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六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六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六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六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六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四川省宜宾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诗词与中国画,分属文学与艺术两大门类,二者之间的跨界融合,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这种交融不仅有力促进了古诗词和文人画的蓬勃发展,还使二者各自取得了新成就——山水诗和山水画成为古代文学史和绘画史上的艺术典范。诗画合璧的中国画,逐步发展为东方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样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在中国文化中,书画亦写心志。这是诗书画印能够结合的内因。西方美学家则认为,绘画主要运用线条和色彩来描绘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故与建筑、雕刻等统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而诗歌主要运用声音和语言来叙述在时间中持续的动作,故与舞蹈、音乐等统称为音律艺术或时间艺术。西方绘画注重对客观自然的再现和真实记录,吸收了大量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强化艺术的造型功能。正因为这种泾渭分明的认知,在西方文化史中基本没有形成诗画合一的局面。魏晋之前,我国早期的诗歌与绘画在艺术功能、表现方式和审美追求上,也分别具备上述“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特征,各尽其职,各自发展。唐代,随着诗词创作的兴盛,特别是唐诗取得的灿烂成果,让画家得以在诗境的涵泳中,获得更多创作的主题和灵感。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不仅以人与自然的对话,把诗从玄理中解放出来,强化了诗的画面感和表现力,更通过对山水和田园的审美观照和抒情表达,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同时,一些诗人在欣赏绘画时引发诗情,并开始尝试创作题画诗。到了宋代,苏轼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的诗画艺术进行总结和高度评价,从精神境界上将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共通之处讲得更加透彻,推动了中国画“以诗入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创作潮流,也涌现出许多探讨诗画关系的重要理论成果。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发展和兴盛,元代画家不仅自觉地在绘画创作中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还流行用书法将题画诗跋写于绘画作品的空白处,并钤盖上自己设计镌刻的印章,形成了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的独特艺术面貌,传承至今。诗画合璧,不仅体现在艺术家自画自题、自画他题等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诗与画在意境营造和艺术观念上的互舷共通。在进行创作时,他们将景物作为自己思想情感的寄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观者欣赏作品时,通过调动自身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感知,与作品共情,从而得以“畅神”并获得情感共鸣。千百年来,诗与画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并化为中国人品性磨炼、知常达变、人格塑造的一种独特方式。近代以来,中国画面临难以突破自身高度程式化语言体系、适应时代需要的困境。这一困境以及用西画技法改造中国画的做法,曾引发广泛的讨论甚至批评。今天,重新思考并践行“诗画传统”,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力量,将有助于开拓中国画的艺术新境,有助于实现中华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摘编自孟繁玮《开拓“诗画合璧”的艺术新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词与中国画的跨界融合,使二者各自成为了古代文学史和绘画史上的艺术典范。B.中国文化提倡书画表情达意,西方把诗画作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等同建筑、雕刻。C.观者欣赏诗画时,凭借自身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感知,以实现“畅神”和情感共鸣。D.现在中国画发展遭遇瓶颈,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迫切需要用西画的技法加以改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目的在于说明中国能够实现“诗画合璧”的内在原因。B.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按时代先后、让史实说话,增强了论证的真实性和说服力。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观点,再深入分析论证,最后揭示观点的现实意义。D.文章基于“诗画传统”的历史价值,提出了新时期践行“诗画传统”的必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诗画融合的历史加以阐释,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国“诗画合璧”的发展历程。B.文人水墨画的繁荣,得益于元代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对“诗情画意”的自觉追求。C.诗画合璧主要体现在自画自题、自画他题等形式上,也有意境和艺术观念的互通。D.重新认识诗画传统有助于开拓中国画的艺术新境和实现传承传统文化的终极目的。【答案】1.C2.D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古诗词与中国画的跨界融合,使二者各自成为了古代文学史和绘画史上的艺术典范”错误。由文本第一段“这种交融不仅有力促进了古诗词和文人画的蓬勃发展,还使二者各自取得了新成就——山水诗和山水画成为古代文学史和绘画史上的艺术典范”可知,“二者”应该是“山水诗和山水画”,选项指代错误。B.“……西方把诗画作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等同建筑、雕刻”错误。由第二段“绘画主要运用线条和色彩来描绘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故与建筑、雕刻等统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可知,西方只是把“绘画”作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而非“诗画”,选项张冠李戴。D.“现在中国画发展遭遇瓶颈,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迫切需要用西画的技法加以改造”错误。由最后一段“这一困境以及用西画技法改造中国画的做法,曾引发广泛的讨论甚至批评”,可知这种做法正遭到质疑、批评。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证的理解分析能力。D.“……提出了新时期践行‘诗画传统’的必要性”错误。