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扶贫与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探究14000字(论文)】_第1页
【就业扶贫与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探究14000字(论文)】_第2页
【就业扶贫与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探究14000字(论文)】_第3页
【就业扶贫与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探究14000字(论文)】_第4页
【就业扶贫与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探究14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准就业扶贫与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研究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2021年是国家发展极其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发布了“一号文件”,将十四五时期认定为国家发展最乘胜追击的时期并且也是追进第二个百年计划的新征程。一个民族要想完成复兴,就必须从农村开始,使农村得到振兴。国家要坚持把农村兴盛问题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全民一心地把农村振兴计划实施好,保障好整个国家的发展计划,实现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农村尽快发展起来,让人民群众都能够过上小康生活。新提出地农村振兴战略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前瞻性。农村振兴战略被看作是新农村建设的加强版。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关键,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是我国的战略想法与重要决策。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广大农村发展基础更加薄弱,农村地区已成为"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显著代表。而且农村仍是当今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块短板,其发展面临着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诸多瓶颈。在此基础上,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政策持续影响农村,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自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它是“三农”问题的焦点。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农村问题的一大原因,解决这一困境,不仅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可以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1]。2.研究意义劳动力培训是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而就业又是最被关心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区域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研究我国劳动力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对于完善劳动培训相关理论,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伴随着最近几年的发展,全国的整体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尽管我国人口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是贫困地区的劳动力整体质量是偏低的,这就导致掌握专业技能的劳动力欠缺,从而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众多的扶贫政策的确对人民有帮助,但也有一些政策在执行上存在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贫困劳动力脱贫进度大幅下降。在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力培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不同特征的劳动力培训现象,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本文结合人力资本理论,深入分析了我国劳动力问题的成因,本文的研究为丰富劳动培训理论提供参考,促进现有劳动培训理论体系的完善。实践意义:在我国推进“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劳动培训规模日益扩大,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劳动力的外流问题是研究中国劳动力问题最重要的课题。我国人才外流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劳动力流失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构建高效合理的培训机制。研究就业扶贫的具体情况,以及减贫效应,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可行之处,从而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助力绝对贫困的消除。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政府部门以及相应的组织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2]。(二)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KidleGesa(2015)提出在培训机构与企业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和法律援助起到的作用非常小,美国的许多公司为他们的员工提供培训项目,并给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大学校园接受教育的机会,地方和中央政府以及社会团体每年花在职业培训上的钱要多于花在高等教育上的钱。另外,美国政府还对就业培训的信息化建设十分看重。20世界90年代初,Hilbert,Joan(2015)提出建立了两大信息服务平台分别是“美国人才信息库”(ATB)和“美国职业信息库”(AJB),这两个信息平台每天都会发布大量的就业和求职者信息,并通过这个平台发布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和就业培训课程等相关信息。其培训机构主要有社区学院、农村俱乐部、部分高中学校等。美国社区学院的主要职能就是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理论知识和技术支持;农民俱乐部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青年学习各种职业技能。在德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往往生活质量差、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具有的就业技能很难满足市场和生产的需要。首先,德国重视义务教育,增加发展渠道;其次,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办职业学校。课程应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和设计,并进行分工: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的教学由企业进行,并且考核时要严格按照岗位要求标准;而理论课程的学习则需要由学校来负责。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学过程中关键技能的提升[4]。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工业训练法》和《就业训练法》。