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巧用多媒体,使枯燥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探索数学的视野。本设计利用多媒体,以点子图的形式演示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理解笔算算理,探讨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数感。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教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用竖式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学习笔算方法的过程,结合竖式讨论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爱看书吗?看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探究买书中的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出示:每套书有14本,看到这个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你会算吗?(生自由提出问题:如果买2套可以买多少本?买10套呢?)3、引入新课。图书室的王老师准备购进一批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设计意图:先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通过激趣引出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放探究,得出结论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2、自主探究,明确算理。(1)独立思考:这道题该怎么列式呢?(指名汇报)(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_12)(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因为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就是买了12个14本书,也就是求12个1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4_12)(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师:那么14_1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呢?①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利用点子图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尝试计算。②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结果。方法一把12套书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套,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本,列式为14_4=56(本),再求出3份一共有多少本,就是一共买了多少本,列式为56_3=168(本)。方法二把12套书分成2份,其中1份是10套,另外1份是2套。先求出10套的本数,列式为14_10=140(本),再求出2套的本数,列式为14_2=28(本),最后把这2份的本数合起来就是一共买的本数,列式为140+28=168(本)。(4)引导学生比较上面的两种方法,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更简便?(方法二)3、探究用竖式计算的方法。(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讨论笔算时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2)汇报。第一步: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第二步: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第三步: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4、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设计意图: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探究笔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两位数乘两位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复习1、听算:20_530_64_70100_53_2003__31000_623_212_37_115_6050_422_315_3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3、抢答:(1)3个十是()?30是()个十?(2)300是()个百?60是()个十?(3)9个十是()?3个30是()?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板书:口算乘法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分小组讨论交流。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学例1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2)怎么解决?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_1060_10(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a.300_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_10=3000(份)b.300_10先算3_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所以300_10=3000(份)同理:60_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学生独立解答。a.300_30,60_30分别表示什么?(2)汇报口算方法:b.你怎么口算?(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0。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四、巩固新知。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第1、2两题(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六、作业:第61页第5、6题七、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2.笔算:74_336_658_9指名板演,反馈,说说笔算方法。3、列式计算。4个21的和7个56的和3个48的.和20个21的和20个56的和60个48的和引出课题。二、教学新知。1.引入例题。21_24的积是多少,说说理由。2.学生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用竖式怎么计算。3.学生反馈,选取几种典型格式讨论。4.得出最正确的书写形式。5.试一试。21_4356_2748_636.自学课本,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分几步计算?怎么算?怎么写?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本中的练习。2.找出学生中的错例进行改错练习。四、课堂总结。五、作业作业本p6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评价卡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在认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⑴结合讲成语故事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的;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由“好的服装=好的布料+好的式样+好的工艺”联想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本节课我由一个源于围棋的成语故事引入,巧妙地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融于其中,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二、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三、注重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本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评价卡,让学生简单反思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引入1、(出示卡片)专心致志师:大家知道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吗?关于“专心致志”这则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2、(电脑呈现下围棋画面)教师讲成语故事--专心致志。师:大约战国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由于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学棋。其中有两个孩子特别聪明,一个六岁,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志向远大,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开始讲课时,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下棋的基本着法。一段时间后,弈虚因为水平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翘了起来,听讲的时候不用心,心里想着会飞来鸿鹄,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不久,弈实的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弈虚。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生:下围棋时要专心,要不然就学不到真本领。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3、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弈实六岁时就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那大家会计算吗?(电脑呈现棋盘图,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而成。)