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学院附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学院附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学院附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学院附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学院附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红楼梦》的哲学形态类似庄子,其巨大的哲学意蕴寓于精彩的文学形式与审美形式中,寓于丰富的寓言与意象中。所以既可称庄子是文学家,也可称庄子为哲学家,曹雪芹也是如此,两者兼得。但迄今为止,曹雪芹还没有庄子的幸运,即还没有作为文学家和哲学家被充分认识。在文学史上有《红楼梦》的崇高位置,在哲学史上曹雪芹则一直是缺席者。

探讨《红楼梦》哲学,首先应注意体现于全书的哲学视角,这是曹雪芹的宇宙观,也是哲学观。好的文学作品除了需要审美形式之外,还需要有思想,所以作品总是除了艺术性之外又带思想性。但是具有思想并不等于具有哲学。这里所不同的是思想不一定具备特别的视角,而哲学则一定具有某种视角,即某种特别的观照宇宙人生的方法。这种视角,带有独立价值,甚至带有思想所没有的永恒价值(思想一般只带有时代性、当下性)。没有视角,就没有哲学。视角一变,哲学的形态与内涵就跟着变。《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文学杰作,可以说它很有思想(对科举的批判与对知识分子生存困境及人性困境的思索),但不能说它很有哲学,因为整部作品并不具备哲学视角。《红楼梦》的哲学属性,首先是它具有自身的哲学视角。

《红楼梦》中有个大观园,而“大观”正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哲学视角,我们可称之为大观视角或大观眼睛。所谓大观眼睛,用现代的语言表述,便是哲学性的宏观眼睛,或称没有时空边界的宇宙极境眼睛。《红楼梦》中帮助主人公贾宝玉“通灵”入世的一僧一道,就拥有这种眼睛,即具有天眼与佛眼。《南华经》(庄子)也把眼睛分为多种,其最高的“道眼”,也是大观视角。《庄子》的开篇《逍遥游》,其大鹏的眼睛,也近似“天眼”、“道眼”,从九万里高空上俯瞰人间,便看出“大知”与“小知”的区别。庄子用道观物,正是用大观的眼睛观物,这就打破了世俗眼睛对万有万物的人为分类分割,抵达空物我、泯主客、齐生死的“齐物”境界。

