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觚”是行礼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为圆形,这样既增加了容量,又更加便于制作(如图1、图2所示)。后世文人却大多认为这一“改进”是“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这说明,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A.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 B.得益于铸造技术的进步C.揭开了礼崩乐坏的序幕 D.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春秋时期。根据材料“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为圆形,……‘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及所学可知,西周时期,青铜器被视为权力的象征。春秋后期,周王室日益衰微,青铜器的礼器功能弱化,实用功能增强,形成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在客观上适应了社会变革时期的要求,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与民间奢靡风气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青铜铸造技术进步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周王室进入春秋时期,就已经揭开了礼崩乐坏的序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东汉时期,弘农杨氏世传欧阳《尚书》学,其家族“四世三公”(四代人中均有人官至三公);世传孟氏《易》学的汝南袁氏,也在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级别的重臣。这可印证东汉时期()A.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B.选官标准发生异变C.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D.豪强地主开始崛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弘农杨氏世传《尚书》学,四代人中均有人官至三公;汝南袁氏世传孟氏《易》学,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级别的重臣,可见,他们因儒学而为高官,印证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受到重视,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两家世传儒学,家族中出重臣,不能说明选官标准变化,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两个家族出了一部分重臣,不能证明“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确定豪强地主这时开始崛起,而且杨氏、袁氏不是豪强地主,排除D项。故选A项。3.北朝末期,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令(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这一言论()A.肯定了江南开发的成果 B.显示了北朝社会向上的精神面貌C.偏离了政府的教化要求 D.着眼于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末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颜之推认为北方地区的家庭都能做到省俭节用,江南一带的风气奢侈,在节省方面多数比不上北方,显示了北朝社会向上的精神面貌,且家训具有教化作用,这一言论是在肯定北方的节用思想,B项正确;他批评江南一带的风气奢侈,不是肯定江南开发的成果,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社会风气,不是为了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B项。4.如表所示为唐太宗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亲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唐太宗()时间和亲对象宗室女子贞观初年东突厥贵族阿史那忠定襄县主贞观六年(632年)铁勒别部酋长契宓何力临洮县主东突厥处罗可汗之子阿史那社尔街阳长公主贞观十年(636年)吐谷浑可汗诺曷钵弘化公主贞观十四年(640年)吐蕃赞普松费干布文成公主贞观十六年(642年)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新兴公主贞观末年(649年)突厥酋长执失思力九江公主注:“县主”亦称“县公主”,东汉时为皇帝之女的封号,隋唐时部分王女亦有此封号。A.最终平息边疆地区纷争 B.在外交立场上相对软弱C.注重笼络少数民族上层 D.受到草原各族人民拥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唐太宗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亲情况”可知,唐太宗时期,通过和亲的方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联系,体现了唐王朝对少数民族首领的笼络策略,C项正确;和亲措施并未完全平息边疆地区的纷争,选项表述有误,排除A项;和亲政策并不是中原王朝外交软弱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唐太宗受到草原各族人民拥戴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5.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组太学,推行“三舍法”,按照学生的文化程度,分舍(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开展教学。升入上舍的学生,学习两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王安石此举()A.打击了儒生的学习热情 B.矫正了科举制度的弊病C.意在提升官员文化素质 D.使改革派迅速受到重用〖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王安石改组太学,推行‘三舍法’,……升入上舍的学生,学习两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可知,王安石通过改组太学的方式推动了科举和教育的发展,使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直接授官的机会,说明此举意在提升官员的文化素质,C项正确;王安石此举有利于激发儒生的学习热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王安石对科举制弊端的矫正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统治者迅速重用改革派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6.明末清初,太仓人吴伟业在《木棉(棉花)吟序》中说:“嘉定、太仓、上海境俱三分宜稻,七分宜木棉。”康熙时期的《嘉定县志》记载,嘉定一带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民户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由此推断,明末清初嘉定县()A.弃农经商成为当地居民的首要选择 B.家庭棉纺织业普遍得到发展C.经营土地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D.农产品价格呈现下降的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明末清初嘉定县经济作物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九稻一”“民户专种棉花不种稻米”,说明家庭棉纺织业普遍得到发展,对原料棉花的需求增加,B项正确;材料体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但不能说明弃农经商成为当地居民的首要选择,排除A项;无论种棉花还是稻米都属于经营土地,排除C项;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能说明农产品价格下降,排除D项。故选B项。7.一位在1793年访问中国的英国使臣对当时的中国倍感疑惑,在他看来,中国已经到了必须雇佣外国人来订正历法和照料钟表的地步,达官贵人也对每年收到各种各样欧洲精巧机械趋之若鹜,但中国人却仍然认定域外民族与中国人相比都是野蛮人。这位使臣的“疑惑”()A.充斥着欧洲人的傲慢与偏见 B.折射出清朝盛世背后的危机C.隐含了扩大对华侵略的企图 D.表明闭关自守政策漏洞百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中使臣的“疑惑”是中国对西方的先进技术感到惊叹,但仍然认定西方人是野蛮人,说明当时中国人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折射出清朝盛世背后的危机,B项正确;使臣的认识是客观的,不是傲慢与偏见,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扩大对华侵略,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中国人的思想态度,不能表明闭关自守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8.