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7篇_第1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7篇_第2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7篇_第3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7篇_第4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7篇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所取得成就的庆祝和反思,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篇1

整本书阅读“种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11月17日,有幸参加了武安市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种子教师培训活动,听了吴教授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一、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师整本书阅读?

在学习课程的时候,当听到吴教授总结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情况,提到了五类不同的阅读状况时,我还特别庆幸,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到了第五层次”师生共同读完一本书,组织阅读交流会”,可是仔细一想,我将自己读过一两次的书带给学生,上一次导读课,然后上一次读后交流课,我就是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吗?是一名合格的阅读者吗?我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是不是变得更爱读书了,更会读书了,我想,我现在所做到的应该只是让学生更爱读书,而在更会读书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本书,如果做教师的也只是匆匆的读一次,就在班上上整本书的课程,这样的做法未免太过于心急,这样上出来的课也只能是流于形式,止步于尝试,并不能称之为专业。想到这里,我就觉得甚是幸运,因为在我迷茫的时候,遇到了亲近母语这么好的课程。读起来,学起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

二、如何恰当地选择整本书读后交流的主题?

吴老师在课程的理论部分详细地介绍了一本书确定交流主题的过程,任何一本书,最后我们归纳出的主题有很多种,有的主题是甚至非常宏大,这些主题如何落实到课堂中,如何和儿童链接起来,如何用有效的形式去进行讨论,我觉得整本书阅读中这是最难的一步。以我本学期在自己班级尝试阅读《夏洛的网》为例,因为这本书我自己看过好几次,非常喜欢,所以把它定为了我们上学期的共读书,在读后交流课上,我选择了三个主题:1、威尔伯为什么获救?2、在夏洛眼中,友谊是什么,生命是什么?3、你认为友谊是什么?生命是什么?讨论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兴趣浓厚,畅所欲言,甚至讨论出了威尔伯之所以获救,也是因为他自己在拯救自己,然后到了第二、三个问题时,学生明显就积极性不高了,后来课后我自己进行了反思,才发现,确实“友谊”“生命”这些话题都太过于宏大,三年级的孩子其实不太乐于讨论这样抽象的问题。所以,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我制定的交流讨论的话题上,没有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画抽象为具体。

三、不断尝试,才会柳暗花明

深知整本书的阅读对孩子们的益处,所以即使开始得晚一点,做得暂时不够好,我还是不遗余力的在班级进行着尝试,带着对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学习收获,加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经验,我相信,班级的阅读课程一定会走上正轨。

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篇2

基于儿童立场的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要引领学生品味文学经典的滋味,笔者将于下文中尝试谈一谈小学整本书阅读课前导读课的几种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抓住人物形象的分析,才能对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有深刻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其性格可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题。学生一旦对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就一定会迫不及待去阅读后面的文段了,那么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就会转变为读下去的兴趣了。

如汤素兰著的《笨狼的学校生活》这本书,上课伊始出示主人公“笨狼”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笨狼”的第一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接着从推测入手,出示描写“鹅太太”的语段,推测“鹅太太”在学校是干什么的,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再让学生对比这位“鹅太太校长”和本校校长有什么不同;然后,猜一猜森林学校除了有趣的校长,还聘请了哪些有趣的老师,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动物会被聘请为老师呢?从而引导学生从书中部分情节推测书本的主要人物。这样一步步地引起学生对“笨狼”产生兴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除了对人物形象,教师也可以借助封面上的图片、书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致了解的写作风格与书的'主要内容,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思考动机。

在整本书导读课中,教师还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他信息,如:的写作背景、内容提要、获奖情况、媒体的评价以及这本书的特别之处等,使学生对这本书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比如:《海底两万里》于1869年11月出版,初版就卖了五万册,1997年被拍摄了同名电影和动画片;《童年河》入选《人民日报》“100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精品书”第一名,还获得2021中国童书榜“优秀童书奖”……通过回归整体,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欲望去阅读整本书。

