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等2县联考2024年中考学业水平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历史】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等2县联考2024年中考学业水平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历史】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等2县联考2024年中考学业水平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历史】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等2县联考2024年中考学业水平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历史】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等2县联考2024年中考学业水平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等2县联考2024年中考学业水平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8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在上述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且考古学家在这些遗址中都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国早期文明()A.礼乐制度非常完善 B.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体现出了阶级分化 D.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玉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早期文明虽然产生不同地域,但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内在统一性,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出现多元一体的文化遗址,没有体现礼乐制度非常完善,排除A项;阶级分行一般从陪葬的多寡等方面体现,材料也体现阶级分化,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中国文明,没有涉及与其他国家文明相比,无法得出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2.下图为“宜侯矢”青铜簋。簋内铭文记述了西周时期周王册封矢,将其迁徙到宜地,并赏赐给土地、人口等,以及宜侯矢对周王的赞颂。通过该铭文我们能够了解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周王册封矢,将其迁徙到宜地,并赏赐给土地、人口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铭文记载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制强调周王分给诸侯土地和人口,诸侯则要定期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B项正确;禅让制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西周已经不再实行,排除A项;郡县制推广全国是在秦朝,排除C项;行省制出现于元朝,排除D项。故选B项。3.考古学家对汉文帝的霸陵进行考古发掘后发现,其陵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器皿以陶制为主。这与《史记》所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符。据此可知,汉初()A.注重与民休息 B.皇权日趋没落C.贫富分化严重 D.冶炼技术落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其陵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器皿以陶制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汉文帝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这体现了其注重与民休息,A项正确;“皇权日趋没落”说法错误,汉初皇权处于加强阶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皇帝陵墓,无法表明贫富分化严重,排除C项;汉文帝墓简朴是其自己的选择,并非冶炼技术落后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4.大蒜原产自欧洲南部和西亚,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张骞周流绝域,始得大蒜。”1990年,考古学家在敦煌悬泉置遗址采集到了大蒜标本三枚,其现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这说明丝绸之路()A.确立了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有利于中西科技的互鉴C.促进了西域经济的繁荣 D.推动了区域间物种的传播【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蒜原产欧洲南部和中亚”“1990年于敦煌悬泉置遗址采集到大蒜标本三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蒜这一物种从欧洲南部和中亚通过张骞的出使活动传到了中国,这直接证明了丝绸之路在推动区域间物种传播方面的作用,D项正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确立了对西域的有效管辖,排除A项;虽然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和技术传播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材料中只提到了物种的传播,没有提及科技互鉴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虽然涉及了西域的物品传入中国,但没有明确说明这对西域经济有何直接的促进作用,不能直接由材料推断出来,排除C项。故选D项。5.三国时期,“遥领”“虚封”现象大量出现。如:刘备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兼任凉州(曹魏境内)牧;魏国任孙壹为交州(吴国境内)牧;吴国任丁奉为徐州(曹魏境内)牧。当时各国进行“遥领”“虚封”的主要目的是()A.彰显国家统一的政治愿景 B.宣示各自政权的正统性C.表明自己开疆拓土的意志 D.给敌对的政权制造压力【答案】A【解析】材料中魏蜀吴这种遥领、虚封现象,官员管理的区域都不在自己的统治区域,表明魏蜀吴志在统一,那些管理区域以后会成为自己统治区域的一部分,A项正确;政权的正统性与其他政权关系不大,排除B项;开疆拓土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材料体现的是追求统一,排除C项;给敌对的政权制造压力说法错误,因为这个现象属于普遍现象,不能制造压力,排除D项。故选A项。6.下表所示的南北朝时期部分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的言行意在()所属民族政权言行匈奴大夏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是"大禹之后"鲜卑北魏拓跋氏自称是“轩辕之苗裔”鲜卑北周宇文氏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A.改变生活习惯 B.促进经济发展C.寻求政治认同 D.统一黄河流域【答案】C【解析】据题干“大夏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和所学知识可知,内迁各族以传说中的大禹,有扈、轩辕、炎帝、神农氏为祖先,他们通过对华夏族的认同,来塑造自己政权的正统形象,从而寻求政治认同,C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到生活习惯相关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到经济发展相关的措施,排除B项;题干中已华夏族传说中的人物为祖先,与同意黄河流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所示为唐代的曲辕犁、秘色瓷和开元通宝,据此可知()A.唐代吸收隋亡教训,劝课农桑 B.唐三彩代表了手工业的最高水平C.开元通宝是“开元盛世”的代表钱币 D.唐代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唐代的曲辕犁体现了唐朝农业发展,秘色瓷体现了手工业进步,开元通宝反映了商业繁荣,综合体现了唐代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D项正确;劝课农桑与开元通宝等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秘色瓷,与唐三彩无关,排除B项;开元通宝出现于唐初,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北宋()A.分散机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文官地位,监察体系完整C.政治风气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D.