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策略探究_第1页
初中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策略探究_第2页
初中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策略探究_第3页
初中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策略探究_第4页
初中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策略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3"\h\u16815摘要 I22773Abstract II25538绪论 187101观察能力的内涵 3123561.1观察能力的构成 355771.1.1感觉能力 3134211.1.2知觉能力 3110331.1.3观察技能 4201531.2观察能力在写作能力中的地位 437411.3培养观察能力的意义 5188442中学生观察能力现状 7306722.1中学生观察能力存在的优势 787172.1.1感觉基础的逐步健全 7198332.1.2知觉基础的逐步形成 7129942.2中学生观察能力存在的不足 8231482.2.1观察知识储备的匮乏 8292592.2.2观察兴趣的缺失 8322022.2.3观察过程单一片面 989382.2.4观察素材的转化率低下 923010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 1026583.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感觉条件 10244043.1.1创造有利于观察的环境 10146163.1.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10159213.2创造有利于学生观察的知觉条件 11253863.1.1培养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11217973.2.2促进学生程序性知识构建 1290763.3鼓励学生增加知识储备 1314066结论 1532674参考文献 1624775致谢 18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如今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基本能力,而观察力就是其中之一。它与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共同组成学生的五个基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只有善于观察世界,才能更好地积累素材,把自己的观点用更加令人信服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本文主要讨论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本文在探讨上述问题时,首先分析了观察能力的内涵,将观察能力拆分为感觉能力、知觉能力和观察技能三部分,逐一分析其在观察能力中的作用。又将观察能力与写作能力相结合,指出了观察能力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其次,将中学生观察能力现状列举出来,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分析影响观察能力培养这一过程的各项要素。最后,结合知识与实践,提出个人关于如何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的实际操作方法,结合前文提到的不同方面具有针对性地布置训练策略,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供教师选择。本文旨在提出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并为想要进行观察能力训练的教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教学策略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educationalideas,ChineseteachingnowadaysnotonlyteachesstudentsChineseknowledge,butalsotrainstheirbasicabilities,andtheabilityofobservationisoneofthem,itandmemory,thinking,imagination,creativitytogetherconstitutethefivebasicabilitiesofstudents.Atthesametime,cultivatingstudents'abilityofobservationcanimprovetheirwritingability.Onlybybeinggoodatobservingtheworldcantheyaccumulatemorematerialsandexpresstheirviewsinamoreconvincingway.Therefore,thisarticlemainlydiscussestheimportanceofobservationabilityandhowtodevelopstudents'observationability.Inthispaper,theimportanceoftheabilityofobservationisfirstconfirmed,andtheinfluenceoftheabilityofobservationonstudentsandwritingisdiscussed.Aftermakingcleartherelationshipbetweenobservationabilityandwritingteaching,thepaperliststhecurrentsituationofobservationabilitytrainingandanalyzesthemainreasonsthatinfluencetheprocessofobservationabilitytraining.Finally,combiningwithpractice,theauthorputsforwardhisownpracticaloperationmethodonhowtocultivateandimprovetheobservationability,startingfromtwoaspectsofstudentsandteachers,tocarryoutrelevanttrainingtogether.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raisetheimportanceoftheabilityofobservation,andtoprovidesomeideasandmethodsfortheteacherswhowanttocarryoutthetrainingoftheabilityofobservation,andtoplaytheroleofTossingoutabricktogetajadegem.Keywords:writingability;observationalability;teachingmethods绪论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本文所主要研究的是写作能力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随着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能力发展是新课程关注的重点。写作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观察能力在写作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观察能力是一种可迁移能力。所以探讨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应用价值。现阶段的作文方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过程过于陈旧呆板,千篇一律,不能很好地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无话可说、无意可表、无情可感的尴尬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表达困境。