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热载体-编制说明_第1页
有机热载体-编制说明_第2页
有机热载体-编制说明_第3页
有机热载体-编制说明_第4页
有机热载体-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要求,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负责对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3971-2009《有机热载体》进行修订,计划编号为20173546-Q-469。

2协作单位

本标准修订工作协作单位为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

3主要工作过程

(1)2017-01~2017-02立项,进行相关文献调研,成立起草组。

(2)2017-02~2017-12完成对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及设计单位调研,收

集市场典型样品,并开展理化性能指标分析和使用性能验证试验。通过

分析,掌握了大部分指标的现状。

(3)2018-01~2018-10对所收集的340余套分析数据进行整理及汇总,

根据初步分析的结果对标准的部分指标进行修改。

(4)2017-05起草组召开会议讨论了本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在前期调

研的数据和初步进展基础上,从产品指标、食品行业用有机热载体、热

氧化安定性试验方法以及合成型有机热载体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形成纪要。

(5)2017-06~2018-10开展相关试验,在前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完

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4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

起草人:杨鹤,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主要承担了本标准的申报立

项、论证、起草、修订计划安排及实施、分析汇总试验数据、组织起草

组相关工作等,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起草人:王骄凌,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主要承担了本标准的立项、

论证、起草、样品分析及试验数据收集、标准修订意见的收集等工作,

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起草人:薛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主要承担了本标准的起草、

文本编辑及修改、修订计划实施、整理实验数据等工作,完成标准征求

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起草人:司荣,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主要承担本标准的起草、生

产及使用单位调研,样品分析及试验,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

明。

起草人:宋海清,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主要承担了本标准的申报

立项、论证、起草、修订计划安排及实施等工作,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及其编制说明。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国家标准编制原则

1.1本标准修订的背景及意义

有机热载体传热与直接加热和蒸汽加热等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具

有节约能耗、加热均匀、控温精度高、操作压力低等优点,因此,20世

纪30年代以来,国外有机热载体的研制和应用发展相当迅速。我国热传

导液的研制和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1980年代以来,随着

成套设备的引进和国产设备的改造,有机热载体已在国内的化学化工、

石油加工、石油化工、化纤、纺织、轻工、建材、冶金、粮油食品加工

等多个行业的各种加热系统和装置上广泛使用。

起草单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对GB23971《有机热载体》产品标准

的研究工作始自1990年,有关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标准化研究和实践,

建立了一系列产品的性能评定和检测方法标准,包括《热传导液自燃点

测定法》(SH/T0642-1998)、《有机热载体热稳定性试验法》(GB/T

23800-2009)、《有机热载体热氧化安定性试验法》(GB23971-2009《有

机热载体》附录B)等;与1999年结合中国国情,大幅修改采标对象德

国标准DIN51522-1998《热传导液性能和试验要求》制定了推荐性行业

标准SH/T0677《热传导液》。又经过大量研究工作和实验数据积累,在

2009年制定了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23971-2009《有机热载体》。在

2010年该标准被国家技术法规TSGG001《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所引

用,与GB24747-2009《在用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的强制性国家标

准配套使用,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机热载体属可燃或易燃物质,是涉及生产安全的能源产品,在高

温使用必须严格规范。国内有机热载体市场,低端品种多,高端产品却

缺乏;供应商众多,产业总体规模小;应用分布广、涉及行业多。GB

23971-2009《有机热载体》作为国家强制标准发布以来,对国内有机热载

体行业使用和生产起到了有效的规范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有

机热载体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应用领域持续扩展,生产、检测和使用领

域均对GB23971-2009提出了修订需求。比如,对于硫含量,标准规定

为不大于0.2%,而现在硫含量检测多以mg/kg为单位,检测单位反映单

位问题影响使用;且目前样品中的硫含量普遍较低,生产单位建议将硫

含量指标下调。再比如氯含量,标准规定为不大于20mg/kg,而采标DIN

51522-1998规定为不大于质量百分比0.01%,部分单位提出放宽氯含量

指标。另外,有机热载体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食品加工领域,标准中缺少

对食品行业用有机热载体的要求。这些都是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和有争议的地方,亟待解决。因此,有必要及时对GB23971-2009《有

机热载体》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此次GB23971修订的意义在于着重解决GB23971-2009《有机热载

