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北辛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时期,被命名为“北辛文化”(公元前5400年至前4400年),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两侧一带。对北辛文化解读,正确的是()A.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B.人们生活以采集为主C.已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D.居民已从事原始农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北辛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时期,被命名为“北辛文化”(公元前5400年至前4400年)”可知,距今大约公元前5400年至前4400年是处于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步稳定,D项正确;打制方法制作石器是在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人们生活以采集为主,是在旧石器时代,排除B项;出现社会贫富分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2.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文化遗存发现了成堆的稻谷、谷壳、稻秆,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发掘出的夹碳黑陶则是掺有碎叶、稻壳的陶土烧制而成;该遗存还发现了成排颇具工艺的卯榫结构的木构建筑。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A.人们生活逐渐稳定 B.良渚文化已经初具规模C.稻粟种植开始出现 D.居民财富分化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突出强调河姆渡遗址有厚实的谷类作物遗存,有结构复杂的木构建筑,这些都说明此地当时的居民定居性比较强,A项正确;良渚文化与河姆渡文化不属于同一时代,排除B项;粟的种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居民财富分化出现的时间晚于河姆渡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3.考古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都城规模较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化也比较明显。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C.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 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答案〗A〖解析〗各种礼器和阶级分化的出现是早期国家的特征,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A项正确;“健全”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当时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4.下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发掘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B《周易》中记载黄帝教民种植五谷西周出现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C良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D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世界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云南境内发掘出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可以得出“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A项正确;《周易》中记载“神农”而非“黄帝”教民种植五谷,并且其中没有提到“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项错误;良渚遗址分布在浙江一带,属于太湖流域,其发现的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不能说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C项错误;世界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是西亚的楔形文字,不是中国的甲骨文,D项错误。5.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可知该学者认为秦朝的没有采取分封制是正确的,肯定了郡县制的意义,C项正确;秦朝的统一并非得益于实质性改革,是多重因素导致的,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这说明当时()A.政府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B.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C.国家为开拓疆域进行准备 D.商人经商环境较为宽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又置平准官于京师”“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均输平准政策,有利于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平抑物价,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反映了政府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开拓疆域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打击了富商大贾势力,说明汉武帝时期采取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7.下面是西汉酷吏的迁转、官职表酷吏名升迁事由官职宁成长安左右宗室多犯法,宁治之武帝即位,迁为内史尹齐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上以为能迁为关内都尉、中尉义纵以案捕太后外孙脩成君,上以为能迁长陵及长安令从上表可知,汉代酷吏的设置A.源于汉初的混乱 B.削弱了宗亲贵族的影响C.打击了诸侯势力 D.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答案〗B〖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汉代酷吏因其敢于惩治违法的皇室宗亲而得到皇帝的赏识,且受到重用。据此可知,汉代酷吏削弱了宗亲贵族的影响,B项正确;汉初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因此排除A、C两项;汉武帝设立刺史,负责对辖区内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排除D项。故选B项。8.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了以下西汉的史实,政治上:“推恩令”、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经济上:货币官铸、盐铁官营;思想上:“尊崇儒术”、五经博士。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实行郡国并行 B.巩固中央集权C.开拓边疆地区 D.确立儒学独尊〖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和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过盐铁官营政策解决了王国割据的经济基础问题;通过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统一,因此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加强、巩固中央集权,B选项符合题意;郡国并行制是在汉初推行的,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是为解决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A选项排除;材料与开拓边疆地区无关,C选项排除;儒学独尊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D选项排除。9.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颁布告缗令,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此后朝廷没收资产“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汉武帝实行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A.完善中央集权 B.削弱诸侯势力 C.缓和土地兼并 D.增加政府收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政府收入,实行算缗告缗制度。算缗是国家向商人征收一种财产税;告缗是当时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汉武帝的这一政策打击了偷税漏税行为,增加了政府的收入,D项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汉武帝为削弱诸侯势力颁布了推恩令,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缓和土地兼并,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表为3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三大区域经济。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以许洛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区域二以建业、扬州等地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三以益州、成都为中心的巴蜀区域经济A.政权鼎立 B.人口迁移 C.民族交融 D.江南开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3世纪中期中国”“以许洛为中心”“以建业、扬州等地为中心”“以益州、成都为中心”可知,该时期处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政权鼎立导致出现三大区域经济,A项正确;三大区域经济出现主要原因是政权鼎立,人口迁移、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11.