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考试01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考试01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考试01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考试01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考试01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01(浙江专用)(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二章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且含有煤层,e地层中发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组合正确的是(

)A.a地层——前寒武纪B.b——早古生代C.c地层——晚古生代D.d——新生代2.形成d地层煤层的主要植物类型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答案〗1.C2.D〖解析〗1.由材料可知“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且含有煤层”,由此可做以下推测:笔石出现在中寒武纪—早石炭纪,A错误。鱼类繁盛于晚古生代,B错误。两栖类出现于晚古生代,C正确。恐龙繁盛于中生代,中生代末期,物种灭绝,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恐龙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兴盛,占主要地位,是重要的成煤期,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与地球相比,下列关于金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太阳更远,温度更低B.体积质量远小于地球C.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宇宙环境不安全〖答案〗3.C4.C〖解析〗3.据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②、③位置,C正确;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④位置、②、④位置时,月球不在地球和金星中间,BD错误;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③位置时,月球虽然在地球、金星中间,但三者位置不呈一直线,A错误。故选C。4.金星是地内行星,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A错误;金星属于类地行星,体积与质量与地球相近,B错误;金星的大气主要是温度较高的二氧化碳组成,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所以没有生命存在,C正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宇宙环境都是相对安全的,D错误。故选C。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5.下面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A.昆明B.福州C.重庆D.兰州6.兰州与贵阳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A.39B.49C.59D.50〖答案〗5.A6.B〖解析〗5.根据图示年太阳辐射量数值,四个城市中,太阳总辐射量最丰富的城市是昆明,约为140kcal/cm2,A对;福州120kcal/cm2、重庆90kcal/cm2、兰州介于130--140kcal/cm2间,BCD错。故选A。6.根据图示年太阳辐射量数值,兰州介于130--140kcal/cm2间,贵阳介于90--100kcal/cm2间,兰州与贵阳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差值是30--50kcal/cm2间,所以兰州与贵阳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49kcal/cm2,B对,排除ACD。故选B。牛扼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读北半球某地牛扼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7.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8.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

)A.减小河流流速B.减弱洪水灾害C.增加航运距离D.增强河道淤积〖答案〗7.A8.B〖解析〗7.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8.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排除C。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排除D。故选B。兰阳平原位于台湾岛东北部,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许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左图示意台湾岛局部地区地形和兰阳平原的位置,右图示意兰阳平原风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连绵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河流带来泥沙,风力堆积B.海浪带来泥沙,河流搬运堆积C.河流带来泥沙,海浪搬运堆积D.盛行风吹来泥沙,风力堆积10.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

)A.东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小B.西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大C.东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大D.西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小〖答案〗9.A10.D〖解析〗9.由材料可知,兰阳溪含沙量大,在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后,由于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在沿岸堆积下来,由风频图看出,该地盛行东风,东风携带岸边的沙粒在沿海堆积形成沙丘,故A正确;河流搬运堆积和海浪搬运堆积一般都会形成较为平坦的冲积平原或沙滩,而不会形成10米高的沙丘,BC错误;该地盛行风为东风,且该地东侧为海洋,缺乏沙源,故不是盛行风吹来泥沙,D错误。故选A。10.由该地风频图可以看出,该地盛行东风,盛行风携带颗粒物从沙丘东侧吹向西侧,东侧为迎风坡,坡度小,风在此遇到沙丘阻挡,风速开始减小,粒度较大的颗粒物先沉积下来,西坡为背风坡,风速进一步降低,粒度较小的颗粒物后沉积下来,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图为某河流不同河段河床横断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A河段河流地貌表现为“V”形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该河段(

)A.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作用强B.受风力侵蚀作用明显C.河床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D.降雨集中,地表径流带来泥沙堆积12.关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B—C河段,容易形成曲流B.在B—C河段,越靠近上游,堆积物的颗粒越小C.河流中下游都会形成冲积平原D.冲积扇形成在干支流交汇处〖答案〗11.A12.A〖解析〗11.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A项正确;河谷形态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B项错误;无法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得出A河段的土质情况,C项错误: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堆积作用较弱,D项错误。排除BCD,故选A。12.B-C河段为河流中下游,地势平缓,河流流速相对减慢,容易形成曲流,A项正确;越靠近上游,河流流速越快,挟带泥沙的能力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B项错误;河流冲积平原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如果河流挟带的泥沙少,便不易形成冲积平原,C项错误;冲积扇多位于河流出山口处,D项错误。排除BCD,故选A。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堆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信息显示出(

)A.河流由甲地流向乙地B.丘陵山地处等温线向北凸出C.乙河段该季节有结冰期D.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的缓14.近年甲地河流堆积物颗粒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

