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空气的组成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分析空气成分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根据性质的差异,分析混合物的成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大玻璃杯、蜡烛、火柴。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片、蜡烛、玻璃杯、红色的水、火柴。(以上材料,教师也应有一份,供演示指导。)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蜡烛慢慢熄灭。)
2.讨论: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可能说“杯子里没有空气了”。)
3.讲述:到底杯子里有没有空气呢?蜡烛究竟为什么会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
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
②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5)讲述:接着实验。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6)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8)讨论:
①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②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是空气跑走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
③杯内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烧光了?为什么?(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领杯内的全部空间。)
④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燃烧与空气有什么关系?
(9)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燃烧要消耗(或说用去)一部分空气。
(10)填空:课本
实验2:燃烧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1)讲述:杯内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呢?火在这些气体中能不能燃烧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接着做实验。实验的步骤是:
①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杯子,倒过来放在桌上。
②点燃火柴,把杯口的玻璃片掀开一个小缝儿,将燃烧着的火柴伸进杯子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4)讨论:
①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明确后,把问题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第18页的空白中。)
②进而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能支持燃烧。)
③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成分
(1)讲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板书);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板书),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等。在空气中,这些气体的多少比例是不同的。
(2)观察:看课本第19页空气成分比例图。图中共有100个小格,表示全部空气的体积。其中蓝色格子表示氧气的体积,黄色格子表示氮气的体积,红色格子表示其他气体的体积。
(3)提问:
③其他气体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4)讲解: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彼此分割的。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关于空气的成分(板书课题)的知识。
2.提问:
(1)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2)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3)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烧掉的是什么气体?剩下的是什么气体?
布置作业
找3支高矮相同的蜡烛,立在桌上,点燃;如果用大、中、小3个玻璃瓶分别将3支蜡烛扣上,哪支蜡烛先灭?哪支蜡烛后灭?为什么?亲自试一试,是不是你想的那样。(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2.氧气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感受氧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支架(带多用夹)、酒精灯、大试管、胶塞、棉絮、细玻璃管、胶管、高锰酸钾、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红色的水。
2.分组实验材料:氧气、酒精灯、火柴、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我们上节课研究了空气。空气是由哪些气体混合而成的?
2.教师为每小组提供了一瓶气体。猜一猜它是哪种气体?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氧气的性质
1.认识氧气
提问:在我们的桌上已经放好了两个集气瓶,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空气。你能把它们区分开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2.分组讨论,认识氧气是什么样的气体
3.做氧气支持燃烧的观察和实验
(1)
木炭燃烧的实验
谈话: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红。先把木炭放入空气瓶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取一瓶氧气,把瓶口的玻璃片移开一个缝,用镊子夹住烧红的木炭慢慢伸进瓶内。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
铁丝燃烧的实验
参照上述实验方法进行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4.分组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5.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以搜集资料的方法,了解氧气的用途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搜集有关氧气的用途的资料。
2.阅读资料后,进行资料整理。
3.交流资料。
板书设计:氧气
一、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二、氧气能支持燃烧(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2.氧气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感受氧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了解氧气的用途。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用具:
水槽
水
高锰酸钾
铁架台
烧瓶
试管
酒精灯火柴
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
空气是否是一种单一的气体?
它是由哪几种气体组成的?
(学生回答)
谈话: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气体氧气。(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谈话:桌子上放着两个广口瓶,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空气,你知道哪瓶是空气,哪瓶是氧气吗?你的依据是什么?提问:你认为氧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出示氧气瓶(或氧气袋)
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氧气和空气,交流个人观点
学生思考
交流
学生通过眼、鼻观察氧气是什么样的气体,汇报观察结果
小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谈话:氧气还有一些特点你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
讲解实验:
1.木炭燃烧实验
点燃酒精灯,由镊子夹住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红,放入空气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在放入氧气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丝燃烧实验
与上面实验相同,将木炭换成铁丝
(学生按要求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汇报分析实验结果)
小结:氧气有支持物体燃烧的性质
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利用倒氧气,你知道在哪些地方我们利用氧气吗?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小结:氧气利用在:
A.为动植物提供生命能量
B.焊接金属
C.火箭发动机的氧化剂
三、巩固教学
概况本课内容
板书:
2氧气
无色
支持燃烧
氧气
无味
