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2024年8月1日起施行)详细解读_第1页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2024年8月1日起施行)详细解读_第2页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2024年8月1日起施行)详细解读_第3页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2024年8月1日起施行)详细解读_第4页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2024年8月1日起施行)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2024年8月1日起施行)详细解读目录CATALOGUE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目录CATALOGUE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三章预防预警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四章信息和账号处置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目录CATALOGUE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五章保护机制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目录CATALOGUE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七章附则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PART01第一条为了治理网络暴力信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网络暴力信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治理网络暴力信息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稳定网络暴力信息的存在会破坏网络空间的秩序,通过治理网络暴力信息,可以维护网络空间的稳定和有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网络暴力信息往往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如名誉权、隐私权等。治理网络暴力信息有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治理网络暴力信息的必要性制定本规定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01该法规定了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为治理网络暴力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02该法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为治理涉及个人隐私的网络暴力信息提供了法律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03该法规定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措施,对于在网络上发布暴力信息的行为,可以依据该法进行处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04该办法规定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其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和管理,有助于减少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PART02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活动,适用本规定。地域范围规定明确指出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这意味着所有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活动都需要遵循此规定。活动类型治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暴力信息的监测、报告、处置以及相关的教育宣传等。适用范围明确本规定的制定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确保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活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依法治理本规定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有效衔接,共同构成了我国互联网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衔接强调法律适用性突出治理重点治理措施规定明确了网络暴力信息的监测、报告和处置措施,要求相关主体积极履行职责,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网络暴力信息规定针对的是网络暴力信息,这类信息往往具有恶意攻击、侮辱诽谤、侵犯隐私等性质,严重危害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合法权益保护规定旨在通过强化网络暴力信息治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包括名誉权、隐私权等。打击网络暴力保障公民权益通过明确网络暴力信息的定义和治理措施,为打击网络暴力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有助于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和社会秩序。0102PART03第三条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坚持源头防范、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协同共治的原则。强化网络素养教育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网络暴力信息的识别和防范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网络暴力信息的产生。加强内容审核网络平台应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对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防止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源头防范运用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发现网络暴力信息及时预警并处理。实时监测与预警对于故意制造、散布网络暴力信息的行为,应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防控结合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强道德约束倡导网络文明,加强道德约束,引导网民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标本兼治政府部门联动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网络暴力信息的治理工作。社会各界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协同共治PART04第四条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开展网络暴力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地方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网络暴力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家网信部门职责负责全国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统筹协调工作,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和配合。01制定和执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计划,确保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02监督和指导地方网信部门开展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工作,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03国务院相关部门职责010203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打击网络暴力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秩序。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加强对网络文化产品的监管,防止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广播电视部门负责监管网络视听节目,确保其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不含有网络暴力信息。123地方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确保与上级网信部门的协同和配合。地方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网络暴力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网络暴力信息的有效治理。地方网信部门及相关部门职责PART05第五条鼓励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开展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普法宣传,督促指导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并接受社会监督,为遭受网络暴力信息侵害的用户提供帮扶救助等支持。