正因为具有大观视角,所以《红楼梦》才有许多独特的发现。贾宝玉发现世间有两种世界,一个是以男人为主体的浊泥世界,一个是以少女为主体的净水世界。他所努力的是站立在浊泥世界的彼岸,保持“玉”的灵性与真纯。贾宝玉的眼睛不是肉眼,而是天眼、道眼,所以他才能发现一个遍布整个人间而且就是你身边但肉眼看不见的诗意世界,这就是贵族少女和丫鬟们所构成的女儿国。在他的意识与潜意识里,这些诗意生命,正是世界的本体,历史的本体,其重要性连佛陀与元始天尊都难以企及。《红楼梦》之所以是伟大的悲剧,正因为它是诗意生命的挽歌,把最有价值的诗意生命毁减给人们看,便构成深刻的伤感主义悲剧。(选自刘再复著作《“红楼梦”哲学论纲》)1.下列关于文中“大观视角”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观视角是哲学性的宏观视觉,“大观”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哲学视角,也是《红楼梦》的哲学视角。B.庄子的用道观物是“大观视角”的一种,依靠这种大观视角,庄子达到了空物我、泯主客、齐生死的“齐物”境界。C.贾宝玉具有大观视角,他用天眼、道眼看世界,所以能发现遍布整个人间但很多人肉眼看不见的世界。D.没有大观视角,就没有大观哲学,《红楼梦》凭借其具有的大观视角、大观哲学,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的文学作品需要艺术性与思想性的融合,但有思想的好的文学作品却不一定具有哲学。B.哲学是观照宇宙人生的一种方法,哲学视角具有独立价值甚至永恒价值,没有哲学视角,哲学也就无从谈起。C.《红楼梦》为我们虚构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以男人为主体的浊泥世界,一个是以少女为主体的净水世界。D.《红楼梦》的哲学意蕴寓于文学形式、审美形式、寓言与意象中,它的大观哲学视角,让它有了许多独特的发现。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观眼睛是哲学的宏观眼睛,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宇宙极境眼睛,天眼、佛眼、道眼就属于此类。B.一直以来,《红楼梦》都因崇高的文学价值而被世人追捧,但其哲学意义却长期没有被发现。C.《庄子》这一著作,哲学意蕴与文学价值并重,所以庄子既被世人认为是哲学家,同时也被当作是文学家,两者兼得。D.《儒林外史》整部作品颇有思想性,也有一定的哲学,但却不具有哲学视觉。【答案】1.D2.C3.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思考时,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大观视角”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D项,《红楼梦》的大观视觉在发现之前已经有了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故选D。【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例如本题选项D就属于在时间顺序上的不准确。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思考时,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项,“《红楼梦》为我们虚构了两个世界”这是宝玉的观点。故选C。【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C就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3.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思考时,应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项,“没有被发现”错,是“没有被充分认识”故选B。【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例如选项B就犯了轻重范围适当的错误。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日本《东京新闻》4月14日刊登题为《不能让民众的不安付水东流》的社论称,日本政府不应不顾民意固执将核废水排放入海。所谓“废核水”是指熔毁堆芯的冷却用水与流入核反应堆地下水的混合物,通过特殊装置大量去除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后可以得到“处理水”,但是依靠现有技术无法去除其中的氚元素。日政府认为将核废水稀释后缓慢排入海洋可能不会危害健康。目前最大的课题是如何避免日本渔民的生计因负面消息受到影响。共同社对岩手县、宫城县和福岛县各级行政领导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约9成受访者对负面消息抱有担忧,如今距离3·11大地震已过去10年,福岛县鱼贝类海产品的安全性得到认证,试验捕捞作业期已于3月底宣告结束,渔民终于可以开启正式捕捞作业。面对日政府不合时宜的决定,渔民难掩心中的愤怒,发出“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的悲叹。(摘编自《日本政府不应不顾民意排放核废水入海》)材料二:处理后的核污染水还有哪些放射性物质?这些经过一次处理后储存起来的核污染水中仍含有铯,氚等60多种核素。其中,氚因为是氢的同位素,难以从水中清除。问题是,东电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资料显示,核污染水经二次处理后,除了氚外,仍含有碘-129、碳-14等12种核素,且多为半衰期超长的核素。美国《科学》杂志4月13日刊文指出,ALPS在净化处理过程中,会不时漏掉钌、钴等放射性寿命更长且更危险的同位素。因此,日本自民党籍众议员山本拓强调,针对被污染水的海洋排放问题,不能仅限于讨论氚的安全性。ALPS运行可靠吗?日前,联合国有毒物品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马科斯·奥雷利亚纳,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迈克尔·法赫里、联合国人权与环境问题特别报告员戴维·博伊德发表联合声明指出,ALPS迄今为止的表现表明其不能完全消除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在4月14日的日本参议院资源能源调查会上,日本共产党籍参议员山添拓指出、ALPS连“正式运行”前的检查都还没完成,针对这一质疑,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委员长更田丰志承认,因急于处理核污染水,省略了一部分ALPS运行前的检查手续。(摘编自《扒一扒日本核污染水背后那些“信息黑洞”》)材料三:日本单方面的决定有违国际法,具体违反包括三个方面的国际法律制度。在核安全方面,日本涉嫌违反了《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等诸多条约义务。具体包括通知、通报、交换情报、开展磋商、建立合作安排以减少损失等法律义务。日本也严重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二部分“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中的若干义务。日本作为缔约国应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防止、减少和控制任何来源的海洋环境污染,日本还违反了国际环境法的一系列原则和内容,如“不损害他国环境原则”“风险预防原则”等。要证明日本核污染水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对全人类利益的威胁,真正满足“国际不法行为”的法律要件,还需要来自海洋科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等多学科的科学证据,日本的排污决定在是否会影响到海洋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这一问题上,目前并没有提出足够可信、公开、透明的科学证据和决策过程,其决定连立足于基本共识性科学的要求都没有达到。