体》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内有机热载体实际质量水平对争

议指标进行调整,使有机热载体更加安全、环保。本标准的修订将进一

步规范该类产品的生产和使用,避免安全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从中将

获得相当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

此次标准修订的原则是以安全环保为前提,解决GB23971-2009《有

机热载体》国家标准在生产、检测、使用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使其

更加符合我国当前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使用领域拓展的现状,使有机热载

体的使用更加安全、更加环保,使标准得以更好地实施。

2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2.1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与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未使用过的矿物油型和合成型有机热载体的术语和定

义、分类与标记、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

存。

本标准适用于L-QB、L-QC、L-QD类、用于间接传热的矿物油型和合

成型有机热载体产品,按照最高使用温度划分牌号,包括L-QB280、

L-QB300、L-QC310、L-QC320、L-QD330、L-QD340、LQD350和L-QDXXX等

8个牌号,主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间接传热系统。

有机热载体传热系统一般由热载体炉、热载体泵、膨胀罐、循环管

线和控制系统组成。热载体经过加热炉加热后,将热量送至用热单元,

再回到加热炉加热,循环往复实现热量的传递。加热系统的膨胀罐设计

有闭式和开式之分,其区别在于闭式系统的膨胀罐为密封状态,与空气

隔绝,而开式系统的膨胀罐与大气相通。本标准以安全要求为主线,重

点对在闭式传热系统中使用的间接传热的有机热载体的品种设置和技术

指标做了规定。

2.2本标准修订的依据

GB23971-2009《有机热载体》是参考德国工业标准DIN51522-1998

《热传导液性能和试验要求》,并充分考虑当时国内有机热载体行业现状

而制定的。本标准在GB23971-2009的基础上,依据以下几点进行修订:

(1)对相关产品进行跟踪,根据国内实测数据分析结果对质量指标

进行调整,尤其通过大量调研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硫含量、氯含量及其他

质量指标。在GB23971-2009标准实施期间积累的340多套产品生产和

使用数据,为本次标准修订质量指标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证。

(2)根据对各指标现有检测方法和水平进行研究对比以及质检单位

的反馈情况,调整并完善各检测方法;

(3)对生产、检测和使用单位反映的相关问题展开调研,并广泛征

求意见,在调研和分析基础上解决标准在使用中暴露的其它问题;

(4)研究食品行业对有机热载体产品的要求,重点参照GB

24747-2009《在用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中的相关要求,在标准中

增加相关规定。

(5)由于涉及安全问题,本标准将国家技术法规TSGG001-2012《锅

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对于有机热载体的相关要求作为重要依据。

2.3本标准与GB23971-2009的差异

本标准重点针对食品或药品行业用有机热载体、产品指标、热氧化

安定性试验方法以及合成型有机热载体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与GB2397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第1章范围中增加对食品或药品行业用有机热载体的规定;

——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相应修改;

——表2GB/T21860液体化学品自燃温度的试验方法替代SH/T

0642液体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自燃点测定法

——表2硫含量由不大于0.2%修改为不大于500mg/kg;试验方法去

掉GB/T388、GB/T17040、SH/T0172,仅保留GB/T11140、SH/T0689;

——表2酸值试验方法去掉GB/T4945,仅保留GB/T7304;

——表2水分试验方法去掉ASTMD6304,将GB/T11133改为GB/T

11133-2015并作为仲裁方法。

——表2去掉水溶性酸碱的检测项目。

——表2去掉灰分的检测项目。

——表2在初馏点脚注f中增加初馏点和2%馏出温度发生矛盾时的

说明;

——表2残炭试验方法去掉GB/T268和SH/T0170,仅保留GB/T

17144;

——附录B中去掉铬酸洗液,将耐酸漏斗改为一次性使用。

——附录B.7.1试验步骤中明确过滤时的操作,由“把试样转移至通

风橱中”修改为“把试样转移至通风橱中立即趁热过滤”。

——增加附录C(资料性附录)有机热载体性质中目前国内常见的

合成型有机热载体部分特征质量指标。

(三)主要试验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1对修订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1.1增加对食品或药品行业用有机热载体的规定

