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_第1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_第2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_第3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_第4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标要求】

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理解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2.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3.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网络串联·自主学习01所有制按劳分配按劳要素劳动性经营性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劳多得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公益慈善事业生活秩序公平正义社会互助共济保险福利公平经济社会发展权责清晰核心突破·命题探源02核心点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1)性质: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原因: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方法技巧】

三种方法判定分配方式依据范围(所有制)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也有按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依据获取收入的途径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公有制经济中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属于按要素分配);凭借资本、土地等获得的收入是非劳动所得依据所处阶段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初次分配中,再分配中的转移性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4)意义提高效率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5)地位: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3.多种分配方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要素分类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提醒】

按要素分配类别阐释按资本要素分配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按劳动要素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土地的租金、出让金等)4.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按获取途径划分内涵形式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产品买卖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5.崇尚劳动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求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原因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措施①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③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易混比较】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项目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范围物质生产部门内部,主要为工业企业全社会全社会主体主要是企业国家、政府全社会手段市场机制政府调控机制(税收、政策、法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项目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举例按劳分配收入、按要素分配收入,都属于初次分配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考向1我国的分配方式[典例1]

(2023·海南选择考)下表为2022年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分类绝对量/元涨幅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5.0%—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4.9%55.8%人均经营净收入61754.8%16.7%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4.9%8.7%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5.5%18.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对上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劳动性收入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②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主要是依靠土地出租③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长反映了国家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人均财产净收入增加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从图表信息可知,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比最高,表明劳动性收入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出租,且土地出租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②排除。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长反映了国家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再分配环节更加注重公平,③正确。人均财产净收入增加无法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④排除。√考向2按要素分配[典例2]

(2023·1月浙江选考卷)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各部门、各地区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的职责任务,并提出帮扶的各种具体措施。这将有助于(

)A.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B.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C.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解析]

材料中的做法将有助于贯彻落实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使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B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A排除;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居民收入来源已经多样化,C错误;《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不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D错误。

考向3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典例3]

2023年广东省财政预算报告内容节选如下:安排71.85亿元,加快广湛、珠肇等高铁项目建设①安排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962.31亿元,支持困难地区兜牢底线②安排13.32亿元,统筹采取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措施,做好重点人群就业③安排185.43亿元,落实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④对上述财政报告的信息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①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②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解决就业、创业问题④完善初次分配,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高铁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湛、珠肇等地高铁项目建设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①对应正确;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困难地区发展属于再分配调节,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②对应正确;税收减免、担保贷款和贴息属于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③对应错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属于再分配,④对应错误。核心点二我国的社会保障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功能稳定功能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调节功能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互助共济功能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形式形式内容地位社会保险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社会救助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形式内容地位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是一种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知识拓展】

补充性社会保障形式: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二、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角度措施要求全覆盖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角度措施要求权责清晰要做到权责清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多层次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考向4社会保障的形式与作用[典例4]

(2023·山东等级考)近年来,我国医保多项改革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2022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支付809.19亿元;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实现医保用药全国范围基本统一;国家集中采购7批29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关于医保改革,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积极性②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筛选创新药进入目录→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③统一医保用药范围→增加药品报销种类→满足居民高层次保险需求④药品集中采购→通过市场化机制以量换价→降低居民医疗负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不属于社会福利,因此医保改革不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①传导错误;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筛选创新药进入目录,有利于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②传导正确;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满足的是居民的基本保险需求,满足居民高层次保险需求的是商业保险,因此,医保改革不能满足居民高层次保险需求,③传导错误;实现药品集中采购,是国家通过市场化机制以量换价,有利于降低居民医疗负担,④传导正确。√考向5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典例5]

(2023·福建选择考)下图是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的有关数据(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该图反映了我国(

)A.社会保障体系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B.社会保障让每个公民享受相同的保障权益C.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且保障水平稳步提高D.社会保障作为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的手段实现了多样化[解析]

图中信息显示,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月平均失业保险金、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长,反映了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C符合题意。图中信息没有涉及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A排除。每个公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权益并非都是相同的,B排除。社会保障是再分配调节手段,不是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的手段,D排除。核心点三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

一、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1.内涵(1)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2)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3)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2.重要性: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3.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4.正确态度: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5.要求(1)劳动者: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2)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乐于承担社会责任,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品质;创业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3)经营者: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诚信原则;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又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总之,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二、理智消费和保护环境1.原因(1)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正确的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生产发展。(2)绿色发展是我国的新发展理念之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要求(1)要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2)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三、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必要性①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实现①要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②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考向6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典例6]

(2022·北京等级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回顾历史,劳模表彰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劳模表彰起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几十年探索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发扬光大。开展劳模表彰(

)①旨在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②是有效的社会动员方法,也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③能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

开展劳模表彰的目的是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环境,这与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没有直接关系,①排除;“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夸大了开展劳模表彰活动的作用,④排除。考向7做理智的消费者[典例7]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进入低碳生活,每个人都有一本碳账本,除了帮助人们记录低碳生活中的各种碳足迹,累积自己的减排量外,还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公益或政策激励、优惠,对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价值。碳账本发生作用的预期路径是(

)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②人们增强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③转变生活方式、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④政府用减税、信贷优惠等政策激励减排量较高的个人或企业A.④→②→③→①

B.④→①→②→③C.①→④→②→③

D.②→④→③→①√[解析]

碳账本可以记录碳足迹,累积减排量,从而获得一些公益或政策激励、优惠,也就是说政府用减税、信贷优惠等政策激励减排量较高的个人或企业,促使人们增强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从而转变生活方式、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最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A正确。热点议题·素养必备03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为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浙江省出台了诸多政策: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劳动性收入;❷提高农民种粮财政补贴,加强农村医疗、养老保障力度,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❸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以爱心捐款、提供服务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收入。这些举措,使浙江省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解题流程]项目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审设问知识限定: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设问指向:分析浙江省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设问类型:措施类项目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审材料信息点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劳动性收入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信息点❷:提高农民种粮财政补贴……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信息点❸: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答案:①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②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提高农民种粮财政补贴和加强民生保障力度,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③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以捐赠财产或提供服务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材料一]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张亮丽的民生成绩单呈现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10年间砥砺前行的基本面貌。[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专家指出,“覆盖全民”体现的是普惠性要求,“统筹城乡”突出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公平统一”针对的是现实中制度碎片化现象,“安全规范”对应的是制度可靠与规范运行,“可持续”强调的是能够造福世代人民,“多层次”满足的是人民群众不断丰富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提“安全规范”的要求,因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要强化规范管理,同时只有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才能实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命题视角】命题视角1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提示:①我国的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②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③我国坚持应保尽保原则,能更好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命题视角2

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的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提示:①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②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③要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④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2023年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913027亿元,同比增长5.2%;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98元,同比名义增长6.3%。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同比名义增长5.6%、7.3%、2.5%、4.1%。材料表明(

)①我国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②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得益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③我国坚持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④居民劳动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促进了总收入增长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材料体现了在国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也同步增长,表明我国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①符合题意。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同比名义增长,体现了居民收入多元化,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多,说明居民劳动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促进了总收入增长,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未体现我国坚持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②③不符合题意。√2.2023年7月26日公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