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2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2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2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2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古诗词鉴赏(解析版)1.(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野望》和《春望》,完成下面小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登高怀远,所登之地,所登之时皆含情感。《野望》中,诗人王绩首联便点出了“望”的时间是①_______,地点在“②________”,流露出自己欲从田园中寻求慰藉而不得的孤寂之情;而杜甫的《春望》在题目即点出了“望”的时间,但整首诗找不到“望”的确切地点,意在表明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诗人③____________之感。8.阅读画线诗句,从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选择:_________画面:_________________【答案】傍晚或薄暮东皋无家可归、孤苦无依、无立椎之地、百姓流离失所(意思对即可。)选择:“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夕阳的余晖下,牧人紧锣密鼓地迈着脚步,“嘚嘚”地吆喝着浑身滚圆的小牛犊,带着知足的笑意归来;风尘仆仆的猎人,脸上热情洋溢,骑在马背上。身后是一天收获的猎物,选择:“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家动荡,杜甫一直颠沛流离。他思家、忧国无计可施,一天天地着急,整日挠头沉思,本已早白的头发日渐脱落,短短的几天,头发就所剩无几。长长的发簪显露于外,简直要掉下来。【解析】7.①②“东皋薄暮望”意为: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其中的“东皋”点明了望的地点,“薄暮”点明了时间。③考查赏析作者情感。联系写作背景可知,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全诗找不到望的具体地点,意在表明作者的被囚长安时的孤苦无依,无家可归之感。也通过自己的遭遇,暗含了百姓流离失之感。8.考查描绘诗中画面。开放类试题,在尊重诗句原意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地语言描绘即可。如“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犊回来。猎人打猎归来,马上驮着猎物,收获颇丰,他们的脸上都是笑意。“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掉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2.(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饮酒(其五)》和《山中问答》,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注:①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6.这两首诗都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相融相契的美妙,语言简淡,情味隽永。其中,《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一词和《山中问答》中的“__________”字都直接写出了诗人栖身于自然之中的恬然自适。7.“山”是许多文人笔下的诗意栖居地,比如《饮酒(其五)》中的“南山”和《山中问答》中的“碧山”。下列诗句中的“山”也有此含义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8.《饮酒(其五)》中的“飞鸟相与还”和《山中问答》中的“桃花流水窅然去”都富于动态美,请从这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答案】6.悠然闲7.B8.示例一:“飞鸟相与还”这句诗写出鸟儿相伴着飞回巢穴的画面,“相与还”写出了鸟儿结伴归巢的温馨美好,富有动态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沉醉。示例二:“桃花流水窅然去”这句诗写出花随流水,窅然远逝的画面,“去”字写出桃花流水的自然流动之美,富有动态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山中景色的喜爱和沉醉。【解析】6.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抓住重点“写出了诗人栖身于自然之中的恬然自适”即可。“悠然见南山”意为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故第一空填“悠然”;“笑而不答心自闲”意为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故第二空填“闲”。7.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饮酒(其五)》中的“南山”和《山中问答》中的“碧山”都是诗人笔下的诗意栖居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悠然的心境。A.客路青山外: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与例句不符;B.空山新雨后: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写出了诗人居住之地的秋景,与例句相符;C.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诗人此时身处巴蜀之地,思念北方的亲人,与例句不符;D.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写的是木兰奔赴战场途中听不到父母的呼唤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与例句不符;故选B。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注意题目要求“富于动态美”,任选一句分析即可。赏析诗句的动态美,可先翻译句子,再结合动词分析表达效果,最后分析作者感情。示例一:飞鸟相与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描绘出一幅日落时分,众鸟成群结队从远处飞回的画面。其中“相与还”一词别有意味,“相与”,一起,鸟儿们一起归巢让这幅画面显得格外温馨美好。诗人通过写自己在晚霞的辉映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的所见之景,表现了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示例二:桃花流水窅然去: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描绘出一幅微风拂过,桃花飘落水中又随着流水流向远方的画面。“去”,离开,这个词让桃花流水极富流动美、动态美。