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河南专用)_第1页
专题05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河南专用)_第2页
专题05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河南专用)_第3页
专题05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河南专用)_第4页
专题05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河南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1专题05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2022·河南三门峡·九年级期末)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面小题。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1)易安陵()

(2)寡人谕矣()2.将文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不辱使命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即使是弱国,也是可以战胜强国的。B.文章描写了唐雎和秦王斗争的场面,唐雎的“挺剑而起”,把这场斗争的高潮推向了顶峰。C.本文的人物对白用得巧妙:用对白交代事情的缘由,用对白展现斗争的情景,用对白刻画人物的性格。D.全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出唐雎在强权面前不卑不亢、有理有节。4.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答案】1.

易:交换

谕:明白,懂得

2.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3.D

4.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②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誓死与秦王斗争到底。【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易安陵”的句意是:交换安陵。易:交换。(2)“寡人谕矣”的句意是:我明白了。谕:明白,懂得。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以(用)、广(扩大)、逆(违背)、轻(轻视)”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出唐雎在强权面前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的,并不是“心理描写”。故选D。4.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从文章第3段看,秦王“易安陵”的骗局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并“挺剑而起”要跟秦王拼命,表达了誓死与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据此可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国君安陵君说:“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2022·河南平顶山·九年级期末)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呑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

弈者胜

数不胜数B.感极而悲者矣

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C.而或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

一路平安D.后天下之乐而乐

太守之乐其乐

乐此不疲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7.选文题为《岳阳楼记》,却巧妙避开岳阳楼不写,反而用大量笔墨描写洞庭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色。请你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8.《荀子·性恶》中有言:“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范仲淹是如何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付诸行动的。[链接材料)范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①,皆以上②意分赐诸侯将。注释:①赉(lài):赐予,给予。②上:指皇上。【答案】5.C

6.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7.选文主要表达作者的旷达情怀和政治抱负,用大量笔墨描写洞庭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色,既可以突出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色下的悲喜心情,又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形成对比,为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做铺垫。

8.①范仲淹借写文章规劝老友要超越个人忧乐,把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与之共勉;②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自请镇守延州,不急功近利,筑城垦田,谋求长远发展;③得到的赏赐,全都分给手下诸将。【分析】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胜:美好/获胜/尽;B.极:极点/到达/尽头;C.一:全/全/全;D.乐:快乐/以……为乐/乐于;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或,或许、也许;为,表现。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安排。解答时,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作答。作者大量描写洞庭湖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原因有二:一方面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不需要花费笔墨来重复;另一方面,本文的重点不是在写景,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借景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选文第②③段,作者在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以与下文中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形成鲜明的对比。洞庭湖上的风景四季之变化恰好有助于作者情感和政治抱负的表达,大段的洞庭湖景物描写就成为必然了。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不是为了写景抒情,而是为了借写文章劝勉友人藤子京,同时出也是自勉,要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心胸和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链接材料中,反映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实际行动。“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体现了他在国家有难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镇守边关;“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镇守边关,不急功近利,采取筑城防、垦营田的措施,谋求长远发展;“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侯将”,严明军纪,爱护将士,把皇帝的赏赐全部分给他们。这些做法,都体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点睛】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链接材料范公年少时(就)有非凡的气节,对于个人的富贵贫贱毁誉快乐忧伤,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元昊在河西反叛,延州危急。范公请求朝廷允许自己守城,于是做了延州的知州。范公做将领,务求慎重,不急于追求眼前的小功利。在延州修筑青涧城,开垦军田。范公对待将士吏卒,一定让他们畏惧军法,爱惜自己。所得的赏赐,都按照皇帝的意思分别赏赐给各位将士。(2022·河南新乡·九年级期末)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难与共B.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精益求精C.尝趋百里外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贻余核舟一D.主人日再食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东山再起10.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11.文段以第一人称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并请说说作者运用第一人称给马生写赠序的好处。12.下面链接材料也是在谈论学习,两个文段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说说它们的异同。【链接材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盖、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答案】9.C