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今后的中外文书往来,必须用英文(或法文)书写,并设立三年的“过渡期”,期间“暂时仍以汉文配送”。1862—1864年,清廷以海关税收的三成为经费,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开办“译员学校”。由此可知,清政府()A.竭力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B.开始受到国际法的约束C.被动接受屈辱外交现实 D.对列强的依赖大大加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58年至186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今后的中外文书往来,必须用英文(或法文)书写,……1862—1864年,清廷以海关税收的三成为经费,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开办‘译员学校’。”及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通过设立译员学校的方式培养新式翻译人才,逐渐接受了列强对华的屈辱外交要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清王朝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并不是竭力抵制,排除A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就已经逐渐受到了国际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清王朝对列强的依赖程度,选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9.1900年前后,梁启超发表《新民说》《爱国论》《中国积弱溯源论》等文章,感叹在中国数千年“德育”之下,国民“欲为本群本国之公利公益有所尽力者,彼曲士贱儒,动辄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偏义”,将国民排除于公事之外,而使得“国民益不知公德为何物”。梁启超这番言论意在()A.抨击封建教育的虚伪说教 B.为民主革命提供理论支撑C.剖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源 D.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00年前后的中国。根据材料“感叹在中国数千年‘德育’之下,……将国民排除于公事之外,而使得‘国民益不知公德为何物’。”可知,梁启超认为国民在儒家道德教育的影响下缺乏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参与,说明其意在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梁启超对封建教育的抨击,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梁启超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的相关论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源,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1911年12月24日,南北和谈一度陷入僵局,《神州日报》发表了名为《倒行逆施》的漫画(如图所示):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此漫画反映出()A.中国民主政治道路艰难 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C.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 D.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及所学可知,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行为不得人心,国人为维护民主共和成果,群起反抗,但反抗活动遭遇困难,这说明了中国民主政治道路的艰难,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在破坏辛亥革命成果,无法得出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11.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吾国人学术思想不进步之重大原因,乃在持论笼统,与辨理之不明。”后来,他又说:“我们中国学术文化不发达,就坏在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当时还有人提出废儒学、灭道教、废汉字的学术主张。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B.以“尊孔复古”逆流为主要斗争对象C.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想 D.为国内学术的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陈独秀提出学术文化不发达原因是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还有人提出废儒学、灭道教、废汉字的学术主张,这些表明新文化运动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A项正确;“尊孔复古”逆流是新文化运动的原因之一,材料不能证明它是主要斗争对象,排除B项;据所学,历史虚无主义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材料中信息是批判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排除C项;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不能指明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12.湖北女子师范学校创办于1906年,后收归官办,到1921年前后,学校几乎成了“一座女子修道院”。1922年,一场由和共青团领导的学生运动在此爆发,最后迫使女师校长辞职,震撼了武汉三镇。材料最适于说明当时()A.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B.男女平等原则的落实C.民间教育发展艰难 D.中共组织力量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和共青团领导学生运动,促使湖北女子师范学校发生变革,说明当时中共组织力量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中共组织力量的影响,没有强调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男女平等,排除B项;据材料“湖北女子师范学校创办于1906年,后收归官办”可知,不是民间教育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3.1938年4月初,国民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规定战时经济以军事为中心,政府管理进出口货物,实施物品平价制度;通过《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明确供应前方作战物资是当前生产事业第一任务。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规定抗战时期实施“统制经济”。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 B.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C.国民政府坚持持久防御作战 D.日本开始推行全面侵华战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193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抗战时期,国民党规定战时经济以军事为中心,实施“统制经济”,明确供应前方作战物资是当前生产事业的第一任务,说明国民政府坚持持久防御作战,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无法得知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排除B项;日本早在1937年7月就开始推行全面侵华战略,排除D项。故选C项。14.1948年12月,中共华北财经委员会设想,新中国成立后“在适当条件下监督资本家,使资本家为国家服务”的制度是“十分接近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出租制、加工制、定货制、合营制等”。这些设想()A.指导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B.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要求C.