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_194、猜一猜:⑴学生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生:因为19≈20___20=400所以大约有400个。⑵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说明你猜测的数较正确?学生说出需要计算19_19=?二、展开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师:独立思考2分钟,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计算19_19=?2、梳理思路,小组合作交流师:刚才很多同学不止用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接下来,请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两个要求:⑴请你注意听小组内每位同学的意见、方法;⑵小组长每人发一张活动记录卡,请你边听边记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下面开始交流。3、整理成果,全班汇报⑴各小组长派代表将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上。⑵小组代表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补充。①我们组的方法是:19_10=19019_9=﹢171=361...19+19+...+19=361(19个19相加)③我们组是把19_19看成20_19,20_19=380,再从380中减去19,380-19=361④列竖式:19_1917119361⑤我们组也是用竖式计算,但结果不同。19_199119271(揭示矛盾,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4、反思各种计算方法。⑴教师提问:还有不同算法吗?那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竖式计算: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①学生当“小记者”对用竖式计算组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重点讲清“进位8”。②师:同学们,“智慧宝宝”刚才也听到了大家精彩的发言,我了奖励大家,下面他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附:录音内容数字妈妈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双包胎姐妹。有一天,数字姐姐1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来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19也来到这里,也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1是十位,9是个位。”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突然,9和9说话了,“对不起,我们坐不下了。我们相乘满十了,要向前进8。”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于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主体参与。因此,课堂伊始,我先创设讲成语故事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故事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将学生的注意引内容,让他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学生间出现了不同的解题策略,在独立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教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接着,小组内每一个同学讲述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当“小记者”采访用竖式计算的小组,向他们提出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就把单向的言说,变成了多向的对话。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也解决“进位”这个教学难点。“数字姐妹赏春”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数字拟人化,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他们在静心聆听故事中小数字对话的同时,使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而且不容易忘却。⑵教师提问:以上几种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哪种方法更适合你?大部分学生说喜欢第①种,有学生说喜欢第④种,也有学生说喜欢第③种。师:第②种方法是用加法计算,比较基本,但计算比较麻烦。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不过不容易理解。第①种和第④种都是把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只是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掌握的。⑶教师小结:刚才你们通过动脑思考,计算出棋盘上共有361个交叉点,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围棋棋诀第一句就提到“棋之盘,方十九,三百六十一叉点”。(电脑呈现)三、巩固应用1、数学小门诊。2、小组接力赛:摘苹果。(比赛规则:每一组都有一张这样的苹果图片,每个苹果上都有一道题,小组合作,往下传着写,直到把苹果上的题全部作完,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就是冠军。)3、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将结果填入短文中,使短文成立。围棋小资料围棋古代叫作“弈”,它还有许多有趣的名称,比如“坐稳”和“手谈”。《左传》是世界上最早讲到围棋的书籍,书中提到的围棋时间是公元前_____年。围棋是中国的传统棋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广为流传。现代,大家比较熟悉的聂卫平爷爷就是我国的围棋高手。他_____年8月出生于河北,10岁开始学棋,_____年被授予“棋圣”的称号。四、总结评价1、这节课我们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收获吗?师:同学们,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比如说从学校到老师家有很多路可以走,我可以走最近的那条路,也可以绕个弯再回到家。数学学习也一样。今天大家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研究出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真了不起!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多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好你身边的数学问题。2、请学生拿出评价卡:首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这节课的感受给评价卡上的“我”画上表情,然后再请你周围的同学或老师再给自己一个评价。请学生把这张评价卡保存在你自己的成长记录里。(以上活动可延伸到课外,只要求学生当天完成就可以了。)在反思各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各自方法的特点,通过比较,体验到方法是否优劣,“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达到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的目的。练习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巧妙地将3道算式和一段介绍围棋小知识的文字结合起来,既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又需要一些推理,不但巩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计算,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题目还配上古人下围棋的画面,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评价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本节课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自主评价。如,鼓励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完成评价卡。以上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五、教学片段实录小组汇报整理研究成果时,黑板上两组同学都采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但计算过程与答案却截然不同,一种算法是正确的,而另一种在计算中丢了“进位8”。这也是我在备课时已有预估并希望课堂中能出现的。这时我并没有简单地指出谁对谁错,作出判决,而是组织学生当“小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片段一:笔算法则的建构师:现在黑板上两组同学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下面,大家当“小记者”,你们可以直接向他们提问。生1:我想问的是,方法④中的171是哪里来的?生2: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第一个因数。九九八十一,个位上写1,向前进8,一九得九,加上进上来的8,十位上写7,百位上写1。生2:再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把9写在十位上?生1:因为是10_9,所以把得到的9写在十位上。生3:19乘9不等于91,所以方法⑤是错误的。师:那到底错在哪呢?生4:他没有向前进8!师:这一道题和我们昨天学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生:昨天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生:但他们的计算思路是一样的!师:现在大家明白了吗?以后做题时可要细心哦!感谢“小记者”们踊跃提问,感谢这两个小组同学的精彩解答!在这里,老师最想感谢的还是为我们提供错误资源的小组,正是你们提供了错误的判断,才使得大家对出错的原因有了分析,对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谢谢大家!通过采访,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位”这个原本老师苦口婆心强调却屡不见效的难点在这里亲而易举地解决了。