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民族实验中学新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实验中学新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实验中学新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实验中学新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实验中学新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实验中学新高考生物必刷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这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以该植物为亲本进行的育种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有4种B.个体Ⅰ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个体Ⅱ中重组类型占9/16D.若要尽快获得基因型为aaBBCC的纯种,则应采用图中A→B→C过程进行育种2.下列有关科学家所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蔡斯和赫尔希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D.在侵染细菌前,首先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获得同时含有32P、35S标记的噬菌体3.下列有关抗霾措施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A.植树造林、种花种草能吸附尘土,以缓解霾的发生B.网络搜索信息显示:吃青菜能防止雾霾中毒,该措施可大力推广C.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转变生产方式,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4.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验证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①将大肠杆菌细胞分别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或32P的培养基中培养②将大肠杆菌细胞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③用T2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使T2噬菌体分别被35S或32P标记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⑤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DNA的实验方法叫荧光标记法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中,上清液理论上不含放射性,因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⑦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④⑥⑦ D.②⑤⑦5.如图为某森林在遭受大火烧毁前和烧毁后群落演替恢复过程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0~t1阶段,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t1~t2阶段,群落中的营养结构较容易发生改变C.t1~t4阶段,群落发生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顶极群落D.t3~t4阶段,总初级生产量与植物呼吸消耗量相等6.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多余液体B.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灭菌处理C.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蓝绿色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甲状腺和甲状旁腺都位于颈部,虽然甲状旁腺依附在甲状腺上,但它们是两种功能独立的内分泌腺,有完全不同的生理作用。甲状旁腺可以分泌一种参与体液中无机盐调节的激素——甲状旁腺素(PTH)。具体调节过程如图甲。图乙为青蛙变态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曲线。(1)PTH除了可以通过肾脏重吸收、骨骼溶解直接提升血钙之外,还可以通过活化某一种脂质__________(填写一种物质)间接提升血钙含量,由此可见PTH的靶器官A是__________。(2)已知血钙升高时,甲状旁腺分泌PTH的过程就会受到抑制,从而使血钙含量下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调节,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3)如图乙,请据图回答:①由图可知,当甲状腺激素含量为__________(填字母)时青蛙开始出现前肢,由此可见,甲状腺激素具有的功能__________。②从以上信息分析,甲状腺激素与PTH的作用关系是__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8.(10分)发酵工业起源很早,中国早在公元前就采用发酵法酿酒、制酱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现代生物技术也应用到发酵工业中,取得良好效益。有技术员利用啤酒酵母固定化技术进行酒精发酵,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啤酒酵母悬液时,在干酵母中加入温水和极少量蔗糖,待悬浮液中出现______________,说明酵母菌已经活化。酵母菌活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适宜条件下,将活化的啤酒酵母细胞与海藻酸钠混合后,滴加到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这种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从上端漏斗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生产中要提高酒精度,加入葡萄糖溶液后应关闭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4)与利用游离酵母菌生产啤酒相比,利用固定化酵母生产啤酒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5)上图装置还可用于研究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果糖浆。研究中常将1个葡萄糖异构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产生1微摩尔________________所需酶量。9.(10分)某稻田生态系统中有卷叶螟、青蛙等生物,图1是该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a~e代表过程。图2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其中A~C代表能量,数值表示能量值,单位为J/(hm2·a)。请分析回答:(1)图1中缺少的过程是_______(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b、c、e过程中碳以___________形式流动。(2)图2中A代表________的能量;B表示________的能量,其数值为________J/(hm2·a);C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化的能量。10.(10分)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____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该性状受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窄叶性状是____________性状。(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突变基因ⅠⅡⅢ碱基变化C→CGC→TCTT→C蛋白质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11.