提高生命能量课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授课人周奕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培养学生猜测、观察、分析、交流、合作等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前对实验现象、结果的理论预测,实验中对实验的观察、思考,实验后的分析、交流、总结。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欲望和激情。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对实验的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教学难点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欲望和激情,让学生交流、分析、总结。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仪器药品仪器:广口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两个)、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烧杯、小型喷雾器、镊子、塑料瓶、石蕊染成紫色的小花、酒精灯等。药品:大理石、稀盐酸、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稀醋酸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师:上一节我们小组合作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成功地制取了二氧化碳。提问: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什么药品?2、还记得你们组装的制取装置吗?3、怎样收集?怎样验满?学生很兴奋地回忆上一节的探究情景。回答并认真观察。把上节的探究激情带到本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师:学会制取二氧化碳后,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它的性质了。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除了这些,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必须要研究的内容。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生回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并在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激发他学习未知的知识。二、新课探究(一)[实验6-4]1、引入[实验6-4],引导学生思考猜测:(1)“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从集气瓶中倒入烧杯中?”“你有没有见过气体能倒来倒去的?”(2)“如果我真的能把二氧化碳倒下去,你猜想会观察到什么现象?”(3)两支蜡烛同时熄灭,还是哪支蜡烛先熄灭?2、师操作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及总结结论。3、提问回答。教师活动生(大多数):能部分学生有点疑惑,不敢肯定能不能。生:蜡烛熄灭。学生各种说法都有。学生很专注地观察,当观察到的现象与他的猜测一样时,非常的兴奋,并自觉交流。生回答,不够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学生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大胆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学生因为有自己的猜测,都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会很专注地观察。并引发自觉的交流。设计意图(二)[实验6-5]1、引入[实验6-5]。师拿出两个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提问学生思考并作出猜测:(1)“向这瓶空气中加入约1/2体积水,振荡后会有什么现象?”师演示实验,生观察实验。(2)“向这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加入约1/2体积水,振荡后会有什么现象?”师演示实验,生观察实验。2、提问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并总结出结论。(三)要求学生合作填好P114的表格。(四)[实验6-6]取出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紫色小花。1、拿起稀醋酸并说明,稀醋酸是醋酸和水的混合物,提示学生思考并猜测:紫花喷上稀醋酸后会不会发生变化?2、师演示后提问学生描述现象,并启发思考:为什么小花会变色?3、师:如何验证?生思考后回答:不变。生思考后不知道怎样回答。学生观察到瓶子变瘪了,很惊讶,觉得怎么会这样呢?随即在小声讨论。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总结结论。生合作填表。生思考回答,有说变红,有说变蓝,……生答:可能是醋酸使小花变色,也有可能是水使小花变色。生:另取一小花喷水,看小花是否变色。增加一瓶空气加水溶解的实验,使学生通过对比,对实验更有兴趣,印象更深。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养成合作习惯。激起学生实验的兴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4、演示紫色小花喷水的实验,提问学生两实验的结论。5、引导学生猜测把干燥小花放入二氧化碳和把湿润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的现象。6、演示并提问学生描述观察的现象并分析原因。7、师把变红的小花取出加热,提问观察的现象、原因。(五)“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1、师要求学生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强调:常用这一反应来检验二氧化碳。2、提问固体二氧化碳的俗名、特性、用途。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练习生:水不能使小花变色。生作不同猜测。回答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小花变色。H2O+CO2=H2CO3生回答得出: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生答生踊跃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严密性。使学生学会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结论。培养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来积累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4.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
⒈科学知识:
知道燃烧的条件(即:空气、易燃物、一定的温度,必须同时具备)和灭火的方法。
⒉科学能力:
通过对生活中燃烧现象的分析,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和通过学习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生活经验,推想出适当的灭火方法。
⒊态度、情感、精神、世界观:
能体会到人必须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防火安全教育(具备一定的安全用火常识和简单可行的灭火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起火原因采取科学的灭火方法。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复夹和铁环)、石棉网、酒精、湿布、甘锅、小型灭火器、制作简易灭火器的小瓶、小苏打、碱粉末、水等相关的电教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⒈教师出示一些火柴,在学生面前将火柴点燃。
⒉谈话:我们可以观察到,火柴正在燃烧。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反复提到了燃烧,燃烧也是生活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知识。
探究研讨
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燃烧的条件
⑴认识易燃物
1)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了火柴是可以燃烧的物体,还有哪些物体像火柴一样是可以燃烧的?
2)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3)教师点拨:大家说的都很好,像火柴这样容易燃烧的物体叫做易燃物。
⑵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1)(这时,刚上课时点燃的火柴也就自然熄灭了)提问:我们并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火焰为什么熄灭了呢?
2)学生讨论(说出是因为火柴烧完了)
3)小结:刚才的实验说明易燃物是燃烧的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如果没有易燃物,燃烧就不能进行。
4)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还知道,燃烧需要氧气,没有氧气,燃烧也不能进行。那么如果我们把一盒火柴放置在纯氧当中,火柴会不会燃烧呢?
5)怎样才能让火柴燃烧呢?燃烧还需要那些条件呢?
6)学生讨论
7)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做个实验。(讲解实验方法)
8)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9)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10)教师小结: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⑶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
1)提问: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2)学生汇报。
3)如果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物体能产生燃烧现象吗?正在燃烧的物体会怎样?
4)学生讨论
5)小结:帮助学生认识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并指导学生填写12页空。
⒉指导学生分析燃烧现象,学习灭火方法
⑴过渡:燃烧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燃烧,可以说学会用火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燃烧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燃烧也会给人类带来危险,特别是发生火灾的时候,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⑵人们是怎样灭火的呢?我们今天学习的燃烧条件,与灭火有什么关系呢?
⑶讨论:遇到了以下的情况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灭火?
1)纸张、木材着火了
2)炒菜时油锅着火了
3)煤气着火
4)电器设备着火
(4)汇报讨论结果。
⒊向学生进行用火安全教育
⑴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我们应该怎样避免火灾的发生呢?
⑵当遇到火灾时应拨打什么电话?在电话中要说明什么?
⑶遇到紧急火灾我们应该怎样避险?(⒈⒉⒌⒍⒎⒏⒐⒑)
⑷阅读:失火逃生须知。
(5)汇报阅读结果。
巩固反馈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2.模拟救火活动
可以利用上节课制作的简易灭火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3.火灾避险的演习
板书设计
8、燃烧和灭火
氧气、易燃物、一定的温度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去掉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4.燃烧和灭火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了解灭火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假设和解释的能力。
3.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和行为。
重点: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作出假设和解释的能力。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灭火学具、火柴、蜡烛、旧铁桶。2.有关灭火方法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1)氧气有什么性质?