由最后一段“重新思考并践行‘诗画传统’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力量,将有助于开拓中国画的艺术新境,有助于实现中华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知,“重新思考并践行‘诗画传统’”是“推动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并非全部,故“必要性”不准确,应为“充分性”。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得益于元代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对‘诗情画意’的自觉追求”错误。由原文第四段“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发展和兴盛,元代画家不仅自觉在绘画创作中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可知,选项因果倒置。C.“诗画合璧主要体现在自画自题、自画他题等形式上……”错误。“诗画合璧,不仅体现在艺术家自画自题、自画他题等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诗与画在意境营造和艺术观念上的互舷共通”可知,“自画自题、自画他题”只是其中之一,并非“主要”。D.“重新认识诗画传统有助于开拓中国画的艺术新境和实现传承传统文化的终极目的”错误。由文本最后一段“重新思考并践行“诗画传统”,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力量,将有助于开拓中国画的艺术新境,有助于实现中华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知,“终极目的”文中并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故选A。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了观众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热烈讨论,“融梗”一词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所谓“融梗”,通常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有的创作者倾向于用“借鉴”来解释这种行为,有的批评者则指责其实质为抄袭。“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原创”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概念,和这一概念相连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形象:基于灵感和生命体验,从无到有地进行创作,通过消耗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独一无二的精神产品。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作家”和“原创”的认识,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类型文学写作时受到挑战。网络文学生产从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仿和借用,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法律保护不够到位,在更深层面上是与网络类型文学生产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类型的决定作用。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穿越、玄幻、修仙在内的几十种大类型,不计其数的小类型,是网络文学20年发展的重要收获。类型绝大多数并非由单个作者独立创造,而是由初始设定出发,经由大量写作者前后相继,才得以陆续展开。再如,读者前所未有的参与性。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而是归属于一个复杂的交流网络。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读者反馈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实现类型的创造、更新和进化。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对于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创作,“融梗”只是关于写作资源使用的经验式描述,本身并不具备道德或法律上的贬义,但这不意味着,抄袭是可以容忍的。《少年的你》和其他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作品所引发的抄袭与否的讨论,恰恰提醒我们,网络文学绝不是著作权的法外之地,必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又能保持网络文学创作活力的道路。(摘编自储卉娟《网络文学:既要秩序也要活力》)材料二网络小说的类型化现象日益受到关注,人们经常把它归结为资本驱动下的商业性产物,或是通俗流行文化的一种表征,而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则被漠视。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在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下不断成型,其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类型小说对人类的情感需求做出分门别类的回应与安置。读者缺少或向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或“类型电影”,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心理的补偿、平衡与满足,产生愉悦感,恢复积极的心态。有些小说类型中的情感体验似乎与快感体验相对立,比如惊悚、恐怖小说,它们通向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体验。这些负面情绪,人皆厌恶,但惊悚、恐怖小说却很流行,它不仅说明人们对每一种情感体验的顽固寻求,更能体现小说类型发生发展的原因。太平岁月,人对危险的警觉水平下降,所以会本能地从文艺作品中寻找恐怖刺激的情景,寻求紧张体验,得到生存经验的补偿,这些紧张感、焦虑感、恐惧感获得释放之后,读者会为自己现实的安全处境感到松弛愉悦,这种心理需要就刺激了相关类型小说、电影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型不断被发明、扩展、更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的新天地,比如科幻、侦探、推理、悬疑等都是晚近的发明,而有数百年发展史的武侠、历史、玄幻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每种小说类型,都聚集着大量为之着迷的读者。我们必须强调,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满足的本能,而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玄幻小说是网络小说中成绩最为显著的部分,这种类型的兴起受到了西方玄幻小说、好菜坞电影的启示,并且在寻求“想象的本土化”这一动机支配下,链接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文化典籍、明清小说等资源。在作者与读者求新求变的欲望推动下,玄幻小说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面貌,既有《恶魔法则》《佣兵天下》等创造性地运用西方玄幻小说的魔法、龙、精灵、天使与魔鬼等元素,也有《盘龙》《神墓》等混合了东方神魔小说与西方玄幻小说诸种神力元素,更有《间客》打通了玄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的类型界线,另开小说类型的局面。