顺应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D.具有扩大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4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在适当条件下监督资本家,使资本家为国家服务’”“十分接近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出租制、加工制、定货制、合营制等”及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题干信息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情况,B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年至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它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广泛的政治联盟。材料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资本家为国家服务的相关信息,与扩大革命统一战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公告,宣布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驻兵权”,收回美、法、荷三国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及地产。同年6月和9月,天津和上海市军管会也先后收回或征用了法国的兵营地产。这些措施()A.埋下了矛盾冲突的隐患 B.为外交打开了全新的局面C.彰显新中国的国家意志 D.彻底洗刷中国近代的屈辱〖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公告,宣布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驻兵权’,收回美、法、荷三国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及地产。”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收回了北京市内帝国主义兵营的占地,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否认列强的在华特权,彰显了主权独立的国家意志,C项正确;这些措施旨在维护新中国的领土主权,并不是埋下矛盾冲突的隐患,排除A项;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恶化了新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外交关系,并未打开全新的外交局面,排除B项;这些措施并未彻底洗刷中国近代的屈辱,例如香港、澳门等问题在当时并未得到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仍然在中国拥有其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16.1984年9月,政商学界共300多人参与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围绕价格、外贸、金融、城市化等经济议题展开激烈争论。会后,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被吸纳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这可以反映当时()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 B.干部年轻化、专业化政策的大力推行C.科技发展领域的拨乱反正 D.知识分子群体参与改革开放的热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8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84年9月,政商学界共300多人参与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被吸纳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中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经济议题的讨论,并且主动参与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中,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对经济建设的热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大力推行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熙年间,清廷重新统一台湾后,并没有戮杀郑氏。鉴于投降官兵的顾虑,施琅上书建议朝廷就地安置,获准。面对朝廷对是否在台湾驻军的分歧,施琅等人则以实际调查为依据,提醒朝廷重视台湾的地位,这为康熙帝最终决定让清军留守台湾起了关键的作用。清廷在台湾设立府、县机构之后,又适时地采纳地方官员的意见,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加上此时海禁解除,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使得妈祖信仰(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妈祖为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摘编自陈丽萍《施琅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及其时代价值》材料二明末清初,妈祖信仰随着闽粤移民横渡台湾海峡,其后不久便在台湾落地生根,民间各地妈祖庙不断涌现。妈祖信仰与妈祖庙逐渐成为地方凝聚不同姓氏和族群的纽带,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以祭祀妈祖为中心的地方“祭祀圈”。各祭祀圈大小不等,包括“部落性、村落性与全镇性等不同的层次”;在同一祭祀圈内,民众有着共同的神明信仰、祭祀活动、组织和经费等。——摘编自宋建晓《台湾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发展研究:基于乡村治理视野》(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时期清廷治理台湾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妈祖信仰在台湾地区得到传播的影响。〖答案〗(1)举措:收编及遣散地方武装,命清军长期驻守;设置府、县等地方行政机构(设置隶属福建省的一府三县);放松海禁及居民往来海峡两岸的限制。背景:明朝残余势力基本被平定(大一统局面基本得到重建);西方殖民势力威胁沿海地区安全;海峡两岸具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基础;东南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2)影响:推动了台湾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海峡两岸的民族交融;强化了两岸统一的精神纽带;促进了东南沿海海洋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赴台移民安居乐业。〖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举措,据材料一“施琅上书建议朝廷就地安置,获准”“康熙帝最终决定让清军留守台湾起了关键的作用”可得出收编及遣散地方武装,命清军长期驻守;据材料一“清廷在台湾设立府、县机构之后,又适时地采纳地方官员的意见,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可得出设置府、县等地方行政机构(设置隶属福建省的一府三县);据材料一“海禁解除,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可得出放松海禁及居民往来海峡两岸的限制。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一“康熙年间,清廷重新统一台湾后”可得出明朝残余势力基本被平定(大一统局面基本得到重建);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殖民势力威胁沿海地区安全;据材料一“使得妈祖信仰(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妈祖为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可得出海峡两岸具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基础;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南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二“妈祖信仰与妈祖庙逐渐成为地方凝聚不同姓氏和族群的纽带”可得出有利于海峡两岸的民族交融;据材料二“明末清初,妈祖信仰随着闽粤移民横渡台湾海峡,其后不久便在台湾落地生根,民间各地妈祖庙不断涌现”可得出强化了两岸统一的精神纽带;据材料二“妈祖信仰随着闽粤移民横渡台湾海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促进了东南沿海海洋事业的发展;据材料二“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以祭祀妈祖为中心的地方‘祭祀圈’。