——第1章范围中增加对食品行业用有机热载体的规定。

目前有机热载体加热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尤其是用在烘焙、

压榨等工艺的各种类型的加热装置上,GB23971-2009未对该种情况下使

用的有机热载体产品做出任何规定,所以本标准在修订时增加了相关技

术要求。鉴于与本标准配套使用的GB24747-2009《在用有机热载体安全

技术条件》已有相关规定,本标准将其直接引用。GB24747-2009的第

4.6条中规定“有机热载体不得直接用于加热或冷却具有氧化作用的化学

品。在食品或药品生产过程中间接加热使用的有机热载体,除了应符合

GB23971-2009的规定外,还应满足国家有关食品及药品安全标准的要求”。

参照该条,本标准在第1章范围中增加了对食品或药品行业用有机热载

体的规定,即在第二段中“但不得直接用于加热或冷却具有氧化作用的

化学品”后面补充“在食品或药品生产过程中间接加热使用的有机热载

体,除了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国家有关食品及药品安全标

准的要求”。

1.2对产品指标或测试方法修订的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热载体各牌号的产品的检测项目、指标要求和试

验方法。在修订过程中,主要以共同起草单位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所收

集的150多家共343套样品检测数据为基础和依据,对产品指标进行了

调整。

1.2.1自燃点试验方法

现已有GB/T21860国标方法测定液体化学品自燃温度,该方法未限

定是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与SH/T0642采用标准一致,年代更新。因

此,表2采用GB/T21860液体化学品自燃温度的试验方法替代SH/T

0642液体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自燃点测定法。

1.2.2硫含量

硫含量由不大于0.2%修改为不大于500mg/kg;试验方法去掉GB/T

388、GB/T17040、SH/T0172,仅保留GB/T11140、SH/T0689。

硫含量原标准规定为不大于0.2%(相当于2000mg/kg),由于现在硫

含量检测多以mg/kg为单位,其他产品标准如《车用汽油》《车用柴油》

等标准中也大多以此为单位,为了统一和方便使用,将硫含量指标的单

位改为mg/kg。

对于硫含量指标限值的调整,一是出于环保的考虑,减少硫对环境

的污染;二是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的生产水平可以达到该水平。

根据由SH/T0689方法测得的334个样品的硫含量数据所有样品均能达

到不大于2%的要求。除去215个低于0.001%(即10mg/kg)的,其他

119个样品的硫含量水平见图1,其中在0.1%~0.2%之间的样品有8个,

占总数的2.4%;在0.05%~0.2%之间的样品有14个,占4.2%(14个样

品的数据见表1)。因此,将硫含量指标限值下调至0.05%是合适的,即

硫含量不大于500mg/kg。达不到该要求的生产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改进

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本标准通过对硫含量指标的加严,体现标准在

助力产品质量提升中的作用。

对于硫含量的试验方法,由于GB/T388、GB/T17040、SH/T0172

方法经调研基本不被用户采用,所以去掉,仅保留GB/T11140、SH/T0689

两个方法,仍以SH/T0689作为仲裁方法。

1.2.3氯含量

氯含量原标准规定为不大于20mg/kg。标准中对氯含量的规定,是

为了防止氯对设备的腐蚀。大部分有机热载体氯含量极低,而近年来出

现的单苄基和二苄基甲苯,其合成中间体为苄基甲苯,生产过程中使用

含氯原料导致氯含量稍高,但不会对设备产生腐蚀。由于德国标准中对

氯含量的建议为50ppm以下,所以有生产单位认为可以参照国外适当调

高氯含量指标限值。检测单位也提出在实际检验中发现,二苄基甲苯类

型的样品,由于使用的含氯包装有溶解现象等原因,会存在氯含量超标

现象。

根据对实测氯含量的分析结果(见图2),所有样品全部达到“不大

于20mg/kg”的指标要求。由于缺乏指标放宽的充分理由和依据,所以本

次修订仍保持原指标不变。

若针对此类样品放宽指标范围,需调研其市场占有量等情况,并具

有放宽的充分理由和依据。若无依据,则保持原指标值不变。

1.2.4酸值

试验方法去掉GB/T4945(颜色指示剂法)这一仲裁方法,仅保留

GB/T7304(电位滴定法)的试验方法。因为前者用到了对身体健康有害

的甲苯作为溶剂,不利于安全环保和健康。

酸值指标要求不大于0.05mg/g(以KOH计),所收集样品的酸值分

析结果见图3,均符合标准要求,所以指标限值未作调整。

1.2.5水分

试验方法去掉ASTMD6304这一仲裁方法,将GB/T11133改为GB/T

11133-2015并作为仲裁方法。因为GB/T11133-2015(卡尔费休库仑滴定

法)修改采用ASTMD6304,技术内容上与其大致相同,并将GB/T

11133-1989(容量法)的技术内容作为其附录A,所以GB/T11133-2015

可满足试验要求。

水分指标要求不大于500mg/kg,所收集样品的水分分析结果(见图

4)均不大于400mg/kg,符合标准要求,故指标限值暂未作调整。

1.2.6水溶性酸碱

水溶性酸碱在原标准中指标要求是“无”,本标准取消该项目。原因

有两点,一是生产单位反映该项目的关注度和应用非常少,甚至作为参

考都不多;二是所收集的所有样品该项目的检测结果全是“无”,可见所

有样品均检测不出,对样品而言毫无区分性,所以该检测项目对于生产

和使用几乎没有指导意义,故而取消。

1.2.7灰分

石油产品灰分的测定主要针对无机杂质,灰分在原标准中指标要求

是“报告”,本标准取消该项目。原因如下:

第一,残炭项目已经包括对无机杂质的测定,而有机热载体残炭值

都比较小,所以灰分含量也很少,所收集343个样品中有6个灰分值高

的样品(其中1个样品为0.006%,5个样品为0.002%),其他样品全部

小于0.002%,含量属于痕迹;

第二,导热油在生产过程中,经历了若干个化工过程,如精馏、反

应、加氢精制等,从原油里带来的无机物或金属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

计。若产品中不加添加剂,则基本检测不到,从这一点上来说,灰分的

测定对控制产品质量无意义;

第三,该项目检测过程比较困难,对试验人员健康有伤害。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考虑取消灰分指标的测定,不仅有利于安全环