)A.耕地面积扩大B.降水量有所增加C.植被覆盖率提高D.大力开发旅游业〖答案〗13.D14.C〖解析〗13.越往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越小,因此图中河流由乙流向甲,A错误。图中显示,该地1月份气温为0℃左右,说明为冬季,位于北半球,甲乙河段位于0℃等温线以南,冬季温度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C错误。丘陵山地海拔较高,温度较低,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方向,即向南凸出,B错误。b处位于河流凹岸,侵蚀强,河床陡,D正确。故选D。14.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说明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可能是该区域降水量有所减少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其它因素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新西兰东南部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据研究,圆石的形成原因与珍珠类似,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湖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能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摩拉基海滩上圆形巨石的形成过程是(

)A.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地壳抬升→上覆物质被侵蚀B.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潮汐作用→上覆物质被侵蚀C.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地壳抬升→海泥沉积D.岩浆侵入冷却凝结→地壳拾升→上覆物质被侵蚀16.导致圆形巨石表面形成龟甲状花纹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海浪侵蚀C.风力作用D.海浪堆积〖答案〗15.A16.A〖解析〗15.根据材料可知,该巨石成圆形,其形成原因与珍珠类似,由围绕着核心物质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同时,其形成的时间漫长,要覆盖10~50米后的海泥才能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所以该巨石的形成过程是:受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此时深埋于地下,之后随着地壳抬升,形成的物质出露地表,而上覆物质慢慢被外力侵蚀,从而使得圆形巨石出露,与岩浆活动无关。A正确,BCD错。故选A。16.根据材料可知,某些巨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由于巨石长期出露水面,受昼夜温差大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岩石开裂,形成龟甲状花纹,其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而风力作用可能只是岩石表面开裂的影响因素之一,C选项表述并无A选项准确全面,排除C,A正确。出露水面以上的巨石有龟甲状花纹,所以与海浪侵蚀无关,B错。该岩石的花纹特点的形成与海浪堆积关系不大,D错。故选A。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下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7.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有(

)A.1个B.2个C.3个D.4个18.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所属地球圈层的主体是(

)A.海洋B.空气C.岩石D.植物〖答案〗17.C18.A〖解析〗17.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树木等物体上凝结而成,故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3个地球圈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化,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所以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冰晶,属于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19.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D.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20.岩石圈是(

)A.地壳和地幔的全部B.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C.硅铝层连续分布D.全部有生命存在〖答案〗19.D20.B〖解析〗19.有蒸腾作用的是生物圈,说明乙表示生物圈;丙处有径流可以判断为岩石圈;丙处径流最终汇入河流或海洋,说明丁为水圈;乙、丙、丁都可以蒸发形成水汽到大气圈,甲为大气圈,甲为大气圈,所以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岩石圈是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构成并未包括地幔的全部,A错误,B正确;地壳由硅镁层和硅铝层组成,其中的硅镁层连续分布、硅铝层不连续分布,C错误;岩石圈中不是全部有生命,D错误。故选B。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相关的有(

)A.生物的生长发育B.地热温泉C.狂风暴雨D.火山的喷发22.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可以被大气吸收,温暖大地B.大气热力环流,外力地貌和水循环的动力来源都是太阳辐射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太常用的能源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答案〗21.AC22.BD〖解析〗21.根据所学知识,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植物利用光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A符合题意;地热温泉和火山的喷发均与岩浆活动有关,岩浆活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排除BD;狂风暴雨是大气运动的结果,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C符合题意。故选AC。22.依据所学知识,太阳向外发出的太阳辐射仅22亿分之一到达地球,A错误;太阳内部高温高压,使得氢聚变为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就是太阳辐射能的来源,这为地球带来了重要的能量来源,提供了地球生物的生长,生态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能源,也推动了地球的大气运动、水循环以及洋流运动,B正确;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大部分能源来自于太阳辐射,C错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能演化而来,生物能是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因此这些化石燃料属于过去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D正确。故选BD。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若在图中①河段画出等高线,则该等高线此处的凸出方向为(

)A.向上游方向B.东南方向C.向下游方向D.西北方向24.最近几十年、②处等高线不断向东移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沿岸堆积速度大于侵蚀速度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答案〗23.AD24.AC〖解析〗23.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和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因此应向上游方向、西北方向凸,AD正确、BC错。故选AD。24.由图知②处为-100米等高线,它不断向东移,就表示原来比-100深的地方(如-200)渐渐变成-100了,说明海水慢慢变浅了,可推测出沿岸堆积速度大于侵蚀速度,可能是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AC正确;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会导致泥沙沉积物减少,B错;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会导致海浪侵蚀加强,D错。故选AC。25.寻找另一个地球,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预计在2021年发射,望远镜与太阳在一条连线上(下图)。望远镜的敏感红外仪器的绝佳工作温度约36开氏度(零下237摄氏度)。望远镜的定位及配备一块超大遮阳板的原因是(

