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城市总体综合规划_第1页
宜昌市城市总体综合规划_第2页
宜昌市城市总体综合规划_第3页
宜昌市城市总体综合规划_第4页
宜昌市城市总体综合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昌市城市总体计划(-)概况一、计划编制背景和技术路线(一)计划编制背景宜昌市历史上编制过数次城市总体计划,最近一次城市总体计划(1992-)199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批实施,对宜昌市发展起到关键指导作用。伴随三峡工程建设完成,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改变,宜昌市本身发展和在区域中地位全部面临多种多样机遇和挑战,需要经过对1992版总体计划修编,从计划政策方面对未来发展作出整体把握。湖北省建设厅于同意宜昌市对上版总体计划进行修编。对于此次总体计划修编工作产生关键影响背景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党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汇报明确了以后20年中国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出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肯定趋势,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逐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此次计划计划期是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所以计划要立足宜昌实际,从城市计划角度提出切实可行实施方案。第二,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基础发展标准。城市计划包含城市中多方面利益,所以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方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连续发展,将构建友好社会作为关键目标。第三,多年来国家《政府工作汇报》全部提出“促进中部地域崛起”、“抓紧研究制订促进中部崛起计划和方法”等相关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目标实现,一是要依靠中央政府推进,二是要依靠中部地域自我努力。在“中部崛起”大目标之下,含有发展优势城市和地域将是国家关键扶持对象。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地,有机会经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宜昌是中部地域独具特色,较有发展活力城市,含有没有可替换区位和很好发展条件,必需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在国家梯度发展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第四,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提出相关土地和城市计划政策。关键包含加强基础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计划编制和审批,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要素研究和保护,建设节省型城市。这对城市增加方法、用地布局、计划建设均提出了新要求。第五,《湖北省城镇体系计划(-)》中提出构筑宜昌城市区,塑造湖北省域副中心战略构想。湖北省委、省政府从全省角度,对宜昌提出新定位,要求充足发挥宜昌市作为湖北省战略支点作用,带动鄂西南地域加紧发展。第六,湖北省提出了“强县扩权”发展思绪,强调充足发挥各县市主动作用。所以,以往地级市和所辖各县市之间以行政关系为纽带联络将被减弱,但基础设施、资源和生态环境等仍需要控制和协调,传统城镇体系计划需要有新内涵,加强各县市之间建立在利益共享基础上协调和合作是区域性计划关键内容。第七,上版计划编制完成后,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调整,原宜昌县撤县设区,猇亭纳入市区,城市发展空间得以扩展。原来因为行政区划分割带来建设问题需要新总体计划给予处理,使城市真正融为一个整体。第八,三峡工程进入最终建设阶段,以后将实施属地化管理。坝区及周围城镇,因为旅游业和航运业发展,将成为宜昌市未来关键功效区域。怎样协调坝区和周围地域关系,愈加好地服务三峡工程,愈加好地发挥三峡工程带动作用,是此次计划必需处理问题。(二)计划技术路线以宜昌城市发展和计划管理所面临关键问题为出发点,以提升计划结果实用性和适应性为目标;在深入细致现实状况调查和专题研究基础上,关键把握区域和城市发展条件、土地利用和开发、生态环境、社会情况、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等城市发展关键问题,应用发展前景假设方案比较、适宜性评价、气象分析、社会调查分析、劳动和就业分析和用地和设施布局优化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强化计划科学性和结果可操作性。具体技术方法包含:从国家和区域角度,经过城市竞争力分析、宏观政策分析、发展条件分析,把握宜昌市未来发展定位;利用气象分析、环境分析、适宜性评价等技术手段,辨证分析宜昌市资源、环境和产业布局之间关系,为城市可连续发展提供合理空间政策;加强社会调查分析、劳动和就业分析,强化总体计划对社会发展指导作用。

二、计划编制关键过程4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计划设计研究院、湖北省城市计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城市计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宜昌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作为城市总体计划修编前期研究和技术平台。8月完成战略研究结果并召开教授研讨会。9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计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宜昌市城市总体计划(-)》。宜昌市人民政府成立总体计划修编领导小组,由宜昌市计划局负责协调总规修编日常工作。10月-11月,项目组开展第一轮调研工作,宜昌市计划院帮助现场调研。12月经过座谈和问卷调查进行居民社会生活情况调查。1月,项目组就初步方案情况向宜昌市委、市政府进行工作汇报。4月-5月,项目组向宜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各职能部门汇报,听取市领导和各部门意见,同时制作《总体计划方案介绍》和《总体计划公众读本》,经过宜昌市计划局网站、报纸等媒体征求社会各界意见。5月-6月,项目组就城市计划中12个重大问题形成专题汇报,报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方案。7月21-23日,湖北省建设厅组织教授组对《宜昌市城市总体计划(-)纲要》进行技术审查。市政府及各区县领导、各职能部门参与会议。9月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纲要结果方案,并进行补充调研。11月7日,项目组向宜昌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总体计划结果。11月10日,湖北省建设厅组织教授组对《宜昌市城市总体计划(-)》进行结果审查。11月,市委常委会听取城市总体计划汇报。11月18日,宜昌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作出《相关宜昌市城市总体计划(-)决议》。12月,项目组依据宜昌市及湖北省建设厅教授组意见,修改完成总体计划结果。

三、计划文本关键内容第一章总则计划目标为适应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宜昌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促进宜昌市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编制《宜昌市城市总体计划(-)》(下称本计划)。适用范围宜昌市城市计划区范围内一切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根据《中国城市计划法》要求实施本计划。计划基础依据(1)《中国城市计划法》(2)《中国土地管理法》(3)《中国环境保护法》(4)建设部《城市计划编制措施》及《城市计划编制措施实施细则》(5)《城市用地分类和计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等相关技术标准(6)《国务院相关加强城镇计划监督管理通知》(国发[]13号文件)和《相关落实落实<国务院相关加强城镇计划监督管理通知>通知》(建规[]204号文件)(7)《建设部近期建设计划工作暂行措施》()(8)《建设部城市计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要求》()(9)《湖北省城镇体系计划(-)》(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计划层次、城市计划区此次计划根据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计划区和外围城市产业功效区、城区三个层次。(1)市域:指宜昌市所辖三市五县五区行政范围,国土面积21227平方公里。(2)城市计划区和外围城市产业功效区:城市计划区指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小溪塔街办、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龙泉镇行政范围和三峡坝区,总面积1950.4平方公里。城市产业功效区指红花套镇、白洋镇行政范围,总面积280平方公里。(3)城区:是指宜昌城市计划建设区,含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中心城区包含西陵组团、伍家岗组团、点军组团、猇亭组团和小溪塔组团,外围组团是指坝区组团(含三峡坝区及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红花套组团、白洋组团和龙泉组团。计划期限近期为-,远期为-。计划指导思想和标准1、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依据宜昌市发展条件和战略地位,选择适合宜昌市特征发展路径,在经济发展同时,重视对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提升,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构建友好宜昌。(2)突出城市总体计划在城市发展中宏观调控、引导和综合协调作用;推进政府在公共事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职能。(3)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充足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从宜昌本身发展条件实际出发,分析发展中面临挑战和机遇,充足考虑城市发展中不确定性原因,计划布局方案在强调刚性要素同时,应含有一定弹性和多个适应性。2、坚持以下标准统筹城镇发展,完善市域内城镇分工和协作;统筹区域发展,正确把握宜昌在区域中定位,协调好宜昌和区域内城市间关系;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空间布局;统筹人和自然友好发展,加强土地、水、能源节省和综合利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第二章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和发展策略城市性质世界著名水电能源基地和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职能(1)世界著名水电能源基地。(2)依靠长江三峡及水电枢纽著名旅游地。(3)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交通及流通中心。(4)长江中上游关键制造业基地。(5)湖北省关键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基地。城市发展目标(1)城市发展总目标在本计划期内,发挥资源优势,使宜昌市成为宜居和创业城市;加强区域协作,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使宜昌市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把宜昌市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经济、社会、环境间友好发展,全方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2)市域协调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效益大幅增强;城镇人口比重大幅度提升,城镇差异、地域差异和社会差异逐步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就业比较充足;人口素质显著提升;可连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表1