保和健康,还可避免重复劳动,浪费资源。

1.2.8馏程

增加L-QB、L-QC类产品初馏点指标限值,因为初馏点过低对热稳

定性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无法准确判断。根据已有数据将限值定至250℃

或260℃是否可以,需要另外搜集部分数据,以确定限值。

对于试验方法,用于测定初馏点和2%的方法分别是SH/T0558和

GB/T6536,前者为气相色谱法,分析仪器对于小厂来说太过昂贵,所以

有的厂家没有设备;后者为常压蒸馏方法,较为通用,综合考虑仍需保

留两方法;但由于两者检测方法不同,个别样品会出现用气相色谱法初

馏点高于蒸馏法2%馏出温度的情况,给有机热载体系统选型及在用有机

热载体低沸物判断方面带来问题,所以针对两者结果发生冲突的情况在

脚注f中增加:“采用SH/T0558方法检测的初馏点高于2%馏出温度时,

低沸物计算以GB/T6536方法测得的初馏点为依据”。

1.2.9残炭

油品的残炭值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受热蒸发所剩的黑色残

留物占油品的质量百分数。残炭指标非常重要。对于新油,残炭数据是

衡量导热油里是否含有胶质、沥青质以及无机杂质等重要指标。指标为

小于0.05m%,残炭值越小越好。对于在用油它是判定导热油是否报废的

一个重要指标,大于1.5%则报废。

本标准试验方法去掉GB/T268和SH/T0170,仅保留GB/T17144。

新油残炭的测定仲裁方法不宜采用GB268《康氏残炭测定法》,因该方法

存在操作复杂、重复性再现性较差等缺点;SH/T0170电炉法虽操作简便,

但所测结果无法与康氏法相当,至今未被普遍采用;用户多普遍采用GB

17144《微量残炭测定法》,操作方便而高效,测量结果值与康氏残炭值

等效,微量法既有康氏法的优点,也弥补了电炉法的不足,且精密度较

好,越来越得到广泛采用。所以本次修订仅保留GB/T17144的试验方法。

残炭指标要求质量分数不大于0.05%,所收集343个样品的残炭分析

结果见图5,除3个样品残炭结果较高外,均符合指标要求,所以限值未

作调整。

1.2.10热氧化安定性项目指标

热氧化安定性试验是在自然对流条件下进行实验,模拟有机热载体

传热系统中膨胀罐与空气接触的状态,以评价在开式传热系统中使用的

有机热载体的热氧化安定性。该方法适用于矿物油性和合成型的各种液

相有机热载体。

该项目报告的是试样在175℃下加热72h后的粘度增长(40℃)、酸

值增加和沉渣,指标要求:粘度增长(40℃)不大于40%,酸值增加(以

KOH计)不大于0.8mg/g,沉渣不大于50mg/100mg,统计分析数据分别

见图6~图8。图中结果表明,对于热氧化安定性的3个报告项目部分样

品未达到相应的指标要求,其中粘度增长(40℃)不合格率占5.9%、酸

值增加不合格率占9.9%、沉渣不合格率占10.4%。鉴于此现状,本次修

订保持原指标限值不变。

1.2.11附录B热氧化安定性试验方法相关修改

(1)附录B中去掉铬酸洗液,将耐酸漏斗改为一次性使用。

试验中的耐酸漏斗多次使用的话需要在铬酸洗液中浸泡处理,通过

浸泡除去未过滤掉的、残留在漏斗砂芯中的沉渣,然后用清水洗净,虽

然大部分废弃的铬酸洗液会作回收处理,但在清洗过程中势必会将部分

铬酸洗液冲入下水道,造成水污染。而铬酸洗液有一定毒性,挥发至空

气中的酸雾对试验人员有健康危害,为防止重金属中毒,也为了避免污

染环境,本次修订将铬酸洗液清洗漏斗的操作去掉。

在铬酸洗液替代方法的研究过程中,曾尝试用毒性稍小的其他酸来

代替,如王水等,但都效果不佳。还曾尝试改用其它过滤装置如溶剂过

滤器,采用相应的滤膜实现过滤操作,在进行可行性试验验证后,与耐

酸漏斗过滤的数据进行对比,以确保修改前后数据的延续性。但在一直

未找到合适的可以替代的滤膜,所以该方法暂时也不可行。

经调研,耐酸漏斗(G3型)若批量购置价格约为30元/个,相对试

验成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将耐酸漏斗多次使用改为一次性使用。

(2)附录B.7.1试验步骤中明确过滤时的操作,由“把试样转移至

通风橱中”修改为“把试样转移至通风橱中立即趁热过滤”。

由于原试验步骤的描述中,没有强调“立即”“趁热”过滤,所有的

试验操作者会在试样温度降下来再过滤,这样的情况下过滤的效率很差,

导致过滤困难,留在砂芯上沉渣量增加,从而影响了试验结果。为了避