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3.(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8.这首诗的前两联以“国破”二字起笔,紧扣“望”字,由远及近地描写景物,写出了长安城①____的景象特点,表达了诗人②___________之情。9.请你从这首诗的后两联中任选一联进行赏析。示例一:颈联“烽火连三月”表明了战事长久,“家书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家书的珍贵。此联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示例二: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举手“搔”头,意欲解愁,可是搔头解愁愁更愁,稀疏短发,几不胜簪。此联不仅写出了诗人的衰老,也传达了诗人忧国、悲己、思亲之情。【答案】杜甫肃杀凄凉忧国伤时示例一:颈联“烽火连三月”表明了战事长久,“家书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家书的珍贵。此联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示例二:尾联“白头搔更短”中“搔”字细写了诗人因愁挠头的动作;“浑欲不胜簪”中“不胜”一词写出了诗人白发疏短,难以别簪。此联借诗人的衰老形象,表达诗人忧国伤时、思亲悲己之情。【解析】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8.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思是: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因“国破”而“草木深”,繁华的城内如今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表现了长安城肃杀荒芜(凄凉破败)的景象特点;诗人寓情于景,睹物伤感,诗人忧国伤时,悲从中来,表现了强烈的国破家亡之痛。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在此指安史之乱的战火,“烽火连三月”直言战事之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此时能够传达报平安的“家书”就显得弥足珍贵,“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渴望得到家书以解对家人的思念。此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搔”为动词,表现了诗人因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才不知不觉搔首徘徊。“不胜”意思是:受不住,不能;写诗人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借助诗人衰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心系国事,不禁伤时忧国的情怀,思亲之切,感叹自身命途多舛的悲伤。4.(上海市普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中的“日夕”指的是。(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对归田后的寂静空旷感到无奈。B.诗人自问自答,指出心闲志远,自然就会远离喧嚣扰攘。C.诗人写梦中景物,精雕细琢,细腻描事,体现独特神韵。D.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虽然满心神往,但又倍感失落迷茫。【答案】(1)傍晚。(2)B【解析】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1)本题考查对诗中词语的理解。“山气日夕佳”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日夕:傍晚。(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A.有误,“感到无奈”理解有误,诗人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表现了一种摆脱世俗的惬意;B.正确;C.有误,“写梦中景物”理解有误,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都是实景,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再有“精雕细琢,细腻描摹”理解有误,陶渊明诗的风格是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两字以概其诗风;D.有误,“又倍感失落迷茫'理解有误。诗人面对自然美景,表达了自己的从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故选:B。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5.(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列对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A.诗歌第三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秋天塞外漫天呜呜的号角声,格调悲壮,意境苍凉。B.诗中“半卷红旗”写敌军趁夜偷袭守军之状,“霜重”“鼓寒”更加剧悲凉的氛围。C.最后两句运用典故抒写全体官军将士的心愿,表达了他们忘身报国的情怀。D.诗歌构思大胆,诗人以浓艳的色彩、奇异的画面描写战争场面,颇有震撼力。【答案】B【解析】《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本题考查内容赏析。ACD.正确;B.有误,诗中“半卷红旗”写的是部队夜袭敌军,不是敌军趁夜偷袭守军。故选:B。6.(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题赵次山鱼乐堂[南宋]戴复古①圉圉②洋洋各自由,或行或舞或沉浮。观鱼未必知鱼乐,政恐清波照白头。休结网,莫垂钩。机心一露使鱼愁。终知不是池中物,掉尾江湖汗漫③游。(选自《全宋词》,中华书局2018年版)[注释]①戴复古:曾从陆游学诗,一生不仕,浪游江湖。②圉圉(yǔ):被困而不得舒展的样子。③汗漫:辽阔无边。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词牌名是“鹧鸪天”,全词抒写了词人在赵次山鱼乐堂观赏游鱼的所见所感。B.上片“或行或舞或沉浮”以轻快活泼的笔调,描绘了鱼在水中潜游沉浮的自由姿态。C.下片“休结网,莫垂钩”抒发由观鱼引发的感慨,流露出希望物我和谐相处的态度。D.“机心”指机巧功利之心。词人将人的功利之心与鱼的快乐作对比,暗含自怨之意。6.理解下片中的画线句。【答案】D这句话意思是池塘里的鱼最终会发现浅水不适合自己生存,于是向辽阔无边的江湖中遨游;也喻指诗人自己不愿被官场及名利束缚,渴望在广阔的天地中追寻自由;又指赵次山非池中物,含有赞美祝福之意。【解析】5.本题考查词的理解和分析。D.“机心”指结网、垂钩等捕鱼的方法。词人将鱼的快乐与人对鱼的暗害形成对比,暗含着鱼看似快乐的生存环境却充满着危机之意。本项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6.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终知不是池中物,掉尾江湖汗漫游”,意思是:鱼最终发现这清浅的池塘不适合自己生存,于是转头向辽阔无边的江湖中游去。