(15分)许多物质在逆浓度进出细胞时都依赖于载体蛋白,且需要消耗能量,这种运输方式叫主动运输。其中,由ATP直接供能的方式为原发性主动运输,不由ATP直接供能的方式为继发性主动运输。下图为人的小肠上皮细胞与肠腔、组织液之间的部分物质交示意图,标号①~③表示不同的载体蛋白。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载体③运输Na+的方式为____,载体③运输葡萄糖的方式具体为____(填“原发性主动运输”或“继发性主动运输”),该运输方式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2)若载体②受蛋白抑制剂的影响而功能减弱,会造成小肠上皮细胞内Na+浓度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由图可知,载体②的功能包括物质运输和_________(3)若小肠上皮细胞因O2浓度降低造成细胞呼吸速率下降,结合图中胞内的变化过程判断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速率是否会受影响?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B表示花药离体培养,D表示受精作用,E表示细胞增殖和分化,C表示用秋水仙素进行人工诱导。【详解】A、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这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类型为ABC、AbC、aBC、abC,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有ABC、AbC、aBC、abC共4种,A正确;B、个体Ⅰ是单倍体幼苗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C、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C∶AbC∶aBC∶abC=1∶1∶1∶1,雌雄配子受精后形成9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为A-B-CC,占3/4×3/4=9/16,所以Ⅱ中重组类型占1-9/16=7/16,C错误;D、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B→C过程为单倍体育种,所以若要尽快获得基因型为aaBBCC的纯种,应采用图中A→B→C过程进行育种,D正确。故选C。2、C【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所有生物来说的,该实验并没有证明,A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而格里菲思的实验将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并没有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是由于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的体内,与R型菌的DNA发生了基因组合,C正确;侵染细菌前,要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而不是同时标记,D错误。3、B【解析】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雾霾天气是由于空气不流动和受到污染,空气中悬浮大量的液滴和小颗粒物形成的。【详解】A、植树造林、种花种草能吸附尘土,以缓解霾的发生,A正确;B、吃青菜确实对身体有利,但是否能抗雾霾还没有定论,B错误;C、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可减缓雾霾的发生,C正确;D、转变生产方式,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D正确。故选B。4、D【解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5)实验过程: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简单过程为: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6)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见,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7)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传给后代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详解】①②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要先分别标记大肠杆菌,即将大肠杆菌细胞分别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或32P的培养基中培养,①正确,②错误;③用T2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使T2噬菌体分别被35S或32P标记,③正确;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④正确;⑤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DNA的实验方法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⑤错误;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中,上清液理论上不含放射性,因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⑥正确;⑦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⑦错误。综上②⑤⑦错误。故选D。5、D【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直到达到顶极群落才会终止。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也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复杂也稳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详解】A、t0~t1阶段为遭受大火烧毁前的状态,此时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A正确;B、t1~t2阶段指烧毁后的初始状态,此时群落中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稳定性差,故较容易发生改变,B正确;C、t1~t4阶段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逐渐演替形成森林顶极群落,C正确;D、t3~t4阶段达到稳定阶段即顶级群落,此时总初级生产量与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量相等,D错误。故选D。6、B【解析】

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引流法);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蛋白质)与细菌分离。【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A错误。B.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单一变量原则,B正确。C.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蛋白质)与细菌分离,D错误。故选B。【点睛】噬菌体的物质组成只有DNA和蛋白质,其侵染细菌时,蛋白质会吸附在细菌表面,DNA注入到细菌内。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维生素D小肠(负)反馈使血钙的含量维持在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B促进生长发育(或促进变态发育或促进前肢出现)拮抗甲状腺激素含量高时,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长出上肢),而PTH高时骨骼释放钙,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解析】

