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兰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1页
余姚市兰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2页
余姚市兰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3页
余姚市兰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4页
余姚市兰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江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卷(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50分)1.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会如何做人。下列情境中属于“学习”的是()①小航回家自己尝试做饭②小青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③小胜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④小江在教室里认真听数学老师讲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跳远运动员闫文港拥有出色的爆发力,这正是钢架雪车起跑阶段必需的身体素质。因此,他转而投入到钢架雪车项目,经过刻苦训练,终于在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上获得该项目铜牌。这启示我们()A.遵守比赛规则,公平竞争B.听取他人评价,乐观开朗C.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D.正确认识自己,激发潜能3.开学了,新上任的班主任老师为了尽快了解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作一个简单的评价。许多同学在写自我评价时,只写了自己的缺点,没有写优点。他们这样做()A.是正确的,是谦虚的表现B.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可能都没有优点C.是错误的,因为他们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D.是错误的,因为他们认为评价自己不能太自满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①国家富强

②称霸世界③人民幸福

④民族振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升入初中,我们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和朋友圈发生了变化。对于这种变化,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朋友圈扩大必然内容更加丰富,一定是有利于我们的成长的B.朋友圈缩小是我们年龄增长的必然结果C.朋友圈发生变化是正常现象,不必盲目自责D.朋友圈发生变化,说明我们已获得真挚友情6.“能结交到亲密的朋友是一种幸福,而拥有一个对自己有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则是人生的幸运。”人的一生离不开朋友与友谊,结交朋友需要我们()A.主动开放自我,持续行动,精心呵护,做到友谊一成不变B.敞开心扉,相互信任和忠诚,但不能没有原则和底线C.多关注双方条件和境遇的差异,差异大不可能成为朋友D.尊重包容、合作共享,尽量避免一切形式的竞争和冲突7.16岁的李某违反校纪校规,经常逃学,混迹于社会,加上父母离异对其管教较少,他在一群社会哥们那里获得“温暖和帮助”,多次结伙实施盗窃和抢劫,最终被绳之以法。这个案例说明()A.未成年人交友要广泛 B.未满16岁违法犯罪没关系C.交朋友要谨慎 D.不能交社会上的朋友8.“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些名言都告诉我们,在交友的过程中应该()A.只看朋友的优点,不看朋友的缺点 B.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朋友C.广泛交友,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做朋友 D.对朋友的错误可以不闻不问9.习近平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是因为()A.老师能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考取好大学B.老师能帮助学生找到好工作,享有幸福人生C.老师能使人永不犯错D.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人类文明的的传播者和传承者10.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偶尔会被老师误解,也会与老师发生矛盾,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找来家长质问老师 B.拒绝听课,与老师对抗C.不分场合与老师顶撞 D.主动与老师沟通11.尊师、敬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行为中体现了尊重老师的是()A.见到老师不问候 B.进老师的办公室不敲门C.打听老师的隐私 D.与老师见面主动问好12.在参加福建省首届“最美教师”网络投票时,小闽浏览了下列跟帖留言。你认为其中符合活动主旨的是①教师是唯一的教育者②教师是教学的绝对权威③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④尊师重教应成为社会风尚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3.“批评是真诚的爱护,批评是宝贵的支持,批评是崇高的奖赏,批评是珍贵的礼物。”这启示我们①老师真诚的批评是爱护、鞭策、期待②老师批评越严厉越有利于学生的成长③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④学生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4.每年教师节,小梅同学都要给老师发送祝福短信,她这样做是因为,老师()①传授我们文化知识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④是最完美无缺的人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5.当我们和父母、老师发生矛盾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以强硬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B.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C.冷静分析,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D.用极端的办法处理矛盾1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作为未成年学生,我们要()A.顺从父母,接受父母所有安排 B.帮助父母,消除父母一切烦恼C.孝敬父母,放弃学习挣钱养家 D.关心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17.2021年10月“中国好人榜”入选人张德洋十几年如一日照顾患病母亲。“80后”的张德洋年少时家庭突遭变故,父亲去世,母亲病重,从高中、大学直到参加工作,他始终把卧床的母亲带在身边,不离左右,悉心照料。白天,他是上汽通用东岳汽车的一名普通员工;下班后,他是母亲张立华的专职“护理员”。他用行动诠释了“孝”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①公民的道德规范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公民的法定义务

④只有成年人才要承担的职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构建和谐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①理解②信任③体谅④包容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9.经流调查明,1月1日,阳性感染者钱某某是因为在金东区中石化岭下加油站上了卫生间,与河南籍新管肺炎确诊病例患者有时空的交集而感染的,这说明生命是()A.神圣的 B.脆弱的C.坚强的 D.短暂的20.应急车道,是专门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车辆使用的车道,也被称为“生命通道”。我们要保持“生命通道”畅通,是因为A.生命是脆弱的,要自立自强B.要保障其他军道的行车速度C.生命至上,要保障及时救援D.生命是独特的,道路是不同的21.守护生命,首先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A.心情烦闷时,听听喜欢的音乐 B.经常吃烧烤食品和方便食品C.学习劳累,喝咖啡或抽烟提神 D.通宵达旦玩网络游戏提升游戏等级22.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以下属于养护精神的有()①发扬中华民族精神②充盈精神,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③爱护身体加强锻炼④守护精神家园,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我们应该①珍爱生命②遵循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③吃喝玩乐,虚度人生④感激生命的获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4.初中生小王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一个小孩掉到水里。不会游泳的小王没有立即跳下河去救人,而是向路人呼救,并拨打110报警。小王的做法A.只顾及自己的生命,不关爱他人的生命B.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C.属于侵犯落水小孩生命健康权的行为D.既保护了自己生命健康也关爱了他人的生命健康25.2021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刘永坦“时代楷模”称号。这启示我们()A.要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B.只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才能实现有价值的人生C.生命的价值在于牺牲自己,拯救他人D.探索生命意义,是科学家的事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以下情境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情境一进入初中后,小铭和同班的强强成了好朋友,可渐渐地小铭产生了一些烦恼,因为强强不时地要小铭做一些小铭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放学后一起去网吧打游戏;考试的时候,给强强递纸条。情境二近来小铭学习状态不佳,成绩有所下降,原来是他这几周一直沉浸在与新结识的网友的聊天中,无所不言,还与网友见了面。情境三小铭和好朋友小江都想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大赛,但班里只有一个参赛名额,考虑到怕会伤害两人之间的友谊,小铭比较纠结是否和小江竞争。(1)针对情境一中小铭的烦恼,如果你是小铭,你会怎么做?为什么?(2)针对情境二中小铭的行为,如果你是小铭的朋友,你会怎样劝导他?(3)针对情境三中小铭的顾虑,如果请你帮助小铭打消顾虑,你会怎样说?27.材料某中学702班的李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找学生谈心,为学生指点迷津,耐心辅导学生,得到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的尊敬和爱戴。但班上的小林同学却不赞同大多数同学的看法,他说:“我上课稍微和同学聊了几句,他就批评我;数学考试时,我就简单地翻了一下书,他就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李老师太严了,一点也没有尊重我。”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和爱戴自己的老师?(2)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3)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尊敬老师?28.《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已达到31.78亿人,其中不少老人过着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1)你如何看待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2)作为未成年子女,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