收夺地方财权,边防压力缓解【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北宋把财政、行政、军政和监察权力分别由不同的中央机构掌管,互不统属,加强了北宋专制集权,A项正确;材料反映分散机构权力,而不是提高文官地位,排除B项;C项北宋政治的消极作用,但材料只表现为中央权力的分配,不能得出这种消极作用,排除C项;材料指中央机构权力分配,未涉及地方财政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9.郑成功给殖民者的劝降书里明确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这反映出()A.郑成功驱逐了西班牙殖民者 B.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正义之举C.清朝人口膨胀,大量移民台湾 D.中国封建中央政权力量强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正义之举,B项正确;郑成功驱逐了荷兰殖民者,而不是西班牙,排除A项;清朝人口膨胀,大量移民台湾与题干“久未贵国所踞”不符,排除C项;材料在于强调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的领土台湾地区,郑成功收付台湾是正义之举,没有体现中国封建中央政权力量强大,排除D项。故选B项。10.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州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鸦片走私逐渐“合法化”,华工贸易逐渐猖獗,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据此判断,广州在近代衰落的起点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望厦条约》的签订C.《天津条约》的签订 D.《北京条约》的签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广州衰落是上海、香港等地崛起对其造成了冲击,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且开上海为通商口岸,这对广州的地位造成一定冲击,A项正确;《望厦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都签订于广州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因此并非广州衰落的起点,排除BCD项。故选A项。11.下表所示是洋务运动两位代表人物的有关言论。二者的共通之处主要体现在()人物思想主张奕䜣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李鸿章中国欲自强,应当学习外国利器,而学习外国利器,先要觅制器之器A.革新政治与整顿军事并重 B.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C.求强和求富不可并驾齐驱 D.学习西方科技以自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中国欲自强,应当学习外国利器,而学习外国利器,先要觅制器之器”可知,奕䜣和李鸿章言论共同点是学习西方科技以自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洋务派政治革新的内容,革新政治与整顿军事并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魏源最早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主要体现奕䜣和李鸿章强调学习西方科技实现自强,排除B项;材料中着重强调学习西方利器以自强,没有体现求强和求富不可并驾齐驱,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图中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为两个事件的共同特征。这一共同特征是()A.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革命团体广泛建立C.社会主流思想变化 D.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特征是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D项正确;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领导者都是资产阶级,主张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当时中国资本主义没有迅速发展,排除A项;辛亥革命建立了革命团体,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排除B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流思想是救亡图存,其时代背景都是要求反帝反封建,排除C项。故选D项。13.“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这句话中的“新的革命力量”是指()A.农民阶级 B.无产阶级 C.资产阶级 D.青年学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主力军,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革命引领了新方向,B项正确;农民阶级并非新的革命力量,排除A项;资产阶级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力量,排除C项;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排除D项。故选B项。14.中国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人,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总兵力为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据此可知()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发挥着主要作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抗战的胜利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抗日战争中,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牵制了日本的大量兵力,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项正确;材料不是突出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排除A项;正面战场在战争初期起着主要作用,“始终发挥主要作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了抗战的胜利”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淮海战役期间,山东、中原、华中等地区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那时中国的老百姓说:“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中共即将取得战略反攻的胜利 B.解放区土地改革深入开展C.民众的爱国救亡意识日益觉醒 D.国民党独裁内战不得人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送去到战场上”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人民群众支持解放军,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障,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解放区土改激发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B项正确;中共即将取得战略反攻的胜利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项;民众的爱国救亡意识日益觉醒是在抗战时期,排除C项;国民党独裁内战不得人心不是群众支持解放军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6.民国时期“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面包蛋糕水饺汤包,一应俱全”,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A.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B.吃穿住行、应有尽有C.中西结合、自由开放 D.新旧交替、民主平等【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面包蛋糕水饺汤包,一应俱全”的信息可知,民国时期,外来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西方先进事物传入中国的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装、面包等属于西方新事物,汉装满装以及水饺等属于中国旧事物,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新旧并呈、多元发展,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住行”方面的内容,排除B项;题干体现中西结合,但是不能体现自由开放,排除C项;题干材料包含新旧交替,但是不能体现民主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17.