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北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北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北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北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海市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通过文物可以研究历史,下图是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据图片判断山顶洞人()A.过着集体生活 B.已经懂得人工取火C.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D.已经掌握磨光、钻孔技术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3.“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A.炎帝、黄帝 B.黄帝、尧帝 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4.成语中蕴含一定的历史信息。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和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时期的主题是()A.和平稳定 B.诸侯争霸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5.“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6.“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7.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张仲景的著名医药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 D.《本草纲目》8.中国的很多历史故事演化成为成语故事,例如成语“揭竿而起”就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 B.黄巾起义C国人暴动 D.陈胜、吴广起义9.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其时间换算为世纪纪年法,以下答案正确的是()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10.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11.“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C.皇帝昏庸无能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12.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13.探究不同时期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1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A.要充分利用土地 B.要重视选育良种C.要顺应自然规律 D.要改进生产技术15.在历史学习中,有同学列出“三国鼎立”“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苻坚任用王猛”等历史资料进行探究,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动荡与分裂的时代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16.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史发展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制度统一]材料一:[理念统一]材料二:“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这些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疆域统一]材料三:在汉朝政权征服大宛之后,西域诸国与之建立了臣服关系,(西)汉朝政权也逐渐开始了对西域各族的管辖和治理,并形成诸多创新措施……确保了中国西部边疆的稳定,成为后世效仿传承的范式。——郑言午《汉朝政权对西域民族地区的革故鼎新》[趋于统一]材料四:如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合示意图》(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反映的这套制度的名称和创立者。(2)根据材料二,指出“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时期实现“文化的一统”的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汉对西域的管理措施。”根据材料三,概括该措施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请结合所学回答示意图中的A、B分别代表什么政权?请从中学生的角度,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看法。17.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ABC材料二:明主(汉景帝)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三:(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区域之内,晏如(平静安宁)也……地广野半,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1)材料一的这组图片资料可以与下面的哪一观点相互印证?(只填序号)①铁制农具的出现②水利工程的修建③灌溉工具的使用A_______B_______C_______(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主”(汉景帝)为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采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措施体现了汉初实行的哪一政策?(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社会推动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8.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丰富多彩。某班的学习小组试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对外交流的角度对“国家发展的推动力”主题进行如下探究。[文化发展篇]材料一: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民族交融篇]图1北方游牧民族带来的家具图2魏晋嘉峪关墓葬壁画《胡人牛耕图》材料二:随着历史的进展……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许倬云《万古江河》[对外交流篇]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茶叶、医学等传布到世界各地。——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1)材料一中“这个词”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出现的什么局面?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局面所呈现的特点。(2)图1、图2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相互印证,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材料二认为中国“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文化”,请你列举一个事件证明这一观点。(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哪位皇帝曾大力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材料三内容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注意史论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