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光中学等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光中学等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光中学等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光中学等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光中学等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1.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诗文。祖国山河无限好,游览体验各不同。重走潼关路,你会领略到“峰峦如聚,_____①”(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险峻雄伟;漫步琅琊山,你会感受到“野芳发而幽香,_____②”(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芳香清凉;行船三峡间,你会惊叹于“两岸连山,______③”(郦道元《三峡》)的连绵不绝。如果来到美丽的乡村,你还会体味到“_____④,______⑤”(陆游《游山西村》)的豁然开朗,听到“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答案】①.波涛如怒②.佳木秀而繁阴③.略无阙处④.山重水复疑无路⑤.柳暗花明又一村⑥.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解析】本题考查诗文背诵默写能力。注意“涛”“繁”“阴”“阙”“蟋”“蟀”字形正确书写。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无论是在喧xiāo的环境里,还是在浮zào的氛围中,读书都能为我们筑起一方宁静的港湾。打开一本好书,我们便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徜徉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我们能与智者对话,能和先哲交流。那些深刻的哲理、动人的故事,就如同暖流一般,慰藉着我们的灵魂。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1)徜(A.tángB.cháng)徉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我们能与智者对话,能和先哲交流。()(2)那些深刻的哲理、动人的故事,就如同暖流一般,慰藉(A.jièB.jí)着我们的灵魂。()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1)喧xiāo______(2)浮zào_______【答案】2.①.B②.A3.①.嚣②.躁【解析】【2题】本题考查字音。(1)徜徉:chángyáng,安闲自在的徘徊。故选B。(2)慰藉:wèijiè,安慰。故选A。【3题】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1)喧xiāo(嚣):声音大而嘈杂(2)浮zào(躁):轻浮急躁;不沉着。4.不同的人对同一部著作的阅读体验会有所不同,对同一个人物的评价也会不一样。请从下面的人物中任选一位,参照示例,并结合名著内容,写出你对他的评价。藤野先生(《朝花夕拾》)祥子(《骆驼祥子》)武松(《水浒传》)示例:孙悟空,他英勇无畏,尽心尽责。他在取经路上斩妖除魔,他为保护唐僧而殚精竭虑,他是西天取经路上的开路先锋。【答案】示例一:藤野先生,他毫无偏见,潜心教学。他对来自中国的鲁迅一视同仁,他主动检查和修改鲁迅的讲义,他是那个时代具有高尚品格的学者典范。示例二:祥子,他勤劳坚忍,朴实善良。他为了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拼命拉车,他主动给可怜的老马祖孙买来包子,他是在黑暗社会中挣扎却未失本心的善良车夫。示例三:武松,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为报兄仇而斗杀西门庆,怒杀潘金莲,他为报答施恩而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酒店,他是爱憎分明的侠义之士。【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根据例句“孙悟空,他英勇无畏,尽心尽责。他在取经路上斩妖除魔,他为保护唐僧而殚精竭虑,他是西天取经路上的开路先锋”可知,在进行名著人物评价时要注意先指出人物的品质,再按照“他……他……他……”的句式概括相关的事件,言之有理即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教授解剖学的老师,他是一位生活质朴、治学严谨的学者,更是一位关爱学生、没有偏见的良师。学习期间,藤野先生主动要走了鲁迅的笔记,等到笔记还回来时,上面用红笔添得密密麻麻,而且连日语语法的错误都指出来了,藤野先生还要求鲁迅每周都给他校对一次,直至学完他教的三门课程。解剖实习时,藤野先生又把鲁迅叫去,他听说中国人都很敬重鬼,怕鲁迅不敢解剖尸体,但没有这回事儿,他就放心了。还听说中国女人裹脚,藤野先生想知道足骨变形的原理和过程,追着鲁迅不停地问,让鲁迅稍微有点为难。后来班级里干事冤枉鲁迅先生考试作弊,藤野先生和几位同学也站到鲁迅这边,替他做主。祥子:祥子前期的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可以概括为纯朴善良、执着单纯。从农村来到城里,没有过高的学识,更没有达官显赫的亲友,祥子靠着自己的劳力去赚取生活的资本,作为雇佣车工,他从没有想过去奢侈的吃一顿饭,甚至是喝一碗好茶,烟酒之类的东西他更是据而远之,这说明他身上具有农民最基本的朴实。弄坏了雇主的车,祥子心里过意不去,宁愿自己不要工钱也要赔偿,虽然自己缺钱,但是从来不会为了钱占一点小便宜,就是不想被人看扁。