宜昌市域协调发展目标体系大类目标小类目标单位现实状况经济发展目标GDP亿元588.681000-12002400人均GDP美元17512800-32006400-6800第三产业比重%30.3636-4043-47农业劳动生产率元/人54026500-75009000-1000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9384000-45008000-9000社会发展目标城镇化水平%40.134760贫困人口比重%8.151义务教育完成率%91.896100万人医生数人192840环境发展目标森林覆盖率%6464.565受保护地域占国土面积百分比%121417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8912水功效区水质达标率%7090100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2级标准天数天/年301310330注: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业增加值/农业劳动力数量。

区域协调策略(1)发挥宜昌特有地理区位优势,加强和武汉、重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等中心城市联络,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强和省内各城市或地域在产业、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合作,关键加强和武汉,荆州,荆门之间在产业和交通设施方面联络,构建宜荆荆经济圈;加强和神农架、武当山旅游区之间交通联络和旅游协作;加强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会经济联络。加强和重庆市在旅游、交通和能源方面合作,关键为长江航运、三峡旅游和西气东输等方面协调和衔接。加强和湖南省在旅游和交通方面协作,关键为和张家界风景区之间旅游协作和宜湘高速建设。(2)近期立足中部地域,呼应汉渝,联接东西;未来接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域协作策略建立适应于市场规律、跨越行政区城镇协调机制;建立分工协作、良性互动城镇体系结构;建立城镇之间网络型联络关系;经过基础设施导向性作用,提升城镇化水平;建立县市之间、建制镇之间紧密协作关系;协调各层次、各县市计划编制,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经济产业发展策略1、经济发展导向(1)依靠宜昌资源优势,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发挥主导产业带动作用。(2)深入确立宜昌外联外向型经济在全省中优势地位,突出其带动作用。(3)加强产业结构转型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潜力,将宜昌经济和产业纳入全国及国际化链条之中。2、产业结构三产结构近期为“二、三、一”结构,远期调整为“三、二、一”结构。3、产业布局导向(1)坚持“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布局集中”标准,着力打造水电、化工、建材等产业集聚区;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工业,适宜部署在环境容量大、自净能力强地域,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人口密集区影响;农副产品加工业适宜布局于城区外围、县城及关键镇;研发和高科技工业适宜布局于城区。(2)旅游服务基地适宜布局于城区、县城或以旅游为主导职能城镇。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策略加强城区、县(市)城区和关键镇中心作用,提供愈加好生活服务环境和更多就业岗位;加强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福利、文化体育设施合理布局,制订激励性政策,提升全市域社会服务水平;公共基础教育设施可采取合适集中布局,促进和支持城镇化进程;公共卫生、社会福利和文化体育设施布局应满足社会不一样群体服务需求;统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就业策略加紧城镇化进程,适度扩大城市规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空间;完善教育体制,建立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劳动力素质;主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民营和个体经济,主动发明就业岗位;建立项目就业影响评价体系,促成就业导向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保护和开发策略遵照可连续发展标准,合理划定生态分区,实施生态区划管制,确保区域可连续发展生态环境;构建安全生态体系,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镇环境品质;加强生态恢复和环境重育,主动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建立有序土地供给机制,严格保护耕地。重视对城市自然景观风貌保护。地域文化认同策略挖掘地域多元化历史文化要素和题材,进行多个形式文化推广活动,适度加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合作;结合城镇建设,重视地域文化特色和风貌营造,以物质化形式恢复历史性地域记忆;围绕水电工程等新专题,扩充地域文化内涵。

第三章城镇化和城市规模第一节人口规模和城镇化城镇化道路选择宜昌市域农村城镇化应走集中城镇化道路,工业发展向城区、县(市)城区及关键镇集中,吸引乡村地域人口向城镇集聚,推进“离土近乡”城镇化。城镇化战略(1)适度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深入促进新型无污染产业向城区集聚,优化城区空间结构,加紧对外围地域城镇辐射和带动。(2)主动培育县(市)中心城镇,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县(市)中心城镇集聚;经过产业集群培育,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县(市)中心城镇聚集能力;为配合城区产业导向,宜加强各县(市)中心城镇产业分工和协作。(3)择优培育关键镇,整合建制镇,缩减小城镇数量,扩大小城镇规模,培育乡村地域经济增加极,走集中城镇化道路。(4)统筹计划市域内长江沿线城镇布局和产业布局,加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宜昌城市区立即形成。市域人口控制规模和城镇化水平1、人口规模市域总人口近期为425万人,远期为448万人。2、城镇化水平市域近期城镇化水平为47%,城镇人口为199万人;远期城镇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269万人。城区人口控制规模城区近期城镇人口控制规模为102万人,远期为141万人。市域各县(市)城区城镇人口规模控制(1)宜全部城区人口规模为23万人。(2)枝江城区人口规模为23万人。(3)当阳城区人口规模为22万人。(4)秭归县城人口规模为9万人。(5)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人口规模为10万人。(6)兴山县城人口规模为6万人。(7)远安县城人口规模为6万人。(8)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人口规模为8万人。第二节用地规模控制市域土地控制(1)市域基础农田保护区总规模约为3100平方公里。(2)宜昌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8.4平方米/人以内,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人以内;县(市)城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人以内;镇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50平方米/人以内。城市计划区土地控制至计划期末,适宜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集中连片适宜城市建设用地约为222平方公里;限制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400平方公里;严禁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1580.4平方公里,其中基础农田保护区约为30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为405.3平方公里。宜昌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计划近期城区建设用地约为110.2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建设用地96.6平方公里,外围组团建设用地13.6平方公里;计划远期城市建设用地约为152.9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131.2平方公里,外围组团21.7平方公里。市域各(县级)市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1)宜全部城区计划建设用地控制在23.6平方公里以内。(2)枝江城区计划建设用地控制在23平方公里以内。(3)当阳城区计划建设用地控制在22平方公里以内。(4)秭归县城计划建设用地控制在10.8平方公里以内。(5)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计划建设用地控制在12平方公里以内。(6)兴山县城计划建设用地控制在7.2平方公里以内。(7)远安县城计划建设用地控制在7.2平方公里以内。(8)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计划建设用地控制在9.6平方公里以内。

