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2024年3月15日起施行)详细解读_第1页
《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2024年3月15日起施行)详细解读_第2页
《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2024年3月15日起施行)详细解读_第3页
《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2024年3月15日起施行)详细解读_第4页
《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2024年3月15日起施行)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2024年3月15日起施行)详细解读目录CATALOGUE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目录CATALOGUE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PART01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登记管理秩序,有效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加快构建诚信守法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交易安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明确企业登记流程和标准通过制定详细的企业登记流程和标准,确保所有企业在登记时都遵循相同的规则,从而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登记信息审核登记机关应对企业提交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假冒企业混入市场。规范企业登记管理秩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假冒企业登记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假冒企业登记行为。建立假冒企业登记预警机制对发现的假冒企业登记行为,应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并公开曝光,以儆效尤。加强执法力度有效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推广诚信守法经营理念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企业树立诚信守法经营理念,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并根据评级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加快构建诚信守法的市场秩序完善交易安全保障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交易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市场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交易监管对市场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交易安全简化登记流程通过优化登记流程,减少企业登记时间和成本,提高企业登记效率。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专业指导,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市场繁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PART02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对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防范和查处。本规定所称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是指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冒用其他企业名义,将其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非公司企业法人出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等的违法行为。前款所称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具体情形包括:(一)伪造、变造其他企业的印章、营业执照、批准文件、授权文书等;(二)伪造身份验证信息;(三)提交虚假承诺;(四)其他隐瞒重要事实的情形。冒用其他企业名义进行登记违法行为涉及登记为不同类型企业的相关人,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等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欺诈手段隐瞒事实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定义提交虚假材料或欺诈手段的具体情形伪造、变造企业重要文件包括印章、营业执照、批准文件和授权文书等伪造身份验证信息如假冒法定代表人或股东身份等提交虚假承诺如在登记时作出不实承诺以骗取登记其他隐瞒重要事实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隐瞒企业真实经营状况、股权结构等关键信息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规范企业登记管理秩序,可以吸引更多合法合规的企业进入市场,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秩序通过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有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环境。保护交易安全假冒企业登记行为会破坏市场信任机制,防范和查处此类行为有助于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防范和查处的重要性依据《公司法》《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为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相关法律法规支持PART03第三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监督全国范围内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防范和查处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企业登记工作的部门(以下称登记机关)负责本辖区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防范和查处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承担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调查处理职责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制定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政策和规范,为地方登记机关提供指导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总局负责对地方登记机关的防范和查处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其依法履行职责。监督和考核工作总局还负责协调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协调跨部门合作指导监督职责地方登记机关职责负责本辖区防范和查处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企业登记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防范和查处工作,包括接受举报、进行调查、作出处理等。落实总局政策和规范地方登记机关需要落实总局制定的相关政策和规范,确保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宣传和教育地方登记机关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如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承担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调查处理职责另有规定的,需要依照其规定执行。这体现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具体的规定和措施。地方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情形无论是总局还是地方登记机关,在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时,都需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原则和要求,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遵循法律法规原则特别规定PART04第四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构建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沟通协调机制,强化信息共享核验,加强源头预防,推进全过程控制,依法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主动与公安、税务、法院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防范和查处工作的深入开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协调机制的构建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加强信息核验工作信息共享核验的强化对提交的企业登记信息进行严格核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发生。