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新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新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新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新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新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新高考生物二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关于细胞物质转运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可受同种环境因素的影响B.物质能否通过核孔取决于其分子直径与核孔孔径的相对大小C.改变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囊泡能将物质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但不能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2.CCR5是HIV入侵人体T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有科学家为了使婴儿一出生就具有抵抗艾滋病的能力,通过基因编辑破坏了受精卵中的CCR5基因,该做法引起了民众普遍的担忧。下列各项不属于担忧依据的是()A.CCR5基因可能还参与了其他生理过程的调控B.基因编辑技术有可能因编辑对象错误(脱靶)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C.被编辑个体受其他疾病感染的风险可能会提高D.该技术虽然符合人类伦理道德,但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3.在噬菌体侵染白喉棒状杆菌并增殖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细胞器完成的步骤是A.噬菌体特异性吸附在细菌细胞上 B.噬菌体遗传物质整合到细菌DNA上C.噬菌体DNA在细菌细胞中转录 D.噬菌体的蛋白质在细菌细胞中合成4.人类中秃顶和非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型为BB时,无论男女都表现为秃顶;基因型为Bb时,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表现为非秃顶;基因型为bb时,无论男女都表现非秃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在自然人群中,秃顶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生物体的内在环境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C.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使杂合子的表现型不同D.非秃顶的男女婚配所生后代都是非秃顶5.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而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B.Ⅱ3和Ⅲ6的基因型不同,III3的出现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若Ⅲ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51D.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66.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由神经-肌肉接点处入侵神经细胞,过程如图所示。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病最有效的措施。下列选项正确的()A.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兴奋型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有利于兴奋的传递B.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此过程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C.人被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疫苗,以刺激T细胞产生抗体直接消灭病毒D.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7.下列关于葡萄酒、葡萄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葡萄酒、葡萄醋和腐乳制作的全过程中,都要严格灭菌B.葡萄酒、葡萄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分别控制在18-25℃、30-35℃C.腐乳制作过程中,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20%左右D.泡菜制作过程中易形成致癌物质亚硝酸盐8.(10分)下图是甲产生的物质N对乙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甲为T细胞,则物质N和乙可以是淋巴因子和B细胞B.若甲为小肠黏膜,则物质N和乙可分别表示促胰液素和胰岛细胞C.若甲为甲状腺细胞,则物质N和乙可以是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细胞D.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则物质N和乙可分别为神经递质和肌肉细胞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P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和部分食物网组成,据图分析下列相关问题。(1)图一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该图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二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2)图二各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营养级的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蛇被人类大量捕杀,短时间内鼠的数量将________________,但很快达到稳定,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强大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10.(14分)研究发现,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而使用抗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治疗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回答下列问题:(1)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2)若较长时间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正常细胞就可能变成癌细胞,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据大量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由此推测癌症的发生是一种_________效应。(3)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抗PD-1抗体是癌症免疫疗法药物的关键成分,该药物不可直接口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抗代谢药是一类化疗药物。某种抗代谢药可以干扰D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_________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11.(14分)热性惊厥(FC)是指当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体温在38~40℃时发生的惊厥。与小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结构简单、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平衡等有关。分析回答问题。(1)幼儿由于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对体温的控制力不强。当机体发热时,神经细胞的代谢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高级神经中枢_______产生强烈的放电,患儿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即出现肢体抽搐等现象。(2)脑中约60%~70%的突触利用谷氨酸作为主要的神经递质,患儿高热时神经细胞会释放大量的谷氨酸,图为其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①大量的谷氨酸以________的运输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促进大量进入细胞内,激活________进而产生过量的NO,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或痉挛;同时使神经与肌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高引发_________(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导致惊厥发作。②正常生理状态下,当细胞内过多时,通过________(结构)逆浓度将过多的排出,以避免可能引起的神经细胞衰老或死亡。(3)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可移行为癫痫(EP),通过对156例FC患儿的脑电图(EEG)进行分析,得到FC的临床与EEG分析如下表所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_。体温/℃FC发作EEG检查年龄/岁≤38.5>38.5首次反复二周内二周后≤3>3EEG正常例数101017427456510011EEG异常例数1530243134112817合计251319858797712828①首次发作体温越低,EEG异常率越高②FC患儿年龄越大,EEG异常检出率越低③若二周后EEG检查仍然异常,则需进一步治疗以避免FC可能移行为EP④减少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对EP的预防有一定的价值12.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有褐色、红色、白色,科研工作者为研究眼色的遗传规律,利用一些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验,部分结果如下表。亲本F1F2雌雄雌雄实验①白色褐色褐色褐色9褐色:6红色:1白色实验②褐色白色红色褐色?回答有关问题:(1)控制眼色的基因对数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2)实验①中,F2中白色眼个体的性别比例是_______________;实验②中,F2眼色表现型(不考虑性别)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3)亲本和F1中的褐色眼个体意外死亡,现欲从F2中筛选出纯合褐色眼雄鸟,写出实验思路(包括实验方案和预期结果)。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组成细胞膜的物质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可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随之改变。【详解】A、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可受同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影响细胞膜上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进而会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A正确;B、物质能否通过核孔取决于核孔的选择透过性,而不是分子直径与核孔孔径的相对大小,B错误;C、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运输,改变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错误;D、囊泡能将物质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如胞吐,也能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如胞吞,D错误。故选A。2、D【解析】

HIV通过识别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靶细胞,故可以通过敲除CCR5避免HIV入侵。【详解】A、CCR5基因可能还参与了其他生理过程的调控,敲除CCR5基因后其他生理过程会受到影响,A错误;B、基因编辑技术有可能因编辑对象错误(脱靶)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故会引发民众的担忧,B错误;C、被编辑个体受其他疾病感染的风险可能会提高,会引发民众的担忧,C错误;D、该技术不符合人类伦理道德,D正确。故选D。3、D【解析】