词句表面是写鱼,实际上是作者的想法,属于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鱼被困浅池中不得舒展,而且还时有被人结网垂钩而丧失生命的危险,因此不如到远离人间的江湖中遨游自由自在。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充满束缚限制,并且危机四伏的官场的厌恶之情,渴望到广阔自由的天地里去享受舒适闲散的生活。另一层意思是对鱼乐堂主人赵次山的赞美祝愿,作者认为赵次山不是久困浅池的小鱼,必有化龙腾飞的一天。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7.(广东省广州市荡湾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描绘了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画面。(2)表达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作者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情感。【解析】(1)考查描绘句中画面。开放类试题,在尊重句子原意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如: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2)考查赏析作者感情。“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逍遥游》中的句子“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说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对风的烘托描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高远志向,要如同大鹏一样乘风高飞,实现人生的理想,胆气豪迈,境界高远。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一句又是作者的想象,借用大鹏乘飞扶摇直上和“三山”的典故,“三山”是传说中的海上三座仙山,表现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8.(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诗词赏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宋]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凤吹急雨,破纸盲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①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①归来:指淳熙八年(1181年)冬被劾落职归隐。4.两首词都提到了梦,李词中的“谩”字和辛词中“_______”字,都表明了词人的梦境被现实所击破。5.梦是痛苦现实的写意,又是美好理想的寄托。两首词虽都提到了梦。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具体分析。【答案】觉①李清照的词: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②辛弃疾的词:壮志难酬,但壮心不已。【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炼字艺术手法的掌握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把握重点诗句和作品主旨的基础上作答。“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意思是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秋宵梦觉”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醒后犹自流连梦境,故“觉”字表明了词人的梦境被现实所击破。5.本题考查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嗟”,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上片“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中“饥鼠、蝙蝠、松风吹急雨”等词写出博山王氏庵夜晚风雨突来,居住环境恶劣,以此来衬托诗人内心的落寞,孤寂的愁绪。下片“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青年时在战场上英姿飒爽,沙场旧事时时浮上心头,一心想收复失地,实现雄心伟志,然而被打压的没能带兵与金人一搏,词人为国事从塞北辗转江南,却落得归隐山林的下场,如今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但此时这位须发灰白的老人,仍未忘却他的祖国,从梦中醒来,眼前恍惚竟然还是万里江山,足见词人赤诚的爱国之心,词人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9.(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下列对《春望》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二、三两联的上下句都是工整对仗。B.颔联中“花溅泪”“鸟惊心”,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C.颈联的意思是战乱已经接连几月,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D.尾联用虚写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诗人未老先衰的形象。【答案】D【解析】考查诗歌的鉴赏。D.“虚写的手法”有误,尾联描绘了诗人正面形象,意思是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一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未老先衰,心忧家国的诗人形象,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故选D。1.(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登幽州台歌①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①注释:幽州台,又名“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揽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5.《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颔联用“①______”一词勾画出战争规模之大,用“燕脂”“凝夜紫”表现战争之惨烈;颈联用“霜重鼓寒”写出②________。6.上面的两首古诗都提到了“黄金台”,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分别借“黄金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5.