价图、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评价图、城镇建设适宜性等级评价图等,表达省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农业生产适宜程度,考虑生态服务重要性、生态脆弱性等因素形成的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评价图,省域范围内城镇建设开发适宜程度,包括单因子评价图和综合适宜性评价图规划成果图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图表达陆海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格局,包括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图、国土空间保护格局图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图表达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总体布局生态保护红线图表达生态保护红线的总体布局城镇开发边界图表达城镇开发边界的总体布局三条控制线图表达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总体布局国家级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分布图表达微调完善后的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的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省级农产品主产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城市化地区、省级城市化地区分布GB/T43214—2023表E.1国土空间规划图件内容说明(续)类型图件名称表达内容规划成果图农产品主产区格局优化图表达经核定的农产品主产区总体布局,包括水资源严重匮乏或过度利用的农产品主产区,和林区耕地等难以稳定利用耕地集中分布的农产品主产区,以及园地、生态保护红线内外牧草地等农用地布局重点生态功能区格局优化图表达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陆域和近海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布局,以及生态区、重要生态带、海岸带布局城市化地区格局优化图表达省域城镇化格局,以及城市群、边境城镇和边境口岸等重点城镇布局主要灾害重点防控区域规划图表达蓄滞洪区、地震高风险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台风高风险区、海平面上升高风险区、主要江河洪水风险区等分布海洋空间功能布局图表达省域海洋生态空间、海洋开发利用空间、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布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空间体系图表达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公园、文化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布局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图表达省域规划主要自然保护地的布局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图表达陆域和近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候鸟迁徙廊道、主要水生生物洄游通道、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分布水资源安全保障和水源涵养保护规划图表达水源涵养区、水源储备区、主要地下水战略储备区、重点恢复水生态水环境河段、重大引调水工程、水资源超载区等分布重点基础设施规划图表达省域规划重点基础设施的布局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图表达沿海省份海岸带保护利用的重点区域布局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图表达省域规划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点区域的分布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规划图表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煤炭、油气、非能源矿产基地和国家规划矿区、水电开发重点区、在运在建核电基地、海上风电开发重点区、太阳能风能开发利用潜力区、陆地和海上油气通道等分布陆海统筹战略格局图表达海洋经济圈、枢纽海港、主要港口、主要陆海通道、海上航线等总体格局,以及海岸带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总体布局E.2基本要求E.2.1空间参考系统国土空间规划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比例尺大于1:1000000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系统(6°分带),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时,采用双标准纬线等面积割圆锥投影系统(兰伯特投影),中央经线和标准纬线根据各区域辖区范围和GB/T43214—2023形状确定。辖区面积小的区域可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国土空间规划图件均采用北方定向,基本比例尺为1:500000、1:100000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辖区范围和形状选择。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调整图件比例尺,确保制图区域内容全部表达在图幅内。