第四章城镇协调和市域城镇体系计划第一节市域资源和环境保护产业空间配置基础标准化工、建材、冶金等有气污染工业,相对适宜部署在市域东部平原地域,其它地域不宜部署有气污染工业项目;三峡库区及影响区、清江流域、猇亭古老背以上长江段不宜部署有水污染工业项目。资源节省、保护和利用(1)坚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节省、环境友好相统一标准,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明确不一样区域功效定位,形成合理区域发展格局。(2)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确定城镇土地利用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主动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3)力促水资源战略转变,提升用水效率,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环境保护目标(1)确保区域可连续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要求,包含基于水环境容量和大气环境容量约束环境容量要求;基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约束发展要求;区域生态结构中经典自然生态系统等基础要素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永久性公共绿地能够长久有效保护和控制,逐步形成完整生态体系。(2)构建安全生态体系,基于宜昌市区域和城镇生态环境自然本底、资源条件及承载能力,以长江水系为骨架,山、水、林、田等自然要素为基础,构筑和城镇群空间体系相协调区域自然生态体系,达成城镇群发展和生态建设保护动态平衡,形成城镇生态安全格局。(3)构建资源节省、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实施合理发展容量控制,合理布局资源型产业;严格实施“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制度,切实加强对水、土地、森林、草原、矿产资源环境管理,加强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城镇建设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实现节能、节地、节材和最大程度循环使用。生态功效区划及生态对策市域划分为4个生态区,分别为西南部森林生态功效区、西北部森林生态功效区、中部生态建设区和东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西南部森林生态功效区该区在宜昌市西南部,关键包含五峰和长阳(除高家堰镇、龙舟坪镇外)两个土家族自治县清江流域和宜城市南部山区和秭归县杨林桥镇等。生态控制关键点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特殊生态功效保护区,保护好宜昌市含有特殊生态功效关键水源涵养区、经典自然生态系统等关键生态系统;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密度,严禁一切造成生态功效继续退化开发活动和其它人为破坏活动;严格限制工业门类,加强矿区生态恢复工作;依靠本身良好资源和环境条件,加强无污染资源型产业开发。西北部森林生态功效区该区包含兴山县、远安县、夷陵区和秭归县大部分乡镇,其发展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有重大影响,应着力发展生态林、防护林、风景林,改善坝库区生态环境,为三峡库区提供生态屏障。生态控制关键点为:(1)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严格控制不合理开发活动,严禁新建污染严重企业,逐步治理改造或搬迁现有污染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主动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产业。(2)库区全部县(区)和沿江建制镇全部必需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完善雨污分流污水搜集系统;库区必需关闭全部造纸、制革、农药、染料等水污染严重企业;全部工业企业,全部要实现污染物全方面达标排放;关闭全部小型采矿点。(3)关键控制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降低入库泥沙量。在优先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基础上,库区和影响区内25度以上坡耕地应逐步还林还草;建立岸边生态保护带,严禁在该区域内进行任何有碍生态保护建设活动。中部生态建设区该区包含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点军区、秭归县茅坪镇、夷陵区小溪塔街办、龙泉镇、鸦鹊岭镇、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龙舟坪镇、枝江市安福寺镇和宜城市红花套镇。生态建设计划关键点为:(1)建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人居环境。应把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重建作为关键,经过生态建设工程恢复和保护该区生态环境;应加强城镇组团间开敞区域保护和控制,预防城镇建设无序蔓延对整体环境破坏。城区和城镇郊区溪、河、渠、塘等不得随意填占。(2)严格限制污染型项目标建设。合理计划工业园区,实施工业污染集中处理和集中控制,强化清洁生产和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环境监管力度;抓紧调整工业结构,治理工业污染,严格控制新建污染企业;全部超标排污企业应停产限期治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企业,实施破产、关闭或停产。东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该区在西部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域,包含枝江市、当阳市和宜城市大部,生态建设计划关键点为:科学、合理地布局多种类型工业项目;严格实施污染控制和环境监管。

第二节市域经济区划和职能分工市域经济区划依据市域经济分布特征,参考自然资源条件基础特征,开发利用保护方法相同性,合适考虑自然界限和行政区划完整性等区划标准,将市域划分为2个大区和6个亚区。2个大区包含中部及东部产业发展区、山区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6个亚区包含中部及东部产业发展区4个亚区和山区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2个亚区。经济区划结合生态区划,对应不一样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政策。以下表:表2市域经济区划大区亚区人口(万人)国土面积km2地理范围对应生态区划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关系对应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政策中部及东部产业发展区中心综合服务区94.241574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小溪塔街办、红花套镇、龙泉镇、鸦鹊岭镇、安福寺镇、点军街办、艾家镇中部生态建设区大气通透性差,使得气污染产业发展和旅游基地、人居环境建设相冲突产业以综合服务、旅游及配套、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为主,促进集聚三峡、清江休闲旅游区34.101746.9茅坪镇、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土城镇、桥边镇、联棚乡、高家堰镇、龙舟坪镇中部生态建设区旅游、水环境保护和污染工业发展冲突促进依靠三峡、清江休闲旅游产业东部沿江产业促进区66.101494高坝洲镇、陆城街办、枝城镇、枝江市(除安福寺镇)东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沿江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冲突较小,丘陵山区以生态保护和旅游为主工业发展促进地域,关键发展化工、建材、电子、医药、食品等产业东部产业促进区48.572093当阳市东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南部地域冲突较小,北部生态保护和旅游优先工业发展促进地域,关键发展建材、纺织、食品等产业山区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西北部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85.598155.08远安县、兴山县、黄花乡、分乡镇、下堡坪乡、邓村乡、雾渡河镇、樟村坪镇、泄滩乡、水田坝乡、归州镇、屈原镇、沙镇溪镇、郭家坝镇、两河口镇、梅家河乡、周坪乡、磨坪乡西北部森林生态功效区磷化工产业发展和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冲突,基于矿产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和和森林生态功效冲突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矿产开采及林业生产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基础。西南部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74.345882.6杨林桥镇、榔坪镇、贺家坪镇、火烧坪乡、渔峡口镇、资丘镇、鸭子口乡、全部镇湾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磨市镇、五眼泉乡、聂家河镇、潘家湾乡、王家畈乡、仁和坪镇、松木坪镇、姚家店乡西南部森林生态功效区基于冶金、建材资源优势地产业发展和旅游发展、生态保护冲突生态保护、山林特产及旅游业发展注:以上区镇均为现实状况行政区划。

县城搬迁计划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城由五峰镇搬迁至渔洋关镇。城镇职能结构体系建立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地方中心城市—关键镇—通常镇五级城镇职能结构体系。(1)中心城市:指宜昌城区;(2)次中心城市:包含当阳城区、枝江城区、宜全部城区共3个;(3)地方中心城市:包含秭归县城(茅坪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龙舟坪镇)、兴山县城(古夫镇)、远安县城(鸣凤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共5个;(4)关键镇:包含宜昌市区鸦鹊岭镇、雾渡河镇,宜城市松木坪镇,枝江市安福寺镇、问安镇,当阳市半月镇、两河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磨市镇,秭归县归州镇、沙镇溪镇,兴山县峡口镇、高阳镇,远安县洋坪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共15个。(5)通常镇:通常镇是乡村区域管理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通常镇数量将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及行政区划调整逐步降低。城镇职能结构类型市域城镇职能划分为综合、工矿、旅游、农业型四种类型。关键加强各级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作用;培育功效各异关键城镇;完善综合型城镇职能,形成区域性经济、文化和综合服务中心;发挥农业型城镇对农业发展服务作用。计划期末,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以综合型城镇为枢纽,工矿、旅游和农业型城镇为发展支点,不一样类型城镇间互补协作职能结构。以下表:表3

宜昌市城镇职能类型职能类型城镇名称综合型一级宜昌城区、当阳城区(玉阳、玉泉、坝陵)、枝江城区(马家店)、宜全部城区(陆城)、秭归县城(茅坪)、长阳县城(龙舟坪)、远安县城(鸣凤)、兴山县城(古夫)、五峰渔洋关二级鸦鹊岭镇、半月镇、问安镇、磨市镇、五峰镇、洋坪镇、高阳镇、高家堰镇、沙镇溪镇工矿型雾渡河镇、樟村坪镇、安福寺镇、七星台镇、仙女镇、顾家店镇、聂家河镇、两河镇、庙前镇、王店镇、水月寺镇、花林寺镇、茅坪场镇、荷花镇、松木坪镇旅游型峡口镇、归州镇、屈原镇、长乐坪镇、全部镇湾镇、高坝洲镇农业型分乡镇、百里洲镇、渔峡口镇、榔坪镇、两河口镇、贺家坪镇、杨林桥镇、仁和坪镇、旧县镇、湾潭镇、南阳镇、河溶镇、淯溪镇、郭家坝镇、黄粮镇、资丘镇

第三节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优化标准以宜昌城区、县(市)城区和关键镇为战略关键,带动和促进市域城镇化和现代化水平提升,促进城镇集中发展;激励宜昌城区人口规模适度增加,强化对市域经济带动作用;加紧县(市)城区发展速度,提升对产业扩散承载能力,发挥对小城镇及乡村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主动扩大县(市)城区规模;努力培育关键镇,强化关键镇经济集聚能力。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至,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4级,形成1个特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5个5-20万人口小城市,46个5万人口以下小城镇;突出关键培育中心城市及县(市)城区,形成特大、中等、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表4