各祭祀圈大小不等,包括‘部落性、村落性与全镇性等不同的层次’;在同一祭祀圈内,民众有着共同的神明信仰、祭祀活动、组织和经费等。”可得出有利于赴台移民安居乐业,推动了台湾地区的开发。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就注意到当时湖南农民为买盐组织合作社的有很多,指出“合作社,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确是农民所需要的”。全面抗战爆发前,陕甘宁边区的盐田均由盐田主(盐坝主)经营,全部由个体生产,有的采取租佃制度。1940年,中共研究认定,边区工业(主要是手工业)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好的组织形式就是生产合作社,边区政府据此制定并颁布了《生产合作社组织办法纲要》。1942年10月,合作制经济成为边区经济发展大力推广的模式,组织盐民互助合作成为边区生产食盐的重要措施。合作制经济在盐业生产中的体现,归根结底是将个体生产变为集体生产,“是把小农个体经济所具有的分散微弱的生产因素结合起来,变成较集中强大的因素,从而扩大了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由此得到提高,如盐坝数增多,盐产量增加,盐质提高,劳动力相对节约,等等。陕甘宁边区的食盐产量从1942年的27.16万驮突增到1943年的52万驮。——摘编自胡杨《陕甘宁边区盐业发展中的合作制实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推广盐业合作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盐业合作实践的历史作用。〖答案〗(1)原因:边区既有盐业生产组织方式总体落后;陕甘宁边区成为敌后抗战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的包围、封锁;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中共对大革命以来的合作社建设经验的总结。(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历史作用:扩大了边区盐业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为持久抗战提供物质支持(缓解边区经济困难)有利于推动边区治理体系的法制化、现代化;有利于提高中共的政治威望;为新中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陕甘宁边区的盐田均由盐田主(盐坝主)经营,全部由个体生产,有的采取租佃制度”“是把小农个体经济所具有的分散微弱的生产因素结合起来,变成较集中强大的因素,从而扩大了生产规模”可得出边区既有盐业生产组织方式总体落后;据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成为敌后抗战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的包围、封锁,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据材料“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就注意到当时湖南农民为买盐组织合作社的有很多”“合作制经济在盐业生产中的体现,归根结底是将个体生产变为集体生产”可得出中共对大革命以来的合作社建设经验的总结。【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生产效率由此得到提高,如盐坝数增多,盐产量增加,盐质提高,劳动力相对节约”可得出扩大了边区盐业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据材料“合作制经济成为边区经济发展大力推广的模式”并结合抗战时期的知识可得出有利于为持久抗战提供物质支持(缓解边区经济困难);据材料“制定并颁布了《生产合作社组织办法纲要》”有利于推动边区治理体系的法制化、现代化;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陕甘宁边区盐业合作实践取得很大成效有利于提高中共的政治威望;据材料“边区工业(主要是手工业)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好的组织形式就是生产合作社”并结合所学三大改造的知识可得出为新中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后来,“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也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把它理解成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要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我们不仅要回顾历史、从纵向上对比十八大前后党心民意的变化,同时还要环顾世界、从横向上对比中国上行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下行衰弱的反差。通过这种对比不难发现,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来之不易。——摘编自石仲泉《新时代新理论新征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共同点,并简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答案〗(1)共同点:都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都具有人民性;都被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意义: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目标和任务;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自我革命。(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说明:持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在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顶住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在多个领域取得领先世界的科技创新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对比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20世纪40年代和21世纪初的中国。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材料“‘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也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把它理解成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可得出都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据材料“人民实践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都具有人民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被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要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可得出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确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目标和任务;据材料“我们不仅要回顾历史、从纵向上对比十八大前后党心民意的变化,同时还要环顾世界、从横向上对比中国上行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下行衰弱的反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自我革命。【小问2详析】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12年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史实就是列举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持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在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材料“从横向上对比中国上行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下行衰弱的反差”可得出顶住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在多个领域取得领先世界的科技创新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茶马古道遗迹材料二唐代,茶大规模传入朝鲜、日本,留唐僧人、学生及遣唐使不但知茶、饮茶、爱茶,还把茶籽带回国内种植。自16世纪起,经由来华传教士、水手、使臣、商人不断将茶叶知识、饮茶风俗、茶叶饮料、茶树茶籽传回欧洲。17世纪中叶,美洲殖民地荷属新阿姆斯特丹人最早饮茶。19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发展茶业,之后,又在非洲的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发展茶业。——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陶德臣《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途径与方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茶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