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就提到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7—9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观察能力虽然较少在语文教学中被提及,但它与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共同构成了学生的五个基本能力。甚至可以说观察能力是其他四项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观察能力同时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世界,将客观世界内化,才能够再次通过写作这一途径将内化的客观世界进行外化,完成个人化的创造。因此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我个人在实践和阅读资料过程中分析、总结得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使观察能力这一语文能力能够更加地被学生所重视。使他们认识到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学习能力,更有助于使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美学观念,鼓励他们热爱生活,表达自我。此外,关于观察能力的研究,我国目前还处于一个数量较少的水平,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整理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可以为想要提高观察能力的学生或是想要进行观察能力培养研究的教师尽一份力量。二.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关于观察能力对写作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刘勰在《原道》中就指出:“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刘勰推崇“有心”之说,即是鼓励为文者要观察自然,只要观察到位,就一定可以创作出富有文采的辞赋。而到了近现代,也有一部分教师和学者重视观察能力并加以着重培养。如常青(1980)就创造了“写作分格教学法”,共265个“格”当中有关观察能力的“格”就有100多个,他将观察能力的训练分为“五觉”、“七情”、“八景”等不同方面,鼓励学生调动多个不同感官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自然风貌和社会百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林勤(2003)在《分格训练在小学习作起步中的作用》一文中结合常青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独特创新,同样也将观察能力放在了颇为重要的位置。不过分格法中的观察能力培养还是存在着刻板枯燥、千篇一律的问题的。此外,高原、刘朏朏夫妇(1977)也曾提出“观察—分析—表达”三级作文训练系统。[[]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刘朏朏、高原《作文三级训练体系概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本篇论文将主要通过调查法、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等多个方面来获取研究内容和研究数据,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开展研究调查。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获取目标群体对于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相关观点和看法,从而总结出目前的状况。同时我也将结合自己在教育机构的实习经历,把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都通过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最终得出的结论更加贴合实际,更加富有可行性。最后我还将通过阅读文献的方式,结合其他学者及教师的著作和观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内容,充实其内涵。1观察能力的内涵写作是一项实践性与综合性极强的创造性活动,写作水平的高低绝不仅仅取决于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和对文字的掌握,更需要调动学生的综合智力因素。陈军在《语文教学时习论》中提到“很多人认为学生词汇量不够,因此表现力较弱,于是着眼于语言的模仿、词汇的修饰;其实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观察浮光掠影,自然就一笔带过。”[[][]陈军《语文教学时习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1观察能力的构成正如题目所述,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为此就务必要对观察能力这一概念具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主动探索。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采用的最基础的模式就是观察——反馈模式,因此观察行为可以说是人的基础行为之一。在这种基础行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能力也就是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属于上位能力,由若干不同的下位能力共同组成。1.1.1感觉能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提出的元认知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进行着感知、记忆等认知行为,另一方面又对自己进行中的认知行为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借助这一理论,我们同样可以将观察能力分为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两个部分。所谓感觉能力,即是人在实践过程中基础的接收外界刺激的能力,如“火焰是热的”、“冰块是冷的”等,这部分能力不需要认知主体拥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属于观察能力较为原始的部分,只需要观察者有健全的生理结构就可以实行这一能力。1.1.2知觉能力在感觉能力的基础上深化而来的是知觉能力,知觉能力可以解释为“认知的认知”。在“火焰是热的”这一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加工,得出火焰代表着热情、积极、蓬勃的生命力等内容,就完成了从感觉能力到知觉能力的升华。如果说感觉能力需要的只是生理结构,那么知觉能力就需要发散思维和知识的参与。举例来说,普通人观察到枯黄的叶子从树上落下这一过程是感觉能力,而诗人看到落叶,并结合他的一系列情感,发出“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的感慨,则是观察能力中的知觉能力在发挥作用。1.1.3观察技能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共同组成了观察能力的核心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还需要一定的技能来搭建观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因此本文将这部分技能也视为观察能力的一部分,包括观察的选择与目的、观察的步骤、相关知识的储备等。