在前期,尽管自己在攒钱买车的过程中遭遇了波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直至虎妞去世后他还在想买车重振家业,这也恰好体现了祥子性格中的执着,虽然眼界有限,但是他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去完成。武松: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上应天伤星,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示例一:藤野先生,他博学多才,宽厚仁慈。他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无私奉献,他为启迪学生心灵而孜孜不倦,他是鲁迅心中永远的明灯。示例二:祥子,他坚韧不拔,勤劳朴实。他在拉车的路上奋力拼搏,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百折不挠,他是北京街头那道不屈不挠的风景线。示例三:武松,他豪迈不羁,勇敢无畏。他在梁山泊中斩除恶霸,他为民除害而毫无畏惧,他是那绿林好汉中的英勇典范。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近些年来,谚语逐步走进了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②如2011年5月,沪谚经国务院审核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陕北民谚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③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只有从全局出发,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才能进一步挖掘______,延续______。(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在第②句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A.谚语的文脉B.谚语的价值【答案】(1)谚语走进视野。(2);(3)BA【解析】【小问1】本题考查提炼句子主干。第①句“近些年来,谚语逐步走进了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中“近些年来”“逐步”为状语,“谚语”为主语,“走进”为谓语,“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为定语,“视野”为宾语;本题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提取句子主干为:谚语走进视野。【小问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第②句中“2011年5月,沪谚经国务院审核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2014年11月,陕北民谚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于并列分句,且句子内部使用了逗号,因此,空缺处,应使用分号。小问3】本题考查衔接与连贯(或选词填空)。空一,根据“才能进一步挖掘”语境可知,“挖掘”与“价值”搭配得当,故选B。空二,根据“延续_____”语境可知,“延续”与“文脉”搭配得当,故选A。二、综合性学习(7分)6.感受青春脉动,追逐多彩梦想。请你参加以“青春逐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活动一:抄写诗句】请把宋代词人韩缜《凤箫吟》中的词句,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莫负青春(2)【活动二:抒写色彩】请发挥联想和想象,仿照示例,写出你心中青春的颜色。要求:内容合理,句式一致。(3)【活动三:礼赞楷模】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根据提示,补全横线空缺处的内容。科技人才·时代楷模材料一: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想做、能做。在我的有生之年,将始终无须扬鞭自奋蹄,继续在防护工程领域、地下工程领域潜心研究,带好学生、培养人才,为国家的重大工程作出新的贡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钱七虎材料二:“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祖国领空的安全,为了早日实现航空强国的目标,我将继续冲锋,把科技创新书写在祖国的蓝天上。——航空工业集团一级技术专家李晓丹钱七虎致力于为国家重大工程作贡献,体现出他______的精神;李晓丹以______为目标,展现出航天技术人员谨记责任、勇于创新的情怀。(4)【活动四:解说海报】下边是活动中展示的一幅海报,请你简要阐述该海报的画面内容及寓意。【答案】(1)莫负青春(2)示例一:青春是绿色的,是破土的嫩芽,展现生命的力量。示例二:青春是金色的,是初升的太阳,喷薄活力的霞光。(3)①.示例:无私奉献、②.科技报国早日实现航空强国(4)示例:海报中是一本打开的书,有许多的千纸鹤正从书中振翅飞出,画面左上角写着“读书让梦想放飞”几个字。海报寓意着读书可以助力我们实现梦想。【解析】【小问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将“莫负青春”用正楷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即可。【小问2】本题考查仿写,形式上,使用“青春是……的,是……,……”;内容上,把青春比喻成某种颜色,表达对青春的认识和赞美之情。示例:青春是紫色的,是盛开的裸枝,彰显初成的情怀。【小问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1)根据材料一“在我的有生之年,将始终无须扬鞭自奋蹄,继续在防护工程领域、地下工程领域潜心研究,带好学生、培养人才,为国家的重大工程作出新的贡献”可概括为:无私奉献;(2)根据材料二“为了祖国领空的安全,为了早日实现航空强国的目标,我将继续冲锋,把科技创新书写在祖国的蓝天上”可概括为:科技报国早日实现航空强国。