论题:茶叶是中外交往的重要媒介。闸述:中国是世界最早生产茶叶和饮茶的国家,并发展出一种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唐宋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向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时期,周边国家受到中国影响,如朝鲜、日本开始种茶、喝茶,且吸收中国的茶道。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深入,中国的茶经由传教士、商人、使臣等传入欧洲,让欧洲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新航路开辟后,伴随早期殖民扩张和经济文化交流,加之利润的吸引,茶叶成为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茶文化在欧洲广泛传播。与此同时,茶的种植向美洲、非洲扩展,中国茶文化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总之,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外交往的重要媒介。(“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的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题目要求“围绕茶的历史”,根据材料“贵州段”“茶大规模传入朝鲜、日本”“英国开始在印度发展茶业”,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论题为茶叶是中外交往的重要媒介。其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展开论述。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世界最早生产茶叶和饮茶的国家,并发展出一种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据材料二“唐代,茶大规模传入朝鲜、日本,留唐僧人、学生及遣唐使不但知茶、饮茶、爱茶,还把茶籽带回国内种植。”可知唐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向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时期,周边国家受到中国影响,如朝鲜、日本开始种茶、喝茶,且吸收中国的茶道。据材料二“自16世纪起,经由来华传教士、水手、使臣、商人不断将茶叶知识、饮茶风俗、茶叶饮料、茶树茶籽传回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深入,中国的茶经由传教士、商人、使臣等传入欧洲,让欧洲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新航路开辟后,伴随早期殖民扩张和经济文化交流,加之利润的吸引,茶叶成为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茶文化在欧洲广泛传播。据材料二“17世纪中叶,美洲殖民地荷属新阿姆斯特丹人最早饮茶。19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发展茶业,之后,又在非洲的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发展茶业。”可得出茶的种植向美洲、非洲扩展,中国茶文化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最后,总结归纳,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外交往的重要媒介。注意用词准确简洁,逻辑清晰明了,史论结合,完成表述。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觚”是行礼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为圆形,这样既增加了容量,又更加便于制作(如图1、图2所示)。后世文人却大多认为这一“改进”是“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这说明,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A.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 B.得益于铸造技术的进步C.揭开了礼崩乐坏的序幕 D.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春秋时期。根据材料“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为圆形,……‘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及所学可知,西周时期,青铜器被视为权力的象征。春秋后期,周王室日益衰微,青铜器的礼器功能弱化,实用功能增强,形成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在客观上适应了社会变革时期的要求,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与民间奢靡风气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青铜铸造技术进步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周王室进入春秋时期,就已经揭开了礼崩乐坏的序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东汉时期,弘农杨氏世传欧阳《尚书》学,其家族“四世三公”(四代人中均有人官至三公);世传孟氏《易》学的汝南袁氏,也在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级别的重臣。这可印证东汉时期()A.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B.选官标准发生异变C.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D.豪强地主开始崛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弘农杨氏世传《尚书》学,四代人中均有人官至三公;汝南袁氏世传孟氏《易》学,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级别的重臣,可见,他们因儒学而为高官,印证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受到重视,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两家世传儒学,家族中出重臣,不能说明选官标准变化,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两个家族出了一部分重臣,不能证明“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确定豪强地主这时开始崛起,而且杨氏、袁氏不是豪强地主,排除D项。故选A项。3.北朝末期,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令(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这一言论()A.肯定了江南开发的成果 B.显示了北朝社会向上的精神面貌C.偏离了政府的教化要求 D.着眼于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末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颜之推认为北方地区的家庭都能做到省俭节用,江南一带的风气奢侈,在节省方面多数比不上北方,显示了北朝社会向上的精神面貌,且家训具有教化作用,这一言论是在肯定北方的节用思想,B项正确;他批评江南一带的风气奢侈,不是肯定江南开发的成果,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社会风气,不是为了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B项。4.如表所示为唐太宗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亲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唐太宗()时间和亲对象宗室女子贞观初年东突厥贵族阿史那忠定襄县主贞观六年(632年)铁勒别部酋长契宓何力临洮县主东突厥处罗可汗之子阿史那社尔街阳长公主贞观十年(636年)吐谷浑可汗诺曷钵弘化公主贞观十四年(640年)吐蕃赞普松费干布文成公主贞观十六年(642年)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新兴公主贞观末年(649年)突厥酋长执失思力九江公主注:“县主”亦称“县公主”,东汉时为皇帝之女的封号,隋唐时部分王女亦有此封号。