这些小说,创造了独特的生命、社会文明与宇宙景观,具有文本价值的独一性,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力,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摘编自康桥《网络小说的类型化与独创性》)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小说的创作过程通常离不开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互动,网络小说类型化的产生发展也离不开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B.电影《少年的你》引发了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讨论,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不应该受到法律惩戒。C.人类对包括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在内的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是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原因。D.网络小说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既有与人类新的情感体验相适应的晚近的发明,又有在原有类型基础上的创新。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小说难以避免反复使用“套路”和“梗”,这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网络文学创作活力逐渐丧失。B.人们如果不缺少某种类型的生命情感体验,就不会通过阅读某种类型化的网络小说来获得类似的情感体验。C.网络小说类型化虽然能满足读者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但也阻碍着网络小说独创性作品的产生。D.玄幻小说的成就启示作者,网络小说创作既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资源,又要从西方文学作品中获得借鉴。6.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如何实现网络小说写作的创新。【答案】4.B5.D6.①重视读者的反馈,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②在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上求创新;③创造性地运用中西方小说元素;④打通小说的类型界线,开辟小说类型的新局面。【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B.“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不应该受到法律惩戒”无中生有,原文材料一说“‘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并没有说“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不应该受到法律惩戒”。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A.“网络小说难以避免反复使用‘套路’和‘梗’,这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网络文学创作活力逐渐丧失”错误,材料一说“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但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抄袭”无法容忍,需要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并没有指出是“套路”和“梗”“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网络文学创作活力逐渐丧失”,选项无中生有。B.“人们如果不缺少某种类型的生命情感体验,就不会通过阅读某种类型化的网络小说来获得类似的情感体验”错误,材料二说“读者缺少或向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或‘类型电影’,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体验”,如果“不缺少”,还可能会因为“向往”而阅读类型化网络小说,获得情感体验。C.“但也阻碍着网络小说独创性作品的产生”无中生有,材料二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型不断被发明、扩展、更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的新天地……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满足的本能,而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可见,类型并未阻碍独创性作品的诞生,相反正被独创性发明、扩展、更新着。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根据题干要求,回到原文中筛选关键信息,分点概括作答即可。根据材料一“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而是归属于一个复杂的交流网络。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读者反馈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实现类型的创造、更新和进化”可见,要重视读者的反馈,从而共同汇聚创意;根据材料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型不断被发明、扩展、更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的新天地……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满足的本能,而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可见,要追求情感体验、写作方法上的创新求变;“玄幻小说是网络小说中成绩最为显著的部分,这种类型的兴起受到了西方玄幻小说、好菜坞电影的启示,并且在寻求‘想象的本土化’这一动机支配下,链接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文化典籍、明清小说等资源”可见,可创造性地运用西方元素;“更有《间客》打通了玄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的类型界线,另开小说类型的局面”可见,还可打通小说的类型界线,开辟小说类型的新局面。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鸡鸭名家汪曾祺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就在江边的沙滩上。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沙滩上安静极了,江流浩浩。东北风。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可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这是记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那两个老人是谁?”“一个是余老五。”“另一个呢?”“陆长庚。”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逛来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余大房养他。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火是微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他整天不离一步。