【小问4】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画面内容:海报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是一本平放且打开的书,上半部分是许多正在向右上方奋飞的千纸鹤,千纸鹤的左边是“读书让梦想放飞”呈两行排列汉字,上一列是“读书让”,下一列是“梦想放飞”。寓意:根据“千纸鹤”代表理想或希望,从打开书页里飞出,结合“读书让梦想放飞”可知,海报寓意是读书可以助力我们实现梦想。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人均每天读纸质书23.38分钟。《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去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观看时长为151分钟——人均每天看短视频约两个半小时,读书不到半小时,在短视频面前,阅读似乎已经“败下阵来”。读书是一项很奇异的活动:它有意思,让人有收获;但它并不轻松,甚至给人带来痛苦。在对人的注意力的争夺上,读书确实不占优势。除了短视频,任何一种放松的娱乐活动,都有可能取代人们读书的兴致,捕获人们更多的时间。娱乐或许能带给人一时的精神愉悦,但读书却能赋予一个人深邃开阔的精神世界。读书的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也正因为“痛苦”,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打破偏见,消除迷思,培植理性,超越自我。当最后一页被翻过的那一刻,你可能已经是一个新的自己。(选自《北京日报》2024年4月23日,有删改)材料二新媒体技术拓展了大众文化生活空间,然而对电子媒介的过度依赖又让人们陷入某些困境:对知识追求片面了解,对碎片化信息投入过多时间,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理性思考的能力减弱,感知过载加剧焦虑情绪……因此,在泛娱乐化时代,我们更要重视读书,尤其是深度阅读。读书,特别是深度阅读所获取的是完整的知识网络和逻辑框架,从而可以实现知识内化。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需要协调多种复杂的大脑认知功能,有助于训练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提高专注力、洞察力、判断力、共情力等——它让我们在多元庞杂的信息源面前仍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被信息环绕的当下,读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可以让人们暂且离开纷繁的电子产品和喧嚣的网络世界,在安静阅读中实现心灵的沉潜。(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4月23日,有删改)材料三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构建书香社会,离不开优质阅读内容的供给。聚焦不同阅读群体需求,出版行业应不断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载体和形式。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优秀原创文学出版工程等一系列工作也为推进全民阅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好书”等评选活动,向社会推荐了一大批精品图书,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阅读需求。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各地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职工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实体书店、阅报栏等设施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3300多家公共图书馆免费向读者开放,城市书吧、社区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保障了人民群众有书读,引导了人民群众爱读书,支撑了人民群众读好书。(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23日,有删改)材料四青少年阅读正成为全民阅读的助推器,也是塑造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抓手。推广青少年阅读举足轻重,是从立德树人“根基”架起教育强国“柱梁”的战略安排,是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的一项举措,是将校园阅读“奏鸣曲”融入全民阅读“交响乐”的有效途径,更是把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增量”的关键一招。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青少年阅读需要引领者,更需要同行者。打造师生阅读共同体,全国已经形成共识,各地各校正在不断加强学校阅读指导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专家学者、“五老”队伍、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阅读方法,推动青少年阅读走得更稳、更远,步履铿锵。(选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4月23日,有删改)7.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我们还应坚持读书的原因。8.