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南路改造工程-电力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黄河南路改造工程-电力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黄河南路改造工程-电力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黄河南路改造工程-电力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G-S-02-DG-S-022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黄河南路改造工程项目业主: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规模:黄河南路起于川大路,止于航雅路,道路长1134.881m,道路等级为支路,道路红线宽度20m,两侧各5m规划绿化地,设计范围包含两侧建筑退距范围内一体化打造。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明确电力通道的规划条件,核实电力通道的位置及规模。执行情况:由于本道路没有电力的规划资料,电力通道的位置及规模是按照电力主管部门及业主沟的要求确定。电力通道部分:《初步设计说明》中,明确电力通道的现状;如有电力通道,明确电力通道的规楼及形式,核实其能否满足使用需求,如不能满足,可扩建;明确现状电力通道的保护方案。如没有电力通道,根据规划条件,核实新建电力通道的规模及形式;明确电力通道普通路段设置过路横管的原则及规模,明确周边道路电力通道的规模及形式。根据成都市装配式建筑的要求,电力通道须采用预制U型槽,应核实完善。《电力管线平面图》中,明确周边道路电力通道的形式及规模。《电力通道主要工程量表》中,核实电力排管的工程量。执行情况:明确本道路现状无电力通道;在设计说明中明确电力通道普通路段设置过路横管的原则及规模;明确周边道路电力通道的规模及形式;电力通道的形式及规模为设计前期与供电部门沟通并按照电力主管部门及业主沟的要求确定,采用的是电力排管的形式,并未采用预制U型槽;在《电力通道平面布置图》中,明确周边道路电力通道的形式及规模;核实电力排管的工程量,详见《电力通道主要工程量表》。核实完善电气部分所列的规范及标准,版本应现行有效。执行情况:完善规范本次设计所依据的规范及标准。设计依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测量地形图及管探资料成果工程地质勘查资料本工程道路工程设计图纸采用的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8-20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原则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设置合理、完善的电力通道,为建设用地地块提供良好的电力通道条件。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便于施工和维护。考虑线路附近的近期需要和远期发展,避免线路重复建设。设计尽量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并符合现状实际情况,管线布局合理,便于实施。现状情况分析现状横穿道路的110KV架空线与2回10KV核动力研究院架空专线保留。现状道路沿线两侧有10KV与0.4KV电力架空线路,部分弱电线路与10kV共杆敷设,另有多台杆上式变压器。将电力架空线路拆除并落地,纳入新建16孔电力排管内敷设。现状道路两侧仅有电力架空线路,无现状地下电力通道。本次设计范围不包括弱电线路迁改及弱电通道设计,仅在管线综合中预留弱电管线地下安装空间。根据调查资料,周边道路的电力通道规模与形式为:川大路为双侧16孔电力排管;西航港新街为双侧16孔电力排管;川大西航港实验小学南侧道路为12孔电力排管,位于道路北侧。电力通道设计本次设计范围为施工范围内的电力电缆通道土建设计,不包括电缆敷设设计。电力通道为10kV电力通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下防水标准不低于二级,使用年限50年。电缆排管电力排管在沿道路纵向东侧布置,管道中心距离道路中心12m(部分路段为7m或13.5m)。电力管道建设规模为:沿道路纵向新建16孔电力排管,普通路段每400米左右或者过路口处设置9孔过路电力支管。电力排管内径应不小于穿线电缆外径的1.5倍,选定排管内径为150mm。本次电缆排管主管道拟定选用CPVC电缆排管。CPVC电缆保护管规格为:内径150mm,壁厚大于6.5mm.,技术标准应按照国家有关行业标准《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第3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DL/T802.3-2007)要求执行,管材物理力学性能:CPVC管道环刚度SN8(8KN/m2),冲击强度TIR≤10%,管材试样圆滑、无反向弯曲、无破裂、两壁无脱开、无分层、无开裂。本次电缆通道排管段采用混泥土包封保护,管顶覆土不应小于0.7m。当埋深达不到要求或通道需穿越机动车道时,在导管顶部及底部扎钢筋网以增加强度,钢筋网加固参考《电力电缆排管剖面设计图》。电力排管纵向坡度按不低于0.25%设计。排管每间隔2米需用强度可靠的塑料管枕固定,管间距60mm左右布置。排管进入检查井时,管口应井内壁齐平并做成喇叭口,施工完毕后应对排管两端严密封堵,敷设电缆前应对排管进行检查和试通。电力通道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要求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中的规定。电力管线敷设的间距应满足规范《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的第5.3.5条规定。电缆井电缆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承载力要求≥130kPa,荷载通车轴标准轴载≤100kN,并满足可能承受的荷载和使用环境耐久的要求,做法参考国家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实施,施工时需特别注意采用HPB300级钢筋取代图集的HPB235级钢筋,HRB400级钢筋取代图集中的HRB335级钢筋,并且用C20混凝土取代图集中垫层的C10混凝土。电缆井需设置集水坑,集水坑泄水坡度不小于0.5%。积水坑内设置一根∅100PVC排水管与就近的雨水井相连;如果就近的雨水井底高于电缆井底,在电缆管下用∅100PVC排水管与低处电缆井连通便于排出电缆井内积水,排水管道坡度按不低于0.2%安装。集水坑排水直接排入雨水井时应有防倒灌措施。若雨水井底普遍高于电缆井底,无法通过设置排水管的方式将集水坑中的水排至雨水井内,则采用自然渗透的方式进行排水,集水坑内渗水做法参照国标图集《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12D101-5第138页,并采取防止地下水反渗透至电缆井内的措施。