A.最终平息边疆地区纷争 B.在外交立场上相对软弱C.注重笼络少数民族上层 D.受到草原各族人民拥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唐太宗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亲情况”可知,唐太宗时期,通过和亲的方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联系,体现了唐王朝对少数民族首领的笼络策略,C项正确;和亲措施并未完全平息边疆地区的纷争,选项表述有误,排除A项;和亲政策并不是中原王朝外交软弱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唐太宗受到草原各族人民拥戴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5.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组太学,推行“三舍法”,按照学生的文化程度,分舍(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开展教学。升入上舍的学生,学习两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王安石此举()A.打击了儒生的学习热情 B.矫正了科举制度的弊病C.意在提升官员文化素质 D.使改革派迅速受到重用〖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王安石改组太学,推行‘三舍法’,……升入上舍的学生,学习两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可知,王安石通过改组太学的方式推动了科举和教育的发展,使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直接授官的机会,说明此举意在提升官员的文化素质,C项正确;王安石此举有利于激发儒生的学习热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王安石对科举制弊端的矫正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统治者迅速重用改革派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6.明末清初,太仓人吴伟业在《木棉(棉花)吟序》中说:“嘉定、太仓、上海境俱三分宜稻,七分宜木棉。”康熙时期的《嘉定县志》记载,嘉定一带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民户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由此推断,明末清初嘉定县()A.弃农经商成为当地居民的首要选择 B.家庭棉纺织业普遍得到发展C.经营土地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D.农产品价格呈现下降的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明末清初嘉定县经济作物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九稻一”“民户专种棉花不种稻米”,说明家庭棉纺织业普遍得到发展,对原料棉花的需求增加,B项正确;材料体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但不能说明弃农经商成为当地居民的首要选择,排除A项;无论种棉花还是稻米都属于经营土地,排除C项;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能说明农产品价格下降,排除D项。故选B项。7.一位在1793年访问中国的英国使臣对当时的中国倍感疑惑,在他看来,中国已经到了必须雇佣外国人来订正历法和照料钟表的地步,达官贵人也对每年收到各种各样欧洲精巧机械趋之若鹜,但中国人却仍然认定域外民族与中国人相比都是野蛮人。这位使臣的“疑惑”()A.充斥着欧洲人的傲慢与偏见 B.折射出清朝盛世背后的危机C.隐含了扩大对华侵略的企图 D.表明闭关自守政策漏洞百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中使臣的“疑惑”是中国对西方的先进技术感到惊叹,但仍然认定西方人是野蛮人,说明当时中国人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折射出清朝盛世背后的危机,B项正确;使臣的认识是客观的,不是傲慢与偏见,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扩大对华侵略,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中国人的思想态度,不能表明闭关自守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8.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今后的中外文书往来,必须用英文(或法文)书写,并设立三年的“过渡期”,期间“暂时仍以汉文配送”。1862—1864年,清廷以海关税收的三成为经费,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开办“译员学校”。由此可知,清政府()A.竭力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B.开始受到国际法的约束C.被动接受屈辱外交现实 D.对列强的依赖大大加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58年至186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今后的中外文书往来,必须用英文(或法文)书写,……1862—1864年,清廷以海关税收的三成为经费,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开办‘译员学校’。”及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通过设立译员学校的方式培养新式翻译人才,逐渐接受了列强对华的屈辱外交要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清王朝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并不是竭力抵制,排除A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就已经逐渐受到了国际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清王朝对列强的依赖程度,选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9.1900年前后,梁启超发表《新民说》《爱国论》《中国积弱溯源论》等文章,感叹在中国数千年“德育”之下,国民“欲为本群本国之公利公益有所尽力者,彼曲士贱儒,动辄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偏义”,将国民排除于公事之外,而使得“国民益不知公德为何物”。梁启超这番言论意在()A.抨击封建教育的虚伪说教 B.为民主革命提供理论支撑C.剖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源 D.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00年前后的中国。根据材料“感叹在中国数千年‘德育’之下,……将国民排除于公事之外,而使得‘国民益不知公德为何物’。”可知,梁启超认为国民在儒家道德教育的影响下缺乏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参与,说明其意在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梁启超对封建教育的抨击,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梁启超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的相关论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源,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1911年12月24日,南北和谈一度陷入僵局,《神州日报》发表了名为《倒行逆施》的漫画(如图所示):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此漫画反映出()A.中国民主政治道路艰难 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C.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 D.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及所学可知,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行为不得人心,国人为维护民主共和成果,群起反抗,但反抗活动遭遇困难,这说明了中国民主政治道路的艰难,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在破坏辛亥革命成果,无法得出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11.