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线上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答题,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面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增加政府收入 B.恢复和发展生产C.加强思想控制 D.清除国内反对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西汉刚建立时的“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建立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增加政府收入不属于首要问题,排除A项;加强思想控制是汉朝统治者在统治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西汉建立之初国内并不存在反对势力,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太原历史上有很多的别称,其中“并州”之称起于汉代,当时全国有13个州部,并州刺史部是其中之一,政府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官吏、豪强地主,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这一举措开始于()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景帝 D.光武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武帝开始,朝廷在地方设立刺史,代表朝廷监督地方官吏和豪强,B项正确;汉文帝、汉景帝都早于汉武帝,尚未实行刺史制度,排除AC项;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是沿用并发展了汉武帝刺史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3.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A.176年B.177年C.226年D.227年【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西汉是公元前202年建立的,而刘秀称帝是在公元25年,也就是公元后的25年,按公元前202至公元前1年计算是201年,公元后是25年,加起来是226年。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4.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刘邦的夫人吕后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尼姑庵中,对于这一情节的设置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这个故事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佛教已经传入我国B.这个故事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C.影视剧都是虚构的,因此不符合事实D.这一故事不太真实,因为她逃入的是道观【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刘邦的夫人吕后是秦末西汉初年人,而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我国,B项正确;刘邦的夫人吕后是秦末西汉初年人,佛教是西汉末年才传入我国的,排除A项;影视剧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并不是都是虚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刘邦的夫人吕后是秦末西汉初年人,道观是与道教有关,而道教是东汉时期才兴起的,排除D项。故选B项。5.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该诗句反映了东汉末年()A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B.朝廷腐败造成社会动荡C.农民起义打击东汉的统治 D.军阀割据造成民不聊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蒿里行》中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造成民不聊生的状况。故D符合题意;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造成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故AB不符合题意;农民起义打击东汉的统治在诗歌中无法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6.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的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是()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以少胜多”“长江流域”“江河作战”等信息可知,符合这些特征的是赤壁之战,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统一南北,刘备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双方组成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联军在周瑜指挥下用火攻大败曹军。此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趁机占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地区,西进占领四川,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项正确;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官渡之战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赤壁之战,D项错误。7.《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可以从《史记》中查阅到的是()A.班超治理西域 B.文景之治 C.黄巾起义 D.光武中兴【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文景之治是指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B项正确;班超出使西域属于东汉时期,排除A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排除C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D项。故选B项。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C.经济繁荣与对外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A项正确;民族关系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经济繁荣与对外开放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9.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下列属于史料实证的是()A.东汉末年的政权特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C.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史记·高祖本纪》D.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史料实证就是根据可靠的史料《史记》是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史料,“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这是《史记》中约法三章的内容,是根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C项正确;东汉末年的政权特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历史事实,排除AB项;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属于历史解释,排除D项。故选C项。10.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一现象说明西晋A.贵族道德败坏 B.平民富足 C.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 D.经济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反映了统治者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斗富,追求享乐。说明西晋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C正确;ABD现象在题干中文字不能反映,排除;故选C。11.下表是小明同学以王朝相似点归纳的专题,这些王朝的相似点是()东周曹魏东汉北魏A.都城 B.疆域 C.开国者身份 D.治国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的都城是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曹魏、东汉的都城都是洛阳。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由此可知,表中王朝的相似点是都城。A项正确;东汉是统一全国的王朝,曹魏和北魏只是统一了黄河流域。表中王朝的疆域不同。排除B项;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曹魏、东汉是汉族政权。表中王朝的开国者身份不同,排除C项;表中朝代的治国思想是不同的,排除D项。故选A项。12.在下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图中,方框中的两个朝代分别是A.南朝、北朝 B.明、北魏 C.吴、北魏 D.吴、隋【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的认识,观察图片,三国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因此1处应该是吴国,2处后面是西魏和东魏,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因此2处应为北魏,本题选C。