二、体验整本书阅读的乐趣

整本书的内容很多,学生对事件的因果关联不可能一下全都明白,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书本的信息,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产生阅读兴趣呢?材料的取舍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长袜子皮皮》这本书阅读导读课,通过从皮皮的姓名、语言、打扮、居住的环境感受到皮皮是个“奇怪”“不同寻常”“有意思”“特别”的孩子。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皮皮的“特别”,笔者特地选取了《皮皮接待小偷拜访》这个章节:普通人发现小偷到家里,肯定会很害怕,要么不敢声张,要么将小偷打得落花流水,而皮皮对待小偷的态度却令人大吃一惊。他不仅没有利用自己力气大的优势将小偷打跑,反而请他们俩跳逍蒂絮舞,最后还请他们吃夜宵,赏两个小偷一人一枚金币。之所以选这个章节与同学一起分享,这个章节描写皮皮的所作所为极具的语言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到是通过丰富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使学生慢慢走进人物,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皮皮,这不仅深化对人物的理解,还让学生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

再比如《笨狼的学校生活》这本书的导读,选取的章节是《井底之蛙》《三个惹祸的汉字》这两个章节;《人鸦》选取的是《彩乌鸦传奇》这个章节。这些章节都是特别有代表性的故事,很好地将主人公的特点呈现出来,从精彩部分入手回应全书,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整本书的乐趣。

三、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那么在整本书阅读中就要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如:朗读、默读、齐读、略读和浏览的不同要求;如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何体会人物关系、如何揣摩语言的精妙等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自己阅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的情况,设计预习单,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关注到人物的变化。

如赵丽宏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的导读,在阅读方法上做了如下指导:第一遍读,仔细读,从整体上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再读时,要求带着问题读,深入体会其中的玄机。为此,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

(1)通过这本书的目录,你知道尼尔斯去过哪些地方?

(2)尼尔斯在旅途中还听说了许多历史故事,你知道在厄兰岛有哪些动人的传说吗?(找、画、读文中相关语句)

(3)通过旅行你了解到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小男孩?你觉得尼尔斯的旅行过程怎样?很神奇?凶险?刺激?旅行途中哪个情景令你印象最深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交流、探讨、分享,可促使学生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四、促进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形成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要把整本书阅读引向更深的一个层次。每学期老师或学校可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阅读评比甚至测试。其形式可以是:

(1)摘抄读书笔记,从到优美词句,再到精彩故事、体会,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书心得交流会,通过分享读书心得,促进学生对自己所读书目进行整理。要知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不是一本书的结束,而是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还有很多未曾发现的细节。比如读完《长袜子皮皮》以后,推荐林格伦的另一本书《淘气包埃米尔》和詹姆斯·巴里的《小飞侠彼德·潘》,让学生比较埃米尔、彼德·潘和皮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阅读以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现各本书之间的相似之处。阅读交流后,学生有可能再重读一遍,从而自己去发现更多可以读的书,这样就达到阅读指导的目的,将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读书小报制作,让学生根据所读书目内容设计与制作读书小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边读边思,不仅能积累优美的词句、语言并灵活运用。

(4)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比如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达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将学生的阅读心得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个人的榜样会激发学校其他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阅读整本书氛围。逐步把阅读整本书融入我们的生活里,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更要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做一个喜欢阅读、热爱经典的人,在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语文素养。让我们一起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一起努力吧!

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篇3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就是给了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一念及此,我不由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也结结实实成了我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一、创设情境,披文入情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每节课上,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语言、眼睛、动作……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情感去融化语言。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同时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语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创造“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尽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我们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阅读教学

2、在生活中学语文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我们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三、多一些感悟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

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篇4

20xx年4月22日,我认真观看了曾老师关于“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和实操指南”的讲座。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阅读素养;第二,阅读目标;第三,阅读的乐趣,来自讨论和分享。其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阅读——细,是一个关键的角度。