我们可以看到,职业培训被正式纳入到战后英国教育政策的体系之中,这也是政府对于职业培训进行保护所采取的法律手段。欧洲社会基金会与地方政府、民间教育培训机构携手为英国再就业培训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各地的农民技术训练班、农民夜校、半工半读或半农半读职业学校担负起了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重任。2.国内研究综述汪三贵(2017)提出扶贫开发本来就是系统的民生工程,最近这些年我国增长式减贫效应的开始减弱。分析我国的扶贫工作过程,在扶贫理念、政治制度以及具体的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3]。李长安(2018)认为失业或者是隐性失业都会导致“失业型贫困”,就业质量低以及不充分等问题都导致贫困群众面临着严重的脱贫困难,而且返贫几率很高。因为传统扶贫项目难以发挥出效应,当前就业扶贫成为至关重要的减贫政策[5]。对此朱传书(2018)表示赞同,他认为,农村劳动力家庭更重视高等教育,而否定职业教育,造成农村职业教育招生危机[6]。高俊梅、李峰(2018)提出,承担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或学校存在师源不足、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机构和学校的调查,郑红梅、鞠杰(2011)发现,承担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的办学机构资金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开展[7]。关于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办学基础薄弱的问题,张旭刚(2018)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校存在资金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效率低下、人才培养偏离农业方向、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人才需求错位等一系列问题。3.国内外研究趋势按照国内外学者基于精准就业扶贫以及当前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具体讨论一下三个层面:首先对其功能以及价值所做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对农村地区劳动力来说,技能培训能不能顺利的转移,最终的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本。拥有越高的人力资本存量,就会有越高的非农业就业机会,也会带来更高的收入,同时提出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以及农民问题,因此,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可以进一步促进精准就业扶贫。其次研究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具体发展模式。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相应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劳动力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就业困难的主要问题。本文研究的困难在于虽然国内学者也基于理论以及实践层面研究了很多精准扶贫的内容。然而缺乏对于就业扶贫的研究,当前仍然属于研究的空白点,地区和部门仍然比较依赖于政府的相关政策,并未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理论的深入剖析,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扶贫的减贫效应产生了阻碍。二、我国农村劳动力及贫困人口现状(一)基数大、劳动力大量剩余2020年农村人口为551.62百万人,农村人口多,其中有不少人是贫困人口,相较于2019的564.010百万人有所下降。图2-12015-2020年农村人口(单位:百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图2-22015-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走势图(单位:百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20年我国有农村劳动力531百万,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大,因此农村劳动力规模仍较大,农民工作为农村劳动力的重要就业群体,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反映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一面镜子,《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对于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8]。图2.3显示了2015-2020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图2-32015-2020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单位:百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9-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由图2.3可以看出,近六年来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由2015年的152.25百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56.25百万人,增加4百万人,增幅为2.6%;本地农民工人数由2015年的100.25百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07.62万人,增加7.37百万人,增幅7.3%。近几年来,随着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得以保持大规模转移的势头[9]。(二)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偏低,贫困人口尤其严重根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就会加快,反之则会减缓。伴随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民工总量、流动人口和本地农民工数量的增长速度都有所放缓,原因在于有大量的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2015-2020年我国农民工增速如图2.4所示。图2-42015-2020年我国农民工增速单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当前在我国几个人口比较集中的省份,普遍面临非常严重的劳动力富足现象,比如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四川省以及江苏省等等,最为严重的就是河南省。根据相关的估算,河南省在2014年达到了1804442万农业剩余劳动力,高达68.04%富余率,所以面临人多地少的问题,大量的劳动力流出。河南省的青壮年男性比较多,但是当前普遍呈现出老龄化问题;文化程度都很低。最近这些年出现了更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就业,而且回流现象非常明显[10]。相比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率明显更高,其主要来源是劳动收入。伴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以及国家的规划和改善,使得农村劳动力比较丰富,但同时也造成了农村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阻碍,这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扶贫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影响着农村的整体经济收入。为解决这项问题,政府引导农村劳动人口转移就业,试图使农村劳动力分散,并把收入集中到整体中,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力的发展,使农民拥有更多的收入,从而使农村快速步入小康社会。