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应制定严格的行业规范,明确网络暴力信息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式,为行业内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明确的指导。制定行业规范通过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自觉遵守行业规范,主动防范和抵制网络暴力信息。建立奖惩机制加强行业自律VS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网络暴力信息的危害性和治理的必要性,提高公众对网络暴力信息的认识和警惕性。推广法律知识向公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让公众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鼓励大家积极举报网络暴力信息,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提高公众意识开展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普法宣传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可以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建立和完善网络暴力信息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提供技术支持定期组织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进行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培训,提高其处理网络暴力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定期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治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定期培训和检查督促指导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公开透明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应公开其治理措施和成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机制,及时处理公众的投诉和举报。接受社会监督提供心理支持为遭受网络暴力信息侵害的用户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和困扰。01为遭受网络暴力信息侵害的用户提供帮扶救助等支持协助维权协助用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帮助其追究网络暴力信息传播者的法律责任。02PART06第六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用户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促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良好网络生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用户应当积极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国家利益至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传播正能量抵制不良信息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倡导诚信、友善、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坚决抵制和反对传播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盗用、抄袭他人作品,不传播侵权内容,维护良好的创作环境。履行法定义务按照法律法规要求,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监管工作,及时报告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用户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违法信息。遵守法律法规不泄露他人隐私信息,不恶意攻击、诽谤他人,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序良俗。尊重他人隐私倡导文明上网行为,礼貌用语,不发表攻击性、侮辱性言论,共同营造和谐友善的网络环境。文明上网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网络文化素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用户应积极参与网络治理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积极参与网络治理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共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倡导绿色上网理念,减少网络污染和不良信息的传播,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倡导绿色上网维护良好网络生态010203PART07第七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健全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个人信息保护、信息发布审核、监测预警、识别处置等制度。注册过程中,应明确告知用户网络服务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对于提供虚假注册信息的用户,应有一定的处罚措施,如限制账号功能、封禁账号等。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要求用户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用户注册账号管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完善的账号管理制度,对违规账号进行及时处理。01定期对账号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账号没有被盗用或滥用。02提供账号申诉机制,对于被误封的账号,用户可以进行申诉解封。03个人信息保护定期对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进行自查和评估,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将用户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篡改或滥用。010203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信息内容合法、合规。对于涉及暴力、色情、违法等不良信息,应及时删除并追究相关责任。建立信息审核日志,记录审核过程和结果,以备查验。信息发布审核010203监测预警0302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建立网络暴力信息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暴力信息。01针对网络暴力信息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相应的预警和应对措施。运用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对疑似网络暴力信息进行预警提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建立网络暴力信息识别模型,自动识别和过滤网络暴力信息。对于恶意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用户,应采取封禁账号、报警等严厉措施进行打击。对于识别出的网络暴力信息,应及时进行处置,包括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识别处置PART08第八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应当依法对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用户账号信息管理,为遭受网络暴力信息侵害的相关主体提供账号信息认证协助,防范和制止假冒、仿冒、恶意关联相关主体进行违规注册或者发布信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必须依法对使用其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用户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认证过程应确保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防止虚假账号的产生。用户若拒绝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则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对于异常账号行为,如频繁更换绑定信息、大量发布违规信息等,应及时进行监控和处置。加强用户账号信息管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需建立完善的账号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用户账号的安全与隐私。定期对用户账号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010203为受网络暴力侵害的主体提供协助在必要时,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还应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取证,共同打击网络暴力行为。协助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提供账号注册信息、登录日志、发布内容等,以便受害者收集证据并维护自身权益。