六、教学反思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中,我十分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课堂上学生争着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使课堂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节课之所以能让学生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成功搭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脚手架”。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搭好了情感的“脚手架”很多计算法则教学课都是按“复习--新授--巩固练习”这样的环节来设计,但在上面的设计中并没有复习铺垫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考虑的:其一,让学生在探索时进行知识的迁移远远比新知学习前迁移更加有效;其二,学习之前,学生的状态可谓纷繁复杂,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指向学习内容,全身心地进入数学学习的“门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下围棋这一情境,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内容,那我们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改进其呈现方式,从而更有利于好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呢?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我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讲故事形式,巧妙地将“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融于故事情节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学习亢奋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二、提供交流的“渔场”,搭好经历计算过程建构的“脚手架”对计算教学来说,什么是更重要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致国民的一份报告中曾明确提出:“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贡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本节课,在独立探讨“19_19”的方法后,我安排了三次活动。首先,我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先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交流做好准备。然后,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法,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最后,整理成果,全班汇报,一共获得了5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数学教学更应如此。当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时,我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学生用自己的算法和用别人算法计算时,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但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好“迁移”这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搭好方法、策略的“脚手架”。学生能否实现从旧有认知经验到新的认知图式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安排好迁移这一环节。在独立探究“19_19”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如果能先让学生回想一下上节课是如何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相关经验,课堂中就不会出现一小部分学生在独立探究时的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的现象了。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中完善,在遗憾中成长。遗憾,带给我们思考;遗憾,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步步走向成熟。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_12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_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生1:把12估成10,24_10=240。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学生说想法,演示帮助理解。24_2=48240+48=288生2:把24看成20,20_12=240。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样做?学生口算4_12=48,240+48=288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_10=200。演示20_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结合演示学生口算:12_4=48元,2_20=40元,200+48+40=288元(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_10=240,24_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2、笔算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_12=?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预设生1:3个竖式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形成最后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3.梳理过程(1)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设计意图:这次板书过程,看似重复,实际不然。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的内化情况;目的二是为后面对比优化方法做铺垫;目的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3)比较优化方法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_22=43_1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设计意图:这节课学习的是不进位的乘法,后续将学习进位乘法,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口算笔算24_12=288(元)转化24_10=2402420_12=240_1220_10=2004824288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6教学目标: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丫丫买了两盒水彩笔,亮亮买了10盒,每盒水彩笔有24枝,他们两人各买了几枝?2、学生试做,老师观察学生各自不同的.做法。3、学生互相说说自己的做法。4、归纳讲解典型做法。(2)24_2=48(枝)(2)24_10=240(枝)5、如果红红买了12盒,怎样算呢?小组讨论,交流想法。(2)20_12=240(2)24_2=484_12=4824_10=240240+48=28848+240=288以上两种解法要让学生多说一说。重点归纳笔算方法。二、练一练:用竖式计算。34_1225_4443_2232_1324_2132_21三、巩固练习:书上39页第1、3题。四、作业:书上39页第2题。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7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秒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小朋友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去新华书店逛逛(出示新华书店门口图片)2、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习,口算:13+3=11+2=21+2=13+30=11+40=21+30=390+39=440+22=630+42=学生练习纸上完成,利用课件集体校对3、看来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起进入书店吧。(出示书店一角)二、探索新知(在课件播放的同时,出示小红买书的情景)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观察得出:小红买《上下五千年》,一套书有12本,每本24元)谁知道小红在为什么问题而苦苦思索着呢?(课件“?”)生答:一共要付多少钱?”(课件出示对话框)2、谁会列出算式?(生列式:24+12=)3、揭题:从这个算式中谁知道我们将学习什么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4、估算:师:现在有这样的四个答案(课件出示)A:274元B:72元,C:258元,D:288元,你觉得哪个答案肯定是错误的?为什么?(生说着各种理由,A:从积的个位考虑;B:从积的位数考虑;C、D无法确定)师:C、D无法确定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算一算吧!5、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6、全班交流、展示方法学情预设:方法1: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方法2:24分成4+6,4+12=48,6+48=288方法3:12拆成2+6,24+2+6=288。这里的24实际上表示什么?(板书24个10)这个“240”是由谁相乘得到的?(板书:24+10=240)明明是240怎么只写24?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4乘1个十等于4个十,十位上的4就表示4个十)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24的时候,要把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同意这样说的请把掌声送给他(个位的0可以不写)那揭示答案:所以D答案才是正确的,师板书完成答句:小红一共要付288元。7、请板演错误的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你现在觉得自己错在哪里?师:找到了错误的原因,相信下次你肯定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8、沟通横式和竖式之间的'联系问:笔算和刚才的第一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24+10在24+12这个算式中其实算出的是什么?竖式是我们的基本计算方法。