免这种情况,增加并强调了“把试样转移至通风橱中立即趁热过滤”。

2技术经济论证和预期的经济效果

由于有机热载体产品已经在多个行业广泛使用,生产厂家及用户众

多,所以本标准修订后,各项指标以及相关规定更加完善,将更加方便

各种用户使用,包括有机热载体的生产者、使用者、以及检测者。从健

康角度,去掉灰分和水溶性酸碱的项目,减少了对人身健康的损害以及

人力物力;从安全的角度,增加了对食品及药品行业的相关要求;从环

保的角度,降低了硫含量的指标,去掉了铬酸洗液等有毒有害清洗溶剂;

从方便用户使用的角度,增加了对初馏点和2%馏出温度以及其他操作说

明,增加了用户使用该标准时的便利,更便于操作和理解。上述这些方

面均体现出,本标准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的意义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德国是世界范围内唯一系统制定有机热载体传热领域相关法规和标

准的国家,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包括DIN4754-1994《有机热载体传热装

置安全技术要求》、DIN51522-1998《热传导液性能和试验要求》、DIN

51528-1998《未使用过的热传导液热稳定性的测定》、DIN51529-2000

《在用有机热载体的试验与评价》、VDI3033-1995《有机热载体的热传

导系统的操作、维护和检修》和《德国压力容器规则(VBG64)》等。

这一系列法规和标准成为我国建立有机热载体传热技术领域法规和标准

体系的主要依据。

我国是继德国之后,系统制定有机热载体相关标准的国家。相关标

准有GB/T7631.12-2014《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2部分

Q组:热传导液》、SH/T0642-1998《热传导液自燃点测定法》、GB/T

23800-2009《有机热载体热稳定性试验法》、GB23971-2009《有机热载

体液》、GB24747-2009《在用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和TSGG001《锅

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这一系列标准是在修改采用德国标准的基础

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具有更好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本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在GB23971-2009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实际

情况进行的修订,与德国工业标准DIN51522-1998《热传导液性能和试

验要求》比较,主要指标及限值的要求更加严格。

因此,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本标准应为国际先进水

平。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强制性国家标准GB24747-2009《在用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

条件》配合使用,以支撑TSGG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的理由是本标准规定的产品是涉及

生产安全的能源产品。

本标准主要强制的内容包括本标准的技术要求。

标准涉及的产品清单:L-QB280、L-QB300、L-QC310、L-QC320、

L-QD330、L-QD340、LQD350和L-QDXXX等8个牌号的有机热载体。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无。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GB23971-2009。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0.25