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扎实开展全民阅读。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去年我国人均每天看短视频约两个半小时,而读书时间仅占看短视频时间的五分之一。B.只有读书,特别是深度阅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知识了解片面、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理性思考的能力减弱等问题。C.公共图书馆免费向人民群众开放,是保障人民群众有书读,引导人民群众爱读书,支撑人民群众读好书的主要举措。D.推广青少年阅读至关重要,它既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举措,也是将校园阅读融入全民阅读的一种有效途径。【答案】7.①读书能赋予我们深邃开阔的精神世界。②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取完整的知识网络和逻辑框架,从而实现知识内化。③读书有助于训练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提高专注力、洞察力等,让我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④读书可使我们暂时离开电子产品和网络世界,在阅读中实现心灵的沉潜。8.①出版行业应不断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载体和形式,提供文质兼美的阅读产品,着力打造精品图书。②加强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创造更加便利的读书条件。③推广青少年阅读,并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的阅读进行指导,帮助青少年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并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9.D【解析】【7题】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中“读书是一项很奇异的活动:它有意思,让人有收获;但它并不轻松,甚至给人带来痛苦……娱乐或许能带给人一时的精神愉悦,但读书却能赋予一个人深邃开阔的精神世界”可概括为:读书能赋予人们深邃开阔的精神世界;结合材料二中“读书,特别是深度阅读所获取的是完整的知识网络和逻辑框架,从而可以实现知识内化”可概括为:读书可以让人获取完整的知识网络和逻辑框架,从而实现知识内化;结合材料二中“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需要协调多种复杂的大脑认知功能,有助于训练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提高专注力、洞察力、判断力、共情力等能力——它让我们在多元庞杂的信息源面前仍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可概括为:读书有助于训练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提高专注力、洞察力等,让人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材料二中“在被信息环绕的当下,读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可以让人们暂且离开纷繁的电子产品和喧嚣的网络世界,在安静阅读中实现心灵的沉潜”可概括为:读书可使人暂且离开电子产品和网络世界,在阅读中实现心灵的沉潜。【8题】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结合材料三中“构建书香社会,离不开优质阅读内容的供给。聚焦不同阅读群体需求,出版行业应不断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载体和形式。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优秀原创文学出版工程等一系列工作也为推进全民阅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可概括出,出版行业应不断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载体和形式,提供文质兼美的阅读产品,着力打造精品图书;结合材料三中“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各地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职工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实体书店、阅报栏等设施规模、数量不断增加,3300多家公共图书馆免费向读者开放,城市书吧、社区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保障了人民群众有书读,引导了人民群众爱读书,支撑了人民群众读好书”可概括出,加强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创造更加便利的读书条件;结合材料四中“青少年阅读正成为全民阅读的助推器,也是塑造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抓手”“青少年阅读需要引领者,更需要同行者。打造师生阅读共同体,全国已经形成共识,各地各校正在不断加强学校阅读指导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专家学者、‘五老’队伍、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阅读方法,推动青少年阅读走得更稳、更远,步履铿锵”可概括出,推广青少年阅读,并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的阅读进行指导,帮助青少年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和掌握科学阅读的方法。