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炕房里暗暗的,暖洋洋的,潮濡濡的,笼罩着一种暧昧、缠绵的含情怀春似的异样感觉。余老五身上也有着一种“母性”。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余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怎么能大一圈呢?他让小鸡的绒毛都出足了。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余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奇怪,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一句话也不说。小徒弟不放心,轻轻来问一句:“起了吧?”摇摇头。——“起了罢?”还是摇摇头,只管抽他的烟。这一会正是小鸡放绒毛的时候。这是神圣的一刻。忽而作然而起:“起!”徒弟们赶紧一窝蜂似的取出来,简直是才放下手,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到处方。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他不像余老五那样有酒有饭,他是个倒霉的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只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前两天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鸭在水,人在船,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不要!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倪二在白莲湖里。一趟鸭子全散了!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怎么办呢?围着的人都说: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陆长庚在哪里?多半在桥头茶馆。桥头有个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常在后面抖着头看人赌钱的,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当然,第二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老五高大方正,一副大汉的形态,作者偏偏用“母性”来形容他,实则是有反差的、俏皮的,也与前文暧昧含情的环境相呼应。B.小说在叙事上短句居多,简洁灵动,没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更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体现了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艺术特色。C.本文运用传统小说、评书等常用的叙事方法“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别讲述了两位乡间巧人的故事,情节更加集中清楚,体现了作品的传统性、文化性。D.陆长庚通“鸭性”,“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却命运不济,几次鸭瘟的打击使他发誓不再养鸭,但手艺偶一亮出仍令人叫绝。8.对比手法的大量使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请列举其中四处,并简析其作用。9.本文开头一段不避其繁,结尾一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答案】7.B8.①将别人家刚出炕小鸡的大小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技艺高超;②将其他师傅炕鸡时的胆量、手艺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技艺高超;③将炕鸡前后余老五的声调大小作对比,突出余老五对工作的认真谨慎;④将余老五和陆长庚的外貌、性格、境遇作对比,强调两个人物的不同命运;⑤将倪二的赶鸭水平和陆长庚的作对比,突出陆长庚的技艺高超。(列举四处即可)9.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展现了水乡的环境与生活,为两位老人的出场作了铺垫;②结尾以问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开头与结尾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可以产生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能力。B.“没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更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错误,本文写余老五“炕鸡”和陆长庚“赶鸭”时虽然笔墨不多,但运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使情节集中而曲折,故事性也强。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这篇小说大量使用对比手法,作用主要是突出余老五与陆长庚的形象以及人物命运。①“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余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文中将别人家刚出炕小鸡的大小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炕鸡”技艺高超。②“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文章将其他师傅炕鸡时的胆量、手艺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炕鸡”技艺高超。③“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与“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将炕鸡前后余老五的声调大小作对比,突出余老五对工作的认真谨慎。④“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到处方。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他不像余老五那样有酒有饭,他是个倒霉的人”,将余老五和陆长庚的外貌、性格、境遇作对比,强调两个人物的不同命运。⑤倪二赶鸭“鸭子全散了”,陆长庚赶鸭“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文章将倪二的赶鸭水平和陆长庚的作对比,突出陆长庚的技艺高超。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结构安排的能力。①小说开头先写沙滩上有人分鸭子,然后由四个人的穿着打扮写到江南江北的生活环境,最后又写鸭子满意这样的天气和养鸭人的生活,他们依水而住,靠水吃水,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展现了水乡的环境与生活,为两位老人的出场作了铺垫。②小说在讲述完余老五“炕鸡”和余老五“赶鸭”的故事后,以“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两个问句简笔收束全文,让人思考二人的命运,给人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小说开头虽用繁笔写水乡的环境与生活,但是由分鸭子写到人们的生活环境,笔调舒缓;结尾两个问句结束小说,看似简单,但提出了主人公从何而来、命运如何的问题,内容急促,开头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可以产生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已。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