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积极为遭受网络暴力信息侵害的相关主体提供必要的账号信息认证协助。010203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制止假冒、仿冒、恶意关联相关主体进行违规注册或者发布信息。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应立即进行处置,包括但不限于:封禁违规账号、删除违规信息等。同时,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还应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系统对违规行为的自动识别和处置能力。防范和制止违规注册与发布PART09第九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和公开管理规则、平台公约,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相关权利义务,并依法依约履行治理责任。明确网络暴力信息的定义和范围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在其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中明确列出网络暴力信息的具体定义和涵盖范围,以便用户清晰了解。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的制定设定用户行为规范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中应包含用户在使用平台服务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不发布、不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等。违规处理措施明确列出违反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的用户将面临的处罚措施,如警告、禁言、封号等,以确保规则的有效执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服务协议中应详细阐述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用户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强调用户自律服务协议中应要求用户自觉遵守平台规则,不发布、不传播网络暴力信息,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约定违约责任在服务协议中明确约定用户违反协议规定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有明确的处理依据。020301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依法依约履行治理责任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完善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包括监测、预警、处置等环节,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暴力信息。加强技术投入和人员培训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对网络暴力信息的识别和处置能力。定期自查和接受监督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定期进行自查,确保平台不存在网络暴力信息,并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PART10第十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涉网络暴力违法信息,应当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涉网络暴力不良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暴力事件实施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营销炒作行为,不得通过批量注册或者操纵用户账号等形式组织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明知他人从事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为其提供数据、技术、流量、资金等支持和协助。禁止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涉网络暴力违法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网络暴力的违法信息,这包括但不限于诽谤、侮辱、威胁、恶意造谣等信息。网络平台应建立有效的信息过滤和审核机制,防止网络暴力信息的产生和传播。防范和抵制涉网络暴力不良信息除了违法信息外,对于涉及网络暴力的不良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也应当进行防范和抵制。这包括但不限于恶意调侃、嘲讽、歧视等可能引发网络暴力的信息。禁止利用网络暴力事件进行营销炒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暴力事件来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营销炒作行为。这包括但不限于利用网络暴力事件来提高自身知名度、获取商业利益等行为。明知他人从事涉网络暴力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为其提供数据、技术、流量、资金等支持和协助。这意味着,对于网络暴力信息的制作、传播等行为,我们不仅不能参与,也不能为其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和支持。禁止为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支持PART11第十一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公告,并将相关工作情况列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工作年度报告。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工作情况列入年度报告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需在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其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包括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遇到的问题等,以便监管部门和公众对其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定期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公告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需定期向公众通报其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方面的工作进展和成果,以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布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公告应包含具体的数据、案例和措施,以客观展示其工作成果。公告内容需详实客观年度报告应涵盖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方面的所有重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制定、技术投入、人员培训、合作机制等方面。报告需全面反映工作情况公告和报告的内容要求监管部门加强监督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方面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履行公告和报告的义务。法律责任明确对于未按照规定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公告或者未将相关工作情况列入年度报告的,监管部门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以确保规定的有效执行。监管与法律责任PART12第十二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下细化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规则,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特征库和典型案例样本库,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网络暴力信息的识别监测。明确网络暴力信息的定义和范围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在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明确网络暴力信息的具体定义和涵盖范围,为后续的监测和治理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根据网络暴力信息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危害程度等因素,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信息识别和管理。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规则的细化建立网络暴力信息特征库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暴力信息的典型特征,形成特征库,为后续的信息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典型案例样本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暴力事件作为案例,建立样本库,为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参考和借鉴。