电缆井防水做法参见国标图集《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第126页。电缆井间距直线段一般控制在40m左右。根据《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电缆井设1个人孔,用于采光、通风以及施工和运行人员上下进行施工和维修,人孔基座的具体预留尺寸及方式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适当调整。电缆井预计开挖半径2.5m。车行道及人行道检查井统一采用“五防”球墨铸铁Φ700mm圆形井盖及井座,绿地内检查井盖采用Φ700m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井盖应采用防沉降可调节式井盖,并设置防坠落设施。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上结合路面铺装选用双层隐形井盖(详见大样图),井盖面层做法以景观专业要求为准,绿地内选用种植井盖,井盖做法以景观专业要求为准。车行道采用分离式防盗防沉降铸铁圆形井盖及盖座。应在保护板上层印制醒目的“电力”的标志。车行道下井盖材质应能承受D400级荷载,人行道下井盖材质应能承受C250级荷载,还需具备防响、防跳、防盗、防坠落、防位移等要求。电缆井设置接地装置,具体做法参考设计大样图。当通道位于绿化带内时,检查井下缘高出绿化带20公分以利于防水。横过街电力支线排管是为当地供电部门设备(箱变、环网柜、分支箱等)提供的通道,但因供电部门设备近期无法确定,故土建施工时暂设临时井,以便于后期与电力设备通道连接。抗震设计本本工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电力通道需进行抗震设计。电力通道管材宜采用弹性和延展性较好的管材。在电缆支架上、电力排管内敷设的缆线在引进、引出和转弯处,应在长度上留有余量。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抗震支吊架应根据其承受的荷载进行抗震验算,水平管线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应按《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8.2.3条计算。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的直线段部分每隔30m应设置伸缩节。当管材采用承插式连接时,接口密封处采用橡胶圈(柔性材料)。电缆支架的抗震设计由专业公司深化设计。电缆支架抗震支吊架安装详国家标准图集。施工技术要求沟槽开挖管线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参数按本工程地勘报告中的《基坑开挖岩土边坡允许值》执行,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护土板支撑等措施。基坑开挖岩土边坡允许值岩土名称坡度允许值(高宽比)坡高5m以内坡高5~10m素填土1:2.00/粉质黏土1:1.501:1.75粉土1:1.501:1.75中砂1:1.251:1.50细砂1:1.501:1.50~1:1.75松散卵石1:1.251:1.50稍密卵石1:1.001:1.25中密卵石1:0.751:1.00密实卵石1:1.75/对于填方地段,须在填方进行至排管顶标高1.0m之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人行道下敷设按≥100kPa设计,在车行道下敷设按≥130k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一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压实度不小于90%,当工作井位于车行道时,应在检查井四周采用砂石回填,回填宽度不宜小于40cm。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可采用砂夹石,具体的换填深度根据不同地址情况确定。沟槽回填管线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大道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回填高差不超过0.5m,回填土分层夯实,压实度人行道不小于90%,车行道不小于95%。在管道两侧和顶部300mm范围内,应采用细砂或过筛细土回填,不应含有直径大于50mm的砾石、碎砖等坚硬物。管道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并分层穷实,每层回填土厚度应为150mm。管道顶部300mm以上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层回填土厚度应为300mm。管道沟槽回填土的夯实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压实度要求。排管(沟槽底至设计路面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施工注意事项电缆排管必须经电力试验单位测试(包括压路试验和通流试验等)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核实电力通道所在位置高程,如设计高程与电力通道所在位置高程不符,请及时与设计院设计人员联系。管线敷设必须在路基碾压合格后才能开槽敷设,遵循由深到浅的施工工序,控制好管线平面位置及交叉口标高。本次道路管线工程设计种类较多,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管线碰撞按如下原则进行调整:压力管让重力管,支管让主管,小管让大管。本次电力通道以电力排管为主,如遇其他市政设施横穿支管交错布置时,可根据现场实情改变排管布置排列方式或埋设深度,让其余支管应在电力排管上部或下部敷设;同时电力横穿支管也应待其余市政管线主管敷设完毕后再选择敷设路径,施工中根据现场实情做局部调整均可。设计图中电缆井的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沿道路桩号2~3m范围内调整,如需做较大变动,应征得设计院同意。说明中与图纸不符合之处,以图纸为准。电缆井应待电缆穿入后,用塑性无机电缆防火堵料封堵密实200mm,以防止积水及易燃易爆气体进入井内;而暂时不穿电缆的预埋管需用橡皮塞塞紧。电缆井施工完毕后,应加强养护,混凝土及砂浆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得回填,如有特殊要求,施工单位需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保障措施。现浇混泥土包封排管的变形缝间距不宜超过30m,缝宽宜为30mm,变形缝应贯通全截面,变形缝处填沥青麻丝,并用防水油膏封口。处于气温年较差(历年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大于35℃的冻土区变形缝间距不宜超过10m,处于气温年较差不大于35℃的冻土区变形缝间距不宜超过15m。采用10号铁丝穿越所有排管通道,排管两端留适当的长度供安装电缆用。必须保证完工后拉线钢丝抽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