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华文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华文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华文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华文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华文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耀华实验学校华文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是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B.核酸分子中每个五碳糖连接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RNA具有传递遗传信息、转运和催化等功能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2.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在特异的结合并切割特定的mRNA后,核酶可以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酶具有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B.向含有核酶的溶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可以发生紫色反应C.核酶发挥作用时有氢键的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与不加酶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以反映酶的高效性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催化、识别等功能B.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能分解细胞自身的结构C.核糖体是细跑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其形成都与核仁有关D.细胞骨架与真核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4.如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B.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ATPC.酒精是过程②产生的二碳化合物之一D.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图示过程减弱,脂肪分解增加5.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苏丹III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橙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6.mRNA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的移动停止,受损的mRNA就会在细胞中累积,易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而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解救卡住的核糖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可根据合成的多肽链长度来判断mRNA是否被氧化B.质控因子可能是RNA水解酶,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控制质控因子合成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D.mRNA通常会结合多个核糖体,产生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条肽链7.为了研究线粒体RNA聚合酶的合成,科学家采用溴化乙啶(能专一性抑制线粒体DNA的转录)完成了下表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实验组用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链孢霉线粒体RNA聚合酶含量过高对照组用不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链孢霉线粒体RNA聚合酶含量正常A.线粒体DNA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B.RNA聚合酶可与DNA上的特定序列结合,驱动转录过程C.由实验可知,线粒体RNA聚合酶由线粒体DNA控制合成D.由实验可知,线粒体DNA转录的产物对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作用8.(10分)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都要经过发生、生长、成熟、衰老和凋亡的过程B.在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都会发生复杂的变化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D.紫外线及其他射线通过损伤细胞内的DNA分子导致细胞癌变二、非选择题9.(10分)纤维素是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可利用纤维素酶将其降解为葡萄糖,再利用葡萄糖生成酒精。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酵母菌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利用__________来检验。(3)科研人员将纯化的酵母菌与海藻酸钠制成凝胶珠是利用__________法固定酵母菌细胞提高其利用率。一般来说,细胞更适合此法固定化,而酶更适合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法固定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__型曲线。(2)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2中的______阶段开始,结果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欲调查该生态系统植物丰富度宜采用________法。(4)该森林中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5)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图甲是某动物(2n=4)生殖器官内细胞分裂的图象。图乙为该动物体内进行的三个连续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动物性别为_________(雌、雄)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胞①名称是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分裂方式及时期),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点和F点细胞中染色体组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中①②③细胞分别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段。12.已知玉米籽粒有色(B)对无色(b)为显性,饱满(R)对凹陷(r)为显性。为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纯合有色饱满玉米与无色凹陷玉米杂交,所得F1自交,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饱满∶有色凹陷∶无色饱满∶无色凹陷=281∶19∶19∶81。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杂交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2)F1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种类和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在用纯合有色玉米与无色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在后代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粒无色玉米(甲)。出现该无色玉米(甲)的原因可能是亲本玉米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正常纯合有色玉米(乙)与无色玉米(丙)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受精卵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①用该无色玉米(甲)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获得F1;②F1随机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核糖组成。【详解】A、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B、核酸分子末端的五碳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错误;

C、RNA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病毒RNA)、转运(tRNA转运氨基酸)和催化(RNA酶)等功能,C正确;

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可能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B。2、C【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核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A错误;B、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不属于蛋白质,所以向核酶中滴加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C、核酶与催化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核酶和mRNA之间有氢键形成,而切割mRNA分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正确;D、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进行比较,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核酶为素材,考查了酶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蛋白质鉴定的原理,掌握酶的特性,能够根据题干信息中催化过程确定催化过程中的氢键的形成和磷酸二酯键的断裂。3、C【解析】

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

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2、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解】A、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运输功能,钠钾泵既可以运输Na+和K+,同时也可以催化ATP水解,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A正确;B、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可以通过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B正确;C、原核细胞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C错误;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C。4、C【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故长期摄入糖,图示过程会加强,A项正确;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其产物是丙酮酸、少量[H]和ATP,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B项正确;图示表示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糖代谢产生一种非常重要的二碳化合物,乙酰CoA,乙酰CoA可以用于合成脂肪酸,而酒精是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在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的过程中不会出现,C项错误;糖尿病病人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葡萄糖氧化分解下降而细胞供能不足,机体感觉饥饿,故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加以氧化分解供能,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内物质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C【解析】