摘编自《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放需要法律与科学应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核废水”指溶毁堆芯的冷却用水与地下水的混合物,通过特殊处理可得到“处理水”,但现在无法去除其中的氚元素。B.日政府认为核废水排入海洋不会危害健康,但日本岩手县、宫城县和福岛县各级行政领导中约9成受访者仍抱有担忧。C.按照东电方案,核污染水经二次处理后仍含有氚、碘-129、碳-14等12种半衰期超长的核素,其中氚难以从水中清除。D.日本的排污决定没有提出足够可信、公开、透明的科学证据和决策过程,连立足于基本共识性科学的要求都没有达到。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福岛县鱼贝类海产品的安全性得到认证,渔民4月开始可以开启正式捕捞作业,但日政府倾倒核废水的决定让渔民发出“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的悲叹。B.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委员长承认,因急于处理核污染水,所以省略了一部分ALPS运行前的检查手续,这不免使人们对ALPS运行可靠性产生担忧。C.日本涉嫌违反《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等有关核安全的条约义务,这些义务具体包括通知、通报、交换情报、开展磋商、建立合作安排以减少损失等。D.要证明日本核污染水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对全人类利益的威胁,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判断,从而真正满足“国际不法行为”的法律要件。6.日本政府将把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洋这一决定,为什么受到日本民众及多国的反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D5.D6.原因:①面对日政府不合时宜的决定,日本民众感到担忧和愤怒。②ALPS迄今为止的表现表明其不能完全消除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二次处理也无法保证完全消除;③日本这一决定违反了三方面的国际法律制度;核安全领域的相关国际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国际环境法的一系列原则和内容。【解析】【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核废水’指溶毁堆芯的冷却用水与地下水的混合物”说法错误,扩大了范围,根据材料一第2段可知应为“‘核废水’是指溶毁堆芯的冷却用水与流入核反应堆地下水的源合物。”B.“日政府认为核废水排入海洋不会危害健康”理解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材料一第2段是“日政府认为核废水缓慢排入海洋可能不会危害健康。”C.“碘-129、碳-14等12种半衰期超长的核素”说法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材料二第1段“东电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资料显示,核污染水经二次处理后,除了氚外,仍含有碘-129、碳-14等12种核素,且多为半衰期超长的核素”可知“碘-129、碳-14等12种核素,且多为半衰期超长的核素。”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判断”的法律要件”错误。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要证明日本核污染水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对全人类利益的威胁,真正满足“国际不法行为”的法律要件,还需要来自海洋科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等多学科的科学证据”可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原文没有提到,选项无中生有。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的材料内容,可知本题应从材料一日本民众的担忧和愤怒、材料二福岛核污染水的危害、材料三日本政府将把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洋这一决定违反了国际法律制度三方面作答。根据材料一第2段“共同社对岩手县、宫城县和福岛县各级行政领导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约9成受访者对负面消息抱有担忧”可得出面对日政府不合时宜的决定,日本民众的担忧;根据材料一第2段“面对日政府不合时宜的决定,渔民难掩心中的愤怒”可得出面对日政府不合时宜的决定,日本民众的愤怒。根据材料二第1段“东电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资料显示,核污染水经二次处理后,除了氚外,仍含有碘-129、碳-14等12种核素,且多为半衰期超长的核素”和第2段“日前,联合国有毒物品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马科斯•奥雷利亚纳,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迈克尔•法赫里、联合国人权与环境问题特别报告员戴维•博伊德发表联合声明指出,ALPS迄今为止的表现表明其不能完全消除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得出ALPS迄今为止的表现表明其不能完全消除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二次处理也无法保证完全消除。根据材料三第1段“日本单方面的决定有违国际法,具体违反包括三个方面的国际法律制度。在核安全方面,日本涉嫌违反了《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等诸多条约义务。具体包括通知、通报、交换情报、开展磋商、建立合作安排以减少损失等法律义务。日本也严重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二部分“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中的若干义务。日本作为缔约国应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防止、减少和控制任何来源的海洋环境污染,日本还违反了国际环境法的一系列原则和内容”可得出日本这一决定违反了三方面的国际法律制度;核安全领域的相关国际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国际环境法的一系列原则和内容。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刘姥姥①初见贾母曹雪芹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丫鬟,在那里捶腿,凤姐儿站着正说笑。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道了万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贾母亦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让坐着。那板儿②仍是怯人,不知问候。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作了。”贾母道:“眼睛牙齿都还好?”