宜昌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计划城镇等级城镇规模(万人)数量城镇名称一级城镇>1001宜昌城区二级城镇20-503枝江城区、当阳城区、宜全部城区三级城镇5-205秭归县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远安县城、兴山县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四级城镇<546五峰镇、安福寺镇、鸦鹊岭镇、半月镇、问安镇、高阳镇、磨市镇、洋坪镇、高家堰镇、松木坪镇、峡口镇、归州镇、两河镇、庙前镇、榔坪镇、高坝洲镇、沙镇溪镇、雾渡河镇、郭家坝镇、淯溪镇、河溶镇、百里洲镇、七星台镇、王店镇、仙女镇、资丘镇、全部镇湾镇、荷花镇、水月寺镇、屈原镇、顾家店镇、樟村坪镇、分乡镇、茅坪场镇、黄粮镇、渔峡口镇、两河口镇、贺家坪镇、长乐坪镇、杨林桥镇、仁和坪镇、旧县镇、湾潭镇、聂家河镇、南阳镇、花林寺镇累计

55

注:城镇人口含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枝城镇并入宜全部城区,董市镇并入枝江城区。第四节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市域城镇体系为“一心、一带、一区、多点”空间发展格局。形成较为完善心、带、区、点城镇体系,总体上展现为沿江放射空间发展形态。1、“一心”是指中心城区,经过功效强化和政策扶持,形成区域经济增加极核,起到关键带动作用。2、“一带”是指沿长江城镇聚合带,以长江及汉宜高速公路为依靠,包含宜昌城区、茅坪镇、高坝洲镇、宜全部城区、鸦鹊岭镇、枝江城区、归州、屈原等城镇,形成人口、经济、城镇聚合带。聚合带分为三个功效区,包含:(1)上游旅游发展区:指坝区组团和茅坪、归州、屈原等上游城镇,以旅游服务和港口物流为主;(2)中心综合功效区:指西陵、伍家岗、小溪塔、点军和龙泉组团,以现代服务业、无污染工业为主;(3)下游沿江产业区:猇亭、红花套、白洋、宜全部城区、枝江城区、仙女镇、问安镇、七星台镇等组成产业发展区。3、“一区”是指宜昌城市区关键发展区,即经济区划中“中部及东部产业发展区”,是湖北省“一圈两区”关键组成部分。4、“多点”是指其它区域以县(市)城区及关键城镇组成“多点”,集中产业发展空间,为周围地域提供服务,包含综合型城镇、工矿型、旅游型城镇等。第五节社会文化发展教育事业发展(1)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基础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关键学科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教育资助体系,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2)宜昌中心城区为市域教育、科研中心,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次中心城市和地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一般高中、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关键镇和通常镇关键完成“两基”要求,配置必需中小学设施,关键镇配置1所高中阶段教育学校。(3)结合城镇化步伐,整合分散农村教育资源,优化乡村小学布局,引导农村儿女到城镇点上学,继续推行保育寄宿制小学,促进农村生源向城市转移,逐步实现教育公平。文化事业发展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1)大力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建立文化事业发展长久有效机制,继续打造文化精品、培养文化名人。(2)在中心城市关键建设各类博物馆、图书馆,改造、提升群众艺术馆,建设各级文化设施。次中心城市改造、提升原有文化设施,配置新对应等级文化设施。地方性中心城市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配置。关键镇和通常镇应根据要求配置文化设施。(3)加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判别和分类,确定各级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要求,落实对历史文化资源及民间文化资源抢救和开发,在城市计划建设中,依据文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严格保护各级历史文化资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1)卫生监督覆盖率城区达成95%,村镇达成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县市为单位覆盖率达成100%;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成2.0-2.2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成2.8张。(2)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综合医疗设施、专科医疗设施和小区医疗服务设施相结合医疗体系,大力扶持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设,基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强人畜共患疾病防治。(3)在中心城市建设为全市提供服务、含有中国优异水平医疗卫生中心,建设7所三级医院,多所二级医院,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负担高等教育、科研任务区域性医疗服务,加强妇幼保健医疗设施建设。(4)次中心城市配置1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有条件城市建设中医院和其它专科医院。(5)地方中心城市配置最少1所二级医院,合适配置小规模专科医院;关键镇和通常镇关键确保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关键镇以上等级城镇点设置妇幼保健医院。(6)做好村卫生室新建或改造工作,为农民提供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育事业发展(1)中心城市建成一个功效齐全、设施完善,能满足市民健身和承接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体育中心。(2)次中心城市结合关键优势项目建立训练中心,建设1所综合性运动场和1-2所体育馆。(3)地方中心城市建设建设1所综合性运动场和1所体育馆、1个多项目标室外健身广场。(4)其它城镇结合学校建设体育场馆。就业市域就业岗位需求估计为225万个,为250万个,平均每十二个月需要增加2.8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城镇就业岗位需求为111万个,为156万个,平均每十二个月需要增加5万个就业岗位。第六节市域交通系统港口关键港口为宜昌港(包含秭归港);关键港口为宜全部港、枝江港;通常港口为兴山港、长阳港。航道长江航道通航3000吨级;香溪河航道1000吨级通行至峡口,500吨级直达高阳;清江航道通行300吨级。铁路铁路线路4条,分别为:焦柳铁路,宜万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汉宜段,预留汉(武汉)荆(荆州)宜(宜昌)铁路通道,兼做小溪塔至白洋、枝江城市铁路。公路(1)高速公路5条,分别为:已建成宜黄高速公路,在建和计划建设荆(门)宜(昌)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宜昌至万州段、沪渝高速宜昌至恩施段、宜湘高速公路。(2)一、二级公路: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计划确定横五(枝城-五峰)、纵五(保康-荷花镇-宜全部)、纵五支(荷花镇-远安-当阳-枝江)、纵六支(兴山-五峰)在现有国省道基础上根据一、二级公路标准改造和新建,全部国省道和晓鸦公路根据一、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和改造。新建沪渝高速秭归连接线、沪蓉高速公路坝区联络线、江南翻坝运输公路、雅畈至紫荆岭公路、五峰至石门公路,按二级以上公路标准新建。跨长江通道市域现有4座长江大桥,分别为西陵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计划新建3座长江大桥,分别为宜全部长江大桥、香溪长江大桥、宜万铁路长江大桥;计划预留城区西陵二途经江通道。公路客货运站场计划汽车客运站场共19个,货运站场15座。以下表:表5