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特征库和典型案例样本库01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初步筛选通过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使其能够自动识别出疑似网络暴力信息的内容,提高监测效率。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网络暴力信息线索。人工审核确保准确性对于机器识别出的疑似网络暴力信息,进行人工审核确认,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防止误判和漏判的情况发生。采用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测0203PART13第十三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预警模型,综合事件类别、针对主体、参与人数、信息内容、发布频次、环节场景、举报投诉等因素,及时发现预警网络暴力信息风险。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存在网络暴力信息风险的,应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用户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并对异常账号及时采取真实身份信息动态核验、弹窗提示、违规警示、限制流量等措施;发现相关信息内容浏览、搜索、评论、举报量显著增长等情形的,还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通过预警模型,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上的暴力信息,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发现网络暴力信息网络暴力信息预警模型的重要性预警模型能够在网络暴力事件发酵前进行干预,从而降低事件对受害者和社会的影响。降低网络暴力事件的影响预警模型有助于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高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质量网络暴力信息预警模型的构建要素模型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事件,如人身攻击、造谣传谣等,以便更准确地识别网络暴力信息。事件类别模型需要关注被攻击或受影响的主体,如个人、群体或机构等。针对主体发布频次和环节场景也是判断网络暴力信息的重要指标,如短时间内大量发布相似信息或在特定场景下发布攻击性言论等。发布频次和环节场景通过分析参与人数和信息内容,模型可以判断网络暴力信息的严重程度和传播范围。参与人数和信息内容02040103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应对措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01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回应公众对网络暴力事件的关注,表明态度和立场。引导用户文明互动、理性表达02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引导用户文明上网,理性表达观点,避免恶意攻击和造谣传谣。对异常账号采取措施03对于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异常账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采取真实身份信息动态核验、弹窗提示、违规警示、限制流量等措施进行干预。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04当发现相关信息内容浏览、搜索、评论、举报量显著增长等情形时,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还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政府部门及时介入处理。PART14第十四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账号信用管理体系,将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违规情形记入用户信用记录,依法依约降低账号信用等级或者列入黑名单,并据以限制账号功能或者停止提供相关服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需根据用户行为、历史记录等因素,为每个用户账号设定信用等级。用户账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该体系应包含明确的信用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通过定期评估和调整用户账号的信用等级,以反映用户的最新信用状况。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需实时监测和记录用户发布的信息,一旦发现涉网络暴力信息,应立即将其记入用户信用记录。用户有权对记入信用记录的信息提出异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设立有效的申诉机制。涉网络暴力信息的认定应遵循明确、具体的标准,避免误判和滥用。将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违规情形记入用户信用记录010203根据用户信用记录的违法违规情况,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依法依约降低账号信用等级。对于严重违规的用户,可将其列入黑名单,实施更严格的监管措施。降低信用等级或列入黑名单的决定应通知用户,并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依法依约降低账号信用等级或者列入黑名单并据以限制账号功能或者停止提供相关服务在限制账号功能或停止服务前,应提前通知用户,并说明具体原因和期限。对于严重违规的用户,可停止提供相关服务,以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安全。依据降低后的信用等级或黑名单状态,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可限制账号的某些功能,如发布信息、评论等。010203PART15第十五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涉网络暴力违法信息的,或者在其服务的醒目位置、易引起用户关注的重点环节发现涉网络暴力不良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向有关部门报告。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线索,依法配合开展侦查、调查和处置等工作。一旦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涉及网络暴力的违法信息,必须立即停止该信息的传输,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立即停止传输除了停止传输,信息服务提供者还需要采取删除、屏蔽或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以确保该信息不再对用户造成不良影响。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为了后续的调查和追责,信息服务提供者需要妥善保存与涉网络暴力信息相关的所有记录。保存有关记录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处理涉网络暴力信息的同时,还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以便政府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情况并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向有关部门报告如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涉网络暴力的行为可能构成违法犯罪,他们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所掌握的相关线索,依法配合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和处置工作。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打击网络暴力行为,还能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发现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报告与配合义务PART16第十六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公益宣传。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通过夸大事实、过度渲染、片面报道等方式采编发布、转载涉网络暴力新闻信息。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实行先审后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采编发布、转载涉网络暴力新闻信息不真实或者不公正的,应当立即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传播正能量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网络事件在报道网络事件时,要客观公正,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01制作和发布公益广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制作和发布反对网络暴力的公益广告,提高公众对网络暴力的认识和警惕性。