《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221年)“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农抑商 B.少数民族内迁C.政权更替频繁 D.货币外流严重〖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以谷帛为市”“以物易物”体现了商业的萎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频繁,社会动荡,极大地影响了商业的发展,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非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特有,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只是社会动乱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货币外流与商业萎缩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2.《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 B.导致了政区的调整C.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 D.缘于北方移民南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及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唐朝中期,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农业产量的大幅提高,其直接原因是农业生产方面的因素,而不是政区调整,排除B项;《史记》所说的汉代和南朝时期,江南自然条件都优越,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蓬勃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农产品和手工工业品日益丰富,商品流通范围逐步扩大,流入市场的产品日益增多,还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富商大贾。——摘编自李生《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城逐渐成为重要的商品中心,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功能也开始显现。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各地都市的崛起,以及遍布“百郡千邑”的“市邑”,为社会增添了数以万计的城镇平民,也为城市平民和农村人口提供了经商的便利条件。春秋战国时期以富商大贾作为经典化身的商人资本,集聚大量的货币财富,“家聚千金”“赀拟王公”者比比皆是。——摘编自陈朝云《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及评价》材料三汉初郡国并行制最大的弊病就是诸侯国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央皇权产生矛盾,并对皇权和国家统一构成威胁。汉文帝接受贾谊的《治安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采取了诸如将齐国一分为七、把淮南国一分为三的措施。汉景帝又接受晁错的建议“削藩”,用战争方式平息了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的叛乱。——《读史笔记》材料四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描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汉初“郡国并行”所引发的最大弊端是什么?文帝与景帝用什么方法解决之?最终哪位皇帝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表现:商品流通区域扩大;商品数量增多;专业化富商大贾出现且增多;具有商业功能的城市兴起;市场贸易分工细致;众多“市邑”兴起;城镇平民和农民参与经商。(2)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城市的发展;金属货币的大量使用;交通事业的发展。(3)弊端: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强,威胁中央集权。

解决方法:文帝采用拆分诸侯国的方法,景帝采用战争的方式。

皇帝及方法:汉武帝采用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使得王国问题得以解决。(4)积极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表现:据材料“商品流通范围逐步扩大”得出商品流通区域扩大;据材料“流入市场的产品日益增多”得出商品数量增多;据材料“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富商大贾”得出专业化富商大贾出现且增多;据材料“各国都城逐渐成为重要的商品中心,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功能也开始显现”得出具有商业功能的城市兴起;据材料“城市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得出市场贸易分工细致;据材料“遍布‘百郡千邑’的‘市邑’”得出众多“市邑”兴起;据材料“为城市平民和农村人口提供了经商的便利条件”得出城镇平民和农民参与经商。【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原因:据材料“农产品和手工工业品日益丰富”得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据材料“专业化的富商大贾”“城市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得出社会分工的扩大;据材料“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功能也开始显现”得出城市的发展;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金属货币大量使用;结合所学,交通事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小问3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弊端:据材料“汉初郡国并行制最大的弊病就是诸侯国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央皇权产生矛盾,并对皇权和国家统一构成威胁”得出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强,威胁中央集权。解决方法:据材料“汉文帝……采取了诸如将齐国一分为七、把淮南国一分为三的措施”得出文帝采用拆分诸侯国的方法;据材料“汉景帝……用战争方式平息了……七国的叛乱”得出景帝采用战争的方式。皇帝及方法:结合所学,汉武帝采用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使得王国问题得以解决。【小问4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积极作用:据材料“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得出促进民族融合;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北辛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时期,被命名为“北辛文化”(公元前5400年至前4400年),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两侧一带。对北辛文化解读,正确的是()A.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B.人们生活以采集为主C.已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D.居民已从事原始农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北辛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时期,被命名为“北辛文化”(公元前5400年至前4400年)”可知,距今大约公元前5400年至前4400年是处于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步稳定,D项正确;打制方法制作石器是在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人们生活以采集为主,是在旧石器时代,排除B项;出现社会贫富分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2.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文化遗存发现了成堆的稻谷、谷壳、稻秆,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发掘出的夹碳黑陶则是掺有碎叶、稻壳的陶土烧制而成;该遗存还发现了成排颇具工艺的卯榫结构的木构建筑。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A.人们生活逐渐稳定 B.良渚文化已经初具规模C.稻粟种植开始出现 D.居民财富分化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突出强调河姆渡遗址有厚实的谷类作物遗存,有结构复杂的木构建筑,这些都说明此地当时的居民定居性比较强,A项正确;良渚文化与河姆渡文化不属于同一时代,排除B项;粟的种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居民财富分化出现的时间晚于河姆渡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3.考古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都城规模较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化也比较明显。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C.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 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答案〗A〖解析〗各种礼器和阶级分化的出现是早期国家的特征,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A项正确;“健全”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当时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4.