13.“佛教传入中土以来,逐渐和儒家、道家的思想结合起来,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A.受到社会下层民众信奉 B.融入中国本土宗教之中C.丰富和影响了中国文化 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表述了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和影响了中国文化,C项正确;题中未涉及佛教受到社会下层民众信奉,排除A项;题中“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宗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由佛教融入中国文化推导出佛教融入中国宗教之中,排除B项;题中表述的是佛教的积极影响,未涉及佛教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4.祖冲之亲自研究度量衡,并用最新的圆周率成果修正古代量器容积的计算。“古代有一种量器叫做‘釜’,一般的是一尺深,外形呈圆柱状,祖冲之利用他的圆周率研究,求出了釜的容器的精确数值,以后,人们制造量器时就采用了祖冲之的‘祖率’数值。”由此可见,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A.适应了当时生产实践的需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B.是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C.对后世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D.属于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据“古代有一种量器叫做‘釜’,一般的是一尺深,外形呈圆柱状,祖冲之利用他的圆周率研究,求出了釜的容器的精确数值,以后,人们制造量器时就采用了祖冲之的‘祖率’数值。”可见,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适应了当时生产实践的需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选项A正确;选项B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15.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C.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可知,这些因素都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实现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南宋,排除A项;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说法太绝对,差异没有消除,排除B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吴国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6分)16.历史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历史走进历史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李老师以“走进历史”为主题,设计了下面问题情景,请你回答相关问题【欣赏历史文物触摸历史温度】(1)每一件文物都可以视为开启历史大门的钥匙,从下面文物中可以了解到哪些历史信息?【走进历史人物把握历史脉搏】(2)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千千万万民族精英的智慧与创造,请对下列两个人物进行介绍【鉴赏艺术作品品味历史魅力】(3)每一幅艺术作品,都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对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卓越的表现能力,请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并对其进行艺术鉴赏【答案】(1)东汉说唱俑反映了东汉雕塑艺术高超,说唱艺术日臻成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云冈石窟反映了北魏实力强大,佛教传播广泛,雕刻艺术高超。(2)贾思勰是我国北朝农学家,著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全面地总结了当时的农、林、牧、副、渔各业在耕作、育苗、育种、嫁接、饲养、加工制作等方面的方法、技术、经验和规律;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被称为“医圣”,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形神兼备。【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说唱俑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的发现证明早在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经日臻成熟并广泛流传于民间,因此它也是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说唱俑的表情轻松诙谐,也侧面反应了当时东汉社会安定,相对和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第20窟主佛全身比例适称,造型手法简练概括,体现了北魏时期高超的雕刻艺术。【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是我国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他著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被称为“医圣”。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兰亭集序》书法作品的作者是王羲之。《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女史箴图》作者是顾恺之,《女史箴图》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他所采用的游丝描手法,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明丽、活泼。画面中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女史们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飘逸,每款都配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派。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17小题16分,18小题18分,共34分)17.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封建统治者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是如何“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材料二建武六年,光武帝刘秀下令精兵简政,提出一系列政策,一次就裁并了400多个县,约相当于当时实际控制县数的三分之一;后又“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即大约减少了当时官员的十分之一,达数万人之多,第二年,又大量复员军队。……——译自《后汉书•光武帝纪》(2)根据材料二,概括光武帝刘秀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此后,东汉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材料三:孝文(帝)明知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3)材料三中“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所指的是哪一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的改革中“汉化”的具体措施及影响。(只需写出2点即可)【答案】(1)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实现了对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精兵简政,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复原军队,增加劳动力;出现了“光武中兴”。(3)鲜卑族;迁都洛阳、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族贵族联姻(任意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小问2详解】根据“一次就裁并了400多个县……又大量复员军队”概括可知,刘秀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精兵简政政策。合并郡县,裁减官员,要求士兵复原,增加劳动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小问3详解】根据“孝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是北魏政权统治者,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18.农业是古代经济的基础,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材料二材料三楚越(江南)之地,地广人稀,以种稻捕鱼为生活来源,有的地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地步……大多数人家没有积蓄很贫困。——《史记·货殖列传》江南这里的国家真是繁荣昌盛……土地广阔肥沃,百姓勤劳耕作。一年丰收,就能使很多郡县不愁吃喝。……渔业,盐业和矿业都很发达,能够供应各地需求;丝绸布匹产量很大,能够让天下老百姓都穿上衣服。——《宋书》(注:宋,指南朝的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2)写出材料二中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并写出它们的共同作用?(3)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江南地区出现《宋书》中描述的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综上所述,归纳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2)名称:耧车、翻车;作用:促进农业发展。(3)不同:《史记》中描述的江南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描述的江南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原因: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江南相对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等。(4)因素:统治者的重视;劳动工具的改进;先进的技术;优越的自然条件。

【解析】【小问1详解】措施:有材料“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新货币的发行方面汉武帝采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盐、铁、酒的专利方面,汉武帝采取,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等措施。【小问2详解】名称: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汉代耧车;图二是翻车:作用:耧车是农业播种工具。翻车是农业灌溉工具,所以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小问3详解】不同:由材料“地广人稀,以种稻捕鱼为生活来源,有的地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地步……大多数人家没有积蓄很贫困。”可知,《史记》中描述的江南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由材料“……土地广阔肥沃,百姓勤劳耕作。一年丰收,就能使很多郡县不愁吃喝。……渔业,盐业和矿业都很发达,能够供应各地需求;丝绸布匹产量很大,能够让天下老百姓都穿上衣服。”可知,《宋书》描述的江南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地区出现《宋书》中描述的景象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江南相对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等。小问4详解】因素:综上所述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统治者的政策;材料二反映的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材料三说明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所以可以得出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