这些程序可以理解为辅助观察能力的工具,仅具备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的观察是不够完整的,配合上述程序才能顺利达成观察—思维—写作的跳跃。观察对象的选择和目的关系到作者文章表达的情感倾向和感染力,观察的步骤影响着最终得到的观察结果,观察前相关知识的储备则决定了观察行为的深度。如果说感觉能力是观察能力这栋高楼的地基,认知能力是高楼中功能多样的设施,那么观察技能就是这栋高楼的装饰和美化。三者各有功能,相互融合,共同铸就了观察能力这一重要能力。1.2观察能力在写作能力中的地位通过前文我们得知了观察能力的构成,但本文的重点在于写作能力中的观察能力,因此我们将对观察能力在写作能力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对思维体系的延伸和对语言表达的辅助。古今中外诸多专家学者都曾在创作过程中意识到观察能力的重要性。鲁迅在《给董永舒》中写道:“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鲁迅《鲁迅谈创作》,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纽约大学尾斯学院的唐纳德•奎姆德和罗伯特•阿特温曾在著作中提出:“几乎所有内容丰富、使读者信服的文章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无论一个科学家叙述他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还是一个诗人描述他生活中的感受、体验,这些都离不开观察。”[[](美)唐纳德[]鲁迅《鲁迅谈创作》,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美)唐纳德·奎姆德、(美)罗伯特·阿特温《写作中的思维训练》,吴其馥等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总而言之,观察能力不仅是写作这一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可以说是创作过程的源头和基础。只有观察到了客观世界,才能进行思维的运作和内容的转化,只有观察到了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修饰和美化,写出更加引人入胜的作品。1.3培养观察能力的意义提升观察能力的意义也绝非仅仅停留在对写作能力的提升,还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提升观察能力有助于未成年人建立起健全的世界观和审美体系。根据前文可知,观察就是人类对所处环境及社会的认知和探索过程,在这一认知过程中人会逐渐形成自己对于环境的特有的观点看法,因此可以说观察外界是人类接触世界的第一个步骤。换言之,如果不能对外部世界进行良好的观察,也就很难在脑海中构成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进而导致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产生偏差。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正确的观察,就会导致精神世界充满消极情绪,甚至最终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培养观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虽然观察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似乎较少被提到,但其实它与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并称为学生的五项基本能力。这其中观察能力又是其他四项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透彻地观察过生活中的事物,才会引发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脑海中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加工的过程就是想象的过程,而把最终的结果落到现实就是创造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观察能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一项举足轻重的能力。最后,培养观察能力有助于提升情商和交际能力。观察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提升智力,还有助于提升情商和沟通能力。因为观察的客体不仅包括物质世界,还有其中的人。如果可以提升观察能力,也就能更好地对周围接触的不同人物进行认识,从而了解他们的情绪。如果能在与人沟通和交往时做到适当观察他人的神态、动作等表现,也就能更好地应对沟通中出现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察言观色”指的就是这种观察能力在沟通过程中的实际应用。2中学生观察能力现状尽管前人已经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进行过许多的分析和尝试,但我们在研究问题时仍然需要对中学生所掌握观察能力的现状以及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进行具体研究。本文通过访谈的形式对部分中学生进行了调研,根据得到的反馈结果对目前中学生群体大致的观察能力水平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结合这些特点制定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策略。2.1中学生观察能力存在的优势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一些较为特殊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认知世界、观察世界起到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2.1.1感觉基础的逐步健全根据相关生理及教育学知识,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与少年期之间,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之后,人体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生理构造已经逐步发育健全,身体各个器官都迅速发育,心输出量、肺活量和脑容量都明显增加。无论是学生的体力还是智力都有显著的提升。因此中学生相比低学段的学生拥有更加敏锐的感觉器官和更高的智力水平。他们对颜色、声音、触感等一系列外界刺激的感受变得愈发敏感。这也为中学生更好地接收外部刺激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基础。此外,中学生感觉事物的集中性也有了显著提高,能够较长时间、较为稳定地持续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2.1.2知觉基础的逐步形成心理学中,对中学生阶段的心理状态有一个专有名词:“离乳心理”。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逐渐发育成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依赖父母和权威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能自己分析和考虑问题。他们对世界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这种独立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由感觉行为向知觉行为深化的桥梁。知觉即经观察主体思维加工后形成的感觉,中学生对世界的看法影响着他们的知觉结果。不仅如此,在进入青春期后,绝大多数中学生在情绪方面也容易出现较大的变化,他们逐渐从低级性的单纯天真的情感活动向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表现为对道德感、群体感和美的追求。但与此同时也经常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紧张易怒等消极情绪。