刘姥姥道:“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困了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贾母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说的大家都笑了。贾母又笑道:“我才听见凤哥儿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刘姥姥笑道:“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贾母又道:“今儿既认着了亲,别空空儿的就去,不嫌我这里,就住一两天再去。我们也有个园子,园子里头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尝尝,带些家去。你也算看亲戚一趟。”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天罢,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贾母笑道:“凤丫头,别和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说着,又命人去先抓果子与板儿吃。板儿见人多了,又不敢吃。贾母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顽去。刘姥姥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贾母益发得了趣味:正说着,凤姐儿便命人来请刘姥姥吃晚饭。贾母又将自己的菜拣了几样,命人送过去与刘姥姥吃。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鸳鸯③忙命老婆子带了刘姥姥去洗了澡,自己挑了两件随常的衣服令给刘姥姥换上。那刘姥姥那里见过这般行事,忙换了衣裳出来,坐在贾母榻前,又搜寻些话出来说。彼时宝玉姊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们说的书还好听。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话也编出些话来讲。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④,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贾母最胆小的,听了这话,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来瞧,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贾母唬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王夫人等也忙过来请安,又回说“已经下去了,老太太请进房去罢”。贾母足的看着火光熄了方领众人进来。宝玉且忙着问刘姥姥:“那女孩儿大雪地里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贾母道:“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刚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宝玉听说,心里虽不乐,也只得罢了。(有删改)【注】①刘姥姥,一个乡村老寡妇,其女婿家二十年前与贾政的太太王夫人家连过宗。《红楼梦》第六回曾描写她因女婿女儿生活困难到贾府寻求接济,此次到贾府是带着家产的果蔬来报恩。②板儿,刘姥姥的外孙。③鸳鸯,贾母的大丫鬟。④走了水,失火的委婉说法。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虽只选取了《红楼梦》中一个小片段,但借助精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让刘姥姥这个没有文化却有见识的形象成为了文学经典。B.文中有两处对板儿的描写,这两处描写虽属闲笔却不可或缺,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又可以陪衬主要人物,还能使叙述更显灵活。C.小说情节发展以问安、晚饭、聊天为时间节点组成,脉络清晰。其间插叙刘姥姥换衣裳的情节,凸显贾府富贵和底层卑微,一石二鸟。D.小说写人注重点面结合,贾母、刘姥姥等主要人物的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也刻画了王熙凤、宝玉等人的形象,相互映衬,相得益彰。8.小说中说刘姥姥经历过世情,她的这个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9.小说写刘姥姥和贾母的谈话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7.D8.①善察言观色,颇有眼光。虽没见过,但根据神态和周围人的表现就能一眼认出贾母;在谈话的过程中,能准确判断贾母和宝玉姊妹的喜好。②知自己身份,行为谨慎。一见贾母忙上前请安;贾母问话,忙立身回答。③懂投人所好,很会说话。称贾母为“老寿星”,不断恭维贾母享福并表示羡慕;见贾母和宝玉姊妹喜欢听自己讲话就编故事给他们听。9.①详写刘姥姥与贾母初见时的谈话及刘姥姥编的故事,表现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个性。②略写刘姥姥搜寻乡村逸事等内容,有利于故事情节的推进,兼顾对主要人物(宝玉姊妹)和场面的描写。③使行文疏密有致,张弛有度,富于变化。【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错误。选文主要描写贾母、刘姥姥,对贾母和刘姥姥进行了细致描写,刻画王熙凤、宝玉等人的形象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刻画贾母、刘姥姥,并不是为了相互映衬。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原文第1段“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丫鬟,在那里捶腿,凤姐儿站着正说笑。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道了万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及2、3段的人物对话可知刘姥姥的这个特点表现在善察言观色,颇有眼光。虽没见过,但根据神态和周围人的表现就能一眼认出贾母。刘姥姥很会说话,称贾母为“老寿星”,不断恭维贾母享福并表示羡慕;从原文第6段“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话也编出些话来讲”可知刘姥姥的这个特点表现在从谈话的过程中,能准确判断贾母和宝玉姊妹的喜好;懂投人所好,见贾母和宝玉姊妹喜欢听自己讲话就编故事给他们听。从原文第2段“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可得出刘姥姥的这个特点表现在知自己身份,行为谨慎。一见贾母忙上前请安;贾母问话,忙立身回答。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情节叙述艺术的能力。从选文1、2段可知内容可知,详写刘姥姥与贾母初见时的谈话,尤其是第二段,“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贾母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说的大家都笑了”,这部分详写刘姥姥与贾母初见时的谈话表现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文章详写了刘姥姥编的故事,“……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是为了体现刘姥姥的个性,“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话也编出些话来讲”;从第6段“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话也编出些话来讲”可知略写刘姥姥搜寻乡村逸事等内容,有利于故事情节的推进;,同时提到“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兼顾对主要人物(宝玉姊妹)和场面的描写。