满天战争的艰苦/环境的恶劣6.陈子昂登“黄金台”,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李贺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解析】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颔联从侧面写战争的惨烈,角声“满天”表现了战争的规模之大;“塞上燕脂凝夜紫”更是展现了战争之惨烈。颈联中“霜重鼓寒声不起”,意思是:部队一靠近敌军的军营,就击鼓投入战斗,无奈天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亮。“霜重鼓寒”写出了环境和恶劣,从侧面表现了战争的艰苦。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意思是: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其中“黄金台”是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干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的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玉龙”唐人用以称剑。这里直接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只为报答君王的恩遇,握着宝剑奋力厮杀,视死如归。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据以上分析简要概括作答即可。2.(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问题。渔家傲【甲词】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愚公移山(节选)【乙文】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渔家傲》的作者是李清照(人名);《愚公移山》选自道家经典《列子•汤问》(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甚矣,汝之不惠!(3)以下对【甲词】【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中天帝被词人所感动从而帮助她实现了愿望。B.【乙文】中愚公对于智叟的目光短浅感到深深的叹息。C.【甲词】的词人【乙文】的愚公都有远大的理想抱负。D.【甲词】的词人【乙文】的愚公都遭遇了诸多的困难。(4)【甲词】【乙文】都在问答中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甲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乙文】表达了愚公决心。【答案】(1)李清照《列子•汤问》(2)你也太不聪明了。(3)A(4)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移山【解析】参考译文:【甲】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乙】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根据记忆,《渔家傲》的作者是宋代女作家李清照;《愚公移山》选自道家经典《列子•汤问》。(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甚,很;汝,你。句意为:你也太不聪明了。(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有误,结合“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意思是“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诗中没有讲天帝被词人所感动从而帮助她实现了愿望。BCD.正确。故选:A。(4)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结合诗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结合诗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以看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结合文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以看出愚公移山的决心。3.(江苏省南京市建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诗歌鉴赏卜算子·片片蝶衣轻(南宋)刘克庄①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选自《后村长短句》,广陵书社2016年版)[注]①刘克庄:世家出身,才高八斗,为人刚正,直言不讳。曾为批判不正之风,作《落梅》一诗,被免职累废十年之久,其后仕宦生涯中屡用屡废,历尽坎坷和挫折。5.词人为何先说天公“不惜花”,又说其“惜花”?6.这首词以“花”喻人,结合内容具体分析。【答案】上阕“道是天公不惜花”是名抑实扬,下阕“道是天公果惜花”是名扬实抑,前后对比形成欲抑先扬的效果,突出天公对花的不惜。花朵纤巧可爱却被风雨无情摧残,就像作者满腹才华,一心为国却被屡遭贬谪,体现了他怀才不遇的悲伤、凄苦。【解析】5.本题考查文意理解。联系“片片蝶衣轻”可知,海棠片片花瓣儿宛如蝴蝶轻盈的翅膀,表现出海棠花姿致轻盈。联系“点点猩红小”可知,“点点”与“小”表现了海棠花体形的小。“猩红”表现了海棠花猩红如染,那么鲜艳娇美。这两句写出了海棠花的“百种千般巧”。“道是天公不惜花”,名抑实扬,表面说“不惜花”,实际上表达的是天公把花省得“百种千般巧”,实际上是“惜花”。下片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词人并没有直说,而是先用“道是天公果惜花”句衬起,然后再说出花事被“雨洗风吹了”的可悲现实,这里是名扬实抑,表面说天公“果惜花”,实际上却在璀璨花,是“不惜花”。前后对比形成欲抑先扬的效果,突出天公对花的不惜。6.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上片极写花的可爱,为下片写花被雨打风吹去作铺垫。“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这里,“繁”“少”对写,“朝”“暮”对提,不仅见花事变化之遽,亦且见词人对花事的关心。从中我们可以想见“爱花成癖”的词人对海棠花的怜爱之情。联系写作背景可知,刘克庄世家出身,才高八斗,为人刚正,直言不讳。曾为批判不正之风,作《落梅》一诗,被免职累废十年之久,其后仕宦生涯中屡用屡废,历尽坎坷和挫折。这首词借海棠为风雨所摧,隐晦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屡遭奸邪迫害的愤懑愁苦之情。作者之所以有此遭遇,也是因为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统治者不识人才,迫害璀璨人才造成的。4.(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科利华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唐】皎然②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注】①陆处士羽:陆羽,著有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尊为茶圣。