1、噬菌体是病毒,专门寄生于细菌内,一般含有两部分: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DNA。2、噬菌体侵染细菌并增殖的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合成蛋白质和核酸→装配→释放。【详解】A、噬菌体特异性吸附在细菌细胞上,需要借助噬菌体的尾部,不需要借助细胞器,A错误;B、噬菌体遗传物质整合到细菌DNA上,属于基因重组,不需要借助细胞器,B错误;C、噬菌体DNA在细菌细胞中转录,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借助细胞器,C错误;D、噬菌体的蛋白质在细菌细胞中合成,需要借助细菌的核糖体,D正确。故选D。4、D【解析】

分析题干: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男性中,BB表现为非秃顶,Bb和bb表现为秃顶。在女性中,BB和Bb表现为非秃顶,bb表现为秃顶。【详解】ABC、基因型为Bb时,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表现为非秃顶,因此在自然人群中,秃顶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这也说明生物体的内在环境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而这种差异与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有关,ABC正确;D、非秃顶的男女婚配,若女性为杂合子,则后代男孩可能是秃顶,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的性状是从性遗传,考生需要将其与伴性遗传分开。5、C【解析】

1、根据Ⅱ2和Ⅱ3不患乙病,但Ⅲ3为患乙病的女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A/a,根据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图中存在甲病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Ⅲ3患甲病,而Ⅳ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B/b。2、根据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可知a基因频率为1/16,A基因频率为15/16,则AA=15/16×15/16=225/256,Aa=2×1/16×15/16=30/256。【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B、Ⅲ3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Ⅱ4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Y,则Ⅲ6为AaXbXb,Ⅱ3和Ⅲ6的基因型相同,III3的出现是亲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B错误;C、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Ⅲ1为1/3AAXBXb或2/3AaXBXb,正常男性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其中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2/17×1/4=1/51,C正确;D、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Ⅲ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为AA的概率为1-2/17=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1/2,所以二者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2=1/34,D错误。故选C。6、D【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兴奋型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不利于兴奋的传递,A错误;B、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此过程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B错误;C、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C错误;D、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D。7、B【解析】

制作葡萄酒所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的最适宜温度是20℃左右;制作葡萄醋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35℃;制作泡菜所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最适宜温度是28~30℃;制作腐乳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毛霉,毛霉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5~18℃。【详解】A、在家庭制作葡萄酒、葡萄醋和腐乳制作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A错误;B、果酒的适宜发酵温度是18-25℃;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B正确;C、腐乳制作过程中,卤汤中的酒的含量在12%左右,C错误;D、泡菜制作过程中易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量过多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为亚硝胺,后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D错误。故选B。8、B【解析】

据图分析:该模型表示的是细胞甲产生物质N,分泌到细胞外,并作用在细胞乙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上。该图可能表示激素的分泌与作用,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1、T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值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抑制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详解】A、在体液调节过程中,T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值分化,A正确;B、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的分泌胰液,故乙为胰腺外分泌部位,B错误;C、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细胞,C正确;D、突触前神经元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可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细胞,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081×104kal•m-1•a-1逐级递减2.4%多变温动物呼吸损耗的能量少,用于维持营养级的能量更多增多自我调节【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P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详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P为生产者,所以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1.081×104kal•m-1•a-1,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由图可知,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C1为第二营养级,C1为第三营养级,第二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3÷3368×100%≈2.4%。(1)由于变温动物在外界温度降低时呼吸速率降低,呼吸损耗的能量少,用于维持营养级的能量更多,所以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营养级的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多。若蛇被人类大量捕杀,鼠的天敌减少,则短时间内鼠的数量将增加,但由于蛇的数量减少使猫头鹰捕食更多的鼠,所以鼠的数量很快达到稳定,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自我调节能力,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0、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了变化(或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累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将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水解间【解析】

1、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原癌基因能调节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增殖,抑癌基因可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并阻止细胞的癌变。2、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详解】(1)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了变化,如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等。据大量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由此推测癌症的发生是一种累积效应。(3)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抗PD-1抗体是癌症免疫疗法药物的关键成分,由于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将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水解,因此该药物不可以直接口服。(4)DNA的合成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此某种抗代谢药可以干扰D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征,掌握癌细胞形成的原因,识记癌细胞的特征,识记癌细胞的治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下丘脑大脑皮层胞吐一氧化氮合酶动作电位泵②【解析】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2、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详解】(1)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发育不成熟,对体温的控制力不强;当机体发热时,神经细胞的代谢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强烈的放电,患儿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即出现肢体抽搐等现象。(2)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神经递质谷氨酸以胞吐的方式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促进大量Ca2+进入细胞内,激活一氧化氮合酶促进精氨酸转化为NO,过量的NO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或痉挛;同时使神经与肌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高,使得钠离子大量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导致惊厥发作。②正常生理状态下,当细胞内Ca2+过多时,通过Ca2+泵将过多的Ca2+运出细胞,以避免可能引起的神经细胞衰老或死亡。(3)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首次发作体温≤38.5℃,EFG正常的有10例,而EFG异常的有15例,体温>38.5℃的,EFG正常的有101例,而EFG异常的有30例,因此首次发作体温越低,EEG异常率越高,①正确;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C患儿年龄≤3岁的,EFG正常的100例,异常的28例,而FC患儿年龄>3岁的,EFG正常的11例,异常的17例,因此FC患儿年龄越大,EEG异常检出率越高,②错误;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若二周后EEG检查仍然异常,则需进一步治疗以避免FC可能移行为EP,③正确;④根据表中数据FC的发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