要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首先,它能很好地促进乡村发展进程,使城市化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让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好农村的经济发展;其次,这一计划的实施,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农村经济得到聚集,从而让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提高。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之下,我们应该正视好农村劳动力富余的现实状况,正确了解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足,并且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因地制宜的策略,积极落实到各部位,引导好农村经济力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实现共同进步。(三)贫困人口素质差,劳动生产率较低我国不同省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难以有效地吸收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上的差异也是导致发展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产生严重的矛盾。东部地区的农业相对比较发达,技术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但是土地普遍比较少,人口比较集中,资源不足阻碍了经济发展,尤其是耕地资源非常缺乏;经济落后的牧区面积大,人口稀少,人均草地面积大,但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低,经济发展面临困难。从总体上看,中国城镇化发展极不平衡,处于较低水平[13]。这些城市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城市化发展状况滞后,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思路不明确,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不明确,对制定长期经济发展规划缺乏系统、全面的思考。当前农牧业仍然存在基础薄弱以及结构化单一的问题,而且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些都导致在市场上缺乏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不同产业之间,尤其是农牧业以及农牧加工业之间缺乏融合。经营农牧业的农户也没有积极的联系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有效的联结机制,当前出现“倒金字塔”状利益分配结构,农畜产品普遍面临着低附加值;农牧业产业链较短,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各自为政,而产业之间也缺乏融合性,难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农牧业缺乏龙头企业,普遍技术含量都很低,畜群结构中,缺乏良种牲畜。因为生产方式属于粗放型经营,生产效率也不高,难以达到规模效益[14]三、农村贫困人口劳动力就业存在的困难(一)农村贫困人口劳动力素质低,转移就业困难最近这些年,因为农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问题,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农村妇女在留守劳动力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这些女性最大的特点是“缺文少技”,而且具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较低的社会责任感。日常生活中基本都是在闲聊以及打牌,而没有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意识。为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对山东省农村妇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30岁以下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均很低,5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几乎没读过几年书。在这样的现实状态之下,可以看出对于农村妇女的综合教育素质提高是增强乡村发展的重要挑战。例如东北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中,流出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比例由25.48%上升到26.56%[15]。同时,外流范围也在逐渐增大。华北地区是东北地区劳动力外流地区的首选,吸引了东北地区60%以上的劳动力。但2019年和2020年的数据显示,东北劳动力开始从华北转移到华东和华南沿海城市。经济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同时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偏多,表明区域经济水平对劳动力外流的影响较大,是决定劳动力外流的首要因素[16]。(二)农村贫困人口劳动力就业帮扶不力,就业空间日益狭小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存在大量的非正规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信息网络。由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工,导致城乡居民在地位、工资水平和发展机会上存在差异,这严重阻碍了农民工进城的步伐。城市与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否定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情地剥夺了农民工与城镇居民的平等发展权。正规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虽然免费提供用工信息,但鲜有农民工问津。正规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提供的就业信息大部分是针对固定劳动力的,而去路边招聘临时工的用人单位主要是针对临时工的。此外,许多农民工在淡季只能外出工作很短的时间,这种做法正好满足了雇主的需要,农民工也与雇主达成一致。目前,包工头是我国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关键媒介之一。首先包工头将农民工聚集在一起,然后根据他们所具备的技能和特定的用工要求来分配工作。农民工找工作的过程通过正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繁琐和耗时的,然而,农村非正规劳动力就业空间存在诸多隐患,最大的隐患就是不签劳动合同。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农民工维权难。另外,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劳动者就业空间信息网络,也导致了就业信息不对称。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盲目择业。他们不知道雇主对求职者的要求,或者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所以,各级政府往往无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7]。(三)农村劳动力市场服务滞后,就业帮扶不精准从现有的情况看,存在显著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准入门槛不平等、严重的部门分割、帮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当前城市居民享受到相对比较完善的就业服务,但是农村劳动力却并未享受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人口在城市的就业。在流入到城镇的劳动人口中,大多数只能在完全竞争劳动市场的相关岗位就业,而因为这些市场更多倾向于城镇居民,限制了农民工的从事机会,导致两批就业人员纳入到两种竞争市场。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中急需要信息系统的建立,让劳动者能够及时获取各种有效的就业信息。