一、关注文本的细节,引导学生去感受整本书阅读。

通过书中的细节,可以了解的写作意图;通过文章的事例,可以感知所要表达的细节;通过使用文本的核心细节,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因为精彩的文学作品,是会隐藏细节的。引导学生品读这些细节,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关注阅读目标的细分,促进学生去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阅读策略是为学生达成阅读目标服务的。阅读的目标分为学段阅读目标、学期阅读目标、单本阅读目标、阅读任务目标等。文本的`阅读细分要有目标,否则文章就会显得无力。阅读目标要细分,要结合每个年龄阶段,进行具体安排,要想让学生的阅读技能呈现螺旋上升,就需要有一系列细分的目标。

三、慢慢地读,从中去建立推理策略。

曾老师建议老师们一个文本至少要读3遍,崔老师也提到讲《草房子》的老师读了20多遍。通过慢慢地读文本,教师才能够去关注到导语、情节、人物、主题、写作等阅读教学的策略。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许多书是多少年前读过的,仅凭记忆中的那个轮廓,是难以做到细读的。

假期,我自己慢慢地读《红楼梦》,结合《蒋勋说红楼梦》这个系列的书,帮助我对这本书才有了新的认识。慢慢地读,教师需要,孩子也是需要的。曾老师的讲座中,提到了阅读既是孩子灵光乍现,也是教师自身的感染成长。结合自己读书过程,我很认可这个观点,而且也陶醉在实践的路上。

通过观看这次讲座,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可以在复学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假期,我布置了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孩子们选择《西游记》的最多,男孩子也有很多选择《三国演义》、《水浒传》,但是女生极少选择读《红楼梦》。

我希望孩子们在家的日子里多读名著,我希望通过我的“细”读,可以让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收获满满......

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篇5

看完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都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根基。

正因为心中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他们才会视学生如己出,才会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因为心中有爱,才更懂得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才更愿意等待,他们在静静地守候生命之花绽放出独有的颜色,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懂得:花儿有性,它们将绽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

因为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他们才会甘于清苦,埋头苦干,更有激情去努力探索;因为热爱,才会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才会觉的工作着才是美丽的;才会把讲台当作自己解不开的情怀;钱守旺老师说:朋友,不管是事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应当无怨无悔。当我们用爱心呵护自己的事业时,你会发现平凡的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事业时,你会看到生命之树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当我们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精自己的学校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那样富有魅力!

他们不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充满着无限爱,他们还是爱的使者,传播爱、延续爱。感动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的教育观念,她在教学及管理中追求“以爱育爱”。她要求以教师自身的爱培育出学生的爱,她认为爱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共鸣,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让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培育学生爱心的理念。

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篇6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快乐读书吧”推荐了整本书,意图是让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读整本书。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的读整本书,带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一是要教学生读整本书,二是教会学生读整本书,三是教会学生通过读整本书去学习。读整本书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形成阅读能力,发展阅读素养。

读整本书因为阅读材料的不同,具有了不同于课文教学的特殊性。一是因为整本书字数多,包含内容广,教学时间上存在困难;二是因为整本书包含的意蕴深厚,具有更开放的时空,教学重点上存在选择困难;三是整本书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教学实践上存在和学生语言理解水平的差距。

如何进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成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下面以《长袜子皮皮》这本书的设计为例,谈谈读整本书教学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

?长袜子皮皮》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是阿斯特利德·林格伦,她被称作“瑞典的民族英雄”。可见这部作品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位置。

一、发现教学价值

教学价值是一个多元的范畴,任何一种教学价值都不可能成为唯一。同样一个教材,不同的人来教,教学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来读,读书的感触也不一样。那么教师做整本书阅读的设计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接下来我从教学价值的两个层面、四个角度、教学价值的实现和教学策略四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教学价值的两个层面

1.理解内容,获取意义

如果阅读一本书后读者不能理解内容,显然阅读就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一本书的教学设计应首先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取意义--比如书本的文学价值,这本书倡导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等,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进行适当的选择。