10.我站立着陪侍在老师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11.得书之难、从师之难、求学之苦、生活之艰。用自己的求学经历,拉近了自己与马生之间的距离,现身说理、寓理于事,增强了真实性和可信性,不强硬说教,易于使马生接受。

12.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不同之处:文段: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链接材料: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任选2点)【解析】9.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患:担心/祸患/灾祸;B.益:更加/增加/更加;C.尝:都是“曾经”的意思;D.再:两次/第二次/再一次;故选C。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余(我)、援疑(提出疑问)、质(询问)、以(来)、请(请教)”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1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时,了解文言文大意,从文中概括出答案即可。从文中“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句,可以看出作者“求学读书难”;从文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未尝稍降辞色”句,可以看出作者求学时“求教拜师难”;从文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句,可以看出作者求学时生活之艰。(2)考查的是第一人称写作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来看,作者以第一人称来写作,将自己求学的经历说与马生听,这样一是叙写的内容真实可信,以达到勉励马生的目的;二是便于情感的交流,能拉近与对方之间的距离。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阅读【链接材料】,文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一句,与甲文强调的学习要勤奋,学习要与人探讨交流是一致的;但是《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作者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一句总结全文,表明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勤”与“艰”,另外,在文中“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写其“叩问难”这部分,还表现出求学要对老师尊重;而【链接材料】则没有突出学习的“苦”,所强调的是“不日进则日退”,又运用“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一句强调了学习要走出去,与他人多交流。据此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链接材料】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是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好好学习,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2022·河南郑州·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是亦不可以已乎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5.选文中孟子阐述了什么主张?16.结合链接材料,对比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有什么不同?【链接材料】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答案】13.(1)同“德”,感恩、感激。

(2)停止

14.(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和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15.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其本心”)。

16.为人处世都应该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解析】13.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得:同“德”,感恩、感激。(2)句意为: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已:停止。14.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辩,同“辨”意为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通过文中“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的内容可知,作者认为接受“宫室之奉”“妻妾之美”“所识穷乏者”就是失去本心。所以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强调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其本心”也就是说不能丧失人的本性。16.考查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能力。首先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析文章在写法、感情、观点等方面的异同。仔细阅读两文,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作答。甲文中作者借“乞人不屑蹴尔之食”和“行人不受呼尔之食”的例子,说明了人对于“义”的看重;从链接材料中的“行天下之大道”可知,这里是说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由此可知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就是:大丈夫为人处世都要注重“义”;不同之处在于,甲文不仅讲求“义”,还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所讲求的“仁”和“礼”。据此整理答案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点睛】参考译文: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链接材料】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2022·河南三门峡·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18.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9.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创造条件读书求学的。20.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宋濂和郑玄在求学过程中有哪些异同?【链接材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琢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息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③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菜,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注】①琢郡:郡名,为今河北省琢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③喟然:感叹。【答案】17.(1)汤:热水

(2)被:同“披”,穿着

18.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自己交往。

19.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远行百里向贤达请教。

20.相同点:都勤奋刻苦,积极上进。不同点: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郑玄无师,有师见不到;勤奋刻苦,抓住时机学习。(意思对即可)【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汤:热水;(2)句意: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同“披”,穿着。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既,已经;加冠,指已成年;益,更加;慕,仰慕;圣贤之道,指古代圣贤的学说;患,担心;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首段“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知,宋濂小时候家里贫穷,他就通过借书来抄的方式来学习,即便天气寒冷也不懈怠抄书;可见其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根据首段“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知,在宋濂成年以后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于是到百里外向“先达执经叩问”;可知其远行百里向贤达请教。2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不同点:根据首段“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宋濂小时候家里贫穷,他就通过借书来抄的方式来学习,即便天气寒冷也不懈怠抄书,即“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根据首段“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知,在宋濂成年以后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于是到百里外向“先达执经叩问”,可见宋濂求学之难;根据首段“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在“先达”“叱咄”时,宋濂态度更加恭敬,虚心请教;根据第二段“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宋濂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很苦(生活苦),但是宋濂因享受读书的乐趣不觉得生活苦,以学为乐。根据【链接材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可知,郑玄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缺少值得请教的老师;根据“因琢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可知,郑玄虽拜在马融门下,但是因其门徒众多,不能见到老师;根据“玄日夜寻诵,未尝息倦”可知,郑玄勤奋刻苦,夜以继日的学习;据此分条罗列不同点即可。相同点:宋濂与郑玄在学习上均有困难,但是他们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刻苦学习,积极上进。【点睛】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链接材料】参考译文:郑玄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通过涿郡的卢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才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专论占验术数的书,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很有感触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为人佣耕,学生已经有成百上千人了。(2022·河南商丘·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节选)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________22.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穷冬烈风/欲穷其林 B.略无慕艳意/略无阙处C.当余之从师也/问所从来 D.无鲜肥滋味之享/陶后鲜有闻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4.阅读本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宋濂、颜回、范仲淹分别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链接材料一】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节选自《论语》)【链接材料二】(范仲淹)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米糜粥不充,日昃①,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①昃(zè):太阳西斜。【答案】21.