(2)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谈话: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的谈到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燃烧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燃烧和灭火”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燃烧和易燃物
(1)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
(2)组织讨论和记录:
哪些物体容易燃烧?哪些物体不容易燃烧?并分别记录下来。
2.燃烧的条件
(1)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2)推测:根据问题进行推测,三个推测答案,你同意哪一条就在()里面“√”。
(3)谈话:
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盘上,它能不能马上燃烧,为什么?
(4)实验:取一根火柴,把它放在铁盘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5)学生边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6)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进行小结。
3.燃烧的利与弊
(1)谈话:我们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
(2)学生讨论:
燃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燃烧给我们带来哪些害处?
4.安全用火
(1)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防火。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的情况。
(3)教师小结: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在农村,不要在草堆上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遇到火灾,我们要给119打电话,或者呼喊大人救火。
板书设计: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条件:易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二、灭火:断绝燃烧条件。(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4.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了解灭火的一些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3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了解灭火的一些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教学用具:
酒精灯
铁片
试管夹
灭火用具
火柴
蜡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复习:
谈话: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谈到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燃烧使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燃烧和灭火的问题。(板书课题)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各有什么性质?
(学生思考发言回答)评价:你们的记忆真好(你们的小脑袋瓜真好使)
二、新课教学提问:你见过哪些燃烧的现象?
谈话:根据你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哪些物体容易燃烧?哪些物体不容易燃烧?教师板书
讲解:容易燃烧的物体叫做易燃物
谈话:当发现燃烧现象时,需要哪些条件?根据你们的猜想,将P10推测填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
交流
填写P9记录
学生复述
学生讨论,选择推测答案,汇报结果评价:有些同学在生活中很注意观察和思考
复述得很棒,谁还行?
谈话:取一根火柴,不用点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盘上,它能不能马上燃烧,为什么?
你有什么方法让火柴燃烧吗?
小结:燃烧需要:易燃物、一定温度、空气
谈话:我们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
谈话: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其中很多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还有小朋友玩火引起的,那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遇到火灾使应该怎么办?学生分析讨论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取一根火柴,把它放在铁盘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发生?
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汇报实验情况
并且进行小结
学生讨论:燃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燃烧给我们带来哪些灾害?
交流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表演模拟逃生
评价:他的想法行不行?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有些同学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有的同学自护知识很丰富
三、巩固教学思考:什么是易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遇到火灾应该怎么办?学生
回答巩固
板书:
4.燃烧和灭火
易燃物:容易燃烧的物体
燃烧
一定温度
空气
三个条件缺少灭火(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5.地球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队的形状、大小和地表概貌
2.通过阅读介绍有关地球方面的资料,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想象力。
3.激发学生了解地球,探索地球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重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分析、理解地球是个球体。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的资料
过程:
一、激发学生了解地球的兴趣,了解地球的组成。
1.谈话:你们想不想领略一下从太空用卫星拍摄的地球的风采?
2.(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什么?猜它可能是什么?
师讲述:蓝色的是海洋,白色的地方是大气层,黄色的地方是陆地。
3.谈话:你都知道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估计:学生回答教师策略1.圆形、球形
2.有动物
3.火山,地震1.板书:形状:球体
2.组成:动物
问:除了有动物之外,地球上还有什么?(说全之后出示P18页教科书中的图片)揭示地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组成的。并板书: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3.师:与地球的内部构造有关。
师板书:内容结构
二、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内部结构。
1.讲述:通过倾听我发现大家对地球的知识了解的还真多,令我很羡慕,因为我是通过上网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获得了一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其中就有刚才谈到的,你们是不是想看看我都查到了什么?
2.活动要求:三人一组,请仔细阅读资料内容,并朗读出来(教室中的墙壁上,贴资料:分三个内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内部结构)
3.听汇报:谁来说说,通过阅读资料你又知道了哪些新知识。
师:回答问题的第一位同学说到哪方面的知识,教师就处理哪方面的,从其他学生的补充。
板书:形状、结构、大小,注:在第一环节中若教师写在了黑板上,这次就不再写了
要求:(1.在学生介绍地球内部结构时,师出示相应幻灯片,并进行讲解。
(2.补充: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例子,见教参P36页最后一段。
(3.补充:放幻灯片火山,地震是发生在地壳内部的。
(4.在处理地球的形状时:教师提供课本中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例子。学生讨论:
为什么他的发现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三、课堂小结: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地球:
形状:球体
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组成: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5.地球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内部构造等概貌。
2.科学能力:能结合模型和生活实际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出地球的形状、内部圈层等概貌,
3.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初步具有了解地球、探索地球的欲望和兴趣,热爱地球。
(2)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等概貌。
三、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想象了解地球的一些情况。
四、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地球的资料。
2.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地球全貌图片和地球组成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呢?(板书:地球)
2.学生分组交流。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地球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研讨
1.认识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1)小组交流:说一说你们知道的有关地球的情况。
(2)全班学生交流。
1)鼓励学生展示介绍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随机出现地球的全貌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从太空遥望地球,白里透蓝的星球表面罩着一层淡蓝色的“大气面纱”,在“面纱”下面,有深蓝色的海洋、黄色和棕色的陆地,墨绿色的森林植被……,除了地球之外,再没有一个星球有如此丰富的色彩。(板书:形状
球体)
2)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40077千米,子午圈长约40009米。(板书:大小
赤道周长约40077千米,子午圈长约40009米)
2.学生认识人类是怎样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
(1)谈话:人类是怎样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
(2)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可以看从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等方法。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人类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其他故事。
3.学生认识地表情况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关于地球你还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地表情况(教师出示演示文稿):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上是海洋,不足三分之一的是陆地。(板书:地表
海洋多
陆地少)同时,介绍山脉、丘陵、平原、河湖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
4.学生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
谈话:我们刚才认识了地球的大小、形状和地表情况,现在我们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
出示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到地球从外到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同时引导学生结合鸡蛋从外到里的构造想象地球构造的形态。(板书:构造
地壳
地幔
地核)
5.学生认识地球的组成
结合地球组成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是由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组成的。(板书:组成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三)巩固反馈
问: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总结出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地球的表面有高山、平原、海洋、河流、湖泊等。在那里生活着人类和各种各样动植物。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我们应该热爱地球。
(四)随堂检测
1.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大致分为(
)、(
)和(
)三层。
2.地球是由(
)、(
)、(
)、(
)等部分组成的。
3.地球赤道周长约(
),地球南北一圈(子午圈)长约(
)。
4.从地球仪上我们能知道小部分是(
),大部分是(
)。
六、板书设计
5.地球
形状:球体
大小:赤道周长约40077千米,子午圈长约40009米
构造:地壳
地幔
地核
地表:海洋多
陆地少
组成: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21.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初步学会演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3.通过研究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初步学会演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地球仪、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地球》一课,了解了许多关于地球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地球上发生的自然现象。
(二)学习新课
1.观察白天和黑夜的特征
教师谈话:(出示村庄的白天和黑夜的图片)
(1)说一说:看到了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提出问题:
①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②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出现与什么有关系?