2.领悟表达,发展语言

普通读者一般较少去关注所读的故事是什么结构,故事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但是在课堂上发生的、在语文老师带领下学习的,必然要引导学生领悟的表达方式--第一是它的结构,它是怎么建立的;第二是它的细节,它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去描写的。通过这些文本结构和细节的不断探究,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在他用词、用语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这是教学和一般家庭式阅读、消遣式阅读、娱乐性阅读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在学校里教师的价值所在。

实现从教内容、教能力到发展阅读素养这个更大的方向,大家一定要转变的是教学思维定势,不要像教一篇课文一样局限在设计这样的问题--书中有哪些主人公?她们干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靠这种碎片式的、散乱的设计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教学设计的指导下,班里领悟能力一般的孩子可能终身都不能悟出某些道理来,也不可能发展出某项能力。阅读素养从何而来?就是你阅读的多种多样的书,不断地形成交集、再交集,最后获取的那个一生能带得走的东西东西就是素养。

(二)教学价值的四个角度

1.思维价值

语文学科,有它基本的思维,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看是怎么想心思的。隐藏在书的背后,是怎么想心思的需要通过人物、通过情节去推断,所以一本书的思维价值需要执教者去挖掘。以《长袜子皮皮》为例,这本书的思维价值可以有两个方面:(1)多角度思考

皮皮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她不是一个单一性格的人。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来发现,皮皮在不同情况之下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从而来思考皮皮是什么样的人?能不能简单地定义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吗?通过《长袜子皮皮》,学生就能学会看一个人要多角度地观察,多角度地思考,全面了解情况后再做出判断,这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锻炼。所有人看待同一个问题是不一样的,角度有时候比深度更重要。

(2)超能力的作用

当然,也不能忽略思维深度的作用。《长袜子皮皮》一书中皮皮是具有超能力的,她把这些能力都用在哪了?--几乎都是用在保护别人的时候。在“我”具备了超能力的情况下,“我”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做一些事?这就引发学生深度思维。

2.情意价值

(1)好孩子的标准

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历史发展的今天,大家都认为乖孩子没有什么创造性。到底是什么样的标准可以称之为好孩子?教师做《长袜子皮皮》的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师生、同伴观点的碰撞下,学生的认知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2)同伴相处的方式

现在的家庭相对来说都比较封闭,家庭与家庭之间交流也相对地变少。到底怎么与同伴相处?这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答案。皮皮去别人家做客、别人来她家做客,她们是怎么相处的,她们有没有矛盾?一定是有的,遇到矛盾,她们是怎么化解的?从《长袜子皮皮》中学习同伴相处的方式对孩子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3.文体价值

(1)童话中的夸张

夸张是童话的一个根本性的特点,因为大家都崇拜夸张以后的人物以及场景,这样她们阅读起来才比较轻松,也能得到阅读的疗愈。

(2)童话的故事结构

一般的童话主人公要经历一些困难,最后有一个美好的结局。《长袜子皮皮》一书中童话的故事结构并不是特别明显,这本书显然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不太一样,做教学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这本书和他们以前读过的童话的单篇或者童话书有什么不一样。

4.语言价值

书中典型的、有特色的语言的描写也应该被关注。

(1)描写人物的语??

塑造皮皮的形象让人有过目不忘的作用,和从头发一直写到嘴巴的描写人物的方式截然不同,所以说这是需要探究的一点。

(2)对话的作用

对话对童话中刻画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显然在这本书当中,对话并没有占特别重的分量。所以对话到底起什么作用,在这本书当中又起什么作用,也是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探讨的。

二、确定教学结构

教学的价值要根据文学的价值和学生年龄特点以及一本书本身的特点去确定。在教学设计实现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困难,比如想教的东西直接讲出来,希望把它讲明白,比如让学生去做一个任务,学生把作业呈现出来,老师做对比点评。显然这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好,因为学生在学的过程当中,没有得到老师有力的支持。想让学生学有所获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一)确定教学目标

体现一本书的教学价值的这样一个过程。第一就是一本书的价值,就是教什么,这个教学目标的确定,第二是怎么教,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三是教得怎么样,就是教学评价。凭借这样一个简单的结构,就可以确定一本书的教学目标了。

