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路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唐山市路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唐山市路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唐山市路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唐山市路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抽样评估七年级历史试卷2023.4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笔答题使用0.5黑色水性笔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C.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亡陈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和所学知识可知,①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②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③605年,隋炀帝开始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所以,①②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A项正确;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排除B项;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排除C项;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排除D项。故选A项。

2.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南北统一 B.创立科举制度C.发明了重要生产工具曲辕犁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B项正确;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南北统一的是秦朝,排除A项;唐朝发明了重要生产工具曲辕犁,排除C项;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是唐太宗,排除D项。故选B项。3.“北通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北通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可知,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隋炀帝时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正是反映的这一现象,A项正确;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而不是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大运河的经济功能,未体现巩固封建统治,排除C项;大运河的开凿是在隋朝统一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4.“贞观之治”为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隋亡教训 B.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C.重视纳谏,用人唯贤 D.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贞观之治为朝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太宗广纳贤才,重视纳谏,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后世史学家很多人对武则天抱有肯定的评价,这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唐朝 B.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敢于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D.首创科举制度,并创立殿试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因此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所以史学家肯定武则天,B项正确;李渊建立了唐朝,排除A项;敢于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隋炀帝创立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B项。6.唐诗人刘禹锡的诗作“礼闹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描写的是()A.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B.长安城的节日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科举考试后的盛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礼闹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借向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的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中举之后的盛况。因此,该诗句描写的是科举考试后的盛况。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行政制度,与科举无关,排除A项;科举制度是考试制度并非节日,排除B项;开放的社会风气,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经济繁荣的诗句是()A.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弘巨舰,千舶万艘,交贸往还,昧且永日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所学知识可知,C项反映的是对外贸易的船舶来往不断,对外贸易繁荣,C项正确;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反映了社会情况是民族融合,排除A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的是朋友远去的场景,排除B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反映的是听到收复蓟北这个消息,不禁泪流满面,打湿了衣裳,排除D项。故选C项。8.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A.到赵州桥上散步 B.看到外国人采购蜀锦C.看阎立本作画 D.种植占城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012年,宋真宗开始从福建拨占城稻360万斤分给两浙地区种植,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建造了赵州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外国人能够采购唐代蜀锦,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代画家阎立本的画作涉及道释、人物、山水、动物等,而以人物肖像画著称,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9.如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所以文成公主入藏,最终的目的地是逻些。文成公主把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②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唐太宗,不是武则天,①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10.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类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B.玄奘游学的唐招提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玄奘口述而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的珍贵文献【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唐朝高僧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D项正确;唐朝时称印度为天竺,排除A项;玄奘游学的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是那烂陀寺,排除B项;汉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幅图反映的是鉴真东渡,第二幅图反映的是玄奘西行,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授中国佛法,将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等传给日本,促进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贡献。这些说明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B项正确;题干强调交往的双向性,并没有涉及高度繁荣等内容,排除A项;对外交流世界领先,需要有对比性才可以得出,显然题干不满足这条件,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对外交往的双向性,并未提及其对后世影响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2.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贪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的地方官吏处斩。黄巢深受民众拥护,队伍发展到65万人。据材料可知,黄巢起义军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A.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B.发布檄文揭露朝廷黑暗统治C.处斩贪污的地方官吏 D.黄巢个人的领导才能【答案】A【解析】【详解】从“黄巢深受民众拥护,队伍发展到65万人”可知,黄巢起义军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A项正确;黄巢发布檄文揭露朝廷黑暗统治、处斩贪污的地方官吏,这些措施使黄巢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排除BC项;个人的领导才能有助于起义队伍的发展壮大,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失去民众的支持,起义同样会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13.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下面观点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 D.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因此隋唐的历史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C项正确;夏朝是中华文明初露曙光的朝代,排除A项;秦、隋、元等朝代都是分裂走向统一,排除B项;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4.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这个“乱世”是()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并结合所学可知,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覆亡,唐朝灭亡后,中国开始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分裂时期,C项正确;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而非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辽宋夏金元时期,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15.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被美国人华尔纳从敦煌莫高窟盗走的珍贵文物,它体现了高超的雕塑技艺与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这里的“宗教”是指()A.道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敦 D.佛教【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坐落的在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壁上,有一千多个洞窟,里面塑造了神态各异的佛像,所以这里的宗教应该是佛教,故选D。16.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通过()A.农民起义夺权 B.外戚政权C.大将发动兵变 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通过大将发动兵变,C项正确;建立北宋的赵匡胤是后周大将,不是农民,排除A项;建立北宋的赵匡胤是后周大将,不是外戚,排除B项;建立北宋的赵匡胤是汉族,不是少数民族,排除D项。故选C项。17.“本朝鉴五代薄镇之憋,遂尽夺薄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B.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C.