③地球上的白天或者黑夜是怎么来的呢?
2.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1)教师谈话: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出现与什么有关系?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能不能说明昼夜形成的原因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你的想法。
(2)学生设计证明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3)学生交流自己的模拟实验。
(4)分小组进行实验和观察:
①说实验要求。
②观察实验现象。
③小组填写观察实验结果。
(5)学生汇报、在这个实验中,自己有什么发现?(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中“我发现—一”专栏)
3组织学生讨论关于昼夜交替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概括关于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①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告诉了我们什么?
②如果没有昼夜的交替,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③为什么太阳东开西落会循环出现?
4.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资料
(1)自己自学。
(2)根据本课的学习,提出新的问题。
5.教师总结:经过同学们的认真研究,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了解了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同学们认真地观察,仔细的做模拟实验,相互团结合作,体现了一种认真做科学的敬业精神,希望大家继续努力。(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21.昼夜交替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技能:了解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科学能力:
(1)初步学会演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2)通过研究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难点:学生比较、分析对比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现象。
三、教具、学具准备:小地球仪(2个每个贴上标志)、蜡烛(2个)、地球自转的光盘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学生看书上第20页图)
谈话: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观察、交流。
学生会发现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是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谈话: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太阳在围绕地球转动;另一种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这两种观点在教学中学生都有可能提出来,也可能只提出一种解释。根据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二)探究研讨
1.分组实验:
谈话:昼夜的形成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通过模拟实验,看会有什么发现。(板书:昼夜)
教师引导学生用蜡烛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在地球仪上的北京位置做一个标记。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
2.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汇报。
谈话:你怎样解释这些现象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明显地分为明暗两半球,明亮的部分向着太阳,那里是白天;黑暗的部分背着“太阳”,那里是黑夜。当“地球”转动时,同一个地方会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板书:地球自转
交替)
教师播放地球自转的光盘资料。
(三)巩固反馈
1.问: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思考问题:
(1)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如果没有昼夜的交替,会发生什么现象?
(3)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推测关于地球的一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6.昼夜交替地球自转
六、随堂检测:
1.昼夜交替是(
)形成的。地球自转一周大约是(
)小时。
2.由于地球(
),所以人们就会看到每天太阳东升西落。
3.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围绕着地轴转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
)。
4.少年儿童每天应保证(
)小时的睡眠。每年的(
)月(
)日为“睡眠日”。
5.地球是个(
)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
),向着太阳的那面是(
),背着太阳的那面是(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6.昼夜交替教学目的:
1.了解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初步学会演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3.通过研究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教学难点:学生比较、分析对比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现象。
教学准备:小地球仪(2个每个贴上标志)、蜡烛(2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看书上第20页两幅图,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观察、交流。
估计:学生会发现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是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3.提问: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呢?
4.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估计: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太阳在围绕地球转动;另一种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这两种观点在教学中学生都有可能提出来,也可能只提出一种解释。根据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二、学习新课
1.谈话:昼夜的形成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一下,看会有什么发现。(板书:昼夜交替)
2.教师引导学生用蜡烛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在地球仪上的北京位置做一个标记。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
4.谈话: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5.学生汇报。
6.提问:你怎样解释这些现象呢?
7.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明显地分为明暗两半球,明亮的部分向着太阳,那里是白天;黑暗的部分背着“太阳”,那里是黑夜。当“地球”转动时,同一个地方会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板书:地球自转
交替)
三、课堂小结: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传,所以人们就会看到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白天和黑夜就会交替出现。
四、巩固提问
思考问题:
1.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如果没有昼夜的交替,会发生什么现象?
3.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6.昼夜交替教学目的: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了解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2.初步学会岩石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3.通过研究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地球仪
蜡烛
图片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授1.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1)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3)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4)提问:
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
(5)讨论: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6)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
2.指导学生认识昼夜的成因
(1)讨论:
①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那昼夜现象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②请你想象一下,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呢?
(2)讲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个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仪,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3)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教师小结: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学生自由谈学生讨论学生想象
学生分组实验
(三)巩固1.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告诉我们什么?
2.设想如果没有昼夜交替现象,会发生什么现象?
3.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会循环出现?