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橙黄色(或红色)。3.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详解】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转换器小心缓慢转动,A错误;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也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只需要将视野调暗,B错误;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橙黄色颗粒,C正确;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不可以计数,D错误。故选C。6、B【解析】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mRNA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的移动停止,即导致多肽链的长度变短,因此可根据合成多肽链的长度来判断mRNA是否被氧化,A正确;B、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可能是RNA水解酶,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解救卡住的核糖体”可知,控制质控因子合成的基因突变,质控因子无法正常合成,可能会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C正确;D、正常的mRNA通常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因为模板相同,因此能产生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条肽链,D正确;故选B。【点睛】紧扣题干信息“mRNA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的移动停止”、“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解救卡住的核糖体,否则受损的mRNA就会在细胞中累积,进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答题。7、C【解析】

分析表格: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加入溴化乙啶(专一性阻断线粒体DNA的转录过程),结果加入溴化乙啶的实验组中,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过高,而没有加入溴化乙啶的对照组中,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正常,说明线粒体内RNA聚合酶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且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据此答题。【详解】A、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A正确;B、RNA聚合酶可与DNA上的特定序列结合,即基因上游的启动子结合,驱动转录过程,B正确;C、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了溴化乙啶,线粒体DNA的转录被阻断,而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过高,说明线粒体内RNA聚合酶由核基因控制合成,C错误;D、用不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正常,说明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C。8、C【解析】

衰老细胞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紫外线、X射线等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详解】A.细胞都有发生、生长、成熟、衰老和凋亡的过程,A正确;B.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B正确;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D.紫外线及其他射线会导致细胞癌变,其原理是损伤细胞内的DNA分子,D正确。二、非选择题9、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重铬酸钾包埋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解析】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酵母菌酒精发酵时,一般在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详解】(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所用的酵母菌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发酵产物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以此来检验酒精的产生。(3)科研人员将纯化的酵母菌利用包埋法固定,以提高其利用率,具体做法是将活化的酵母菌与海藻酸钠混合,然后以一定速度注入到CaCl2溶液中制成凝胶珠。一般来说,细胞更适合此法固定,因为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酶分子小,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酶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点睛】熟知酒精发酵的操作流程及其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固定化酶技术及其优势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水平结构SD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样方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

分析曲线图1:图示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后,首先出现草本植物,其次是灌木,最后是乔木。分析图2:A是裸岩阶段,B是灌木阶段,C是苔藓阶段,D是草本阶段,E是森林阶段,F是地衣阶段。【详解】(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图中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镶嵌分布,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三类植物在b~f段的生物量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加后趋向平衡,数量增长方式近似于S型曲线。(2)b~f段,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各种植物出现的先后时间可推断演替的过程是从草本植物阶段开始,对应图2中的D。其演替过程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植物生长位置固定,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生态系统植物物种的丰富度以及物种分布的均匀度。(4)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自身呼吸消耗,二是由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体内。(5)鼬能根据田鼠的气味捕猎后者,同时后者也能根据鼬的气味躲避捕猎,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群落的特征,重点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群落演替,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1、雌细胞①②分裂不均等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子染色体AB、CD、FG【解析】

甲图中,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的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③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乙图中,I表示减数分裂、II表示受精作用、III表示有丝分裂。【详解】(1)细胞①②分裂不均等,所以该动物性别为雌性。(2)细胞①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不均分裂,所以该细胞为是初级卵母细胞,并且同源染色体分开,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3)C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F点(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组加倍;甲图中①②③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①②③细胞分别对应于乙图中的AB、CD、FG段。【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个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图中信息答题。12、不遵循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及其变式,因此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R∶Br∶bR∶br=9∶1∶1∶9正常纯合有色玉米(乙)有色∶无色=3∶1有色∶无色=4∶1【解析】

用纯合有色饱满玉米与无色凹陷玉米杂交,所得F1自交,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饱满∶有色凹陷∶无色饱满∶无色凹陷=281∶19∶19∶81,其中有色∶无色=(281+19)∶(19+81)=3∶1,饱满∶凹陷=(281+19)∶(19+81)=3∶1,即每对基因单独都符合分离定律,但两对性状之间综合分析并不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之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及变式,因此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用纯合有色饱满玉米与无色凹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