)A.减少获得太阳辐射B.免受太阳活动的影响C.能达到极端低温D.观测到更远的范围〖答案〗AC〖解析〗根据题干,望远镜的敏感红外仪器的绝佳工作温度约36开氏度(零下237摄氏度)。所以望远镜的定位及配备一块超大遮阳板的原因是减少获得太阳辐射,能达到极端低温,AC正确;配备一块超大遮阳板仍然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B错误;配备一块超大遮阳板,观测范围会更小,D错误,所以选AC。第Ⅱ卷三、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45分。26.(1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北纬29.2度,东经105.34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左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右图示意本次地震的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

(1)右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若某地震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间差为4分钟,则某台站的震中距大约是km。(6分)(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左图中①~⑥中圈层(填数字),简述该圈层的主要特点。(4分)(3)在左图中绘出岩石圈,并用斜线表示岩石圈的范围。(3分)(4)要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请说出主要研究依据及其原理。(6分)〖答案〗(1)横纵2500(6分)(2)①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6分)(3)在深度80~400千米处,地幔的上部添加软流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3分)

(4)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4分)〖解析〗(1)据右图可知,传播距离相同,a所用时间长于b,说明a传播速度比b慢,可推断a为横波,b为纵波。据右图可知当图示震中距为2500km时,a传播时间约9分钟,b传播时间约5分钟,两者时间差约为4分钟,因此若某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间差为4分钟,则某台站的震中距大约为2500km。(2)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而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因此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中,左图中①表示地壳。地壳的主要特点: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陆壳相对较厚,洋壳相对较薄。(3)岩石圈是指上地幔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因此若在图中绘出岩石圈,必须在上地幔加上软流层,软流层深度在地下80~400千米处,如下图所示:

(4)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速度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27.(26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对应(图甲或图乙);若河流注入海洋,测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对应(图甲或图乙)。以上两种地貌都属于河流地貌。(10分)(2)河流中上游河谷横断面大多呈形,河流中下游河谷横断面大多呈形。(4分)(3)丙图中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地区,是由作用形成的。简要描述该地貌的特点。(6分)(4)图甲所示地貌的沉积物从扇顶到扇缘,地面坡度逐渐,堆积物颗粒由到。(6分)〖答案〗(1)冲积扇图甲三角洲图乙堆积(10分)(2)V宽浅的槽(4分)(3)西北风力堆积呈新月形,迎风坡缓,背风坡陡(6分)(4)降低粗细(6分)〖解析〗(1)河流流经山区,流速较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以出山口为顶点的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对应图甲。当河流注入海洋,因水下坡度减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对应图乙。冲积扇和三角洲地貌均属于河流沉积(堆积)地貌。(2)河流流经中上游地区,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使得河谷横断面大多呈V形。中下游地区,流速减慢,下切侵蚀作用减弱,侧向侵蚀作用加强,加之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谷横断面大多呈宽而浅的槽形。(3)由所学知识可知,丙图地貌是新月形沙丘,主要分布于气候干旱、风沙活动多发的西北地区,是由风力携带风沙沉积而形成的。由图可知,新月形沙丘呈新月形,迎风坡缓而微凸,背风坡陡而下凹,沿着盛行风向前延伸出两翼。(4)图甲地貌是冲积扇,随着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粒径大的物质先沉积,粒径小的物质后沉积,因此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坡度逐渐降低。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01(浙江专用)(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二章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且含有煤层,e地层中发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组合正确的是(