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公益宣传02宣传网络暴力危害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网络暴力的危害,让公众了解网络暴力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03倡导文明上网倡导公众文明上网,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采编发布、转载涉网络暴力新闻信息的规定01在采编发布、转载涉网络暴力新闻信息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新闻采编流程,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实行先审后发制度,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如果采编发布、转载的涉网络暴力新闻信息不真实或者不公正,应当立即公开更正,消除影响,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0203严格新闻采编流程实行先审后发制度及时公开更正不实报道PART17第十七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网络表演等服务内容的管理,发现含有网络暴力信息的网络视听节目、网络表演等服务的,应当及时删除信息或者停止提供相关服务;应当加强对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服务的内容审核,及时阻断含有网络暴力信息的网络直播,处置含有网络暴力信息的短视频。加强服务内容管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对其平台上的网络视听节目、网络表演等服务内容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不含有网络暴力信息。及时删除或停止服务一旦发现含有网络暴力信息的网络视听节目、网络表演等服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立即删除相关信息或停止提供相关服务,以防止暴力信息的进一步传播。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对网络直播、短视频的审核加强内容审核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加强对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服务的内容审核力度,建立有效的审核机制,确保直播和短视频内容健康、合法。及时阻断和处置在审核过程中,一旦发现含有网络暴力信息的网络直播,应立即阻断直播;对于含有网络暴力信息的短视频,也应及时进行处置,如下架、删除等。重要意义严格的审核和管理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避免用户受到网络暴力信息的侵害。保护用户权益通过加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对网络直播、短视频的审核,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减少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第十八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跟帖评论信息内容的管理,对以评论、回复、留言、弹幕、点赞等方式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当及时采取删除、屏蔽、关闭评论、停止提供相关服务等处置措施。促进网络健康有序有效的跟帖评论管理有助于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推动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维护网络信息安全跟帖评论是网络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管理有助于防止恶意信息和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保障用户权益规范跟帖评论可以保护用户免受虚假、恶意信息的侵害,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跟帖评论的管理重要性删除措施屏蔽措施一旦发现跟帖评论中存在网络暴力信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立即删除相关信息,避免其进一步传播。对于涉及网络暴力的用户或内容,可以采取屏蔽措施,防止其继续发布不良信息。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对措施关闭评论功能在必要时,可以关闭相关内容的评论功能,以遏制网络暴力信息的扩散。停止提供相关服务对于严重违规的用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有权停止为其提供相关服务,以维护平台秩序和用户权益。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与义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完善的监控和审查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跟帖评论中的网络暴力信息。监控与审查除了采取技术措施外,信息服务提供者还应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和引导,提高用户的网络素养和法律意识。用户教育与引导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共同打击网络暴力行为,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配合监管部门第十九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网络论坛社区和网络群组的管理,禁止用户在版块、词条、超话、群组等环节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禁止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方式创建含有网络暴力信息的论坛社区和群组账号。网络论坛社区、网络群组的建立者和管理者应当履行管理责任,发现用户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当依法依约采取限制发言、移出群组等管理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设立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以及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来防范和打击网络暴力信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需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在版块、词条、超话、群组等环节严格把关,一旦发现网络暴力信息,应立即删除并追究相关责任。禁止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网络论坛社区和网络群组的管理责任限制发言对于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用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依法依约采取限制发言的措施,以防止暴力信息的进一步扩散。移出群组如果用户在群组中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管理者有权将其移出群组,以维护群组的良好交流环境。对网络暴力信息的具体管理措施禁止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方式创建含有网络暴力信息的论坛社区和群组账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加强对账号注册和使用的监管,防止用户利用匿名性进行网络暴力行为。建立者和管理者的责任网络论坛社区、网络群组的建立者和管理者应当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对于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应及时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论坛社区和群组账号的管理第二十条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发布推广、互动评论等全过程信息内容安全审核机制,发现账号跟帖评论等环节存在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当及时采取举报、处置等措施。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安全审核机制互动评论管理对于账号下的跟帖评论,应实施实时监控和管理,防止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发布推广审核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对所发布和推广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其不含有网络暴力信息。举报机制一旦发现账号跟帖评论等环节存在网络暴力信息,应立即启动举报机制,向相关平台或部门报告。处置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暴力信息对于已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应采取删除、屏蔽等必要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0102自觉遵守规定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定,不制作、不发布、不传播网络暴力信息。提高责任意识作为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责任和作用,积极维护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加强自律,提高责任意识VS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积极响应监管部门的号召和要求,配合开展网络暴力信息的治理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如发现网络暴力信息的线索或证据,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提供,为打击网络暴力行为提供支持。