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行文疏密有致,张弛有度,富于变化。四、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县东北的一座亭子)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义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选自《史记·高祖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B.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C.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D.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刘邦率兵入关后,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子婴一个多月后被项羽杀害。B.玺,印,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符,这里指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节是缀有牦牛尾的竹竿,是颁发给朝中大臣执行某种任务的凭证。C.族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弃市,是死刑的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D.司马是古代的军官,分左右司马,春秋时楚国、鲁国等置,为大司马之副,协助大司掌军务,领兵作战。官职上右司马高于左司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用兵。他审时度势,利诱秦将,袭攻武关;在蓝田之战时,他用疑兵威慑敌军,以严明的军纪争取秦人,瓦解秦军。B.刘邦从善如流。当他进入咸阳之后,想要在秦王宫里休息。樊哙张良劝谏他,他就封好府库,退还到霸上驻扎。C.刘邦为人虚伪。他本来贪财好色,但是进入咸阳城后封府库、约法三章、不受酒食等,虚情假意,笼络民心。D.刘邦处事果断。左司马曹无伤为了一己私利,做了项羽的奸细,刘邦得知之后,回到军营马上诛杀了他。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义谕项羽,项羽乃止。【答案】10.C11.B12.C13.(1)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2)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任命秦王为当地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遣”的宾语为“我”,所以应在“我”后面断开,排除A、D。“服降”做“人”的谓语,并且“杀”的宾语为“之”,所以应分别在“降”、“之”后面断开,排除B。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玺,印,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错误。战国以前的印章统称为“玺”。秦统一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用玺,官员和百姓的印章只能用印。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刘邦为人虚伪”“虚情假意”错误。刘邦进入咸阳城后封府库、约法三章、不受酒食等,体现的是刘邦能够听取樊哙和张良的劝谏,有谋略和远见,并不是虚情假意、为人虚伪。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杀人者死”,被动句,杀人者被处死;“抵罪”,依法治罪。(2)“会”,恰逢;“活”,使……活下来;“夜”,连夜;“因”,趁机;“谕”,告诉。参考译文:等到赵高杀害秦二世后,他派人去求见沛公,想与沛公约定在关中划分地盘各自称王。沛公认为其中有诈,就采纳了张良的计策,派遣郦生、陆贾前去游说秦将,以财宝引诱他们,乘机偷袭武关,把秦军打得大败。又在蓝田县以南与秦军交战,沛公派人暗中增设了疑兵旗帜,巧布疑阵,还命令全军所经之处,不许掳掠,这使得秦地的人们高兴不已,趁秦军在松之际,沛公率军大败秦军。紧接着又在蓝田县北交战,大败秦军。沛公带领军队乘胜追击,最终彻底瓦解了秦军。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任命秦王为当地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注】词中“伊吕”,指辅佐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这首词时,正推行变法。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三句先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和吕尚两个老翁,一生都经历了失意潦倒和得意发达的不同境遇。B.“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一句表达了对伊尹、吕尚得遇明君的庆幸,更多的则是对其他的大多数士人怀才不遇的命运的惋惜。C.下片前三句写贤才得遇明君,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的大业。这两句既是歌颂了伊、吕的才能,也表达了对明君的赞美。D.“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词人如此歌颂伊、吕,其实是在托史论今,反观自己自己也遇到明主宋神宗,也可以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15.这首咏史词,引伊尹、吕尚的典故,用意何在?【答案】14.B15.(1)写伊尹、吕尚前后“历遍穷通”遭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宋神宗的知遇的感激之情;(2)写两位贤臣实现了“兴王”的伟业,希望当朝皇帝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支持变法;(3)写伊尹、吕尚功盖当世,超越千载,表达自己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更多的则是对其他的大多数士人怀才不遇的命运的惋惜”错。“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有对大多数士人怀才不遇的命运的惋惜,但更多的是说明伊、吕是值得庆幸的,自己也是值得庆幸的,在这里作者颇有自许之意。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佣工,但他们都被君王重用,如果两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由此说明他们是幸运的。而这首词写于词人任宰相推行变法之时,自己也得到了君王的赏识重用,自己也是幸运的,由此表达了对宋神宗的感激之情,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伊尹、吕尚被君王重用,辅佐君王成就伟业的功勋。一旦“君臣遇合”,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作者希望赵宋君王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支持变法。最后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六、情景默写16.默写。(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的“千乘之国”面临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壮阔,千古传诵。(3)《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了园中春天的无限美好,也蕴含着挥之不去的感伤。【答案】