(四)作业搜集四季变化的资料。
板书:6.昼夜交替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时间:24小时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四季更替》教案【教材简析】《四季更替》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月亮”中的第3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再通过逻辑推理和模拟实验对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四季变化形成整体、宏观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公转带来四季的变化。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进行推理、假设;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经获得的科学资料;能设计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3.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新事物、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并能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进行推理、假设。2.能设计四季形成的模拟实验。【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公转轨道面、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关四季更替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出示生活现象,引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这儿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日历表,看天气预报,看果园,通过一年四季的顺序,看人们穿得衣服,看一些植物师:你猜猜这些图片分别代表着我们这儿的什么季节?(板书:四季)师:我们这儿一年有几个季节?(四个)他们出现的顺序怎样?(出示春夏秋冬四个字及箭头)师:冬天完了又是什么季节?年复一年,循环出现。我们就叫四季更替。(老师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四季更替》)二、猜测假设师:(让学生讨论)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去收集一些关于四季更替的资料了。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更替呢?(课件显示)(生畅谈)生:可能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如果不同意,请发表一下你的观点。教师表扬学生。生:地球距离太阳1亿4千7百万千米时是冬季,而地球距离太阳1亿5千2百万千米时是夏季。这反而是地球离太阳近,地球就冷,地球与离太阳远,地球就热。所以我不同意他的观点。生: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照这样说,那一天就会有四个季节,而不是一年有四个季节,这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冲突,说明不是跟地球的自转有关。生:云层的薄厚、太阳的发光。。。。生一一反驳)师:咱们这里的四季,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温度)师: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来自谁?(太阳)更确切地说是太阳的照射。师:夏季的正午与冬季的正午温度有什么不同?(冬季的正午温度低,夏季的正午温度高)师:夏季的正午与冬季的正午太阳的照射程度有什么不同?(夏季的正午斜射小,冬季的正午斜射大)师:如果夏季的正午太阳直射到我们这儿又会怎样?(更热)师:太阳的照射程度真的能影响地球上同一个地方温度发生变化吗?实验一:帮助学生理解直射和斜射。我们怎么证明?(做实验)师:做实验时用什么来当太阳?(电灯)怎样证明太阳的直射和斜射时温度会发生变化?(用手试一试动)你们有什么感觉?结论:(直射,温度高。斜射,温度低。)(板书)师:地球上的四季更替与太阳光的照射程度有关呢?(有)实验二:认识地球的公转。师: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转动我们叫做地球的公转。(板书:地球公转)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地球的公转?(想)怎么看?(离开地球,看一看地球的公转视频)(1)师:下面,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地球公转视频,边看边思考关于地球的公转你知道了哪些知识?(播放地球公转视频)生:(看完后回答)你了解到了地球公转的哪些知识?(生交流,师演示“斜着身子”、认识教室的北方及北极星的大体位置)师小结:地球公转方向,公转周期,地轴指向等。(出示课件并解释)模拟实验三——模拟四季更替是怎样形成的师:我们怎么证明地球上的四季更替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呢?(离开地球,看视频,做实验)1)看视频:地球公转与四季更替的关系师:介绍一下视频的内容。(地球公转轨道、一束光线、不同角度的观察图等)师:你有什么问题吗?(引出:太阳光直射的位置为什么会变化?)(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师:如果地球的地轴是垂直的,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会不会有四季的更替?(不会)师:当地球处在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的照射程度为什么不同?(地轴的倾斜)师:(当地球停在1号位置时)此时产生了什么现象?(太阳光直射赤道)师:我们北半球会是什么季节?(春季或秋季)师:科学知识,仅仅靠猜想是不行的,单单靠推理也是不行的。你们想不想模拟一下地球公转与四季更替的关系?(想)三、实验验证2)做模拟四季更替的实验师:我们怎么模拟地球公转与四季更替的关系?(做实验)师:做实验时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地球仪,老师引出手电筒)老师说出“地球公转轨道面”师:做实验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实验温馨提示)(多媒体课件)师提示:地球公转方向,地球仪的底座要贴着地球公转轨道面,沿着边缘自西向东移动,地轴指向。师:重点观察当地球仪处在1、2、3、4四个点时,太阳直射的位置和北半球相应的季节。小组长分好工,开始动手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3)汇报交流:指生通过展示台汇报实验记录表内容。(板书:1、春季2、夏季3、秋季4、冬季)师:当地球公转到2号点时北半球为什么是夏季?生答:阳光直射在北半球上,北半球上得到的热量多,时间长,即使夜晚没有太阳,温度也很高。所以北半球上就是炎热的夏季。师:当地球转到4号点时北半球为什么是冬季?生答:阳光直射南半球,阳光斜射北半球,北半球上得到的热量少,时间又短,温度低。所以北半球上就是寒冷的冬季。区分1、3号点师:当地球公转到1、3号点时,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什么地方?(赤道)为什么说当地球公转到1号点时北半球上就是春季?生:理由一:当地球公转到1号点时,太阳的直射点有南半球向北半球慢慢移动,北半球的温度也在慢慢上升,所以北半球上就是温暖的春季。生:理由二:一年四季出现的顺序是春夏秋冬。当地球公转到4号点时是北半球上是冬季,继续运行是春季;当地球公转到1号点时,地球继续公转北半球上就是夏季。所以当地球公转到1号点时北半球上就是温暖的春季。师:为什么说当地球公转到3号点时北半球上就是秋季?生:理由一:当地球公转到3号点时,太阳的直射点有北半球向南半球慢慢移动,北半球的温度也在慢慢下降,所以北半球上就是凉爽的秋季。生:理由二:一年四季出现的顺序是春夏秋冬。当地球公转到2号点时是北半球上是夏季,继续运行是秋季;当地球公转到3号点时,地球继续公转北半球上就是冬季。所以当地球公转到3号点时北半球上就是凉爽的秋季。模拟实验四——地球上为什么有四季?(视频)师:我们继续看一段视频来了解地球上为什么有四季?(出示课件视频)师:刚才视频告诉我们什么?