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吾国人学术思想不进步之重大原因,乃在持论笼统,与辨理之不明。”后来,他又说:“我们中国学术文化不发达,就坏在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当时还有人提出废儒学、灭道教、废汉字的学术主张。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B.以“尊孔复古”逆流为主要斗争对象C.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想 D.为国内学术的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陈独秀提出学术文化不发达原因是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还有人提出废儒学、灭道教、废汉字的学术主张,这些表明新文化运动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A项正确;“尊孔复古”逆流是新文化运动的原因之一,材料不能证明它是主要斗争对象,排除B项;据所学,历史虚无主义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材料中信息是批判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排除C项;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不能指明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12.湖北女子师范学校创办于1906年,后收归官办,到1921年前后,学校几乎成了“一座女子修道院”。1922年,一场由和共青团领导的学生运动在此爆发,最后迫使女师校长辞职,震撼了武汉三镇。材料最适于说明当时()A.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B.男女平等原则的落实C.民间教育发展艰难 D.中共组织力量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和共青团领导学生运动,促使湖北女子师范学校发生变革,说明当时中共组织力量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中共组织力量的影响,没有强调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男女平等,排除B项;据材料“湖北女子师范学校创办于1906年,后收归官办”可知,不是民间教育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3.1938年4月初,国民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规定战时经济以军事为中心,政府管理进出口货物,实施物品平价制度;通过《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明确供应前方作战物资是当前生产事业第一任务。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规定抗战时期实施“统制经济”。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 B.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C.国民政府坚持持久防御作战 D.日本开始推行全面侵华战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193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抗战时期,国民党规定战时经济以军事为中心,实施“统制经济”,明确供应前方作战物资是当前生产事业的第一任务,说明国民政府坚持持久防御作战,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无法得知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排除B项;日本早在1937年7月就开始推行全面侵华战略,排除D项。故选C项。14.1948年12月,中共华北财经委员会设想,新中国成立后“在适当条件下监督资本家,使资本家为国家服务”的制度是“十分接近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出租制、加工制、定货制、合营制等”。这些设想()A.指导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B.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要求C.顺应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D.具有扩大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4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在适当条件下监督资本家,使资本家为国家服务’”“十分接近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出租制、加工制、定货制、合营制等”及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题干信息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情况,B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年至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它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广泛的政治联盟。材料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资本家为国家服务的相关信息,与扩大革命统一战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公告,宣布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驻兵权”,收回美、法、荷三国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及地产。同年6月和9月,天津和上海市军管会也先后收回或征用了法国的兵营地产。这些措施()A.埋下了矛盾冲突的隐患 B.为外交打开了全新的局面C.彰显新中国的国家意志 D.彻底洗刷中国近代的屈辱〖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公告,宣布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驻兵权’,收回美、法、荷三国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及地产。”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收回了北京市内帝国主义兵营的占地,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否认列强的在华特权,彰显了主权独立的国家意志,C项正确;这些措施旨在维护新中国的领土主权,并不是埋下矛盾冲突的隐患,排除A项;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恶化了新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外交关系,并未打开全新的外交局面,排除B项;这些措施并未彻底洗刷中国近代的屈辱,例如香港、澳门等问题在当时并未得到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仍然在中国拥有其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16.1984年9月,政商学界共300多人参与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围绕价格、外贸、金融、城市化等经济议题展开激烈争论。会后,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被吸纳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这可以反映当时()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 B.干部年轻化、专业化政策的大力推行C.科技发展领域的拨乱反正 D.知识分子群体参与改革开放的热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8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84年9月,政商学界共300多人参与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被吸纳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中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经济议题的讨论,并且主动参与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中,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对经济建设的热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大力推行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熙年间,清廷重新统一台湾后,并没有戮杀郑氏。