【9题】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A.结合材料一中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去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观看时长为151分钟——人均每天看短视频约两个半小时,读书不到半小时”可以看出,“读书不到半小时”占不了看短视频的五分之一,因此“而读书时间仅占看短视频时间的五分之一”是错误的;B.结合材料二中的“新媒体技术拓展了大众文化生活空间,然而对电子媒介的过度依赖又让人们陷入某些困境:对知识追求片面了解,对碎片化信息投入过多时间,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理性思考的能力减弱,感知过载加剧焦虑情绪……因此,在泛娱乐化时代,我们更要重视读书,尤其是深度阅读”和“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读书,特别是深度阅读”的说法太过绝对,扩大了阅读的作用,与原文不符;C.结合材料三中的“3300多家公共图书馆免费向读者开放,城市书吧、社区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保障了人民群众有书读,引导了人民群众爱读书,支撑了人民群众读好书”可以看出,读书的主要举措并不是只有“公共图书馆免费向人民群众开放”;故选D。(二)(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刻在心里的眼睛陈钦①这些年,他的故事一直刻在我心里。②我的老家在小山村。学校校园不大,里面有单杠和双杠,还有一个木头做的篮球架。每周两节体育课,破旧的篮球永远是我们争抢的玩物。③校园的西头是一片树林,从树林再往西走,有一条小河。河岸边,有三座小土丘,孤单地立在树林中。周围的花红柳绿,无法掩饰这里的苍凉。④那是烈士墓。埋进黄土的三位烈士没有名字,没有石碑。没有人晓得他们经历过哪一场战斗,有过什么样的英雄事迹。⑤三座土丘的春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⑥每年这一天,学校都组织我们去扫墓。仪式很简单,村里没有花圈可买,更不用说鲜花香烛了。老师组织我们排成长队,带上铁锹和扫帚,站在三座墓前宣读誓词,然后往坟头添土,清理荒草杂枝。⑦宋光明总是最积极的一个。这一天,他总是把红领巾系得规整有样儿。每次用铁锹添土,他都累得出了汗,脑门儿上的汗珠晶莹透亮。⑧我们不解,总是调侃宋光明。平时嘻嘻哈哈的他,此刻认真地解释:“这里面住的都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肯定是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中离开的。”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烈士名字,都被他用来辅助说明,比如烈火中的邱少云、堵枪眼的黄继光、炸碉堡的董存瑞……⑨宋光明的父亲身体有些残疾,右腿行走不便。听说他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有一块弹片留在了腿上。这一点足以让宋光明骄傲。每次村里放映电影,片头出现闪烁的红五星时,宋光明就会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这五角星,我阿爹有好几个,还有军功章呢!”时间一长,等下次放映电影时,没等他开口,我们就起哄:“晓得晓得,你阿爹有好几个五角星……”这时,宋光明显得特别生气,一连好几天都不理我们。⑩清明刚过,树林间的夏季很快就到来了。⑪到了荞麦开花的时候,不知从哪里来的养蜂人,全涌进了树林。我们关注那些养蜂人,更关注他们的衣服。村民从未见过的裙子、牛仔裤,被这些外乡人带进了村子。我们充满好奇,原来外边的人是穿成这样的。养蜂人黑里透红的脸带着些霸气,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方言。他们敢在三座土丘旁吃喝吟唱,还搭起帐篷。⑫一天中午,宋光明经过树林,发现“牛仔裤”正在土丘边小便。宋光明捡起一个土块儿扔过去:“你会遭报应的!”不知是怕宋光明还是怕长眠的英灵,“牛仔裤”收起之前的趾高气扬,悻悻地钻到帐篷里去了。⑬树林间有些不知名的草、不知名的花,是我们夏季午休的天堂。那些高大的杨树是我们练字的“字帖”,我们会在上面留下奇怪的文字和符号。宋光明在上面刻上了“英灵”二字,“灵”字的两点,被他刻画成两只眼睛。⑭那时我们写的作文,常常如出一辙。比如,“难忘的一件事”多有雷同,文中经常出现自己领着老奶奶过马路的情节。可惜的是,村里的小学门前没有马路,连沙石路都算不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写制止同伴拿小刀在小树上刻画的事,宋光明同样写了自己以后不能再拿小刀刻小树的事,只不过结尾是:“铭记不需要刻在树上,只需要刻在心里,如同那无名的烈士一样!”出人意料的是,他的作文被当作了范文。⑮时光不会停留,伴随我们一天天长大的,还有那树上的字。宋光明当初留下的“英灵”二字,两只眼睛越睁越大。⑯初三了,树林里变得嘈杂。每天的课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是在树林里度过的。那是多么快乐的时光:躺在草地上,让透过树叶的阳光扫扫眼皮,看看那些黑肚子蚂蚁把食物搬来搬去。⑰结束学业后,我们听说宋光明去了西藏。他曾经回来过一次,还约我们下次一起到母校看看。⑱但是,宋光明再也回不到曾经的校园了。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宋光明和那些烈士一样,永远地倒了下去。直到那时,我们才知道,初中毕业后他是穿着军装去的西藏。⑲那年清明,我来到树林里,看到三座土丘旁边新添了一座土丘。这座土丘前面的杨树上,那个少年曾经刻下的字,像一双眼睛,看着这个美好的世界。(选自《中国国防报》2023年4月6日,有删改)10.