生:1、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正好是相反的。2、赤道上只有高温的夏季,没有四季变化。3、地球上的四季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没有关系。四、总结提炼师: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地球公转、地轴倾斜)师:现在你明白四季更替的原因了吧?(明白了)谁来回答一下?师:(师生共同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五、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畅谈)师:如果地球上没有四季会怎样?六、拓展延伸(地球公转的意义)师:其实关于四季的话题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通过长期观察太阳的照射情况,积累了许多农时与季节的丰富经验,还编成了《节气歌》。大家想听一下吗?(播放《节气歌》)师:想一想《节气歌》中有哪些节气?《节气歌》是怎样反映农时季节的呢?我们课下再研究吧。下课!板书设计:16、四季更替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直射温度高斜射温度低春季冬季夏季冬季夏季秋季秋季实验提示:1、地球仪在地球公转轨道面自西向东运动。2、地球仪在转动的过程中,地轴要始终指向北极星。3、转动手电筒,让光始终照着地球仪。4、仔细观察光直射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5、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实验提示:1、地球仪在地球公转轨道面自西向东运动。2、地球仪在转动的过程中,地轴要始终指向北极星。3、转动手电筒,让光始终照着地球仪。4、仔细观察光直射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5、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实验提示:1、地球仪在地球公转轨道面自西向东运动。2、地球仪在转动的过程中,地轴要始终指向北极星。3、转动手电筒,让光始终照着地球仪。4、仔细观察光直射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5、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实验提示:1、地球仪在地球公转轨道面自西向东运动。2、地球仪在转动的过程中,地轴要始终指向北极星。3、转动手电筒,让光始终照着地球仪。4、仔细观察光直射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5、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师:当地球公转到2号点时北半球为什么是夏季?生答:阳光直射在北半球上,北半球上得到的热量多,时间长,即使夜晚没有太阳,温度也很高。所以北半球上就是炎热的夏季。师:当地球公转到2号点时阳光为什么会直射在北半球上?生: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师:当地球转到4号点时北半球为什么是冬季?生答:阳光直射南半球,阳光斜射北半球,北半球上得到的热量少,时间又短,温度低。所以北半球上就是寒冷的冬季。师:当地球公转到4号点时阳光为什么会直射在南半球上?生答: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区分1、3号点师:当地球公转到1、3号点时,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什么地方?(赤道)为什么说当地球公转到1号点时北半球上就是春季?生:理由一:当地球公转到1号点时,太阳的直射点有南半球向北半球慢慢移动,北半球的温度也在慢慢上升,所以北半球上就是温暖的春季。生:理由二:一年四季出现的顺序是春夏秋冬。当地球公转到4号点时是北半球上是冬季,继续运行是春季;当地球公转到1号点时,地球继续公转北半球上就是夏季。所以当地球公转到1号点时北半球上就是温暖的春季。师:为什么说当地球公转到3号点时北半球上就是秋季?生:理由一:当地球公转到3号点时,太阳的直射点有北半球向南半球慢慢移动,北半球的温度也在慢慢下降,所以北半球上就是凉爽的秋季。生:理由二:一年四季出现的顺序是春夏秋冬。当地球公转到2号点时是北半球上是夏季,继续运行是秋季;当地球公转到3号点时,地球继续公转北半球上就是冬季。所以当地球公转到3号点时北半球上就是凉爽的秋季。地球上为什么有四季更替现象(视频)生:1、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正好是相反的。2、赤道上只有高温的夏季,没有四季变化。3、地球上的四季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没有关系。4、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四季更替的原因: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地球上为什么有四季更替现象(视频)生:1、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正好是相反的。2、赤道上只有高温的夏季,没有四季变化。3、地球上的四季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没有关系。4、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四季更替的原因: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师:当地球公转到2号点时北半球为什么是夏季?生答:阳光直射在北半球上,北半球上得到的热量多,时间长,即使夜晚没有太阳,温度也很高。所以北半球上就是炎热的夏季。师:当地球公转到2号点时阳光为什么会直射在北半球上?生: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师:当地球转到4号点时北半球为什么是冬季?生答:阳光直射南半球,阳光斜射北半球,北半球上得到的热量少,时间又短,温度低。所以北半球上就是寒冷的冬季。师:当地球公转到4号点时阳光为什么会直射在南半球上?生答: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区分1、3号点师:当地球公转到1、3号点时,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什么地方?(赤道)为什么说当地球公转到1号点时北半球上就是春季?生:理由一:当地球公转到1号点时,太阳的直射点有南半球向北半球慢慢移动,北半球的温度也在慢慢上升,所以北半球上就是温暖的春季。生:理由二:一年四季出现的顺序是春夏秋冬。当地球公转到4号点时是北半球上是冬季,继续运行是春季;当地球公转到1号点时,地球继续公转北半球上就是夏季。所以当地球公转到1号点时北半球上就是温暖的春季。师:为什么说当地球公转到3号点时北半球上就是秋季?生:理由一:当地球公转到3号点时,太阳的直射点有北半球向南半球慢慢移动,北半球的温度也在慢慢下降,所以北半球上就是凉爽的秋季。生:理由二:一年四季出现的顺序是春夏秋冬。当地球公转到2号点时是北半球上是夏季,继续运行是秋季;当地球公转到3号点时,地球继续公转北半球上就是冬季。所以当地球公转到3号点时北半球上就是凉爽的秋季。实验提示:1、地球仪在地球公转轨道面自西向东运动。2、地球仪在转动的过程中,地轴要始终指向北极星。3、转动手电筒,让光始终照着地球仪。4、仔细观察光直射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5、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实验提示:1、地球仪在地球公转轨道面自西向东运动。2、地球仪在转动的过程中,地轴要始终指向北极星。3、转动手电筒,让光始终照着地球仪。4、仔细观察光直射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5、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地球上为什么有四季更替现象(视频)生:1、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正好是相反的。2、赤道上只有高温的夏季,没有四季变化。3、地球上的四季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没有关系。