国土空间规划图件可根据图纸和绘图机尺寸规格,在不超过2幅图纸拼接,且高度和宽度分别小于或等于1600mm和1800mm的前提下,比例尺优先采用1:500000或1:1000000。当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适当调整图件比例尺,比例尺尽量采用5的整数倍数。辖区面积较小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例尺。图集采用A3幅面,优先采用挂图比例尺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作为图集比例尺。当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适当调整图件比例尺,确保制图区域内容全部表达在图幅内。国土空间规划图件以三大色系表达三区空间分布:生态空间以绿色冷色系表示,农业空间以黄色偏冷色系表示,城镇空间以红色暖色系表示。E.2.3.2表达形式国土空间规划图件以颜色(或晕线)、线状符号和点状符号表达规划内容:以颜色、符号综合表达国土空间格局,以颜色表达主体功能分区,以符号表达基础支撑体系,以晕线表达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E.2.3.3图件与规划数据库制图以国土调查数据库为基础,面向规划数据建库,图件数据在数据分层、属性结构等方面符合数据库要求,基本满足规划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求。E.3图件要素E.3.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E.3.1.1行政界线制图区域内行政界线,表达到县(市、区)界。制图区域行政界线外围标注相邻行政单位名称。E.3.1.2政府驻地制图区域内政府驻地,表达到县(市、区)政府驻地。采用点状符号和加注地名的方式表示。E.3.1.3高程特征点GB/T43214—2023E.3.1.4等高线与等深线要求如下。a)高程、高差对国土开发有较大影响的地区可添加等高线;水底地势对国土开发有影响的地区可添加等深线。等高线和等深线可在相应地形图上的首曲线或计曲线基础上选择。b)基本等高距可依据同区域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5倍~10倍设置。一幅地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在地形变化对国土开发影响较大地区可以增加间曲线。等高线注记注在平缓处,其字头朝向高处。E.3.1.5水系制图区域内的海域、主要湖泊、大型水库均采用图斑和加注名称的方式表示。海域、湖泊和水库名称采用水平、垂直字列或雁形字列表示;制图区域内的主要河流、沟渠和水工建筑物均采用图斑或线形符号表示,并加注名称。其中图上宽度小于1mm(地形图0.4mm,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2.0mm)的双线河流、沟渠和水工建筑物等均提取中心线采用半依比例尺的线状符号表示。水系名称宜采用雁行字列或屈曲字列表示,注记位置及方向符合光线法则。E.3.1.6道路制图区域内的主要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公路均以半依比例尺的线符号表示,并加注道路名称。道路名称宜采用雁行字列或屈曲字列表示,注记位置及方向符合光线法则。根据区域情况可选择表达大型独立工矿、独立机场等其他重要地物,采用图斑(或点状符号)和加注名称的方式表示。E.3.2注记E.3.2.1主要注记内容内容包括:d)主要水利设施名称;e)国家公园、主要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名称;f)高程特征点名称;h)其他重要地物名称;i)各类现状和规划空间区域、E.3.2.2注记字体同一图形文件内注记字体种类以不超过四种为宜。汉字注记的汉字应使用简化字,按有关标准执行。b)西文:TimesNewRoman、ArialBlack,优先考虑TimesNewRoman。a)水平字列:由左至右,各字中心的连线成一直线,且平行于南图廓;b)垂直字列:由上至下,各字中心的连线成一直线,且垂直于南图廓;c)雁行字列:各字中心的连线成一直线,且斜交于南图廓;当与南图廓成45°和45°以下倾斜时,由左至右注记;成45°以上倾斜时,由上至下注记;d)屈曲字列:各字侧边垂直或平行于线状地物,依线状的弯曲排成字列。E.3.2.4注记位置与方向点状和面状制图要素注记配置时,字向一般为正向,字头朝北图廓,尽量避免压盖点状制图要素和重要的线状制图要素。a)点状注记位置与方向:点状要素注记采用水平字列或垂直字列表示,字向一般为正向,字头朝北图廓。注记尽量避免压盖点状制图要素和重要的线状制图要素,位置选择顺序如图E.1。241315图E.1点状要素注记位置次序b)线状注记位置与方向:线状要素注记采用雁行字列或屈曲字列表示,注记位置及方向符合光线法则,如图E.2。注记字符间隔不大于字符大小的5倍,当线状地物过长时宜重复注记。注记采用雁行字列时,字向一般为正向,字头朝北图廓;但道路等级数字或名称(代码)注记字向如图E.2所示。注记采用屈曲字列时,字向同道路等级注记。图E.2线状地物注记方向c)面状注记位置与方向:面状要素注记采用水平字列或垂直字列表示,字向一般为正向,字头朝北图廓。注记优先配置在面状要素中部,面内无法配置时,可配置于面周围,字位优先级同点状要素注记配置。E.3.2.5注记字隔注记的字隔是一行(或列)注记各字之间的距离,分三种:a)接近字符:字隔0mm~0.5mm;b)普通字符:字隔1.0mm~3.0mm;c)隔离字符:字隔为字大的1倍~5倍。GB/T43214—2023国土空间规划图件的图幅配置内容包括:b)图廓;c)地理位置示意图;d)指北针与风向玫瑰图;e)比例尺;f)图例;g)署名;h)制图日期;i)其他要素。要求如下:b)图名的内容:包括规划名称和主题名称;c)图名的字体与大小:规划名称汉字采用宋体加粗,数字采用TimesNewRoman,主题名称汉字采用黑体,主题名称的字号大小宜大于规划名称的字号;d)图名的位置:主题名称宜位于图廓外正上方,规划名称宜位于主题名称的正上方或左上方,位于左上方时左边与外图廓左边界对齐。E.3.3.3图廓图廓线由外图廓、内图廓和花边构成。外图廓根据图幅大小采用0.5mm~2.0mm的粗实线绘制,内图廓用细实线绘制;外图廓和内图廓间距为8mm~1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