面对一本书,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点都挖掘出来。所以教师要学会根据书本的教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来确定一本书的教学目标。

(二)准备教学材料

第一是背景。这本书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什么样的经历,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她自己是怎么评价这本书的,一般在书中不太会出现这些线索,需要老师下工夫搜集。

第二就是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度,大概的写作时间和这本书所呈现的时代事怎样的。老师需要为学生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情境,教学才顺理成章。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高,这些任务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三)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的目标和选择的材料,才能设计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几个板块的罗列,它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设计的教学流程。

1.结构

第一介绍,第二探究人物--皮皮有哪些方面的特点,第三得出结论,--大家来反思评价,多角度思考我们怎么做。

2.工具

有时候我们太重视互相的谈论、交流,而忽略了学生要有一些支撑的工具,

工具有哪些呢?第一是人物特征的图表--皮皮有几个特点,每个特点下边的证据是什么。第二是故事的结构图--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有多少个小的故事组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通过填写这样的图表,学生就会明白故事是可以架构的。

3.任务

读整本书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所以要有一个核心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样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在课堂上得以实现。

课堂的核心任务,可以确定为皮皮是怎样的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引导同学们带着这个任务去读,学生就比较容易整合起来阅读,而不至于掉在细节中。

教学的过程重点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任务,到底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第二,就是工具,使用什么样的学习工具,支持学生去完成这个任务?三、选择教学策略

(一)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就是要把这个任务要求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后按这个任务去做。这个任务设计我将它分为两方面。

1.任务时间。

(1)读前任务

这本书拿到了,学生还没有开始阅读,老师就要布置任务,这样学生读起来,目标比较明确。

(2)读中任务

学生读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可能学生读的不太深入或者学生读的没有多少兴趣没有多少挑战,这时适当布置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往下进行。

(3)读后任务

整本书读完了,设计一个综合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学生自然能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这三者布置时间不同,目标也是不同的。读前任务是指导着学生去怎样读这本书;读中任务是增加阅读的乐趣或者说是阅读的挑战;读后任务,就是非常整合,检验学生读书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书的理解。2.任务的形式

(1)问题探究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几个问题,学生顺着问题去研究。

(2)整合作业

不要让学生只去谈问题,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完成整合的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是怎么思考,学生是怎么搜寻信息的,学生是怎么样来形成解释的,学生对一个人物的看法到底是什么样的。

(3)实践活动

知行合一,阅读是为了思考,也是为了行动。针对一本书开展实践活动是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延伸。当然在课堂上,教师经常用到的是前两种,就是问题探究和整合作业式。

(二)思维工具

1.把握作品主要特征的工具

比如,将皮皮和阿妮卡进行比较:她们都是女孩,她们都喜欢吃,喜欢游戏,喜欢刺激,喜欢做手工……那她们的不同点呢?比如,皮皮力气很大,而阿妮卡不是,皮皮非常勇敢,而阿妮卡并没有体现这个特点。这张表格在阅读中或者阅读后给学生都可以,阅读中提供学生可以边读边记录,随时补充。阅读后提供,学生可以对她脑中形成的形象进行整合。我想用这三张图表告诉大家,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都可以给学生什么样的任务,这种任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出现的。相信大家也有了一个基本的感受。

2.人物特征图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她们显然是会关注到人物的,这本书当中的主角是谁,她们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这是她们最关注的,故事的结构是需要老师去教的,一般的学生不太容易提炼出来,需要教师指导的也正是课堂上要教的重要部分。

这张图表就是多角度理解一个人物。最中间这个部分是角色,如,皮皮。特征一,比如说皮皮的力气大,证据是什么?证据一,她举起过一匹马,第二,她推倒了一头牛,第三,她举起了鲨鱼等等这些,再注上页码,哪一页的时候,写到了她做了这样的事情。特征二,说她是关心其她小朋友,然后有一二三,三个证据。特征三,她不爱学习,特征四,她喜欢做饭,类似这样的特征。因为要让小孩子去总结特征的时候,过去经常是概念化的,如,勇敢、坚强、自信、友善等等这样的词。在这里填特征的时候,老师们不要要求得过于死板,死板以后学生就把一个人物格式化、概念化了,如,善良、勇敢、友爱之类的,这样范围就窄了,希望她填的时候会更有生动的表述。所以说人物的特征还有5还有6,还怎么样呢?还可以添加。