0102源头预防的加强规范登记流程进一步完善企业登记流程,加强登记材料的审核把关,从源头上预防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发生。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全过程监管机制,对企业登记后的经营行为进行持续跟踪和监管,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旦发现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及时立案调查,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依法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全过程控制的推进与违法行为的查处PART05第五条企业登记实行实名制。申请人应当配合登记机关核验身份信息。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当配合登记机关通过实名认证系统,采用人脸识别等方式进行实名验证。当事人为企业的,应当配合登记机关通过核验电子营业执照的方式进行身份核验;未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的,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等自然人应当进行实名验证。通过实名制登记,可以核实申请人的真实身份,从而保证企业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实名制可以有效防止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身份进行企业登记,减少假冒注册的风险。防止假冒注册实名制有助于建立诚信的市场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秩序实名制登记的意义010203自然人实名验证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当配合登记机关通过实名认证系统,采用人脸识别等方式进行实名验证。这种方式可以确保自然人的身份真实可靠。企业身份核验未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的处理实名验证的方式当事人为企业的,应当配合登记机关通过核验电子营业执照的方式进行身份核验。电子营业执照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是有效的企业身份证明。对于未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的企业,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等自然人应当进行实名验证,以确保企业身份的真实性。登记机关应当指导申请人进行实名验证,确保其按照要求完成验证程序。指导申请人进行实名验证登记机关应当对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进行保密,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保密义务登记机关应当认真核验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核验身份信息登记机关的职责如果申请人提供虚假信息进行企业登记,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撤销登记等。申请人提供虚假信息的责任如果登记机关在核验身份信息过程中存在疏忽或过失,导致假冒注册等问题的发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登记机关的责任法律责任PART06第六条申请人应当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受委托的自然人或者中介机构代为办理登记事宜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表明其代理身份,不得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法律文件、印章、签名,不得采取欺诈、诱骗等不正当手段,不得教唆、编造或者帮助他人编造、提供虚假信息或者材料;不得以转让牟利为目的,恶意大量申请企业登记,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妨碍社会公共秩序。申请人责任申请人必须确保所提交的所有登记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申请人不能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的文件。如果申请人通过欺诈、诱骗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登记,将会面临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撤销登记等。123受委托的自然人或者中介机构在代为办理登记事宜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明确表明其代理身份。代理机构或人员不得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法律文件、印章、签名等,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代理机构或人员也不得采取欺诈、诱骗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取登记,更不能教唆、编造或者帮助他人编造、提供虚假信息或者材料。代理机构或人员责任恶意申请企业登记的限制为了防止恶意大量申请企业登记,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妨碍社会公共秩序,规定明确提出不得以转让牟利为目的进行恶意申请。如果发现有人以转让牟利为目的,恶意大量申请企业登记,相关部门将有权进行查处,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PART07第七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建立国有企业登记信息与产权登记信息共享机制。登记机关在办理国有企业登记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通过信息化等方式,查验比对国有企业登记信息与产权登记信息。信息查验比对不一致,不符合有关登记申请规定的,登记机关不予登记,并出具不予登记通知书。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主管范围内企业的产权登记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建立国有企业登记信息与产权登记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国有企业登记信息与产权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查验比对。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共享信息应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资本、股东信息、经营范围等关键数据。登记机关应建立完善的查验比对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查验比对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登记机关的信息查验比对职责登记机关在办理国有企业登记时,应依法查验比对国有企业登记信息与产权登记信息是否一致。信息查验比对过程中,如发现信息不一致或不符合有关登记申请规定的,登记机关应不予登记,并出具不予登记通知书。010203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登记机关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登记机关在处理特殊规定时,应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登记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如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主管范围内企业的产权登记另有规定的,登记机关应依照其规定进行查验比对和登记。特殊规定PART08第八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建立企业名称预防性保护机制,完善企业名称禁限用管理制度,加大企业名称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建立企业名称数据库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注册企业名称,建立全面的企业名称数据库,为预防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持。风险监测与预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企业名称进行实时监测,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进行预警。