计划客货站场一览表城镇名称客运站(个)货运站(个)城区96古夫11鸣凤11当阳城区11草埠湖10马家店11枝城11渔洋关11陆城11龙舟坪11茅坪11管道运输计划建设西气东输四川至宜昌天然气管道。第七节市域旅游系统旅游地空间结构市域形成“一心、一轴、三区”旅游地空间结构。其中(1)“一心”是指宜昌城区旅游服务基地,是宜昌国际、中国游客市场接待服务中心,包含三峡坝区旅游服务区、黄柏河旅游服务区、西陵中心旅游服务区和点军旅游服务区4个关键旅游服务集聚地。依靠于宜昌城区开发宜昌城市体验休闲旅游,在城区边缘风景区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形成环城游憩圈。(2)“一轴”指依靠于长江水道、汉宜高速公路和318国道形成旅游发展轴,以长江三峡风景旅游区为关键,带动秭归、宜昌城区等地域旅游发展,辐射巴东、三峡库区上游、荆州和武汉等地域。(3)“三区”包含长阳-五峰-宜全部清江土家风情和巴人文化旅游区,加强和湘西张家界旅游区旅游联络;当阳-远安三国文化旅游区,加强和襄樊、荆门等地旅游联络;秭归-兴山“屈原·昭君·神农”旅游区,加强和神农架旅游区联络。城区旅游服务基地构建(1)三峡坝区旅游服务区:以三峡大坝和大型专题公园为关键,配套相关会议会展设施、康体设施和游客接待中心。坝区游客关键包含游览三峡大坝世纪宏伟工程、体验水电城市游客;参与多种会展、会议商务型游客;三峡区域内休闲度假型为目标游客。(2)黄柏河旅游服务区:以滨水休闲度假为专题,结合西陵峡峡口青山碧水特色景观,构建以水上观光、水上运动为载体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区。(3)西陵中心旅游服务区:由商业区、旅馆区、老城历史文化遗址、滨江风景等要素共同组成,为游客提供丰富城市体验。(4)点军旅游服务区:以车溪民俗风情、文佛山佛教文化、沿江休闲旅游等为关键。第八节市域水系统水能开发市域水能资源总量达2483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量达2341万千瓦。集中分布在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清江隔河岩、高坝洲;市域水电资源除长江、清江干流外,水能总蕴藏量17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04.5万千瓦。水源保障长江、清江、黄柏河、沮漳河是市域关键水源。给水标准计划至用水标准为:城区人均综适用水指标为600-800升/人·日,当阳城区、枝江城区、宜全部城区、秭归县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为500-600升/人·日,远安县城、兴山县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城为400-500升/人·日,建制镇为300-400升/人·日。需水估计计划至,市域城镇总需水量为160-185万立方米/日,城区需水量为102-116万立方米/日。给水对策各城镇供水通常就近取水,不宜长距离调水;市域统筹处理上下游取水和排水关系,合理布局工业,保护水环境尤其是生活水源;保留已经采取长距离供水工程和水源地,确保城镇发展用水需求。对于当阳南部和枝江北部水源缺乏城镇,可利用东风渠供水,并做好沿线水库河流水源保护和水源涵养。污水处理率计划至,在三峡库区秭归、兴山、夷陵、三峡坝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成95%以上,建制镇达成90%以上;在三峡库区影响区远安、点军、西陵、伍家岗和猇亭城市污水处理率达成85%以上;长阳、五峰、当阳、宜全部、枝江城市污水处理率达成80%以上。污水产生量计划至,城镇污水产生量约为98万立方米/日,宜昌城区约为73万立方米/日。第九节市域电力工程供电电源计划关键电源有:三峡电站、葛洲坝电站、枝江火电厂、清江隔河岩电站、高坝洲电站和地方小水电,电站容量分别为三峡电站1820万千瓦、葛洲坝电站271.5万千瓦、枝江火电厂240万千瓦、宜全部热电厂120万千瓦、清江隔河岩电站121.2万千瓦、高坝洲电站25.2万千瓦。用电估计至,市域电网全社会最大负荷为218万千瓦,其中需系统提供最大负荷为186万千瓦,需新增容量1730兆瓦—2290兆瓦;计划至,市域电网全社会最大负荷为496万千瓦,其中需系统提供最大负荷为461万千瓦,需新增容量6133兆瓦—7515兆瓦,总容量达成7372兆瓦-8754兆瓦。供电计划1、500千伏电网计划建设龙泉镇和红花套镇500千伏换流站;建设宜昌江南500千伏换流站降压变项目;500千伏变电站用地控制在11公顷以内。2、220千伏电网计划220千伏变电站22座,其中新增13座,主变容量767万千瓦;220千伏变电站控制用地在3公顷以内。

第五章

城市计划区及外围城市产业功效区空间管治建设限制性分区明确划定严禁建设地域、限制建设地域和适宜建设地域,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严禁建设地域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首选地,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需要严格控制地域;限制建设地域关键是指自然条件很好生态关键保护地或敏感区等;适宜建设地域关键是指适宜城镇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建设地域。严禁建设地域严禁建设地域,包含自然保护区关键区、自然保护小区、基础农田保护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关键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关键区、坡度大于25度水土保持区、地质灾难易发区、大型基础设施通道控制带、水体河流控制区和其它需要控制地域,标准上严禁任何城镇建设行为。限制建设地域限制建设地域包含自然保护区非关键区、风景名胜区非关键区、森林公园及经济林、通常农田、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坡度介于15度和25度水土保持区、机场净空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行滞洪区、乡村风貌保护区等,应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列入限制建设地域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适宜建设地域适宜建设地域为除严禁建设地域和限制建设地域外地域,是城市建设发展优先选择地域,其建设行为应依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开发规模、开发强度和使用功效。

第六章

城市用地布局第一节城区发展和空间结构建设用地选择城市建设应尽可能节省用地,避开地质环境不宜区,尽可能少占或不占耕地;依据丘陵地形特点,合理利用地形;地面坡度25%以上、相对高度40米以上用地为不可建设用地。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城区关键向长江下游方向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以长江左岸为主,适时向长江右岸发展。空间结构计划经过建设伍家岗新城,带动城市全方面东拓,疏解西陵组团压力。城区为“双中心沿江带形组团式”空间布局,计划共9个组团,其中中心城区5个组团,外围4个组团。分别是:(1)中心城区:包含西陵组团、伍家岗组团、小溪塔组团、点军组团和猇亭组团;是宜昌城市区关键服务中心,以金融办公、商贸服务、文化娱乐、教育科研、体育卫生、交通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和无污染工业等职能为主。(2)外围组团:包含坝区组团、龙泉组团、白洋组团和红花套组团,分别负担旅游、工业、交通等专业性职能。坝区组团是宜昌市作为世界著名水电基地和旅游名城关键载体,必需要确保坝区安全和景观环境,不宜进行高强度开发建设。中心区布局公共中心分市级、组团级两级部署。(1)市级公共中心为双中心布局,分别为西陵中心区和伍家岗中心区,其中西陵中心区关键为商业金融中心、文化娱乐和旅游服务中心,在现有城市中心基础上改造完善;伍家岗中心区为行政、商贸办公中心,为计划期内新建中心区。(2)组团级中心设置于各组团中心位置,处理各组团内部基础服务需求,实现服务和就业、居住就地平衡。组团功效(1)西陵组团:市级中心所在地,负担商业金融、旅游服务、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医疗卫生、行政办公、城市型工业和居住职能。(2)伍家岗组团:是市级中心所在地,负担商贸办公、行政、居住、无污染工业、交通、物流职能。(3)点军组团:关键负担旅游服务、教育科研、居住、无污染工业、休疗养等职能。(4)小溪塔组团:综合性城市组团,关键负担居住、无污染工业、农副产品物流、旅游服务等职能。(5)猇亭组团:关键负担工业、交通、物流等职能,逐步向综合型城市组团转变。(6)坝区组团:关键负担水电生产、旅游服务、港口物流、库区生态环境、水电科研基地等职能。(7)龙泉组团:近郊外围工业组团,以无污染轻工业为主。(8)红花套组团:翻坝运输系统中下游关键公路运输节点,关键以物流、港口和无污染工业为主。(9)白洋组团:关键外围工业组团和港口,以化工、建材、冶金等工业为主,承接中心城区外迁和新增部分工业。各组团人口和用地规模各组团人口和近期、远期用地规模见下表:表6

各组团人口和用地规模组团名称人口规模(万人)用地规模(km2)人均用地指标(m2/人)现实状况现实状况现实状况中心城区西陵组团44.22454623.72831.253.662.267.8伍家岗组团15.34213417.92537.7116.7119.0110.9点军组团1.915136.2917.7324.6180.0136.2小溪塔组团8.8512161113.318.9124.3110.8118.1猇亭组团5.219169.421.325.7180.4236.7160.6累计75.539212568.196.6131.290.2105.0105.0外围组团坝区组团4.64565.85.97.5125118.7125.0龙泉组团0.51131.12.24.5215.7216.0150.0红花套组团0.73230.91.83.6123.388.2120.0白洋组团0.65241.13.76.1169.2187.1152.5累计6.5310168.913.621.7136.3136.0135.6城区总计82.0610214177110.2152.993.8108.0108.4就业岗位估计中心城区就业岗位需求为49.5万个,为67万个,平均每十二个月增加1.4万个;外围组团就业岗位需求为5万个,为8万个。表7