0.2

%

0.15

(质量分数0.1

/

硫含量0.05

0

050100150200250300350

样品编号

图1119个硫含量质量分数不小于0.001%的样品的硫含量mg/kg

25

20

15

mg/kg)

/

10

氯含量

5

0

050100150200250300350

样品编号

图2所有样品的氯含量

0.06

)0.05

mg/g0.04

/

计)0.03

KOH0.02

0.01

酸值(以

0

050100150200250300350

样品编号

图3所有样品的酸值分析结果

400

350

300

250

mg/kg200

/150

水分100

50

0

050100150200250300350

样品编号

图4所有样品的水分分析结果

2

1.8

1.6

/%1.4

1.2

1

0.8

(质量分数

/0.6

残炭0.4

0.2

0

050100150200250300350

样品编号

图5所有样品的残炭分析结果

90

80

70

/%

)60

4050

40

30

黏度增长(20

10

0

050100150200250300350

样品编号

图6179个样品热氧化安定性试验后的黏度增长(40℃)结果

450

400

)350

300

250

mgKOH/g

(200

/

150

100

酸值增加

50

0

050100150200250300350

样品编号

图7185个样品热氧化安定性试验后的酸值增加结果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mg/100g

/200

150

沉渣

100

50

0

050100150200250300350

样品编号

图8180个样品热氧化安定性试验后的沉渣结果

表1硫含量在0.05%~0.2%之间的14个样品数据

项目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外观自燃点/℃闪点(闭口)/℃闪点(开口)/℃

/℃

标准规定400清澈透明、无悬浮不低于最高允许使用温不低于100——

物度

样品编试验方法GB/T23800-2009目测SH/T0642-1997GB/TGB/T

号261-20083536-2008

1300无色透明澄清329212.5228

2280黄色透明澄清325210.0224

3310淡黄色透明无悬浮334208.5210

4300黄色透明309195.0207

5300黄色透明339189.0213

6300浅黄色透明335215237

7300黄色透明339196234

8300黄色透明336196230

9300黄色透明336201227

10300黄色透明336198227

11300无色透明336215239

12300清澈透明336199202

13300清澈透明330198218

14300清澈透明336199219

续表1硫含量在0.05%~0.2%之间的14个样品数据

硫含量(质量分数)氯含量/mg/kg酸值(以KOH计)铜片腐蚀(100℃,3h)水分/mg/kg水溶性酸碱

/%/mg/g/级

不大于0.2不大于20不大于0.05不大于1不大于500无

样品编号SH/T0689-2000GB23971-2009GB/T7304-2000GB/T5096-1985SH/TGB/T

附录1988

10.080.5小于0.011b30无

20.0600.2小于0.011a36无

30.0850.2小于0.011b14无

40.1980.90.011b30无

50.0713.00.011a18无

60.1272.20.011a47无

70.1092.30.031a45无

80.1492.30.011b29无

90.1402.20.011b38无

100.0591.00.011a26无

110.1301.1低于0.011b21无

120.1740.520.031a49无

130.0765.10.021b27无

140.152.30.021b56无

续表1硫含量在0.05%~0.2%之间的14个样品数据

倾点/℃密度(20℃)/kg/m灰分(质量分数)沸程/℃(气相)残炭(质量分数)

³/%/%

报告报告报告报告不大于0.05

样品编号GB/TSH/T0604-2000GB/T508-1985GB/TGB/T17144-1997

3535-20067534-2004

1-12856.6小于0.002

2-12862.9小于0.002

3-15897.1小于0.002

4-9871.9小于0.002

5-9860.2小于0.002

6-15851.6小于0.002

7-9876.8小于0.002

8-12874.9小于0.002

9-12869.7小于0.002

10-12867.6小于0.002

11-18852.0小于0.002

12-14860小于0.002小于0.01

13-9864.1小于0.002小于0.01

14-20868小于0.002小于0.01

续表1硫含量在0.05%~0.2%之间的14个样品数据

运动粘度,热稳定性馏程

mm²/s

报告报告报4001000透明、无悬浮物和沉不大于报告报告

告淀10

样品编号GB/T265-1988GB/T23800-2009SH/TGB/T

1339352.20.01279.229.565.2207.706

2341358.00.02352.232.845.3246.67

3333368.60.01322.828.012.171

4315355.6小于323.029.864.95525.14

0.01

5312353.20.01313.032.755.5869.26

63683650.022592734

73383560.013583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