文章叙写了有关宋光明的众多事件,请阅读文章第⑤一⑬段,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①______,他认真积极→“我们”调侃他父亲获得的荣誉,他非常生气→发现养蜂人在烈士墓旁小便,②______→③______,他写下“英灵”二字。11.按照括号中的要求,完成下面两个题目。(1)周围的花红柳绿,无法掩饰这里的苍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2)这时,宋光明显得特别生气,一连好几天都不理我们。(宋光明为什么“特别生气”)1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宋光明的人物形象。13.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14.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铭记”“传承”等词语,请你任选一个词语(自己概括的词语亦可),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获得的启示。【答案】10.①.学校组织“我们”去扫墓②.他果断阻止③.“我们”在杨树上乱画乱刻11.(1)通过周围生机勃勃的花红柳绿与烈士墓的苍凉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烈士墓的孤寂和冷清氛围,从而引发读者内心对烈士的敬重和对他们的事迹被遗忘的感慨。(2)宋光明因父亲的身份而骄傲,而“我们”却拿这事打趣他,所以生气;宋光明认为“我们”起哄是不尊重抗美援朝英雄的行为,所以生气。12.示例:①崇尚英烈,他在清明节扫墓时最积极,对烈士充满敬意,认真对待扫墓仪式,认为烈士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②勇敢正直,当看到养蜂人在烈士墓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时,他敢于挺身而出制止。③善于反思,他在写作中反思了自己在树上刻字的行为,并认识到真正的铭记是刻在心里的。④无私奉献,他初中毕业后参军去了西藏,最终为了执行任务而牺牲,展现出他无私奉献的品质。13.①结构上,与前文宋光明在树上刻字以及他对烈士的敬重等内容相呼应,并收束全文;②内容上,以独特的场景和意象,营造出一种深情悲壮的氛围,不仅表达了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也寓意着烈士虽已逝去但其精神将会长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4.示例一:我选择“铭记”。文章中宋光明对烈士的尊重和铭记令人动容。他积极参与扫墓,制止他人对烈士墓的不敬行为,还在树上刻字提醒自己,直至毕业后参军去了西藏。宋光明的所作所为让我明白,铭记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是要像宋光明一样用实际行动去体现。我们应铭记历史、铭记英雄,传承他们的精神,并将其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这份铭记成为我们内心的坚守。示例二:我选择“传承”。宋光明的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这让宋光明引以为傲,也深深影响着宋光明。宋光明积极参与扫墓,不容许他人亵渎烈士墓,甚至在树上刻下“英灵”二字,这都表明了他对英烈精神的珍视与传承。他后来去西藏并最终牺牲,也仿佛是这种传承的延续。这启示我们要传承英烈的精神,将他们的奉献与勇敢融入我们的成长之中,争取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解析】【10题】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1)根据题干“他认真积极”的提示,找到⑥段“每年这一天,学校都组织我们去扫墓。仪式很简单,村里没有花圈可买,更不用说鲜花香烛了。老师组织我们排成长队,带上铁锹和扫帚,站在三座墓前宣读誓词,然后往坟头添土,清理荒草杂枝”可概括为:学校组织“我们”去扫墓;(2)根据题干“发现养蜂人在烈士墓旁小便”的提示,找到⑫段“宋光明捡起一个土块儿扔过去:‘你会遭报应的!’”可概括为:他果断阻止;(3)根据题干“”他写下‘英灵’二字的提示,找到⑬段“那些高大的杨树是我们练字的‘字帖’,我们会在上面留下奇怪的文字和符号”可概括为:“我们”在杨树上乱画乱刻。【11题】(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根据③段“周围的花红柳绿,无法掩饰这里的苍凉”中的“周围的花红柳绿”可知,属于环境描写;结合上文“河岸边,有三座小土丘,孤单地立在树林中”和下文④段“那是烈士墓。埋进黄土的三位烈士没有名字,没有石碑”可知,周围生机勃勃的花红柳绿与烈士墓的苍凉形成鲜明对比,烘托了烈士墓的孤寂和冷清氛围;结合④段“没有人晓得他们经历过哪一场战斗,有过什么样的英雄事迹”可知,可以引发读者内心对烈士的敬重和对他们的事迹被遗忘的感慨。(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⑨段“宋光明的父亲身体有些残疾,右腿行走不便。听说他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有一块弹片留在了腿上。这一点足以让宋光明骄傲。每次村里放映电影,片头出现闪烁的红五星时,宋光明就会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这五角星,我阿爹有好几个,还有军功章呢!’时间一长,等下次放映电影时,没等他开口,我们就起哄:‘晓得晓得,你阿爹有好几个五角星……’”可知,宋光明的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有一块弹片留在腿上,这是一件让他骄傲的事情。当村里放电影时,宋光明都会自豪的告诉同学们,他父亲有好几个军功章和五角星,说明宋光明对自己的父亲充满敬意,他父亲的荣誉也就是他的荣誉。当同学们不尊重他父亲的成就时,他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因而特别生气。这种生气不是因为同学们不知道他父亲的成就,而是因为他们对父亲的不尊重,这是他无法接受的。