据1952年的统计,我国沿海各省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其中钢铁工业产值的80%源自沿海地区,纺织工业产值的70%源自上海、天津、青岛三地。到1957年,我国先后建成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东北、华北、山西、湖北、郑洛汴、陕西、甘肃和川南八大工业区。这说明“一五”计划的实施()A.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B.加强了各产业分工协作C.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 D.得益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57年,我国先后建成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东北、华北、山西、湖北、郑洛汴、陕西、甘肃和川南八大工业区”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前,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建成了八大工业区,且出现于多个地区,体现了“一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C项正确;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前,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工业分布情况,不体现各产业分工协作情况,排除B项;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有限,得益于城市化加速发展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8.1984年,安徽商人年广九创办的“傻子瓜子”雇佣人数已达140人。对此,社会上有人批判年广九是“资本家复辟”。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势在必行 B.思想解放有待进一步深入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安徽商人年广九创办的‘傻子瓜子’雇佣人数已达140人。对此,社会上有人批判年广九是‘资本家复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对私营经济还是不是很认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仍需要进行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任有待进一步深入,B项正确;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认识,在1978年进行,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上批判年广九为“资本家复辟”,属于思想认识问题,而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排除C项;材料提及的是经济改革不被部分人认可,1992年中共十四大我国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B项。19.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提案进行表决,该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该事件()A.扩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 B.表明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C.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D.说明了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扩大了我国的影响力,A项正确;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说法错误,还有35个国家反对,排除B项;祖国统一大业到现在都未完成,排除C项;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排除D项。故选A项。20.在万千中国人忍饥挨饿的困难时期,袁隆平选择了躬耕稻田,经过不懈的努力,当再次被问及中国是否可能再次面临粮食危机时,他果断回答:“不可能了!”袁隆平的贡献是()A.以铁人志制服大庆井喷 B.靠赤子心改变兰考旧貌C.用原子弹保卫国家安全 D.凭杂交稻端稳中国饭碗【答案】D【解析】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D项正确;铁人是石油工人王进喜,排除A项;焦裕禄靠赤子心改变兰考旧貌,排除B项;邓稼先是两弹之父,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排除C项。故选D项。21.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代印度最高统治者称“Raja”,即“王”,也就是“佛经里的天王”。这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A.发源于大河流域 B.建立严格等级制度C.受希腊哲学影响 D.利用神权强化王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古埃及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代印度最高统治者称‘Raja’,即‘王’,也就是‘佛经里的天王’。”这体现了古埃及法老与汉谟拉比和古代印度统治者都宣扬自己的权力是从神那里获得的,说明古代亚非文明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都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希腊哲学,排除C项,故选D项。22.法国的《民法典》继承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三编体例,德国的《民法典》则以《法学汇纂》为蓝本,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等五编体例。这表明《罗马民法大全》()A.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B.是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C.为欧洲民法提供借鉴 D.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答案】C【解析】材料“法国的《民法典》继承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三编体例”“德国的《民法典》则以《法学汇纂》为蓝本,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等五编体例。”表明法国、德国的《民法典》都以罗马法作为蓝本,因此说明《罗马民法大全》为欧洲民法提供借鉴,C项正确;罗马成文法的开端是《十二铜表法》,排除A项;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对罗马帝国的巩固,排除D项。故选C项。

23.米开朗琪罗的雕像《大卫》展现的是少年英雄大卫即将面临战斗前的状态,一副随时准备发起攻击的样子,显示出强劲的力量,带给人们以力量美的视觉冲击。这实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A.雕塑使用范围扩大 B.宗教退出人们生活C.雕塑装饰功能增强 D.人文主义思想流行【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雕像《大卫》……显示出强劲的力量,带给人们以力量美的视觉冲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流行,雕塑展示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赞美人、肯定人,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雕塑展示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没有体现雕塑使用范围扩大,排除A项;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反对宗教压迫,但宗教并没有完全退出人们的生活,排除B项;雕塑展示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体现的是赞美人、肯定人,不强调雕塑的装饰功能,排除C项。故选D项。24.拿破仑在《给儿子的遗训》中写到:“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材料所示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A.促进了法兰西民族的形成 B.影响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D.