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2.B

23.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4.宋濂:跟从名师虚心请教(或:一心求学上进,不与同学攀比穿戴,自甘俭朴,学有所乐);颜回:不怕吃苦,以学为乐(或:安于常人不能忍受的低标准物质生活,自得其乐);范仲淹:自我奋发努力(或:热爱读书,学习勤奋,不畏艰苦,拥有远大志向)。启发:我们也应该学习和借鉴古人安贫乐道的品质,不过分追求物质,而应该努力学习,取得成就。【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腰间挂着白玉环。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2)句意: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通“披”,穿。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极/尽;B.都理解为“完全”;C.跟随/自;D.新鲜/少;故选B。2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既,已经;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益,更加;慕,仰慕;圣贤之道,指古代圣贤的学说。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首段“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宋濂虚心向老师请教,态度恭敬;根据“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可知,宋濂享受读书的乐趣,不与“同舍生”攀比穿戴,一心向学。根据【链接材料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颜回生活困苦,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处境,能够自得其乐,可见其不怕吃苦,以学为乐,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根据【链接材料二】“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可知,范仲淹昼夜苦读,发奋苦读,终有所成,拥有远大志向。启发我们应该学习古人安贫乐道,发奋读书的精神,不刻意追求物质的享受,努力学习。【点睛】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链接材料一】参考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链接材料二】参考译文:范仲淹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五年中他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直到太阳西斜才开始吃饭,于是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慷慨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2022·河南南阳·九年级期末)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

佛印绝类弥勒

深恶痛绝B.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居高临下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病从口入D.醒能述以文者

能以径寸之木

以卵击石26.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7.选文第一段详尽地描写“滁人游”的场景,有什么用意?28.欧阳修身处逆境,却能保持平和心态,做到与民同乐。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是否做到了与民同乐?请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②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②忭:欢乐。【答案】25.D

26.一位有着苍老的容颜、花白头发的人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喝醉了的太守。

27.着力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从侧面反映出滁州的政治清明,从而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意思对即可)

28.苏轼做到了。苏轼的与民同乐表现为久旱之后,天降大雨,百姓喜乐,苏轼与官吏们及百姓同乐,并将所建之亭命名为喜雨亭,以此纪念这件乐事。【解析】25.考查一词多义。A.断\非常,很\到了极点;B.到,靠近\面对\从高处向下;C.跟从\由,自\由,自;D.用\用\用;故选D。26.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27.考查句段作用。第一段生动形象的再现了滁人随太守一起出游时的热闹欢乐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当地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这样才会有心情,有能力去出游。进而可以看出太守为政清明,治理有方。太守并不是独自出游,而是和自己治下的人民一起尽享山林之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28.考查比较阅读。联系第二段中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与民同乐”就是与人民一起安享太平盛世之欢乐。联系材料中的“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②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可知,久旱逢雨之后,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所以说苏轼做到了“与民同乐”。【点睛】参考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链接材料: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二、对比阅读(2022·河南·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①,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红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③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晚而谢。(节选自刘向《战国策·亲策一》)【注释】①橐:口袋。②红:这里指织布机。③抵掌:击掌,指人在谈话中的高兴神情。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天大寒,砚冰坚/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以中有足乐者/不足为外人道也C.未尝稍降辞色/月色入户D.寓逆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0.把语段(一)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3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段(一)作者所思所行尽在这种“好”与“乐”中,请概括其中“好学乐学”的三件事。32.语段(一)(二)分别写了宋濂和苏秦勤奋苦学的故事,都用到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具体内进行分析。【答案】29.B