宋光明的行为和反应体现了他对自己家庭背景的自豪感以及他对英雄的尊重。【12题】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⑦段“宋光明总是最积极的一个。这一天,他总是把红领巾系得规整有样儿。每次用铁锹添土,他都累得出了汗,脑门儿上的汗珠晶莹透亮”,在清明节扫墓时宋光明是最积极,不仅认真对待扫墓仪式,还卖力清除杂草和添土,说明他烈士充满敬意,可见他崇尚英烈;根据⑫段“一天中午,宋光明经过树林,发现‘牛仔裤’正在土丘边小便。宋光明捡起一个土块儿扔过去:‘你会遭报应的!’”,当发现养蜂人在烈士墓边小便时,他认为是对烈士的不敬,敢于挺身而出加以制止,可见他勇敢正直;根据⑭段“宋光明同样写了自己以后不能再拿小刀刻小树的事,只不过结尾是:‘铭记不需要刻在树上,只需要刻在心里,如同那无名的烈士一样!’”,他在作文中反思自己在树上刻字的行为,表达了真正的铭记是刻在心里的深刻认识,可见他善于反思;根据⑱段“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宋光明和那些烈士一样,永远地倒了下去。直到那时,我们才知道,初中毕业后他是穿着军装去的西藏”,初中毕业后宋光明参军去了西藏,最终为了执行任务而牺牲,可见他具有无私奉献的品质。【13题】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内容上,根据⑲段“那年清明,我来到树林里,看到三座土丘旁边新添了一座土丘。这座土丘前面的杨树上,那个少年曾经刻下的字,像一双眼睛,看着这个美好的世界”,通过描述宋光明在树上刻下的“英灵”二字,像眼睛一样看着这个美好的世界,表达了对宋光明的怀念和对英雄的敬意,蕴含着对英雄精神的坚守和传承之意,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结构上,结合⑬段“宋光明在上面刻上了‘英灵’二字,‘灵’字的两点,被他刻画成两只眼睛”可知,与前文形成呼应;结合本段是尾段,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得文章更加完整,给读者一种闭环的阅读体验。【14题】本题考查启示。从“铭记”“传承”等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自己概括的词语亦可),结合文章内容,谈出自己获得的启示即可。示例:我选择“铭记”。文章中“铭记”这个词出现多次,是文章的主题之一。从内容上看,宋光明在烈士墓前总是最积极的一个人,他还在杨树上刻下“英灵”二字,这两个字像两只眼睛象征着对烈士的铭记;在他的作文中他写到“铭记不需要刻在树上,只需要刻在心里,如同那无名的烈士一样”这些话语和行为都表明宋光明深知铭记烈士的重要性。通过宋光明的例子,文章告诉我们,铭记烈士精神是每个人的责任,无论是在清明节扫墓时的尊敬和祭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英雄的学习和传承,铭记都是为了不忘历史,为了警醒后人,为了传承英雄的精神和价值观。因此我们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的启示是: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和牺牲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铭记,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和警示。【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皇祐二年,吴中①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仲淹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守,谕之曰:“今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于是诸寺工作并兴,又新敖仓②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游宴兴作,伤财劳民。公乃条奏:“所以如此,正欲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致转徙沟壑③耳。”是岁唯杭饥而不害。(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注释】①吴中:吴中地区。②敖仓:粮仓。③转徙沟壑:辗转他乡,弃尸于山沟水渠。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为术甚备()(2)又召诸佛寺主守()(3)日役千夫()(4)是岁唯杭饥而不害()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太守日出宴于湖上”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万钟于我何加焉 B.皆以我美于徐公C.行者休于树 D.于我如浮云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2)所以如此,正欲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说是范仲淹的一大为官理念。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范仲淹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答案】15.①.很,非常②.召集③.每天④.这16.C17.(1)今年的工价最为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2)(我)之所以这样做,正是想要散发多余的钱财,来使贫民受到恩惠。18.选文中的范仲淹始终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饥荒时,他下令散发粮食赈济百姓,并利用各种方法募集民间钱物来赈济灾民。【解析】【15题】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1)句意为:救荒的手段很完备。甚:很,非常。