下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发掘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B《周易》中记载黄帝教民种植五谷西周出现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C良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D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世界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云南境内发掘出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可以得出“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A项正确;《周易》中记载“神农”而非“黄帝”教民种植五谷,并且其中没有提到“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项错误;良渚遗址分布在浙江一带,属于太湖流域,其发现的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不能说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C项错误;世界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是西亚的楔形文字,不是中国的甲骨文,D项错误。5.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可知该学者认为秦朝的没有采取分封制是正确的,肯定了郡县制的意义,C项正确;秦朝的统一并非得益于实质性改革,是多重因素导致的,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这说明当时()A.政府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B.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C.国家为开拓疆域进行准备 D.商人经商环境较为宽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在郡国设均输官”“又置平准官于京师”“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均输平准政策,有利于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平抑物价,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反映了政府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央对地方管控的加强,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开拓疆域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打击了富商大贾势力,说明汉武帝时期采取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7.下面是西汉酷吏的迁转、官职表酷吏名升迁事由官职宁成长安左右宗室多犯法,宁治之武帝即位,迁为内史尹齐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上以为能迁为关内都尉、中尉义纵以案捕太后外孙脩成君,上以为能迁长陵及长安令从上表可知,汉代酷吏的设置A.源于汉初的混乱 B.削弱了宗亲贵族的影响C.打击了诸侯势力 D.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答案〗B〖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汉代酷吏因其敢于惩治违法的皇室宗亲而得到皇帝的赏识,且受到重用。据此可知,汉代酷吏削弱了宗亲贵族的影响,B项正确;汉初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因此排除A、C两项;汉武帝设立刺史,负责对辖区内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排除D项。故选B项。8.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了以下西汉的史实,政治上:“推恩令”、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经济上:货币官铸、盐铁官营;思想上:“尊崇儒术”、五经博士。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实行郡国并行 B.巩固中央集权C.开拓边疆地区 D.确立儒学独尊〖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和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过盐铁官营政策解决了王国割据的经济基础问题;通过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统一,因此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加强、巩固中央集权,B选项符合题意;郡国并行制是在汉初推行的,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是为解决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A选项排除;材料与开拓边疆地区无关,C选项排除;儒学独尊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D选项排除。9.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颁布告缗令,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此后朝廷没收资产“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汉武帝实行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A.完善中央集权 B.削弱诸侯势力 C.缓和土地兼并 D.增加政府收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政府收入,实行算缗告缗制度。算缗是国家向商人征收一种财产税;告缗是当时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汉武帝的这一政策打击了偷税漏税行为,增加了政府的收入,D项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汉武帝为削弱诸侯势力颁布了推恩令,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缓和土地兼并,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表为3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三大区域经济。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以许洛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区域二以建业、扬州等地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三以益州、成都为中心的巴蜀区域经济A.政权鼎立 B.人口迁移 C.民族交融 D.江南开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3世纪中期中国”“以许洛为中心”“以建业、扬州等地为中心”“以益州、成都为中心”可知,该时期处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政权鼎立导致出现三大区域经济,A项正确;三大区域经济出现主要原因是政权鼎立,人口迁移、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11.《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221年)“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农抑商 B.少数民族内迁C.政权更替频繁 D.货币外流严重〖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以谷帛为市”“以物易物”体现了商业的萎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频繁,社会动荡,极大地影响了商业的发展,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非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特有,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只是社会动乱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货币外流与商业萎缩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2.《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 B.导致了政区的调整C.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 D.缘于北方移民南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及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唐朝中期,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农业产量的大幅提高,其直接原因是农业生产方面的因素,而不是政区调整,排除B项;《史记》所说的汉代和南朝时期,江南自然条件都优越,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蓬勃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农产品和手工工业品日益丰富,商品流通范围逐步扩大,流入市场的产品日益增多,还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富商大贾。——摘编自李生《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城逐渐成为重要的商品中心,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功能也开始显现。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各地都市的崛起,以及遍布“百郡千邑”的“市邑”,为社会增添了数以万计的城镇平民,也为城市平民和农村人口提供了经商的便利条件。春秋战国时期以富商大贾作为经典化身的商人资本,集聚大量的货币财富,“家聚千金”“赀拟王公”者比比皆是。——摘编自陈朝云《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及评价》材料三汉初郡国并行制最大的弊病就是诸侯国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央皇权产生矛盾,并对皇权和国家统一构成威胁。汉文帝接受贾谊的《治安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采取了诸如将齐国一分为七、把淮南国一分为三的措施。汉景帝又接受晁错的建议“削藩”,用战争方式平息了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的叛乱。——《读史笔记》材料四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描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汉初“郡国并行”所引发的最大弊端是什么?文帝与景帝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