对于观察知觉而言,丰富的感性和情绪有着积极的影响。历来诗人进行创作时往往都怀有丰富的情感和思绪,他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与观察到的内容相结合才能写出不朽名篇,中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情绪会将感知到的内容进行修饰和美化,从而进入文学创作和艺术加工的领域。2.2中学生观察能力存在的不足虽然中学生在观察能力方面存在部分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中学生在观察能力方面还处在薄弱状态,他们对观察能力不够重视,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践。2.2.1观察知识储备的匮乏中学生受年龄的阅历的限制,掌握的知识相对较少,其中大部分是课堂内容,课外知识的储备量普遍偏低。观察能力需要对应的技能进行辅助,课外知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学生在进行观察前应当对观察对象的性质、分类及内涵等有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观察过程中准确把握客体的特征,完成从观察到表达的转化。但大部分中学生缺乏一定的博物知识,对观察客体只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这会成为阻碍观察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2.2.2观察兴趣的缺失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学生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堪称日新月异。他们过早地接触到了电子设备,这些工具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接收更多的信息。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沉迷于电子设备带来的便利性和娱乐性,反而忽视了自身观察能力的运用。虽然我们有了越来越多先进的手段帮助我们观察这个世界,但如果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就等同于放弃了用自己的感官去进行观察和感受。虽然获取信息变得愈发方便,但间接获得的信息和通过亲身观察获得的内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对观察这一行为的兴趣缺失会导致新一代的学生逐步丧失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将不再珍视观察得来的经验和感受。因此调动学生的观察积极性也是非常必要的。2.2.3观察过程单一片面中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往往缺乏深入观察的能力,他们的观察行为基本都停留在较为初步的层面。由于没有受到过系统的训练,中学生的观察过程大多没有章法,缺乏整体性和程序性。以观察动物为例,中学生所观察到的内容多聚焦于其颜色、动作、形态、大小等视觉层面的表现。虽然这也是观察的一部分,但获得的素材相对单薄,缺乏联系。同理,在进行环境观察时,中学生往往只能注意到环境的视觉表现,而忽略了环境的声音、环境的气味等其他方面的特质。这都是由于中学生较少地调动感官进行观察而导致观察的单一化。2.2.4观察素材的转化率低下当学生观察结束后,接下来就需要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加工和提炼。但中学生对于获得的观察成果往往不能进行较好地处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把观察到的内容堆砌在文章当中,缺乏处理观察素材的能力。这就导致即使学生完成了观察任务,也不能将其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文章内容,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这一最终目的相悖。契诃夫就曾说过:“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铸造成一个目光敏锐用不罢休的观察家。”[[][](俄)契诃夫《契诃夫论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结合上文可以得知,观察能力主要由感觉能力、知觉能力和观察技能三个方面组成,因此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具体的教学。3.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感觉条件根据上文可以得知,感觉能力是观察能力的基础,接收外界信息是观察的第一步。因此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感觉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尝试。3.1.1创造有利于观察的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观察这一行为的质量本身就取决于所处环境的状况。如果学生能处在一个乐于观察、重视观察的环境中,久而久之,他们会更加流畅地掌握观察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同学们布置某一主题的观察任务,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则在最后做总结和鼓励。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以“人物观察”为主题,进行同学之间相互观察的活动,并邀请他们分享观察到的内容。从中可以获取学生观察的细致程度、观察的顺序、观察的主次等信息。这种方式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则应当在总结时多使用鼓励式的评语,重视积极化的评语在培养良好的观察氛围中起到的作用。如“你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别人没有注意的细节”、“你观察的角度很新奇,可以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等。激励性的话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可以减轻学生对观察行为的心理压力,形成训练观察能力的良性循环。3.1.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观察作为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在其过程中势必要运用多种不同的感官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学生在初步尝试观察时,往往凭借经验,过度依靠自己的常用感官,如眼、耳等,其观察重点也多停留在视觉和听觉层面。教师可以在观察过程中启发学生将多种感官运用到观察过程中。以观察“莲”这一植物为例,学生观察花叶的颜色形状是观察的视觉层面,分辨周围环境的水声和蝉鸣是观察的听觉层面,感知莲花的香气是观察的嗅觉层面,抚摸莲花的质地是观察的触觉层面,品尝莲子和莲藕的味道是观察的味觉层面。学生受到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往往囿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方面,不能继续调动其他感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事先准备一些道具,让学生不依靠视觉或听觉,只使用触摸的方式对物体进行认识,再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的方式重新进行认识,进而让学生练习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观察行为3.2创造有利于学生观察的知觉条件在确保学生具有一定的感觉能力之后,作为教师就应当更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感觉的升华,对学生的知觉能力进行训练。