积极响应监管要求配合监管部门,共同打击网络暴力第二十一条对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的用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删除信息、限制账号功能、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对组织、煽动、多次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还应当依法依约采取列入黑名单、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对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营销炒作等行为的,除前款规定外,还应当依法依约采取清理订阅关注账号、暂停营利权限等处置措施。对于初次或轻微违反规定的用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首先给予警示,提醒用户注意自身行为。针对发布的网络暴力信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立即删除相关信息,防止其继续传播。对于多次或严重违反规定的用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可以限制其账号的某些功能,如禁止发言、评论等。对于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的用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有权关闭其账号,终止其服务。违反规定的处置措施警示删除信息限制账号功能关闭账号列入黑名单针对组织、煽动或多次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用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将其列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管。禁止重新注册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用户,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可以禁止其重新注册账号,以绝后患。对组织、煽动、多次发布者的额外措施对借网络暴力事件营销炒作者的处置措施暂停营利权限除了采取前款规定的措施外,对于利用网络暴力事件进行营销炒作并从中获利的行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还应暂停其营利权限,剥夺其非法获利的渠道。清理订阅关注账号针对借网络暴力事件进行营销炒作的行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清理相关账号的订阅和关注列表,降低其影响力。第二十二条对组织、煽动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的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依约对该机构及其管理的账号采取警示、暂停营利权限、限制提供服务、入驻清退等处置措施。入驻清退对于屡教不改或违规行为特别严重的机构,应采取入驻清退措施,彻底切断其通过网络平台继续违规的途径。警示措施对于组织、煽动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的机构,应首先给予警示,明确告知其行为的违法性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暂停营利权限若机构在接到警示后仍未改正,可采取暂停其营利权限的措施,限制其通过违规行为获取经济利益。限制提供服务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违规行为,可以进一步限制机构提供服务,降低其对社会和网民的潜在危害。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的管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组织、煽动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的行为。监督责任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需依法依约对违规机构及其管理的账号执行上述处置措施,确保网络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在执行处置措施时,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充分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避免误伤无辜或侵犯用户隐私。处置措施的执行在发现违规行为后,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调查取证工作。信息报告义务01020403用户权益保障第二十三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防护功能,提供便利用户设置屏蔽陌生用户或者特定用户、本人发布信息可见范围、禁止转载或者评论本人发布信息等网络暴力信息防护选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完善私信规则,提供便利用户设置仅接收好友私信或者拒绝接收所有私信等网络暴力信息防护选项,鼓励提供智能屏蔽私信或者自定义私信屏蔽词等功能。屏蔽功能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提供便利用户设置屏蔽陌生用户或者特定用户的功能,以减少不必要的骚扰和潜在的网络暴力。信息可见范围设置禁止转载或评论网络暴力信息防护功能的建立用户应能够方便地设置本人发布信息的可见范围,以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为防止网络暴力信息的扩散,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提供禁止转载或者评论本人发布信息的选项。私信规则的完善私信接收设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提供便利用户设置仅接收好友私信或者拒绝接收所有私信的选项,以降低通过私信进行网络暴力的风险。智能屏蔽私信自定义私信屏蔽词鼓励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智能屏蔽私信的功能,通过技术手段自动识别和屏蔽潜在的暴力或骚扰信息。为方便用户更精确地过滤不想要的私信内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支持用户自定义私信屏蔽词。第二十四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面临网络暴力信息风险的,应当及时通过显著方式提示用户,告知用户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网络暴力信息风险涉及以下情形的,还应当为用户提供网络暴力信息防护指导和保护救助服务,协助启动防护措施,并向网信、公安等有关部门报告:(一)网络暴力信息侵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用户合法权益的;(二)网络暴力信息侵犯用户个人隐私的;(三)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造成用户人身、财产损害等严重后果的其他情形。提示义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可能面临网络暴力信息风险时,有责任通过显著方式及时提示用户,确保其知晓潜在风险。告知防护措施除了风险提示,信息服务提供者还需告知用户可以采取的具体防护措施,以帮助用户降低风险。提供防护指导和保护救助服务在特定情形下,如涉及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用户合法权益受侵害,或网络暴力信息侵犯用户个人隐私,以及可能造成用户人身、财产损害等严重后果的其他情形,信息服务提供者需进一步为用户提供网络暴力信息防护指导和保护救助服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在提供指导和救助服务的同时,信息服务提供者还应协助用户启动防护措施,确保用户的安全。协助启动防护措施在发现上述严重情形时,信息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向网信、公安等有关部门报告,以便相关部门及时介入,保护用户权益。报告义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第二十五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处置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当及时保存信息内容、浏览评论转发数量等数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网络暴力信息快捷取证等功能,依法依约为用户维权提供便利。公安、网信等有关部门依法调取证据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保存相关数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发现、处置网络暴力信息时,有责任及时保存信息内容、浏览、评论、转发数量等关键数据,以备后续审查或作为证据使用。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提供快捷取证功能为帮助用户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向用户提供网络暴力信息的快捷取证功能,这包括但不限于截图、录屏、保存原始数据等方式。为用户维权提供便利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依法依约为用户维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法律咨询、协助报案、联系相关机构等。依法调取证据在调查网络暴力事件时,公安、网信等有关部门有权依法向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调取相关证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配合义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及时为公安、网信等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数据接口、解密技术支持等,以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应确保所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隐瞒、篡改或毁损相关数据。