②皎然:唐代著名僧人,在文学、茶学方面颇有造诣。【乙】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庆历中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尤精于大团①,谓之小团②。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建茶所以名重天下,由君谟也。一日,福唐蔡叶丞秘校召君谟啜小团。坐久,复有一客至,君谟啜而味之,曰:“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丞惊呼。童曰:本碾造二人茶,继有一客至,造不及,乃以大团兼之。丞相服君谟之明审。君谟善别茶,后人莫及。建安能仁院有茶,生石缝间,寺僧采造得茶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遗君谟,以四饼密遣人走京师,遗王内翰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禹玉命子弟于茶笥③中选取茶之精品者,碾待君谟。君谟捧瓯④未尝,辄曰:此茶极似能仁石岩白,公何从得之?禹玉未信,索茶贴验之乃服。王荆公尝访君谟,君谟闻公至,喜甚,自取绝品茶,亲涤器烹点以待公,冀⑤公称赏。公徐曰:“大好茶味。”君谟大笑。(选自【宋】彭乘《墨客挥犀》,有删减)【注】①大团:即大龙团茶;②小团:即小龙团茶;③笥(sì):竹制容器。④瓯:茶杯。⑤冀:希望。5.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标出两处停顿。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6.参考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方法解释必有大团杂之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断(1)_______遗王内翰禹玉课内迁移法:将以遗所思(《古诗十九首》)(2)________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价直金二两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以四饼遗君谟以备胡(《周亚夫军细柳》)D.公何从得之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并揣摩茶童回答时的心理(至少两点)。造不及,乃以大团兼之。翻译:心理:9.结合以上诗文,说说古人钟情于饮茶的原因。【答案】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掺杂(掺合、夹杂、混合等意近的动词即可)送(含“送”、“给”的词即可)B译:(我)来不及制茶,于是把大团茶叶合并在小团茶叶里。心理:这客人真神了,居然看破了我的补救手段,不知道主人会不会责备我呢。敬佩、惊讶、害怕(慌张、忐忑、不安),三点答出两点即可。9.①从“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中可见饮茶是高雅的生活体现,表现出古人的高雅情趣;②从王禹玉“选取茶之精品者”招待蔡君谟(或蔡君谟“自取绝品茶”招待王安石)看出古人常常以茶会友,且通过用高级茶叶煮茗来表达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③茶香、味道好。(三点答两点)【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一年后君谟被召还京,拜访王禹玉。“岁余”是句首的时间状语,应有停顿;“君谟被召还阙”与“访禹玉”是连续的动作行为,中间应停顿;故断为: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根据题干“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断”,联系【乙】文“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其意思是:这茶中不光是小团茶,必定有大团茶夹杂其中。“杂”有“掺杂、掺合、夹杂、混合”之意。“将以遗所思”意思是: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遗”有“送、给”之意。验证:“遗王内翰禹玉”意思是,送给翰林学士王禹玉。“遗”有“送、给”之意。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指代小团茶/助词,在“……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都表转折,都可译为“却”;C.介词,用、拿/连词,目的在于;D.代词,指茶/助词,不译;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及文言内容理解。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造,制作;乃,于是、就;以,把;兼,夹杂。心理:根据蔡叶丞听君谟说茶中有大团茶夹杂,召来茶童询问可知,此时茶童心里害怕,怕自己被主人责备;根据“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丞相服君谟之明审”等语句可知,茶童也惊叹君谟识茶技艺的高超,深感佩服。9.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由【甲】诗“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世俗的人多数喜好喝酒,有谁又真正知道茶是多么香呢)”可知,古人认为饮茶是高雅的事;由【乙】文第一段“庆历中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可知,权贵的喜爱有助于饮茶风气的形成;由【乙】文第一、二、三段“一日,福唐蔡叶丞秘校召君谟啜小团”“禹玉命子弟于茶笥中选取茶之精品者,碾待君谟”“君谟闻公至,喜甚,自取绝品茶,亲涤器烹点以待公”等语句可知,古人用高级的茶招待客人,以茶会友,增进友谊;由【乙】文第一、二段“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寺僧采造得茶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遗君谟,以四饼密遣人走京师,遗王内翰禹玉”可见,好茶价值不菲;由【乙】文第一、二、三段“君谟啜而味之”“此茶极似能仁石岩白”“大好茶味”等语句可知,茶香诱人;据此概括古人钟情于饮茶的原因即可。【点睛】【甲】译文:重阳节里山上的僧院,看到东边篱笆的菊花黄了。世俗的人多数喜好喝酒,有谁又真正知道茶是多么香呢?【乙】译文:蔡襄,字君谟,是兴化仙游人。庆历年间,君谟任福建路转运使一职,开始制造小片龙茶进贡,其产品要好于大团龙茶,称为小团。二十个饼重一斤,价值二两金子。然而金子可以有,茶却未必能得到。建茶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是因为君谟。有一天,福唐蔡叶丞悄悄邀请君谟饮小团茶。坐得时间长了,又有一客人来,君谟品茶后说:“这茶中不光是小团茶,必定有大团茶夹杂其中。”叶丞大惊。童子答道:本来只碾造好了两人用的茶饼,后又有一客人来,碾造不及,于是以大团茶夹杂其中。叶丞由此而神服君谟的明审。君谟善于识别茶,后人比不上他。建安能仁寺的院里有茶树,生长在石缝中间,寺内的僧人采摘后制作了八饼茶,称为“石岩白”。僧人馈赠给君谟四饼,另四饼秘密派人去京城,送给翰林学士王禹玉。一年后君谟被召还京,拜访王禹玉。禹玉让子弟从茶具中挑选好茶,碾后招待君谟。