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节选自《梁书·袁昂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文官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D.“癸丑”,文中指古代干支纪日法。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也可用于纪年、纪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答案】10.C11.A12.B13.(1)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2)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根本既倾”句意完整,“倾”作“根本”的谓语,而且下一句的主语是“枝叶”,两句主语不一致,中间要断开,排除BD;“同恶不悛”是固定词组,是“怙恶不悛”的意思,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遭逢父亲丧事”错。“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王俭也因此认为”错。文中只是说“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并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号恸”,悲号恸哭;“绝”,气绝,昏过去;“制服”,丧服;“庐”,名词做动词,建屋居住,“次”,旁边。(2)“释褐”,脱去布衣;“从仕”,做官;“殊”,不同一般;“得”,能够;“全”,保全。参考译文:

袁昂,陈郡阳夏人。他十五岁时,父亲袁抃去世。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后来,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见堂叔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袁昂幼年丧父却能表现得这样,因此知道他以后会得到爵位名号是有原因的。”齐朝初年,起初做王俭镇军府功曹史。王俭当时任京尹,曾经在后堂单独引见袁昂,对袁昂说:“你以后一定会位居于此。”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制期服服丧。有人觉得奇怪而问他,袁昂致信晓谕他说:“从父亲去世以来三十多年了,堂兄对我怜爱至极,无异于己出。此恩此爱,终身不忘。”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亲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之后建康城被平定,昂自缚其身到宫阙,高祖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袁昂敬奉书函谢绝说:“臣是东国低贱之人,学问和品行无可取的地方,您推恩及罪人,对于臣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恩泽,冒昧乞求辞谢。”高祖没有同意。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昂暂代皇帝持节,前往犒劳军队。普通三年,袁昂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赐给鼓吹的仪仗,并赐护卫三十人。五年,他进升为左光禄大夫,增护卫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时年八十岁。当初,袁昂在临终时上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儿子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又说:“我脱去布衣去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因此盖棺,无愧于乡人了。”朝廷给予谥号穆正公。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春宿左省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注:①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徒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所谓“封事”,就是密封的奏疏。这首作于乾元元年(758)杜甫在左拾遗任上。②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金钥,即金锁,开宫门的锁钥声。玉珂,即马铃。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出一幅宫廷月夜图:夜空在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B.颈联“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诗人采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夜中值宿时的情况,写诗人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匙,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C.尾联中“数问”一词表现出诗人因为第二天要上奏封事焦急等待天亮的状态,刻画了诗人为国为民、勤勉尽职的形象。D.全诗按空间顺序写诗,构思严谨。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15.全诗构思严谨,首联虽无一字点题却又字字点题,试结合诗歌首联进行分析。【答案】14.D15.①首联“花隐”写花隐约可见,“啾啾”写鸟的鸣叫。写花、写鸟是点“春”。②“暮”点明时间是傍晚,“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花隐”“暮”“栖鸟”紧扣诗题的“宿”。③“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墙,这里指门下省,交待值夜的所在地“左省”。【解析】【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空间顺序”错误。全诗按时间顺序写诗,首联写花掖垣栖鸟,是薄暮时分,颔联写月和星,是夜晚,颈联写金钥,时间是将晓。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这首诗的题目是“春宿左省”,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首联是“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1)首联“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花”写开放的花朵,。写“花”点明题目中的“春”。(2)“暮”的意思是“傍晚”,点明时间。“花隐”的意思是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栖鸟”是指栖息的鸟儿,“啾啾”写鸟的鸣叫。傍晚时,作者值宿开始,他看到“花隐”的情景,也听到了“栖鸟”啾啾的鸣声,都和“宿”相关联。所以,“暮”“花隐”“栖鸟”紧扣诗题的“宿”。(3)注释中说明了“掖垣”得名的原因是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两边,像人的两腋。即“掖垣”的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墙,这里指门下省,交待值夜的所在地“左省”。所以,“掖垣”照应题目中的“左省”。综上分析,首联两句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六、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既以“___________”一句写自己遭到谣言中伤,又以“___________”一句表达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死多次也不后悔。(2)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一俯一仰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表现箫声的魅力。【答案】