4、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四季更替的原因: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地球上为什么有四季更替现象(视频)生:1、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正好是相反的。2、赤道上只有高温的夏季,没有四季变化。3、地球上的四季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没有关系。4、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四季更替的原因: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四季更替的原因: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师:关于四季更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夏天那么热?冬天那么冷?为什么春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为什么雪会在冬天下?为什么四季的顺序不变?为什么植物会在春天发芽?在秋天结果?2.模拟实验二——地球的公转(1)模拟地球的公转。师:你们想不想感受一下地球的公转?(想)怎么感受?(做实验)师:做实验时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地球仪)老师说出“地球公转轨道面”师:做实验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实验温馨提示)(多媒体课件)师提示:地球公转方向,地球仪的底座要贴着地球公转轨道面,沿着边缘自西向东移动,地轴指向。师:一圈转完了,一年过去了。就在这一年里,地球上发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师:同学们,揭开奥秘的时刻到来了。师:当地球公转到4号点时阳光为什么会直射在南半球上?生答: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发言)(日历表、天气预报、穿上长袖衣服、果园里、春夏——顺序……)师:我们从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下面做一个游戏:观察图片猜季节①出示季节图片。(夏季)(多媒体课件)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畅谈)②出示冬季图片。(冬季)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畅谈)③出示春、秋图片。(生答)师:为什么在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一年中不同时候所得到的温度不一样呢?生:自由说。师:关于四季更替,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会有四季更替)很好,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真不少,五、自由活动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四季的美丽图片,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想)(播放“美丽的四季”配乐图片)师:这是大自然送给我们人类的礼物。大自然好有很多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比如同学们课前提到的为什么……为什么……师:现在知道你的猜想对不对了吧?谁来起来说?生:我知道了四季更替与……没有关系,与地球公转有关系。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才有了地球的四季更替。小学科学教学过程揭示生活现象猜想生活现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5、课后延伸爱护地球家园教学目标:1、感受地球的神奇美丽,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2、知道地球环境正遭受日益严重的破坏,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欣赏美丽的家园,引入环保氛围.教师出示宇航员从太空拍下的地球照片,指名同学描述这是一颗什么样的星球,你觉得它美吗?看到如此神奇美丽的地球,你有何感想?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依次出现风景如画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九寨沟风光,碧水蓝天椰林的海滩,突然,音乐变得不和谐起来,随之出现了让人震惊的场面:冒着浓烟的工厂,严重污染的黑水河、严重沙化的土地、随意丢弃的一次性物品、沙尘暴中的城市等等。让学生发表感想。教师小结:美丽的地球抚育了我们人类,没有地球人类无法生存,可是这个美丽的地球却为环境问题所困扰。引入保护地球的氛围中。二、地球,人类惟一的家园,地球受伤了,感受生态忧患。1、教师过渡:地球母亲无私地养育了人类,然而,人类并不懂得珍惜地球母亲的慷慨和无私:无节制地开采,肆意地砍伐,随意地浪费……地球母亲受伤了。2、出示诗歌,《保护地球妈妈》指名朗读。3、提问:你从这首诗中明白了什么?4、教师出示地球环境遭破坏的图片,包括书中的三幅照片,指名学生说说地球正遭受哪些伤害。5、反省自己的行为,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师: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小事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回忆一下,你曾经做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事?三、关爱地球,共建美好家园。结合实际,从小事点滴做起。教师:其实,环保离我们很近,有时候可以说是举手之劳,那我们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好环境?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出示倡议书,并让学生签名,表现自己保护环境的决心和勇气。全体同学齐读,呼唤全人类人们携起手来,关爱地球,共建美好家园。讨论后小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家园破坏了,我们将无处容身。让我们携手关爱地球,共建美好家园!四、拓展延伸,课后行动起来。沿家乡的小河,沟渠走一走,将你的发现记录下来.那里的水是什么颜色?有没有特殊的气味?水里的鱼虾多吗?长的怎么样?岸边的植物生长情况如何?发现排污口了吗?能否分析一下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总结:地球已经伤痕累累,只有我们人人珍惜它,爱护它,地球母亲才能健康美丽,我们才能幸福生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关爱地球,保护自然,共建美好家园!同学们,只要我们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地球的明天一定会依然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做一个光荣的环保小卫士。(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植物的花和果实9.花的构造【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解剖花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训练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解剖、观察一些常见的花,使学生知道完全花的构造。
【教学难点】用镊子解剖花的技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采集一些白菜花、油菜花、二月兰花、桃花、迎春花、连翘花等。
2.完全花的模型,几份供拼成完全的花的材料(可用吹塑纸或硬纸板剪成)。
3.投影器、完全花构造的图片(各部分能分次投影,最后构成一朵完全花)、完全花与不完全花混合在一起的图片。
4.放大镜、镊子。
5.课前将几盆盛开的花摆在教室的窗台及讲台上。
学生准备:
1.放大镜、镊子、一张白纸。
2.白菜花、桃花及其他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教室里有这么多好看的花,谁来说一说,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你的心情如何?