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摄、旅、馑、坼、乾坤、嫣、颓垣。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类已经和疟疾进行了数百年的斗争。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此后,奎宁的替代物氯喹一度成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后来氯喹失灵,问题就出在_____________上。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____________)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_____________,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从40多年前屠呦呦课题组在190次失败后成功_____________青蒿素,到研制出杀虫较彻底的、作用时间长的复方蒿甲醚,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以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精神______17______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深知,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停滞;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来的给人类生存的危险系数。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抗药性

举无遗策

汲取

攻克B.抵抗力

举无遗策

提取

攻占C.抗药性

束手无策

提取

攻克D.抵抗力

束手无策

汲取

攻占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A.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跟不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B.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能跟上病毒的变异速度C.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能跟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D.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B.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C.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D.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给人类的生存危险系数。【答案】17.C18.D19.B【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词语运用得恰不恰当,可从多方面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了解所提供词语的词义。词性、程度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必须抓住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不同语素的意义进行区别,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辨别筛选。抗药性:生物对于药物的抵抗性;抵抗力:人体的这种防御能力。由语境可知,前文讲的是氯喹失灵,属于药物的抵抗力,因此,第一个空应该选择抗药性。举无遗策: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束手无策:一点办法也没有,由语境可知是无药可用,因该是束手无策。汲取:吸取、吸收的意思;提取:通过其他化学或机械工艺过程从物质中制取有用成分(如组成成分或汁液),由语境青蒿素可知,应该是提取。攻克:战胜,占领、胜利。完成一个项目,完成一个难题都可称之为攻克;攻占:攻击并占领,由语境一个又一个难关可知,应该选择攻克。故选C。18.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此类题一定要先分析选项。本题,由选项可知是“病毒的变异速度”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两者的较量,我们结合上文语境“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和下文语境“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可知,人类只有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的情况下才能束手无策。故选D。19.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掌握六类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主干枝叶梳理法、造句类比法。本题,是在有语境的情况下辨析病句,难度就降低很多,首先根据语义来看应该是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带来的危险系数,排除A、D,疆域指领土的范围或面积;疆场指战场的意思,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择疆域,排除C。故选B。【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八、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好则身体健康,坏则健康受损。睡眠质量如果长期不好,人就会渐渐失去活力、萎靡不振、神经衰弱。睡眠同时是记忆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就会导致记忆细胞无法健康存活,甚至会导致疾病的产生,比如失语症、痉挛、抽搐等。如果长时间睡眠不足,还有可能引发癌症。单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睡到自然醒是最好的,不能自然醒都会折寿。人的生命就像燃烧的火焰,要有规律地燃烧。有规律地燃烧,火焰的生命就持久;,火焰的生命就缩短。睡眠有规律,可以延缓衰老。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分别用一个带有“要”字的句子,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每句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示例:①其质量有好有坏②如果睡眠不足③没有规律地燃烧22.示例:①睡眠质量要好。②睡眠要充足。③睡眠要有规律。【解析】【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前面说的是“睡眠”,后面说的是“好则身体健康,坏则健康受损。睡眠质量如果……”,可见此处应是说“睡眠质量有好有坏”。(2)结合后面“就会导致记忆细胞无法……”可知,这是假设睡眠不足的结果,所以此处应是假设睡眠不足,应使用表假设的关联词“如果”。(3)前面是分号,这表示分号前后句子的内容和结构应该相似,分号前面说的是“有规律地燃烧”,那么后面应是说“没有规律地燃烧”。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这三段文字的核心词是“睡眠”,所以概括主要意思的时候应该围绕“睡眠”这一核心词。第一段文字,结合“好则身体健康,坏则健康受损。睡眠质量如果长期不好,人就会渐渐失去活力、萎靡不振、神经衰弱”可知,这是说睡眠质量的好坏以及睡眠质量不好带来的结果,所以用“要”进行强调可以表述为:睡眠质量要好。第二段,结合“……如果长时间睡眠不足,还有可能引发癌症”可知,这是说睡眠不足带来的坏处,用“要”字句进行强调应为:睡眠要充足。第三段,结合“人的生命就像燃烧的火焰,要有规律地燃烧。有规律地燃烧,火焰的生命就持久……。睡眠有规律,可以延缓衰老”可知,这是说睡眠有规律的益处,用“要”字句进行强调应为:睡眠要有规律。九、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市举行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展示了一批革命先烈的家书,以下是其中几篇家书的片段:①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与妻书》②我一生无愁无泪无思念,你切莫悲悲戚戚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夏明翰写给妻子的遗信③你我失去一人之生命,或许可以将新中国的诞生提前一个小时,万千同仁牺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