而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整体上很滞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城市信息网络当前已经在逐步完善,电视网络以及报纸等等渠道的传播越来越快,城市居民能够在各大平台上获取更多就业信息,但是因为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传播渠道也非常少,基本上还停留在一些口耳相传的地步,这些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失真的现象,造成很多农村劳动力出现了盲目就业的问题。因为没有明确目标,在进入城市之后,导致了劳动人口的大量剩余和浪费,这不止是某一个群体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社会治安。政府劳动部门以及相关中介机构一直在积极的探索,然而并没有太显著的成效,当前农村劳动力仍然没有获取相对完善的市场服务。(四)贫困人口劳动力合法权益缺乏制度保障农民进城务工过程中存在着无法保障其合法权益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点是政府制度不健全,没有实时地对下面进行监测;第二点就是农民工对于法律的了解程度太低,在很多情况下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由于企业为了不给农民工缴纳安全保险,所以很多农民工在工作时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这样一来农民工的整体权利就得不到保障。此外,企业为了使整体的生产成本得到降低,不惜打压农民工的工资甚至是克扣农民工的工资,使农民工在低报酬的情况下付出高劳动力。导致农民工一直以来都具有很高的工作强度,一方面在付出和回报上严重不对等。另一方面也会损害农民工的身心健康。有一些企业在雇佣了农民工以后,用工过程中不按照劳动合同中的具体约定来安排,也没有给务农人员足够的生产安全保障,也未按合同给劳动者定期支付报酬。政府缺乏监督力,或者监督只是停留在表象,导致很多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存在欺骗农村务工人员的情况,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18]。除此之外,对于流动劳动力来说,本来就没有太高的文化素质,很多劳动力也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在当前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不具有优势,通常情况下,收入和人的素质属于正相关,文化素质太低本来就无法获取较高的收入。虽然政府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努力,调整了基本薪酬,然而,从蒸气情况而言,还是没有解决这些现状。而对于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务工人员,收入水平最低在五千,甚至工资可以上万。劳动力频繁的流动,出现了很多跨行就业的问题,因此没有合同作为保障,对劳动者极为不利。目前,我国劳动力流动制度不完善,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但是总体而言,相比于农村劳动力,城市劳动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而且就业面比较宽泛,竞争本来就存在很多不公平。另外很多用工单位的政策还存在差异化,城市人口的培训机会以及补贴相比于农村人口要更多。“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进一步拉大了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居民的距离,特别是在教育资源以及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严重的失衡。基于上面各种原因,在城市就业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成本一直在上涨,也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19]。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精准就业脱贫对策(一)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劳动力就业技能提升1.优化培训时间一方面,培训机构开设的课程培训时间普遍较短,大多集中在一周内。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村劳动力掌握先进技术相对困难,如缝纫、文字录入、电脑绣花等;另一方面培训时间可能和农忙时间冲突进而导致农村劳动力经常因为时间的问题而不愿意参与培训。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就业培训时间,大力开展1个月以上的培训,鼓励半年以上的培训,落实20-180天的培训时间。与短期培训相比,中长期培训层次更高,培训内容更全面,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就业技能。另外,为保证劳动力不占用农忙时间,建议尽量在冬季开设夜校或集中培训班,既不与农民工时间冲突,又能培养有转移需求的农村劳动力。2.合理设置培训内容目前,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现象明显。存在专业设置重复、专业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引导性培训等问题。培训内容的设置要以就业市场为风向标,培训机构要培养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应该在市场上做研究,摸清现在的趋势和用人潮流,然后再作出决定,切记随波逐流、不着边际。培训就是要帮助转移的劳动力顺利就业,所以一定要认清现状。与时俱进是不可改变的真理,思想观念和培训内容都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政策的出台,就业市场对劳动技能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培训机构要有长远的眼光,迅速调整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适应时代的变化,使培训与劳动力需求相匹配。有关部门要加强培训,结合优势和产业特点,努力打造一批特色劳动力,更好地向外省输出。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质量不容乐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农民工基本权益受到侵害的消息,可见,他们缺少用法律保护自我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必须加大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农村人口的道德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保障这些内容最大程度的在培训中体现出来,增强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20]。3.抓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当前,面临着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和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振兴的发展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每个中国公民的发展目标,但是在实行计划时不难发现,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发展上,要保证农民收入增长,实现脱贫目标,就必须要保证好两个发展点,首先是要使农村的企业得到良好发展,让龙头产业带动全民经济发展,从而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这是最简便、最高效的一种提高农村发展力的手段。然后是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为脱贫致富提供重要经济基础。因此,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二)强化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扶智1.