名称审查与指导加强对企业名称的审查力度,对可能存在侵权风险的名称进行提前干预和指导,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企业名称预防性保护机制明确禁限用范围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遵守规定的自觉性。加强宣传与培训严格审核与监管加强对企业名称注册的审核和监管力度,确保注册名称符合禁限用规定,维护市场秩序。制定详细的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定,明确禁止和限制使用的词汇、短语等,防止恶意抢注、傍名牌等行为。完善企业名称禁限用管理制度完善救济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名称争议解决机制和侵权投诉渠道,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维权服务。加强行业自律鼓励行业组织制定自律规范,加强行业内部管理和监督,共同维护企业名称的合法权益。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侵犯企业名称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恶意抢注、盗用他人企业名称等违法行为。加大企业名称合法权益保护力度PART09第九条企业发现被假冒登记的,可以向该假冒登记所在登记机关提出调查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申请人对申请事项和证据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登记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或者收到有关部门移交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线索的,应当依法进行调查。01向假冒登记所在登记机关提出调查申请企业在发现自身被假冒登记后,应主动向假冒登记行为发生地的登记机关提出正式的调查申请。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为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提供与假冒登记行为相关的各种证据材料,如假冒的登记文件、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等。申请人对申请事项和证据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企业在提交调查申请和证据材料时,必须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事实。企业发现被假冒登记的应对措施0203依法进行调查登记机关在收到企业的调查申请或发现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后,应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深入调查。登记机关的职责与应对措施处理有关部门移交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线索登记机关还应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对移交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线索进行认真核查和处理。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登记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应充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调查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PART10第十条登记机关收到调查申请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登记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调查,并及时作出撤销或者不予撤销登记的决定。情形复杂的,经登记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在调查期间,相关企业和人员无法联系或者拒不配合的,登记机关可以将涉嫌假冒登记企业的登记时间、登记事项等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公示期45日。相关企业及其利害关系人在公示期内没有提出异议的,登记机关可以依法撤销其企业登记。登记机关在收到调查申请后,有3个工作日的时间来决定是否受理,保证了申请的及时处理。登记机关的调查决定及时限受理申请后,登记机关有3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调查,确保了调查的深入和细致。对于复杂情形,经负责人批准,调查时间可以延长3个月,以应对特殊情况。在调查期间,如果相关企业和人员无法联系或者拒不配合,登记机关有权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涉嫌假冒登记企业的相关信息。公示的信息包括登记时间、登记事项等,公示期为45日,为相关企业及其利害关系人提供了提出异议的机会。调查过程中的公示制度如果在公示期内没有收到异议,登记机关可以依法撤销其企业登记,保护了市场秩序的公正性。如果决定撤销登记,登记机关会依法进行,并及时通知相关企业及其利害关系人。撤销登记是对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有效打击,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根据调查结果,登记机关会及时作出撤销或者不予撤销登记的决定。撤销登记的决定PART11第十一条登记机关依法调查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可以结合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或者有关部门出具的书面意见进行处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鉴定意见的重要性确保公正性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能够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登记机关在调查处理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增强证据效力鉴定意见作为专业机构出具的书面材料,具有较高的证据效力,有助于登记机关在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时更加有力地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专业判断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能够利用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进行深入的鉴定和分析,为登记机关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030201书面意见的作用01有关部门出具的书面意见能够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信息,帮助登记机关更好地了解案件情况,弥补其在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不足。书面意见作为部门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加强登记机关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合力打击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在出具书面意见时,可以结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登记机关提供处理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政策依据和建议。0203弥补登记机关专业不足协调多部门合作提供政策依据VS在处理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时,登记机关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特殊情况处理对于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情形,登记机关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以确保执法行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法律原则和精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依法行事原则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循PART12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应当撤销登记:(一)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事实清楚的;(二)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配合撤销登记的;(三)其他依法应当撤销登记的情形。属于前款第一项规定,但是有证据证明被假冒企业对其被假冒登记知情,以明示方式表示同意,或者未提出异议,并在此基础上从事过相关管理、经营活动或者获得收益的,登记机关可以不予撤销登记。(一)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事实清楚的;假冒企业登记指的是未经授权,以虚假材料、信息等手段骗取企业登记的行为。