城区就业岗位需求估计名称现实状况城镇人口(万人)现实状况城镇从业人员(万人)计划城镇人口(万人)就业岗位估计(万人)中心城区西陵组团44.2230.3145462825.5伍家岗组团15.345.421341019猇亭组团5.211.391648点军组团1.911.335132.56.5小溪塔组团8.857.32121678小计75.5345.669212549.567外围组团红花套组团0.73

2311.5坝区组团4.64

562.73龙泉组团0.51

130.51.5白洋组团0.65

240.82小计6.53

101658城区累计82.0645.6610214154.575城区用地组成和平衡计划城市建设用地约为152.9平方公里,增加约75.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8.4平方米以内。计划居住用地增加约15平方公里,用地百分比由现实状况33.9%调整至计划26.8%;计划工业用地增加约13平方公里,用地百分比由19.9%调整到18.5%;计划道路广场用地增加约14平方公里,用地百分比由12.4%调整到15.2%;计划绿地增加约19.5平方公里,百分比由现实状况8.7%增加至17.1%。第二节用地布局居住用地建设标准(1)各组团内部居住用地和就业岗位之间形成相对均衡配置百分比,降低组团之间通勤交通。(2)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相结合,以新区建设为主导,调整居住结构,逐步改善旧区环境。(3)激励成片开发、集中建设,完善小区配套服务设施。居住用地布局(1)城区计划居住用地4095.4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26.8%,人均用地29.0平方米。(2)中心城区居住用地3603.0公顷,占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27.5%,人均居住用地28.8平方米。(3)坝区组团居住用地215.5公顷,居住人口6万人,人均35.9平方米。(4)龙泉组团居住用地114.7公顷,居住人口3万人,人均38.2平方米。(5)白洋组团居住用地77.6公顷,居住人口4万人,人均19.4平方米。(6)红花套组团居住用地84.6公顷,居住人口3万人,人均28.2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布局(1)在各组团建设一定数量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处理中低收入者居住问题。(2)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布局标准上应分散部署,和其它商品房尽可能混合,避免社会阶层空间分异。(3)应靠近就业区部署,在各工业区、就业岗位集中中心区周围或公交直达地域部署,降低通勤成本。工业用地布局1、计划工业用地2824.9公顷,关键集中在以下8片:(1)保留现实状况东山工业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无污染城市型工业。(2)小溪塔北部鄢家河工业区:轻加工工业为主,在现有基础上向黄花方向拓展。(3)伍家岗组团北部工业区:以结合物流业(依靠铁路和高速公路)无污染工业为主;激励高科技产业发展。(4)猇亭组团工业区:发展无气污染工业;激励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发展。(5)点军组团桥边工业区:结合铁路站场和翻坝公路,在桥边部署无污染工业,大力发展加工工业。(6)白洋工业区:依靠焦柳铁路雅畈站、田家河港、318国道发展,以化工、建材、冶金工业为主。(7)红花套工业区: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8)龙泉工业区:以无污染轻工业为主,大力发展食品等相关产业。2、白洋镇上游城区范围内不再增加气污染工业,现有气污染工业限期控制、降低排放量,或逐步搬迁至白洋工业区;猇亭古老背上游不再发展有水污染产业,现有水污染产业严格控制污染,逐步外迁。3、化工、建材等就业岗位密度低产业向外围园区集中;就业岗位密度高产业则靠近居住人口密集区域部署。一般仓储用地市级仓储物流中心部署在伍家岗、猇亭组团,其它各组团分别设置一定规模仓储用地,一般仓储用地面积328.7公顷。包含:(1)伍家岗组团:以生活资料为主物流中心,在铁路站场以北和临江坪周围部署仓储用地。(2)猇亭组团:以生产资料为主物流中心,结合高速公路、云池港、机场和计划预留铁路站部署。(3)点军组团:结合翻坝公路和宜万铁路南站,部署仓储用地。(4)小溪塔组团:结合鸦官铁路小溪塔站和北部工业区部署仓储用地。(5)红花套组团:结合高速公路、翻坝公路,部署仓储物流用地。(6)坝区组团:结合太平溪港部署仓储物流用地。(7)龙泉组团:结合工业区部署仓储物流用地。(8)白洋组团:结合雅畈站和港口部署仓储物流用地。危险品仓储用地城区设置6处集中危险品仓库,一是现实状况窑湾乡山坳中危险品仓库;二是现实状况在伍家岗山坳中油品仓库;三是现实状况艾家油品仓库;四是结合太平溪港石油码头,在山坳中计划危险品仓库;五是在云池港周围建设危险品仓库;六是在白洋工业区内建设危险品仓库。危险品仓库必需根据法定程序报批建设,严格实施国家防火、防爆等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和周围建筑之间应严格根据国家相关要求保留足够隔离空间。危险品仓储用地总面积24.8公顷。第三节岸线计划岸线分布计划生产岸线21411米,占7.7%;港口岸线22379米,占8.0%;生活岸线59653米,占21.4%;自然岸线150573米,占54.0%;水利枢纽岸线24938米,占8.9%。生产岸线沿江分布工业和仓储用地岸线,包含猇亭组团云池和虎牙片区工业岸线、点军组团艾家片区危险品仓储用地岸线、红花套组团工业岸线、白洋工业区生产岸线、龙泉组团柏临河东岸工业岸线等。港口岸线关键指宜昌港各港区和轮渡、水上客运码头岸线,应严格保护和控制深水岸线,做到“深水深用”。生活岸线为居民日常休闲、健身、游憩服务,部署滨水绿地、广场,设置公园和健身设施,关键分布在各组团生活居住区滨水地带。这些地域现实状况生产岸线和港口(码头)岸线,应逐步改造为生活岸线。自然岸线尽可能保护和维持现实状况自然岸线,尤其是西陵峡两岸岸线、点军组团沿江岸线应尽可能降低城市建设活动,必需建设应保留最少100米以上宽度自然岸线。水利枢纽岸线指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两侧以水利枢纽功效为主岸线。岸线使用管制应严格根据相关要求严格管制三峡大坝、葛洲坝、长江铁路和公路大桥、水厂取水口、西气东输过江管线等设施上下游一定范围内岸线使用,确保重大工程设施安全。