皇帝牢牢控制了军队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意思是宋朝建立后,吸收五代时期武将专横跋扈,藩镇割据的教训,国家将兵权、财权、司法权等统统收归中央,这段话说明的是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项正确;材料反映国家收回地方财政权,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反映国家将军权收归中央,排除C项;材料反映宋朝采取措施克服藩镇割据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B项。18.毕仲游《西台集》:“王荆公以兴作之说歆动先帝,先帝信之而患财之不足也,乃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 B.增加财政收入 C.加强军事实力 D.加强皇权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王荆公以兴作之说歆动先帝,先帝信之而患财之不足也,乃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大致意思是王安石讲述兴变法原因,说动先帝,先帝相信他,解决财政不足的措施,“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重点是增加财政收入。B正确,AC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19.下列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按照建立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一西夏一辽一金 B.辽一北宋一西夏一金C.西夏一辽一南宋一元 D.南宋一西夏一金一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的建立时间为916年,北宋的建立时间为960年,西夏的建立时间为1038年,金的建立时间为1115年,南宋建立的时间为1127年,元建立的时间为1271年。由此可知,题干所给的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按照建立时间的先后排序,B项正确;经上述分析,题干所给的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按照建立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辽一北宋一西夏一金,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20.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的内容有()A.辽、西夏向宋称臣 B.相约夹攻金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西夏一定数量的钱财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辽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双方商定: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等钱物。宋夏和议规定,元昊对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因此两个和议的共同之处是北宋要向辽、宋交岁币,D项正确;宋辽和议规定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排除A项;宋辽、宋夏和议都没有相约夹攻金的内容,排除B项;宋辽、宋夏和议都规定双方开放边边境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21.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这一年用世纪纪年法表述,正确的是()A.12世纪20年代 B.11世纪20年代C.11世纪30年代 D.12世纪30年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公元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以传说中的耶稣生年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每十年为一个年代,每100年为一个世纪,因此公元1127年,这一年属于公元12世纪20年代,A项正确;公元1127年属于公元12世纪20年代,其余三项不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22.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寇准 B.文天祥 C.杨家将 D.岳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宋金战争中,岳飞取得巨大成就,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但他后来被冤杀,于是,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表达了后人对岳飞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D项正确;寇准和秦桧没有关系,文天祥明气节的政治家,杨家将是英雄传奇小说,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3.某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图一组图片,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A.民族政权并立 B.宋代商业繁荣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三幅图片中《货郎图》是宋代商业繁荣的一个表现。北宋“交子“铜板拓片、南宋纸币铜版拓片说明了北宋、南宋时市场上有流通纸币,这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一个表现,综上所述,以上三幅图是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B项正确;宋代实现国家统一,排除C项;图片没有涉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的信息,排除AD项。故选B项。24.如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唐•高彦《阙史》“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北宋•李觏《寄上富枢密书》“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十七”北宋•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 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 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三则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物产丰富和经济的发达,说明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长安地区物资丰富,A排除;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没有体现“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B排除;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故选择D。25.“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结束蒙古草原这种混乱局面的人物是()A.阿骨打 B.律阿保机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束蒙古草原这种混乱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可知结束蒙古草原这种混乱局面的人物是成吉思汗,C项正确;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与题干内容“结束蒙古草原这种混乱局面”不符,排除A项;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临潢府,与题干内容“结束蒙古草原这种混乱局面”不符,排除B项;忽必烈是元朝开国皇帝,与题干内容“结束蒙古草原这种混乱局面”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隋朝速亡引发后人深刻思考。材料一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部编版)材料二(1)材料一的情况与哪一皇帝有关?据材料,说说他对隋朝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2)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隋炀帝暴政的主要表现。(3)隋朝的灭亡给你的最大启示是什?【答案】(1)隋文帝;贡献:统一了全国;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2)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征发大量劳动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多次发动战争等(答出任意2点即可)(3)顺势则昌,逆势则亡(或得民心者得天下等)(其它符合题意答案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皇帝:根据材料“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可知皇帝是隋文帝杨坚;贡献:根据材料“隋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可知,隋文帝统一了全国;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小问2详解】表现: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的暴政主要表现有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征发大量劳动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多次发动战争等。【小问3详解】启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顺势则昌,逆势则亡,或得民心者得天下等。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是我们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应该首先学会辨识和使用史料。材料一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材料二: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1)材料一中的内容都属于哪一种史料?(2)材料二中这一史料的留存,可以供后人研究哪些内容?(3)材料一、二作的史料可以印证中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一方面的史实?【答案】(1)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2)唐诗;唐朝与日本的交往;诗人李白的诗歌特色等(答出任意2点即可)。(3)唐朝;中外交往方面。【解析】【小问1详解】据所学可知,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有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文献史料有史书、传记、文献等;口述史料: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二手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一般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见,不能客观完整的反映历史真实。因此,材料一出土的唐朝墓葬品属于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小问2详解】据材料二“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诗句李白为日本友人晁衡所作。通过该诗作可以了解李白及唐诗的特点和风格,也可以了解唐朝与日本的来往。【小问3详解】据材料一“唐朝墓葬”出土文物及材料二李白的诗句可知,两则材料都反映的是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宋文明是古代中华文明的两座高峰。唐宋的文化有重叠但也有差异。材料一宋代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表现是宋朝实行哪一政策的结果?(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图,分别指出唐朝和北宋都城的商业布局有什么区别?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一下唐宋文明之间的关系。【答案】(1)放宽录取范围,大幅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答出任意2点即可);重文轻武政策(2)唐朝时,商业活动集中在市;北宋时,商业打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早市、夜市。经济格局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最后完成。(3)唐朝文明为宋代文明奠定了基础,宋代文明是唐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意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得答案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表现:根据材料一“宋代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可知,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有放宽录取范围,大幅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