君谟端着茶杯还没品尝,就说:这茶特别像能仁寺的石岩白,您从何处得来?禹玉不信,拿包茶的纸来看,才信服了。王荆公曾经拜访君谟,君谟听说荆公来到,非常高兴,亲自拿出绝品茶,亲自洗茶具并烹点招待荆公,希望得到赞赏。荆公慢慢地说:“茶的味道非常好。”君谟大笑。5.(江苏省宿迁市沐阳县怀文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诗歌鉴赏。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____________;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遗憾,惋惜;赞扬,肯定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意近即可)【解析】(1)考查两首诗的两位作者对项羽感情的差异。这要读懂诗句,通过诗句的内容来分析作用的情感倾向。(2)考查诗作中作者所持观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以为卷土重来也是可以的。强调忍辱负重的必要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对项羽是的壮举是持肯定态度的。要结合具体诗句去理解。《题乌江亭》译文:战争的胜负是难于预料的事情,能够忍受失败的耻辱才是真正的男人。江东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能够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夏日绝句》译文:活着的时候就应当成为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壮烈牺牲的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宁可自杀也不要贪生怕死逃回江东。6.(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作者远在剑南,忽然听闻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喜极而涕。B.颔联写杜甫回头看老婆孩子的愁云已经消散,随手卷起诗书,欣喜若狂。C.颈联写杜甫在阳光下放声高歌痛饮美酒,不负大好年华,准备衣锦还乡。D.尾联用“穿”“下”“向”等词表明杜甫迫切的期待回到家乡的心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ABD.正确;C.有误,杜甫生活的时代恰好是盛唐转衰的时期,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加之杜甫本身的仕途不顺,他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落魄,长期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不是“衣锦还乡”。故选:C。7.(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6.“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水天相接,晨雾迷蒙,云涛翻舞,天上繁星点点投向江面,有无数轻舟逐浪追波的画面。我回答天帝说,长路漫漫且天色已慢,学诗空有为人称道的妙句。作者借此表达其面对现实生活,空有才华,难以实现理想,怀才不遇,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及孤苦无依的苦闷。【解析】6.本题考查诗句翻译。描绘诗句画面时要在翻译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意象、进行合理地联想和想象,概括出画面的特点。诗句里有天、云、雾、星河、千帆等意象,结合诗句进行理解概括: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罩着云涛。银河转动,天上繁星点点投向江面,有无数轻舟逐浪追波的画面。7.本题考查诗歌主题。(1)翻译。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2)分析。“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作者实现理想的路途漫长,但是自己的人生却已经走入暮年。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是“空有”的意思,空有惊人的妙句,没有用处,即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之意。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情感。故这两句词中作者借幻想表达其面对现实生活,空有才华,难以实现理想,怀才不遇,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及孤苦无依的苦闷。8.(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望岳》与《春望》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两首诗围绕“望”字展开。《望岳》中作者望到了巍峨秀丽的泰山,表现出诗人的乐观积极人生态度;《春望》中作者望到了破败的长安城,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思念亲人、悲己伤时的情感。(每空限填4字)(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望岳》全诗没有“望”字,却句句围绕“望”字着笔,远望、近望、凝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情怀。B.《望岳》颔联中“钟”字,把大自然人格化,它慷慨地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身上;而“割”字则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C.《春望》颔联中“感时”紧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伤时局,见花开伤心;“恨别”领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怨恨离散,闻鸟鸣惊心。D.《春望》尾联由国破家亡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的愿望。【答案】(1)乐观积极(积极向上)忧国忧民(2)D【解析】《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1)本题考查诗歌主题。《望岳》前三联从远望、近望、凝望三个角度描写了泰山的巍峨、秀丽。第四联写了想象中登上泰山的所见和所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表现出要攀登泰山顶峰的决心,也表现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整首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望岳展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春望》首联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表现了对国家和百姓的悲痛。颔联移情于物,借景生情,通过花鸟写出自己的悲伤。颈联借一封家书写出对家人的思念。