01当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时,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撤销。02撤销登记是对假冒企业登记行为的一种行政处罚,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03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涉及假冒企业登记行为的,可以向登记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二)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配合撤销登记的;登记机关在接到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应当积极配合,按照要求撤销相关企业的登记。此举有助于加强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协作,共同打击假冒企业登记等违法行为。(三)其他依法应当撤销登记的情形。登记机关在发现这些情形时,也应当依法予以撤销登记。这些情况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登记时提交的材料严重失实、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等。除了上述两种情形外,还存在其他依法应当撤销登记的情况。010203属于前款第一项规定,但是有证据证明被假冒企业对其被假冒登记知情,以明示方式表示同意,或者未提出异议,并在此基础上从事过相关管理、经营活动或者获得收益的,登记机关可以不予撤销登记。如果该企业还基于这种假冒登记从事过相关管理、经营活动或者获得了收益,那么登记机关可以考虑不予撤销登记。这种做法旨在平衡各方利益,避免给被假冒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困扰。同时,也提醒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要加强对自身信息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在某些情况下,被假冒企业可能对其被假冒登记的情况知情,并且以明示方式表示同意或者未提出异议。(三)其他依法应当撤销登记的情形。第十三条被撤销登记的企业有对外投资设立企业的,该企业负责人应当依法妥善处理,消除不良影响。透明性原则被撤销登记的企业在处理对外投资企业过程中,应保持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向相关方通报处理进展。合法性原则被撤销登记的企业在处理对外投资企业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所有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原则被撤销登记的企业应公平对待其对外投资企业,不得偏袒或歧视任何一方。对外投资企业的处理原则被撤销登记的企业应积极与对外投资企业沟通,解释撤销登记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后续处理措施。主动沟通解释如对外投资企业需要办理相关变更手续,被撤销登记的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协助办理变更手续若因被撤销登记企业的行为给对外投资企业造成损失的,被撤销登记企业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承担相应责任消除不良影响的措施监管部门职责加强监督检查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被撤销登记企业处理对外投资企业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其依法妥善处理。提供指导帮助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应为被撤销登记企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其合法、合规地处理对外投资企业。对于被撤销登记企业在处理对外投资企业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应依法严肃查处,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第十四条登记机关作出撤销登记决定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撤销设立登记的,标注“已撤销设立登记”,公示被撤销登记日期和原因、作出撤销决定的机关等信息。撤销变更登记的,恢复公示被假冒登记前的信息,同时公示撤销假冒登记相关信息。撤销注销登记的,恢复公示注销前的信息,标注“已撤销注销登记,恢复主体资格”。公示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时限登记机关作出撤销登记决定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进行公示公示平台与时限标注状态“已撤销设立登记”公示信息被撤销登记日期、原因及作出撤销决定的机关等撤销设立登记的公示内容公示被假冒登记前的企业信息恢复信息撤销假冒登记的相关信息,如撤销原因、决定机关等同时公示撤销变更登记的公示处理恢复信息公示注销前的企业信息标注状态“已撤销注销登记,恢复主体资格”撤销注销登记的公示内容第十五条假冒企业被撤销设立登记、变更登记的,企业应当缴回营业执照,拒不缴回或者无法缴回的,由登记机关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营业执照作废。假冒企业已领取电子营业执照的,其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同步作废。假冒企业被撤销登记后,应依法缴回营业执照。这是确保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企业继续以合法身份从事经营活动的必要措施。若假冒企业拒不缴回或无法缴回营业执照,登记机关将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其营业执照作废。这一做法旨在向社会公众明示该企业的非法性质,防止其继续危害市场。公告营业执照作废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公告发布,该营业执照即失去法律效力,任何使用该营业执照的行为都将被视为违法。营业执照的缴回与作废电子营业执照的作废将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实现,例如在电子营业执照系统中进行注销或标记为无效等。这将有效防止假冒企业利用电子营业执照进行非法活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领取电子营业执照。对于假冒企业而言,其已领取的电子营业执照同样需要被作废。当假冒企业的纸质营业执照被作废时,其电子营业执照也将同步作废。这一规定确保了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的法律效力保持一致。电子营业执照的同步作废010203第十六条相关单位或者个人因涉嫌假冒企业登记已被立案调查或者移送司法机关的,涉嫌假冒企业的相关登记申请经审查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登记机关不予登记,并出具不予登记通知书。当登记机关发现相关单位或个人涉嫌假冒企业登记时,将启动立案调查程序,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深入调查。立案调查若调查发现涉嫌犯罪行为,登记机关将依法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确保违法者受到法律制裁。移送司法机关涉嫌假冒企业登记的调查与移送审查流程登记机关在接到涉嫌假冒企业的相关登记申请后,将依法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将重点关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是否符合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登记申请的审查与处理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理若经审查发现申请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登记机关将不予登记,并向申请人出具不予登记通知书,明确告知不予登记的原因和依据。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处理若登记机关认为申请可能危害国家安全或社会公共利益,同样将不予登记,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防范风险。第十七条登记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认定撤销登记决定错误的,可以撤销该决定,恢复原登记状态,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登记机关依据的事实或证据发生变化,导致原撤销登记决定失去依据的;其他依法应当撤销撤销登记决定的情形。登记机关在作出撤销登记决定时,未充分调查取证或存在程序违法的;撤销错误登记决定的情形登记机关或其上级机关发现撤销登记决定错误后,应当及时启动纠错程序;恢复原登记状态的程序经审查确认撤销登记决定错误的,登记机关应当作出撤销该决定的决定,并恢复原登记状态;恢复原登记状态后,登记机关应当及时更新企业登记信息,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公示的要求和意义公示的信息应当准确、完整、及时,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督。