公安、网信等部门的权力与职责第二十六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优化投诉、举报程序,在服务显著位置设置专门的网络暴力信息快捷投诉、举报入口,公布处理流程,及时受理、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并反馈处理结果。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结合投诉、举报内容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及时研判。对属于网络暴力信息的投诉、举报,应当依法处理并反馈结果;对因证明材料不充分难以准确判断的,应当及时告知用户补充证明材料;对不属于网络暴力信息的投诉、举报,应当按照其他类型投诉、举报的受理要求予以处理并反馈结果。优化投诉、举报程序在服务显著位置设置网络暴力信息快捷投诉、举报入口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投诉和举报。公布处理流程公开透明的处理流程能够增加用户的信任度,提高处理效率。及时受理、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并反馈处理结果快速响应和处理用户的投诉和举报,是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一环。对属于网络暴力信息的投诉、举报,应当依法处理并反馈结果针对网络暴力信息的投诉和举报,必须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并及时向用户反馈处理结果。对因证明材料不充分难以准确判断的,应当及时告知用户补充证明材料如果因为证明材料不足而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应及时通知用户提供更多的证明材料。对不属于网络暴力信息的投诉、举报,应当按照其他类型投诉、举报的受理要求予以处理并反馈结果对于不属于网络暴力信息的投诉和举报,也应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给用户。结合投诉、举报内容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及时研判第二十七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优先处理涉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信息的投诉、举报。发现涉及侵害未成年人用户合法权益的网络暴力信息风险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要求及时采取措施,提供相应保护救助服务,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设置便利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行使通知删除网络暴力信息权利的功能、渠道,接到相关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的措施,防止信息扩散。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设立专门机制,优先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暴力信息投诉和举报,确保快速响应。建立专门机制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内容,应加强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暴力、欺凌等不良信息。加强审核力度优先处理涉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信息的投诉、举报发现风险及时处置一旦发现涉及侵害未成年人用户合法权益的网络暴力信息风险,应立即按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危害扩大。提供保护救助服务为受网络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干预、法律援助等保护救助服务,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未成年人设置便利渠道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设置便利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行使通知删除网络暴力信息权利的功能和渠道,如在线客服、电话热线等,确保他们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投诉和举报。01便利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行使权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信息扩散接到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删除网络暴力信息通知后,应立即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防止信息进一步扩散,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02第二十八条网信部门会同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依法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对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网信部门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中承担主导角色,负责组织和协调监督检查工作。网信部门主导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网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多部门联合行动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协作,共同应对网络暴力信息。信息共享与协作机制监督检查的部门协作010203提供必要信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监督检查,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包括用户数据、信息发布记录等。协助调查取证在监督检查过程中,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协助调查取证,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整改与反馈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整改,并向监督检查部门反馈整改情况。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配合义务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监督检查部门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进行远程或现场检查,确保其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技术手段应用社会监督与举报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情况进行监督,并设立举报机制,方便公众举报违法违规行为。监督检查部门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方式,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检查的措施与手段第二十九条网信部门会同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通报、取证调证、案件督办等工作机制,协同治理网络暴力信息。公安机关对于网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移送的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犯罪线索,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侦查、调查。信息共享机制01网信部门将与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共同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于各部门之间及时交换网络暴力相关信息。各部门需定期更新所掌握的网络暴力信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对共享信息的深入分析,发现网络暴力的趋势和规律,为制定更有效的治理策略提供依据。0203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定期更新信息加强信息分析网信部门将定期组织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进行会商,共同分析网络暴力形势,研究应对措施。定期会商会商后,各部门需及时通报各自领域内网络暴力信息的处理情况,以便其他部门了解整体进展。通报情况在会商过程中,各部门需协调行动,确保对网络暴力信息的治理形成合力。协调行动会商通报机制公安、网信等部门在查处网络暴力信息时,需依法进行取证工作,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依法取证各部门将加强技术支持,提高取证调证的技术水平和效率。技术支持在取证调证过程中,需严格保护涉及人员的隐私信息,避免信息泄露和滥用。保护隐私取证调证机制重点督办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的网络暴力信息案件,网信部门将会同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进行重点督办。跟踪进展督办部门需密切跟踪案件进展,确保案件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反馈结果案件处理完毕后,督办部门需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处理结果,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02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