尾联描绘了自己头发斑白、稀疏的形象,表现对家人的思念和国家的忧虑,流露出悲己的情怀。故《春望》中作者望到了破败的长安城,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思念亲人,悲己伤时的情感。(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ABC.正确。D.有误,《春望》尾联写头发的变化,头发白了、稀疏了,而原因是愁,为国家的处境,为离散的亲人。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使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并非“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的愿望”。故选:D。译文:望岳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春望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9.(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读晏殊的《浣溪沙》,按要求回答问题。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请赏析“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中蕴含的情感。【答案】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然而在这暮春之中,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相识吗?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能围绕“惋惜”与“欣慰”两种情感来赏析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感情的理解。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景物描写和创作背景来分析。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惆怅与惋惜欣慰的人生感触。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0.(山东省济南市旬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是望中所见,写国都沦陷后,长安城草木茂盛、欣欣向荣的景象。B.颔联移情于物,以“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C.尾联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抒发作者忧国、伤时、思家、悲已之情。D.这首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困居长安时所作,体现了杜诗写实的风格。9.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妙处。【答案】A战事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诗人运用夸张修辞,用“抵万金”突出战火之中一封报平安的家信的珍贵,生动写出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之痛,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解析】8.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思是: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因“国破”而“草木深”,繁华的城内如今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表现了长安城肃杀荒芜(凄凉破败)的景象特点,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长安城草木茂盛、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述有误;故选A。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在此指安史之乱的战火,“烽火连三月”直言战事之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此时能够传达报平安的“家书”就显得弥足珍贵,“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渴望得到家书以解对家人的思念。此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11.(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诗歌鉴赏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①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②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注)①东溪,即宛溪,在安徽宣城县。②野凫:野鸭。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坐船行至东溪,登上孤屿,被眼前的美景陶醉,“发船迟”可见诗人的留恋忘返。B.颈联描写如剪刀般整齐的蒲茸和像筛过似的洁净平整的沙石,令游人赏心悦目,心灵得到净化。C.“住不得”表明诗人明白不可能在这个野溪边住下,尽管如此,仍到“薄暮”才“归来”,该句与“发船迟”相呼应,使全诗结构严谨。D.本诗写景与抒情结合,将水乡的秀丽风光与诗人的闲情逸趣巧妙融合。7.赏析“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两句,说说其表达的情感。【答案】B野鸭在岸边睡觉,显得悠闲、自在;溪边的一株老树为春气所动,开得繁花似锦,老枝也显得俊俏,两句诗描绘出清幽静美而又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闲适自得而又老当益壮的情怀。【解析】6.B.“如剪刀般整齐的蒲茸”错,颈联“短短蒲耳齐似剪”的意思是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的似乎经过修剪,所以,“齐似剪”并不是说短短蒲耳如剪刀般整齐,而是说短短的蒲草像是经过修剪似的整齐。故选B。7.考查诗句赏析。颔联中的意思是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这一联的景有“野凫眠岸”“老树着花”,情有“闲意”“无丑枝”。前两句写野鸭在岸边睡觉,悠闲自在。作者写水乡春色,抓住了最有特征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由此景物中细细品味出“闲意”,作者看到“野凫眠岸”想象它自由自在,感觉它有“闲意”,其实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恬静自得之情。后一句写溪边的一株老树为春气所动,开的繁花似锦,老枝也显得俊俏。岸旁老树,春深着花,此亦乡村常见之景。但“老”与“丑”往往相连,说它“无丑枝”,不仅使这一平常村野增添几分春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老当益壮的心情。