鉴于投降官兵的顾虑,施琅上书建议朝廷就地安置,获准。面对朝廷对是否在台湾驻军的分歧,施琅等人则以实际调查为依据,提醒朝廷重视台湾的地位,这为康熙帝最终决定让清军留守台湾起了关键的作用。清廷在台湾设立府、县机构之后,又适时地采纳地方官员的意见,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加上此时海禁解除,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使得妈祖信仰(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妈祖为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摘编自陈丽萍《施琅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及其时代价值》材料二明末清初,妈祖信仰随着闽粤移民横渡台湾海峡,其后不久便在台湾落地生根,民间各地妈祖庙不断涌现。妈祖信仰与妈祖庙逐渐成为地方凝聚不同姓氏和族群的纽带,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以祭祀妈祖为中心的地方“祭祀圈”。各祭祀圈大小不等,包括“部落性、村落性与全镇性等不同的层次”;在同一祭祀圈内,民众有着共同的神明信仰、祭祀活动、组织和经费等。——摘编自宋建晓《台湾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发展研究:基于乡村治理视野》(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时期清廷治理台湾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妈祖信仰在台湾地区得到传播的影响。〖答案〗(1)举措:收编及遣散地方武装,命清军长期驻守;设置府、县等地方行政机构(设置隶属福建省的一府三县);放松海禁及居民往来海峡两岸的限制。背景:明朝残余势力基本被平定(大一统局面基本得到重建);西方殖民势力威胁沿海地区安全;海峡两岸具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基础;东南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2)影响:推动了台湾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海峡两岸的民族交融;强化了两岸统一的精神纽带;促进了东南沿海海洋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赴台移民安居乐业。〖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举措,据材料一“施琅上书建议朝廷就地安置,获准”“康熙帝最终决定让清军留守台湾起了关键的作用”可得出收编及遣散地方武装,命清军长期驻守;据材料一“清廷在台湾设立府、县机构之后,又适时地采纳地方官员的意见,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可得出设置府、县等地方行政机构(设置隶属福建省的一府三县);据材料一“海禁解除,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可得出放松海禁及居民往来海峡两岸的限制。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一“康熙年间,清廷重新统一台湾后”可得出明朝残余势力基本被平定(大一统局面基本得到重建);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殖民势力威胁沿海地区安全;据材料一“使得妈祖信仰(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妈祖为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可得出海峡两岸具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基础;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南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二“妈祖信仰与妈祖庙逐渐成为地方凝聚不同姓氏和族群的纽带”可得出有利于海峡两岸的民族交融;据材料二“明末清初,妈祖信仰随着闽粤移民横渡台湾海峡,其后不久便在台湾落地生根,民间各地妈祖庙不断涌现”可得出强化了两岸统一的精神纽带;据材料二“妈祖信仰随着闽粤移民横渡台湾海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促进了东南沿海海洋事业的发展;据材料二“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以祭祀妈祖为中心的地方‘祭祀圈’。各祭祀圈大小不等,包括‘部落性、村落性与全镇性等不同的层次’;在同一祭祀圈内,民众有着共同的神明信仰、祭祀活动、组织和经费等。”可得出有利于赴台移民安居乐业,推动了台湾地区的开发。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就注意到当时湖南农民为买盐组织合作社的有很多,指出“合作社,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确是农民所需要的”。全面抗战爆发前,陕甘宁边区的盐田均由盐田主(盐坝主)经营,全部由个体生产,有的采取租佃制度。1940年,中共研究认定,边区工业(主要是手工业)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好的组织形式就是生产合作社,边区政府据此制定并颁布了《生产合作社组织办法纲要》。1942年10月,合作制经济成为边区经济发展大力推广的模式,组织盐民互助合作成为边区生产食盐的重要措施。合作制经济在盐业生产中的体现,归根结底是将个体生产变为集体生产,“是把小农个体经济所具有的分散微弱的生产因素结合起来,变成较集中强大的因素,从而扩大了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由此得到提高,如盐坝数增多,盐产量增加,盐质提高,劳动力相对节约,等等。陕甘宁边区的食盐产量从1942年的27.16万驮突增到1943年的52万驮。——摘编自胡杨《陕甘宁边区盐业发展中的合作制实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推广盐业合作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盐业合作实践的历史作用。〖答案〗(1)原因:边区既有盐业生产组织方式总体落后;陕甘宁边区成为敌后抗战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的包围、封锁;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中共对大革命以来的合作社建设经验的总结。(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历史作用:扩大了边区盐业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为持久抗战提供物质支持(缓解边区经济困难)有利于推动边区治理体系的法制化、现代化;有利于提高中共的政治威望;为新中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陕甘宁边区的盐田均由盐田主(盐坝主)经营,全部由个体生产,有的采取租佃制度”“是把小农个体经济所具有的分散微弱的生产因素结合起来,变成较集中强大的因素,从而扩大了生产规模”可得出边区既有盐业生产组织方式总体落后;据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成为敌后抗战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的包围、封锁,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据材料“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就注意到当时湖南农民为买盐组织合作社的有很多”“合作制经济在盐业生产中的体现,归根结底是将个体生产变为集体生产”可得出中共对大革命以来的合作社建设经验的总结。【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生产效率由此得到提高,如盐坝数增多,盐产量增加,盐质提高,劳动力相对节约”可得出扩大了边区盐业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据材料“合作制经济成为边区经济发展大力推广的模式”并结合抗战时期的知识可得出有利于为持久抗战提供物质支持(缓解边区经济困难);据材料“制定并颁布了《生产合作社组织办法纲要》”有利于推动边区治理体系的法制化、现代化;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陕甘宁边区盐业合作实践取得很大成效有利于提高中共的政治威望;据材料“边区工业(主要是手工业)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好的组织形式就是生产合作社”并结合所学三大改造的知识可得出为新中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后来,“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也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把它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