加强政府对农村劳动力教育的投资教育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核心,要想保证好农村劳动力质量和农村人力资本发展地更好,就必须要先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教育素质。所以,在发展的趋势中,应该着力于提高农村的教育素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更多的扶贫教育中心,使农村人口能够接受到更多的素质教育。要继续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整个农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提升,针对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乡镇一定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要结合长期培训及临时培训,提升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已经适应力。首先,针对不同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针对就业困难的农民工,尤其是常年外出的务工人员,灵活采用多样化培训方法,可以将安置点设在社区内,提供确实会觉得技能培训,使农民工面临的就业困难问题得以缓解;其次,培训人员要选择专业教师,与贫困劳动力当前的培训需求相适应;第三与园区建设以及产业的布局充分结合,并与职业院校以及各大企业合作进行职业培训,学校的创办,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最大程度的保障劳动力能够满足就近就业的需求。然而,受体制和经济的限制,他们不能享受公平的教育,当劳动力流入城市时,其子女也会紧随其后,所以很多地方的的教育平台是不够的,这就导致很多的人没办法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了保证农村综合教育素质的提高,政府应该为更多的留守儿童建立教育中心,使他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去接触知识。如今很多发达地区的经济收入良好,所以很多企业家会有教育公益活动,政府可以利用这些公益活动所得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上去,兴建学校,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触到素质教育。使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提升,针对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乡镇一定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要结合长期培训及临时培训,提升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已经适应力。首先,针对不同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针对就业困难的农民工,尤其是常年外出的务工人员,灵活采用多样化培训方法,可以将安置点设在社区内,提供确实会觉得技能培训,使农民工面临的就业困难问题得以缓解;其次,培训人员要选择专业教师,与贫困劳动力当前的培训需求相适应;第三与园区建设以及产业的布局充分结合,并与职业院校以及各大企业合作进行职业培训,学校的创办,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最大程度的保障劳动力能够满足就近就业的需求。2.抓实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择业能力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必须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竞争力为目标。针对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乡镇一投入更多的精力,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坚持长期和短期相结合,改良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以及适应力。首先,针对不同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面向就业困难的农民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灵活采用多样化培训方法,可以将安置点设在社区内,提供确实有效的技能培训,使农民工面临的就业困难问题得以缓解;其次,培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专业教师,培训内容与贫困劳动力当前的需求相适应;最后,园区建设以及产业的布局充分结合,并与职业院校以及各大企业合作进行职业培训,学校的创办,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最大程度的保障劳动力能够满足就近就业的需求。(三)实行平等就业对策,精准就业脱贫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在很大程度上会涉及到法律,那么推进法律建设,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法律知识,让很多人了解法律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讲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在政府着力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利用到大量的劳动力,这就需要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好计划的实行。此外对于群众的设备保障也要做好管理,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医疗和教育,让农民能够自行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是发展的最终目标。除此之外,劳动力市场要始终以一种公平公正的发展理念去对待每一位应聘者,让人民能够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发展目标,所以完善好市场体系,使农民工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是发展好农村劳动力的必要途径。与有关方面建立高效、全面的网络,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与此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提高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质量,严厉打击利用虚假信息骗取农民工资产的行为,且通过一定渠道方式将违法者进行曝光,维护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益。雇主在招用农民工时,要签订劳动合同,积极接受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按合同条约支付工资;若雇主有扣减农民工工资及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应当依法判断对形势的反应,情节严重的,要用法律手段处理,特别是情节恶劣的,可以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形成一定的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权益不受侵害[22]。面对天灾人祸给农民工带来的巨大困难,我们应该积极开展救助工作,促使他们真正融入当地群众,消除身份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2.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实现平等就业一方面,促进农村劳动力互联网创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孕育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使更多的农民能够拥有就业机会。充分地发挥好农民的优势,使农民能够在多种形式下就业,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是当前发展的关键。农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挥自己的优势,使产品能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销售,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使农民就业机会增多,产业收入提升。