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撤销决定和恢复原登记状态的信息,可以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公示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手段;010203法律责任和救济途径登记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撤销登记或恢复原登记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撤销登记决定或恢复原登记状态有异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第十八条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企业登记的,由登记机关依法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责任人依法作出处理。明知或者应当知道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进行企业登记,仍接受委托代为办理,或者协助其进行虚假登记的,由登记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中介机构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多次从事上述违法行为,或者性质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从重处罚。依法责令改正登记机关会要求违法者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01.登记机关的处罚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对于因违法行为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登记机关将予以没收。02.罚款根据违法情节的轻重,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轻微情节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03.对于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登记机关有权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取消其经营资格。吊销营业执照对于直接参与违法行为的人员,登记机关将依法追究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理对中介机构的特别规定中介机构若明知或应知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欺诈手段进行企业登记,仍接受委托代为办理或协助虚假登记的,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和最高10万元的罚款。若中介机构多次从事上述违法行为,或行为性质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从重处罚。这一规定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第十九条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直接责任人,自该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企业登记;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较重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被列入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登记机关应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本规定所称直接责任人包括对实施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起到决定作用,负有组织、决策、指挥等责任的人员,以及具体执行、积极参与的人员。若某企业登记因假冒行为被撤销,直接参与此违法行为的人员在未来三年内将不被允许再次申请企业登记。这一措施旨在防止违法者通过重新注册企业来规避法律责任。三年禁止期对于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较重行政处罚的直接责任人,他们将被列入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违法成本,也对未来这些人员的商业活动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假冒企业登记的直接责任人限制登记机关将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的直接责任人进行公示。这一透明化的做法有助于公众了解相关人员的信用状况,进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商业决策。公示平台公示信息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直接责任人的姓名、违法事实、行政处罚结果以及禁止期限等。这些信息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公示内容公示制度决定性作用人员这指的是在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员,如策划、组织或指挥违法行为者。这些人员在违法行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01直接责任人的定义执行与积极参与人员除了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外,还包括那些具体执行违法行为以及积极参与其中的人员。他们的行为虽然可能受到前者的指使,但同样对违法行为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02第二十条登记机关在调查假冒企业登记相关违法行为时,发现涉嫌构成伪造印章、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在工作中发现的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线索的,应当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伪造印章如果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伪造印章的行为,这通常涉及到伪造公司、组织或个人的公章、财务章等,此类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应移送公安机关进行深入调查和处理。诈骗行为当发现假冒企业登记行为背后存在诈骗动机,如通过虚假注册公司骗取他人财物或进行其他非法活动,登记机关应立即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以便及时制止犯罪行为并保护受害人权益。涉嫌犯罪行为移送公安机关职务违法在调查假冒企业登记行为时,若发现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应及时将相关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以维护公职人员的廉洁性和公信力。职务犯罪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对于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行为的公职人员,登记机关有责任将相关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确保腐败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0102第二十一条假冒登记企业或者利害关系人对登记机关作出的有关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定义与流程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要求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具体流程包括提交复议申请书、提供证据材料、等待复议机关审查并作出复议决定。01需要准备的材料通常包括复议申请书、原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关材料、身份证明以及相关证据材料等。02复议机关与期限复议机关一般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议期限一般为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03提起行政诉讼定义与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判的活动。具体流程包括提交起诉状、法院受理、开庭审理、作出判决等。需要准备的材料通常包括起诉状、相关证据材料以及身份证明等。在起诉状中需要明确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受理法院与期限行政诉讼一般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时效一般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如果经过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十二条本规定对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未作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本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