比如,说上面特征一和特征二之间,我们还可以画一个表格,比如,说左边、右边,再有下边,都可以再加也可以改,特征的一二三四,也可以改这样的顺序。大家发现这张表格的好处,就是过去学生填人物特征的时候,有时候就是会比较笼统,如,说皮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说皮皮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孩子,好表现在哪些方面,如,说她爱帮助别人等等这些。皮皮,她有没有用好不能形容的这一方面呢?如,说她不爱学习,你说她是好还是不好,有时候不能是二元对立的这样的观点,所以应该是多元的。所以这张表格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多元的去看待一个人物,去了解一个人物,所以这张图表其实是在我们四年级以上的这个人物的阅读和分析当中经常会用到一张图表,看起来简单,用起来比较好用,学生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丰富它。比如说我这里画的是方框,学生还可以画椭圆还可以画花朵,还可以把它变形,变成思维导图的形式,但它的实质是不变的,就是这些都是在这个角色身上的一种体现,我们可以多角度的去理解这个人物。

每一幅作品做完,不管是图画还是表格还是什么,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署名。署名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是你的作品,你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你不要瞎写乱写,写一些你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老师教学生就要全方位地教。

3.故事结构图

故事结构图也就是故事的骨架。完成这个结构图是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的。第一,让她们去看看是怎么思考的。第二,学生作为读者怎样思考要通过结构图表现出来。四年级的同学,应该会归纳一本书的主要的内容,这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能力,是一种提炼和概括的能力。

?长袜子皮皮》这本书,角色有皮皮、杜米、阿妮卡等。她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这里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发生的变化,这个角色在故事的情节中有哪些成长,这其实是所有的童话故事非常关注的。比如主人公皮皮杜米和阿妮卡进入皮皮的生活给了她很多启发,也给了她很多学习的榜样,也给了她很多发展的机遇。

4.故事主题图

除了对故事、情节、人物进行探讨之外,不要忘了关注它的主题。

长袜子皮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善良、勇敢、自由……如果要选一个最核心的放在中间,那一定是--皮皮的自由。自由就有六个方面可以进行讨论,这也是美国“六面体”的一个讨论方式。比如说一个组分六个人,也可以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个组都有一个侧面,

分析,你是从哪里看出皮皮是自由的。

联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看看皮皮是不是自由的,或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证明皮皮是自由的。

描述,就皮皮的自由有哪些,有哪些自由可以把它写出来,一二三四,通过细节这种形象的描述。

比较,和书中其她的人物进行比较,说明她到底是不是自由。

应用,我们能不能从皮皮身上学习到什么呢?学习到什么,有哪些可以应用到自己生活当中去?争论与反驳。我认为皮皮也是不自由的或者我认为皮皮这种自由是不好的等。

课堂上可以做一个色子,决定不同组的探究方向,各组从书中找出对应的答案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发现。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对整本书的主题进行这样的讨论是非常有意思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在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整本书的语言环境不同,语料很多,学生关注和选取的事件和表述方式不一样。有的学生愿意画图表示,有的学生愿意书写来表达。用图表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结构化,用文字书写有利于学生形象地表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方式。一本书的教学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老师不要将整本书条目化、表格化。一本书两个表格就可以了,如,关于人物、关于故事结构的,老师做教学设计时需要做选择,本次教学想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是故事的结构还是故事的细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是人物的外貌语言?抓大放小,选择最适合的教学设计而不是选择教学点最多的设计。

原载《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年5月刊简介:

李怀源,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叶圣陶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阅读分级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北京大学“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名师工程”实践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实践导师;中国教育报“2021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主持完成的“小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读整本书’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研究”。

在《课程·教材·教法》《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