)A.a地层——前寒武纪B.b——早古生代C.c地层——晚古生代D.d——新生代2.形成d地层煤层的主要植物类型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答案〗1.C2.D〖解析〗1.由材料可知“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且含有煤层”,由此可做以下推测:笔石出现在中寒武纪—早石炭纪,A错误。鱼类繁盛于晚古生代,B错误。两栖类出现于晚古生代,C正确。恐龙繁盛于中生代,中生代末期,物种灭绝,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恐龙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兴盛,占主要地位,是重要的成煤期,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与地球相比,下列关于金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太阳更远,温度更低B.体积质量远小于地球C.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宇宙环境不安全〖答案〗3.C4.C〖解析〗3.据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②、③位置,C正确;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④位置、②、④位置时,月球不在地球和金星中间,BD错误;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③位置时,月球虽然在地球、金星中间,但三者位置不呈一直线,A错误。故选C。4.金星是地内行星,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A错误;金星属于类地行星,体积与质量与地球相近,B错误;金星的大气主要是温度较高的二氧化碳组成,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所以没有生命存在,C正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宇宙环境都是相对安全的,D错误。故选C。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5.下面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A.昆明B.福州C.重庆D.兰州6.兰州与贵阳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A.39B.49C.59D.50〖答案〗5.A6.B〖解析〗5.根据图示年太阳辐射量数值,四个城市中,太阳总辐射量最丰富的城市是昆明,约为140kcal/cm2,A对;福州120kcal/cm2、重庆90kcal/cm2、兰州介于130--140kcal/cm2间,BCD错。故选A。6.根据图示年太阳辐射量数值,兰州介于130--140kcal/cm2间,贵阳介于90--100kcal/cm2间,兰州与贵阳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差值是30--50kcal/cm2间,所以兰州与贵阳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49kcal/cm2,B对,排除ACD。故选B。牛扼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读北半球某地牛扼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7.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8.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

)A.减小河流流速B.减弱洪水灾害C.增加航运距离D.增强河道淤积〖答案〗7.A8.B〖解析〗7.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8.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排除C。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排除D。故选B。兰阳平原位于台湾岛东北部,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许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左图示意台湾岛局部地区地形和兰阳平原的位置,右图示意兰阳平原风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连绵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河流带来泥沙,风力堆积B.海浪带来泥沙,河流搬运堆积C.河流带来泥沙,海浪搬运堆积D.盛行风吹来泥沙,风力堆积10.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

)A.东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小B.西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径大C.东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大D.西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径小〖答案〗9.A10.D〖解析〗9.由材料可知,兰阳溪含沙量大,在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后,由于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在沿岸堆积下来,由风频图看出,该地盛行东风,东风携带岸边的沙粒在沿海堆积形成沙丘,故A正确;河流搬运堆积和海浪搬运堆积一般都会形成较为平坦的冲积平原或沙滩,而不会形成10米高的沙丘,BC错误;该地盛行风为东风,且该地东侧为海洋,缺乏沙源,故不是盛行风吹来泥沙,D错误。故选A。10.由该地风频图可以看出,该地盛行东风,盛行风携带颗粒物从沙丘东侧吹向西侧,东侧为迎风坡,坡度小,风在此遇到沙丘阻挡,风速开始减小,粒度较大的颗粒物先沉积下来,西坡为背风坡,风速进一步降低,粒度较小的颗粒物后沉积下来,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图为某河流不同河段河床横断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A河段河流地貌表现为“V”形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该河段(

)A.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作用强B.受风力侵蚀作用明显C.河床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D.降雨集中,地表径流带来泥沙堆积12.关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B—C河段,容易形成曲流B.在B—C河段,越靠近上游,堆积物的颗粒越小C.河流中下游都会形成冲积平原D.冲积扇形成在干支流交汇处〖答案〗11.A12.A〖解析〗11.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A项正确;河谷形态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B项错误;无法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得出A河段的土质情况,C项错误: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堆积作用较弱,D项错误。排除BCD,故选A。12.B-C河段为河流中下游,地势平缓,河流流速相对减慢,容易形成曲流,A项正确;越靠近上游,河流流速越快,挟带泥沙的能力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B项错误;河流冲积平原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如果河流挟带的泥沙少,便不易形成冲积平原,C项错误;冲积扇多位于河流出山口处,D项错误。排除BCD,故选A。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堆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信息显示出(

)A.河流由甲地流向乙地B.丘陵山地处等温线向北凸出C.乙河段该季节有结冰期D.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的缓14.近年甲地河流堆积物颗粒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

)A.耕地面积扩大B.降水量有所增加C.植被覆盖率提高D.大力开发旅游业〖答案〗13.D14.C〖解析〗13.越往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越小,因此图中河流由乙流向甲,A错误。图中显示,该地1月份气温为0℃左右,说明为冬季,位于北半球,甲乙河段位于0℃等温线以南,冬季温度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C错误。丘陵山地海拔较高,温度较低,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方向,即向南凸出,B错误。b处位于河流凹岸,侵蚀强,河床陡,D正确。故选D。14.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说明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可能是该区域降水量有所减少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其它因素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新西兰东南部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据研究,圆石的形成原因与珍珠类似,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湖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能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摩拉基海滩上圆形巨石的形成过程是(