2.检查学生带来的花:今天你们带来的是什么植物的花?一边说一边举起来给同学们看一看。
3.揭示课题:植物的花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这些花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呢?它们的构造是否有相同之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白菜花的构造,培养学生先整体再部分的观察方法,训练学生解剖花的技能。
(1)指导学生观察白菜花的构造。
①出示白菜花的实物并提问:你认识这种花吗?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②拿起白菜花,借助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白菜花是由几部分构成的?
③学生认真观察,同座位同学边观察边讨论。
④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边听学生的汇报,边用投影仪映出花的各部分,最终构成一朵完全花,并标有各部分的名称。)
⑤小结:白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
(2)指导学生解剖白菜花,进一步认识白菜花的构造,训练学生的解剖技能。
①出示解剖工具──镊子,讲解镊子的使用方法:使用镊子时,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住镊子的松紧。
②在投影器上示范解剖白菜花的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要按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解剖;要用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手要轻,心要细,不要弄伤了被解剖的部分;要把撕下的各部分在白纸上分类摆整齐。
③学生解剖,教师巡视指导。
④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白菜花各部分的形态,用手轻轻摸一摸各部分有什么感觉,数一数各部分有几个?
⑤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充分汇报。如学生发现解剖的白菜花的构造有特殊情况,应予以肯定,作适当解释,并对学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表扬。)
⑥师生共同小结:白菜花有四个萼片、四个花瓣、六个雄蕊、一个雌蕊。(投影标出各部分的数量)
2.指导学生认识桃花的构造,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剖花的技能。
(1)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白菜花构造的?(先整体观察,再用解剖的方法仔细观察。)
(2)讲述: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桃花构造:桃花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它的各部分有多少?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配合得最好,观察得最仔细,最先揭开桃花构造的秘密。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解剖桃花、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师生共同小结:桃花也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桃花一般有五个萼片、五个花瓣、多个雄蕊、一个雌蕊。
3.指导学生比较白菜花与桃花的相同点。
(1)讲述:请同学们将白菜花与桃花的构造仔细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2)小组比较讨论。
(3)学生汇报。
(4)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白菜花与桃花都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
4.指导学生观察其他花的构造,引入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概念,培养学生独立观察、解剖花的能力。
(1)讲述:白菜花、桃花都是由四部分构成的,那其他花又是由几部分构成的?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吗?请同学们用以上方法研究其他花,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独立地观察、解剖花,教师巡视(了解有无不完全花,以便为引入不完全花做准备)。
(3)汇报观察结果。(除听取关于完全花构造的汇报,还要有意识地让观察过不完全花的同学汇报。)
(4)小结:像白菜花、桃花这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二部分与三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5.指导学生辨别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1)投影出示图片:图上这些花中,哪些花是完全花?哪些花是不完全花?
(2)平时观察中,你见过哪些花是完全花?哪些花是不完全花?
6.总结全课。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2)学生总结。
(3)教师概括。
(三)巩固
游戏: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用画有花的各部分的材料拼成一朵完全花。
(四)布置作业
1.观察各种植物的花,看看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
2.注意观察,花还有什么秘密?(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植物的花和果实9.花的构造教学目的:
1.知道完全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
2.初步学习解剖白菜花的技能,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3.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解剖常见的花,使学生知道完全花的构造。
教学难点:学习解剖花的技能。
教具准备:
采集白菜、桃花、等花;放大镜、镊子;挂图、实验记录单、桃花模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教师自拍的桃花照片
谈话:满山遍野的桃花开了,它们长得什么样?
估计;学生说对,也可以说错
对策:到底长什么样,有几部分组成?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找到答案。(板书:花的结构)
二、探究研讨
1。学习如何解剖花
1)小组活动要求: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桃花,而且自己手中也有这些花,怎么来解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眼前的桃花进行交流。
2)听汇报: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肯定或补充如下做法:从外向里解剖;沿花的基部进行解剖;将解剖下来的部分,相同类排成一行,不同类排成纵行。注意:小心,以免损坏。
3)师:示范解剖一朵桃花
2.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1)学生自行活动:解剖一朵桃花,再自选一朵自己感兴趣的花(教师为他们准备的)。
2)汇报:叫学生将自己解剖的花利用多媒体展现给全体同学看。
注意;教师叫这样的学生上台展示:解剖比较好的,也就是说各部分损坏小的;解剖不是很成功,各个组成部分损坏面积较大的;
要求:师边随学生的汇报边介绍各部分的科学名称,并进行板画和标注。
3)小结:
情况一:若学生汇报的花中有不完全花,
对策:小结不完全花的科学概念和完全花的概念,同时提出活动要求;自行解剖桌上末解剖的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夏季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建设合同
- 2024年度住宅小区彩钢车库施工合同
- 物流市场合同模板
- 授权播映合同范例
- 2024年度供应链管理服务合同优化方案
- 2024年度技术研发合作合同:某科技企业与研究机构关于新型应用研发
- 2024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密协议
- 分批到货付款合同范例
- 水库网箱购买合同范例
- 瓷砖工程报价合同范例
- Scratch程序设计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急性脑卒中的护理
- 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态势分析报告(智研咨询)
- 机房运维服务合同范本
- 马龙比赛事迹
- 危化品运输安全检测与监控
- 碳咨询服务行业报告
- 企业跨文化管理以海尔为例
- 藤椒和花椒的区别
- 地铁撞人事故应急措施及救援预案
- 北京市2023年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