(2)句意为: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召:召集。(3)句意为:每天雇役夫一千多人。日:每天。(4)句意为: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是:这。【16题】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太守日出宴于湖上”句意是太守每日在西湖上出游宴饮。于:介词,在。A.句意为: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于:介词,对于。B.句意为: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于:介词,比。C.句意为: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于:介词,在。D.句意为: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于:介词,对于。故选C。【17题】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1)岁:年;至:很;贱:低廉;兴:兴建。(2))所以:……的原因;如此:这样;欲:想要;有:散发;有余:多余;钱财,以:来;惠:使……受到恩惠。【18题】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是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也就是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依据“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可知,他在灾荒之年下令散发粮食,救济受灾的百姓,依据“于是诸寺工作并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可知,他利用修建寺庙、敖仓和吏舍的机会赈济灾民。所以,他把百姓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这正是范仲淹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具体体现。【点睛】参考译文: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的手段很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在西湖上出游宴饮。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诉他们说:“灾荒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掌管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逐条上奏:“我所以这样,正是想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惠及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于辗转他乡,饿死荒野。”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四)(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9.这首诗的颈联景、情、理三者相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地融为一体。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20.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简析。【答案】19.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受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凄苦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示例二: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示例三:将“沉舟”与“千帆”对比,“病树”与“万木春”对比,暗含了诗人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精神,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20.从伤感惆怅到豁达乐观。前两联,诗人回顾贬谪生活,感叹久谪归来,物是人非,情感是伤感、惆怅的;后两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与友人互相勉励,情感是豁达、乐观的。【解析】【19题】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①从修辞手法上来看,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②从哲理角度来看,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是美好的,社会是向前发展的。③从情感上来看,表现了作者不再因被贬“凄凉地”而苦闷凄凉,不再因被贬“二十三年”而抑郁不平,不再因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而满心愁绪,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向前方,面对未来,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洒脱的情感。【20题】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感情变化的能力。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