30.我站在他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31.①家贫无书,常向别人借书来看,并且动笔抄写;②无师求教,不辞辛苦,到百里外向名师请教;③寒冬之时,大雪深积,足肤冻裂,仍强忍其苦,坚持学习;④不与同舍生攀比衣食,专心读书,体味学习的乐趣。

32.语段(一)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宋濂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表现其生活虽苦,但以读书为乐的学习态度。(或“乡之先达”的严厉与宋濂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其一心向学、虔诚求学的学习态度。)语段(二)苏秦失意落魄时家人对他的冷落与功成名就后家人对他的热情恭敬形成对比,侧面表现了他勤学苦读取得的成就。【分析】2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副词,很/形容词,雄伟的;B.都是动词,值得;C.名词,神情/名词,月光;D.动词,寄居/动词,寄托。故选B。30.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立”,站立;“侍”,侍候;“质”,询问;“请”,请教。3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语段(一)主要讲述了作者虽自小家贫,但勤奋学习,终于有所收获的故事。从文中可知作者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可贵的品质。根据“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概括得出:作者家贫无书,常向别人借书来看,并且动笔抄写;根据“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概括得出作者无师求教,不辞辛苦,到百里外向名师请教;根据“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概括得出:作者寒冬之时,大雪深积,足肤冻裂,仍强忍其苦,坚持学习;根据“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概括得出:作者不与同舍生攀比衣食,一心向学,以学为乐。32.本题考查文章写法分析。通读全文,抓住相关语句来分析即可。语段(一)中,“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与“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构成对比,表现了作者生活虽贫苦,但以读书为乐的学习态度。从“未尝稍降辞色”与“或遇其叱咄”“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等语句能看出,老师的严厉与宋濂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虔诚求学的态度。从语段(ニ)中,从“妻不下红,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与“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等语句能看出,苏秦失意落魄时家人对他的冷落与功成名就后家人对他的热情恭敬形成对比,侧面表现了苏秦勤学苦读取得的成就。【点睛】参考译文:(一)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二)(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不成功。现在他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黄金也用光了。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背着一些破书,挑着自己的行囊,相貌苍老、神情憔悴,面孔又黄又黑,带着失意的神色。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他继续织布,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当晚,苏秦就打开书本,摆出几十个书箱,从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著的《阴符》来,趴在桌子上就读了起来。他选择了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而且一边读一边揣摩演练。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过了一年,他的研究和演练终于成功,于是苏秦就在华屋之下游说赵王。他对赵王比比划划地说出合纵的战略和策略,赵王大喜,封他为武安君,并授以相印。苏秦要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得知,就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三十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斜着眼睛来看他的威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对苏秦一再叩头请罪。(2022·河南新乡·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及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节选自《板桥自叙》)注:①激:激励,激发。②委蛇:曲折前进。③奥区:深奥区域3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

(2)被绮绣_____________34.解释下面的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35.在语段(一)的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求学的艰苦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6.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成功?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答案】33.

(1)汤:热水

(2)被:同“披”,穿。

34.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35.①用路途艰难、天气寒冷来衬托作者外出从师的艰苦不易。②用同舍生服饰的华美与自己衣着的破旧进行对比,反衬作者精神上的富足。