)A.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地壳抬升→上覆物质被侵蚀B.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潮汐作用→上覆物质被侵蚀C.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地壳抬升→海泥沉积D.岩浆侵入冷却凝结→地壳拾升→上覆物质被侵蚀16.导致圆形巨石表面形成龟甲状花纹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海浪侵蚀C.风力作用D.海浪堆积〖答案〗15.A16.A〖解析〗15.根据材料可知,该巨石成圆形,其形成原因与珍珠类似,由围绕着核心物质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同时,其形成的时间漫长,要覆盖10~50米后的海泥才能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所以该巨石的形成过程是:受钙和碳酸盐围绕核心物质慢慢结晶,此时深埋于地下,之后随着地壳抬升,形成的物质出露地表,而上覆物质慢慢被外力侵蚀,从而使得圆形巨石出露,与岩浆活动无关。A正确,BCD错。故选A。16.根据材料可知,某些巨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由于巨石长期出露水面,受昼夜温差大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岩石开裂,形成龟甲状花纹,其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而风力作用可能只是岩石表面开裂的影响因素之一,C选项表述并无A选项准确全面,排除C,A正确。出露水面以上的巨石有龟甲状花纹,所以与海浪侵蚀无关,B错。该岩石的花纹特点的形成与海浪堆积关系不大,D错。故选A。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下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7.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有(

)A.1个B.2个C.3个D.4个18.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所属地球圈层的主体是(

)A.海洋B.空气C.岩石D.植物〖答案〗17.C18.A〖解析〗17.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树木等物体上凝结而成,故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3个地球圈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化,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所以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冰晶,属于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19.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D.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20.岩石圈是(

)A.地壳和地幔的全部B.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C.硅铝层连续分布D.全部有生命存在〖答案〗19.D20.B〖解析〗19.有蒸腾作用的是生物圈,说明乙表示生物圈;丙处有径流可以判断为岩石圈;丙处径流最终汇入河流或海洋,说明丁为水圈;乙、丙、丁都可以蒸发形成水汽到大气圈,甲为大气圈,甲为大气圈,所以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岩石圈是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构成并未包括地幔的全部,A错误,B正确;地壳由硅镁层和硅铝层组成,其中的硅镁层连续分布、硅铝层不连续分布,C错误;岩石圈中不是全部有生命,D错误。故选B。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相关的有(

)A.生物的生长发育B.地热温泉C.狂风暴雨D.火山的喷发22.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可以被大气吸收,温暖大地B.大气热力环流,外力地貌和水循环的动力来源都是太阳辐射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太常用的能源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答案〗21.AC22.BD〖解析〗21.根据所学知识,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植物利用光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A符合题意;地热温泉和火山的喷发均与岩浆活动有关,岩浆活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排除BD;狂风暴雨是大气运动的结果,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C符合题意。故选AC。22.依据所学知识,太阳向外发出的太阳辐射仅22亿分之一到达地球,A错误;太阳内部高温高压,使得氢聚变为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就是太阳辐射能的来源,这为地球带来了重要的能量来源,提供了地球生物的生长,生态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能源,也推动了地球的大气运动、水循环以及洋流运动,B正确;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大部分能源来自于太阳辐射,C错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能演化而来,生物能是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因此这些化石燃料属于过去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D正确。故选BD。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若在图中①河段画出等高线,则该等高线此处的凸出方向为(

)A.向上游方向B.东南方向C.向下游方向D.西北方向24.最近几十年、②处等高线不断向东移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沿岸堆积速度大于侵蚀速度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答案〗23.AD24.AC〖解析〗23.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和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因此应向上游方向、西北方向凸,AD正确、BC错。故选AD。24.由图知②处为-100米等高线,它不断向东移,就表示原来比-100深的地方(如-200)渐渐变成-100了,说明海水慢慢变浅了,可推测出沿岸堆积速度大于侵蚀速度,可能是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AC正确;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会导致泥沙沉积物减少,B错;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会导致海浪侵蚀加强,D错。故选AC。25.寻找另一个地球,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预计在2021年发射,望远镜与太阳在一条连线上(下图)。望远镜的敏感红外仪器的绝佳工作温度约36开氏度(零下237摄氏度)。望远镜的定位及配备一块超大遮阳板的原因是(

)A.减少获得太阳辐射B.免受太阳活动的影响C.能达到极端低温D.观测到更远的范围〖答案〗AC〖解析〗根据题干,望远镜的敏感红外仪器的绝佳工作温度约36开氏度(零下237摄氏度)。所以望远镜的定位及配备一块超大遮阳板的原因是减少获得太阳辐射,能达到极端低温,AC正确;配备一块超大遮阳板仍然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B错误;配备一块超大遮阳板,观测范围会更小,D错误,所以选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