9、方法优化:刚才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笔算简便、不容易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笔算》(补充板书)10、谁能把这种方法再来说一说,(生说师重新板书)11、快乐小尝试(分4组,每组2题,完成自己本组的题目后,可以向其他组题目挑战,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胜利的小朋友最多):A、33+31=B、11+25=C、32+12=D、22+14=21+34=23+32=22+33=12+22=请该组的学生上台扮演,其他组当裁判:1、书写规范;2、计算正确;3、提出相应的意见三、巩固提升1、师:小红顺利地买到了书。可是粗心的小明和他的几个朋友还没有买到书,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件显示:改错题)小明:22+23=110(元)小亮:41+21=661(元)小刚:34+12=516(元)(抄错题目)2、师:通过大家的帮忙,各自都买到了满意的图书。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和顾客朋友,新华书店的经理准备购买一批新书,这是他刚刚下的订单,你能帮助经理算一算各需要多少钱吗?(课件显示:一批新书的订单:名称单价(元)数量(本)金额(元)《小房子》2241《勇气》1214《爱的教育》2911《爱心树》1332《小房子》《勇气》《爱的教育》《爱心树》3、购买一批新书后,现在书店有文学类32本,故事类是文学类的11倍,故事类有多少本?(机动)4、据统计,书店上午卖出42本,平均每本书的12元,上午一共卖了多少钱?5、计算大比拼(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最后我们来一个计算大比拼,敢不敢挑战?)比赛规则:①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内完成,比一比谁的速度快,精确度高②通过计算,发现什么规律?11+11=61+11=81+11=25+11=运用规律,随机挑战,学生口答,课件出示题目,如:71+11=、63+11=、18+11=、33+11=、44+11=、53+11=、35+11=……四、全课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五、板书设计:24+10=240(元)24+2=48(元)240+48=288(元)24+12=288(元)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8学习内容教材第68页和复习,练习十七学习目标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形成知识体系。2、能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3、会归纳乘法计算方法。自主预习1、看看教材第68页“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2、这文章大概有多少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3、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交流合作1、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小组内交流自己知识的方法和方式。2、你是做口算乘法的`?(1)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可以先把它看作来算,再扩大()倍、()倍、()倍……。(2)你能举一个例子吗?3、估算乘法怎么算?(1)估算时可以将一个或两个因数看作整()整()数来算。(2)你能举一个估算乘法的例子吗?4、笔算乘法怎么算?(1)笔算不进位乘法32_13———□□﹍﹍32和()的积□□﹍﹍32和()的积———□□□(2)笔算进位乘法78_26———□□□﹍﹍()和()的积□□□﹍﹍()和()的积————(3)你发现了什么?5、阅读短文,猜一猜这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1)算一算,说出你的方法(2)()_()≈()()_()≈()()_()≈()(3)你为什么这么算?说出你的依据。(4)哪一个结果最接近准确值?艳置展示提升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纠正。反馈测评1、小组比赛:练习十七第1题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2、估算:23_4938_6279_6842_513、笔算练习24_3259_2732_2864_7545_6237_28拓展延伸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9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谈话导入:今天,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欢迎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倒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女孩最美,读书的男孩最帅,读书的小孩子最可爱。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20_3040_5070_20___2012_4013_7060_5080_40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二、探索新知1.理解图意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提出问题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_12)(2)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3)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5.并揭示知识课题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习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生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三、巩固提高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她给我们介绍了买一些好书,你喜欢买哪一种书?请就把价钱算出来吧:(1)多媒体出示:(学生可以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选出最优秀的作业)(2)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2.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粗心的小明还没买到书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改错题”)四、拓展应用师:大家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书,开心吗?逛书城真开心,不但买到了好书,还可以抽奖。(1)看图,介绍游戏规则。(2)师生游戏。(得分最高者胜出)师:你们中上了大奖了吗?我们也回家吧,今天的逛书城活动到此结束。再见!五、课堂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0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一幅订牛奶的情景图。(一份牛奶每月28元,订5个月要花多少钱?)指导学生从图中获知数学信息及所求问题,提问: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呢?(285;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知识)教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笔算过程,同时请其他同学口算:1320;1240;3021;lOl5;2810。师:这些都是前面刚学过的乘法口算,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引导学生一起检查黑板上写出的285的笔算过程。提问:通过285的笔算,我们可以求得订5个月牛奶要花的钱。刚才口算2810可以解决这里怎样的问题呢?(订10个月牛奶要花的钱)出示:订一年这样的牛奶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2。再提问: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呢?(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板书课题,并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揭示数学信息与问题,巧妙地将相关旧知识与要探究的新问题串连在一起,让学生在得到有效复习与铺垫的同时,又能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由易到难渐进发展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学习热情。]二、展开探索,算法多样1.估算2812的积大约是多少呢?(把28看作30,12看作10,2812的积大约是300)2启发谈话:28_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这是个新的问题,小朋友,开动脑筋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2812的结果呢?请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可以先自学课本30页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4.全班集体分享,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别说出思路。[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考结果,给他们充分独立探索的空间和交流展示的平台。]三、深化研究,优化算法1.回顾:我们还没有学习2812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就能用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们是借助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解决的呢?(第1种方法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笔算加法的知识;第2、3两种方法借鉴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4、5两种方法都是运用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2.赏析: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容易理解;我喜欢竖式计算,因为它比较清楚简捷;我认为四、五两种方法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只用两步就可以算得最后的结果)3.讨论:如果要计算2913你会选择怎样的计算方法呢?(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提问:为什么没有同学选择像黑板上(4)、(5)两种方法来计算呢?(4)、(5)两种方法有局限性,乘数13不能像1那样拆。