第四节中心城区计划市级中心区计划形成双中心格局。(1)西陵中心区为东湖一路、东山大道、胜利四路和沿江大道所围合范围。其中,西陵一路两侧以商务办公为主,陶珠路步行街至夷陵广场周围以商业服务为主,二马路、隆康路一带以文化娱乐设施为主。计划提议在西陵中心区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在沿江地带合适增加宾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完善步行和绿化景观系统,塑造含有吸引力旅游商业服务区。(2)伍家岗中心区关键为宜昌火车东站至白沙路江滨区域。火车东站站前地域以商贸、交通物流等为主。五一广场至滨江部分关键利用现有宜棉厂、热电厂用地改造,以行政、商贸办公、文化娱乐、宾馆设施等为主,塑造面向长江、含有标志性城市中心景观区。组团级中心区(1)小溪塔组团中心在宜兴路两侧现实状况基础上调整完善,增加广场、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2)猇亭组团中心在古老背片区,计划沿金岭路和正大路两侧发展,增加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和广场,形成含有吸引力、功效完善组团服务中心,兼为白洋组团、红花套组团服务。(3)点军组团中心部署在五龙片区,新建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居住用地调整(1)逐步改造中心城区计划建设区范围内村庄,对于建筑质量相对很好,但道路、污水、环卫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村庄,计划逐步根据城市居住区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合适调整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对于建筑质量较差、配套设施缺乏村庄,应根据城市居住区标准拆除重建。(2)西陵组团根据“双增双减”标准,增加绿地率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降低建设强度,降低人口密度;现有居住区应逐步提升环境品质。(3)伍家岗组团关键在城东大道和滨水地域建设居住区,吸引西陵组团人口外迁。(4)点军组团居住用地关键部署在五龙片区和罗家坝片区,形成较为集中、设施完善居住区。(5)猇亭组团现有三类居住用地和村庄逐步搬迁至古老背新房住区。(6)小溪塔组团适时向发展大道拓展;北部工业区现实状况三类居住用地和村庄逐步搬迁,建设集中居住区,为工业发展提供空间。工业仓储用地调整(1)中心城区合适保留部分无污染企业和城市型工业;现有污染企业应经过严格环境保护标准促进其控制污染,限期达标,或逐步外迁。(2)西陵组团沿江地域、夜明珠、西坝岛等地域工业和仓储用地逐步调整为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和公共绿地等。(3)伍家岗组团沿江地域工业和仓储用地逐步调整为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生活用地;昌龙化工、热电厂、宜棉厂、旭棉厂、宜药集团医药化工分企业、中南橡胶厂、化纤厂、造纸厂等逐步外迁。计划控制单元关键控制内容计划控制单元以中心城区各组团内片区为基础单元划定,控制内容见下表:表8

中心城区计划控制单元功效表

编号引导发展功效严禁发展功效限制发展功效西陵组团黄柏河河口片区XL-1旅游休闲服务工业、仓储、货运码头应合适控制居住用地增加三峡大学片区XL-2教育、居住污染工业应限制现有工业用地增加葛洲坝片区XL-3公共服务设施、居住污染工业

西坝片区XL-4旅游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工业、仓储居住西陵中心片区XL-5市级中心区,引导商业金融、旅游服务设施发展,增加绿地和配套设施工业、仓储限制居住用地增加东山片区XL-6保护东山山体工业、仓储限制东山上建设用地增加大公桥片区XL-7公共服务设施

货运码头逐步向客运和旅游码头转换东山开发区片区XL-8高科技工业、公共服务设施、居住污染工业非高科技工业伍家岗组团中南路片区WJ-1居住污染工业

王家河片区WJ-2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污染工业

伍家岗中心片区WJ-3市级中心区,引导行政、商贸办公、文化娱乐和宾旅馆设施发展工业限制沿江部分居住用地过分增加临江坪片区WJ-4港口、物流

限制居住用地增加火车站前片区WJ-5综合交通枢纽、商贸、居住工业

花艳片区WJ-6仓储物流、高科技工业污染工业居住土门片区WJ-7加工工业和高科技工业污染工业居住,促进现有军用机场外迁点军组团紫阳片区DJ-1保护山体和植被,合适发展居住污染工业限制沿江建设用地增加,保护滨江自然景观五龙片区DJ-2居住、旅游服务,预留会展用地污染工业限制沿江建设用地增加;限制工业发展罗家坝片区DJ-3引导公共服务设施、教育科研、休疗养、居住、交通、物流发展污染工业

桥边片区DJ-4工业

污染工业艾家片区DJ-5居住、旅游污染工业限制工业发展小溪塔组团鄢家河片区XX-1工业、仓储物流污染工业

小溪塔中心片区XX-2组团中心区,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工业

梅子垭片区XX-3居住,预留会展用地工业

丁家坝片区XX-4居住、旅游工业

冯家湾片区XX-5居住、旅游工业

黄家湾片区XX-6组团隔离绿带工业、仓储物流限制城市建设,现有垃圾处理场计划期末停止使用猇亭组团虎牙片区XT-1交通枢纽、仓储物流、无污染工业污染工业限制居住用地发展古老背片区XT-2组团中心,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发展污染工业

云池片区XT-3工业、港口物流气污染工业限制污染工业发展机场片区XT-4航空物流

限制机场周围区域城市建设第五节旧城更新改造旧城范围旧城范围北起西陵二路,南接胜利三路,东至东山大道,西邻沿江大道,总用地412公顷。计划目标经过综合整改、更新和改造,不停完善旧城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塑造功效齐备、形象突出城市中心区。关键方法1、疏解居住人口控制居住用地百分比,限制居住用地开发强度,新建和改建住宅必需严格实施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满足日照间距、消防等要求,全方面提升居住环境。经过在周围地域建设配套设施完善居住区,促进人口外迁。2、调整优化用地布局搬迁工业、仓储和码头用地,现有批发市场逐步外迁,优先建设公益性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增加公共绿地。3、保护历史文化环境(1)依据历史地图,以碑文、装置、指示牌等方法提醒含有纪念意义历史性场所,尽可能保持、恢复原有地名,增强城市空间“历史感”,促进文化认同。(2)将学院街和环城南路围合地块计划为历史风貌街区,保护历史建筑,延续传统城市空间肌理,恢复地方民居建筑风貌,将其建设成为宜昌市集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娱乐旅游、商业购物、休闲游憩等功效于一体历史文化风貌区和文化旅游区。4、完善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旧城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使用。5、完善道路系统加密支路网,关键完善支路网络,逐步改造断头路和丁字路口;增加停车场;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优化公交线路布局;在中心区和宾馆集中区,合适增加步行道宽度,形成连续步行网络。6、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强化排涝能力,逐步完善各项市政设施。

第七章城市综合交通计划第一节综合交通发展策略城市交通发展策略1、促进交通一体化依靠国家及区域交通通道和设施,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功效完善、快捷发达客货运枢纽,提升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市交通综合转换能力。加强公、铁、水、空等多个交通方法联运,实现对内对外交通一体化。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促进多个交通方法协调发展主动发展常规公交,提升公交线网密度;建设地面快速公交专用线,充足发挥铁路在城市交通中作用;限制摩托车发展,引导小汽车合理有序发展。3、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网系统,加大路网密度;完善道路交叉口设计,提升道路网总体容量;建设科学优异交通管理和指挥控制系统;加强静态交通建设和管理;完善步行系统,塑造舒适步行环境。