如果说感觉能力主要依托物质环境和生理基础,知觉能力则更侧重于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素养。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因势利导,通过情感、情绪、思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3.1.1培养学生对观察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天性导致他们会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出于人类行为本能的观察只是最低程度的认知,写作教学中的观察首先要建立起学生对客体的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正确地引导他们的兴趣,使兴趣转化为动力。当然,兴趣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师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教师可以尝试使用描述法对学生进行训练。这里的描述并非是指教师向学生进行描述,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观察到的细节转述给身边的人听。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上学和放学途中的天气、花草树木以及行人,如天空的颜色、行人的神情、花木的形状等细节,并鼓励他们将观察到的内容向家人及朋友进行描述。心理学知识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学生正处在自我评价的成型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表达欲望强烈、渴望与他人交流、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反馈。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有被重视的感觉,教师鼓励他们和亲友分享生活中的细节,既可以让学生在倾诉的过程中养成主动观察周围环境的兴趣,又可以通过他人的倾听促进学生情绪的良性发展,使他们平稳度过自我评价的焦虑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观察—转述两步走的转化,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当他们观察到的内容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出口,他们对观察的兴趣将会大幅度增长,从而主动进行观察。我所指导的学生在进行观察后,开始在习作中使用诸如“天空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红色,薄云鱼鳞似的排布在天上。远方的交际处混杂着玫红色和一层浅浅的灰色。”这样的句子,通过观察他发现了平日未曾留意的风景,并开始对观察世界产生了初步的兴趣。3.2.2促进学生程序性知识构建在确保生理上的观察前提之后,需要注意的还有心理上的前提。这种心理上的前提可以分为树立正确的观察观念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两部分。所谓正确的观察观念即是指学会观察生活的一切事物,不要认为平凡中没有可观察之物。教师不能只着眼于观察方法的训练,更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思维,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强化法。所谓强化法,即强化学生观察事物的真善美的一面,训练学生从客观事物中提取积极意象的能力。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浮生六记》节选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强调沈复积极的观察心态。在他的眼中,夏日恼人的蚊群、丑陋的癞蛤蟆和庭院中的虫豸都富有生趣、具有独特的魅力,他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并不算美好的观察客体进行美化加工,最终就有了妙趣横生、脍炙人口的《浮生六记》。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观察行为不仅是一种游戏、一种实践,更是一种审美行为。再比如宗璞所写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这一植物的观察,联想到生命的坚强,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积极的审美心态和发现美的能力。总而言之,教师要注重教学实践中结合名家名作,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强调生活中的积极要素,进而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还可以在修改学生习作时对他们所用的描述加以修饰,把中性甚至是消极的意象中积极的部分提取出来。如引导学生将盘根错节的树木想象成“饱经风霜、见证历史的老人”,将常见的石块比作“散落在大地上,不知谁人抛下的棋子”等。重点在于教师要对学生的过程心理进行正向的引导,使他们理解即使是外表普通甚至鄙陋的事物也都可以通过个人的加工产生全新的美感。生活之中存在着许多被学生忽视的细节和景致,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万物皆可观察,万物皆有细节”的观念。可能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就会给创作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只有树立了这样正确的观察观念,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擅长观察的有心人。与此同时,观察是一种探索世界、追求美的行为。学生在学习观察的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从观察的事物中找到独特的乐趣和美感,而不是把观察行为当成是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一项任务,怀着敷衍的态度去完成。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也应当提示学生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要将审美因素放在第一位。须知观察训练实际上也是美育的训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帮助学生真正意识到这些他们平日里可能忽视掉的美景,让他们明白观察是一种拾取生活中美好的行为,进而他们也会对这一行为产生兴趣,自发地用美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最终写出来的文字才会带有积极的个人情感和色彩。3.3鼓励学生增加知识储备观察是一项需要知识的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知识,一方面是指关于观察行为本身的知识,如观察的定义、观察的特点、观察的基本方法等,另一方面则指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包括基本的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有了观察的兴趣,下一步就是要科学而合理地开展观察活动,而进行观察的前提是对观察行为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英国科学家汉森提出的“观察渗透理论”认为,观察不仅仅取决于观察对象在观察主体视网膜上的映像,而且是视觉因素与主体已有知识经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美)N.R.