36.①跟从名师虚心求教。②不怕吃苦,以学为乐。③自我发奋努力。④不苟同俗,潜心钻研。【解析】33.本题考查实词意思。可根据句子大概意思分析字词含义,注意特殊用法。(1)持汤沃灌:用热水(为我)浇洗。汤:热水。(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屋住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同“披”,穿。3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翻译,意译、直译相结合,意译为主”的原则,本句中的关键词有:“侍”,旁边;“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倾耳”,侧着耳朵;“以请”,来请教。3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作答此题,可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提取,根据“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可知文中所写路途艰难、天气寒冷衬托了作者外出从师的艰苦不易;根据“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可知同舍生服饰的华美与自己衣着的破旧形成对比,反衬作者精神上的富足。36.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作答此题需理解两个文段的大意,然后分条概括。根据语段(一)中“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学习要跟从名师虚心求教。根据语段(一)中多次提到求学的艰苦,但是作者却“中有足乐者”可知学习要不怕吃苦,以学为乐。根据语段(一)中“幼时即嗜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休之奉不若人也”等处和语段(二)中“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可知两人学习时都是自我发奋努力。根据语段(二)中“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及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可知学习时要不苟同俗,潜心钻研。【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大概就是像这个样子。【乙】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没有其他的老师。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探求古人创造的深奥学问,酣畅地表现他的没有全部显示出来的性格、才能。(2022·河南安阳·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B】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①为春为月∶是春时月夜。②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③罗纨(wán)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很多。3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四时俱备

一应俱全B.独往湖心亭看雪

晋陶渊明独爱菊

鳏寡孤独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

白驹过隙D.及下船

徐公何能及君也

望尘莫及3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9.如何理解“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往”。40.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写景的。【答案】37.A

38.(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上哪能还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

39.①作者痴迷于西湖雪景,“独往”表达了作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傲岸自恃的情感。②虽有舟子同行,但仍“独往”看雪,实则表达了作者无人理解、知音难觅的孤独之感。

40.语段(一)写景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写意山水画,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语段(二)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将“汗”比作“雨”,极力展现西湖美景让游客流连陶醉的盛况,从侧面烘托西湖的艳冶盛景。【解析】3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俱:都意为“全、都”;B.独:独自/只/老而无子;C.白:古人罚酒时用的杯子/白色/白色;D.及:等到……的时候/比得上/赶上;故选A。38.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重点词:余:我;大喜:非常高兴;焉得:哪能;更:还;此:这。句式上,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要把主语加上。3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独往”的含义时,应根据文中具体语句体会感悟。根据“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可知:虽有舟子同行,但仍“独往”看雪,实则表达了作者无人理解、知音难觅的孤独之感;作者在更定后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其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志趣高洁、傲岸自持的情感;联系后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可见:湖心亭所见尽是白茫茫一片,雪景独特,环境幽静;结合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知,“独往湖心亭看雪”实则表现了作者独与天地精神神往,傲岸自持的情感。40.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语段一,白描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特点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作者雪后观赏西湖景色,看到“长堤、湖心亭、小舟、周中人”,只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数量词修饰,没有添加任何其他修饰成分,简单几笔,简洁明快,就勾勒出了西湖雪后宁静、广阔的景色,所以这是运用了白描手法。语段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写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这既是夸张,又是比喻;“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运用了夸张。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展现出西湖美景让游客流连陶醉的盛况,侧面烘托西湖的艳冶盛景。【点睛】参考译文:(一)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二)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风光。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游客很多,超过了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2022·河南信阳·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段语段,完成后面小题。(甲)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乙)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失,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不直。’朕始寤③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④,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②太子少师:官名。③寤:觉悟,明晓。④中书内省:官署名。4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B.闻:闻寡人之耳者/一老河兵闻之C.若:门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间: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4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43.语段(甲)剪裁巧妙,当详处以十当一,当略处以一当十。请以第②段为例简要分析这一特色。44.齐威王、李世民都是历史上的明君,结合语段(甲)(乙)内容,具体分析他们共有的可贵品质。【答案】41.A

42.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严重啊!

43.对齐威王纳谏的态度描写得简洁明了,仅用一个“善”字便概括出;对齐威王发布的政令内容及纳谏效果描写得详细具体。这一详一略既使得文章重点突出,又使得齐威王的形象生动鲜明。

44.广开言路,行事果断。齐威王听了邹忌的劝谏,马上“下令”分上、中、下三种赏赐以广开言路;唐太宗李世民由工匠对弓的评论联想到执政,立即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夜班,并亲自接见他们,询间民间疾苦和朝政得失。【解析】4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含义,并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结合自己对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