这两句合起来,写出了一个清幽静美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又写出了一个恬静自得又老当益壮的人物心情,表达了作者对闲适优雅,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12.(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①,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注]杜宇:杜鹃鸟。(1)全词通过描写___、飞絮缱绻、___、春雨潇潇,构成一幅凄婉缠绵的画面,词句清丽委婉,意境深远。(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答案】(1)楼外垂杨杜鹃哀鸣(2)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最后一句作者描写黄昏时分天空飘洒的潇潇暮雨来表达春归之后内心的孤寂与凄冷,含蓄蕴藉,韵味悠远。【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从“楼外垂杨千万缕”可知,词中描绘的第一个画面是楼外垂杨;从“犹自风前飘柳絮”可知,词中描绘的第二个画面是飞絮缱绻;从“绿满山川闻杜宇”可知,词中出现的第三个物象是杜鹃花,可概括为杜鹃哀鸣;从“黄昏却下潇潇雨”可知,词中的最后一个画面的春雨潇潇,故这首词通过描写楼外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2)本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意思是:举杯送别春天,春天沉默不语,黄昏时分忽然下起了潇潇细雨。从下片来看,主要是写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间接抒情。“把酒送春春不语”写出词人面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不舍,而这时已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雨”,更衬托出词人悲凉的心情。这里运用的是融情于景的写法。13.(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少室①南原(金)元好问地僻人烟断,山深鸟语______(喧、哗)。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绿映高低树,红迷远近花。林间见鸡犬,直疑是仙家。【注】①少室:即五岳之一的嵩山。作者元好问逃避战乱携家南渡寄居此处。(1)首联句末应填“______”字,理由:__________。(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歌颔联。【答案】(1)哗这首诗押“a”韵,“哗”字符合这一用韵规则,而“喧”不符合。(2)示例①:视听结合,清澈的小溪流过石缝,激起哗哗的水声;阳光下藤蔓蓬勃生长,嫩芽拔节茁长。示例②:借景抒情,“暖”字既写出了藤蔓蓬勃生长,又写出了作者陶醉其中、亲近自然的欢愉之情。示例③:动静结合,“清溪鸣”“藤芽长”和“石齿”“暖日”动静结合,写出深山的清幽恬静和勃勃生机。示例④:巧用动词,“鸣”和“长”字写出了山的幽静和藤蔓的勃勃生机。【解析】(1)本题考查律诗的押韵。这是一首工整的五言律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这首律诗第四、六、八尾句分别为“芽”“花”“家”,押“a”韵,第二句也应该押“a”韵,保持一韵到底。“哗”是“a”韵,“喧”不是,因此应该填“哗”字。(2)本题考查诗歌句子赏析。颔联“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的意思是溪水清冷,溅在齿状的石块上;太阳和煦,催发了藤萝的幼芽。可以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看到流动的溪水,和煦的太阳,蓬勃的嫩芽,听到流水的声音,写出了一派和谐、幽静的美景;也可以从情感表达分析。如借景抒情,“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中的“暖”既写出了阳光温暖,同时也体现出诗人洋溢在阳光下,体会到的一种温暖,表达了一种惬意、欢愉之情;还可以从炼字角度赏析。“清溪鸣石齿”中的“鸣”,以动写静,体现了环境的清幽;“暖日长藤芽”中的“长”体现了藤蔓随着日光的照耀茁壮成长,充满勃勃生机的情态。14.(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诗词,完成问题。【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两首诗均为唐诗中的律诗精品。甲诗作者白居易,字乐天;乙诗作者杜甫,字子美。B.甲诗中“初平“写出春水新涨的情形,“云脚低“写低垂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生动地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C.乙诗首联中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草木深“描绘了长安城乱草丛生的凄凉情状。D.甲诗中“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了,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乙诗中“不胜簪“实写诗人因年事已高头发变稀疏的情形。(2)甲乙两诗分别借助花、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1)D(2)【甲】诗表现了诗人欣喜愉悦的心情;【乙】诗表现了诗人忧愁伤心、苦闷沉痛的心情。【解析】《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诗中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乙诗中“不胜簪”用夸张手法写诗人因忧国思家而导致头发变稀疏的情形。故选:D。(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甲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作者借早春的花儿、鸟儿描写了西湖早春优美风光,流露着作者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乙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思是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但诗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所以这两句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译文:钱塘湖春行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春望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15.(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起笔“新”“旧”对比,表达出景物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B.“几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