谣诼谓余以善淫

虽九死其犹未悔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谣诼”“淫”“壑”“嫠”。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欢迎来到天宫课堂!”12月9日16时许,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在大约60分钟的时间里,老师们向地面课堂的孩子们介绍了包括空间站睡眠区等在内的诸多工作生活场景,还了微重力环境下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实验。在的太空课堂中,揭晓了一个个太空实验的科学原理,揭开了一件件太空用品的神秘面纱,曾经遥不可及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印象里“高大上”的科学也变得通俗易懂。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顺利执行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回望我国的航天历程,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每一次腾空而起所体现的,(

)。历经,不改奋斗本色,他们在探索浩瀚太空的征程里留下中国人坚实的足迹。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展示

精彩纷呈

欣欣向荣

山高路险B.展示

美妙绝伦

蒸蒸日上

山高路险C.演示

精彩纷呈

欣欣向荣

千难万险D.演示

美妙绝伦

蒸蒸日上

千难万险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揭开了一件件太空用品的神秘面纱,揭晓了一个个太空实验的科学原理B.一件件太空用品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一个个太空实验的科学原理被揭晓C.掀开了一件件太空用品的神秘面纱,揭露了一个个太空实验的科学原理D.一件件太空用品的神秘面纱被掀开,一个个太空实验的科学原理被揭露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是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后继的接力传承,而且是一个国家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B.既是一个国家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后继的接力传承C.不仅是一个国家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而且是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后继的接力传承D.既是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后继的接力传承,也是一个国家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答案】17.C18.B19.B【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或明显地表现出来。演示: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由后文“微重力环境下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实验”可知,此处是形容各种太空实验,应选“演示”。精彩纷呈:精彩、出色的地方纷纷呈现。美妙绝伦:形容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由后文“太空课堂中”可知,此处指太空课堂上有很多精彩的地方,应选“精彩纷呈”。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从语法结构上来看,选“欣欣向荣”更为恰当。山高路险:山又高又陡,行走非常困难,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千难万险: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这里是说航天人所经历的重重困难,需要一个名词,应用“千难万险”。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太空课堂中”为状语,“揭晓了一个个太空实验的科学原理,揭开了一件件太空用品的神秘面纱”是动宾短语,全句缺少主语,改为“一个个太空实验的科学原理被揭晓”“一件件太空用品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二是语序不当。先“揭开……面纱”,再“揭晓……原理”,由现象到本质。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前文的“我国航天历程”和后文的“他们”来看,应先说“国家”,再说“航天人”,排除A、D。C项“不仅……而且……”表递进,此处没有明显递进关系,排除C。故选B。八、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生活中,唱歌跑调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其实,①,这种病名叫“失歌症”。那么,唱歌跑调②?音乐的元素有音高、节奏、强弱、音色等,跑调就是由分不清各音符之间音高的差异造成的。就像爬楼梯,脚步跨大或者跨小了,都没有踩到那层台阶上。一个人对音高感受的强弱是天生的,所谓“失歌症”,就是③。对五音不全人群来说,唱歌跑调并不妨碍欣赏音乐。在一项对人的音乐感受力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让两组人听各种类型的音乐,同时对他们进行大脑扫描。结果显示,对音乐缺乏反应的那组人的一个特定大脑区域血流量较热爱音乐的那组人要少得多。研究人员据此推测,缺乏欣赏音乐的能力是因为大脑中负责音乐处理的区域和管理情绪的区域之间的联系较少。而唱歌跑调的人,只是大脑中负责音乐处理的区域产生了对于不同音符间音高的识别障碍罢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答案】20.①唱歌跑调是一种病②是怎么造成的呢③对音高的感受力非常弱21.五音不全的人只是大脑中负责音乐处理的区域产生了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但负责音乐处理的区域和管理情绪的区域没有缺少联系,所以并不妨碍他们欣赏音乐。【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前文可知,话题应是“唱歌跑调”的问题;再联系后句“这种病称为‘失歌症’说明这是一种病症,据此可写“唱歌跑调是一种病”;第二空,句后的问号说明这是对“唱歌跑调”这一现象的发问,后句“音乐的元素有音高、节奏、强弱、音色等,跑调就是由分不清各音符之间音高的差异造成的”解释了唱歌跑调的原因,是对这一发问的回答,据此可写“是怎么造成的呢”;第三空,前面用爬楼梯说明有些人判断不好跨步的大小,也就是跑调的人找不准音高;然后说“一个人对音高的感受是天生的,有人非常强,有人非常弱”,说明“失歌症”的人对音高的感受力弱,据此可写“对音高的感受力非常弱”。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句式变换的能力。第二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是观点句,“唱歌跑调并不妨碍欣赏音乐”;第二、三句是实验过程和结果显示,不是重点内容;第四、五句是研究得出的结论,此处是关键内容,共有两个结论,一是“缺乏欣赏音乐的能力是因为大脑中负责音乐处理的区域和管理情绪的区域之间的联系较少”,二是“五音不全的人,只是大脑中负责音乐处理的区域产生了对于不同音符间音高的识别障碍”。这就说明与缺乏欣赏音乐能力的人相比,五音不全的人“大脑中负责音乐处理的区域和管理情绪的区域之间没有缺少联系”,只是“大脑中负责音乐处理的区域产生了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然后将三个关键句联系起来,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但是)来表达。可先说五音不全的人“只是大脑中负责音乐处理的区域产生了对于音高的识别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