4.比较:方法(2)、(3)都是用的竖式计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呢?(这两个竖式只是十位上的1去乘28,所得的积写法不同,其它都一样)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两种不同写法的呢?(方法(2)与以前学习的笔算一样,用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一二得二记录每步乘得的积;方法(3)乘数12十位上的1表示10,2810口算得280)思考:在方法(2)中,乘数十位上的1乘得的积28与第一次乘得的积56相比,写的位置靠前一位了,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这里的28表示28个十)试想:如果乘数十位不是1,而是数字较大的9时,你觉得运用哪种写法比较好呢?(口算的方法有些困难,运用乘法口诀记录每步乘积比较容易)观察方法(1)、(2)之间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连线。5、小结:方法(2)是将方法(1)分步计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当我们理解之后,采用方法(2)的写法不仅使计算过程清晰,而且还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将会更明显。(完善课题,添上笔算)同桌小朋友相互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2812,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6.练习:出示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进行交流。[设计意图:由算法多样化到算法优化是通过比较选优的渐进过程,教学中教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究的实例进行扩展,在2812与2913的对比中,寻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在2812与2892的对比中,得出简捷的笔算写法;在(1)、(2)两种方法的.联系中,进一步明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四、发现规律,学会检验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228的竖式,与刚才2812的竖式比较异同。(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只是乘数的位置交换了)提问: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带着猜想补充完整课本31页试一试的计算并观察验证。启发:运用这一规律可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验算。2.课本想想做做第二题。[设计意图: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行验算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任务,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思考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接受这一检验方法,获得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检查的学习习惯,更能锻炼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五、熟练运用,拓展提高1.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三题,学生纠错后在全班集体交流。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四题,教师巡视指导。3.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五题。启发谈话:学以致用不仅能巩固我们学习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了这样的生活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4.提问:你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计算语文课本上你喜欢的一篇课文大概的字数吗?(数一数课文每行有多少字,大约有多少行,利用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算一算就可以知道了)学生试着练习。[设计意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在学生独立笔算中,教师能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错例的纠正中强化运用新知注意的要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六、交流体会,分享收获启发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有很多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不仅有利于对今天学习的新知进行归整,还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1教材分析说明:教材选择了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个月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出某一年3、4月份两个月的日历表。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计算和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本节课在知识窗中,介绍了格子乘法,也叫铺地锦,教师可利用配备的课件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素质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德育教学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二、自主探索出示问题: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1)1231=372(千克)1230=360(千克)372+360=732(千克)(2)31+30=61(天)1261=732(千克)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三、合作交流1.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2.全班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2.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四、实践与应用1.先计算,再验算。5823695157922.书上41页第1、3题1.1334351952442.先独立完成再交流五、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1)1231=372(千克)(2)31+30=61(天)1230=360(千克)1261=732(千克)372+360=732(千克)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教学目标: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教学过程: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1.列式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18_11=)2.估算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生估算)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3、独立计算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4.交流算法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4人小组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师: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三.练习:1.试一试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2.口算3.计算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4.解决问题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5.思考题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四.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3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教学资源:例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奶”问题也不例外。2、出示例题情境图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属铋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过氧化氢行业市场运行动态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调压器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空气清新机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运动医务监督与康复治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海南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2025年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山东现代学院《建筑设备CA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工测试技术(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 采血知情同意书模板
- TB10092-2017 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化工原理-第三章-过滤课件
- 2023年通辽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肠内营养考评标准终
- Mysql 8.0 OCP 1Z0-908 CN-total认证备考题库(含答案)
-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活动设计word表格版
- STEM教学设计与实施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门窗加工制作合同
- 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