汉森《发现的模式》,型新力、周沛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学生在进行观察之前应当先对观察的对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观察行为中课外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某种植物进行观察,并提前告知他在观察前搜集有关这种植物的生物学分类、特征、文化寓意以及相关传说等内容。初期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搜集资料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灌输这一思维。在日常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广泛地利用诗歌对学生做文化常识强化训练。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在此处将雪比作梨花除了外形相近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然后由教师给出答案:梨与离同音,在古代常用来表现惜别之情,而这首诗又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巧妙地将意象与外形结合,写出了不朽的千古名句。最终教师就可以借此指出提前了解古代诗歌意象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学生搜集课外知识的能力。在我指导的过程中,一位同学就在观察水仙花的时候将它的外在姿态和它的传说结合起来写道:“水仙花白花黄蕊,配上长长的浓绿的叶子,是冬日里一道亮眼的风景线,我有些理解为何它的花语是自恋了,因为漫长冬日只有这清丽的花在孤寂地开。”他把水仙花的外形和特性与花语结合起来,其中外形和特性是通过观察得来的,而花语及传说就是知识储备的内容,两相结合使作文的语言更加富有底蕴。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比颇多的咏物诗就是诗人在细致观察所咏事物的基础上结合其象征意义,将二者进行美学加工后才形成了文艺作品。结论综上所述,观察能力是写作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它不仅影响到学生最终呈现出的作文质量,更与学生的人生观念、审美理念甚至是智力息息相关。本文着重研究观察能力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因此第一部分对观察能力的构成和内涵进行拆分,将观察能力这一较为晦涩复杂的概念化为多种不同的下位能力进行逐一分析,并指出各个下位能力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教师了解观察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又强调了观察能力在写作能力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使读者意识到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写作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对中学生目前所掌握的观察能力状况进行收集和分析。处在青春期这一独特生长时期的中学生在观察能力运用方面有着极为特殊的状态,只有切实掌握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找出最适合中学生的教学策略。他们的生理发育迅速,感觉器官格外敏锐,同时他们的心理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观察客观世界提供了思维和理论指导。但中学生受知识和阅历等因素限制,在观察能力培养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观察的兴趣、观察过程不够深入、对观察对象不够了解、观察素材转化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掌握了中学生观察活动的优势与劣势之后进行具体的教学策略制定。第三部分是根据上文提到的一系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根据观察能力的不同下位能力分为营造良好的观察环境、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观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思维和价值理念及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客体的相关知识等策略。这些策略切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便于实施,可行性强。当然,本文所提出的策略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修改,以期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获益的双赢局面。参考文献[1]董蓉.中学生作文“真情实感”缺失的归因及对策[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4.1[2]卢乔英.中学生“主体性”写作的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6.1[3]张莹.初中作文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5.26[4]黄清.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4.1[5]朱建军.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4.1[6]李彦霞.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甘肃:《甘肃教育》,2018.12.15[7]尹秀敬.7-9年级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4.12.4[8]安丹琪.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失真”问题与对策研究[D].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6.16[9]薛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4.1[10]於婷.论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7.4.1[11]栾娟.基于初中语文教材的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10.1[12]唐玮.人教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3.20[13]向秀密.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美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4.29[14]尹俊生编.写作学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15]何宗泮.观察与方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16]郑文锦.浅谈初中生语文观察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评论》,2001.6[17]白遐.初中学生语文观察能力培养小议[J].北京:中小学学校管理,2014.7[18]燕国材.智力与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9]司红霞.语言艺术与写作[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20]朱凤青.观察与理论的关系[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致谢本篇论文历时两个月终于完成,在此期间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在乔岳罡老师的指导下,我才得以不断打磨自己的论文,修正其中的错误,最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