据图分析,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等生命活动;甲状旁腺分泌的PTH能够促进器官A,增加对钙的吸收;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促进骨骼释放钙,进而使得血钙升高;当血钙升高后会抑制甲状旁腺分泌PTH,表现为负反馈调节。【详解】(1)PTH除了可以通过肾脏重吸收、骨骼溶解直接提升血钙之外,还可以通过活化某一种脂质间接提升血钙含量,而脂质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从而使得血钙含量升高,结合图示说明PTH作用的靶器官有小肠、肾脏、骨骼。(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状旁腺素的分泌过多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使血钙的含量维持在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3)①据图分析,当甲状腺激素含量最高时即B点时青蛙开始出现前肢,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②甲状腺激素含量高时,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长出上肢),而PTH高时骨骼释放钙,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因此甲状腺激素与PTH表现为拮抗关系。【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弄清楚甲状旁腺的作用机理,明确甲状旁腺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8、气泡使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细胞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包埋法释放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反应柱葡萄糖液浓度过高会使固定化的酵母细胞渗透失水,影响其活性,甚至死亡活塞1酵母细胞可多次利用、便于与产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果糖【解析】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请回答:①酵母细胞的活化→②配制CaCl2溶液→③配制海藻酸钠溶液→④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⑤固定化酵母细胞;2.1(U)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25℃,其他反应条件,如pH等均为适宜的情况下,在1分钟内转化1mmol的底物所需的酶量。【详解】(1)制作啤酒酵母悬液时,在干酵母中加入温水和极少量蔗糖有利于酵母菌活化,酵母菌活化的目的是使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细胞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待悬浮液中出现气泡,意味着酵母菌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化过程完成。(2)为了能够让酵母菌重复利用,通常用包埋法将酵母细胞制成凝胶珠,具体做法是将活化的啤酒酵母细胞与海藻酸钠混合后,滴加到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中形成凝胶珠。(3)装置中长导管能起到释放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反应柱的作用,为了避免酵母细胞渗透失水,甚至死亡,影响其活性,通常要求从上端漏斗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不能过高;生产上,在加入葡萄糖溶液后要关闭装置中的活塞1,以保证发酵罐中的无氧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提高酒精度,(4)与利用游离酵母菌生产啤酒相比,利用固定化酵母生产啤酒典型优势为酵母细胞可多次利用、便于与产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5)图中装置可用于研究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活力,结合分析可知,常将1个葡萄糖异构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产生1微摩尔果糖所需酶量。【点睛】熟知固定化酶技术的种类和优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酒精发酵的操作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9、大气CO1库→水稻有机物(卷叶螟的)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1.45×109J/(hm1·a)卷叶螟和水稻【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稻田生态系统参与的部分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1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详解】(1)图中缺少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1形成碳水化合物过程,即大气CO1库→水稻;碳在生物群落的生物之间以有机物形式流动。(1)A表示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故A的数值为1.05×1010-3.5×109=7.0×109J·hm-1·a-1,故B的数值为7.0×109-4.55×109=1.45×109J·hm-1·a-1;卷叶螟的粪便其实根本没有被卷叶螟同化,也就是没有被吸收,没有进入到卷叶螟体内,这部分能量属于水稻,故C的来源有卷叶螟和水稻同化的能量。【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10、增添、缺失、替换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单个细胞宽度变窄(单株)叶片宽窄一对隐性密码子对应(或“编码”)不会翻译提前终止Ⅱ、Ⅲ(同时)基因Ⅱ、Ⅲ之间未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Ⅱ、Ⅲ中的一个突变对性状无影响”)【解析】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如果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则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会发生改变,如果发生在编码区,则可能因此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碱基对替换往往只有一个密码子发生改变,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往往会引起从突变点之后的多个密码子发生变化,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多个氨基酸发生改变。2.分析题图可知,与突变体相比,野生型细胞个数明显多于突变型,而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每个细胞的宽度相同,因此突变体窄叶是由于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每个细胞的宽度变窄。【详解】(1)由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导致基因突变的原因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由柱形图分析可知,窄叶性状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数目减少造成的,每个细胞的宽度没有变窄。(3)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单株)叶片宽窄,结果为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接近3:1,说明突变型窄叶是隐性性状,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4)由表格信息可知,基因Ⅰ的突变是碱基对增添造成的,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没有改变,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由于蛋白质没有发生变化,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说明基因突变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