推动了法国走向共和政体【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可知,这些思想,就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拿破仑战争就宣传了这种新思想,C项正确;“我注入了新思想”,这是在强调革命思想,不能体现法兰西民族的形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共和政体,排除AB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25.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摘编自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材料二:秦汉时期以开始规划修建一些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而著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灌溉发展的高潮时期。秦帝国成立后,非常重视水利,先后加固和修建郑国渠和灵渠,其中前者为灌溉工程。汉代统治者在不断维修前代水利工程的同时,还修建了引用泾水、渭水、洛水的灌区。引用渭水及其支流的有成国架、灵轵渠等,灌溉面积从几万亩到几十万亩不等。为应对匈奴的南下侵扰,汉武帝在黄河上游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等地建立地方机构,移民屯田和发展水利灌溉工程。据统计,西汉末年全国人口已达到5767万,耕地为50600万亩。——摘编自顾浩、陈茂山《古代中国的灌溉文明》材料三:贯通东西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自西北方向的河南永城进入淮北市,往东南经过铁佛、百善、四铺三个乡镇流入宿州,全长41.5公里,沿线发现各类文化遗产点20多处。其中柳孜运河遗址、百善运河遗址河堤剖面、五铺大寺庙遗址、唐宋时期村庄聚落、宗教场所遗址、古战场遗址及古墓葬等,这些珍贵的运河文化遗产如珍珠般镶嵌在运河岸边的村镇田野中,丰富了淮北市境内隋唐大运河的内涵和申遗的价值比重。——摘编自郭云修《情系大运河——大运河保护与中遗的前前后后》(1)根据材料一,指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征。(照抄原文不得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水利滋溉工程快速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答案】(1)特征:以无坝引水为特征,年代久远,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2)原因:国家实现了大一统,政局相对稳定;农业经济恢复与发展的要求;水利技术的不断进步;封建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集权体制的组织动员能力)。(3)理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工程宏大;具有重要价值等。【解析】【小问1】特征:根据材料一图文信息“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和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征以无坝引水为特征,年代久远,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小问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水利滋溉工程快速发展的原因是秦汉时期国家实现了大一统,政局相对稳定;根据材料二“秦国非常重视水利,先后修建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汉代统治者在不断维修前代水利工程的同时,还修建了引用泾水、渭水、洛水的灌区,引用渭水及其支流的有成国渠、灵轵渠等,灌溉面积从几万亩到几十万亩不等。”可知秦汉时期水利滋溉工程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封建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集权体制的组织动员能力);根据材料二“为应对匈奴的南下侵扰,汉武帝在黄河上游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等地建立地方机构,移民屯田和发展水利灌溉工程。”可知秦汉时期水利滋溉工程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农业经济恢复与发展的要求,水利技术的不断进步。【小问3】理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有: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沿线发现各类文化遗产点众多,文化遗产如珍珠般镶嵌在运河岸边,丰富了其内涵;工程宏大,贯通东西,是一项宏大的水利工程;具有重要价值,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研究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等。26.教育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的教育都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表学堂开设课程京师同文馆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分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福州船政学堂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天津电报学堂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摘编自章开沅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19世纪以后……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三:日本早在1871年就成立了文部省,着手近代教育改革。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学制令》,这个学制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制度,其提出的“全民教育”是当时日本教育的基本方针,之后陆续发布《教育令》和《帝国大学令》,奠定了近代学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到1907年基本上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97%。——摘编自沈红梅、朴凤玉《日本三次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这些新式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主要国家推广大众教育的主要目的,并简述大众教育的发展对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着手近代教育改革的背景及该改革影响最深远的措施。【答案】(1)特点:种类多(丰富);主要是自然科学类课程(注重自然科学);兼顾理论与实践;以西方为参照。(2)目的:为了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影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3)背景:国际: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急需摆脱民族危机。国内:倒幕派推翻了幕府封建统治,明治政府开始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措施:文明开化。【解析】【小问1】特点:据材料一表格“开设课程”的情况可知,种类多(丰富);据材料一“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分积分”等可知,主要是自然科学类课程(注重自然科学);据材料一“船舶驾驶术”等可知,兼顾理论与实践;据材料一“电磁学、电测试”等可知,以西方为参照。【小问2】目的:据材料二时间“19世纪以后”“1870年以后”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因此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影响:据材料二“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并结合所学可知,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小问3】背景:结合所学明治维新的背景展开叙述即可,如国际方面,结合所学明治维新的知识可知,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急需摆脱民族危机;国内方面,倒幕派推翻了幕府封建统治,明治政府开始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措施: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方面的措施是文明开化。27.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题图1所示这本书将从哪些角度解密“大英帝国的崛起”。(2)分析材料二中两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观察角度:(I)国家关系(Ⅱ)世界格局(Ⅲ)国家利益【答案】(1)角度:英国进行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