第二节对外交通铁路线路和站场(1)改造现实状况焦柳铁路雅畈站,为白洋工业区服务。(2)宜万铁路建成后,宜昌火车站由东山迁至花艳(宜昌东站),兼做高速铁路站场和一般铁路站场,是宜昌市未来关键铁路枢纽站;宜昌南站,设客运和货运站场。(3)计划远期将伍家岗新火车站部分货运功效转移至猇亭货运站。(4)计划小溪塔至枝江城市铁路关键站场有:小溪塔火车站、东山站、花艳站(宜昌东站)、猇亭站、雅畈站、枝江站等。小溪塔站和东山站在现实状况基础上改造,猇亭站和雅畈站结合货运站场设置。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为:建成和在建宜黄高速、沪渝高速和荆宜高速;计划建设宜湘高速、沪蓉高速公路。计划将现实状况宜黄高速虎牙出口以西部分改做城市快速路。公路对外联络公路关键包含国道318、省道107(汉宜线)、省道225(雅澧线)、省道254(红东线)、省道312(宜兴线)、省道325(鸦鹊岭至湾潭)、龙泉至当阳和远安公路、和江南翻坝运输公路、晓鸦公路、沪蓉高速联络线、沪渝高速联络线。以上公路应达成二级以上标准。国道318猇亭段改至猇亭组团北侧,现实状况国道改为城市道路。长途客运站共设9处客运站,包含:(1)计划弱化宜昌市长途汽车客运站功效;撤销海通客运站、宜洋客运站;保留小溪塔客运站、猇亭客运站;整合大公桥客运站、宜昌港汽车客运站功效;适时撤销大公桥客运站。(2)计划调整现实状况点军区江南路上点军客运站到五龙;计划在伍家岗区花艳火车站周围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在发展大道新建东山长途客运站。(3)坝区组团和白洋组团各设1处长途客运站。公路货运站场在伍家岗组团、猇亭组团结合物流仓储用地各设置1处公路货运枢纽。小溪塔组团、点军组团、坝区组团和白洋组团结合仓储物流用地各设置1处公路货运站。港区关键建设云池港区、田家河港区、太平溪港区、临江坪港区,适时建设红花套港区。滨江港区、两坝间港区向客运和旅游功效转换。保留江南港区作为江南客货运港区。各港区计划功效以下:(1)太平溪港区:为客运、货运综合港区,和茅坪港区分工协作,共同负担翻坝中转功效,同时作为游艇港区和工作船区。(2)两坝间港区:关键为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服务旅游客运港区。黄柏河河口现有货运码头逐步改造为旅游和客运码头,翻坝运输功效转移至上游港区。(3)滨江港区:指葛洲坝至临江坪长江左岸港区,现有货运职能逐步外迁,以客运、旅游休闲和水上管理服务为主。(4)临江坪港区:以散货为主,兼顾件杂货综合性货运港区。(5)江南港区:以公用码头和货主码头为主综合性码头。(6)云池港区:以集装箱、件杂、化工产品为主,兼顾散货综合性港区,保护虎牙和古老背深水岸线,作为云池港区备用作业区。(7)红花套港区:关键作为中心城区长江右岸货运港口,以农产品、矿建为主,兼顾其它货种综合港区。(8)田家河港区:白洋工业区关键货运港口。机场(1)扩建三峡民用机场至4E级,机场跑道向东侧延伸至3200米。(2)结合旅游、救灾等要求,在三峡坝区和黄柏河旅游服务区建设直升机场。(3)争取土门机场外迁。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衔接1、港口和城市交通衔接太平溪港区利用宜大公路、沪蓉高速联络线(晓峰-莲沱)和三峡专用公路;黄柏河码头利用夜明珠路和计划城市快速路;滨江港区利用沿江大道;临江坪港区利用计划花溪路和原318国道;云池港区利用318国道、白猇路、云池路等城市干道和计划铁路专用线;田家河港区利用临港路和白洋工业区联络。2、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衔接宜黄高速在虎牙和计划城市快速路相接,在虎牙、三峡机场设出入口;宜湘高速在宜昌长江大桥、318国道交叉口设出入口,和江南翻坝运输公路和国道318、省道254(红东线)相接;计划沪蓉高速在晓峰、黄花、龙泉和宜昌长江大桥设出入口,经过省道、县道和新建沪蓉高速联络线和城区各组团联络;沪渝高速在宜昌长江大桥设出入口。3、铁路和城市交通衔接宜昌东站利用城东大道、东站路和桔城路和中心区连接,铁路北侧城市道路是关键货运通道。宜昌南站、猇亭货运站、雅畈站等均设置最少一条主干路作为站前路,和周围片区和组团联络。4、机场和城市交通衔接三峡机场利用宜黄高速、城市快速路和西陵组团、伍家岗组团等联络;利用先锋路、迎宾大道和猇亭组团中心联络。

第三节城区交通系统基础结构计划建立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级城市道路网络系统。道路网密度计划城区主次干路道路网密度为4.2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为4.0公里/平方公里。城区主干路道路网密度2.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主干路路网密度2.3公里/平方公里。城区次干路道路网密度为1.7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次干路路网密度为1.7公里/平方公里。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负担城市关键组团之间快速联络功效。计划将宜黄高速在虎牙出口以北路段调整为城市快速路,在关键干道上增加出入口。快速路和三峡专用公路成为坝区组团、西陵组团、伍家岗组团和猇亭组团之间快速通道。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关键为衔接主干路和负担地域集散服务功效。计划城市主干路75条,其中中心城区52条,外围组团23条。新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在36米以上,主干路间距在700-1200米之间。(见主干路一览表)城市次干路城市次干路关键为衔接主干路、地域集散服务。城区计划城市次干路138条,其中中心城区111条,外围组团27条。新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在25米以上,次干路间距在300-500米之间。(见次干路一览表)城市支路城市支路关键负担组团和片区内部短距离出行功效。保留现实状况支路。新区支路网密度应达成3-4公里/平方公里。组团之间联络通道(1)计划西陵组团和伍家岗组团之间联络道路共7条,分别为城市快速路、沿江大道、夷陵大道、东山大道、城东大道、东山二路和东山四路。(2)计划西陵和小溪塔组团之间,联络道路共6条,分别为:城市快速路、发展大道、宜秭路、城东大道、镇平路和夜明珠路等。(3)计划西陵和点军组团之间经过夷陵大桥和轮渡联络,并预留西陵二途经江通道。(4)计划伍家岗和猇亭组团之间,经过原318国道、东山四路和城市快速路相联络。(5)计划猇亭和红花套之间经过宜昌长江大桥和轮渡相联络。(6)猇亭和白洋之间经过国道318和白猇路联络。(7)计划坝区组团经过三峡专用公路、翻坝运输公路、334省道和中心城区其它组团相联络。(8)计划利用小溪塔至白洋、枝江城市铁路联络城市各组团。(9)计划龙泉组团和伍家岗组团之间经过龙伍路和柏临河路联络,和小溪塔组团和白洋组团经过晓鸦公路联络。道路交叉口1、平面交叉口关键平面交叉口应尽可能采取渠化方法。2、立体交叉口(1)计划保留和改造现实状况宜黄高速机场出入口、虎牙出入口、桔城路出入口、发展大道出入口、三峡专用公路出入口、东山大道和胜利三路、江南大道和夷桥路、国道318和沪渝高速、西陵长江大桥和江峡南路交叉9处立体交叉口。(2)城市快速路和关键干路相交尽可能采取互通式立交(包含完全互通、非完全互通),和其它道路相交采取分离式立交。除现实状况以外,中心城区新建快速路和花溪路、合益路、港窑路交叉三处互通式立交;红花套组团新建国道318和宜湘高速、江南大道和沪渝高速互通式立交。(3)城市道路和铁路相交应采取分离式立交。城市广场(1)关键交通集散广场3处,分别是在东山宜昌火车站站前广场(现实状况)、宜昌东站站前广场和点军宜昌南站站前广场。其它车站、码头等处交通集散广场依据分区计划和具体计划设置。(2)中心城区每个组团最少设1处游憩集会广场。西陵组团保留已建成夷陵广场和葛洲坝左坝头广场,在沿江结合滨江绿化带设置游憩广场,在胜利一路滨江处设置广场;伍家岗组团保留已建成五一广场,在中心区滨江绿带内设置游憩集会广场;猇亭组团在金猇路和正大路之间依靠组团中心设置广场;点军组团在罗家坝片区和五龙桥头设置广场;小溪塔组团结合组团中心设置广场。新建广场控制在1-2公顷左右。

第四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和轮渡等互为补充公交体系,深入提升公共交通通达性和线网整体服务水平。公共交通线路按吸引范围500米计算城市服务覆盖率达成90%以上。快速公交系统在东山大道、城东大道-发展大道开辟快速公交专用线,连接小溪塔中心区、黄柏河旅游服务区、西陵中心区和伍家岗中心区等关键功效区。轮渡在西陵组团和点军组团、伍家岗组团和艾家、猇亭组团和红花套组团、白洋和陆城之间设置轮渡线路,和公交线路相互衔接,提升换乘效率。水上客运结合水上旅游和通勤需要,开辟西陵-伍家岗-猇亭水上客运航线,预留至白洋、陆城航线。公交车辆中心城区公交车辆按10000人12辆标准车标准,需要1500辆标准车配置。外围组团根据每10000人10辆标准车配置,白洋组团为40标准车,龙泉组团为30标准车,红花套组团30标准车,坝区组团为60标准车。公交站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