此外,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农民开辟新途径来获取收益,对于农产品的销售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这样才能使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到更多。提高农民就业质量的最佳途径就是稳定好劳动力的运用,政府给农民创造出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能够使农民有更多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加认真地增加劳动质量,使农村劳动力快速地与城市融合给农民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使他们能够生存地更好。政府的扶贫政策也是最为关键的,对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或者是其他类型迫害而导致无法正常劳动时政府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扶,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促进整个劳动精神价值的发展。一方面,要以集体协商为重点,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制度,逐步促进企业与职工利益共享机制的形成。除了共同的工资水平和涨幅外,协商内容还应给予员工一系列的绩效激励措施。例如:补充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倾斜、节日福利以及职务支出补贴等。从而实现同行业、同企业以及同职业工资标准的合理化、统一化。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两者构成了一项比较合理的工资结构。其中,固定工资由职工基本工资、对应职务工资、相关技能工资、核算工龄工资等构成;浮动工资则主要是效益工资部分,即绩效奖金、业绩提成资等。为了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的市场原则,有效地调动劳动力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让劳动者有收入,及时有效地鼓励劳动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四)扩大宣传引导,主推自主创业1.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就业与择业观念要正确引导农民工就业和就业观念的转变。根深蒂固的传统就业观不能一蹴而就,政府需引导农民工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积极培育全区先进典型,定期召开先进典型表彰大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例如“拉面经济”的成功对青海省,尤其是海东市的农民有很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不少农民看到了商机,纷纷加入“拉面经济”就业大军,为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做出献。很多农民几代人都没有出过山区,不能体会外面世界的美。引导农牧民走出去,到世界各地看看,不仅能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观念,而且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另外,各个政府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将新时代的就业观念注入到农民工思想中,以备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宣传和指导工作。2.主推自主创业第一,政府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发挥好引导的效果,带领人民改进就业环境,提高人民就业量。政府对于人民就业方面还应该加大对农民创业的资金投入,使农民能够积极创新出一条兴盛道路,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农村的经济实力,给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使得全民共同发展。第二,政府要对农民进行知识普及,让农民能够开拓出更多形式的创业,使农民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也可以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休闲农业、森林经济、乡村旅游的潜在价值。另外,选择加盟产业可以减少创业的风险[23]。结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的一个新纪元,为帮助农村人口摆脱贫困,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对农村经济建设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各类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涌现。在此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正面临着概念的变化,从传统的务农身份转变成为今天的新型职业者,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政府应该引导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能力促进、产业优化等技能,使农民能够拥有更多地能力去接受更好的就业机遇。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在新时代背景下,肩负着教育方向的转变,承担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新的历史使命。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政府各部门采取了多种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比如,国务院为了扶助农村贫困户的新生劳动力进行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技能教育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每一位农村劳动力顺利致富。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应该对参加培训后自我得到的提高,应加快培训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培训参与度。只有通过各方主体的不懈努力,才能逐渐实现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质量这一目标。参考文献[1]彭代彦,文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降低了粮食生产效率吗——基于随机前沿的南北方比较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6(02):32-44.[2]周振,马庆超,孔祥智.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贡献的量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6(02):52-62.[3]汪三贵.非携带式医保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锁定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17(09):82-91.[4]李长安户籍改革、人口流动与地区差距——基于异质性人口跨期流动模型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8,15(02):797-816.[5]朱传书.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量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8,24(04):127-135.[6]郑红梅、鞠杰.土地市场发育对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浙、鄂、陕的经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